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我

心理学与我

我是崔明慧,2014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多说话,从小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归于先天因素,不过家里人也都不是很爱讲话,所以这样的环境也导致了我相对沉默的个性。与心理学结缘是在高二的时候,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大概上了一个学期吧,但其实对心理学也还是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我们心里,心理学大概等同于心理咨询,是一个有些神秘的东西。直到高三毕业,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它可以成为我大学的专业,所以我带着满满的好奇开始了心理学之旅。

大一的时候刚开始接触专业课,我们学了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以及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彻底改变了我对心理学的认知,原来心理学是一门这样系统庞杂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中又包含了好多内容,在实证主义的规范下,心理学研究大多需要做实验、统计和分析数据来得出结论,它在寻求一种方法把难以解释的心理现象变成确定的数据,也就是将之量化,力图使每一个理论都来自科学的证明,虽然各位前辈们已经为此做出了接触的贡献,但这还远远不够,人的心理何其复杂,要想了解它还要我们不断完善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到了大二,我们学习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这些专业课,它们代表了当今心理学的不同取向,心理学就像一块大蛋糕,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开始切割,能得

到一小块也是不易,虽然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走能拓宽学科宽度,但是同时也限制了它的纵深研究,对于一个问题,每个流派都有独特的见解,彼此之间缺少深入的交流,大家好像在忙着丰富和完善自己支持的理论,而不是真正的在解决这个问题,以至于现在能统领整个学科的理论依然是很久之前的几个,心理学的整体性受到了破坏。

通过这几个学期的学习,我算是一只脚站在圈内,一只脚站在圈外的半桶水,但是对于心理学的学科地位,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一般群众眼里,它比不过神学、宗教能给人安慰,在高端科学界,“伪科学”的声音依然存在,地位远及不上物理、化学这些老牌学科,甚至人们更愿意将它归为社会科学,只有身处其中的人还在努力强调,我们有实验,有测量,有冯特前辈,是严肃的自然科学,因为我们要研究的东西看起来太过主观,很难让人相信它可以被测量和论证,甚至是预测和控制,还有就是虽然心理学与每个人的生活都紧密相关,但是它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广泛应用,反倒是一些成功学、人际交往学打着心理学的旗号嚣张的在世面上横行,它们没有科学的研究过程,没有严谨的计算,就凭借几句煽动性的口号,却收获了大批粉丝,名声出来了,自然也有人想要揭下它粗浅的面具,但是这个蒙骗世人的帽子也会扣在心理学的头上。不仅如此,心理学似乎总是被人误解,读心、神秘,稍有兴趣的会讲一个弗洛伊德、华生,这就是一个大家搞不懂也不知道竟然可以搞懂的东西在头脑中

的主观反映。有人对此不屑一顾,就有对它报以很高的期望,读心、微表情,一个圈内笑话:“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只能无奈的讲,“不是这样,这并不是真正的心理学”,这样一说,被反问:“那是做什么的?”又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了。跟他说学科定义吗?学科性质?还是个别有趣的心理实验?何况一些经典实验违反各种道德,现在已经不能重复。确实,大家对心理学的认识肤浅、片面,但这反映的却是对它的期待,而我们所能做的,至少到目前为止,不能满足这个期待,所以,是不是我们也有责任?我们应该告诉大家心理学能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不是只有心里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学的帮助,学习心理学能让你体会到切身的改变,可以让你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科学是一件奢侈品,大多数人不能触及,但是为什么会被人所需要?我觉得是因为它能创造出很多可以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东西,并且被人所认可,不一定立刻实用,但不代表不实用,这个世界上总是需要有人去践行这一份艰难的事业,证明已有的,探索未知的,总有一天研究成果会造福人类,这是人们对科学的期许和信任,但是这一份信任需要反馈,才能获得更大的支持。正如人们重视物理,一门听起来比心理学更遥远的学科,直观的说,是因为我们知道有了物理,才有了电,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心理学呢?在大家的心里等同于心理咨询,虽然有些片面,但这属于我们的期许,也是我们可以和应该做的。研究心理机制、脑活动或许真的太难,但同样艰难的基因工程却被人

认可,我们得不到支持是不是因为说的太少,做得更少?

