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改错题
1.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既对被审计单位提供年报审计业务,又提供财务咨询业务,不符合审计独立性(√)
2.审计监督是对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
3.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属于鉴证业务(×)。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一般属于鉴证业务。
4.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或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5.“营业费用”项目属于业务循环中的筹资与投资循环(×)。
“营业费用”项目属于业务循环中的销售与收款循环。
6.被审计人与审计委托人之间是经济责任关系(√)。
7.国家审计不具有经济鉴证职能。(×)
根据国家审计法,国家审计具有经济鉴证职能。
8.审计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相应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9.审计与会计都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10.审计模式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替代过程(×)。
审计模式的发展不是一个相互替代的过程,而是不断扩展、改进的过程。
1. 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各司其职,在不同的领域实施审计,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
2.专项审计就是局部审计(×)。专项审计就其审计的业务范围来讲,属于局部审计。
3.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4.在使用审计抽样时,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不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
在使用审计抽样时,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
5.监盘就是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
监盘就是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
6.重新计算也是审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计算过程及结果的记录可以作为书面证据(√).
1. 上级国家审计机关对下级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可以委托内部审计机构、民间审计组织进行审计,但不可以直接进行审计。(×)
上级国家审计机关对下级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可以委托内部审计机构、民间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可以直接进行审计。
2. 注册会计师只有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承办业务。(√)
3. 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包括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4.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属于被审计单位的,是“内部”的,他们可以负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5. 国家审计人员应当维护国家利益,也应当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这是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之一。(√)
6.未按特定审计项目取得必要和充分的审计证据的情况是重大过失。(×)
未按特定审计项目取得必要和充分的审计证据的情况是普通过失。
7. 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是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可选的具体措施之一。(×)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不是可选的)
1.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并不减轻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2.若审计项目组内部、项目组与审计组织被咨询者之间以及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质量复核人员之间存在意见分歧,由审计组织负责人拍板后出具审计报告。(×)
若审计项目组内部、项目组与审计组织被咨询者之间以及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质量复核人员之间存在意见分歧,只有意见分歧问题得到解决,项目负责人才能出具审计报告。
3.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中,审计准则与审阅准则主要用于规范历史性财务信息的鉴证,只有个别准则规范了非历史性财务信息的鉴证。(×)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中,审计准则与审阅准用于规范历史性财务信息的鉴证。(审计准则与审阅准则中没有涉及非历史性财务信息鉴证的内容)
4.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独立性确认函、业绩评价及监控检查结果等与业务质量控制有关的内容形成质量控制记录。(√)
5.丙会计师事务所规定其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负最终责任。这意味着,如果本所承接的任何一项业务的质量不符合相关的要求,相应的责任最终应当由主任会计师承担。(×)
丙会计师事务所规定其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负最终责任。这意味着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负责。至于具体项目的质量责任,主要应当由造成质量问题的相关人员自行承担。
1.如果一项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2.不同规模的企业或不同行业、不同经济业务的的会计报表,若同一项目错报了同一金额,其重要性的界定是相同的。(×)
不同规模的企业或不同行业、不同经济业务的的会计报表,即使同一项目错报了同一金额,但其重要性的界定是不相同的。
3.规模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绝对值一般比规模小的企业要大,但相对值一般要比规模小的企业小。(√)
4.审计人员在确定各帐户和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对于重要的帐户或交易,应当从严(从低)制定重要性水平,对于出现错报可能性较大的帐户或交易,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
5.若实质性测试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低”,则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为较小样本较多证据。(×) 若实质性测试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低”,则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为较大样本较多证据。
1.存货监盘结果既能证明存货是否存在、有无毁损短缺,又能用来证明存货的计价及所有权。(×)
存货监盘结果只能证明存货是否存在、有无毁损短缺,而不能用来证明存货的计价及所有权。
2.审计证据是否相关必须结合具体审计目标考虑,例如检查期后应收帐款收回的记录和文件可以提供有关存在和计价的审计证据,但不一定与期末截至是否适当。(√)
3.审计人员在审计取证时,要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取审计证据。(×)
审计人员在审计取证时,要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取审计证据,但是不能以节约成本为理由减少必要的审计证据收集。
4.审计人员填制的审计工作底稿,不得被删减或修改。(×)
审计人员填制的审计工作底稿,不得被擅自删减或修改。
5.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重要审计事项作为形成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证明材料使用时,必须有相关单位责任人的签名和盖章。(√)
1.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补充控制,错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内部控制缺陷就不再是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
2.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经评价是健全并有效的,应视为“可信赖”,可据此进行控制测试,反之,则不需进行控制测试,也不需进行实质性测试。(×)
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经评价是健全并有效的,应视为“可信赖”,可据此进行控制测试,反之,则不需进行控制测试,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3. 因为重要性水平是针对整个会计报表而言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对报表项目存在的小金额错报或漏报可以不必考虑。(×)
重要性水平是针对整个会计报表而言的,但应考虑报表层次和相关帐户、交易层次,注册会计师对报表项目存在的小金额错报或漏报应该考虑其性质对重要性的影响。
4. 为了节省审计成本,注册会计师可以将与高信赖程度内部控制相关的账户余额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定的低一些。(×)
为了节省审计成本,注册会计师可以将与高信赖程度内部控制相关的账户余额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定的高一些。
5. 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各类特殊认定的证据。(√)
6. 在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注册会计师无须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在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7. 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
8. 初步评估的控制风险越低,注册会计师就应获取越多的关于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运行有效的证据。(√)
9. 注册会计师可以同被审计单位就总体审计计划进行讨论,并协调工作,因此,审计计划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同被审计单位共同编制。 (×)
