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内在逻辑

7.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内在逻辑。

答:货币供给理论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由哪些因素所决定以及如何决定的理论。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货币供给量这一重要的经济变量和政策指标被视为可由金融当局绝对加以控制的外生变量。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货币主义的兴起和货币政策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们普遍重视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使之迅速发展。

因此,西方货币供给理论经历了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供给分析、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供给理论的分析以及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分析和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分析的主流沿革。

(1) 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供给分析

凯恩斯对货币供给的分析相对于货币需求的分析来说比较简单。在货币供给方面,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经济运行,但自身并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他认为,货币的生产(货币供应的来源) 对私人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对于商品货币(金属币) 来说,他的生产受自然力量(主要是资源稀缺性限制) 在绝大多数非产金国里,私人企业即使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设备,货币生产能力的扩大也是微乎其微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是微不足道的。②对于管理货币或法定货币,更不是私人企业所能产生的,唯有依靠国家的权力才能发行,强制流通。任何私人企业都无力与之抗衡。无论货币需求有多大,或经济中其他变量的刺激有多么强烈,由于货币特征的存在,货币供应不会受它们的影响而自行变化。货币供应的控制权有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牢牢掌握在手,中央银行根据政府和金融政策,考虑到经济形式变化的需要,可以人为地进行控制,增减货币供应量。

在货币供给理论上,新剑桥学派不完全赞成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理论。他们认为,虽然从形式上看,现有的货币供应量都是从中央银行渠道出去,但实质上这个量的多少并不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这是因为,公众的货币需求经常并大量地表现为贷款需求,而银行的贷款和货币供应量是联系在一起的。当经济前景光明时,企业将增加贷款需求,银行只要找到理想的供款人,在无信用风险,有还款保证和能够获利的情况下,总会贷出款项。银行的贷款即可转成存款,每个存款的所有人可以随意支付或提取现金。可见,银行存款的增加实际地扩大了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地适应。同样,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工资额的提高,银行贷款也会相应增多。只要经济活动增加,货币供应就会扩大;反之则相反。因此,对现有货币量发生决定性影响的主要是货币需求,而货币需求的大小取决于经济的盛衰及人们的预期。

在货币供应的控制的问题上,他们一方面赞同凯恩斯的观点,即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应,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不像凯恩斯认为的那样绝对。他们主张,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是有限度的。其原因:一是当货币需求旺盛时,银行体系会想方设法逃避中央银行的控制,主动增加贷款,扩大货币供应。二是中央银行在货币供应方面存在着漏区,使中央银行不可能严密地控制住货币供应总量。例如,在经济高涨时,中央银行企图限制货币供应的增长,但是金融界可以采取一些信用形式,变相地增加货币供应。比如,银行参与的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票据流通,就是合法货币的替代品。扩大货币流通,等于增加了货币供应。另外,在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银行体系以外,还存在着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不受中央银行的严格控制,由于中央银行在控制上存在漏区,使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控制能力大大削弱。

同时,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在货币供应的增加或减少方面分布是不均匀的。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的能力远远大于其减少货币供应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供给,它完全有能力达到目标,但要减少货币供应量,它未必有能力实现目标。这种控制力的差异不完全是中央银行本身的问题。总之,新剑桥学派虽然没有明

确地提出内生货币供应理论,但在论述中包含了这层含义,其理论分析也已经脱离了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论,但在论述中包含了这层含义,其理论分析也已经脱离了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论。

(2) 对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①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是随着60年代以来的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大量涌现,传统的金融理论、金融体制受到冲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被扰乱这一背景而产生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对货币是否外生变量,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和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别于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的“内生货币供应论”。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主要由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决定,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又取决于经济体系内的许多变量,中央银行不可能有效地限制银行和企业的支出,更不可能支配他们的行动,因此,货币供应量主要是内生的。其主要理由可归纳如下:a .在存货关系上,认为银行的负债是由银行的资产决定,他们认为在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的当代,只要有贷款要求,银行就能提供信贷并由此创造出存款货币,致使货币供应量增加,形成从银行体系到实业部门的信贷——货币流。b .金融媒介方面的创新,能够起到动用闲置资金、节约头寸、改变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因此,如果中央银行只是部分地提供所需货币,通过金融创新也可相对地扩大货币供应量。c .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扩大信用规模。当企业决定增加投资时,融资问题很少会成为限制因素。因为银行信贷不是满足新增投资支出的惟一途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或交换期票,甚至通过不履行还款义务等创造出“非自愿”商业信贷的方式来“支付”投资项目。当原材料价格或工资上涨,生产成本上升时,需求相应增加的流动资金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解决。