在心理学领域中,我感兴趣的是相对边缘的人因学,也就是工程心理学。当初我选择了应用心理学就是因为我觉得我能学到更多应用性的东西,在人因学的课堂上,我了解到关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的知识,在现有的人机交互的基础上,利用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作支撑,将之改良,从而改进人员绩效、减少训练需求和降低训练成本,以及增加使用舒适度,降低失误等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人机互动,而处理与人相关的事当然是我们心理学的本职工作,现在有很多好的设计里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因为只要它的服务对象是人,就离不开对人的心理活动的考虑,尤其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激反应,有时候会关乎性命。比如门的设计,早年间,门好多是向里拉开的,发生火灾时,大家争先恐后的向外冲,一窝蜂的挤在门口,门根本无法打开,最终酿成了惨案。我们现在都知道人在应激状态下的第一反应是向外推开门逃生,而不是向里拉,再加上后面拥挤的人群,事故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而变得更加糟糕。通过这件事情的反思,现在的门都采用的是向外推的设计,这个改变蕴藏着心理学的知识,也让大家注意到了我们所做的研究可能会起到的作用。在当今的互联网社会中,用户体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网页界面、APP 设计,输入法设置,从大到小,每一处都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而不断改进,而在这里面,有着像眼睛扫描、用手习惯、从众心理、个性化等一系列的心理学变量和规律,可以说,这是一个证

明实力的机会。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前者是为了建立覆盖众多人、任务和场面而进行的发展理论、原理和结果的研究,后者则是针对具体的人群、任务、产品、系统或环境,而发展出的相应理论、原理和结果的研究。利用基础原理来更好地应用到人机交互上,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通过学习,我自己也有了点想法,希望能继续下去来完善它。

我不希望我们的研究只是解决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却无法引起广大群众的认可,得出的结论只是发表在国内外的某一期刊上,甚至都不会被业界之外的人知道,更没法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我不希望我们去钻牛角尖。可能我的认识依旧很片面,有很多错误,但我还是想说,要发展心理学,必须先得到承认和支持,而要得到,必须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实力,鼓励实用性方向的发展,真正解决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科学界站稳脚跟。我希望有一天我们所知道的业界大牛也能被更多的人知道,就是这么现实。

心理学与我

我是崔明慧,2014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多说话,从小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归于先天因素,不过家里人也都不是很爱讲话,所以这样的环境也导致了我相对沉默的个性。与心理学结缘是在高二的时候,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大概上了一个学期吧,但其实对心理学也还是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我们心里,心理学大概等同于心理咨询,是一个有些神秘的东西。直到高三毕业,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它可以成为我大学的专业,所以我带着满满的好奇开始了心理学之旅。

大一的时候刚开始接触专业课,我们学了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以及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彻底改变了我对心理学的认知,原来心理学是一门这样系统庞杂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中又包含了好多内容,在实证主义的规范下,心理学研究大多需要做实验、统计和分析数据来得出结论,它在寻求一种方法把难以解释的心理现象变成确定的数据,也就是将之量化,力图使每一个理论都来自科学的证明,虽然各位前辈们已经为此做出了接触的贡献,但这还远远不够,人的心理何其复杂,要想了解它还要我们不断完善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到了大二,我们学习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这些专业课,它们代表了当今心理学的不同取向,心理学就像一块大蛋糕,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开始切割,能得

到一小块也是不易,虽然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走能拓宽学科宽度,但是同时也限制了它的纵深研究,对于一个问题,每个流派都有独特的见解,彼此之间缺少深入的交流,大家好像在忙着丰富和完善自己支持的理论,而不是真正的在解决这个问题,以至于现在能统领整个学科的理论依然是很久之前的几个,心理学的整体性受到了破坏。

