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理水艺术

水是构成园林四大要素之一种,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古人云"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 ," 园以水活" ,水与其它园林要素一起,富有变化和创新,赋园林于生机。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水的处理有明显不同,水体的变化,既创造了园林意境,又提高了造园艺术水平。

一、水的作用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导向作用。又叫引导作用,一个景区内各个景点以水面、水系相连接,游人顺着水的方向欣赏美丽的景色。

(二)分隔作用。为避免单调,不使游客产生平淡的感觉,常用水体分隔成不同情趣的观赏空间,拉长观赏路线,丰富观赏层次和内容。

(三)点缀作用。一个水面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水体的设计使整个景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水的点缀使景色更加迷人和多姿多彩。

(四)倒影作用。水面可以产生倒影,由于水的深浅不同,水底及壁岸的颜色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倒影。当水面波动时,会出现扭曲的倒影,水面静止时则出现宁静的倒影,水面产生的倒影作用,增加了园景的层次感和景物构图完美性。

(五)基底作用。大面积的水面,可作为池岸和水中景物的基底,从而产生天空及远景的倒影,扩大和丰富空间。

(六)连接作用。水面可以连接众多景点,产生整体感,使散落的景点统一起来。

(七)综合作用。利用整体的小环境设计手法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和引导、分隔与倒影等园林作用综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令人预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二、水与山石水与山石相结合在园林设计中创造的景观,宁静、朴素、简洁,自成一景。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与山石相映成趣,成为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 山因水活,水随山转,有静有动,山色水景,宛若内界。" 人们常说:"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更说明了山水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水面依山而建,水根据山石的变化而变化,山水相依,水石交融,形成了动人的水景。如苏州的网师园按不同的景观,建筑、假山有的贴水,有的依水,形成了贴水、依水的格局;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的山湖景观,景色多变,山石森严,令人流连忘返。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的利用自然山石理水,有的在水旁散置自然山石,多以平静的水面,变化的山石,创造出曲径通幽、曲折多变、浓郁恬静、景色深远的空间。

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以块石铺面、块石驳岸,和平静的池水、喷涌的泉水、流动的溪水相结合,创造出活泼多变的空间。有的是在一块假山石上,泉水喷涌而出;有的是在阶梯形的石阶上,水泻流而下;有的是在一定高度的山石上,水似珠帘、瀑布而落。

山水相依,水石相映有独特的创新,出现了别样的美景,颇具浓厚的现代化气息。如香港高山剧场的一个花束喷泉,就是在一堆石块的上方,有一柱喷泉似花束一样喷出,形态多样,给人们创造出了朝气蓬勃的生活空间。

三、理水艺术

在园林设计中水的处理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变化不大,多以静态的水出现,如湖泊、池水、水塘等。设计中常用曲桥、沙堤、岛屿、汀步分隔水面;以亭、台、榭、廊划分水面;以山石、树木、花草倒影水面;以芦苇、莲荷、茭、蒲点缀水面。一般构成安静的风景区,形成" 青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 的意境。 现代园林中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多以动态的水出现,如溪流、喷泉、泻流、涌泉、叠水、水梯、水涛、水墙等。当你看到那千变万化的喷泉、壁泉,定会信心百倍;当你看到和现代化建筑相适应分布于街头、公园、广场等的叠泉、水涛等,定会为它的雄伟壮观所折服。颇具现代气息的园林水景设计,以人工造景为主,融自然为一体,水态变化多样,创造出的是新颖奇特、气魄宏大的景观。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由于建筑、山石、树木的点缀和组合,象一件件艺术品,极富诗情画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在水体的设计上接近自然,突出意境,以曲径通幽为胜,有不尽深远之意。特别是" 小中见大" 造园手法的运用,更让人有一

种景点丰富,愈达愈深的感觉。而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则偏重布局和气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现代化的造园手法,在天然水面的基础上用人工雕凿,或依山的走向;或依地形地势;或依园林建设的需要,建成规则式的喷泉、壁泉,模拟自然的瀑布、涌泉等;或利用声、光、电进行控制,豪华壮观。现代园林中的水景设计表现比较直观,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心潮澎湃的感觉。

水体的运用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理水艺术的不同,使得园林生机盎然,景象万千,创造出了生动逼真、惬意舒适、多姿多彩的景观。水已经成为现代园林城市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园林要素,不论是公园、游园、广场,因为有了水必将创作出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更富有艺术品味的景点和景区。

在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的盛夏季节,若能置身于绿荫下,见到清澈的池水,听到潺潺的水声,清爽风凉、暑气顿消,这是庭园夏季水景带给人的美好享受。