②货币学派对凯恩斯基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主要体现在对通货膨胀的分析和政策主张上。弗里德曼对货币需求研究的结果认为,货币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要保证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就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因此,他反对凯恩斯提出的需求管理,认为应当把重点放在货币供给上。货币政策应该是一切经济政策中惟一重要的法宝,其他经济政策如果不通过货币政策或没有货币政策的配合,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弗里德曼认为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实行“单一规则”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如何界定货币数量的范围;第二,如何确定货币数量的增长率;第三,货币数量增长率在年内或季节内是否允许有所波动。关于货币数量的范围,弗里德曼认为,应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 2;关于货币增长率的确定,他认为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关于货币增长率在每年内或每季度内是否允许波动,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是不能任意变动的,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更改时,应该事先宣布并尽量缩小变动的范围。

③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由于德国中央银行在欧洲的核心地位及其成功的货币政策实践,德国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受到重视。该理论认为,要保证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协调和稳定,必须首先稳定货币。货币供应的总原则应该是保证币值稳定。要保证币值的稳定,货币供应必须与商品相联系。据此,提出了两条货币供应的条件:第一,货币供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能力决定了该国能够生产出多少商品,由此决定了需要多少货币进行交易,因此,以现价计算的社会生产能力除以货币流通速度,这就是货币供应的最佳量。第二,保持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他们认为,在商品和货币的对应关系上,如果货币量多,商品量少,就会出现货币追逐商品的局面,表现为物价上涨,商品短缺,市场紧张。但若使货币量相对略少于商品,则形成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吸引商品源源不断地流人市场,通过公众所

投的货币来判断商品的优劣,以此来提高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货币略小于商品的局面,为开展自由竞争和提高社会市场经济效率提供必要的环境。他们提出了货币目标公布制,并进一步提出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区间论,就是把货币供应增长率从一个具体数值变为一个特定范围,这样,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就有了一定的机动性。

(3) 货币供给理论的比较

综上所述,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其变化影响经济运行,而自身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新剑桥学派认为,从实质上看货币供给并不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地适应货币需求的结果。因此,中央银行虽然能够控制货币供给,但它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不是绝对的。新古典综合学派提出了和凯恩斯观点相反的“内生货币供应论”,认为货币供给量主要是一个受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内生变量,它主要是由经济而不是中央银行所决定的。据此,新古典综合学派提出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放在货币供应量上,反而应放在利率、对商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和信用规模管理上。

货币学派也十分重视货币供给稳定,他们主张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弗里德曼主张把货币供应增长率固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合理预期学派基本赞同货币学派关于稳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观点。西德学派的理论也和货币学派的观点相近,认为中央银行应控制货币供给,货币供应的增长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相一致。货币供应由潜在的生产能力增长即社会应该的经济增长决定。他们还认为,货币供给增长率应该是一个区间,在时间上应分为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并建议通过实施“货币目标公布制”实现既定目标。

7.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内在逻辑。

答:货币供给理论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由哪些因素所决定以及如何决定的理论。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货币供给量这一重要的经济变量和政策指标被视为可由金融当局绝对加以控制的外生变量。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货币主义的兴起和货币政策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们普遍重视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使之迅速发展。

因此,西方货币供给理论经历了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供给分析、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供给理论的分析以及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分析和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分析的主流沿革。

(1) 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供给分析

凯恩斯对货币供给的分析相对于货币需求的分析来说比较简单。在货币供给方面,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经济运行,但自身并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他认为,货币的生产(货币供应的来源) 对私人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对于商品货币(金属币) 来说,他的生产受自然力量(主要是资源稀缺性限制) 在绝大多数非产金国里,私人企业即使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设备,货币生产能力的扩大也是微乎其微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是微不足道的。②对于管理货币或法定货币,更不是私人企业所能产生的,唯有依靠国家的权力才能发行,强制流通。任何私人企业都无力与之抗衡。无论货币需求有多大,或经济中其他变量的刺激有多么强烈,由于货币特征的存在,货币供应不会受它们的影响而自行变化。货币供应的控制权有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牢牢掌握在手,中央银行根据政府和金融政策,考虑到经济形式变化的需要,可以人为地进行控制,增减货币供应量。