注册会计师可以同被审计单位就总体审计计划进行讨论,并协调工作,但是,审计计划不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同被审计单位共同编制,而是由注册会计师编制。
10. 企业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批准处理,应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 (√)
1.统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执业经验和判断能力来确定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审计抽样方法。(×)
非统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执业经验和判断能力来确定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审计抽样方法。
2.在审计抽样过程中,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统计抽样不能减少或取代专业判断。(√)
3.信赖不足风险和误受风险对审计人员来说是最危险的风险,因为他们使审计无法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对审计人员来说是最危险的风险,因为他们使审计无法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4.可容忍误差越大,所需选取的样本量就越大。(×)
可容忍误差越小,所需选取的样本量就越大。
5.被审计单位将某客户应收帐款记在另一个客户的明细账中,这是一项误差。(×)
被审计单位将某客户应收帐款记在另一个客户的明细账中,这不是一项误差。因为所说事项不是审计人员认为的控制测试的使控制程序失去效能的控制失效事件,也不是实质性测试中的误报货币金额的绝对值或相对比率。
1. 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内部控制(×)。
一个单位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而不管其是企业单位,还是行政事业单位。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会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会计责任。
3.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经营的合法性的合理保证(√)
4.组织结构不属于控制环境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是控制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
5.风险评估,是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和措施,来管理和控制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不包括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是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和措施,来管理和控制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6.相对于自动控制,人工控制的可靠性较差。(√)
7.若预计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时,也应该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
若预计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时,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
8.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审计人员对控制的了解并不能够代替对控制运行有效的测试。(√)
9.只有当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审计人员才应当实施控制测试。(×) 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应当实施控制测试的情形之一。
10.风险应对的最终目的是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11.管理建议书具有鉴证作用(×)管理建议书仅供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内部参考,不具有鉴证作用。
1.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取得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则可视情况发表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取得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则可视情况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2. 如果专家工作结果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带说明段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在说明段提及专家的工作,包括专家的身份与参与程度及其应承担的责任。(×)
如果专家工作结果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带说明段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在说明段提及专家的工作,包括专家的身份与参与程度,但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报告的结论承担责任。
3. 审计报告可以对审计工作质量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起证明作用。 (√ )
4. 委托人将审计报告以及已审会计报表一同提交给使用人可以减轻编报单位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所负的责任。 (×)
委托人将审计报告以及已审会计报表一同提交给使用人并不能减轻编报单位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所负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减轻、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5. 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删除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删除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1.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后,考虑自身能力和能否保持独立性,初步评估验资风险后,确定是否接受委托。 (√)
2.注册会计师对被审验单位申请设立验资时,如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在检查被审验单位开户银行出具的收款
凭证、对帐单及银行询证函回函等的基础上,审验出资者的实际出资金额和货币出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
3.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考虑自身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初步评估验资风险,以确定是否接受委托。如果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委托人就双方达成一致的事项签订审计通知书。(×)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考虑自身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初步评估验资风险,以确定是否接受委托。如果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委托人就双方达成一致的事项签订业务约定书。
4.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责任追究侧重于企业和领导干部本人。 (×)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责任追究侧重于领导干部本人
5.计算机网络会计系统的审计目的与单机会计系统审计的目的相同。 (√)
三、判断改错题
1.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既对被审计单位提供年报审计业务,又提供财务咨询业务,不符合审计独立性(√)
2.审计监督是对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
3.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属于鉴证业务(×)。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一般属于鉴证业务。
4.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或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5.“营业费用”项目属于业务循环中的筹资与投资循环(×)。
“营业费用”项目属于业务循环中的销售与收款循环。
6.被审计人与审计委托人之间是经济责任关系(√)。
7.国家审计不具有经济鉴证职能。(×)
根据国家审计法,国家审计具有经济鉴证职能。
8.审计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相应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9.审计与会计都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10.审计模式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替代过程(×)。
审计模式的发展不是一个相互替代的过程,而是不断扩展、改进的过程。
1. 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各司其职,在不同的领域实施审计,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
2.专项审计就是局部审计(×)。专项审计就其审计的业务范围来讲,属于局部审计。
3.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4.在使用审计抽样时,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不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
在使用审计抽样时,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
5.监盘就是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
监盘就是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
6.重新计算也是审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计算过程及结果的记录可以作为书面证据(√).