庭园水景的建造一定要因地制宜。在有条件的庭园中,不妨挖一水池,蓄一池清水,点缀少许石景,栽上几株荷花,配上一

些水生植物,便能形成一个消暑降温的绝佳之处;在面积局促的庭园中,则可选择适当的地点用水景缸点缀,栽上荷花或睡莲,并配以菖蒲、水葱等也会达到同样效果;即使连水景缸也无法放置的小阳台上,只要阳光充足,每天有5小时以上的光照,培植几盆荷花或睡莲也是不错的消暑佳品。

在庭园水景植物设计中,荷花池的建造当为首选。荷花为睡莲科莲属植物。该属植物在1亿3千5百万年以前就已在地球上形成,它比人类祖先出现还早得多。随着时间推移,目前全世界仅存二个种,一是美国莲,一是中国莲。由于中国莲植株高大,花艳体美,在长期栽培驯化中又形成了子莲、藕莲、花莲三大系统品种群,品种已达200余个,可供选择余地很大。千万年来荷花不仅以亭亭玉立、鲜丽沉静的美姿倾倒世人,更是以她那种迎骄阳而不畏,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德令无数文人志士赞叹不已,成为世间洁净磊落、情操高尚的人格象征。因此在艳阳高照的夏季,庭园中能赏到绿叶素洁叠翠,花香沁人心脾的荷花真是再美不过了。

栽植荷花的水池应选在背风向阳、水源方便之处,水的深度因品种而异,一般从30~100厘米不等。每年的清明后、谷雨前是植藕适期。种植初期水深应20~30厘米,以后逐渐升高,水的深度以立叶不被淹没为度。

缸栽荷花,缸的高度一般为40~50厘米,直径为60~70厘米。缸内装上用腐叶土、有机肥和湿河沙按1:1:1比例配成的介

质捣成稀泥状进行种植,与池栽相同种植的初期水分不宜过多,随着立叶的生长,逐渐提高水面,水的深度应保持浮叶、立叶出水的原则。

除了荷花外,睡莲科睡莲属的睡莲也是庭园水生植物中一个重要的种类,与荷花这一挺水植物不同的是,睡莲翠绿清秀的叶片和端庄美丽的花朵轻盈地横卧于水面,属浮水植物。

为使庭园水景更为丰富多彩,水池边缘还可选用一些适宜于浅滩、沼泽地生长的植物,其中,典型的有千屈菜科千屈菜;鸢尾科花菖蒲、黄菖蒲;香蒲科香蒲;天南星科菖蒲;莎草科水葱;泽泻科慈菇等。

合理配置横卧水面和直立水边的各种植物,形成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的水景,将使夏季庭园变得更为清凉宁静,舒适宜人。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十分重要。而如何理水,尚有许多具体手法值得一说。

园中之水有旷、奥之分。水聚则旷,有汪洋之感;水散则奥,有不尽之意。两者无所谓孰优孰劣,但最怕不旷不奥,不伦不类。水面如何做得有汪洋之感? 水面大固然能有大水面之感;然而私

家园林,地不过数亩,如何能生汪洋之感? 这还须用手法、意境。首先,要从水边之物做起,所谓“小中见大”,尺度问题是很关键的。水边之建筑或山石,体量不宜太大,否则水面就有见小之感。浙江雁荡山大龙湫瀑布下的水塘,看起来似一勺之水,其实它要比苏州留园中的大水池还大呢! 这就是对比,就是尺度问题。反之,若水面确实甚小,也不要强求,干脆做“不尽之意”的艺术效果。所谓不尽之意,就是将水面分成小块、狭带,曲曲折折,时隐时现,也别有情趣,浙中或皖南村间小溪之感。如苏州环秀山庄、拙政园西部等,均有这种水面的情趣。这就叫因地制宜。 园中之水,须有活气。如前一篇所说,水要有来龙去脉才活。如苏州网师园之大水池西北有一曲桥,池水经桥下一直伸向小沟,有不尽之意;同样,在池之东南也有一桥,水流向南越来越狭,似流向深远处。拙政园中部大水池,其南、北两处,也效此法。南京瞻园,南北两池,在静妙堂之西有小溪相连,勾活了池水。无锡寄畅园,水池之西的八音涧处有泉眼,确为水源,而又在池之北端做出水湾,似为池水流出之处。这种做法实例不胜枚举。

如上所说,水之形全在岸。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异。方池做法,不必多说了;曲池做法,大有讲究。这种池岸,宜曲不宜平直。但曲要曲得有节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像牙齿一般,缺乏情趣。同时,驳岸之石,在近水处应向内凹进,这样做不但有不尽之意,而且更

使岸形空灵、险峻,美在其中。

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一般说,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有强烈的实体感,故更难做得好。但也有一种做法是将黄石岸意象出水滩之形,也别有韵味。)

