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受冻机理及防冻外加剂的作用

混凝土受冻机理及防冻外加剂的作用

发布时间:2009-11-18 文章作者: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整理

摘要:本文综合并分析了多年来关于混凝土受冻机理的叙述,并对防冻外加剂作用进行研究。 前言

我国地域辽阔,在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北、及内蒙、青海、新疆等地,冬季气温都在- 5 ℃以下。低温对混凝土十分不利,在这些地区的混凝土的破坏多数与冻融作用有关,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破坏是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寿命、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 的重大问题。冻融破坏是混凝土水工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冻融破坏严重影响水工建筑的正常运行,必须充分认识它的严重性,了解其破坏原因,采取正确的 设计、施工和管理措施以减轻冻融破坏对建筑物的影响,就此问题国内外混凝土专家对混凝土抗冻问题的研究日益重视,各自理论不断提出,各种方法不断采用,都 力图通过对混凝土受冻机理研究而找到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更有效、更经济、更实用的方法。 1 国内外关于混凝土受冻机理的研究状况如下

1.1 水转化为冰的相变过程

常温下硬化混凝土是由未水化的水泥、水泥水化产物、集料、水、空气共同组成的气- 液- 固三相平衡体系,当混凝土处于负温下时,其内部孔隙中的水分将发生从液相到固相的转变。对混凝土受冻破坏的现象,人们最初仅仅是以水结冰时体积膨胀9 %这一自然现象来解释,认为这种现象和盛满水的密闭容器受冻后胀裂的破坏情况类似。当孔溶液体积超过91 %时,溶液结冰后产生膨胀压力使混凝土结构破坏。但这种过于简单的观点无法解释复杂的混凝土受冻破坏的动力学过程。而且试验表明水饱和度低于91 %时,混凝土也可能受冻破坏。这说明混凝土受冻破坏的机理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大量的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受冻破坏的原因很多,其机理相当复杂。但从本质上 说,混凝土受冻破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中水的存在形式。

1.2 混凝土中水的存在形式及空隙中饱水程度

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混凝土中水存在形式:

(1) 结晶水。如钙矾石等晶体中所含的水称结晶水,这部分水是不可能结冰的。

(2) 吸附水。也称凝胶水,存在于各种水化物,如钙矾石的胶凝孔中,因凝胶孔尺寸很小,一般为15 ! ~20 ! 之间仅比水分子大一个数量级,可认为在自然条件下这部分水是不可能结冰的。

(3) 毛细孔水。存在于毛细孔中,这部分水是可冻的。由开文公式:

RTLn( Pr/ Po) = M/ d(2σ/ r)式中R 为气体常数; T 为绝对温度; Pr 为曲率半径为γ的毛细管中液体的蒸汽压;Po 为大体积液体的蒸汽压;d 为水的密度;σ为表面张力;r 为毛细管中的液体曲率半径。得知随毛细孔半径的减小,水蒸气的冰点也随之下降。例如:半径为5 ! 的孔中纯水

冰点为- 5 ℃,而半径为115 ! 孔中水要到- 70 ℃才结冰。

(4) 游离水。也称自由水,存在于各种固体颗粒之间,是可冻水。由此可见混凝土冻害是由于游离水和孔径较大的毛细水结冰造成的。水转化为冰体积约增大9 % ,若硬化混凝土孔隙中的游离水达到饱和,则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内应力,使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1] 。

另一种类似的说法这样表述,混凝土是一种水泥石,粗细骨料和各种气孔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其中孔径在一定尺寸以上的毛细孔和混凝土拌合物拌和时裹入的大气 孔在含水时受冻,是造成混凝土受冻破坏的主要原因。当温度降低到0 ℃以下的某一温度时,由于混凝土孔隙内的水受冻而结冰对水泥石产生了膨胀压力,当这种膨胀压力过大而超过了水泥石的抗拉强度时,水泥石就会受到损害(如产 生微裂缝) 甚至于破坏。在一定负温下混凝土受冻程度除了与水泥石本身强度有关外,还与混凝土孔隙、及孔隙中饱水程度有关,尤其是孔结构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最大。混凝 土中的孔隙一般分为水泥石中的凝胶孔、毛细孔和大气孔等三种,因此凝胶孔不受冻害;孔径较小的毛细孔(约320 ! 以下) ,由于其中水冰点极低,一般不也不受冻害;而1000 ! 以上的毛细孔则受冻融作用影响;大气孔中的水结冰是混凝土受冻破坏的最主要危害因素[ 2 ] 。此理论基本上同于上一理论,混凝土中水的存在形式是由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决定的,混凝土中的毛细孔水和游离水也就是指存在于大气孔中的水分。而混凝土受冻 害程度与孔隙中饱水程度有关也就是肯定了水转化成冰相变过程的说法。

1.3 静水压和渗透压假说

静水压理论:混凝土在潮湿条件下,首先毛细孔吸满水,混凝土在搅拌成型时都会带一些大的空气泡,这些空气泡内壁也能吸附水,但在常压下很难吸满水,总还能 留有没有水的空间。在低温下毛细孔中水结成冰,体积膨胀,趋向于把未冻水推向大的空气泡方向流动,这就形成静水压力。 渗透压:是由孔内冰与未冻水两相的自由能之差引起的。冰的饱和蒸汽压小于水的。这个蒸汽压的差别推动未冻水向冻结区迁移,这就是渗透压。

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破坏是水转变为冰的体积膨胀造成的静水压力和冰水蒸汽压差别所造成的渗透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 ] 。对于两者何者是冻坏主要原因,许多学者持不同见解。湖南大学的李天援从理论分析计算着手及客观存在的实验现象出发来论证静水压和渗透压大小,危害作用及 程度。最后得出静水压是混凝土冻害的主要因素[ 4 ] 。这一理论是在肯定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和混凝土中水的存在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混凝土受冻机理的研究,把力学观点和数学运算应用于此,使得关于混凝 土的受冻机理的理解更加科学化。

