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采石矶

文  风回小院庭芜绿

早闻采石矶景色奇美,冠绝江南,只因机缘未到,迟迟未得一游。今因公干,出差芜、马。工作之余,得游采石。终偿夙愿,实为幸事。

4月25日中午时分,我在当涂办完公事,坐上了开往马鞍山方向的公共汽车。二十分钟后下车,在一中学生的指引下,我穿过马路,向西走去。走不太远,便来到了繁华的采石镇。采石镇的东西大街两旁,酒肆茶楼林立,“太白酒楼”、“采石茶干”的招牌随处可见。

穿过采石街继续向西走,行不多远,便来到了锁溪桥。

锁溪桥下是锁溪河。锁溪河,原名牛渚河,流淌千年,与长江、采石镇、翠螺山四体相连,唇齿相依。放眼望去,宽阔美丽、灿若明镜的锁溪河宛如一条玉带,环绕翠螺山至山北入长江。

走过铺着大理石桥面,汉白玉动物雕塑栏杆,长约五十米的锁溪桥,便来到了采石矶入口处。自窗口买了门票、导游图后,我走进了采石仙境。

跨过大门,放眼西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半圆形照壁。这照壁足有5米多高,30多米长,中间刻着“采石矶”几个行书大字。字体飘逸潇洒,刚劲有力,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绕过照壁,我看着导游图向南走去。只见鹅卵石小路纵横交错,各种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许多名贵树木鳞次栉比,几乎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沿着路标,我继续向南走去。走了一会儿,,我沿着林荫小道向东走去,便来到了著名的景点——延园。

延园是一片四合院式建筑群,主要为纪念收藏大家、江南名士季汉章所建。内设季汉章藏砚阁,主要陈列季汉章先生一生所藏中国历朝历代各种名砚。这些砚台形态各异,造型精美,做工考究,选料精良,每一砚都价值连城。另外还设有陈列江南各个时期名人字画的薪传堂,每幅作品风格各异,精美绝伦,件件都是精品。

走出延园,带着意犹未尽的感叹,往东南行不多远,穿过风景秀丽的万竹坞,眼前出现了一片造型别致的建筑群,这便是蜚声中外的林散之艺术馆。

林散之先生(1898-1989),我国书法艺术界一代宗师,中国千年十大书法家之一,又是杰出的诗人和画家,有“当代草圣”之称。

林散之艺术馆与李白纪念馆相邻,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雕梁画栋,飞檐走势,古朴典雅。走进艺术馆小竹门,门西侧有一小片竹林。竹林下,立有一片石刻,长方形,上面刻有一首诗:

过采石矶有感

南宋  陆游

短衣射虎早霜天,

叹息南北又七年。

唾手每思双羽箭,

快心初见万楼船。

平波漫漫看浮云,

高柳阴阴听乱蝉。

明日重寻石头路,

醉鞍谁与共联翩。

欣赏了诗句,抬头向西望去,一座古朴雅致的建筑映入眼帘,这是林散之陈列馆的正厅。穿过一小段石子小路,拾级而上,只见“江上草堂“几个鎏金大字遒劲有力的刻在门上方的匾额上,落款是“赵朴初书”。走进大门,厅中央矗立着林散之先生的半身铜像。林散之先生戴着眼镜,表情刚毅,目光炯炯,表现了老先生一生不曾屈服于生活的无情打击而对艺术孜孜以求的大家风范。

馆内主要陈列林散之先生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各个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精品,每幅作品所散发出来的艺术品味都让人叹为观止!只可惜我是门外汉,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不能充分领略此文化大餐,实为憾事!

我正在暗暗遗憾,唏嘘不已时,一件十分让人高兴的事情发生了。此时,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导游带着十几个游客走了进来。我正愁无人指点,不知如何欣赏呢,这不,佛祖竟又及时给我送来了导游。看来,我真是幸运,每次单独出游都能碰到免费导游实地讲解,每次都能尽兴而归!

在导游生动的介绍下,我进一步深入领略了林散之先生的书法艺术内涵。林散之先生年轻时,其书法艺术造诣便已达到了当时无人可以匹敌的程度,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书法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冠绝当代的境界!