园林中的水面,应当作为“空间”来看待。园中空间,贵在层次,如何做水面层次? 基本上有两种手法,一是做狭,如无锡寄畅园之水池,南北狭长,故在中部知鱼槛(半亭) 处水面狭一下,使水面分成南北两部分;南京瞻园之南池,中间狭,而且还做几块步石,明显地将池一分为二。第二种手法是造桥(或筑堤) 。园中之桥,固然为交通之需,但它也是分隔水面空间之物。用桥分隔水面,使水面有层次感,而且处理得更为含蓄。如苏州怡园,水池中间有曲桥。扬州寄啸山庄水池中有水心亭,亭南有曲桥,亭北有堤与两岸相连,同时也分隔了水池。无锡寄畅园水池北侧,用七星桥将水池隔出一大一小两个水面。吴江同里的退思园,中间一个大水池,在池东北用曲桥相隔,使水面分出层次;又在南端“菰雨生凉”(轩) 处隔出一小块水面,亦有了层次感。而苏州拙政园的松风亭,水池之前有“小飞虹”,是廊桥,将水面分隔,更有空间层次感。透过廊桥,外面景致虚虚实实,可谓园林之空间艺术了。

园林山水,看起来似乎山的视觉形象胜过水;但水却更有欣赏内涵。所谓山观其高,水视其流。《红楼梦》第十七回众人游

大观园时有如此一段描述:“„„院中满架蔷薇,转过花障,只见清溪前阻。众人诧异:‘这水又从何而来? ’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凹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这种流水手法,可谓妙趣横生,自然得体。其实园林中用得也较多。南京瞻园,水自园之南的“瀑布口”始,入一小池,然后折向池之西北,变成小溪细流,缘园西向北,过草坪边流入园北之大水池,然后在池东北穿过小桥一直向北,成一小池,于是又向北流,似入无穷处。苏州环秀山庄虽以假山胜,但其中水之处理却也妙趣无穷,弯弯曲曲,穿行于问泉亭及长廊之间,有几处竟在廊底流过。拙政园西部园,有长长的水廊,水伸入廊底,令人悟出水乡意境。水从园的西南角之塔影亭的背后开始的,曲曲弯弯一直流向拜文揖沈之斋,然后过廊桥向东流入中部大园之大池。全园之水,好似书法中的一帖狂草,逶迤萦流,妙不可言。 如上所说,中国园林之水,宜静不宜动。“„„清许周生筑园杭州,名‘鉴止水斋’,命意在此,源出我国哲学思想,体现静以悟动之辩证观点”(陈从周《说园》) 。水静,水不见了,但水面上有岸边物体的倒影,水下可见游鱼、水藻等物。在这种现象的背后,还有其哲理内涵。《老子》中说“上善若水”。《庄子》中说“水静犹明”(“天道篇”) “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庚桑楚”) 。这种深邃的内涵,对于赏园者来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是近时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总觉得静水似乎太平

淡无奇,便要搞点喷泉、水造型之类。殊不知这与中国传统园林格格不入。

水面可以植荷,使它更有生机。园中植荷,一面能意象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调;另一面也能意象到西子湖之美景,曲院风荷,“映日荷花别样红”。但若植荷,往往数年后,夏日则满池荷叶,失去了水面。这也须用手法:可用大缸数只,植荷于缸内,然后连荷带缸一起沉入池底(事先设计好沉于何处) ,缸中之藕便不会疯长。

理水之法,贵在意境,故虽有法,亦不能拘于法,还须提高园林艺术修养。但更须提醒的是:水的处理不是孤立的,水须与山结合,也须与建筑结合,如平台、水榭、水廊、旱船等,都须作整体考虑。

原指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处理,今泛指各类园林中水景处理。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水和山同样重要,以各种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景,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水中的天光云影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生动活泼,所以有“山得

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说。园林中的水面还可以划船、游泳,或作其他水上活动,并有调节气温、湿度、滋润土壤的功能,又可用来浇灌花木和防火。由于水无定形,它在园林中的形态是由山石、驳岸等来限定的,掇山与理水不可分,所以《园冶》一书把池山、溪涧、曲水、瀑布和埋金鱼缸等都列入“掇山”一章。理水也是排泻雨水,防止土壤冲刷,稳固山体和驳岸的重要手段。 北京颐和园后湖

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为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提供创作源泉。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各类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体量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各类水的形态特征的刻画,主要在于水体源流,水情的动、静,水面的聚、分,符合自然规律,在于岸线、岛屿、矶滩等细节的处理和背景环境的衬托。运用这些手法来构成风景面貌,做到“小中见大”、“以少胜多”。这种理水的原则,对现代城市公园,仍然具有其借鉴的艺术价值和节约用地的经济意义。