1.4 冻融临界饱水值

瑞士Fagerland 曾提出“冻融临界饱水值法”。此法基本思想,认为混凝土能够容纳的可冻结水含量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内部水量未达到临界值时,即使出现冻害环境,混凝土也不 会冻坏,到

达临界值之后,混凝土将迅速破坏[ 5 ] 。

根据power 多年试验与理论研究认为,对混凝土冻融破坏最大的因素是冻结温度、降温速度和饱水程度(或饱和度) ,尤以饱水程度影响为最甚。水是造成混凝土受冻破坏的主要原因,现行的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都要对其水灰比做出限制,水灰比越小其抗冻性越好。如果混凝土中 的孔隙水都达不到饱和,也就不存在冻胀破坏及水分迁移,因此“冻融临界饱水值法”,也是基于上述理论的补充说明。

1.5 水分迁移及干燥

早在五六十年代美国著名水泥混凝土专家T.C.powers 曾总结了许多学者工作,提出了混凝土早期受冻模型:宏观模型析冰[ 6 ] 即冻胀现象, 这个观点是以土壤冻胀的TABER -COLL INS 学说引进混凝土的。该学说认为冰冻的原因基本不是简单的受冻膨胀,而主要来自于水分的迁移,使得冰晶增大,产生压力致使结构破坏。

1990 年来华讲学的国际建研联冬施委员会秘书长,原苏联学者拉高一达对新拌混凝土立即受冻提出了新的试验结果,即立即受冻W/ C = 0.4 的迁移比W/ C = 0.7 严重,经分析认为:水分迁移是造成立即受冻混凝土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

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研究所在80 年代初期对立即受冻普通混凝土作过系统研究,认为迁移导致结冰,使混凝土结构造成终身损害。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的张巨松在承认迁移是冻害的一个原因外,提出了干燥也对早期冻害起一定作用,即水分迁移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增加了表面区域内形成的冰晶, 产生了结晶压力,破坏了混凝土结构均匀性,对已形成的结构产生破坏作用;二是混凝土内部没有生成冰晶,但迁移使得混凝土内部产生干燥破坏。对于不饱和的一 个冻融结冰和干燥这两种破坏因素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混凝土的作用是不同的。立即受冻的混凝土是以迁移结冰造成结构不均匀为主,因此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阶段, 迁移导致内部的干燥收缩,不致使混凝土结构破坏。

相反预养受冻的破坏除了可能产生上述的结晶破坏外,干燥破坏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此时混凝土内部完全没有生成冰晶,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受冻不是一次冻 结。立即受冻的混凝土即产生严重的迁移结冰,随着转入正温,结构的发展又承受了严重的干燥破坏。所以预养时间越短, 最终结构损伤越大[ 7 ] 。

这一部分的叙述主要是针对于早期受冻的混凝土,对混凝土受冻过程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区分。混凝土早期受冻是指混凝土在养护硬化期间受冻,在此期间混凝土中的 水分较成龄混凝土多,因此水分迁移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较严重。而迁移造成的干燥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正常养护和强度增长。 综上所述,混凝土受冻破坏主要是一种力学行为,即水的运动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混凝土可冻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而产生 了静水压、渗透压、水分迁移,促使结构破坏。同时也提到一些相关因素,

混凝土水的存在形式、饱水程度、干燥程度等。通过对混凝土抗冻机理的进一步了解,相 信我们会找出更加完善的方案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2 混凝土防冻外加剂

使用防冻外加剂就是一种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措施。负温对混凝土十分不利,其一是施工周期长。其二是影响工程质量。使用防冻剂是寒冷地区保证混凝土冬 期施工质量,节省能源,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加入外加剂进行混凝土冬季施工,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8 ] :

(1) 降低了混凝土早期受冻的临界强度。总的来说掺外加剂后可使临界强度降低(20 %~30 %) R28 ,这就大大的缩短了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降低了养护的造价,缩短了施工周期。

(2) 促使新拌混凝土内固相水- 冰的结晶畸变。掺外加剂混凝土中液相的固化,实际上是把一部分水“贮存”起来,随着结冰的进程,由于液相的减少,使外加剂的浓度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一部 分水用于水泥的水化并结合于水化物中,也使浓度增加,冰点下降,当外加剂溶液的浓度在混凝土液相中接近平衡时,则水泥所需要的水量就由溶冰来获得。其结 果,是混凝土中的含冰量逐渐减少并直到消失。

(3) 改变混凝土的孔结构。无论是新浇混凝土还是硬化混凝土的抗冻性,均与混凝土的孔结构有关。通过引气外加剂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空气含量,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可以提高其耐久性及抗早期受冻的能力。

(4) 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早强作用主要是改变水泥中硅酸盐的溶解性,从而加速了水泥混凝土的硬化,并生成了复式及碱性的水化生成物。生成的水化物结晶在某种程度上就加强了水泥浆的结构形成作用使新浇混凝土较快地达到临界强度。

(5) 改变了混凝土水灰比及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水灰比影响混凝土的孔结构及结构形成过程,因此冬期施工力图通过外加剂的减水增塑作用,不断降低混凝土的 水灰比。为了满足冬季施工的要求,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对防冻剂技术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追求,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满意的结果,防冻理论日渐完善,防冻剂产品和品 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冬期施工中可使用的外加剂除防冻剂以外,还有引气剂、减水剂、早强剂等,常常将它们复合使用。

2.1 引气剂

引气剂的掺入可在混凝土中产生适量的闭合微小气泡,改善混凝土结构,有助于混凝土抵抗早期冻害。当水受冻膨胀时产生的附加孔隙可起缓冲作用,减少破坏,因而能增加混凝土的抗冻性。 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后,引入大量均匀、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这些微小封闭气泡互不连通、均匀稳定分布在混凝土中,当孔隙内自由水冻结时,气泡被压缩,可 大为减轻冰冻给孔隙带来的胀压力;溶解时这些气泡可恢复原状,因此孔隙内自由水反复冻融也不致对孔壁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些气泡在混凝土中起类似滚珠的作 用,可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大为改善,提高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减

