单元质量评估(四)
第5、6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09年4月,在墨西哥首先发现了由甲型H1N1病毒感染的流感,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独立生存所以使之广为传播
B. 由于病毒无染色体,所以可遗传的变异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 在基因工程中可以作为运载体
D. 遗传物质为DNA
【解析】选C 。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存,其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病毒对动物具有侵染能力,可作为运载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
2. (2010·潍坊高一检测)如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来源:学+科+网Z+X+X+K]
B.a 过程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a 、c 过程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 要获得yyRR,b 过程需要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解析】选D 。图中a 、b 、c 途径分别对应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a 过程使用了秋水仙素诱导幼苗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而不使用种子,b 过程中的yyRR 是利用YyRr 连续多次自交获得的。
3. (2010·大连高一检测)图1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如图列出的(1)、(2)、(3)、(4)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 )
①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染色体数目变异
③基因重组 ④基因突变
A. ①①④③ B.①③④①
C. ④②④① D.②③①①
【解析】选B 。(1)中染色体缺少了O 、B 、q 三个基因,使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中两条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发生了基因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3)中只有“M ”变成“m ”基因,属于基因突变;(4)中两条非同源的染色体发生了基因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4.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下面几种疾病中可用显微镜检测出的是( )
A. 先天性愚型 B.白化病
C. 苯丙酮尿症 D.青少年型糖尿病
【解析】选A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病,都属于分子水平。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5. (2010·广州高一检测)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
【解析】选C 。供体是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用限制酶进行剪切,用DNA 连接酶进行“缝合”,大肠杆菌具有繁殖快等特点,可以作为受体。[来源:Z*xx*k.Com]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 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
【解析】选A 。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秋水仙素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7. (2009·上海高考)如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ZXXK]
A. 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 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解析】选A 。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①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②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②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易位。
8. 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表所示: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中DNA 分子的变化是( )
A. 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
B. 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来源:学+科+网]
C. 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
D. 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
【解析】选A 。当基因分子结构中发生一个碱基对替换时,其所决定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将不变,种类可能有一个氨基酸改变,但也可能未引起氨基酸种类的改变。当基因分子结构中发生一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时,将会引起突变位置之后的密码子连锁反应式的一系列改变。与正常基因相比,突变基因1所控制的氨基酸序列未变,突变基因2所控制的氨基酸序列仅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改变,而突变基因3所控制的氨基酸序列从苯丙氨酸之后,连锁反应式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故选项A 所述符合题意。
9.(2010·温州高一检测)如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 染色体5、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 若3号染色体上有一A 基因,则4号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为a 基因
D. 该果蝇细胞由4对同源染色体组成4个染色体组
【解析】选B 。该果蝇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因为与3号染色体形态相同的只有4号。5号与6号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可以是相同基因也可以是等位基因。
10. 将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体细胞中,并将该细胞培育成抗虫植株。上述操作涉及的生物工程理论基础、操作过程和技术手段包括( )
①细胞的全能性
②对DNA 分子“剪切”和“拼接”
③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杂交
④组织培养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 。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应用到基因工程,对DNA 分子进行“剪切”和“拼接”;而将受体细胞培育成个体,则应用到植物组织培养,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11. 用二倍体西瓜为亲本,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年的植株中,染色体组数可存在2、3、4个染色体组
B. 第二年的植株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 第一年结的西瓜其种皮、胚的染色体组数不同,均是当年杂交的结果
D. 第二年的植株中用三倍体做母本,与二倍体的父本产生的精子受精后,得不育的三倍体西瓜
【解析】选A 。第一年植株中有四倍体的母本和二倍体的父本,两者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三倍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第一年结的西瓜种皮来自母本,含四个染色体组;胚来自受精卵,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它是当年杂交的结果。三倍体是不育的,用二倍体的父本花粉刺激后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12. (2009·山东高考)人类常染色体上β 珠蛋白基因(A ′)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
突
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 )
A. 都是纯合子
B. 都是杂合子
C. 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 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
【解析】选B 。分析题目可知,A 和a 均是A ′通过基因突变而得到的A ′的等位基因。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有中生无),所以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正常孩子的基因型是A ′A ′或A ′a ,而其父母双方都是患者,所以父母的基因型可能是AA ′和AA ′或Aa 和AA ′(杂合子),所以这对夫妻可能都是杂合子。