通过这几个学期的学习,我算是一只脚站在圈内,一只脚站在圈外的半桶水,但是对于心理学的学科地位,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一般群众眼里,它比不过神学、宗教能给人安慰,在高端科学界,“伪科学”的声音依然存在,地位远及不上物理、化学这些老牌学科,甚至人们更愿意将它归为社会科学,只有身处其中的人还在努力强调,我们有实验,有测量,有冯特前辈,是严肃的自然科学,因为我们要研究的东西看起来太过主观,很难让人相信它可以被测量和论证,甚至是预测和控制,还有就是虽然心理学与每个人的生活都紧密相关,但是它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广泛应用,反倒是一些成功学、人际交往学打着心理学的旗号嚣张的在世面上横行,它们没有科学的研究过程,没有严谨的计算,就凭借几句煽动性的口号,却收获了大批粉丝,名声出来了,自然也有人想要揭下它粗浅的面具,但是这个蒙骗世人的帽子也会扣在心理学的头上。不仅如此,心理学似乎总是被人误解,读心、神秘,稍有兴趣的会讲一个弗洛伊德、华生,这就是一个大家搞不懂也不知道竟然可以搞懂的东西在头脑中

的主观反映。有人对此不屑一顾,就有对它报以很高的期望,读心、微表情,一个圈内笑话:“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只能无奈的讲,“不是这样,这并不是真正的心理学”,这样一说,被反问:“那是做什么的?”又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了。跟他说学科定义吗?学科性质?还是个别有趣的心理实验?何况一些经典实验违反各种道德,现在已经不能重复。确实,大家对心理学的认识肤浅、片面,但这反映的却是对它的期待,而我们所能做的,至少到目前为止,不能满足这个期待,所以,是不是我们也有责任?我们应该告诉大家心理学能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不是只有心里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学的帮助,学习心理学能让你体会到切身的改变,可以让你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科学是一件奢侈品,大多数人不能触及,但是为什么会被人所需要?我觉得是因为它能创造出很多可以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东西,并且被人所认可,不一定立刻实用,但不代表不实用,这个世界上总是需要有人去践行这一份艰难的事业,证明已有的,探索未知的,总有一天研究成果会造福人类,这是人们对科学的期许和信任,但是这一份信任需要反馈,才能获得更大的支持。正如人们重视物理,一门听起来比心理学更遥远的学科,直观的说,是因为我们知道有了物理,才有了电,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心理学呢?在大家的心里等同于心理咨询,虽然有些片面,但这属于我们的期许,也是我们可以和应该做的。研究心理机制、脑活动或许真的太难,但同样艰难的基因工程却被人

认可,我们得不到支持是不是因为说的太少,做得更少?

在心理学领域中,我感兴趣的是相对边缘的人因学,也就是工程心理学。当初我选择了应用心理学就是因为我觉得我能学到更多应用性的东西,在人因学的课堂上,我了解到关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的知识,在现有的人机交互的基础上,利用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作支撑,将之改良,从而改进人员绩效、减少训练需求和降低训练成本,以及增加使用舒适度,降低失误等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人机互动,而处理与人相关的事当然是我们心理学的本职工作,现在有很多好的设计里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因为只要它的服务对象是人,就离不开对人的心理活动的考虑,尤其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激反应,有时候会关乎性命。比如门的设计,早年间,门好多是向里拉开的,发生火灾时,大家争先恐后的向外冲,一窝蜂的挤在门口,门根本无法打开,最终酿成了惨案。我们现在都知道人在应激状态下的第一反应是向外推开门逃生,而不是向里拉,再加上后面拥挤的人群,事故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而变得更加糟糕。通过这件事情的反思,现在的门都采用的是向外推的设计,这个改变蕴藏着心理学的知识,也让大家注意到了我们所做的研究可能会起到的作用。在当今的互联网社会中,用户体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网页界面、APP 设计,输入法设置,从大到小,每一处都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而不断改进,而在这里面,有着像眼睛扫描、用手习惯、从众心理、个性化等一系列的心理学变量和规律,可以说,这是一个证

