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已知螺旋桨型式为B4-55,直径D =2.6米,转速N =200r/min,进速
V
A
=12. 65kn ,要求发出98100N 推力,如轴系效率为0.97,试求该螺旋桨所需之螺距比
及主机功率。 解:
1)预备计算
n =
20060
=3.33(r /s )
V
A
=0.5144⨯12.65=6.507(m /s )
2
ρn 2)计算J 和K J =
D
4
=1000⨯3.33⨯2.6=506736. 12(N )
24
T
A
n D
=
6.5073.33⨯2.6
=0.752
K
T
=
T
ρn
T
2
D
4
=
[1**********].12
=0.194
3)按算出的J 和K
P D
值查B4-55性征曲线图得
=1.07
K
Q
=0.035
4)求螺旋桨收到功率
P
D
=2πnQ
Q =
K ρn Q
2
D
5
=0.035⨯1000⨯3.33⨯2.6=46112.987(N ⋅m )
25
P
D
=2⨯3.14⨯46112.987⨯3.33=964.333(kW )
5)求主机功率
P
S
=
D
η
=
946.3330.97
=994.158(kW )
S
例2:已知某单桨船,航速V =14.85kn ,有效功率P
E
=660.1848kW ,螺旋桨直径D
=2.6m ,转速N =200 r/min,推力减额分数t=0.118,伴流分数ω=0.15,相对旋转效率
η
R
=1.0,传送效率η=0.95,求B4-55系列的螺旋桨所需主机功率。
S
解:
1)计算J 和K
T
V =14.85⨯0.5144=7.64(m /s )
V
A
=V (1-ω) =7.64(1-0.15) =6.50(m/s)
R =
V
E
=
660184.87.64
=86411.623(N )
T =
R (1-t ) Z =
T
P
=
86411.623(1-0.118) ⨯1
=97972.362(N )
K
T
ρn
2
D
4
=
97972.362
1000⨯(200
2
=0.193
⨯
60
)
2.6
4
J =
A
n D
=
6.50(200
60) ⨯2.6
=0.75
2)由J 和K
T
值查图谱得
P D
=1.07
K
Q
=0.035
η
2
=0. 6 6
3)求主机功率
Q
=
K ρn Q
2
D
5
=0.035⨯1000⨯(
20060
) ⨯2.6
5
=46.205(kN ⋅m )
Q P P
B
=
Q
η
=
46.2051.0
=46.205(kN ⋅m )
20060
R
D B
=2πn Q
B
=2⨯3.14⨯⨯46.205=967.225(kW )
S
=
D B
η
=
967.2250.95
=1018.132(kW )
S
一、判断
1、当船模和实船的雷诺数相等时,它们的单位排水量的摩擦阻力相等。
2、因为形状因了1+K在低速试验求得,所以三因次换算法也只能适用于换算低速船舶的阻力。
3、由于无边界层分离时,就无旋涡,则粘压阻力就不存在。
4、一般说来,随着桨叶数目的增加,螺旋桨效率增加,抗空泡性能与抗激振性能也得到改善。
5、高速螺旋桨易发生空泡的原因在于来流V
很大,致使叶背上的压力P b 很小,从
而具有较高的减压系数,而易发生空泡。
6、系泊时,螺旋桨与主机的匹配若刚好,则其转速保持不变。 7、拖轮常用导管桨,是因为桨受到良好的保护。 8、实效螺距是指实际测量的螺距。
9、敞水性征曲线上效率最高点,即设计图谱上的效率最佳点。 10、军舰速度高,故其伴流分数大。
11、由于船体表面存在纵向和横向弯曲,其摩擦阻力和相当平板的摩擦阻力有差异,此称为尺度效应。
12、某舰试航时,螺旋桨转速达不到设计转速,主机功率不能充分吸收,说明该桨处于负载过轻状态。
二、简答
1、分析浮心纵向位置对阻力的影响。
2、试用理想推进器理论分析提高螺旋桨效率可采取的途径,并举三例。
三、计算
1、某海船模型长度L m =9米,湿表面积S 其在V
m
m
=10平方米,在船池中进行试验,测得
=3.4公斤,试用
=1.5米每秒时总阻力R tm =4.6公斤。已知船模摩擦阻力R
fm
二因次换算方法,计算缩尺比为25的实船在相应速度时的有效功率P E 。
1957ITTC 公式:c f =
0.075
(lgR e -2)
-3
2
粗糙补贴:∆c f =0.4⨯10
2
2
海水:ρ=104.5kg f ⋅s /m ;ν=1.158m /s 淡水:ρ=101.87kg f ⋅s /m ;ν=1.139m /s