13. 下图所示的四个家系中,黑色为遗传病患者,白色为正常或携带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C.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携带者
D.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25%
【解析】选B 。选项A 中丁肯定不是白化病,选项C 中若家系乙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父亲不是该病的携带者,选项D 中丁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再生一正常女儿的几率为1/2×1/4=1/8。选项B 中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父亲正常,女儿病) 、丙(母病子正常) 、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14.(2010·淮安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或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 分子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来源:Zxxk.Com]
B.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而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 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对生物体影响较大
D. 两者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
【解析】选C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的变化。基因突变是DNA 分子碱基对的变化,相比之下基因突变是微小变化,但对生物体的影响不一定小,如突变出致死基因,可能使生物个体死亡,所以基因突变可以大幅度改变生物性状。[来源:学科网ZXXK]
15.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 )为显性,抗稻瘟病(R )对易感稻瘟病(r
)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F2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为ddRR 和ddRr
B.F2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比例为3/16
C. 仅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就可以提前获得所需的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
D. 用秋水仙素处理F1可以得到4种表现型的后代
【解析】选A 、B 。由ddrr 和DDRR 的纯合子杂交,F1自交后代(F2)中的抗病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可以为ddRR 和ddRr ,占F2所有个体的3/16,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必须用秋水仙素处理,才能提前获得所需类型。利用秋水仙素处理F1只能得到一种基因型个体,所以表现型也只有一种。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来源:学+科+网Z+X+X+K]
16. (18分)遗传性乳光牙患者由于牙本质发育不良导致牙釉质易碎裂,牙齿磨损迅速,乳牙、恒牙均发病,4~5岁乳牙就可以磨损到牙槽,需全拔装假牙,给病人带来终身痛苦。通过对该病基因的遗传定位检查,发现原正常基因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导致患病。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 、CAG ),终止密码子(UAA 、UAG 、UGA )。请分析回答:
(1)正常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___,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2)猫叫综合征是______导致的。与乳光牙病相比,独有的特点是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病根”。
(3)现有一乳光牙遗传病家族系谱图(已知控制乳光牙基因用A 、a 表示):
①乳光牙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性遗传病。
②产生乳光牙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该家系中Ⅱ3个体的致病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获得的。 ③若Ⅱ3和一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
【解析】(1)谷氨酰胺对应的密码子为CAA 、CAG ,而终止密码子为UAA 、UAG 、UGA ,若发生了碱基替换变为终止密码子,可能为CAA 变为UAA ,也可能为CAG 变为UAG ,但两者替换的碱基是相同的,都为C →U ,
对应基因的碱基对为由于提前遇到终止密码子,会使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减小;(2)猫叫综合征
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的变化应属于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其变化;(3
)由图中
Ⅰ1、Ⅰ2和Ⅱ4可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遗传物质的变化,Ⅱ3的基因型为AA 或Aa ,比例为1∶2,生一个正常的孩子的组合为Aa ×aa ,正常的几率为正常男孩则为
答案:(1) 减小
(2)5号染色体的部分缺失 能
(3)①常 显
②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 遗传(生殖) ③1/6
17.(17分) 野生香蕉是二倍体,有子无法食用,东南亚人发现无子香蕉,可食,但由于某种真菌的感染,食用香蕉面临灭绝。
(1)无子、可食用香蕉的变异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
(2)假若生物学家找到了携带该真菌抗性基因的野生香蕉,如何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无子香蕉?
①方法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用图解表示育种过程。
(3)假若生物学家找到了携带该真菌抗性基因的另一种植物,如何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抗菌香蕉? ①方法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简述育种过程。
【解析】(1)无子香蕉是三倍体,是由二倍体经染色体变异而获得的。
(2)由于野生香蕉为二倍体,可以借鉴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来解题。
(3)若目的基因存在于另一物种的个体内,基因工程可以打破物种之间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答案:(1)染色体变异
(2)①多倍体育种
②
说明:从中选出抗菌的品种。
(3)①基因工程育种
②a. 提取抗菌基因(目的基因);[来源:学科网]
b. 抗菌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 分子;
c. 将重组DNA 分子导入原有的三倍体香蕉细胞中;
d.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出抗菌的香蕉新品种。
18. (20分)李振声院士的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源杂交,培育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 )和矮秆易感病(ttrr )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①A 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所得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
②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类。A 、B 、C 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___组。
(2)李振声将普通小麦(N1N1N2N2N3N3)和长穗偃麦草(N4N4)培育成八倍体小偃麦(N1N1N2N2N3N3N4N4),试简要画出培育过程的流程图。[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1)A 组、B 组、C 组所用的育种方法分别为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A 组中由F1到F2为自交,发生基因重组后才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F2中矮秆抗病植株基因型为ttR_,所以在矮抗个体中有2/3是杂合子。而B 组中对F1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单倍体,不能获得所需性状个体,它也不能产生配子。C 组中,由于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和不定向性,所以出现相应个体数较少。
(2)由于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F1是不育的,只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就会解决此问题,并获得八倍体小偃麦。
答案:(1)①自交 2/3 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②Ⅱ
C
单元质量评估(四)
