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

  来自读者的声音,是媒体最宝贵的资源。

  11月2日上午,中共重庆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的编辑、记者来到北碚区静观镇,与20多位来自机关、村社、学校的基层读者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恳谈。

  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副总编辑杨树弘首先介绍了杂志社的办刊情况。他说,作为市委的机关刊物,《当代党员》长期以来坚持做好服务党员干部和广大读者的工作,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为《当代党员》的发展、进步建言献策。

  简单的开场白之后,准备充分的20多位读者捧出了一颗颗滚烫的心――

  

  共同的精神家园

  

  静观镇组织委员王承平第一个发言:“《当代党员》在题材选择上,坚持宏大与微观兼顾,内容丰富。特别是最近几年,稿件质量越来越好,报道内容也越来越吸引基层党务工作者。正因为如此,去年静观镇全镇1600多名党员,订阅了400份《当代党员》。”

  王朴中学老教师伍奇志认为,《当代党员》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二是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三是指导性很强。

  静观镇阳彩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童先华,多年来一直做党务工作,在他所属的支部,《当代党员》从来都是人手一份,他要求支部的党员要认真地学习、体会。他说:“《当代党员》让人有种‘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感觉。如反映的‘五个重庆’、‘民生十条’、‘三进三同’等都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同时,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工具书,例如在‘三进三同’中如何做到‘望闻问切’,就是《当代党员》教会我的。”

  静观镇中心校党总支副书记谢英认为,《当代党员》的栏目特色鲜明。比如,“当代论坛”语言精准,观点鲜明,逻辑严谨;“特别报道”和“特别策划”与时俱进,信息量大,对读者了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有裨益;“心灵沟通”有问有答,语言朴实生动,很吸引人;“巴山夜雨”文学性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巴渝镜鉴”生动震撼,警示作用明显。

  年近80岁的静观镇机关退休党支部书记周进军说,他退休以后,将每个月的《当代党员》收起来,每年年底扎成一捆,如今已经有了20多捆,“我还把好的文章摘录下来,复印分发给群众”。

  

  集众智,进一步办好党刊

  

  如何把《当代党员》办得更好?与会读者从各个层面、多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北碚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欧阳俊建议:一是增强时效性。突出深度报道优势,以弥补月刊时效性不足的短板;缩短投递时间,尽快送到基层读者手中。二是增强互补性。《当代党员》和杂志社办的《党员文摘》、《党课参考》应各具特色,避免栏目和内容重复。三是提高通俗性。文章表述方式应更灵活。

  静观镇九堰村党总支书记牟国泉认为,当前党群关系还有许多复杂的情况,希望《当代党员》能够报道各个区县的先进经验,让基层干部学习、借鉴。他还建议多报道“两翼”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达村的经验。

  静观镇万全村会计陈夕全建议,增加实用性的板块,像《重庆农村居民转户指南》之类的文章应该多刊登。

  静观镇中心校党总支副书记谢英希望《当代党员》能配上彩图,提升刊物档次,同时多反映基层的声音和专家的观点。

  读者与编采人员一起热烈讨论,说想法,提建议,现场气氛热烈,令人振奋。

  静观镇党委书记苟渊说:“《当代党员》内容上有三个‘势(是、事)’:第一个‘势’是反映市委、市政府方针政策的大动向;第二个‘是’是反映党内生活的大是大非;第三个‘事’是反映基层的党务‘大事’。由此,《当代党员》应具备指导性、针对性、知识性、服务性。《当代党员》还可以做出一些改进,应加大信息量,希望能够扩版或者缩短出版周期,希望短小精干的稿件和长篇幅深度报道能够更好结构,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同时,加强镇街乃至村社的通讯员队伍建设,希望编辑部采编人员能定期到基层和读者、通讯员互动,升华刊物和读者的关系。”

