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思考

对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思考

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对学校师生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全面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功能,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要优化育人环境;要突出创新教育的主题;要体现学校自身的发展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的意义。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而且是传播和创造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指高等院校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及其他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为表现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1]。建设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养高素质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考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发展,而教育发展又必将引起校园文化的巨大变革。毋庸置疑,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充满张力,主要有如下特征:

1、认请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众所皆知,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其内涵大致分为四个层面:(1)物质文化层面,即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2)制度文化层面,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程,如各类制度、组织机构、岗位职责等。(3)行为文化层面,即师生共同的行为举止,并因此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等。

(4)精神文化层面,即校园的历史传统、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情操等。显而易见,校园文化以精神文化层面为核心,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层面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最终为精神文化层面的深化和升华服务。

2、重视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有了明显变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特别是社会办教育的力度极大增强。增强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仅是教育部门也成为政府部门的事情。由于政府行为的支持和参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获得更多的保障,建设的步伐也明显加快。许多学校完全改变了五六十年代旧校舍的模样,建起高楼大厦,拓宽活动场所,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学校成为当地最富现代气息的乐园,适应和满足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3、突出了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在社会大力投资改善办学环境的基础上,学校也不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国家教育曾经颁布实施了。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法规,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也先后出台了许多有关学校管理的制度章程,各级各类学校也能结合实际,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说,一个全方位实施制度管理的格局在高等学校已基本形成。

4、增强了校园精神文化的时代感。教育传统文化给校园文化以深厚的历史沉淀,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的校园文化作为开放的文化系统,同时接受着社会上各种文化观念和形态的渗透。特别是在跨入

21世纪的今天,校园文化的育人特征决定它必须考虑当今社会实际,使学生接受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西方不良文化冲击和谐校园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 后,西方中心论者把西方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典范向全世界推广,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吸收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新鲜血液的同时,难免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强烈冲击。由于大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尚不稳固,故而较易接受、移植和内化不良文化,比如,非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文化等等,这些不良文化的冲击造成有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出现失衡和偏离主流文化的趋势。

第二,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目前多数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大部分都是知识型、娱乐型, 多限于比如演讲、征文、唱歌、体育等传统活动。学术型活动较少,大多数学校一般每周不超过十个学术讲座(含对外交流),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学术讲座也只有少数师生才能够参与其中。与此同时,社会实践型活动在起点、实效性和计划性上也还有待提高。这种低水平的重复造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趋于弱化,闭门造车式的学术课余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层次偏低,而传统文化中的僵化成分又阻碍了校园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第三,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信息化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窗口,并成为大学生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中传递的空假信息、色情信息、暴力信息同时撞击着传统文明和道德观念;网络文化中一些叛逆、消极甚至颓废的东西使学生产生对学校教育的逆反心理,甚至将少数学生引入歧途。网络文化给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第四,特色文化不够明显、个性不够突出。许多高校片面追求办学规模和经济效益,在建筑风格、办学理念、专业设置等方面大同小异,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方面也日趋同构,校训、校风、校歌、校徽和校园文化作品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比如许多高校采用相似或雷同的词句作为校训,管理制度也是相互借鉴。校园文化是时代的也是历史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一个学校的特色文化应在学校发展的历史中提炼、在师生员工的生活中发掘,及时归纳总结并加以升华内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思路

(一)全面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功能,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校园文化对教育改革发展功效巨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师生文化、艺术、思想、情操和素养的自我深化,也是学校提高社会知名度的一种潜在因素。因此,必须使全体师生都能提高认识,端正观念,主动自觉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大体而言,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四种功能:

1、熏陶功能。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人们在这一环境中学习、生活、工作,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之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它能够感染人的情绪,激励人的理想,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美化人的心灵。

2、凝聚功能。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所形成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能以一种非强制力量约束、感召、内聚着每个集体成员的心理意识,同时更能内化为成员的自觉行为,形成合力,共同指向学校的总体目标。

3、导向功能。校园文化内隐的理论、观念和校园文化外显形态的组织、活动、舆论,通过各种途径能积极渗透进而引导集体成员塑造良好形势,提高师生素质。

4、控制功能。校园规章制度、管理行为等显性文化具有强制控制功能,传统、习惯、理想、信念、道德标准、文明氛围等隐性文化又通常具有非强制控制功能。只有让全体师生都能清晰地认识到校园文化的内在功能,才能自觉主动地投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真正发挥这项工作的实际效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优化育人环境

1、完善办学条件,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硬件建设美化中通过精心设计,使之与教学工作相联系,较好地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如在教学楼悬挂名人像,张贴格言、警句,教室布置规范美观等,能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审美功能。