顺着导游的指引,我们来到了展馆东北角林散之先生的墓地。此墓造型十分别致,前面墓碑上写着“林散之先生之墓”七个楷书大字,落款为“启功敬题”。墓背后左右两侧是两颗香樟树,再后面是内凹扇形山体,山体表面似宣纸,左右两侧山石似驮形笔架。导游说,这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林先生生前为人们留下了大量的书画艺术珍品,身后亦应继续创作,永远墨香相伴。

墓前左右两侧,立有两根巨柱,上书:

雄笔映千古,

巨川非一源。

走出艺术馆,我随着导游又一次经过“万竹坞”。在往南走的一路上,导游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形形色色的竹子,什么斑竹、罗汉竹、龙鳞竹、鱼干竹,等等。真是名符其实的万竹坞。

顺着导游的指引,我们一行人沿西北方向呈圆形向前走去,依次经过博采桥、圆梦园、开元坊,不大一会儿工夫,便来到了著名的太白楼前。太白楼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而建,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原名“谪仙楼”,清代重建,改为“太白楼”。

放眼向上望去,翠螺山半山腰上的太白楼群,主楼高约18米,三层两进,左右回廊,飞檐翘脚,琉璃覆顶,雄伟壮丽,实在是蔚为壮观!听导游介绍,太白楼与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齐名,号称万里长江四大名楼。

顺着台阶,我们拾级而上,不一会儿便登上了最高层。登高远眺,面前的长江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游艇画舫,穿梭游曳,此时已是下午五点,夕阳铺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好一个人间仙境!

置身此情此景,我不禁诗性大发,于是,一首小诗自心底流淌而出:

览采石矶

——登太白楼

久慕采石矶,今登太白楼。

雄才千古灿,大江日夜流。

翠螺披玉带,柳烟笼沙洲。

乡关何处是?邀月一醉休。

览罢太白楼,我们倚着山势继续向前走去,,走不太远,半山腰上,一处简陋的茅草庵内坐着一尊金色的大弥勒佛。看着他袒露着大肚皮,开怀大笑的模样,真让人感动!住所如此简陋,竟然毫不在意,依然笑得十分开心。若世人如此,谁能笑得出来?恐怕早就眉头紧锁,一脸苦相了。难怪他能成佛而凡人不能。这难道对我们不是深刻的启示吗?

再往上走,沿着江边林木茂密的小道,便登上的著名的景点“采石矶”。采石矶是一块突出于山体的临江平板巨石,远看酷似鳄鱼嘴。站在石上,往前,可看到奔腾的长江川流不息;左右看,可以看到长江沿岸的许多著名景点。

站在采石矶上右看,第一眼看见的便是一座精美玲珑的四角古亭。走到亭内,有块石碑,上面赫然刻着“然犀亭”三个字。亭子上方匾额上写着“江天一色”四个大字,落款为“光绪王辰秋月李成谋书”。

站在亭下回身东望,江波浩淼,气象万千。史载东晋骠骑将军温峤在此“然犀照水妖”,后人即在此建亭。至于“燃”为何写成“然”,据说取“水火不相容”之意。

在“然犀亭”旁边东南角,沿江边挂壁小道向下走,离江面约三米高处,又有一块突兀的巨石。石上赫然印着近两尺长、半尺宽的前半脚掌的大脚印。奇怪!是哪个巨人的脚竟这么大,竟然能踩出这么大的脚印。

这是一个奇妙的传说。话说元朝末年,朱元璋的副将常遇春率领水军,强攻扼守在采石矶上的元军。当他跃上悬崖时,因用力过猛,,脚下的这块岩石被踏出一只大大的脚印,足有一寸半深。这便是大脚印的由来。

既然是传说,不可能是真的。但眼前这块巨石上的大脚印却实实在在,真实不虚,让人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引发无限遐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会不会真的存在过史前文明呢?是不是真的存在过神力过人的巨人呢?这个巨人现在何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能不能穿越时空,找到这个巨人,听他讲述当年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呢?

就在我的神思飞到遥远的过去,正在倾听巨人讲解大脚印的故事时,漂亮导游的一声“走啦”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现实。

于是,我们随着导游的指引,顺着“然犀亭”向西向上走去,不远处又看到一大块斜铺着临江的巨石。这便是李白捉月台,又叫联璧台、舍身崖。

相传李白当年经常在此饮酒赋诗,对月抒怀。一天晚上,花好月圆,李白又在此独斟独饮,吊古伤今,不觉已有几分醉意。他站在采石矶上临江远眺,看到眼前长江中的月亮,忽然突发奇想:人生短暂,知己难逢,值此美好的夜晚,何不邀月同饮,一醉方休呢?于是,他高举酒杯,只身投江,欲邀月同饮。这时,一条巨大的神鱼跃出水面,接住下坠的李白,生出双翅,一飞冲天而去------

这便是当年李白在此处跳江捉月、骑鲸升天而去的精彩传说。此刻,站在联璧台上,回味着这个美丽的传说,体验着李白当年的心情,怎不让人浮想联翩,发思古之幽情呢?