  对于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杨树弘代表杂志社表示真诚的感谢。他说,经过多年努力,《当代党员》在一定程度上被一定的读者所接纳,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今后,《当代党员》将继续转变表述方式,坚定地执行用鲜活、生动的作品取代“板着脸说教”的准则。他表示,《当代党员》确实存在“对上有余,对下不足”的问题,采编人员存在“不沾地气”、下基层次数不足的作风问题。今后,《当代党员》将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工作作风,采编出更多有助于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稿件。此外,《当代党员》在坚持办刊宗旨的同时,将尽可能细分读者群,以满足更多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倾向。

  …………

  一句句肺腑之言,一条条真知灼见,让我们感触到了一颗颗真挚的心,同时也让我们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来自读者的声音,是媒体最宝贵的资源。

  11月2日上午,中共重庆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的编辑、记者来到北碚区静观镇,与20多位来自机关、村社、学校的基层读者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恳谈。

  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副总编辑杨树弘首先介绍了杂志社的办刊情况。他说,作为市委的机关刊物,《当代党员》长期以来坚持做好服务党员干部和广大读者的工作,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为《当代党员》的发展、进步建言献策。

  简单的开场白之后,准备充分的20多位读者捧出了一颗颗滚烫的心――

  

  共同的精神家园

  

  静观镇组织委员王承平第一个发言:“《当代党员》在题材选择上,坚持宏大与微观兼顾,内容丰富。特别是最近几年,稿件质量越来越好,报道内容也越来越吸引基层党务工作者。正因为如此,去年静观镇全镇1600多名党员,订阅了400份《当代党员》。”

  王朴中学老教师伍奇志认为,《当代党员》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二是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三是指导性很强。

  静观镇阳彩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童先华,多年来一直做党务工作,在他所属的支部,《当代党员》从来都是人手一份,他要求支部的党员要认真地学习、体会。他说:“《当代党员》让人有种‘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感觉。如反映的‘五个重庆’、‘民生十条’、‘三进三同’等都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同时,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工具书,例如在‘三进三同’中如何做到‘望闻问切’,就是《当代党员》教会我的。”

  静观镇中心校党总支副书记谢英认为,《当代党员》的栏目特色鲜明。比如,“当代论坛”语言精准,观点鲜明,逻辑严谨;“特别报道”和“特别策划”与时俱进,信息量大,对读者了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有裨益;“心灵沟通”有问有答,语言朴实生动,很吸引人;“巴山夜雨”文学性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巴渝镜鉴”生动震撼,警示作用明显。

  年近80岁的静观镇机关退休党支部书记周进军说,他退休以后,将每个月的《当代党员》收起来,每年年底扎成一捆,如今已经有了20多捆,“我还把好的文章摘录下来,复印分发给群众”。

  

  集众智,进一步办好党刊

  

  如何把《当代党员》办得更好?与会读者从各个层面、多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北碚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欧阳俊建议:一是增强时效性。突出深度报道优势,以弥补月刊时效性不足的短板;缩短投递时间,尽快送到基层读者手中。二是增强互补性。《当代党员》和杂志社办的《党员文摘》、《党课参考》应各具特色,避免栏目和内容重复。三是提高通俗性。文章表述方式应更灵活。

  静观镇九堰村党总支书记牟国泉认为,当前党群关系还有许多复杂的情况,希望《当代党员》能够报道各个区县的先进经验,让基层干部学习、借鉴。他还建议多报道“两翼”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达村的经验。

  静观镇万全村会计陈夕全建议,增加实用性的板块,像《重庆农村居民转户指南》之类的文章应该多刊登。

  静观镇中心校党总支副书记谢英希望《当代党员》能配上彩图,提升刊物档次,同时多反映基层的声音和专家的观点。

  读者与编采人员一起热烈讨论,说想法,提建议,现场气氛热烈,令人振奋。

  静观镇党委书记苟渊说:“《当代党员》内容上有三个‘势(是、事)’:第一个‘势’是反映市委、市政府方针政策的大动向;第二个‘是’是反映党内生活的大是大非;第三个‘事’是反映基层的党务‘大事’。由此,《当代党员》应具备指导性、针对性、知识性、服务性。《当代党员》还可以做出一些改进,应加大信息量,希望能够扩版或者缩短出版周期,希望短小精干的稿件和长篇幅深度报道能够更好结构,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同时,加强镇街乃至村社的通讯员队伍建设,希望编辑部采编人员能定期到基层和读者、通讯员互动,升华刊物和读者的关系。”