第5、6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09年4月,在墨西哥首先发现了由甲型H1N1病毒感染的流感,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独立生存所以使之广为传播
B. 由于病毒无染色体,所以可遗传的变异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 在基因工程中可以作为运载体
D. 遗传物质为DNA
【解析】选C 。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存,其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病毒对动物具有侵染能力,可作为运载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
2. (2010·潍坊高一检测)如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来源:学+科+网Z+X+X+K]
B.a 过程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a 、c 过程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 要获得yyRR,b 过程需要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解析】选D 。图中a 、b 、c 途径分别对应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a 过程使用了秋水仙素诱导幼苗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而不使用种子,b 过程中的yyRR 是利用YyRr 连续多次自交获得的。
3. (2010·大连高一检测)图1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如图列出的(1)、(2)、(3)、(4)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 )
①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染色体数目变异
③基因重组 ④基因突变
A. ①①④③ B.①③④①
C. ④②④① D.②③①①
【解析】选B 。(1)中染色体缺少了O 、B 、q 三个基因,使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中两条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发生了基因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3)中只有“M ”变成“m ”基因,属于基因突变;(4)中两条非同源的染色体发生了基因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4.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下面几种疾病中可用显微镜检测出的是( )
A. 先天性愚型 B.白化病
C. 苯丙酮尿症 D.青少年型糖尿病
【解析】选A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病,都属于分子水平。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5. (2010·广州高一检测)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
【解析】选C 。供体是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用限制酶进行剪切,用DNA 连接酶进行“缝合”,大肠杆菌具有繁殖快等特点,可以作为受体。[来源:Z*xx*k.Com]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 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
【解析】选A 。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秋水仙素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7. (2009·上海高考)如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ZXXK]
A. 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 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解析】选A 。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①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②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②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易位。
8. 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表所示: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中DNA 分子的变化是( )
A. 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
B. 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来源:学+科+网]
C. 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
D. 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
【解析】选A 。当基因分子结构中发生一个碱基对替换时,其所决定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将不变,种类可能有一个氨基酸改变,但也可能未引起氨基酸种类的改变。当基因分子结构中发生一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时,将会引起突变位置之后的密码子连锁反应式的一系列改变。与正常基因相比,突变基因1所控制的氨基酸序列未变,突变基因2所控制的氨基酸序列仅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改变,而突变基因3所控制的氨基酸序列从苯丙氨酸之后,连锁反应式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故选项A 所述符合题意。
9.(2010·温州高一检测)如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 染色体5、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 若3号染色体上有一A 基因,则4号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为a 基因
D. 该果蝇细胞由4对同源染色体组成4个染色体组
【解析】选B 。该果蝇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因为与3号染色体形态相同的只有4号。5号与6号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可以是相同基因也可以是等位基因。
10. 将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体细胞中,并将该细胞培育成抗虫植株。上述操作涉及的生物工程理论基础、操作过程和技术手段包括( )
①细胞的全能性
②对DNA 分子“剪切”和“拼接”
③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杂交
④组织培养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 。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应用到基因工程,对DNA 分子进行“剪切”和“拼接”;而将受体细胞培育成个体,则应用到植物组织培养,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11. 用二倍体西瓜为亲本,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年的植株中,染色体组数可存在2、3、4个染色体组
B. 第二年的植株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 第一年结的西瓜其种皮、胚的染色体组数不同,均是当年杂交的结果
D. 第二年的植株中用三倍体做母本,与二倍体的父本产生的精子受精后,得不育的三倍体西瓜
【解析】选A 。第一年植株中有四倍体的母本和二倍体的父本,两者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三倍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第一年结的西瓜种皮来自母本,含四个染色体组;胚来自受精卵,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它是当年杂交的结果。三倍体是不育的,用二倍体的父本花粉刺激后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12. (2009·山东高考)人类常染色体上β 珠蛋白基因(A ′)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
突
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 )
A. 都是纯合子
B. 都是杂合子
C. 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 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
【解析】选B 。分析题目可知,A 和a 均是A ′通过基因突变而得到的A ′的等位基因。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有中生无),所以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正常孩子的基因型是A ′A ′或A ′a ,而其父母双方都是患者,所以父母的基因型可能是AA ′和AA ′或Aa 和AA ′(杂合子),所以这对夫妻可能都是杂合子。