过了联璧台,沿山上小道向上走,有一片较为开阔的平地。平地东侧,是一尊李白铜质塑像,造型是李白伸开双臂,欲飞天而去的情景。脸部表情刻画细腻逼真,表现了李白壮志难酬而又欲济苍生的豪情与无奈的情怀。铜像上写有四个大字“大鹏展翅,钱绍武作”。

再往上走,半山腰处,有一座“娥眉亭”。此“娥眉”,非“峨眉”也。因站在此亭内前望东西梁山,夹江相对,宛若女子的娥眉,故云“娥眉亭”。

当年,李白在此极目远眺,望着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及雄奇巍峨的东西梁山,曾豪情满怀地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著名诗句《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体验了李白的豪情壮志及诗情画意,我们继续倚着山势,顺着山道往下走。沿着石阶盘旋而下,便来到了三元洞。洞口有一座楼阁,傍山崖,临大江;从矶石上探身俯视,似漂浮在江上的蜃楼。登楼凭窗远眺,远处水天一色,白帆点点;近处波浪回旋,汹涌澎湃。自亭内往下走,是一处三角形的天然石洞。这石洞外通长江,可容一小船;石洞上方石壁上,相隔不远挖有两个小洞,分别供奉“望江佛”及孙权妹妹“尚香娘娘”。

置身于此别致的神仙洞府,我的神思又一次飞到了天外!特别是这临江而建的危楼,更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思,此楼何年所建?是谁建的此楼?这里又为什么叫做“三元洞”呢?

听导游介绍,其得名有二:一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僧人定如云游,悦此清幽绝俗,遂率众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于此,故而得名三元洞;另有民间传说,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会考,途径采石,忽遇狂风骤雨,幸得神仙保佑,方才化险为夷。后三人皆金榜题名,为官一方。为报神仙救命之恩,捐资就洞筑楼,改为三官洞。

洞内门楣上写有“江天洞府,灵物三元”,以及“坦坦”、“荡荡”等字样,让人恍若置身天宫,欲成仙道!

游览至此,天色已近黄昏,我有幸正浓,毫无倦意。由于导游所带旅行团欲乘索道前往翠螺山最高处三台阁,我不便再一同前往,于是决定独自一人拾阶而上,独登三台阁。其实,翠螺山约150米高,沿石级上去也并非难事,而我又从来都是知难而进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我随着游客向下走出三元洞,在长江码头的游艇上玩了一会儿,又观赏了沿江建筑的峭壁上的狭长的古栈道,随后便折回到“娥眉亭”,沿着山路石阶继续向上攀登,走到半山腰,看到一座六角凉亭,名曰“怀谢亭”,又叫“赏咏亭”。

当年李白游览牛渚时,曾于此处作一首诗云: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诗中的谢将军,指的是东晋镇西将军谢尚。他曾率军驻扎在采石,并于“月夜识袁宏”,为国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后人以其事建“赏咏亭”于江边,以彰其功。

沿着石阶再往上攀登,当到达“唐李白衣冠冢”时,我已能听到三台阁上导游的解说声音,这说明离山顶三台阁已经很近了。于是,我一鼓作气,登上了山顶,来到了三台阁。

据导游介绍,三台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江名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后毁于战火,20世纪末得以重建。

眼前的三台阁五层,约30米高,阁体呈方形,琉璃覆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此刻,置身阁顶,南望天门中断,西眺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看九华风貌,真乃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真欲把酒临风,化仙飞去!于是,我浮想联翩,诗兴大发,一首《采石矶怀古》喷薄而出!