明实力的机会。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前者是为了建立覆盖众多人、任务和场面而进行的发展理论、原理和结果的研究,后者则是针对具体的人群、任务、产品、系统或环境,而发展出的相应理论、原理和结果的研究。利用基础原理来更好地应用到人机交互上,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通过学习,我自己也有了点想法,希望能继续下去来完善它。

我不希望我们的研究只是解决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却无法引起广大群众的认可,得出的结论只是发表在国内外的某一期刊上,甚至都不会被业界之外的人知道,更没法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我不希望我们去钻牛角尖。可能我的认识依旧很片面,有很多错误,但我还是想说,要发展心理学,必须先得到承认和支持,而要得到,必须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实力,鼓励实用性方向的发展,真正解决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科学界站稳脚跟。我希望有一天我们所知道的业界大牛也能被更多的人知道,就是这么现实。


相关内容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747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国内高校心理学博士.硕士点一览
  • 国内高校心理学博士点一览 2010年05月17日13:44 来源:考博网 [发表评论] 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学发展迅速,其中一点就反映在心理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快速增长.至2006年止,我国共有22所高校拥有心理学博士点,106所高校拥有心理学硕士点.名单及专业名称如下(由于时间关系,可能有一定出入): ...

  • 心理学忆苦思甜
  • 附所有电子书名字: 研究心理学>秦金亮.PDF 1:<婴儿心理学>孟昭兰.PDF 2:<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方双虎, 郭本禹.PDF 3:<异常心理学>马伟娜.PDF 4:<医学心理学>张宁.PDF 5:<医学心理学>张伯源.PD ...

  • 思想中的历史
  • 作者:伍麟 哲学动态 2006年07期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862(2006)01-0051-06 心理学界通常将1879年作为一个重要标志.1879年之前,心理学附属于哲学,之后,心理学正式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有了自己名正言顺的"家". ...

  • 实用心理学200条,读完你会更强大
  • 分类:心理学   浏览:10 时间:2011-09-18 18:21 编辑 删除 奇妙的心理暗示 分类:心理学   浏览:3 时间:2011-09-17 16:58 编辑 删除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分类:心理学   浏览:0 时间:2011-09-12 21:30 编辑 删除 59秒心理学(典藏版) ...

  • [人际交往心理学大全集](郑秀)[摘要 书评 试读]
  • 内容简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与人交往,如果不懂得人际交往心理学,工作.生活可能处处出错,甚至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更容易成功.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如何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样才能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 ...

  • 学习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 学习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人的生活.工作.学习.身体.思想等各 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兹列举以下几个方面: ⑴有助于认为自己,调节自己的言行.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心理活动,而所进行的心理活动是否正确与有益,是值得注意与重视的一个问题.例如:同样是受到表扬,有的人从此趾高气扬.骄傲 ...

  •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心理学诞生时间: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把德国莱比锡大学 ...

  • 本土心理学评析
  • 第28卷2008年总第105期PsYCH0嗍(溘L心理学探新D(Pl0RAlrION第l期 本土心理学评析 张秀琴叶浩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倾向和缺乏文化敏感性直接导致了本土心理学的产生. 心理学的本土化过程包括论题的本土化.概念和理论的本 ...

  • 心理学入门阅读书目推荐
  • 心理学入门阅读书目推荐 文章出处:兰心网 作者:心理学考研资料部 近年来,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追求幸福的现代人不时需要求助于心理学,国内心理学的高等教育与研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心理学"图书--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通俗的,出版量非常巨大.在国际心理学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