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论文阅读体会

实证研究论文阅读体会

平时若不是为了完成课程作业,或是老师硬性要求,我是断然不会去触碰学术论文的。其一,这类文章读起来非常的枯燥无味,其二是因为它专业性太高,真的很难懂。然而在这个十一长假,我一口气阅读了好几篇实证研究论文,这同时也是我第一次有点“读懂”了,对实证研究也有了大致的概念。根据检索百度百科得知,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在我看来,实证研究就是一个通过搜集各种资料来提出和验证假设的研究过程,根据实证研究而撰写的实证研究论文便是它的成果。正是由于实证研究要求逻辑严密,大篇幅的研究综述,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使得我每次看完论文后都是有一种头晕的感觉。

实证研究的过程注定是寂寞、乏味的。无论是从问题的界定到相关资料、参考文献的搜集,还是从研究设计(建立研究模型和假设)到数据处理、分析,从假设检验到得出可靠的结论,从研究总结到研究展望,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做铺垫,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的总结与递进。每个环节都是联系紧密的,缺一不可。如此多的环节需要统筹兼顾,这要求我们研究人员要有一个全局的视野和观念。暂且,我就拿这8篇论文中我最感兴趣的一篇《社交网站持续使用的实证研究——基于改进的期望确认模型》来举例说明。其首先在引言中简单介绍了一下社交网站,交代了社交网站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交网站面临的用户流失的问题),还交代了国内外学者对社交网站的研究角度以及研究的程度,从而引出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该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意义。这引言就已经为后面整个研究过程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整个研究过程的基础。

紧接着就是实证论文不可缺少的一个版块——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的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这部分不仅要求作者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但我們也应

注意到,资料是死的,使用资料的人却是活的。分析资料的方式也有千百种,然而我惊讶的发现:同样一笔资料可被用来佐证完全对立的理论;资料中原本并没有支持作者的证据,但经过人为的包装组合后却变得可以支持。所以当我们要使用一些资料时,不仅仅要检查该资料是否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更是要站出来审视该观点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同时要注意对资料的分析和处理,以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在这篇论文中,作者首先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一些学者在研究社交网站的持续使用时所得到的一些重要发现和结论,提到了有关学者做研究时所使用的ECM模型,然后着重阐述本文研究的侧重点,说明此研究进行的必要性和创新之处。同样的,本文之后所构建的模型、假设都是从这些学者的研究发现中推理改进而来的。例如这篇论文在前人ECM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感知易用性”、“感知转化成本”、“感知趣味性”三个变量,因此也新增了6个假设(H6-H10)。这样一来,该研究便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影响社交网站的持续使用的因素,得到的结论也会相对客观一些。

当然,研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可操作性。这篇数理实证研究论文就包括了问卷设计和调查方法、研究样本选择三个主要问题。为了确保被调查者对人人网感性的认知和态度能够准确的测量,该研究选择的是李克特五分量表法,问卷的设计也相对简单,同时还能获得更高的信度。即使如此,对假设的检验以及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的知识和技能,并掌握一些统计软件(诸如 SAS 、 SPSS 、 Minitab 、AMOS等)的操作技能。

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所选择的数据处理方法对结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看了这些论文后,我才真正的认识到统计学对于实证研究的重要意义。然而我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统计学知识常常是以自然科学方面的应用为主,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可能不完全适用,或许我学的还不够深入,这点使得我不怎么能理解这些论文的假设检验部分。例如,这篇论文中利用Cronbach α系数来检验其信度,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来评估效度。

接下来就是总结和研究展望,再次叙述了本研究过程的思路以及研究意义,分析本研究的一些局限性,和在后续的研究中需改进和进一步完善的方面。这不仅仅是自我总结,同时为后者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便是参考文献的陈列,重点是要注意其格式的规范性。

实证研究论文阅读体会

平时若不是为了完成课程作业,或是老师硬性要求,我是断然不会去触碰学术论文的。其一,这类文章读起来非常的枯燥无味,其二是因为它专业性太高,真的很难懂。然而在这个十一长假,我一口气阅读了好几篇实证研究论文,这同时也是我第一次有点“读懂”了,对实证研究也有了大致的概念。根据检索百度百科得知,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在我看来,实证研究就是一个通过搜集各种资料来提出和验证假设的研究过程,根据实证研究而撰写的实证研究论文便是它的成果。正是由于实证研究要求逻辑严密,大篇幅的研究综述,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使得我每次看完论文后都是有一种头晕的感觉。

实证研究的过程注定是寂寞、乏味的。无论是从问题的界定到相关资料、参考文献的搜集,还是从研究设计(建立研究模型和假设)到数据处理、分析,从假设检验到得出可靠的结论,从研究总结到研究展望,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做铺垫,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的总结与递进。每个环节都是联系紧密的,缺一不可。如此多的环节需要统筹兼顾,这要求我们研究人员要有一个全局的视野和观念。暂且,我就拿这8篇论文中我最感兴趣的一篇《社交网站持续使用的实证研究——基于改进的期望确认模型》来举例说明。其首先在引言中简单介绍了一下社交网站,交代了社交网站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交网站面临的用户流失的问题),还交代了国内外学者对社交网站的研究角度以及研究的程度,从而引出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该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意义。这引言就已经为后面整个研究过程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整个研究过程的基础。

