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具体原因: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扩军备战。 ﹡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

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A、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极大损失和破坏。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E、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化进程。

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

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第22课 思想和科学的力量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科学的革命

﹡英国的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包括“牛顿三定律”)。

﹡英国的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的出版(时间:1859年):①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②《物种起源》的意义: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竞争发展。

﹡德国的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的提出(时间:20世纪初):

意义: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

¤科学发展的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大前提和根本原因;思想自由是重要因素,它摆脱封建神学束缚,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探索;科学家们的辛勤忘我的实践探索。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背景:1、政治经济的激烈变革2、人们思想的重大变化。

一、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1804

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

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

三、美术名家——梵高:荷兰的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

之一。梵高是在法国南方创作这幅作品的,南方的阳光赋予他创作灵感。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具体原因: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扩军备战。 ﹡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

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A、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极大损失和破坏。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E、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化进程。

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

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第22课 思想和科学的力量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科学的革命

﹡英国的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包括“牛顿三定律”)。

﹡英国的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的出版(时间:1859年):①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②《物种起源》的意义: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竞争发展。

﹡德国的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的提出(时间:20世纪初):

意义: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

¤科学发展的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大前提和根本原因;思想自由是重要因素,它摆脱封建神学束缚,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探索;科学家们的辛勤忘我的实践探索。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背景:1、政治经济的激烈变革2、人们思想的重大变化。

一、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1804

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

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

三、美术名家——梵高:荷兰的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

之一。梵高是在法国南方创作这幅作品的,南方的阳光赋予他创作灵感。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相关内容

  •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宋景田 一.理论阐述 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比较方法对各种不同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对照,归纳其异同,分析其成因,概括其发展规律,揭示其本质,就是比较思维能力.波兰著名史学家托波尔斯基认为:"一.研究历史要 ...

  • 用比较法分析中西科技史
  • 用比较法分析中西科技史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 一.中西科技的世界地位及其原因比较 (一)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于公元前475年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而西欧则是在公元后的4 ...

  • 辛亥革命的百年遗产
  • --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先生 辛亥革命没有建立一个在民主条件下的新秩序,实际上等于权利放空后政权无法稳固,这是最大的问题.人民一旦革命成功就认为大功告成.其实不是那么简单,民主秩序建立需要长期文化的递进.之前有些启蒙,到革命以后反而不启蒙了,这是一个教训.我认为中国的革命来的还是比较突兀,实际上比 ...

  • 历史教学之比较法
  • 历史学科的教学贯穿了初中三年,初一中国古代史,初二中国近现代史,初三世界史.应该说,初中三年,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但凡历史上出现过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三册六本教材,已经展现给了学生.这么多的历史知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更重要的 ...

  • 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 作者:张平 经济评论 2007年11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呈现加速变动的趋势,这种变动推动了中国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但是,由于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条件不同,特别是工业化进程和水平的差距,造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绩效方面的明显差异. 一.三大区 ...

  • 比较初等教育考试题答案
  • 比较初等教育复习题 一.单选题 1. 美国于1992年3月成立了品格教育协作组织(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简称CEP.他认为学校也可通过无记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来评价学生品格的三个领域:认识.感知以及( ).C 行为 2.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法国教育改革的一 ...

  • 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
  •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 --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经济现象 摘要 自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至今已有近200年,他继承了斯密自由贸易的思想又解决了其绝对优势理论上的不足,为古典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石.近年来,各国都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比较优势经历了飞速的演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是唯一生 ...

  • 小课题研究论文
  • 小课题研究论文 <自主发展>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和工作中,针对自己的学生,我摸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学生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感受历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形成全新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新感受.进而从历史中认识现实,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产生新的经验 ...

  • 关于优势产业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和实证研究
  • 关于优势产业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和实证研究 何 跃,卢 鹏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0064) 摘 要:论文分析了优势产业选择现有的几种研究方法后,尝试使用结合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一种两总体聚类的算法的 新研究方法来判断优势产业.根据这种可行性方法,文章结合四川省产业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按照属于 ...

  • 东莞转型不可操之过急
  • http://www.jrj.com 2008年04月19日 13:54 中国经营报 [字体:大 中 小][页面调色版 ] 问股援助热线:010-58325082 作者:安卓 "创新早死,不创新等死",东莞今天正处于这种尴尬境地. 但东莞并不孤独,远在南半球的拉美国家,在这种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