少泌水和分离。由于和易性改善,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在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可以弥补 部分由于引气而致的强度损失。只要引气量合适,普通混凝土也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抗冻性能。 引气剂用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已有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它的功能主要被归结于气泡卸压这一物理作用。气泡的物理作用和引气剂的表面化学作用同为引气混凝土抗冻性提高所不可忽略的原因[ 9 ] 。

2.2 减水剂

它可以不改变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熟料的流动性,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降低水灰比,因而减少由于水冻结而产生的结构缺陷的机会,并可强化混凝土的硬 化过程。掺入减水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使更易于浇筑成型,从而使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泌水率减小,混凝土内外分层现象减轻避免混凝土表层冻酥及在钢 筋石子周围形成冰膜;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小,混凝土内的气泡直径和间距相应减小,有利于提高抗冻性。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作用可提高早强组分和防冻组分的 作用效果。

减水剂具有分散的作用,它能够使水泥成为细小的、彼此分离的单个粒子,均匀的分散于水中,还能使水泥微粒表层形成 一层稳定的水膜,而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因此减水剂有改善混凝土的空隙结构,增强耐久性的能力。由于减水剂减少了混凝土中的含水量的 作用,并能使冰晶粒度细小且分散,从而减弱了含冰量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作用。

2.3 早强剂

可缩短水泥的凝结时间,加速混凝土强度增长,及水泥的早期放热反应。

早强剂作用: (1) 加速水泥水化。使水泥矿物中的C3S、C3A 与水迅速反应,生成钙矾石晶体和钙矾石凝胶较早达到临界强度,以抵抗水结冰时的冰胀应力。(2) 降低冰点。一方面早强剂也是电解质,另一方面因大量的游离水成为结合水,使防冻剂的浓度增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为混凝土提前进入抗冻临界强度创造条件。

对我国各种防冻剂成分调查发现,其组成成分不能单一,必须是多种成分复合而成。高效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等多种成分复合使用,相互弥补各自的缺点和充分 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才能做到使防冻剂具有抗冻、早强、阻锈、催化等综合作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高效防冻剂是基于大幅度的减少造成冻害的根本,提高混凝 土早期强度,提高毛细管中防冻剂浓度和细化毛细管径等多种降低冰点的方法及引入适量气相降低冻胀应力为配置依据的。

上述关于冻害机理及防冻外加剂的叙述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更透彻的了解混凝土的冻害机理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的研究和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防冻外加剂,才能不断 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延长冬季施工时间,提高冬期施工质量,节省冬季施工费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介绍了一种适于我国西北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用的复合型防冻剂(QF型)。它由防冻组分、引气组分、高效减水组分及减水剂改性组分四部分组成,掺量为水泥质量的3%~4%,可起到减水、早强、防冻及抗冻的作用。关键词:混凝土防冻剂;冬季施工;高效减水剂;引气剂;保塑剂中图分类号:TU528.0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4637(2006)04-23-030前言甘肃省兰州市地处西北地区,每年有3......

摘要:介绍了一种适于我国西北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用的复合型防冻剂(QF 型)。它由防冻组分、引气组分、高效减水组分及减水剂改性组分四部分组成,掺量为水泥质量的3%~4%,可起到减水、早强、防冻及抗冻的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防冻剂;冬季施工;高效减水剂;引气剂;保塑剂

中图分类号:TU528.0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 4637(2006)04- 23- 03

0 前言

甘肃省兰州市地处西北地区,每年有3~5 个月的时间处于冬季施工的气候条件。因此,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问题就成了建筑业面临的现实而必须解决的问题。

混凝土在负温或低温下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强度发展非常缓慢,且负温可引起水的相变而使体积膨胀,从而使混凝土遭受极为严重的破坏。混凝土受冻破坏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不同阶段。

(1)初龄受冻。即混凝土在初凝前受冻。解冻后对其后期强度的发展无明显影响。

(2)幼龄(初凝- 终凝期间)受冻。此时混凝土已初步形成结构,受冻可能使结构遭受不可恢复的损坏,从而使混凝土后期强度损失30%~40%。

(3)成龄受冻。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能抵抗受冻破坏的程度,即已经形成临界强度,其后期强度可以没有损失或损失最多不超过5%,且耐久性也不会降低。

(4)后期受冻。即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后的受冻,这实质上已属于混凝土抵抗冻融作用的耐久性问题。

对于冬季施工来说,主要是解决前三种受冻,一个总的目标就是使新拌混凝土浇注后能够安全地度过第一种、第二种受冻模式而形成较理想的第三种受冻状态,保证混凝土强度在受冻前能达到临界强度。

1 QF 复合防冻剂的研制

1.1 研制方略

近年来,国内外防冻剂正向低掺量、高性能和低碱的方向发展。据此,我们确定了多组分复合的方案,采用四种具有不同功能的组分来配制高效防冻剂。这四种组分为:防冻组分、高效减水组分、引气组分以及高效减水剂的改性组分。

(1)防冻组分的作用是降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仍能进行水化反应。

(2)高效减水组分的作用是大幅度降低用水量并增加混凝土坍落度。这样,与不掺高效减水剂的相同坍落度混凝土相比其强度可提高1~2 个等级,同时可加速混凝土初期强度的增长。

(3)引气组分的作用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拌合物的离析、泌水,特别是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冻性。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混凝土中的引气组分如果含量过高,会使混凝土的强度明显降低。

(4)高效减水剂改性组分的作用是利用叠加效应的原理,使高效减水剂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高效减水剂改性组分还可以调节、控制坍落度损失,使混凝土在所需要的时间段内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可泵性(因此也称为保塑剂)。

1.2 QF 复合防冻剂的组分及配方

(1)高效减水剂及其改性剂

萘系高效减水剂虽然质量稳定、减水效率高,但存在价格贵、坍落度损失大、与水泥适应性差等缺点。有必要对其进行改性研究。根据萘系减水剂的性质,在以前研究混凝土防冻剂的基础上,我们选取改性剂E 分别对对QJ- Ⅱ液体高效减水剂和UNF- 3 粉剂高效减水剂进行了改性研究。表1 和表2 为不同改性剂掺量