2
4
2
4
T7-7:已知尺度比λ
=25
,船模长6m ,湿面积7m ,
2
在试验池中速度为1.8m /s ,测得总阻力为4.3kgf (42N ) ,试求:
1、实船长;2、实船湿面积;3、实船航速,以节为单位;4、实船总阻力,摩擦阻力按1957ITTC 公式、粗糙度补贴系数取4⨯10;5、此航速下实船所需的有效功率。
5
解: 1、实船船长L
s
=
λL
s
m
=25⨯6=150(m )
==
m
。
2
2、实船湿面积s 3
、实船航速v
s
=
λs
2
m
25
2
⨯7=4375(m )
。
。
=
v
t
1.8=9.0(m /s ) =17.5kn
4、实船总阻力R (用傅汝德法): 1)计算雷诺数
取标准水温t =15c ,假定实船航行水域为淡水。
R R
es
=
s
s
ν
m
=
9.0⨯1501.13902⨯10
-6
=1.185⨯10
9
6
s
em
=
v m
ν
=
1.8⨯61.13902⨯10
-6
=9.482⨯10
m
2)计算摩擦阻力 A 、实船
C
fs
=
0.075
(lgR es -2)
2
=
0.075
(lg1.185⨯109-2)
2
=1.499⨯10
-3
R
fs
=(C
+fs
∆C
-3
) f
12
ρS s V
s -3
2s
=(1.499⨯10+0.04⨯10) ⨯
12
⨯999.04⨯4375⨯9.0=272430(N )
2
B 、船模
C
R
fm
=
0.075
(lgR em -2)
=
2
=
0.075
(lg9.482⨯10-2)
2m
2
6
2
=3.028⨯10
-3
fm
C
⋅fm
12
-3
ρS m V
m
=3.028⨯10
⨯
12
⨯999.04⨯7⨯1.8=34.3(N )
3)计算剩余阻力 A 、船模R B 、实船R 4
R
ts
rm
=
R
tm
-
R
s
fm
=7.7(N )
⨯
rs
=
ρ
λR ρ
rm
m
3
=7.7⨯
999.04999.04
25
3
=120313(N )
力
)
rs
实船总
5
总
船体阻
=
R
fs
+
R =272430+120313=3.93⨯10(N )
=
5、实船有效功率P
es
R ⋅ts V
s
=3.93⨯10⨯9=3.54⨯10(W )
56
2、某内河单桨船,航速V =7.5 m/s ,阻力R =17992.8 N ,螺旋桨直径D =1.0 m ,转速
n =10 m/s ,测得船后桨消耗的转矩Q B =2998.8N ⋅m ,该桨敞水性征曲线为K T =0.5-0.5J ;K Q =0.06-0.05J 。若相对旋转效率ηR =1.0,水密度ρ=1000kg/m3 ,试求: 1、桨的伴流分数ω和推力减额分数t ;
2、船的有效马力P E 和螺旋桨的推马力P T ; 3、螺旋桨的敞水收到马力P D0 。 解:1、求敞水桨消耗的转矩Q 0
Q 0=η
R
Q B =1.0⨯2998.8=2998.8N ⋅m
2、求敞水桨的转矩系数K Q
K Q =
Q
ρn D
25
=
2998.81000⨯10⨯1.0
2
5
=0.030
* Q即为Q 0 3、求进速系数J
由K Q =0.06-0.05J ,得J =(0.06-K Q )/0.05
=(0.06-0.030)/0.05=0.60
4、求进速V A
由J =V A /nD ,得 V A =JnD =0.60⨯10⨯1.0=6.0 m/s 5、求伴流分数ω
ω=1-
V A V
=1-6.0/7.5=0.2
6、求推力系数K T
K T =0.5-0.5J =0.5-0.5⨯0.60=0.2 7、求推力T
T =K T ρn D =0.2⨯1000⨯10⨯1.0=20000 N 8、求推力减额分数t t =
2
4
2
4
T -R T
=
20000-17992.8
20000
=0.10036
9、求有效马力P E
17992.8
P E =RV/75=
75
⨯7.5
=183.6 hp
10、求推马力P T
20000
P T =
T V A 75
=
75
⨯6.0
=163.3 hp
11、求敞水效率η0 η0=
K T K Q
⋅
J 2π
=
0.2⨯0.600.03⨯2⨯3.14
=0.637
12、螺旋桨的敞水收到马力P D0
P D0=
P T
η0
=
16000.637
=256.4 hp
3、若已知数据据同上题,且速度为零时的推力减额分数t 0=0.04,轴系传送效率
ηS =0.97。试求系泊时螺旋桨的有效推力T e 及主机发出的功率P S 。