模拟自然的园林理水,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1,泉瀑。泉为地下涌出的水,瀑是断崖跌落的水, 园林理水常把水源作成这两种形式。水源或为天然泉水,或园外引水或人工水源(如自来水)。泉源的处理,一般都作成石窦之类的景象,望之深邃黝暗, 似有泉涌。瀑布有线状、帘状、分流、叠落等形式,主要在于处理好峭壁、水口和递落叠石。水源现在一般用自

来水或用水泵抽汲池水、井水等。苏州园林中有导引屋檐雨水的,雨天才能观瀑。

2,渊潭。小而深的水体,一般在泉水的积聚处和瀑布的承受处。岸边宜作叠石,光线宜幽暗,水位宜低下,石缝间配置斜出、下垂或攀缘的植物,上用大树封顶,造成深邃气氛。 3,溪涧。泉瀑之水从山间流出的一种动态水景。溪涧宜多弯曲以增长流程,显示出源远流长,绵延不尽。多用自然石岸,以砾石为底,溪水宜浅,可数游鱼,又可涉水。游览小径须时缘溪行,时踏汀步(见园桥),两岸树木掩映,表现山水相依的景象,如杭州“九溪十八涧”。有时造成河床石骨暴露,流水激湍有声,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曲水也是溪涧的一种,今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就是用自然山石以理涧法作成的。有些园林中的“流杯亭”在亭子中的地面凿出弯曲成图案的石槽,让流水缓缓而过,这种作法已演变成为一种建筑小品。

4,河流。河流水面如带,水流平缓,园林中常用狭长形的水池来表现,使景色富有变化。河流可长可短,可直可弯,有宽有窄,有收有放。河流多用土岸,配置适当的植物;也可造假山插入水中形成“峡谷”,显出山势峻峭。两旁可设临河的水榭等,局部用整形的条石驳岸和台阶。水上可划船,窄处架桥,从纵向看,能增加风景的幽深和层次感。例如北京颐和园后湖、扬州瘦西湖等。

5,池塘、湖泊。指成片汇聚的水面。池塘形式简单,平面

较方整,没有岛屿和桥梁,岸线较平直而少叠石之类的修饰,水中植荷花、睡莲、荇、藻等观赏植物或放养观赏鱼类,再现林野荷塘、鱼池的景色。湖泊为大型开阔的静水面,但园林中的湖,一般比自然界的湖泊小得多,基本上只是一个自然式的水池,因其相对空间较大,常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水面宜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则水面辽阔,分则增加层次变化,并可组织不同的景区。小园的水面聚胜于分,如苏州网师园内池水集中,池岸廊榭都较低矮,给人以开朗的印象;大园的水面虽可以分为主,仍宜留出较大水面使之主次分明,并配合岸上或岛屿中的主峰、主要建筑物构成主景,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与万寿山佛香阁,北海与琼岛白塔。园林中的湖池,应凭借地势,就低凿水,掘池堆山,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岸线模仿自然曲折,作成港汊、水湾、半岛,湖中设岛屿,用桥梁、汀步连接,也是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法。岸线较长的,可多用土岸或散置矶石,小池亦可全用自然叠石驳岸。沿岸路面标高宜接近水面,使人有凌波之感。湖水常以溪涧、河流为源,其宣泻之路宜隐蔽,尽量作成狭湾,逐渐消失,产生不尽之意。

6,其他。规整的理水中常见的有喷泉、几何型的水池、叠落的跌水槽等,多配合雕塑、花池,水中栽植睡莲,布置在现代园林的入口、广场和主要建筑物前。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治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

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 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谢,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二) 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 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齿,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水是构成园林四大要素之一种,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古人云"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 ," 园以水活" ,水与其它园林要素一起,富有变化和创新,赋园林于生机。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水的处理有明显不同,水体的变化,既创造了园林意境,又提高了造园艺术水平。

一、水的作用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导向作用。又叫引导作用,一个景区内各个景点以水面、水系相连接,游人顺着水的方向欣赏美丽的景色。

(二)分隔作用。为避免单调,不使游客产生平淡的感觉,常用水体分隔成不同情趣的观赏空间,拉长观赏路线,丰富观赏层次和内容。

(三)点缀作用。一个水面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水体的设计使整个景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水的点缀使景色更加迷人和多姿多彩。

(四)倒影作用。水面可以产生倒影,由于水的深浅不同,水底及壁岸的颜色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倒影。当水面波动时,会出现扭曲的倒影,水面静止时则出现宁静的倒影,水面产生的倒影作用,增加了园景的层次感和景物构图完美性。