下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效果,由此可选定适宜的掺量。

(2)引气剂

众所周知,在相同温度下,混凝土中大孔内的水较小孔内的水容易结冰。因此,如果我们能够使混凝土内的大孔数量降低,小孔数量增多,那么就可以大大降低由于水结冰而产生的冻胀作用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引气剂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中的含气小孔。

我们分别拌制了不掺任何外加剂的混凝土和掺用QF- 1 型复合防冻剂的混凝土(内含引气剂)。拌合后,用5mm筛子筛除粗骨料,再制成40mm×40mm×160mm的试块。经标养4h 后,在- 10℃温度下养护7d,而后转入正温标养7d 和28d 后,进行压汞法测孔试验。结果表明,掺入QF 型复合防冻剂后,虽然增加了混凝土中的总孔隙率,但并未增加大孔的含量,而是大幅增加了孔径为2~5μm孔的含量,为混凝土在负温下的水化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降低了负温冻胀产生结构破坏的可能性,为混凝土转正温标养后强度的增长创造了条件。经试验确定引气组分掺量为0.015%。

浅谈负温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来源: 宿迁日报 2008-12-30 泗阳视野·征文

□高 虹

由于混凝土自身的特点,因冬季施工防护措施不当而发生质量事故时有所闻。有的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特性不甚了解,盲目地不适当地同时采取多种防护措施,以致造成浪费,并致使产生许多质量问题。

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骨料经配比搅拌胶结在一起而成。在普通混凝土中,水泥浆的体积仅占混凝土全部体积的1/4左右,但它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却起决定作用。混凝土从加水搅拌时起,水泥的水化反应也就开始了,随即混凝土中的水泥逐渐由塑性状态向刚性状态转化,也就是俗称的凝结与硬化。

因此,混凝土的凝固阶段是水化反应的主要阶段,混凝土的初凝意味着塑性状态的终止,而终凝则标志着刚性状态的来临。在整个凝固阶段,水化反应速度较快,到终凝结束时也大约只有15%水泥被水化,绝大部分的水泥仍在继续水化,只是水化的速度减慢,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品种、外加剂、养护温度都与混凝土凝结时间有相当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终凝之前的混凝土我们称新拌混凝土,终凝后的混凝土我们称硬化混凝土。

负温对新拌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负温对新拌未终凝的混凝土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据有关文献和试验资料证明,负温水泥的化学本质并不破坏,冻结对新拌混凝土的影响只是物理性质而非化学性质。因此,在冬季施工混凝土时,为防止冻结必须掺入适当的防冻剂。

因为新拌混凝土受冻后,混凝土中水结冰使其体积发生膨胀,即使恢复正温养护,体积也不能复原。此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巨大的孔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极为不利,强度降低,粘结力减弱,抗渗等级降低。有的施工技术人员为解决防冻总是采取增加水泥用量提高混凝

土强度等级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结果虽然得到一定的剩余抗压强度,但表征耐久的各项指标都不能改善。为了在负温下防止混凝土不受冻结,在混凝土施工时掺入适当的防冻剂是必要的。这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抗压强度而且其他各项表征耐久性指标可达到常温施工水平。 负温对硬化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混凝土浇筑后虽然已经终凝,但尚未达到一定的硬化强度时发生冻结,我们称早期受冻。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硬化的水泥浆体和骨料空隙中的水逐渐冻结成冰,称之为后期受冻。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受冻,对混凝土力学性能也是不利。如果混凝土浇捣时不密实,抗渗透性差,内部形成孔隙或粗大毛细孔,并且孔间相互连通,这就容易为较多的水所充填,受冻损坏的危险就较大,一旦发生冻结,混凝土会膨胀,其膨胀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孔壁就会破裂,裂缝会扩张,混凝土就会剥落直至完全瓦解。因此,在冬季施工,混凝土中适当提高水泥用量和控制较小的水灰比,可以使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对防止硬化混凝土受冻有利。 结 语

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对质量威胁最大的是冻害。冻害不仅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大幅度降低,而且使耐久性能严重削弱。

在一般的房屋建筑工程中,设计方面往往只提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求,并不提出耐久性的要求。这并不意味着耐久性不重要。而是因为混凝土施工在常温条件下,只要遵守有关规定,耐久性自然满足要求。但在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有可能遭受冻害,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均有损失。因此对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不仅要检查它的抗压强度,而且还应检查它是否已经遭受冻害,防止混凝土的耐久性不能满足要求。

(作者单位:泗阳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混凝土受冻机理及防冻外加剂的作用

发布时间:2009-11-18 文章作者: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整理

摘要:本文综合并分析了多年来关于混凝土受冻机理的叙述,并对防冻外加剂作用进行研究。 前言

我国地域辽阔,在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北、及内蒙、青海、新疆等地,冬季气温都在- 5 ℃以下。低温对混凝土十分不利,在这些地区的混凝土的破坏多数与冻融作用有关,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破坏是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寿命、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 的重大问题。冻融破坏是混凝土水工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冻融破坏严重影响水工建筑的正常运行,必须充分认识它的严重性,了解其破坏原因,采取正确的 设计、施工和管理措施以减轻冻融破坏对建筑物的影响,就此问题国内外混凝土专家对混凝土抗冻问题的研究日益重视,各自理论不断提出,各种方法不断采用,都 力图通过对混凝土受冻机理研究而找到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更有效、更经济、更实用的方法。 1 国内外关于混凝土受冻机理的研究状况如下

1.1 水转化为冰的相变过程

常温下硬化混凝土是由未水化的水泥、水泥水化产物、集料、水、空气共同组成的气- 液- 固三相平衡体系,当混凝土处于负温下时,其内部孔隙中的水分将发生从液相到固相的转变。对混凝土受冻破坏的现象,人们最初仅仅是以水结冰时体积膨胀9 %这一自然现象来解释,认为这种现象和盛满水的密闭容器受冻后胀裂的破坏情况类似。当孔溶液体积超过91 %时,溶液结冰后产生膨胀压力使混凝土结构破坏。但这种过于简单的观点无法解释复杂的混凝土受冻破坏的动力学过程。而且试验表明水饱和度低于91 %时,混凝土也可能受冻破坏。这说明混凝土受冻破坏的机理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大量的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受冻破坏的原因很多,其机理相当复杂。但从本质上 说,混凝土受冻破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中水的存在形式。

