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社会调查评价表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与日剧增,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而社会向毕业生提供的岗位远远少于毕业生的数量。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学校和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国家的未来。当前毕业生就业难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现发展的阶段性现象,其背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更有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问题。只有理性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才能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对策,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社会适应性;对策

引言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性现象,其背后有比较复杂的内外部因素,只有理性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才能制定科学的策略。因此,我在2013年暑假期间,用15天的时间对河南理工大学的60名大学生进行了就业问卷调查。本课题旨在对河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找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个人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并对此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和对策,以达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1、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已超过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未来劳动力资源的大幅增长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其次,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再者,庞大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群体也在寻求就业机会,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向城市靠拢。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很 大的压力。

另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一方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社会需要,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划分过细,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另外一方面,高校教育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与高等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以目前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分工来看,我们需要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或者说高级技术工人。我国现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人,只占全部工人总数的1/3,但我们的制度和观念导向使人觉得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是退而求其次,是不得已而为之,从而驱使人们花费更多成本追逐高等教育,进一步导致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同时存在;(2)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寻求信息观念不强,市场灵敏度低,就业指导观念落后,专业调整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还有就业市场的原因。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各基层企事业单位拥有越来越大的用人自主权,面对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他们已经意识到人才素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一般会问到他们对做某事有无经验。因而企事业单位不会盲目被动地接受毕业生,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挑选一些有经验的,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的人。而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所以就出现了就业难的局面。

还有就是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在调查中发现,个人的发展前景、兴趣爱好等因素是影响毕业生确定工作单位的主要因素, 毕业生对工作强度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较少考虑。调查显示,60% 的毕业生确定工作单位时,觉得“个人的发展前景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因素有45% 的毕业生选择,22% 的毕业生认为“对社会的贡献” 非常重要,17%的毕业生觉得“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因素非常重要。这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时自主意识较强,比较考虑个人的发展,有吃苦精神,不求工作的舒适度。但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方面考虑比较少。

最后,大学生缺乏其本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能力是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有机综合体。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而竞争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一种心理特质。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竞争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是高校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深化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基本要素的研究,对于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包括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求职能力、适应能力等基本要素,其中,专业能力是基础要素,职业能力是发展要素,创新能力是核心要素,求职能力是载体要素,适应能力是支撑要素。然而,对于那些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这些能力都比较薄弱,这也是毕业生难找工作的重要原因。

2、社会适应问题

眼高手低,有业不就。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稀有人才了,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众化,而且虽然大学生们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 但严重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

心理浮躁.频繁跳槽。在对已经毕业进入社会工作的大学生的访谈中发现有些已经换了好几份工作了,而且对当前的工作依然不满意。大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值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凡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大学生要从长计议,踏踏实实地把最基本的工作做好,把一个领域里的业务做精以后,才会更有资本和更高的身价。

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奉献精神。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现代人尤其是90后的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感觉良好,个性张扬,不轻易听取别人的看法,使得自己孤立于社会群体之外。在单位能够自觉主动地去扫地打水的大学生并不多,面对.自己脏乱的生活环境,大多都视而不见,有句话说的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些大学生只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不管他人瓦上霜,缺少了团队精神和和他人合作意识,更没有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难怪,有些用人单位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以前质量高。

3、对策研究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改革现行就业制度,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对商等教育投入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社会舆论宣传,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应引导大学毕业生认清社会的需求和就业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破除旧的“考公务员”,“端铁饭碗”的就业观,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就业观,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终生就一个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和就业观。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树立自主就业和多元就业的意识,以平常心态面对就业和择业,摒弃从众,攀比等心理,而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长处,正确给自己定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工作。对现有的工作,更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

小结

总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所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学校和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国家的未来。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让更多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已成为当前国家缓和社会矛盾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本课题针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症下药,希望他们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自己的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减轻社会压力,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相信通过国家、高校、学生及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徐涌金,高秋艳:试析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基本要素

[2]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

[3] 王芬: 高校大学生就业趋向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河南高校(北区) 为例

[4] 李献峰:当代中国教育分析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社会调查评价表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与日剧增,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而社会向毕业生提供的岗位远远少于毕业生的数量。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学校和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国家的未来。当前毕业生就业难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现发展的阶段性现象,其背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更有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问题。只有理性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才能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对策,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社会适应性;对策

引言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性现象,其背后有比较复杂的内外部因素,只有理性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才能制定科学的策略。因此,我在2013年暑假期间,用15天的时间对河南理工大学的60名大学生进行了就业问卷调查。本课题旨在对河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找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个人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并对此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和对策,以达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1、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已超过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未来劳动力资源的大幅增长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其次,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再者,庞大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群体也在寻求就业机会,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向城市靠拢。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很 大的压力。