(五)基底作用。大面积的水面,可作为池岸和水中景物的基底,从而产生天空及远景的倒影,扩大和丰富空间。

(六)连接作用。水面可以连接众多景点,产生整体感,使散落的景点统一起来。

(七)综合作用。利用整体的小环境设计手法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和引导、分隔与倒影等园林作用综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令人预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二、水与山石水与山石相结合在园林设计中创造的景观,宁静、朴素、简洁,自成一景。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与山石相映成趣,成为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 山因水活,水随山转,有静有动,山色水景,宛若内界。" 人们常说:"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更说明了山水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水面依山而建,水根据山石的变化而变化,山水相依,水石交融,形成了动人的水景。如苏州的网师园按不同的景观,建筑、假山有的贴水,有的依水,形成了贴水、依水的格局;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的山湖景观,景色多变,山石森严,令人流连忘返。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的利用自然山石理水,有的在水旁散置自然山石,多以平静的水面,变化的山石,创造出曲径通幽、曲折多变、浓郁恬静、景色深远的空间。

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以块石铺面、块石驳岸,和平静的池水、喷涌的泉水、流动的溪水相结合,创造出活泼多变的空间。有的是在一块假山石上,泉水喷涌而出;有的是在阶梯形的石阶上,水泻流而下;有的是在一定高度的山石上,水似珠帘、瀑布而落。

山水相依,水石相映有独特的创新,出现了别样的美景,颇具浓厚的现代化气息。如香港高山剧场的一个花束喷泉,就是在一堆石块的上方,有一柱喷泉似花束一样喷出,形态多样,给人们创造出了朝气蓬勃的生活空间。

三、理水艺术

在园林设计中水的处理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变化不大,多以静态的水出现,如湖泊、池水、水塘等。设计中常用曲桥、沙堤、岛屿、汀步分隔水面;以亭、台、榭、廊划分水面;以山石、树木、花草倒影水面;以芦苇、莲荷、茭、蒲点缀水面。一般构成安静的风景区,形成" 青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 的意境。 现代园林中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多以动态的水出现,如溪流、喷泉、泻流、涌泉、叠水、水梯、水涛、水墙等。当你看到那千变万化的喷泉、壁泉,定会信心百倍;当你看到和现代化建筑相适应分布于街头、公园、广场等的叠泉、水涛等,定会为它的雄伟壮观所折服。颇具现代气息的园林水景设计,以人工造景为主,融自然为一体,水态变化多样,创造出的是新颖奇特、气魄宏大的景观。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由于建筑、山石、树木的点缀和组合,象一件件艺术品,极富诗情画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在水体的设计上接近自然,突出意境,以曲径通幽为胜,有不尽深远之意。特别是" 小中见大" 造园手法的运用,更让人有一

种景点丰富,愈达愈深的感觉。而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则偏重布局和气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现代化的造园手法,在天然水面的基础上用人工雕凿,或依山的走向;或依地形地势;或依园林建设的需要,建成规则式的喷泉、壁泉,模拟自然的瀑布、涌泉等;或利用声、光、电进行控制,豪华壮观。现代园林中的水景设计表现比较直观,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心潮澎湃的感觉。

水体的运用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理水艺术的不同,使得园林生机盎然,景象万千,创造出了生动逼真、惬意舒适、多姿多彩的景观。水已经成为现代园林城市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园林要素,不论是公园、游园、广场,因为有了水必将创作出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更富有艺术品味的景点和景区。

在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的盛夏季节,若能置身于绿荫下,见到清澈的池水,听到潺潺的水声,清爽风凉、暑气顿消,这是庭园夏季水景带给人的美好享受。

庭园水景的建造一定要因地制宜。在有条件的庭园中,不妨挖一水池,蓄一池清水,点缀少许石景,栽上几株荷花,配上一

些水生植物,便能形成一个消暑降温的绝佳之处;在面积局促的庭园中,则可选择适当的地点用水景缸点缀,栽上荷花或睡莲,并配以菖蒲、水葱等也会达到同样效果;即使连水景缸也无法放置的小阳台上,只要阳光充足,每天有5小时以上的光照,培植几盆荷花或睡莲也是不错的消暑佳品。

在庭园水景植物设计中,荷花池的建造当为首选。荷花为睡莲科莲属植物。该属植物在1亿3千5百万年以前就已在地球上形成,它比人类祖先出现还早得多。随着时间推移,目前全世界仅存二个种,一是美国莲,一是中国莲。由于中国莲植株高大,花艳体美,在长期栽培驯化中又形成了子莲、藕莲、花莲三大系统品种群,品种已达200余个,可供选择余地很大。千万年来荷花不仅以亭亭玉立、鲜丽沉静的美姿倾倒世人,更是以她那种迎骄阳而不畏,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德令无数文人志士赞叹不已,成为世间洁净磊落、情操高尚的人格象征。因此在艳阳高照的夏季,庭园中能赏到绿叶素洁叠翠,花香沁人心脾的荷花真是再美不过了。