1.2 混凝土中水的存在形式及空隙中饱水程度

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混凝土中水存在形式:

(1) 结晶水。如钙矾石等晶体中所含的水称结晶水,这部分水是不可能结冰的。

(2) 吸附水。也称凝胶水,存在于各种水化物,如钙矾石的胶凝孔中,因凝胶孔尺寸很小,一般为15 ! ~20 ! 之间仅比水分子大一个数量级,可认为在自然条件下这部分水是不可能结冰的。

(3) 毛细孔水。存在于毛细孔中,这部分水是可冻的。由开文公式:

RTLn( Pr/ Po) = M/ d(2σ/ r)式中R 为气体常数; T 为绝对温度; Pr 为曲率半径为γ的毛细管中液体的蒸汽压;Po 为大体积液体的蒸汽压;d 为水的密度;σ为表面张力;r 为毛细管中的液体曲率半径。得知随毛细孔半径的减小,水蒸气的冰点也随之下降。例如:半径为5 ! 的孔中纯水

冰点为- 5 ℃,而半径为115 ! 孔中水要到- 70 ℃才结冰。

(4) 游离水。也称自由水,存在于各种固体颗粒之间,是可冻水。由此可见混凝土冻害是由于游离水和孔径较大的毛细水结冰造成的。水转化为冰体积约增大9 % ,若硬化混凝土孔隙中的游离水达到饱和,则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内应力,使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1] 。

另一种类似的说法这样表述,混凝土是一种水泥石,粗细骨料和各种气孔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其中孔径在一定尺寸以上的毛细孔和混凝土拌合物拌和时裹入的大气 孔在含水时受冻,是造成混凝土受冻破坏的主要原因。当温度降低到0 ℃以下的某一温度时,由于混凝土孔隙内的水受冻而结冰对水泥石产生了膨胀压力,当这种膨胀压力过大而超过了水泥石的抗拉强度时,水泥石就会受到损害(如产 生微裂缝) 甚至于破坏。在一定负温下混凝土受冻程度除了与水泥石本身强度有关外,还与混凝土孔隙、及孔隙中饱水程度有关,尤其是孔结构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最大。混凝 土中的孔隙一般分为水泥石中的凝胶孔、毛细孔和大气孔等三种,因此凝胶孔不受冻害;孔径较小的毛细孔(约320 ! 以下) ,由于其中水冰点极低,一般不也不受冻害;而1000 ! 以上的毛细孔则受冻融作用影响;大气孔中的水结冰是混凝土受冻破坏的最主要危害因素[ 2 ] 。此理论基本上同于上一理论,混凝土中水的存在形式是由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决定的,混凝土中的毛细孔水和游离水也就是指存在于大气孔中的水分。而混凝土受冻 害程度与孔隙中饱水程度有关也就是肯定了水转化成冰相变过程的说法。

1.3 静水压和渗透压假说

静水压理论:混凝土在潮湿条件下,首先毛细孔吸满水,混凝土在搅拌成型时都会带一些大的空气泡,这些空气泡内壁也能吸附水,但在常压下很难吸满水,总还能 留有没有水的空间。在低温下毛细孔中水结成冰,体积膨胀,趋向于把未冻水推向大的空气泡方向流动,这就形成静水压力。 渗透压:是由孔内冰与未冻水两相的自由能之差引起的。冰的饱和蒸汽压小于水的。这个蒸汽压的差别推动未冻水向冻结区迁移,这就是渗透压。

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破坏是水转变为冰的体积膨胀造成的静水压力和冰水蒸汽压差别所造成的渗透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 ] 。对于两者何者是冻坏主要原因,许多学者持不同见解。湖南大学的李天援从理论分析计算着手及客观存在的实验现象出发来论证静水压和渗透压大小,危害作用及 程度。最后得出静水压是混凝土冻害的主要因素[ 4 ] 。这一理论是在肯定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和混凝土中水的存在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混凝土受冻机理的研究,把力学观点和数学运算应用于此,使得关于混凝 土的受冻机理的理解更加科学化。

1.4 冻融临界饱水值

瑞士Fagerland 曾提出“冻融临界饱水值法”。此法基本思想,认为混凝土能够容纳的可冻结水含量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内部水量未达到临界值时,即使出现冻害环境,混凝土也不 会冻坏,到

达临界值之后,混凝土将迅速破坏[ 5 ] 。

根据power 多年试验与理论研究认为,对混凝土冻融破坏最大的因素是冻结温度、降温速度和饱水程度(或饱和度) ,尤以饱水程度影响为最甚。水是造成混凝土受冻破坏的主要原因,现行的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都要对其水灰比做出限制,水灰比越小其抗冻性越好。如果混凝土中 的孔隙水都达不到饱和,也就不存在冻胀破坏及水分迁移,因此“冻融临界饱水值法”,也是基于上述理论的补充说明。

1.5 水分迁移及干燥

早在五六十年代美国著名水泥混凝土专家T.C.powers 曾总结了许多学者工作,提出了混凝土早期受冻模型:宏观模型析冰[ 6 ] 即冻胀现象, 这个观点是以土壤冻胀的TABER -COLL INS 学说引进混凝土的。该学说认为冰冻的原因基本不是简单的受冻膨胀,而主要来自于水分的迁移,使得冰晶增大,产生压力致使结构破坏。

1990 年来华讲学的国际建研联冬施委员会秘书长,原苏联学者拉高一达对新拌混凝土立即受冻提出了新的试验结果,即立即受冻W/ C = 0.4 的迁移比W/ C = 0.7 严重,经分析认为:水分迁移是造成立即受冻混凝土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