1. 上级国家审计机关对下级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可以委托内部审计机构、民间审计组织进行审计,但不可以直接进行审计。(×)
上级国家审计机关对下级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可以委托内部审计机构、民间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可以直接进行审计。
2. 注册会计师只有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承办业务。(√)
3. 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包括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4.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属于被审计单位的,是“内部”的,他们可以负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5. 国家审计人员应当维护国家利益,也应当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这是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之一。(√)
6.未按特定审计项目取得必要和充分的审计证据的情况是重大过失。(×)
未按特定审计项目取得必要和充分的审计证据的情况是普通过失。
7. 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是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可选的具体措施之一。(×)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不是可选的)
1.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并不减轻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2.若审计项目组内部、项目组与审计组织被咨询者之间以及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质量复核人员之间存在意见分歧,由审计组织负责人拍板后出具审计报告。(×)
若审计项目组内部、项目组与审计组织被咨询者之间以及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质量复核人员之间存在意见分歧,只有意见分歧问题得到解决,项目负责人才能出具审计报告。
3.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中,审计准则与审阅准则主要用于规范历史性财务信息的鉴证,只有个别准则规范了非历史性财务信息的鉴证。(×)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中,审计准则与审阅准用于规范历史性财务信息的鉴证。(审计准则与审阅准则中没有涉及非历史性财务信息鉴证的内容)
4.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独立性确认函、业绩评价及监控检查结果等与业务质量控制有关的内容形成质量控制记录。(√)
5.丙会计师事务所规定其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负最终责任。这意味着,如果本所承接的任何一项业务的质量不符合相关的要求,相应的责任最终应当由主任会计师承担。(×)
丙会计师事务所规定其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负最终责任。这意味着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负责。至于具体项目的质量责任,主要应当由造成质量问题的相关人员自行承担。
1.如果一项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2.不同规模的企业或不同行业、不同经济业务的的会计报表,若同一项目错报了同一金额,其重要性的界定是相同的。(×)
不同规模的企业或不同行业、不同经济业务的的会计报表,即使同一项目错报了同一金额,但其重要性的界定是不相同的。
3.规模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绝对值一般比规模小的企业要大,但相对值一般要比规模小的企业小。(√)
4.审计人员在确定各帐户和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对于重要的帐户或交易,应当从严(从低)制定重要性水平,对于出现错报可能性较大的帐户或交易,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
5.若实质性测试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低”,则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为较小样本较多证据。(×) 若实质性测试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低”,则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为较大样本较多证据。
1.存货监盘结果既能证明存货是否存在、有无毁损短缺,又能用来证明存货的计价及所有权。(×)
存货监盘结果只能证明存货是否存在、有无毁损短缺,而不能用来证明存货的计价及所有权。
2.审计证据是否相关必须结合具体审计目标考虑,例如检查期后应收帐款收回的记录和文件可以提供有关存在和计价的审计证据,但不一定与期末截至是否适当。(√)
3.审计人员在审计取证时,要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取审计证据。(×)
审计人员在审计取证时,要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取审计证据,但是不能以节约成本为理由减少必要的审计证据收集。
4.审计人员填制的审计工作底稿,不得被删减或修改。(×)
审计人员填制的审计工作底稿,不得被擅自删减或修改。
5.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重要审计事项作为形成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证明材料使用时,必须有相关单位责任人的签名和盖章。(√)
1.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补充控制,错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内部控制缺陷就不再是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
2.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经评价是健全并有效的,应视为“可信赖”,可据此进行控制测试,反之,则不需进行控制测试,也不需进行实质性测试。(×)
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经评价是健全并有效的,应视为“可信赖”,可据此进行控制测试,反之,则不需进行控制测试,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3. 因为重要性水平是针对整个会计报表而言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对报表项目存在的小金额错报或漏报可以不必考虑。(×)
重要性水平是针对整个会计报表而言的,但应考虑报表层次和相关帐户、交易层次,注册会计师对报表项目存在的小金额错报或漏报应该考虑其性质对重要性的影响。
4. 为了节省审计成本,注册会计师可以将与高信赖程度内部控制相关的账户余额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定的低一些。(×)
为了节省审计成本,注册会计师可以将与高信赖程度内部控制相关的账户余额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定的高一些。
5. 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各类特殊认定的证据。(√)
6. 在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注册会计师无须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在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7. 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
8. 初步评估的控制风险越低,注册会计师就应获取越多的关于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运行有效的证据。(√)
9. 注册会计师可以同被审计单位就总体审计计划进行讨论,并协调工作,因此,审计计划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同被审计单位共同编制。 (×)