试用理想推进器理论分析得出提高螺桨效率的措施,并列举三例。
答:1、理想推进器效率公式:
21+
A 、η
iA
=
T
+1
其中σ
T
=
12
i
2A
式1
ρ
A V
B 、η
iA
=3+
+
44i
2A
式2
ρ
A V
1
2、由式1可得措施一:增大螺旋桨直径D D ↑→A 0↑→σ
↓→η
↑
iA
T
例如:隧道尾和设计纵倾。
由式2可得措施二:限制尾流收缩 限制尾流收缩→A 1↑→η
例如:导管螺旋桨。
↑
iA
P195 T8-6:已知螺旋桨直径D =5m ,船后桨收到功率P D B
=2100kw ,推进功率
P
T
=1400kw ,转速N =120r /m in ,进速V
A
=12kn 。求桨的转矩系数、推力系数及敞
水效率。取相对旋转效率η解:1、求转矩系数K
R
=0.99。
Q
1)敞水螺旋桨收到马力P
D 0
P
D 0
=
P
D B
⋅η
R
=2100⨯0.99=2079(kw )=2826.65(hp )
2)敞水螺旋桨消耗的转矩Q
P
D 0
=
2πn Q 75
0h p )
→Q =
75D 0
2πn
=
75⨯2826.652⨯3.14⨯
12060
=16878.8(8k g f ⋅m )
3)转矩系数K
Q
=
10259.80665
16878.88⨯(
=0.0129 ⨯5
5
K
Q
=
Q
ρn
2
D
5
12060
2
)
注:式中Q 即为Q 。
2、求推力系数K 1)求推力T
T 75
A
T
P
T
=
h p )
→T =
7575⨯1400⨯
T
1000
V
T
=
A
=23127.3(0k g f )
12⨯0.5144
2)推力系数K
=
10259.80665
23127.30⨯(
=0.0885 ⨯5
4
K
T
=
T
ρn
2
D
4
12060
2
)
3、求敞水效率η
方法一、η
=
P
1400⨯
T D 0
1000
=
735.499=0.673
2826.65
12⨯0.5144
方法二、η=
K
T Q
⋅
J 2π
=
K
T Q
A
0.0885
⋅nD =⨯2π0.0129
⨯5
60
2⨯3.14
120
=0.674
注:两方法所得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题计算过程基本正确。
课外思考题:
为什么敞水桨模的性征曲线组能用于主机带动的船后实桨的设计? 答题要点:
1)敞水桨模与敞水实桨的关系(敞水桨模→敞水实桨):敞水效率(若敞水实桨与敞水桨模几何相似、进速系数相等,两者的性征曲线一致);
2)敞水实桨与船后实桨的联系(敞水实桨→船后实桨):相对旋转效率;
3)船后实桨的设计应考虑船(船体)、机(主机)、桨(船后实桨)三者是一个整体,
它们之间的联系:
A 、船体与船后实桨的联系:船身效率; B 、主机与船后实桨的联系:传送效率。
通过上述关系,敞桨模的性征曲线组可用于主机带动的船后实桨的设计。
课外思考题:
在螺旋桨强度的规范校核法和螺距修正等计算中,常需计算螺旋桨叶切面厚度和切面弦长等。已知某系列标准桨AU5-50 的直径D =5.6m ,试用有关图表求出下列数据:
1)0.6R 处的切面弦长 b0.6R ; 解:查课本表8-4,得
b 0.6R =0.9911 bmax =0.9911×0.226D ·a E /0.1Z
=0.9911×0.226×5.6×0.5 / (0.1×5) =1.254 m
2)0.7R 处的叶切面厚度t0.7R 。 解:查课本表8-4,得
t 0.7R =1.71%·D =1.71% ×5.6 =0.09576 m
P150 T7-3:简述船舶阻力的分类。 答:
1、在船舶工程中,船舶的雷诺数R e =VL ,式中:1)“L ”指船的水线长,单位为米(m );2)“ν”指水的运动粘性系数,单位为m 2/s。
2、在船舶工程中,船舶的F r =V
gL 称为傅汝德数,式中:1)“L ”指船的水线长,
单位为米(m );2)“V ”指船的速度,单位为m/s。
3、在船舶工程中,船的速度常用节(kn )来表示,。若某船的速度为20kn ,相当于。
4、船体阻力是船舶阻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船体周围水的流动现象,船体阻力一般分为摩擦阻力、粘压阻力和兴波阻力。对于低速船,船体阻力中摩擦阻力是主要的。
5成分中,粘压阻力和兴波阻力占的比例很小。
6、在避免或延缓空泡发生的措施中,增加螺旋桨的盘面比可减小减压系数,而降低螺旋桨的转速可增大空泡数。
