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形态

1、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形态?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如狩猎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社会文明形态的形成、发育和演替过程是渐进。人类社会每一个阶段,常常有几种文明交叉重叠。但是, 在社会的一定阶段, 总有一种文明形态起着主导作用, 其它形态居次要地位。

工业文明脱胎于农业文明,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工具的巨大改进,工业文明使人类在利用资源方面摆脱了农业文明时期敬畏自然、“听天由命”的“必然王国”。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丰富的社会财富,并从根本上变革了农业文明的文化形态,实现了社会的重大转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以敬畏自然、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低下、生活节俭等为特征的农业社会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征服自然、获取资源、高额消费相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结构为特征的工业文明,成为工业社会的主导文明形态。

然而,功利主义和拜物教价值观,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的非循环的生产方式,以及奢华浪费的消费方式,使工业文明陷于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另一个“必然王国”,工业文明难以为继,生态文明的发育成为必然。通过反思工业文明的弊端,摈弃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和改进工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人类进入到生态文明的“自由王国”。

2、为什么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怎样的关系?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很大不同。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首先,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看,建设“两型社会”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认识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

其次,从环境问题背后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根源来看,建设“两型社会”是全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整体性方法。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是自然的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技术问题,是文化观念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我们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平台,又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多角度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

(二)“两型社会”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平台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要妥善处理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需要什么样的环保、怎样环保”这两大问题,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两型社会”由人民共建,为人民共享。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和筹划“两型社会”建设的全局,兼顾和协调各方关系,妥善处理经济、政治、社

会、文化、资源环境等之间的重大关系,做出适当安排,搞好平衡。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使“两型社会”建设沿着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两型社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方式和形态

如果说生态文明的理念、观念是一种远大理想的话,“两型社会”则是现阶段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结果和外在体现,是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形态。实际上,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体系、生活体系、经济体系、技术体系、金融贸易体系、分配体系和民主体系等方面的不断展开就是实现“两型社会”的过程。

3、结合实际谈谈生态补偿的做法和意义?

德国是欧洲开展生态补偿比较早的国家之一,其补偿机制最大的特点是资金到位、核算公平,资金支出主要是横向转移支付。所谓“横向转移”,就是通过一整套复杂的计算及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标准,由富裕地区直接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换句话,就是通过横向转移改变地区间既得利益格局,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

在德国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易北河的生态补偿政策。易北河贯穿两个国家,上游在捷克,中下游在德国。1980年前从未开展流域整治,水质日益下降。1990年后,德国和捷克达成共同整治易北河的协议,成立双边合作组织。整治的目的是长期改良农用水灌溉质量,保持两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流域两岸排放污染物。双方设置了8个专业小组:行动计划组负责确定、落实目标计划;监测小组确定监测参数目录、监测频率,建立数据网络;研究小组来研究采用何种经济、技术等手段保护环境;沿海保护小组则主要解决物理方面对环境的影响;灾害组的作用是解决化学污染事故,预警污染事故,使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水文小组负责收集水文资料数据;还有从事宣传工作,每年出一期公告,报告双边工作组织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的公众小组以及法律政策小组。

根据双方协议,德国在易北河流域建立了7个国家公园,占地1 500km2;两岸流域有200个自然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建房、办厂或从事集约农业等影响生态保护的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整治,目前易北河上游的水质已基本达到饮用水标准,起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易北河流域整治的过程中,德国多方筹集资金和经费,目前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财政贷款;研究津贴;排污费(居民和企业的排污费统一交给污水处理厂,污水厂按一定的比例保留一部分资金后上交国家环保部门);下游对上游经济补偿。在2000年,德国环保部就拿出了900万马克给捷克,用于建设捷克与德国交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满足各自发展要求的同时,实现了互惠互赢。

4、建设生态文明我们能做什么?