采石矶怀古

——登三台阁

绝壁临江采石矶,清秀雄奇两相宜。

翠螺葱茏披玉带,大江苍茫荡沙堤。

星罗楼宇如积木,穿梭车马似虫蚁。

赶考秀才拜昌帝,捉月诗仙骑神鱼。

石上硝烟散未尽,耳畔犹闻战鼓急。

抗敌虞公挫敌锐,降魔温峤燃牛犀。

常胜将军留脚印,穷途英雄别美姬。

如烟过客俱往矣,空余滔滔江水急!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我再一次回到现实中时,长江上已是渔火点点,远处也已是万家灯火。此刻,我才感觉到真的有点饿了。好的,回到山脚下,寻一处清幽小店,炒几个时兴小菜,沽几两小酒,也学学诗仙李白,来个一醉方休吧。

文  风回小院庭芜绿

早闻采石矶景色奇美,冠绝江南,只因机缘未到,迟迟未得一游。今因公干,出差芜、马。工作之余,得游采石。终偿夙愿,实为幸事。

4月25日中午时分,我在当涂办完公事,坐上了开往马鞍山方向的公共汽车。二十分钟后下车,在一中学生的指引下,我穿过马路,向西走去。走不太远,便来到了繁华的采石镇。采石镇的东西大街两旁,酒肆茶楼林立,“太白酒楼”、“采石茶干”的招牌随处可见。

穿过采石街继续向西走,行不多远,便来到了锁溪桥。

锁溪桥下是锁溪河。锁溪河,原名牛渚河,流淌千年,与长江、采石镇、翠螺山四体相连,唇齿相依。放眼望去,宽阔美丽、灿若明镜的锁溪河宛如一条玉带,环绕翠螺山至山北入长江。

走过铺着大理石桥面,汉白玉动物雕塑栏杆,长约五十米的锁溪桥,便来到了采石矶入口处。自窗口买了门票、导游图后,我走进了采石仙境。

跨过大门,放眼西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半圆形照壁。这照壁足有5米多高,30多米长,中间刻着“采石矶”几个行书大字。字体飘逸潇洒,刚劲有力,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绕过照壁,我看着导游图向南走去。只见鹅卵石小路纵横交错,各种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许多名贵树木鳞次栉比,几乎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沿着路标,我继续向南走去。走了一会儿,,我沿着林荫小道向东走去,便来到了著名的景点——延园。

延园是一片四合院式建筑群,主要为纪念收藏大家、江南名士季汉章所建。内设季汉章藏砚阁,主要陈列季汉章先生一生所藏中国历朝历代各种名砚。这些砚台形态各异,造型精美,做工考究,选料精良,每一砚都价值连城。另外还设有陈列江南各个时期名人字画的薪传堂,每幅作品风格各异,精美绝伦,件件都是精品。

走出延园,带着意犹未尽的感叹,往东南行不多远,穿过风景秀丽的万竹坞,眼前出现了一片造型别致的建筑群,这便是蜚声中外的林散之艺术馆。

林散之先生(1898-1989),我国书法艺术界一代宗师,中国千年十大书法家之一,又是杰出的诗人和画家,有“当代草圣”之称。

林散之艺术馆与李白纪念馆相邻,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雕梁画栋,飞檐走势,古朴典雅。走进艺术馆小竹门,门西侧有一小片竹林。竹林下,立有一片石刻,长方形,上面刻有一首诗:

过采石矶有感

南宋  陆游

短衣射虎早霜天,

叹息南北又七年。

唾手每思双羽箭,

快心初见万楼船。

平波漫漫看浮云,

高柳阴阴听乱蝉。

明日重寻石头路,

醉鞍谁与共联翩。

欣赏了诗句,抬头向西望去,一座古朴雅致的建筑映入眼帘,这是林散之陈列馆的正厅。穿过一小段石子小路,拾级而上,只见“江上草堂“几个鎏金大字遒劲有力的刻在门上方的匾额上,落款是“赵朴初书”。走进大门,厅中央矗立着林散之先生的半身铜像。林散之先生戴着眼镜,表情刚毅,目光炯炯,表现了老先生一生不曾屈服于生活的无情打击而对艺术孜孜以求的大家风范。

馆内主要陈列林散之先生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各个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精品,每幅作品所散发出来的艺术品味都让人叹为观止!只可惜我是门外汉,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不能充分领略此文化大餐,实为憾事!

我正在暗暗遗憾,唏嘘不已时,一件十分让人高兴的事情发生了。此时,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导游带着十几个游客走了进来。我正愁无人指点,不知如何欣赏呢,这不,佛祖竟又及时给我送来了导游。看来,我真是幸运,每次单独出游都能碰到免费导游实地讲解,每次都能尽兴而归!