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研究所在80 年代初期对立即受冻普通混凝土作过系统研究,认为迁移导致结冰,使混凝土结构造成终身损害。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的张巨松在承认迁移是冻害的一个原因外,提出了干燥也对早期冻害起一定作用,即水分迁移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增加了表面区域内形成的冰晶, 产生了结晶压力,破坏了混凝土结构均匀性,对已形成的结构产生破坏作用;二是混凝土内部没有生成冰晶,但迁移使得混凝土内部产生干燥破坏。对于不饱和的一 个冻融结冰和干燥这两种破坏因素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混凝土的作用是不同的。立即受冻的混凝土是以迁移结冰造成结构不均匀为主,因此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阶段, 迁移导致内部的干燥收缩,不致使混凝土结构破坏。

相反预养受冻的破坏除了可能产生上述的结晶破坏外,干燥破坏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此时混凝土内部完全没有生成冰晶,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受冻不是一次冻 结。立即受冻的混凝土即产生严重的迁移结冰,随着转入正温,结构的发展又承受了严重的干燥破坏。所以预养时间越短, 最终结构损伤越大[ 7 ] 。

这一部分的叙述主要是针对于早期受冻的混凝土,对混凝土受冻过程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区分。混凝土早期受冻是指混凝土在养护硬化期间受冻,在此期间混凝土中的 水分较成龄混凝土多,因此水分迁移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较严重。而迁移造成的干燥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正常养护和强度增长。 综上所述,混凝土受冻破坏主要是一种力学行为,即水的运动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混凝土可冻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而产生 了静水压、渗透压、水分迁移,促使结构破坏。同时也提到一些相关因素,

混凝土水的存在形式、饱水程度、干燥程度等。通过对混凝土抗冻机理的进一步了解,相 信我们会找出更加完善的方案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2 混凝土防冻外加剂

使用防冻外加剂就是一种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措施。负温对混凝土十分不利,其一是施工周期长。其二是影响工程质量。使用防冻剂是寒冷地区保证混凝土冬 期施工质量,节省能源,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加入外加剂进行混凝土冬季施工,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8 ] :

(1) 降低了混凝土早期受冻的临界强度。总的来说掺外加剂后可使临界强度降低(20 %~30 %) R28 ,这就大大的缩短了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降低了养护的造价,缩短了施工周期。

(2) 促使新拌混凝土内固相水- 冰的结晶畸变。掺外加剂混凝土中液相的固化,实际上是把一部分水“贮存”起来,随着结冰的进程,由于液相的减少,使外加剂的浓度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一部 分水用于水泥的水化并结合于水化物中,也使浓度增加,冰点下降,当外加剂溶液的浓度在混凝土液相中接近平衡时,则水泥所需要的水量就由溶冰来获得。其结 果,是混凝土中的含冰量逐渐减少并直到消失。

(3) 改变混凝土的孔结构。无论是新浇混凝土还是硬化混凝土的抗冻性,均与混凝土的孔结构有关。通过引气外加剂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空气含量,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可以提高其耐久性及抗早期受冻的能力。

(4) 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早强作用主要是改变水泥中硅酸盐的溶解性,从而加速了水泥混凝土的硬化,并生成了复式及碱性的水化生成物。生成的水化物结晶在某种程度上就加强了水泥浆的结构形成作用使新浇混凝土较快地达到临界强度。

(5) 改变了混凝土水灰比及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水灰比影响混凝土的孔结构及结构形成过程,因此冬期施工力图通过外加剂的减水增塑作用,不断降低混凝土的 水灰比。为了满足冬季施工的要求,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对防冻剂技术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追求,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满意的结果,防冻理论日渐完善,防冻剂产品和品 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冬期施工中可使用的外加剂除防冻剂以外,还有引气剂、减水剂、早强剂等,常常将它们复合使用。

2.1 引气剂

引气剂的掺入可在混凝土中产生适量的闭合微小气泡,改善混凝土结构,有助于混凝土抵抗早期冻害。当水受冻膨胀时产生的附加孔隙可起缓冲作用,减少破坏,因而能增加混凝土的抗冻性。 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后,引入大量均匀、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这些微小封闭气泡互不连通、均匀稳定分布在混凝土中,当孔隙内自由水冻结时,气泡被压缩,可 大为减轻冰冻给孔隙带来的胀压力;溶解时这些气泡可恢复原状,因此孔隙内自由水反复冻融也不致对孔壁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些气泡在混凝土中起类似滚珠的作 用,可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大为改善,提高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减

少泌水和分离。由于和易性改善,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在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可以弥补 部分由于引气而致的强度损失。只要引气量合适,普通混凝土也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抗冻性能。 引气剂用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已有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它的功能主要被归结于气泡卸压这一物理作用。气泡的物理作用和引气剂的表面化学作用同为引气混凝土抗冻性提高所不可忽略的原因[ 9 ] 。

2.2 减水剂

它可以不改变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熟料的流动性,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降低水灰比,因而减少由于水冻结而产生的结构缺陷的机会,并可强化混凝土的硬 化过程。掺入减水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使更易于浇筑成型,从而使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泌水率减小,混凝土内外分层现象减轻避免混凝土表层冻酥及在钢 筋石子周围形成冰膜;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小,混凝土内的气泡直径和间距相应减小,有利于提高抗冻性。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作用可提高早强组分和防冻组分的 作用效果。

减水剂具有分散的作用,它能够使水泥成为细小的、彼此分离的单个粒子,均匀的分散于水中,还能使水泥微粒表层形成 一层稳定的水膜,而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因此减水剂有改善混凝土的空隙结构,增强耐久性的能力。由于减水剂减少了混凝土中的含水量的 作用,并能使冰晶粒度细小且分散,从而减弱了含冰量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作用。

2.3 早强剂

可缩短水泥的凝结时间,加速混凝土强度增长,及水泥的早期放热反应。

早强剂作用: (1) 加速水泥水化。使水泥矿物中的C3S、C3A 与水迅速反应,生成钙矾石晶体和钙矾石凝胶较早达到临界强度,以抵抗水结冰时的冰胀应力。(2) 降低冰点。一方面早强剂也是电解质,另一方面因大量的游离水成为结合水,使防冻剂的浓度增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为混凝土提前进入抗冻临界强度创造条件。