7、螺旋桨产生空泡现象的条件为ξ≥σ,其中:ξσ 8、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螺旋桨系列有荷兰的B 型、日本的AU 型和英国的高恩型等,各系列均有一定的系列代号,如“B4-70”,其中: “4”指螺旋桨的桨叶数为4,“70”指螺旋桨的盘面比为0.70。
9、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螺旋桨系列有荷兰的B 型、日本的AU 型和英国的高恩型等,各系列均有一定的系列代号,如“AU5-50”,其中: “5”指螺旋桨的桨叶数为5,“50”指螺旋桨的盘面比为0.50。
(×)1、对于某些阻力性能优良的船型,当不发生边界层分离现象(不发生旋涡现象)时,粘压阻力可能不存在。
(×)2、船舶在风浪中航行时,由于风浪作用使其阻力较静水中航行时大,此时船舶所受到的水阻力称为汹涛阻力。
(√)3、三因次法计算船体阻力时,把船体阻力分为粘性阻力和兴波阻力两部分:且认为兴波阻力由船模的兴波阻力用比较定率换算得出。
(×)4、螺旋桨旋转一周轴向前进的距离称为螺旋桨的螺距P 。
(√)5、船身效率
η
H
表示伴流与推力减额的合并作用,反映了船桨的相互影响。
(√)6、对于一般的民用船舶,球鼻首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小船舶的兴波阻力。 (×)7、船舶在有风的航区中航行,由于风的作用兴起波浪,波浪会改变船舶首尾的压力分布,使首部压力大于尾部压力,则船舶受到一个阻碍运动的阻力作用,此阻力成分一般称为兴波阻力。
(√)8、傅汝德法计算船体阻力时,把船体阻力分为两个独立部分:剩余阻力和摩擦阻力。其中实船的剩余阻力由船模剩余阻力用比较定率换算得出,而实船的摩擦阻力则根据“相当平板”理论计算得出。
(×)9、螺旋桨之所以称为螺旋桨是因为桨的叶背为螺旋面的一部分。
(√)10、由于螺旋桨和船体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认为螺旋桨的进速不等于船速,螺旋桨发生的总推力不等于孤立船体受到的阻力。
(C )1、球鼻球的主要作用降低船的:
A 、摩擦阻力 B 、粘压阻力 C 、兴波阻力 D 、附加阻力
(C )2、螺旋桨工作时使水产生的运动速度增量称为:
A 、伴流速度 B 、进速
C 、诱导速度 D 、来流速度
(A )3、引起船舶受到摩擦阻力作用的根本原因是:
A 、水的粘性 B 、波浪的大小 C 、水下船体形状 D 、船速
(C )4、螺旋桨旋转一周轴向前进的距离称为:
A 、螺距 B 、滑脱 C 、进程 D 、拱度
1、形似船、母型船和“标准船型”的含义分别什么?
答:A 、形似船:仅大小不同,而形状完全相似(即几何相似)的船舶之间的统称。如实船(s )和它的船模(m )即为形似船。
B 、母型船:与设计船船型相近、尺度和航速差不多、性能优良的船舶。
C 、具有如下四个标准参数的船型称为设计船的“标准船型”:标准方形系数、标
准宽度吃水比、标准浮心纵向位置和标准水线长。
2、什么是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
答:一定形状的螺旋桨在水中工作时所产生的推力、消耗的转矩和效率与其运动
间的关系。
3、螺旋桨的敞水性征曲线
答:对于一定几何形状的螺旋桨而言,推力系数、转矩系数和效率与进速系数的关
系曲线。
4、浅吃水船常采用隧道尾。试用理想推进器理论分析得出为什么隧道尾能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答:A 、隧道尾能使船舶采用较大直径D 的螺旋桨; (1分)
B 、理想推进器的效率η
=
ia
21+
+σ
T
(2分)
σ
T
=
12
i
2a
(1分)
ρ
A V
D ↑→A 0↑→σ
T
↓→η
↑。 (2分)
ia
5、拖网渔船和拖船等常采用设计纵倾(船体龙骨线与船体基线不重合,使船体尾吃水大于首吃水的现象称为设计纵倾)。试用理想推进器理论分析得出为什么设计纵倾能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答:A 、设计纵倾能使船舶采用较大直径D 的螺旋桨; (1分)
B 、理想推进器的效率η
=
ia
21+
+σ
T
(2分)
σ
=
i
(1分)
T
1ρ
A 22
V
a
D ↑→A 0↑→σ
T
↓→η
↑。ia
(2分)