  对于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杨树弘代表杂志社表示真诚的感谢。他说,经过多年努力,《当代党员》在一定程度上被一定的读者所接纳,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今后,《当代党员》将继续转变表述方式,坚定地执行用鲜活、生动的作品取代“板着脸说教”的准则。他表示,《当代党员》确实存在“对上有余,对下不足”的问题,采编人员存在“不沾地气”、下基层次数不足的作风问题。今后,《当代党员》将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工作作风,采编出更多有助于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稿件。此外,《当代党员》在坚持办刊宗旨的同时,将尽可能细分读者群,以满足更多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倾向。

  …………

  一句句肺腑之言,一条条真知灼见,让我们感触到了一颗颗真挚的心,同时也让我们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相关内容

  • 网络沟通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摘要: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心理社会自主性,在此目标框架内,青少年需要发展自我同一性.亲密感与性心理.为完成此任务,青少年需要获得两种重要的技能,即自我展现与自我表露.网络沟通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它提高了青少年自我展现与自我表露的可控性.因此,网络沟通已成为青少年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沟 ...

  • 加强家校沟通,共育合格中职生论文
  • 加强家校沟通,共育合格中职生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除了传统的家访形式外,涌现了很多其他形式的家访.家访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全面交流,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时代家访的相关背景,然后对于信息 ...

  • 定期沟通制度
  • 定期沟通制度 一. 目的 为了完善公司管理机制,建立良性沟通渠道,加强公司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上下级的相互了解,共同提高,使员工评定工作更具客观性.时效性.公正性,经总经理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立华集团全体员工. 三. 主要内容 1. 沟通形式:主要以 ...

  • 别发电子邮件了,直接打电话吧
  • leo 发表于 19 小时 前 24 编者按: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技术进行沟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无法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更多的电话或者面对面沟通能让双方更准确地表达意见.为此Tony Tjan号召人们尽量通过电话进行直接沟通. 图:老式电话机 .craig 当人们尝试解决一个冲突或 ...

  • 触龙劝说赵太后有怎样沟通技巧?
  • 触龙劝说赵太后有怎样沟通技巧? 沟通是现代企业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沟通能够成功地收发语言.行动.感觉等信息而产生适当的理解.认同及反应. 在企业里,沟通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有面对面的交谈.电话.会议.书面工具(如便函.传真)等等,选择什么方式应视具体情况和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你实现目标的价值而定.很 ...

  • 有效沟通技巧(一)
  • 第二讲 有效沟通技巧(一) 完整的沟通过程:信息发送.接收.反馈 [管理名言] 面对面的沟通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双向沟通的过程:发送者要把他想表达的信息.思想和情感,通过语言发送给接收者.当接收者接到信息.思想和情感以后,会提出一些问题给对方一个反馈,这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双向沟通的 ...

  • 网络使人更亲近 更疏远
  • 网络使人更亲近/更疏远 正方:马来亚大学 网络使人更亲近 反方:澳门大学 网络使人更疏远 主席:网络到底使人更亲近呢,还是更疏远呢?这也是我们今天的辩题.根据赛前抽签的结果,正方:马来亚大学他们所持的观点是"网络使人更亲近",反方:澳门大学所持的观点是"网络使人更疏远& ...

  • 网络使人更亲近
  • 网络使人更亲近/疏远 反方二辩:请问对方三辩,在魔鬼可以冒充大使的网络聊天空里,到哪里去寻找清静的根本前提--诚实和信任.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个最根本的错误,那就是不看全面,只看片面.我方完全承认网络上有一点,但这些的弊病,但是对方辩友有没有忽略了在事实上还有许多网络促进人间更亲近 ...

  • 2016年推销员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 一实践目的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一直处在象牙塔的我们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