13. 下图所示的四个家系中,黑色为遗传病患者,白色为正常或携带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C.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携带者
D.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25%
【解析】选B 。选项A 中丁肯定不是白化病,选项C 中若家系乙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父亲不是该病的携带者,选项D 中丁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再生一正常女儿的几率为1/2×1/4=1/8。选项B 中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父亲正常,女儿病) 、丙(母病子正常) 、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14.(2010·淮安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或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 分子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来源:Zxxk.Com]
B.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而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 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对生物体影响较大
D. 两者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
【解析】选C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的变化。基因突变是DNA 分子碱基对的变化,相比之下基因突变是微小变化,但对生物体的影响不一定小,如突变出致死基因,可能使生物个体死亡,所以基因突变可以大幅度改变生物性状。[来源:学科网ZXXK]
15.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 )为显性,抗稻瘟病(R )对易感稻瘟病(r
)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F2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为ddRR 和ddRr
B.F2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比例为3/16
C. 仅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就可以提前获得所需的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
D. 用秋水仙素处理F1可以得到4种表现型的后代
【解析】选A 、B 。由ddrr 和DDRR 的纯合子杂交,F1自交后代(F2)中的抗病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可以为ddRR 和ddRr ,占F2所有个体的3/16,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必须用秋水仙素处理,才能提前获得所需类型。利用秋水仙素处理F1只能得到一种基因型个体,所以表现型也只有一种。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来源:学+科+网Z+X+X+K]
16. (18分)遗传性乳光牙患者由于牙本质发育不良导致牙釉质易碎裂,牙齿磨损迅速,乳牙、恒牙均发病,4~5岁乳牙就可以磨损到牙槽,需全拔装假牙,给病人带来终身痛苦。通过对该病基因的遗传定位检查,发现原正常基因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导致患病。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 、CAG ),终止密码子(UAA 、UAG 、UGA )。请分析回答:
(1)正常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___,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2)猫叫综合征是______导致的。与乳光牙病相比,独有的特点是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病根”。
(3)现有一乳光牙遗传病家族系谱图(已知控制乳光牙基因用A 、a 表示):
①乳光牙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性遗传病。
②产生乳光牙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该家系中Ⅱ3个体的致病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获得的。 ③若Ⅱ3和一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
【解析】(1)谷氨酰胺对应的密码子为CAA 、CAG ,而终止密码子为UAA 、UAG 、UGA ,若发生了碱基替换变为终止密码子,可能为CAA 变为UAA ,也可能为CAG 变为UAG ,但两者替换的碱基是相同的,都为C →U ,
对应基因的碱基对为由于提前遇到终止密码子,会使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减小;(2)猫叫综合征
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的变化应属于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其变化;(3
)由图中
Ⅰ1、Ⅰ2和Ⅱ4可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遗传物质的变化,Ⅱ3的基因型为AA 或Aa ,比例为1∶2,生一个正常的孩子的组合为Aa ×aa ,正常的几率为正常男孩则为
答案:(1) 减小
(2)5号染色体的部分缺失 能
(3)①常 显
②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 遗传(生殖) ③1/6
17.(17分) 野生香蕉是二倍体,有子无法食用,东南亚人发现无子香蕉,可食,但由于某种真菌的感染,食用香蕉面临灭绝。
(1)无子、可食用香蕉的变异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
(2)假若生物学家找到了携带该真菌抗性基因的野生香蕉,如何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无子香蕉?
①方法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用图解表示育种过程。
(3)假若生物学家找到了携带该真菌抗性基因的另一种植物,如何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抗菌香蕉? ①方法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简述育种过程。
【解析】(1)无子香蕉是三倍体,是由二倍体经染色体变异而获得的。
(2)由于野生香蕉为二倍体,可以借鉴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来解题。
(3)若目的基因存在于另一物种的个体内,基因工程可以打破物种之间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答案:(1)染色体变异
(2)①多倍体育种
②
说明:从中选出抗菌的品种。
(3)①基因工程育种
②a. 提取抗菌基因(目的基因);[来源:学科网]
b. 抗菌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 分子;
c. 将重组DNA 分子导入原有的三倍体香蕉细胞中;
d.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出抗菌的香蕉新品种。
18. (20分)李振声院士的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源杂交,培育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 )和矮秆易感病(ttrr )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①A 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所得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
②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类。A 、B 、C 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___组。
(2)李振声将普通小麦(N1N1N2N2N3N3)和长穗偃麦草(N4N4)培育成八倍体小偃麦(N1N1N2N2N3N3N4N4),试简要画出培育过程的流程图。[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1)A 组、B 组、C 组所用的育种方法分别为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A 组中由F1到F2为自交,发生基因重组后才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F2中矮秆抗病植株基因型为ttR_,所以在矮抗个体中有2/3是杂合子。而B 组中对F1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单倍体,不能获得所需性状个体,它也不能产生配子。C 组中,由于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和不定向性,所以出现相应个体数较少。
(2)由于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F1是不育的,只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就会解决此问题,并获得八倍体小偃麦。
答案:(1)①自交 2/3 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②Ⅱ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