例1:已知螺旋桨型式为B4-55,直径D =2.6米,转速N =200r/min,进速
V
A
=12. 65kn ,要求发出98100N 推力,如轴系效率为0.97,试求该螺旋桨所需之螺距比
及主机功率。 解:
1)预备计算
n =
20060
=3.33(r /s )
V
A
=0.5144⨯12.65=6.507(m /s )
2
ρn 2)计算J 和K J =
D
4
=1000⨯3.33⨯2.6=506736. 12(N )
24
T
A
n D
=
6.5073.33⨯2.6
=0.752
K
T
=
T
ρn
T
2
D
4
=
[1**********].12
=0.194
3)按算出的J 和K
P D
值查B4-55性征曲线图得
=1.07
K
Q
=0.035
4)求螺旋桨收到功率
P
D
=2πnQ
Q =
K ρn Q
2
D
5
=0.035⨯1000⨯3.33⨯2.6=46112.987(N ⋅m )
25
P
D
=2⨯3.14⨯46112.987⨯3.33=964.333(kW )
5)求主机功率
P
S
=
D
η
=
946.3330.97
=994.158(kW )
S
例2:已知某单桨船,航速V =14.85kn ,有效功率P
E
=660.1848kW ,螺旋桨直径D
=2.6m ,转速N =200 r/min,推力减额分数t=0.118,伴流分数ω=0.15,相对旋转效率
η
R
=1.0,传送效率η=0.95,求B4-55系列的螺旋桨所需主机功率。
S
解:
1)计算J 和K
T
V =14.85⨯0.5144=7.64(m /s )
V
A
=V (1-ω) =7.64(1-0.15) =6.50(m/s)
R =
V
E
=
660184.87.64
=86411.623(N )
T =
R (1-t ) Z =
T
P
=
86411.623(1-0.118) ⨯1
=97972.362(N )
K
T
ρn
2
D
4
=
97972.362
1000⨯(200
2
=0.193
⨯
60
)
2.6
4
J =
A
n D
=
6.50(200
60) ⨯2.6
=0.75
2)由J 和K
T
值查图谱得
P D
=1.07
K
Q
=0.035
η
2
=0. 6 6
3)求主机功率
Q
=
K ρn Q
2
D
5
=0.035⨯1000⨯(
20060
) ⨯2.6
5
=46.205(kN ⋅m )
Q P P
B
=
Q
η
=
46.2051.0
=46.205(kN ⋅m )
20060
R
D B
=2πn Q
B
=2⨯3.14⨯⨯46.205=967.225(kW )
S
=
D B
η
=
967.2250.95
=1018.132(kW )
S
一、判断
1、当船模和实船的雷诺数相等时,它们的单位排水量的摩擦阻力相等。
2、因为形状因了1+K在低速试验求得,所以三因次换算法也只能适用于换算低速船舶的阻力。
3、由于无边界层分离时,就无旋涡,则粘压阻力就不存在。
4、一般说来,随着桨叶数目的增加,螺旋桨效率增加,抗空泡性能与抗激振性能也得到改善。
5、高速螺旋桨易发生空泡的原因在于来流V
很大,致使叶背上的压力P b 很小,从
而具有较高的减压系数,而易发生空泡。
6、系泊时,螺旋桨与主机的匹配若刚好,则其转速保持不变。 7、拖轮常用导管桨,是因为桨受到良好的保护。 8、实效螺距是指实际测量的螺距。
9、敞水性征曲线上效率最高点,即设计图谱上的效率最佳点。 10、军舰速度高,故其伴流分数大。
11、由于船体表面存在纵向和横向弯曲,其摩擦阻力和相当平板的摩擦阻力有差异,此称为尺度效应。
12、某舰试航时,螺旋桨转速达不到设计转速,主机功率不能充分吸收,说明该桨处于负载过轻状态。
二、简答
1、分析浮心纵向位置对阻力的影响。
2、试用理想推进器理论分析提高螺旋桨效率可采取的途径,并举三例。
三、计算
1、某海船模型长度L m =9米,湿表面积S 其在V
m
m
=10平方米,在船池中进行试验,测得
=3.4公斤,试用
=1.5米每秒时总阻力R tm =4.6公斤。已知船模摩擦阻力R
fm
二因次换算方法,计算缩尺比为25的实船在相应速度时的有效功率P E 。
1957ITTC 公式:c f =
0.075
(lgR e -2)
-3
2
粗糙补贴:∆c f =0.4⨯10
2
2
海水:ρ=104.5kg f ⋅s /m ;ν=1.158m /s 淡水:ρ=101.87kg f ⋅s /m ;ν=1.139m /s
2
4
2
4
T7-7:已知尺度比λ
=25