对我国各种防冻剂成分调查发现,其组成成分不能单一,必须是多种成分复合而成。高效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等多种成分复合使用,相互弥补各自的缺点和充分 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才能做到使防冻剂具有抗冻、早强、阻锈、催化等综合作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高效防冻剂是基于大幅度的减少造成冻害的根本,提高混凝 土早期强度,提高毛细管中防冻剂浓度和细化毛细管径等多种降低冰点的方法及引入适量气相降低冻胀应力为配置依据的。

上述关于冻害机理及防冻外加剂的叙述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更透彻的了解混凝土的冻害机理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的研究和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防冻外加剂,才能不断 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延长冬季施工时间,提高冬期施工质量,节省冬季施工费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介绍了一种适于我国西北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用的复合型防冻剂(QF型)。它由防冻组分、引气组分、高效减水组分及减水剂改性组分四部分组成,掺量为水泥质量的3%~4%,可起到减水、早强、防冻及抗冻的作用。关键词:混凝土防冻剂;冬季施工;高效减水剂;引气剂;保塑剂中图分类号:TU528.0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4637(2006)04-23-030前言甘肃省兰州市地处西北地区,每年有3......

摘要:介绍了一种适于我国西北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用的复合型防冻剂(QF 型)。它由防冻组分、引气组分、高效减水组分及减水剂改性组分四部分组成,掺量为水泥质量的3%~4%,可起到减水、早强、防冻及抗冻的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防冻剂;冬季施工;高效减水剂;引气剂;保塑剂

中图分类号:TU528.0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 4637(2006)04- 23- 03

0 前言

甘肃省兰州市地处西北地区,每年有3~5 个月的时间处于冬季施工的气候条件。因此,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问题就成了建筑业面临的现实而必须解决的问题。

混凝土在负温或低温下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强度发展非常缓慢,且负温可引起水的相变而使体积膨胀,从而使混凝土遭受极为严重的破坏。混凝土受冻破坏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不同阶段。

(1)初龄受冻。即混凝土在初凝前受冻。解冻后对其后期强度的发展无明显影响。

(2)幼龄(初凝- 终凝期间)受冻。此时混凝土已初步形成结构,受冻可能使结构遭受不可恢复的损坏,从而使混凝土后期强度损失30%~40%。

(3)成龄受冻。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能抵抗受冻破坏的程度,即已经形成临界强度,其后期强度可以没有损失或损失最多不超过5%,且耐久性也不会降低。

(4)后期受冻。即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后的受冻,这实质上已属于混凝土抵抗冻融作用的耐久性问题。

对于冬季施工来说,主要是解决前三种受冻,一个总的目标就是使新拌混凝土浇注后能够安全地度过第一种、第二种受冻模式而形成较理想的第三种受冻状态,保证混凝土强度在受冻前能达到临界强度。

1 QF 复合防冻剂的研制

1.1 研制方略

近年来,国内外防冻剂正向低掺量、高性能和低碱的方向发展。据此,我们确定了多组分复合的方案,采用四种具有不同功能的组分来配制高效防冻剂。这四种组分为:防冻组分、高效减水组分、引气组分以及高效减水剂的改性组分。

(1)防冻组分的作用是降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仍能进行水化反应。

(2)高效减水组分的作用是大幅度降低用水量并增加混凝土坍落度。这样,与不掺高效减水剂的相同坍落度混凝土相比其强度可提高1~2 个等级,同时可加速混凝土初期强度的增长。

(3)引气组分的作用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拌合物的离析、泌水,特别是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冻性。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混凝土中的引气组分如果含量过高,会使混凝土的强度明显降低。

(4)高效减水剂改性组分的作用是利用叠加效应的原理,使高效减水剂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高效减水剂改性组分还可以调节、控制坍落度损失,使混凝土在所需要的时间段内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可泵性(因此也称为保塑剂)。

1.2 QF 复合防冻剂的组分及配方

(1)高效减水剂及其改性剂

萘系高效减水剂虽然质量稳定、减水效率高,但存在价格贵、坍落度损失大、与水泥适应性差等缺点。有必要对其进行改性研究。根据萘系减水剂的性质,在以前研究混凝土防冻剂的基础上,我们选取改性剂E 分别对对QJ- Ⅱ液体高效减水剂和UNF- 3 粉剂高效减水剂进行了改性研究。表1 和表2 为不同改性剂掺量

下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效果,由此可选定适宜的掺量。

(2)引气剂

众所周知,在相同温度下,混凝土中大孔内的水较小孔内的水容易结冰。因此,如果我们能够使混凝土内的大孔数量降低,小孔数量增多,那么就可以大大降低由于水结冰而产生的冻胀作用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引气剂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中的含气小孔。

我们分别拌制了不掺任何外加剂的混凝土和掺用QF- 1 型复合防冻剂的混凝土(内含引气剂)。拌合后,用5mm筛子筛除粗骨料,再制成40mm×40mm×160mm的试块。经标养4h 后,在- 10℃温度下养护7d,而后转入正温标养7d 和28d 后,进行压汞法测孔试验。结果表明,掺入QF 型复合防冻剂后,虽然增加了混凝土中的总孔隙率,但并未增加大孔的含量,而是大幅增加了孔径为2~5μm孔的含量,为混凝土在负温下的水化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降低了负温冻胀产生结构破坏的可能性,为混凝土转正温标养后强度的增长创造了条件。经试验确定引气组分掺量为0.015%。

浅谈负温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来源: 宿迁日报 2008-12-30 泗阳视野·征文

□高 虹

由于混凝土自身的特点,因冬季施工防护措施不当而发生质量事故时有所闻。有的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特性不甚了解,盲目地不适当地同时采取多种防护措施,以致造成浪费,并致使产生许多质量问题。