另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一方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社会需要,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划分过细,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另外一方面,高校教育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与高等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以目前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分工来看,我们需要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或者说高级技术工人。我国现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人,只占全部工人总数的1/3,但我们的制度和观念导向使人觉得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是退而求其次,是不得已而为之,从而驱使人们花费更多成本追逐高等教育,进一步导致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同时存在;(2)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寻求信息观念不强,市场灵敏度低,就业指导观念落后,专业调整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还有就业市场的原因。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各基层企事业单位拥有越来越大的用人自主权,面对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他们已经意识到人才素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一般会问到他们对做某事有无经验。因而企事业单位不会盲目被动地接受毕业生,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挑选一些有经验的,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的人。而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所以就出现了就业难的局面。

还有就是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在调查中发现,个人的发展前景、兴趣爱好等因素是影响毕业生确定工作单位的主要因素, 毕业生对工作强度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较少考虑。调查显示,60% 的毕业生确定工作单位时,觉得“个人的发展前景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因素有45% 的毕业生选择,22% 的毕业生认为“对社会的贡献” 非常重要,17%的毕业生觉得“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因素非常重要。这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时自主意识较强,比较考虑个人的发展,有吃苦精神,不求工作的舒适度。但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方面考虑比较少。

最后,大学生缺乏其本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能力是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有机综合体。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而竞争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一种心理特质。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竞争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是高校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深化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基本要素的研究,对于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包括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求职能力、适应能力等基本要素,其中,专业能力是基础要素,职业能力是发展要素,创新能力是核心要素,求职能力是载体要素,适应能力是支撑要素。然而,对于那些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这些能力都比较薄弱,这也是毕业生难找工作的重要原因。

2、社会适应问题

眼高手低,有业不就。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稀有人才了,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众化,而且虽然大学生们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 但严重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

心理浮躁.频繁跳槽。在对已经毕业进入社会工作的大学生的访谈中发现有些已经换了好几份工作了,而且对当前的工作依然不满意。大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值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凡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大学生要从长计议,踏踏实实地把最基本的工作做好,把一个领域里的业务做精以后,才会更有资本和更高的身价。

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奉献精神。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现代人尤其是90后的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感觉良好,个性张扬,不轻易听取别人的看法,使得自己孤立于社会群体之外。在单位能够自觉主动地去扫地打水的大学生并不多,面对.自己脏乱的生活环境,大多都视而不见,有句话说的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些大学生只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不管他人瓦上霜,缺少了团队精神和和他人合作意识,更没有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难怪,有些用人单位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以前质量高。

3、对策研究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改革现行就业制度,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对商等教育投入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社会舆论宣传,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应引导大学毕业生认清社会的需求和就业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破除旧的“考公务员”,“端铁饭碗”的就业观,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就业观,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终生就一个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和就业观。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树立自主就业和多元就业的意识,以平常心态面对就业和择业,摒弃从众,攀比等心理,而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长处,正确给自己定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工作。对现有的工作,更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

小结

总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所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学校和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国家的未来。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让更多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已成为当前国家缓和社会矛盾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本课题针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症下药,希望他们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自己的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减轻社会压力,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相信通过国家、高校、学生及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徐涌金,高秋艳:试析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基本要素

[2]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

[3] 王芬: 高校大学生就业趋向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河南高校(北区) 为例

[4] 李献峰:当代中国教育分析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相关内容

  • 女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_原因及对策
  • 第12卷 第6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 12, No. 6 2010年12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Dec. 2010 女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原因及对策 卞素芹1,刘丽梅2 (1.河北科技大学 理工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2.河北科技大学 团委,河 ...

  • 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产生原因与对策
  • 2006年第10期下 学术理论 现代 企业教育 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产生原因与对策 王立皓李兴华 景德镇陶瓷学院社会科学系 摘要就业压力过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从就业形势与环境学校体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并从政府和社会学校和个体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大学生 ...

  • 关于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的研究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毕 业 论 文(设 计) 届专业班级 题 目 姓 名 指导教师 二О一五年 四 月 十 日 内 容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和大学扩招的深入进行,大学生这一群体逐渐扩大,伴随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如今人们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千家 ...

  •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 ...

  • 不同学历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 不同学历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摘 要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择业渠道不够畅通,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求职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而对就业造成心理障碍,文章介绍了各种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并结合社会.学校.学生本人等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 ...

  • 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及缓解途径
  • 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及缓解途径 摘 要: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及缓解途径.对19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心理压力水平总体较高:(2)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 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其中就业竞争激烈.自身水平有限.期望过高是就业压 ...

  • 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及实践模式
  • 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及实践模式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1-8-19 14:07: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哈尔滨环球雅思国际英语学校www.ielts0451.com 托福.雅思.SAT培训,名师授课,保证高分. 热线:0451-53607722, 期刊 ...

  •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 我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出路不是找市长,而是找市场. 一是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要建立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市场:教育部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劳动部门的人才市场,以及各中介机构举办的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各类人才市场.职业介绍 ...

  • 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引导的思考
  • 2013年2月第13卷第1期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Vol.13No.1JOURNALOF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Feb.2013 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引导的思考 向 摘 巍 (重庆交通大学德园小区,重庆400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