栽植荷花的水池应选在背风向阳、水源方便之处,水的深度因品种而异,一般从30~100厘米不等。每年的清明后、谷雨前是植藕适期。种植初期水深应20~30厘米,以后逐渐升高,水的深度以立叶不被淹没为度。

缸栽荷花,缸的高度一般为40~50厘米,直径为60~70厘米。缸内装上用腐叶土、有机肥和湿河沙按1:1:1比例配成的介

质捣成稀泥状进行种植,与池栽相同种植的初期水分不宜过多,随着立叶的生长,逐渐提高水面,水的深度应保持浮叶、立叶出水的原则。

除了荷花外,睡莲科睡莲属的睡莲也是庭园水生植物中一个重要的种类,与荷花这一挺水植物不同的是,睡莲翠绿清秀的叶片和端庄美丽的花朵轻盈地横卧于水面,属浮水植物。

为使庭园水景更为丰富多彩,水池边缘还可选用一些适宜于浅滩、沼泽地生长的植物,其中,典型的有千屈菜科千屈菜;鸢尾科花菖蒲、黄菖蒲;香蒲科香蒲;天南星科菖蒲;莎草科水葱;泽泻科慈菇等。

合理配置横卧水面和直立水边的各种植物,形成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的水景,将使夏季庭园变得更为清凉宁静,舒适宜人。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十分重要。而如何理水,尚有许多具体手法值得一说。

园中之水有旷、奥之分。水聚则旷,有汪洋之感;水散则奥,有不尽之意。两者无所谓孰优孰劣,但最怕不旷不奥,不伦不类。水面如何做得有汪洋之感? 水面大固然能有大水面之感;然而私

家园林,地不过数亩,如何能生汪洋之感? 这还须用手法、意境。首先,要从水边之物做起,所谓“小中见大”,尺度问题是很关键的。水边之建筑或山石,体量不宜太大,否则水面就有见小之感。浙江雁荡山大龙湫瀑布下的水塘,看起来似一勺之水,其实它要比苏州留园中的大水池还大呢! 这就是对比,就是尺度问题。反之,若水面确实甚小,也不要强求,干脆做“不尽之意”的艺术效果。所谓不尽之意,就是将水面分成小块、狭带,曲曲折折,时隐时现,也别有情趣,浙中或皖南村间小溪之感。如苏州环秀山庄、拙政园西部等,均有这种水面的情趣。这就叫因地制宜。 园中之水,须有活气。如前一篇所说,水要有来龙去脉才活。如苏州网师园之大水池西北有一曲桥,池水经桥下一直伸向小沟,有不尽之意;同样,在池之东南也有一桥,水流向南越来越狭,似流向深远处。拙政园中部大水池,其南、北两处,也效此法。南京瞻园,南北两池,在静妙堂之西有小溪相连,勾活了池水。无锡寄畅园,水池之西的八音涧处有泉眼,确为水源,而又在池之北端做出水湾,似为池水流出之处。这种做法实例不胜枚举。

如上所说,水之形全在岸。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异。方池做法,不必多说了;曲池做法,大有讲究。这种池岸,宜曲不宜平直。但曲要曲得有节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像牙齿一般,缺乏情趣。同时,驳岸之石,在近水处应向内凹进,这样做不但有不尽之意,而且更

使岸形空灵、险峻,美在其中。

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一般说,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有强烈的实体感,故更难做得好。但也有一种做法是将黄石岸意象出水滩之形,也别有韵味。)

园林中的水面,应当作为“空间”来看待。园中空间,贵在层次,如何做水面层次? 基本上有两种手法,一是做狭,如无锡寄畅园之水池,南北狭长,故在中部知鱼槛(半亭) 处水面狭一下,使水面分成南北两部分;南京瞻园之南池,中间狭,而且还做几块步石,明显地将池一分为二。第二种手法是造桥(或筑堤) 。园中之桥,固然为交通之需,但它也是分隔水面空间之物。用桥分隔水面,使水面有层次感,而且处理得更为含蓄。如苏州怡园,水池中间有曲桥。扬州寄啸山庄水池中有水心亭,亭南有曲桥,亭北有堤与两岸相连,同时也分隔了水池。无锡寄畅园水池北侧,用七星桥将水池隔出一大一小两个水面。吴江同里的退思园,中间一个大水池,在池东北用曲桥相隔,使水面分出层次;又在南端“菰雨生凉”(轩) 处隔出一小块水面,亦有了层次感。而苏州拙政园的松风亭,水池之前有“小飞虹”,是廊桥,将水面分隔,更有空间层次感。透过廊桥,外面景致虚虚实实,可谓园林之空间艺术了。