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骨料经配比搅拌胶结在一起而成。在普通混凝土中,水泥浆的体积仅占混凝土全部体积的1/4左右,但它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却起决定作用。混凝土从加水搅拌时起,水泥的水化反应也就开始了,随即混凝土中的水泥逐渐由塑性状态向刚性状态转化,也就是俗称的凝结与硬化。

因此,混凝土的凝固阶段是水化反应的主要阶段,混凝土的初凝意味着塑性状态的终止,而终凝则标志着刚性状态的来临。在整个凝固阶段,水化反应速度较快,到终凝结束时也大约只有15%水泥被水化,绝大部分的水泥仍在继续水化,只是水化的速度减慢,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品种、外加剂、养护温度都与混凝土凝结时间有相当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终凝之前的混凝土我们称新拌混凝土,终凝后的混凝土我们称硬化混凝土。

负温对新拌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负温对新拌未终凝的混凝土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据有关文献和试验资料证明,负温水泥的化学本质并不破坏,冻结对新拌混凝土的影响只是物理性质而非化学性质。因此,在冬季施工混凝土时,为防止冻结必须掺入适当的防冻剂。

因为新拌混凝土受冻后,混凝土中水结冰使其体积发生膨胀,即使恢复正温养护,体积也不能复原。此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巨大的孔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极为不利,强度降低,粘结力减弱,抗渗等级降低。有的施工技术人员为解决防冻总是采取增加水泥用量提高混凝

土强度等级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结果虽然得到一定的剩余抗压强度,但表征耐久的各项指标都不能改善。为了在负温下防止混凝土不受冻结,在混凝土施工时掺入适当的防冻剂是必要的。这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抗压强度而且其他各项表征耐久性指标可达到常温施工水平。 负温对硬化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混凝土浇筑后虽然已经终凝,但尚未达到一定的硬化强度时发生冻结,我们称早期受冻。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硬化的水泥浆体和骨料空隙中的水逐渐冻结成冰,称之为后期受冻。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受冻,对混凝土力学性能也是不利。如果混凝土浇捣时不密实,抗渗透性差,内部形成孔隙或粗大毛细孔,并且孔间相互连通,这就容易为较多的水所充填,受冻损坏的危险就较大,一旦发生冻结,混凝土会膨胀,其膨胀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孔壁就会破裂,裂缝会扩张,混凝土就会剥落直至完全瓦解。因此,在冬季施工,混凝土中适当提高水泥用量和控制较小的水灰比,可以使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对防止硬化混凝土受冻有利。 结 语

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对质量威胁最大的是冻害。冻害不仅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大幅度降低,而且使耐久性能严重削弱。

在一般的房屋建筑工程中,设计方面往往只提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求,并不提出耐久性的要求。这并不意味着耐久性不重要。而是因为混凝土施工在常温条件下,只要遵守有关规定,耐久性自然满足要求。但在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有可能遭受冻害,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均有损失。因此对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不仅要检查它的抗压强度,而且还应检查它是否已经遭受冻害,防止混凝土的耐久性不能满足要求。

(作者单位:泗阳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相关内容

  • 混凝土防冻剂的作用
  • 核心提示:低温对混凝土十分不利,在这些地区的混凝土的破坏多数与冻融作用有关,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破坏是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寿命.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冻融破坏是混凝土水工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冻融破坏严重影响水工建筑的正常运行,必须充分认识它的严重性,了解其破坏原因,采取正确的设计.施工 ...

  • 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强度
  • 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强度浅谈 2008-12-02 19:52 [提 要]通过对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的论述,指出了早期受冻临界强度是保证冬期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早期受冻临界强度 冬期施工 外加剂 1 前 言 混凝土工程的冬期施工和常温施工不同,由于自然气温已降低到0℃以下,从整个 ...

  • 冬期施工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研究
  • [摘 要]主要论述了早期受冻对混凝土的影响,介绍了混凝土临界强度的概念,混凝土临界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混凝土临界强度的取值.重点说明了采取保证混凝土在受到冻害前达到临界强度的措施. [关键词]冬期:混凝土:临界强度 一.混凝土早期受冻损害 众所周知,水泥凝结需要温度和水,温度在0℃以下,水表现为固相―冰 ...

  • 混凝土防冻措施及施工控制对策论文
  • 论混凝土防冻措施及施工控制对策的研究 [摘要]冬季混凝土施工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当前时期,我国在冬季施工方面存在着施工经验不足,且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如果在冬季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不够规范,那么其所造成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将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工期.本文首先论述了混凝 ...

  • 混凝土外加剂421
  • 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 业: 年 级: 学 号: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肥东奥鹏学习中心 专科起点本科 土木工程 2009年秋季 [1**********]6 张开明 周 扬 2011年7月 日 内容摘要 简述了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和发展 ...

  • 冬季基础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丁香-浦宁110kV双回线路工程 冬季基础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DS DPX-CS06-2011 丁香-浦宁110kV双回线路工程东电施工项目部 2011年10月10日 丁香-浦宁110kV双回线路工程 冬季基础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批 准: 年 月 日 审 定: 年 月 日 审 定: 年 月 日 编 写: ...

  • 混凝土外加剂技术及其应用
  • 混凝土外加剂技术及其应用 王伟涛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土木工程建设,混凝土是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改善混凝土施工工艺都可通过掺加外加剂来解决.随着外加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及外加荆发展的现状,系统的阐述了外加剂的选用原则及注意事项,供同行及施工 ...

  •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手册
  •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手册 (精简版) 2010年9月 目录 1 普通减水剂 ................................................................................ 3 2 高效减水剂 ....................... ...

  • 混凝土箱梁冬季施工及养护
  • 摘要:通过对客运专线混凝土箱梁冬季施工实践,结合热工计算理论:论证冬季混凝土施工养护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客运专线 混凝土箱梁 热工计算 冬季施工 一.混凝土的冻害 冬季施工中,新浇混凝土如果遭冻,由于拌和水结冰,其体积增加约9%.同时,水泥的水化作用也停止.在恢复正常温度以后,水泥浆体中的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