在货币供给理论上,新剑桥学派不完全赞成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理论。他们认为,虽然从形式上看,现有的货币供应量都是从中央银行渠道出去,但实质上这个量的多少并不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这是因为,公众的货币需求经常并大量地表现为贷款需求,而银行的贷款和货币供应量是联系在一起的。当经济前景光明时,企业将增加贷款需求,银行只要找到理想的供款人,在无信用风险,有还款保证和能够获利的情况下,总会贷出款项。银行的贷款即可转成存款,每个存款的所有人可以随意支付或提取现金。可见,银行存款的增加实际地扩大了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地适应。同样,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工资额的提高,银行贷款也会相应增多。只要经济活动增加,货币供应就会扩大;反之则相反。因此,对现有货币量发生决定性影响的主要是货币需求,而货币需求的大小取决于经济的盛衰及人们的预期。

在货币供应的控制的问题上,他们一方面赞同凯恩斯的观点,即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应,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不像凯恩斯认为的那样绝对。他们主张,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是有限度的。其原因:一是当货币需求旺盛时,银行体系会想方设法逃避中央银行的控制,主动增加贷款,扩大货币供应。二是中央银行在货币供应方面存在着漏区,使中央银行不可能严密地控制住货币供应总量。例如,在经济高涨时,中央银行企图限制货币供应的增长,但是金融界可以采取一些信用形式,变相地增加货币供应。比如,银行参与的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票据流通,就是合法货币的替代品。扩大货币流通,等于增加了货币供应。另外,在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银行体系以外,还存在着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不受中央银行的严格控制,由于中央银行在控制上存在漏区,使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控制能力大大削弱。

同时,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在货币供应的增加或减少方面分布是不均匀的。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的能力远远大于其减少货币供应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供给,它完全有能力达到目标,但要减少货币供应量,它未必有能力实现目标。这种控制力的差异不完全是中央银行本身的问题。总之,新剑桥学派虽然没有明

确地提出内生货币供应理论,但在论述中包含了这层含义,其理论分析也已经脱离了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论,但在论述中包含了这层含义,其理论分析也已经脱离了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论。

(2) 对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①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是随着60年代以来的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大量涌现,传统的金融理论、金融体制受到冲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被扰乱这一背景而产生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对货币是否外生变量,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和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别于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的“内生货币供应论”。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主要由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决定,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又取决于经济体系内的许多变量,中央银行不可能有效地限制银行和企业的支出,更不可能支配他们的行动,因此,货币供应量主要是内生的。其主要理由可归纳如下:a .在存货关系上,认为银行的负债是由银行的资产决定,他们认为在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的当代,只要有贷款要求,银行就能提供信贷并由此创造出存款货币,致使货币供应量增加,形成从银行体系到实业部门的信贷——货币流。b .金融媒介方面的创新,能够起到动用闲置资金、节约头寸、改变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因此,如果中央银行只是部分地提供所需货币,通过金融创新也可相对地扩大货币供应量。c .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扩大信用规模。当企业决定增加投资时,融资问题很少会成为限制因素。因为银行信贷不是满足新增投资支出的惟一途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或交换期票,甚至通过不履行还款义务等创造出“非自愿”商业信贷的方式来“支付”投资项目。当原材料价格或工资上涨,生产成本上升时,需求相应增加的流动资金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解决。

②货币学派对凯恩斯基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主要体现在对通货膨胀的分析和政策主张上。弗里德曼对货币需求研究的结果认为,货币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要保证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就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因此,他反对凯恩斯提出的需求管理,认为应当把重点放在货币供给上。货币政策应该是一切经济政策中惟一重要的法宝,其他经济政策如果不通过货币政策或没有货币政策的配合,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弗里德曼认为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实行“单一规则”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如何界定货币数量的范围;第二,如何确定货币数量的增长率;第三,货币数量增长率在年内或季节内是否允许有所波动。关于货币数量的范围,弗里德曼认为,应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 2;关于货币增长率的确定,他认为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关于货币增长率在每年内或每季度内是否允许波动,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是不能任意变动的,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更改时,应该事先宣布并尽量缩小变动的范围。