园林山水,看起来似乎山的视觉形象胜过水;但水却更有欣赏内涵。所谓山观其高,水视其流。《红楼梦》第十七回众人游

大观园时有如此一段描述:“„„院中满架蔷薇,转过花障,只见清溪前阻。众人诧异:‘这水又从何而来? ’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凹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这种流水手法,可谓妙趣横生,自然得体。其实园林中用得也较多。南京瞻园,水自园之南的“瀑布口”始,入一小池,然后折向池之西北,变成小溪细流,缘园西向北,过草坪边流入园北之大水池,然后在池东北穿过小桥一直向北,成一小池,于是又向北流,似入无穷处。苏州环秀山庄虽以假山胜,但其中水之处理却也妙趣无穷,弯弯曲曲,穿行于问泉亭及长廊之间,有几处竟在廊底流过。拙政园西部园,有长长的水廊,水伸入廊底,令人悟出水乡意境。水从园的西南角之塔影亭的背后开始的,曲曲弯弯一直流向拜文揖沈之斋,然后过廊桥向东流入中部大园之大池。全园之水,好似书法中的一帖狂草,逶迤萦流,妙不可言。 如上所说,中国园林之水,宜静不宜动。“„„清许周生筑园杭州,名‘鉴止水斋’,命意在此,源出我国哲学思想,体现静以悟动之辩证观点”(陈从周《说园》) 。水静,水不见了,但水面上有岸边物体的倒影,水下可见游鱼、水藻等物。在这种现象的背后,还有其哲理内涵。《老子》中说“上善若水”。《庄子》中说“水静犹明”(“天道篇”) “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庚桑楚”) 。这种深邃的内涵,对于赏园者来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是近时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总觉得静水似乎太平

淡无奇,便要搞点喷泉、水造型之类。殊不知这与中国传统园林格格不入。

水面可以植荷,使它更有生机。园中植荷,一面能意象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调;另一面也能意象到西子湖之美景,曲院风荷,“映日荷花别样红”。但若植荷,往往数年后,夏日则满池荷叶,失去了水面。这也须用手法:可用大缸数只,植荷于缸内,然后连荷带缸一起沉入池底(事先设计好沉于何处) ,缸中之藕便不会疯长。

理水之法,贵在意境,故虽有法,亦不能拘于法,还须提高园林艺术修养。但更须提醒的是:水的处理不是孤立的,水须与山结合,也须与建筑结合,如平台、水榭、水廊、旱船等,都须作整体考虑。

原指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处理,今泛指各类园林中水景处理。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水和山同样重要,以各种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景,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水中的天光云影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生动活泼,所以有“山得

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说。园林中的水面还可以划船、游泳,或作其他水上活动,并有调节气温、湿度、滋润土壤的功能,又可用来浇灌花木和防火。由于水无定形,它在园林中的形态是由山石、驳岸等来限定的,掇山与理水不可分,所以《园冶》一书把池山、溪涧、曲水、瀑布和埋金鱼缸等都列入“掇山”一章。理水也是排泻雨水,防止土壤冲刷,稳固山体和驳岸的重要手段。 北京颐和园后湖

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为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提供创作源泉。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各类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体量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各类水的形态特征的刻画,主要在于水体源流,水情的动、静,水面的聚、分,符合自然规律,在于岸线、岛屿、矶滩等细节的处理和背景环境的衬托。运用这些手法来构成风景面貌,做到“小中见大”、“以少胜多”。这种理水的原则,对现代城市公园,仍然具有其借鉴的艺术价值和节约用地的经济意义。

模拟自然的园林理水,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1,泉瀑。泉为地下涌出的水,瀑是断崖跌落的水, 园林理水常把水源作成这两种形式。水源或为天然泉水,或园外引水或人工水源(如自来水)。泉源的处理,一般都作成石窦之类的景象,望之深邃黝暗, 似有泉涌。瀑布有线状、帘状、分流、叠落等形式,主要在于处理好峭壁、水口和递落叠石。水源现在一般用自

来水或用水泵抽汲池水、井水等。苏州园林中有导引屋檐雨水的,雨天才能观瀑。

2,渊潭。小而深的水体,一般在泉水的积聚处和瀑布的承受处。岸边宜作叠石,光线宜幽暗,水位宜低下,石缝间配置斜出、下垂或攀缘的植物,上用大树封顶,造成深邃气氛。 3,溪涧。泉瀑之水从山间流出的一种动态水景。溪涧宜多弯曲以增长流程,显示出源远流长,绵延不尽。多用自然石岸,以砾石为底,溪水宜浅,可数游鱼,又可涉水。游览小径须时缘溪行,时踏汀步(见园桥),两岸树木掩映,表现山水相依的景象,如杭州“九溪十八涧”。有时造成河床石骨暴露,流水激湍有声,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曲水也是溪涧的一种,今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就是用自然山石以理涧法作成的。有些园林中的“流杯亭”在亭子中的地面凿出弯曲成图案的石槽,让流水缓缓而过,这种作法已演变成为一种建筑小品。