2、加强以校风、教风、学风及校训、校歌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浓厚的育人氛围。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它不仅是思想教育的内容,又是学校群体精神面貌的体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具有直接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可以把全校师生凝结在一起,从而在校园里建立起高度和谐、信任的友谊群体。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新时期的大学生兴趣广泛,只靠书本知识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创新教育的主题

创新教育是当今乃至未来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及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并且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校园文化建设正是推进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因素之一,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实质也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他得以健康成长的品德基础,任何成功者脚下都会有坚实的品德作为基础。其次,在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追求、敢于奉献的精神,努力提高他们的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精神文化建设更上档次,更有时代气息。譬如对于制度管理、理想教育、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和培养都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具有学校育人的基本特征,以及适应学生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科学性。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学校自身的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共性特征,也要体现学校个性。任何学校由于历史、传统以及客观条件的差异,都会各具特征,所以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培养个性。事实上,每一所高等学校都有其已经形成或者已经被人接受的精神财富。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神文化的变化可能会更大,然而高等学校依然要体现出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因为科学而正确的继承正是发挥特色,培养个性的过程。应想方设法塑造自己的校魂,形成自己的风格,追求完善的个性,因为个性有时比共性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赵光明, 林雨. 浅谈大学生柔性管理艺术[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Clark Kerr.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译).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3]刘献君. 大学之治与大学之思[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盛宏寿.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原则[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4(4).

对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思考

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对学校师生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全面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功能,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要优化育人环境;要突出创新教育的主题;要体现学校自身的发展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的意义。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而且是传播和创造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指高等院校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及其他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为表现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1]。建设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养高素质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考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发展,而教育发展又必将引起校园文化的巨大变革。毋庸置疑,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充满张力,主要有如下特征:

1、认请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众所皆知,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其内涵大致分为四个层面:(1)物质文化层面,即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2)制度文化层面,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程,如各类制度、组织机构、岗位职责等。(3)行为文化层面,即师生共同的行为举止,并因此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等。

(4)精神文化层面,即校园的历史传统、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情操等。显而易见,校园文化以精神文化层面为核心,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层面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最终为精神文化层面的深化和升华服务。

2、重视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有了明显变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特别是社会办教育的力度极大增强。增强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仅是教育部门也成为政府部门的事情。由于政府行为的支持和参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获得更多的保障,建设的步伐也明显加快。许多学校完全改变了五六十年代旧校舍的模样,建起高楼大厦,拓宽活动场所,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学校成为当地最富现代气息的乐园,适应和满足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3、突出了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在社会大力投资改善办学环境的基础上,学校也不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国家教育曾经颁布实施了。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法规,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也先后出台了许多有关学校管理的制度章程,各级各类学校也能结合实际,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说,一个全方位实施制度管理的格局在高等学校已基本形成。

4、增强了校园精神文化的时代感。教育传统文化给校园文化以深厚的历史沉淀,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的校园文化作为开放的文化系统,同时接受着社会上各种文化观念和形态的渗透。特别是在跨入

21世纪的今天,校园文化的育人特征决定它必须考虑当今社会实际,使学生接受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西方不良文化冲击和谐校园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 后,西方中心论者把西方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典范向全世界推广,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吸收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新鲜血液的同时,难免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强烈冲击。由于大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尚不稳固,故而较易接受、移植和内化不良文化,比如,非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文化等等,这些不良文化的冲击造成有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出现失衡和偏离主流文化的趋势。

第二,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目前多数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大部分都是知识型、娱乐型, 多限于比如演讲、征文、唱歌、体育等传统活动。学术型活动较少,大多数学校一般每周不超过十个学术讲座(含对外交流),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学术讲座也只有少数师生才能够参与其中。与此同时,社会实践型活动在起点、实效性和计划性上也还有待提高。这种低水平的重复造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趋于弱化,闭门造车式的学术课余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层次偏低,而传统文化中的僵化成分又阻碍了校园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第三,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信息化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窗口,并成为大学生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中传递的空假信息、色情信息、暴力信息同时撞击着传统文明和道德观念;网络文化中一些叛逆、消极甚至颓废的东西使学生产生对学校教育的逆反心理,甚至将少数学生引入歧途。网络文化给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第四,特色文化不够明显、个性不够突出。许多高校片面追求办学规模和经济效益,在建筑风格、办学理念、专业设置等方面大同小异,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方面也日趋同构,校训、校风、校歌、校徽和校园文化作品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比如许多高校采用相似或雷同的词句作为校训,管理制度也是相互借鉴。校园文化是时代的也是历史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一个学校的特色文化应在学校发展的历史中提炼、在师生员工的生活中发掘,及时归纳总结并加以升华内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思路

(一)全面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功能,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校园文化对教育改革发展功效巨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师生文化、艺术、思想、情操和素养的自我深化,也是学校提高社会知名度的一种潜在因素。因此,必须使全体师生都能提高认识,端正观念,主动自觉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大体而言,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四种功能:

1、熏陶功能。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人们在这一环境中学习、生活、工作,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之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它能够感染人的情绪,激励人的理想,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美化人的心灵。

2、凝聚功能。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所形成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能以一种非强制力量约束、感召、内聚着每个集体成员的心理意识,同时更能内化为成员的自觉行为,形成合力,共同指向学校的总体目标。

3、导向功能。校园文化内隐的理论、观念和校园文化外显形态的组织、活动、舆论,通过各种途径能积极渗透进而引导集体成员塑造良好形势,提高师生素质。

4、控制功能。校园规章制度、管理行为等显性文化具有强制控制功能,传统、习惯、理想、信念、道德标准、文明氛围等隐性文化又通常具有非强制控制功能。只有让全体师生都能清晰地认识到校园文化的内在功能,才能自觉主动地投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真正发挥这项工作的实际效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优化育人环境

1、完善办学条件,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硬件建设美化中通过精心设计,使之与教学工作相联系,较好地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如在教学楼悬挂名人像,张贴格言、警句,教室布置规范美观等,能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审美功能。

2、加强以校风、教风、学风及校训、校歌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浓厚的育人氛围。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它不仅是思想教育的内容,又是学校群体精神面貌的体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具有直接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可以把全校师生凝结在一起,从而在校园里建立起高度和谐、信任的友谊群体。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新时期的大学生兴趣广泛,只靠书本知识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创新教育的主题

创新教育是当今乃至未来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及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并且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校园文化建设正是推进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因素之一,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实质也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他得以健康成长的品德基础,任何成功者脚下都会有坚实的品德作为基础。其次,在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追求、敢于奉献的精神,努力提高他们的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精神文化建设更上档次,更有时代气息。譬如对于制度管理、理想教育、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和培养都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具有学校育人的基本特征,以及适应学生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科学性。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学校自身的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共性特征,也要体现学校个性。任何学校由于历史、传统以及客观条件的差异,都会各具特征,所以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培养个性。事实上,每一所高等学校都有其已经形成或者已经被人接受的精神财富。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神文化的变化可能会更大,然而高等学校依然要体现出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因为科学而正确的继承正是发挥特色,培养个性的过程。应想方设法塑造自己的校魂,形成自己的风格,追求完善的个性,因为个性有时比共性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赵光明, 林雨. 浅谈大学生柔性管理艺术[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Clark Kerr.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译).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3]刘献君. 大学之治与大学之思[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盛宏寿.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原则[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4(4).


相关内容

  • 新形势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研究
  • 继续教 育研 究 2l年第1期 01 2 新形势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 育创新研究 余 志权 , 夏 仕 32 0 ) 30 5 ( 九江学 院 政 法学院 , 江西 九江 摘要 : 了在新 形势下进 一步明显改善形 势与政策教育 的实际效果 , 为 高校必 须在 形势与政 策教 育 中大力推行教 学 ...

  • 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优化思考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优化思考 周本贞 任 祥 余冰释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2) [摘 要] 当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在弄清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六个贴近" ...

  • 浅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思考
  • 浅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原则:途径 论文摘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按照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 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坚持理论灌输与^我教育相 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实践.校园 文化建设相结合 ...

  • 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 [摘 要]师德师风是高校教师的灵魂,也是高校的灵魂.面对着新形势的挑战,高校师德师风也呈现了一些特殊的问题,令人堪忧.凝聚基本理念.创建校园文化.建立培训机制.完善评价制度和加大政府投入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校:师德师风:校园文化 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既要有 ...

  • 大学生读书节活动总结
  • 一、活动简况:   从94年开始,汕大的师生喊出了"在南方,我们要读书"的口号并开始举办"汕头大学桑浦山读书节"。通过开展探讨学习方法与宗旨,提高读书兴趣与动力,营造高品位的读书氛围的系列活动,赋予"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在新形势下的丰富涵义,是汕头大学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而创设的群众性与专业性精神 ...

  •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廉政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大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未来社会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他们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对社会行为的评判影响着他们未来的行为模式.所以,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打造具有鲜明廉政文化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既是 ...

  •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业余党校工作的探索
  • 摘 要:高校业余党校教育意义重大,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应该受到学校和高校党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教学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业余党校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从而提高业余党校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校党建:业余党校:创新 高校业余党校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 ...

  • 文化工作主持词
  •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季节里,我校又迎来了一年一届的科技文化周,本届科技文化艺术周将以“发挥特长 展示才能 鼓励创新”为主题,旨在培养我校学生勇于探索的实践创新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素养。第三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周即将在今天拉开序幕,在此,向为本次 ...

  •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
  • 现代经济信息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 王 萍 茂名市粤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其一,要拓宽人员招聘渠道:其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