③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由于德国中央银行在欧洲的核心地位及其成功的货币政策实践,德国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受到重视。该理论认为,要保证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协调和稳定,必须首先稳定货币。货币供应的总原则应该是保证币值稳定。要保证币值的稳定,货币供应必须与商品相联系。据此,提出了两条货币供应的条件:第一,货币供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能力决定了该国能够生产出多少商品,由此决定了需要多少货币进行交易,因此,以现价计算的社会生产能力除以货币流通速度,这就是货币供应的最佳量。第二,保持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他们认为,在商品和货币的对应关系上,如果货币量多,商品量少,就会出现货币追逐商品的局面,表现为物价上涨,商品短缺,市场紧张。但若使货币量相对略少于商品,则形成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吸引商品源源不断地流人市场,通过公众所

投的货币来判断商品的优劣,以此来提高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货币略小于商品的局面,为开展自由竞争和提高社会市场经济效率提供必要的环境。他们提出了货币目标公布制,并进一步提出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区间论,就是把货币供应增长率从一个具体数值变为一个特定范围,这样,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就有了一定的机动性。

(3) 货币供给理论的比较

综上所述,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其变化影响经济运行,而自身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新剑桥学派认为,从实质上看货币供给并不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地适应货币需求的结果。因此,中央银行虽然能够控制货币供给,但它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不是绝对的。新古典综合学派提出了和凯恩斯观点相反的“内生货币供应论”,认为货币供给量主要是一个受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内生变量,它主要是由经济而不是中央银行所决定的。据此,新古典综合学派提出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放在货币供应量上,反而应放在利率、对商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和信用规模管理上。

货币学派也十分重视货币供给稳定,他们主张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弗里德曼主张把货币供应增长率固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合理预期学派基本赞同货币学派关于稳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观点。西德学派的理论也和货币学派的观点相近,认为中央银行应控制货币供给,货币供应的增长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相一致。货币供应由潜在的生产能力增长即社会应该的经济增长决定。他们还认为,货币供给增长率应该是一个区间,在时间上应分为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并建议通过实施“货币目标公布制”实现既定目标。


相关内容

  • 论"凯恩斯革命"的真实底蕴
  • 作者:陆家骝 经济学家 1996年12期 基于"不确定性"这一基本观念,凯恩斯将货币以特殊方式引入真实经济过程,从而取消了传统经济学在价值论上的货币岐视.然而,这一方面的进展与其说是对剑桥传统的革命,不如说是对剑桥传统的发展."凯恩斯革命"的真实底蕴,是同古典 ...

  • 货币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劳伦斯•哈里斯(Laurence Harris)在其<货币理论>(1981)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在货币理论中总是不断地提出两个基本问题,而且,实际上在货币理论许多高深的发展背后,也存在着这两个问题.什么是货币?为什么要用货币?"(哈里斯,1981, ...

  • 货币理论的三种模式
  • 货币理论的三种模式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2-06 09:11:00 ] 作者:刘洪军 编辑: studa9ngns 摘要:货币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中的总量关系,这种总量关系的特征是处于历史时间中,企业家对货币利润的追求和对未来利润的不确定性预期影响着投资.产出和就业,并导 ...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与改革重点
  • 2016.4经济理论与实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与改革重点 廖清成,冯志峰 (江西行政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3) [摘 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与有效举措.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影响了改革进程.为澄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就必 ...

  •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经济类大学高年级学生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王志伟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考书目:蒋自强,<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复 ...

  •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 经济纵横・2009年第6期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王 元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00) 摘要:本文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基本状况和特征进行分析,借鉴经典理论方法分析了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货币需求函数,以1992-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方法得到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的 ...

  • 证券分析师考试大纲
  • 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大纲(2015) 第一部分 业务监管 第一章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监管 第一节 资格管理 了解证券分析师执业资格的取得方式:熟悉证券分析师的监管.自律管理和机构管理:了解证券分析师后续职业培训的要求. 第二节 主要职责 熟悉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证券分析师在发布证券研究报 ...

  • 经济思想史复习重点
  • 重农学派: 重农主义是 18 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 统的经济思想体系,其主题和宗旨是尊重重 视农业,提出了自然秩序.纯产品理论.社会 阶级结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阿吉尔 贝尔.魁奈.杜尔哥等.重农主义是经济学 说史的第一个真正的经济学流派,是对资本 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证明,马克思称其 为 ...

  •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
  •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