4,河流。河流水面如带,水流平缓,园林中常用狭长形的水池来表现,使景色富有变化。河流可长可短,可直可弯,有宽有窄,有收有放。河流多用土岸,配置适当的植物;也可造假山插入水中形成“峡谷”,显出山势峻峭。两旁可设临河的水榭等,局部用整形的条石驳岸和台阶。水上可划船,窄处架桥,从纵向看,能增加风景的幽深和层次感。例如北京颐和园后湖、扬州瘦西湖等。

5,池塘、湖泊。指成片汇聚的水面。池塘形式简单,平面

较方整,没有岛屿和桥梁,岸线较平直而少叠石之类的修饰,水中植荷花、睡莲、荇、藻等观赏植物或放养观赏鱼类,再现林野荷塘、鱼池的景色。湖泊为大型开阔的静水面,但园林中的湖,一般比自然界的湖泊小得多,基本上只是一个自然式的水池,因其相对空间较大,常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水面宜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则水面辽阔,分则增加层次变化,并可组织不同的景区。小园的水面聚胜于分,如苏州网师园内池水集中,池岸廊榭都较低矮,给人以开朗的印象;大园的水面虽可以分为主,仍宜留出较大水面使之主次分明,并配合岸上或岛屿中的主峰、主要建筑物构成主景,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与万寿山佛香阁,北海与琼岛白塔。园林中的湖池,应凭借地势,就低凿水,掘池堆山,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岸线模仿自然曲折,作成港汊、水湾、半岛,湖中设岛屿,用桥梁、汀步连接,也是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法。岸线较长的,可多用土岸或散置矶石,小池亦可全用自然叠石驳岸。沿岸路面标高宜接近水面,使人有凌波之感。湖水常以溪涧、河流为源,其宣泻之路宜隐蔽,尽量作成狭湾,逐渐消失,产生不尽之意。

6,其他。规整的理水中常见的有喷泉、几何型的水池、叠落的跌水槽等,多配合雕塑、花池,水中栽植睡莲,布置在现代园林的入口、广场和主要建筑物前。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治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

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 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谢,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二) 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 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齿,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相关内容

  • 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 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9课<中外园林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园林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

  • 浅谈中国园林建筑艺术
  •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 姓名: 王峰 学号:[1**********]1 班级:城市形象设计(1)班 目录 一.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自然传统园差异(以英国为例)........2 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园林艺术.............................3 三.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自然观.... ...

  • 浅谈园林环境中小品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 浅谈园林环境中小品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园林小品的概念.功能.类型,从多方面论述了园林小品设计与环境的关系,针对园林小品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 关键词:园林环境:园林小品:设计:关系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VIRTIO ...

  •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 学号:0805180079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 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学生姓名: 母智芳 属系部所: 建筑工程系 专业班级: 园林工程技术二班 指导老师: 宿茜倩 定稿时间: 2011年4月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前 言 . ...

  • 4[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标准格式教案)
  •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 教材版本:人教版<美术鉴赏(选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第六课内容中国古代园林的欣赏.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教学内容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的分类:皇 ...

  • 园林艺术试卷(含答案)
  • 园林专业 园林艺术试卷 命题教师: 教研室主任: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园路:指园林中的道路,它是贯穿全园的脉络,是联系园中各个景点.景区以及活动场所的纽带. 2.园桥:园林中的桥,是园林中跨越水面.山涧和沟壑的路,即风景桥. 3.蹬道:指通往高 ...

  • 东西方园林艺术比较
  • 东西方园林艺术比较 [摘要]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中的精华.古今中外, 园林都是因地制宜, 巧妙借景, 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 它们是自然的艺再现.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相比, 由于各自所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 ...

  • 四川农业大学[园林艺术]平时作业答案
  • <园林艺术>平时作业 简答题(总分100分) 1. 园林学当前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园林史主要研究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园林的发展历史,考察园林内容和形式的演变,总结造园实践经验,探讨园林理论遗产,从中汲取营养,作为创作的借鉴.从事园林史研究,必须具备历史科学包括通史和专门史,尤其是美术史. ...

  • 园林艺术论文
  • 园林艺术结业论文 中外园林鉴赏对比 中国园林应该与西方现代景观结合 关键字:中国园林, 现代, 结合 正文: 这个话题有点大,我也只是才对园林有那么一点了解,在这里只能说说自己对这个论题的理解和看法! 先说说外国的园林吧!这个上课老师讲得不多,外国园林大体上分为西方规正式园林,英国园林,伊斯兰园林 ...

  •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
  •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和创造常常以"自然"为其最高的建造标准和境界.与中国园林相比较,英国园林则有很大不同,直到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才冲破传统的束缚,以其高度的革命性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近.现代西方园林艺术的主流. 1 中国古典园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