在导游生动的介绍下,我进一步深入领略了林散之先生的书法艺术内涵。林散之先生年轻时,其书法艺术造诣便已达到了当时无人可以匹敌的程度,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书法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冠绝当代的境界!

顺着导游的指引,我们来到了展馆东北角林散之先生的墓地。此墓造型十分别致,前面墓碑上写着“林散之先生之墓”七个楷书大字,落款为“启功敬题”。墓背后左右两侧是两颗香樟树,再后面是内凹扇形山体,山体表面似宣纸,左右两侧山石似驮形笔架。导游说,这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林先生生前为人们留下了大量的书画艺术珍品,身后亦应继续创作,永远墨香相伴。

墓前左右两侧,立有两根巨柱,上书:

雄笔映千古,

巨川非一源。

走出艺术馆,我随着导游又一次经过“万竹坞”。在往南走的一路上,导游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形形色色的竹子,什么斑竹、罗汉竹、龙鳞竹、鱼干竹,等等。真是名符其实的万竹坞。

顺着导游的指引,我们一行人沿西北方向呈圆形向前走去,依次经过博采桥、圆梦园、开元坊,不大一会儿工夫,便来到了著名的太白楼前。太白楼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而建,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原名“谪仙楼”,清代重建,改为“太白楼”。

放眼向上望去,翠螺山半山腰上的太白楼群,主楼高约18米,三层两进,左右回廊,飞檐翘脚,琉璃覆顶,雄伟壮丽,实在是蔚为壮观!听导游介绍,太白楼与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齐名,号称万里长江四大名楼。

顺着台阶,我们拾级而上,不一会儿便登上了最高层。登高远眺,面前的长江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游艇画舫,穿梭游曳,此时已是下午五点,夕阳铺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好一个人间仙境!

置身此情此景,我不禁诗性大发,于是,一首小诗自心底流淌而出:

览采石矶

——登太白楼

久慕采石矶,今登太白楼。

雄才千古灿,大江日夜流。

翠螺披玉带,柳烟笼沙洲。

乡关何处是?邀月一醉休。

览罢太白楼,我们倚着山势继续向前走去,,走不太远,半山腰上,一处简陋的茅草庵内坐着一尊金色的大弥勒佛。看着他袒露着大肚皮,开怀大笑的模样,真让人感动!住所如此简陋,竟然毫不在意,依然笑得十分开心。若世人如此,谁能笑得出来?恐怕早就眉头紧锁,一脸苦相了。难怪他能成佛而凡人不能。这难道对我们不是深刻的启示吗?

再往上走,沿着江边林木茂密的小道,便登上的著名的景点“采石矶”。采石矶是一块突出于山体的临江平板巨石,远看酷似鳄鱼嘴。站在石上,往前,可看到奔腾的长江川流不息;左右看,可以看到长江沿岸的许多著名景点。

站在采石矶上右看,第一眼看见的便是一座精美玲珑的四角古亭。走到亭内,有块石碑,上面赫然刻着“然犀亭”三个字。亭子上方匾额上写着“江天一色”四个大字,落款为“光绪王辰秋月李成谋书”。

站在亭下回身东望,江波浩淼,气象万千。史载东晋骠骑将军温峤在此“然犀照水妖”,后人即在此建亭。至于“燃”为何写成“然”,据说取“水火不相容”之意。

在“然犀亭”旁边东南角,沿江边挂壁小道向下走,离江面约三米高处,又有一块突兀的巨石。石上赫然印着近两尺长、半尺宽的前半脚掌的大脚印。奇怪!是哪个巨人的脚竟这么大,竟然能踩出这么大的脚印。

这是一个奇妙的传说。话说元朝末年,朱元璋的副将常遇春率领水军,强攻扼守在采石矶上的元军。当他跃上悬崖时,因用力过猛,,脚下的这块岩石被踏出一只大大的脚印,足有一寸半深。这便是大脚印的由来。

既然是传说,不可能是真的。但眼前这块巨石上的大脚印却实实在在,真实不虚,让人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引发无限遐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会不会真的存在过史前文明呢?是不是真的存在过神力过人的巨人呢?这个巨人现在何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能不能穿越时空,找到这个巨人,听他讲述当年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呢?