在我看来,要实现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在我们这些地球村村民的身上,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就拿传单这件事来说,发传单进行宣传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渠道,宣传面大,信息回流快,但是制作传单用的纸张,纸张是否真正做到了回收利用,人们拿到这传单是否就是随手一扔,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考虑到了重要问题。我经常看到很多培训班的传单在人流量较多的

学校门口发放,很多学生经常拿来就扔,没有顾及到周边的环境,而且还有些小孩子,拿来传单就撕成小小的碎片,扫往一地。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了街道的垃圾,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生态文明,听起来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母亲,只是身边随手的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的。我们可以从教育着手,告诉我们的下一代,告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将废旧传单随手乱扔,我们可以扔到垃圾桶里,因为环卫工人会集中处理,循环利用;我们可以将家庭垃圾分类处理,不随意乱扔废旧电池,节约水资源,循环利用家庭用水;我们可以在购买一些环保类生活物品,也可以将自己家中的一些旧物进行翻新利用。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考虑除了传单发放之外其他的一些宣传方式,可以制作可多次使用的广告牌,通过广告车进行宣传;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平台进行广告宣传。细细地看,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都可以做的。

1、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形态?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如狩猎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社会文明形态的形成、发育和演替过程是渐进。人类社会每一个阶段,常常有几种文明交叉重叠。但是, 在社会的一定阶段, 总有一种文明形态起着主导作用, 其它形态居次要地位。

工业文明脱胎于农业文明,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工具的巨大改进,工业文明使人类在利用资源方面摆脱了农业文明时期敬畏自然、“听天由命”的“必然王国”。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丰富的社会财富,并从根本上变革了农业文明的文化形态,实现了社会的重大转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以敬畏自然、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低下、生活节俭等为特征的农业社会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征服自然、获取资源、高额消费相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结构为特征的工业文明,成为工业社会的主导文明形态。

然而,功利主义和拜物教价值观,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的非循环的生产方式,以及奢华浪费的消费方式,使工业文明陷于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另一个“必然王国”,工业文明难以为继,生态文明的发育成为必然。通过反思工业文明的弊端,摈弃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和改进工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人类进入到生态文明的“自由王国”。

2、为什么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怎样的关系?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很大不同。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首先,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看,建设“两型社会”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认识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

其次,从环境问题背后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根源来看,建设“两型社会”是全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整体性方法。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是自然的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技术问题,是文化观念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我们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平台,又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多角度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

(二)“两型社会”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平台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要妥善处理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需要什么样的环保、怎样环保”这两大问题,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两型社会”由人民共建,为人民共享。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和筹划“两型社会”建设的全局,兼顾和协调各方关系,妥善处理经济、政治、社

会、文化、资源环境等之间的重大关系,做出适当安排,搞好平衡。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使“两型社会”建设沿着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两型社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方式和形态

如果说生态文明的理念、观念是一种远大理想的话,“两型社会”则是现阶段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结果和外在体现,是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形态。实际上,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体系、生活体系、经济体系、技术体系、金融贸易体系、分配体系和民主体系等方面的不断展开就是实现“两型社会”的过程。

3、结合实际谈谈生态补偿的做法和意义?

德国是欧洲开展生态补偿比较早的国家之一,其补偿机制最大的特点是资金到位、核算公平,资金支出主要是横向转移支付。所谓“横向转移”,就是通过一整套复杂的计算及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标准,由富裕地区直接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换句话,就是通过横向转移改变地区间既得利益格局,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

在德国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易北河的生态补偿政策。易北河贯穿两个国家,上游在捷克,中下游在德国。1980年前从未开展流域整治,水质日益下降。1990年后,德国和捷克达成共同整治易北河的协议,成立双边合作组织。整治的目的是长期改良农用水灌溉质量,保持两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流域两岸排放污染物。双方设置了8个专业小组:行动计划组负责确定、落实目标计划;监测小组确定监测参数目录、监测频率,建立数据网络;研究小组来研究采用何种经济、技术等手段保护环境;沿海保护小组则主要解决物理方面对环境的影响;灾害组的作用是解决化学污染事故,预警污染事故,使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水文小组负责收集水文资料数据;还有从事宣传工作,每年出一期公告,报告双边工作组织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的公众小组以及法律政策小组。