紧接着就是实证论文不可缺少的一个版块——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的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这部分不仅要求作者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但我們也应

注意到,资料是死的,使用资料的人却是活的。分析资料的方式也有千百种,然而我惊讶的发现:同样一笔资料可被用来佐证完全对立的理论;资料中原本并没有支持作者的证据,但经过人为的包装组合后却变得可以支持。所以当我们要使用一些资料时,不仅仅要检查该资料是否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更是要站出来审视该观点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同时要注意对资料的分析和处理,以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在这篇论文中,作者首先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一些学者在研究社交网站的持续使用时所得到的一些重要发现和结论,提到了有关学者做研究时所使用的ECM模型,然后着重阐述本文研究的侧重点,说明此研究进行的必要性和创新之处。同样的,本文之后所构建的模型、假设都是从这些学者的研究发现中推理改进而来的。例如这篇论文在前人ECM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感知易用性”、“感知转化成本”、“感知趣味性”三个变量,因此也新增了6个假设(H6-H10)。这样一来,该研究便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影响社交网站的持续使用的因素,得到的结论也会相对客观一些。

当然,研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可操作性。这篇数理实证研究论文就包括了问卷设计和调查方法、研究样本选择三个主要问题。为了确保被调查者对人人网感性的认知和态度能够准确的测量,该研究选择的是李克特五分量表法,问卷的设计也相对简单,同时还能获得更高的信度。即使如此,对假设的检验以及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的知识和技能,并掌握一些统计软件(诸如 SAS 、 SPSS 、 Minitab 、AMOS等)的操作技能。

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所选择的数据处理方法对结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看了这些论文后,我才真正的认识到统计学对于实证研究的重要意义。然而我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统计学知识常常是以自然科学方面的应用为主,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可能不完全适用,或许我学的还不够深入,这点使得我不怎么能理解这些论文的假设检验部分。例如,这篇论文中利用Cronbach α系数来检验其信度,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来评估效度。

接下来就是总结和研究展望,再次叙述了本研究过程的思路以及研究意义,分析本研究的一些局限性,和在后续的研究中需改进和进一步完善的方面。这不仅仅是自我总结,同时为后者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便是参考文献的陈列,重点是要注意其格式的规范性。


相关内容

  • [转]各类计量经济学教材评析与推荐
  • [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 白砂堤津耶<通过例题学习计量经济学>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 斯托克.沃森<计量经济学导论> 威廉·格林<计量经济分析> 林文夫(Fumio Hayashi)<计量经 ...

  • 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 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沈阳虹桥中学 王彬 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本文从历史学科"史 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谈起,进一步就其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 ...

  • 鄂温克族自治旗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过程性写作法英语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鄂温克族自治旗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过程性写作法|英语论文选题题目 鄂温克族自治旗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过程性写作法|英语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 ...

  • 苏州大学生涯教育2014年寒假修学计划书
  • 苏州大学生涯教育2014年寒假修学计划书 生涯规划包含了生涯意识启蒙和生涯决策行动两个方面.而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这两者均已对自我和世界的客观认知为前提.而这种客观认知的形成则有赖于自我反省.外部学习.实践实习等方式获得.为了落实我们培养学生从"完整的人"到行业精英的生涯教育宗旨 ...

  • 周雪光: (社会学)研究中(量化)方法应用的心得体会
  • 引言 ·        理论在实证研究中的地位 内容提要 ·        第二讲. 研究课题.理论思路.实证研究的衔接关联 ·        第三讲.关于论文写作和审稿过程的一些观察和体会 第一讲         社会学量化研究的不同风格和取向 一个现象:量化研究更容易发表 ASR主编的抱怨 ·  ...

  • 博士三年学习计划
  • 博士三年学习计划 虽然博士和硕士同属于研究生阶段但博士阶段的学习并不是硕士阶段学习的机械重复或简单延续二者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知识层面上有其各自的侧重点.博士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对一些基本专业理论的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对专业理论发展前沿的把握和探索以研究为主一方面对专业理论的反思并作一些实证性研究另一 ...

  •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 摘 要: 研究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和分析了研究生在论文选题.论文内容.研究方法及写作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论文写作 常见问题 改进对策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授予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 ...

  • 毕业论文(设计)的类型与撰写的步骤
  • 毕业论文(设计)的类型与撰写的步骤 1.毕业论文(设计)的类型 毕业论文研究方式可分为理论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和实证型三大类. 理论研究型根据对现有理论的反思.研究,以作者的思想为主导形成创新理论的论证或模型.模式.文科.理科专业的毕业论文较多使用这种类型. 应用研究型根据现象研究提出解决客观现象中存 ...

  • 我国早期阅读相关研究现状的文献调查与分析
  • MODERNEDUCATIONSCIENCE 2009年第1 期 我国早期阅读相关研究现状的文献调查与分析 黄怡然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摘 350007) 要:早期阅读是有计划地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行为,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为进入学龄期的正 式书面语言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教育活动.近年来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