就在我的神思飞到遥远的过去,正在倾听巨人讲解大脚印的故事时,漂亮导游的一声“走啦”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现实。

于是,我们随着导游的指引,顺着“然犀亭”向西向上走去,不远处又看到一大块斜铺着临江的巨石。这便是李白捉月台,又叫联璧台、舍身崖。

相传李白当年经常在此饮酒赋诗,对月抒怀。一天晚上,花好月圆,李白又在此独斟独饮,吊古伤今,不觉已有几分醉意。他站在采石矶上临江远眺,看到眼前长江中的月亮,忽然突发奇想:人生短暂,知己难逢,值此美好的夜晚,何不邀月同饮,一醉方休呢?于是,他高举酒杯,只身投江,欲邀月同饮。这时,一条巨大的神鱼跃出水面,接住下坠的李白,生出双翅,一飞冲天而去------

这便是当年李白在此处跳江捉月、骑鲸升天而去的精彩传说。此刻,站在联璧台上,回味着这个美丽的传说,体验着李白当年的心情,怎不让人浮想联翩,发思古之幽情呢?

过了联璧台,沿山上小道向上走,有一片较为开阔的平地。平地东侧,是一尊李白铜质塑像,造型是李白伸开双臂,欲飞天而去的情景。脸部表情刻画细腻逼真,表现了李白壮志难酬而又欲济苍生的豪情与无奈的情怀。铜像上写有四个大字“大鹏展翅,钱绍武作”。

再往上走,半山腰处,有一座“娥眉亭”。此“娥眉”,非“峨眉”也。因站在此亭内前望东西梁山,夹江相对,宛若女子的娥眉,故云“娥眉亭”。

当年,李白在此极目远眺,望着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及雄奇巍峨的东西梁山,曾豪情满怀地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著名诗句《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体验了李白的豪情壮志及诗情画意,我们继续倚着山势,顺着山道往下走。沿着石阶盘旋而下,便来到了三元洞。洞口有一座楼阁,傍山崖,临大江;从矶石上探身俯视,似漂浮在江上的蜃楼。登楼凭窗远眺,远处水天一色,白帆点点;近处波浪回旋,汹涌澎湃。自亭内往下走,是一处三角形的天然石洞。这石洞外通长江,可容一小船;石洞上方石壁上,相隔不远挖有两个小洞,分别供奉“望江佛”及孙权妹妹“尚香娘娘”。

置身于此别致的神仙洞府,我的神思又一次飞到了天外!特别是这临江而建的危楼,更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思,此楼何年所建?是谁建的此楼?这里又为什么叫做“三元洞”呢?

听导游介绍,其得名有二:一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僧人定如云游,悦此清幽绝俗,遂率众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于此,故而得名三元洞;另有民间传说,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会考,途径采石,忽遇狂风骤雨,幸得神仙保佑,方才化险为夷。后三人皆金榜题名,为官一方。为报神仙救命之恩,捐资就洞筑楼,改为三官洞。

洞内门楣上写有“江天洞府,灵物三元”,以及“坦坦”、“荡荡”等字样,让人恍若置身天宫,欲成仙道!

游览至此,天色已近黄昏,我有幸正浓,毫无倦意。由于导游所带旅行团欲乘索道前往翠螺山最高处三台阁,我不便再一同前往,于是决定独自一人拾阶而上,独登三台阁。其实,翠螺山约150米高,沿石级上去也并非难事,而我又从来都是知难而进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我随着游客向下走出三元洞,在长江码头的游艇上玩了一会儿,又观赏了沿江建筑的峭壁上的狭长的古栈道,随后便折回到“娥眉亭”,沿着山路石阶继续向上攀登,走到半山腰,看到一座六角凉亭,名曰“怀谢亭”,又叫“赏咏亭”。

当年李白游览牛渚时,曾于此处作一首诗云: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诗中的谢将军,指的是东晋镇西将军谢尚。他曾率军驻扎在采石,并于“月夜识袁宏”,为国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后人以其事建“赏咏亭”于江边,以彰其功。

沿着石阶再往上攀登,当到达“唐李白衣冠冢”时,我已能听到三台阁上导游的解说声音,这说明离山顶三台阁已经很近了。于是,我一鼓作气,登上了山顶,来到了三台阁。

据导游介绍,三台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江名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后毁于战火,20世纪末得以重建。

眼前的三台阁五层,约30米高,阁体呈方形,琉璃覆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此刻,置身阁顶,南望天门中断,西眺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看九华风貌,真乃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真欲把酒临风,化仙飞去!于是,我浮想联翩,诗兴大发,一首《采石矶怀古》喷薄而出!