根据双方协议,德国在易北河流域建立了7个国家公园,占地1 500km2;两岸流域有200个自然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建房、办厂或从事集约农业等影响生态保护的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整治,目前易北河上游的水质已基本达到饮用水标准,起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易北河流域整治的过程中,德国多方筹集资金和经费,目前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财政贷款;研究津贴;排污费(居民和企业的排污费统一交给污水处理厂,污水厂按一定的比例保留一部分资金后上交国家环保部门);下游对上游经济补偿。在2000年,德国环保部就拿出了900万马克给捷克,用于建设捷克与德国交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满足各自发展要求的同时,实现了互惠互赢。

4、建设生态文明我们能做什么?

在我看来,要实现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在我们这些地球村村民的身上,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就拿传单这件事来说,发传单进行宣传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渠道,宣传面大,信息回流快,但是制作传单用的纸张,纸张是否真正做到了回收利用,人们拿到这传单是否就是随手一扔,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考虑到了重要问题。我经常看到很多培训班的传单在人流量较多的

学校门口发放,很多学生经常拿来就扔,没有顾及到周边的环境,而且还有些小孩子,拿来传单就撕成小小的碎片,扫往一地。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了街道的垃圾,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生态文明,听起来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母亲,只是身边随手的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的。我们可以从教育着手,告诉我们的下一代,告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将废旧传单随手乱扔,我们可以扔到垃圾桶里,因为环卫工人会集中处理,循环利用;我们可以将家庭垃圾分类处理,不随意乱扔废旧电池,节约水资源,循环利用家庭用水;我们可以在购买一些环保类生活物品,也可以将自己家中的一些旧物进行翻新利用。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考虑除了传单发放之外其他的一些宣传方式,可以制作可多次使用的广告牌,通过广告车进行宣传;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平台进行广告宣传。细细地看,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都可以做的。


相关内容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文明
  •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对工业文明时代所造成的生态危机从思想观念.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反思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既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从存在论的角度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影 ...

  • 共生化时代下的建筑特点到中国现代建筑的思考
  • 共生化时代下的建筑特点到中国现代建筑的思考 摘要 迈向21世纪,随着世界不断地发展变化,人类正面临的变化是包括经济.科学.技术.艺术.文化.政治.思想.哲学以至生活方式在内的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其最终形成的世界新秩序,即"共生的秩序",处于这一个多元化世界中的建筑也发生前所未有的变 ...

  • 关于生态文明
  • 关于生态文明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且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什么.方针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具体 ...

  •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谈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
  • ◆ 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生态文明是动态概念,也是时代概念,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多方面的规定性.本文认为生态文明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21世纪将是生态文明的世纪.高度重视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以可持续发展对接生态社会,进而实现全面现代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 ...

  • 生态自然观几个概念
  • 1 人类中心主义 概念意义 人类中心主义总是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而被采用的,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核心观点 1.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掌握和始终掌握在人类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q ...

  • 浅谈思想认识
  • 浅谈国内外学者对"大家"思想的认识 (一)由自然观,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崇富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起点是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集中体现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同整个生物界的历史进化一样,"人也是由分化而产生的.不仅从个体方面来说是 ...

  • 环艺专业毕业论文
  • 毕 业 设 计(论 文) 题 目 设计:小区商业街设计/论文:生态意识下的景观设 计与创新 姓 名 刘明彬 学 号 所在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 09环艺2班 指导教师 曹冬梅 日 期 2013年 5 月 25 日 Q Q 摘 要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设计不在拘泥于表面的美丽形式,它开始介入 ...

  • 当带青年应树立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理念
  •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 ...

  • 自然辩证法考试上海大学
  • 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答:它深刻揭示了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