注册会计师可以同被审计单位就总体审计计划进行讨论,并协调工作,但是,审计计划不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同被审计单位共同编制,而是由注册会计师编制。
10. 企业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批准处理,应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 (√)
1.统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执业经验和判断能力来确定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审计抽样方法。(×)
非统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执业经验和判断能力来确定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审计抽样方法。
2.在审计抽样过程中,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统计抽样不能减少或取代专业判断。(√)
3.信赖不足风险和误受风险对审计人员来说是最危险的风险,因为他们使审计无法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对审计人员来说是最危险的风险,因为他们使审计无法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4.可容忍误差越大,所需选取的样本量就越大。(×)
可容忍误差越小,所需选取的样本量就越大。
5.被审计单位将某客户应收帐款记在另一个客户的明细账中,这是一项误差。(×)
被审计单位将某客户应收帐款记在另一个客户的明细账中,这不是一项误差。因为所说事项不是审计人员认为的控制测试的使控制程序失去效能的控制失效事件,也不是实质性测试中的误报货币金额的绝对值或相对比率。
1. 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内部控制(×)。
一个单位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而不管其是企业单位,还是行政事业单位。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会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会计责任。
3.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经营的合法性的合理保证(√)
4.组织结构不属于控制环境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是控制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
5.风险评估,是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和措施,来管理和控制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不包括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是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和措施,来管理和控制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6.相对于自动控制,人工控制的可靠性较差。(√)
7.若预计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时,也应该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
若预计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时,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
8.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审计人员对控制的了解并不能够代替对控制运行有效的测试。(√)
9.只有当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审计人员才应当实施控制测试。(×) 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应当实施控制测试的情形之一。
10.风险应对的最终目的是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11.管理建议书具有鉴证作用(×)管理建议书仅供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内部参考,不具有鉴证作用。
1.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取得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则可视情况发表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取得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则可视情况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2. 如果专家工作结果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带说明段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在说明段提及专家的工作,包括专家的身份与参与程度及其应承担的责任。(×)
如果专家工作结果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带说明段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在说明段提及专家的工作,包括专家的身份与参与程度,但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报告的结论承担责任。
3. 审计报告可以对审计工作质量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起证明作用。 (√ )
4. 委托人将审计报告以及已审会计报表一同提交给使用人可以减轻编报单位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所负的责任。 (×)
委托人将审计报告以及已审会计报表一同提交给使用人并不能减轻编报单位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所负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减轻、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5. 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删除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删除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1.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后,考虑自身能力和能否保持独立性,初步评估验资风险后,确定是否接受委托。 (√)
2.注册会计师对被审验单位申请设立验资时,如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在检查被审验单位开户银行出具的收款
凭证、对帐单及银行询证函回函等的基础上,审验出资者的实际出资金额和货币出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
3.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考虑自身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初步评估验资风险,以确定是否接受委托。如果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委托人就双方达成一致的事项签订审计通知书。(×)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考虑自身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初步评估验资风险,以确定是否接受委托。如果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委托人就双方达成一致的事项签订业务约定书。
4.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责任追究侧重于企业和领导干部本人。 (×)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责任追究侧重于领导干部本人
5.计算机网络会计系统的审计目的与单机会计系统审计的目的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