采石矶怀古

——登三台阁

绝壁临江采石矶,清秀雄奇两相宜。

翠螺葱茏披玉带,大江苍茫荡沙堤。

星罗楼宇如积木,穿梭车马似虫蚁。

赶考秀才拜昌帝,捉月诗仙骑神鱼。

石上硝烟散未尽,耳畔犹闻战鼓急。

抗敌虞公挫敌锐,降魔温峤燃牛犀。

常胜将军留脚印,穷途英雄别美姬。

如烟过客俱往矣,空余滔滔江水急!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我再一次回到现实中时,长江上已是渔火点点,远处也已是万家灯火。此刻,我才感觉到真的有点饿了。好的,回到山脚下,寻一处清幽小店,炒几个时兴小菜,沽几两小酒,也学学诗仙李白,来个一醉方休吧。


相关内容

  • 后工业生态景观设计
  • 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 摘要 后工业景观公园指的是依托工业废弃地上的后工业景观,将场地上的各种自然和人工环境要素统一进行规划设计,组织整理成能够为公众提供工业文化体验以及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科教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随着工业废弃地的增加,对工业废弃地进行生态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后工业生 ...

  • 十一旅游景点推荐
  • 十一旅游景点推荐 十一黄金周快要到了,去哪旅游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全国的 一些比较著名也是比较适合十一旅游的旅游景点, "十一旅游景点推荐"会让您的旅途更加 轻松愉快! 十一旅游景点推荐一:天柱山 (安庆) 天柱山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 ...

  • 湖南思蒙旅游景区商业计划书
  • 商 业 计 划 书 湖 南 思 蒙 旅 游 景 区 第一章 项目介绍 ................................................................................................................... ...

  • 中国名师辅导 中考数学全集教程
  • 在线播放和下载地址: [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在线观看和下载 ] 中考母题探秘-数学01中考母题探秘-数学02中考母题探秘-数学03中考母题探秘-数学04中考母题探秘-数学05中考母题探秘-数学06中考母题探秘-数学07中考母题探秘-数学08中考母题探秘-数学09中考母题探秘-数学10中考母题探 ...

  • 凤凰陕西探秘汉中两汉三国历史遗存
  • 2016年11月17日 11:50 来源:凤凰陕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人参与 0评论 刻有"汉台"二字的基石 数百年以来,两汉三国的历史典故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们对楚汉相争.诸葛亮北伐等故事津津乐道.据说,两汉三国的故事还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世界多个国家广泛 ...

  • 探秘中国的鬼宅传说
  • 千百年来,鬼宅文化在我国的市井文化中不断繁衍生息,令听着闻风丧胆,令大家对它们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敬畏,也让他们更具神秘感,成为坊间一段段让人百说不厌的传奇故事......接下来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中最为人惊怖的十二大鬼宅. ps.排名分先后!!! 朝阳门内大街81号 1/13 隐藏 NO.1[ ...

  • 第一单元美术教案
  • 课题: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年级:一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学会观察.比较.欣赏与想象.评述的方法. 二.教育方面学会与人团结协作.共享资源,学会关注小世界,热爱大自然. 三.发展方面动口又动手,表现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重点:能用简短的话语描述微观世界的"形与色" ...

  • 探秘古代青楼女子的避孕措施与方法(组图)
  • 探秘古代青楼女子的避孕措施与方法(组图) (2011-02-23 08:02:06) 转载 标签: 古代 青楼 女子的 避孕措施 与方法 潘衍江 杂谈 分类: 历史文化 在现代避孕药具的出现之前,过去的青楼女子是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的呢?史书上记载不多,野史也不大多见,而现代影视剧中也只是轻描淡写. 有 ...

  • 央视[绿色空间]视频集
  • 期回看 跟着垃圾去旅游 <绿色空间>20... 猎豹兄弟 张正祥 我为滇池狂 <绿色空间... 猩猩日记(中)[绿色空间] 猩猩日记(下)[绿色空间] 滇金丝猴生存之谜(2)[绿色空间] 滇金丝猴生存之谜(1)[绿色空间] 开封兴衰(下)[绿色空间] <绿色空间>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