,船模长6m ,湿面积7m ,
2
在试验池中速度为1.8m /s ,测得总阻力为4.3kgf (42N ) ,试求:
1、实船长;2、实船湿面积;3、实船航速,以节为单位;4、实船总阻力,摩擦阻力按1957ITTC 公式、粗糙度补贴系数取4⨯10;5、此航速下实船所需的有效功率。
5
解: 1、实船船长L
s
=
λL
s
m
=25⨯6=150(m )
==
m
。
2
2、实船湿面积s 3
、实船航速v
s
=
λs
2
m
25
2
⨯7=4375(m )
。
。
=
v
t
1.8=9.0(m /s ) =17.5kn
4、实船总阻力R (用傅汝德法): 1)计算雷诺数
取标准水温t =15c ,假定实船航行水域为淡水。
R R
es
=
s
s
ν
m
=
9.0⨯1501.13902⨯10
-6
=1.185⨯10
9
6
s
em
=
v m
ν
=
1.8⨯61.13902⨯10
-6
=9.482⨯10
m
2)计算摩擦阻力 A 、实船
C
fs
=
0.075
(lgR es -2)
2
=
0.075
(lg1.185⨯109-2)
2
=1.499⨯10
-3
R
fs
=(C
+fs
∆C
-3
) f
12
ρS s V
s -3
2s
=(1.499⨯10+0.04⨯10) ⨯
12
⨯999.04⨯4375⨯9.0=272430(N )
2
B 、船模
C
R
fm
=
0.075
(lgR em -2)
=
2
=
0.075
(lg9.482⨯10-2)
2m
2
6
2
=3.028⨯10
-3
fm
C
⋅fm
12
-3
ρS m V
m
=3.028⨯10
⨯
12
⨯999.04⨯7⨯1.8=34.3(N )
3)计算剩余阻力 A 、船模R B 、实船R 4
R
ts
rm
=
R
tm
-
R
s
fm
=7.7(N )
⨯
rs
=
ρ
λR ρ
rm
m
3
=7.7⨯
999.04999.04
25
3
=120313(N )
力
)
rs
实船总
5
总
船体阻
=
R
fs
+
R =272430+120313=3.93⨯10(N )
=
5、实船有效功率P
es
R ⋅ts V
s
=3.93⨯10⨯9=3.54⨯10(W )
56
2、某内河单桨船,航速V =7.5 m/s ,阻力R =17992.8 N ,螺旋桨直径D =1.0 m ,转速
n =10 m/s ,测得船后桨消耗的转矩Q B =2998.8N ⋅m ,该桨敞水性征曲线为K T =0.5-0.5J ;K Q =0.06-0.05J 。若相对旋转效率ηR =1.0,水密度ρ=1000kg/m3 ,试求: 1、桨的伴流分数ω和推力减额分数t ;
2、船的有效马力P E 和螺旋桨的推马力P T ; 3、螺旋桨的敞水收到马力P D0 。 解:1、求敞水桨消耗的转矩Q 0
Q 0=η
R
Q B =1.0⨯2998.8=2998.8N ⋅m
2、求敞水桨的转矩系数K Q
K Q =
Q
ρn D
25
=
2998.81000⨯10⨯1.0
2
5
=0.030
* Q即为Q 0 3、求进速系数J
由K Q =0.06-0.05J ,得J =(0.06-K Q )/0.05
=(0.06-0.030)/0.05=0.60
4、求进速V A
由J =V A /nD ,得 V A =JnD =0.60⨯10⨯1.0=6.0 m/s 5、求伴流分数ω
ω=1-
V A V
=1-6.0/7.5=0.2
6、求推力系数K T
K T =0.5-0.5J =0.5-0.5⨯0.60=0.2 7、求推力T
T =K T ρn D =0.2⨯1000⨯10⨯1.0=20000 N 8、求推力减额分数t t =
2
4
2
4
T -R T
=
20000-17992.8
20000
=0.10036
9、求有效马力P E
17992.8
P E =RV/75=
75
⨯7.5
=183.6 hp
10、求推马力P T
20000
P T =
T V A 75
=
75
⨯6.0
=163.3 hp
11、求敞水效率η0 η0=
K T K Q
⋅
J 2π
=
0.2⨯0.600.03⨯2⨯3.14
=0.637
12、螺旋桨的敞水收到马力P D0
P D0=
P T
η0
=
16000.637
=256.4 hp
3、若已知数据据同上题,且速度为零时的推力减额分数t 0=0.04,轴系传送效率
ηS =0.97。试求系泊时螺旋桨的有效推力T e 及主机发出的功率P S 。
试用理想推进器理论分析得出提高螺桨效率的措施,并列举三例。
答:1、理想推进器效率公式:
21+
A 、η
iA
=
T
+1
其中σ
T
=
12
i
2A
式1
ρ
A V
B 、η
iA
=3+
+
44i
2A
式2
ρ
A V
1
2、由式1可得措施一:增大螺旋桨直径D D ↑→A 0↑→σ
↓→η
↑
iA
T
例如:隧道尾和设计纵倾。
由式2可得措施二:限制尾流收缩 限制尾流收缩→A 1↑→η
例如:导管螺旋桨。
↑
iA
P195 T8-6:已知螺旋桨直径D =5m ,船后桨收到功率P D B
=2100kw ,推进功率
P
T
=1400kw ,转速N =120r /m in ,进速V
A
=12kn 。求桨的转矩系数、推力系数及敞
水效率。取相对旋转效率η解:1、求转矩系数K
R
=0.99。
Q
1)敞水螺旋桨收到马力P
D 0
P
D 0
=
P
D B
⋅η
R
=2100⨯0.99=2079(kw )=2826.65(hp )
2)敞水螺旋桨消耗的转矩Q
P
D 0
=
2πn Q 75
0h p )
→Q =
75D 0
2πn
=
75⨯2826.652⨯3.14⨯
12060
=16878.8(8k g f ⋅m )
3)转矩系数K
Q
=
10259.80665
16878.88⨯(
=0.0129 ⨯5
5
K
Q
=
Q
ρn
2
D
5
12060
2
)
注:式中Q 即为Q 。
2、求推力系数K 1)求推力T
T 75
A
T
P
T
=
h p )
→T =
7575⨯1400⨯
T
1000
V
T
=
A
=23127.3(0k g f )
12⨯0.5144
2)推力系数K
=
10259.80665
23127.30⨯(
=0.0885 ⨯5
4
K
T
=
T
ρn
2
D
4
12060
2
)
3、求敞水效率η
方法一、η
=
P
1400⨯
T D 0
1000
=
735.499=0.673
2826.65
12⨯0.5144
方法二、η=
K
T Q
⋅
J 2π
=
K
T Q
A
0.0885
⋅nD =⨯2π0.0129
⨯5
60
2⨯3.14
120
=0.674
注:两方法所得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题计算过程基本正确。
课外思考题:
为什么敞水桨模的性征曲线组能用于主机带动的船后实桨的设计? 答题要点:
1)敞水桨模与敞水实桨的关系(敞水桨模→敞水实桨):敞水效率(若敞水实桨与敞水桨模几何相似、进速系数相等,两者的性征曲线一致);
2)敞水实桨与船后实桨的联系(敞水实桨→船后实桨):相对旋转效率;
3)船后实桨的设计应考虑船(船体)、机(主机)、桨(船后实桨)三者是一个整体,
它们之间的联系:
A 、船体与船后实桨的联系:船身效率; B 、主机与船后实桨的联系:传送效率。
通过上述关系,敞桨模的性征曲线组可用于主机带动的船后实桨的设计。
课外思考题:
在螺旋桨强度的规范校核法和螺距修正等计算中,常需计算螺旋桨叶切面厚度和切面弦长等。已知某系列标准桨AU5-50 的直径D =5.6m ,试用有关图表求出下列数据:
1)0.6R 处的切面弦长 b0.6R ; 解:查课本表8-4,得
b 0.6R =0.9911 bmax =0.9911×0.226D ·a E /0.1Z
=0.9911×0.226×5.6×0.5 / (0.1×5) =1.254 m
2)0.7R 处的叶切面厚度t0.7R 。 解:查课本表8-4,得
t 0.7R =1.71%·D =1.71% ×5.6 =0.09576 m
P150 T7-3:简述船舶阻力的分类。 答:
1、在船舶工程中,船舶的雷诺数R e =VL ,式中:1)“L ”指船的水线长,单位为米(m );2)“ν”指水的运动粘性系数,单位为m 2/s。
2、在船舶工程中,船舶的F r =V
gL 称为傅汝德数,式中:1)“L ”指船的水线长,
单位为米(m );2)“V ”指船的速度,单位为m/s。
3、在船舶工程中,船的速度常用节(kn )来表示,。若某船的速度为20kn ,相当于。
4、船体阻力是船舶阻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船体周围水的流动现象,船体阻力一般分为摩擦阻力、粘压阻力和兴波阻力。对于低速船,船体阻力中摩擦阻力是主要的。
5成分中,粘压阻力和兴波阻力占的比例很小。
6、在避免或延缓空泡发生的措施中,增加螺旋桨的盘面比可减小减压系数,而降低螺旋桨的转速可增大空泡数。
7、螺旋桨产生空泡现象的条件为ξ≥σ,其中:ξσ 8、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螺旋桨系列有荷兰的B 型、日本的AU 型和英国的高恩型等,各系列均有一定的系列代号,如“B4-70”,其中: “4”指螺旋桨的桨叶数为4,“70”指螺旋桨的盘面比为0.70。
9、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螺旋桨系列有荷兰的B 型、日本的AU 型和英国的高恩型等,各系列均有一定的系列代号,如“AU5-50”,其中: “5”指螺旋桨的桨叶数为5,“50”指螺旋桨的盘面比为0.50。
(×)1、对于某些阻力性能优良的船型,当不发生边界层分离现象(不发生旋涡现象)时,粘压阻力可能不存在。
(×)2、船舶在风浪中航行时,由于风浪作用使其阻力较静水中航行时大,此时船舶所受到的水阻力称为汹涛阻力。
(√)3、三因次法计算船体阻力时,把船体阻力分为粘性阻力和兴波阻力两部分:且认为兴波阻力由船模的兴波阻力用比较定率换算得出。
(×)4、螺旋桨旋转一周轴向前进的距离称为螺旋桨的螺距P 。
(√)5、船身效率
η
H
表示伴流与推力减额的合并作用,反映了船桨的相互影响。
(√)6、对于一般的民用船舶,球鼻首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小船舶的兴波阻力。 (×)7、船舶在有风的航区中航行,由于风的作用兴起波浪,波浪会改变船舶首尾的压力分布,使首部压力大于尾部压力,则船舶受到一个阻碍运动的阻力作用,此阻力成分一般称为兴波阻力。
(√)8、傅汝德法计算船体阻力时,把船体阻力分为两个独立部分:剩余阻力和摩擦阻力。其中实船的剩余阻力由船模剩余阻力用比较定率换算得出,而实船的摩擦阻力则根据“相当平板”理论计算得出。
(×)9、螺旋桨之所以称为螺旋桨是因为桨的叶背为螺旋面的一部分。
(√)10、由于螺旋桨和船体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认为螺旋桨的进速不等于船速,螺旋桨发生的总推力不等于孤立船体受到的阻力。
(C )1、球鼻球的主要作用降低船的:
A 、摩擦阻力 B 、粘压阻力 C 、兴波阻力 D 、附加阻力
(C )2、螺旋桨工作时使水产生的运动速度增量称为:
A 、伴流速度 B 、进速
C 、诱导速度 D 、来流速度
(A )3、引起船舶受到摩擦阻力作用的根本原因是:
A 、水的粘性 B 、波浪的大小 C 、水下船体形状 D 、船速
(C )4、螺旋桨旋转一周轴向前进的距离称为:
A 、螺距 B 、滑脱 C 、进程 D 、拱度
1、形似船、母型船和“标准船型”的含义分别什么?
答:A 、形似船:仅大小不同,而形状完全相似(即几何相似)的船舶之间的统称。如实船(s )和它的船模(m )即为形似船。
B 、母型船:与设计船船型相近、尺度和航速差不多、性能优良的船舶。
C 、具有如下四个标准参数的船型称为设计船的“标准船型”:标准方形系数、标
准宽度吃水比、标准浮心纵向位置和标准水线长。
2、什么是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
答:一定形状的螺旋桨在水中工作时所产生的推力、消耗的转矩和效率与其运动
间的关系。
3、螺旋桨的敞水性征曲线
答:对于一定几何形状的螺旋桨而言,推力系数、转矩系数和效率与进速系数的关
系曲线。
4、浅吃水船常采用隧道尾。试用理想推进器理论分析得出为什么隧道尾能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答:A 、隧道尾能使船舶采用较大直径D 的螺旋桨; (1分)
B 、理想推进器的效率η
=
ia
21+
+σ
T
(2分)
σ
T
=
12
i
2a
(1分)
ρ
A V
D ↑→A 0↑→σ
T
↓→η
↑。 (2分)
ia
5、拖网渔船和拖船等常采用设计纵倾(船体龙骨线与船体基线不重合,使船体尾吃水大于首吃水的现象称为设计纵倾)。试用理想推进器理论分析得出为什么设计纵倾能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答:A 、设计纵倾能使船舶采用较大直径D 的螺旋桨; (1分)
B 、理想推进器的效率η
=
ia
21+
+σ
T
(2分)
σ
=
i
(1分)
T
1ρ
A 22
V
a
D ↑→A 0↑→σ
T
↓→η
↑。ia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