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当代亚太  2002年第1期经 济 

   中国加入W TO 后,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双边贸易额、经济技术合作和双向投资方面有着新的机遇。与此同时, 双方在吸引外资和出口市场等方面将面临新的竞争。

Ξ

 中国加入W TO 后会给世界特别是给相邻的东盟国家带来什么影响? 本文以现有的资料, 分析和探讨中国加入W TO 后,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现状

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悠久的贸易关系。7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增长较快。特别是90年代, 随着大东盟的形成, 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迅速扩大, 双方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据中国海关统计, 1990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为66. 9亿美元, 比1980年的20. 63亿美元增长2. 2倍。1996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大关。1990年至1996年6年当中, 双方贸易额几乎增长了1. 5倍。l 997~1998年虽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仍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 即l 997年的251. 6亿美元和1998年的204. 6亿美元。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为

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扩大出口取得了实效。1999年, 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创下新记录, 达到271亿美元。在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中, 目前数额最大的属新加坡。1999年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额为45亿美元, 约占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总额的17%。其次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 1999年中国对这四个国家的贸易额分别是17. 7亿美元、16. 73亿美元、14. 35亿美元和13. 79亿美元。再次是越南、缅甸、柬埔寨和老挝, 分别为8. 63亿美元、4. 06亿美元、1. 04亿美元和0. 22亿美元。贸易额最小的是文莱, 仅0. 08亿美元。

在双边贸易增长的同时,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有了较大发展。自1979年以来, 东盟国家商人便陆续到中国投资, 进入90年代东盟国家加快了向中国投资的步伐, 投资项目和金额明显增加。

根据中国外经委统计, 截止到1999年底, 东盟国家在华投资项目共15000多项, 实

Ξ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在读博士生。

49

经 济 

际投资额204亿美元。从东盟国家在华的投资来看, 1992年前后相比有了新的发展。1979年至1991年东盟对华投资为3. 7亿美元, 年均为0. 3亿美元。1992年至l 999年约200亿美元, 年均24. 9亿美元。1992年后东盟国家对中国投资高潮迭起的原因, 主要是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及中国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有密切的关系。

资较多的是新加坡、。、玩具、建筑材料、、饭店, 到近年来的基础设施、医药卫生、机械制造、金融、电力和海运等行业。到目前为止, 东盟国家的厂商在中国投资的大部分项目经济效益较好, 不少企业不断地追加资本, 扩大生产规模, 从单项投资到涉及多种行业, 从中国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 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接受外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与此同时, 也有不少中国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据统计, 1982~1999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建立合资和独资企业已有600多个项目。90年代以前, 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主要是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小型项目。90年代后, 中国企业已涉足东盟国家的建筑、饭店、电器、矿业和运输等行业。中国企业在东盟各国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也迅速展开。至1998年, 中国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的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均超过20亿美元。1999年中国与东盟国家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出现恢复性增长, 全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共签订承包劳务、设计咨询合同2817份, 比上年增长21%, 合同金额25亿美元, 完成营业额18亿美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5%。目前, 东盟大多数国家与中国均有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7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

50

 当代亚太  2002年第1期

关系获得较快的发展。这得益于双方政治关系的改善。70年代中期, 中国先后同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建交, 1990年中国同印尼恢复了外交关系。稍后, 中国又同新加坡和文莱建交, 与越南、老挝关系正常化。随着中国, 双方领, 。, 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签订了贸易协定、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航空、海运协定等等。中国与东盟国家还经常举行经贸合作会议, 总结和检讨双方经贸合作进展情况, 商讨加强双方经贸关系所需采取的措施。这些经贸方面的各种协定及经贸合作会议, 对于促进双方经贸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发展也得益于双方经济建设的推进、相互需求的增加、供应能力的不断加强。可以说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机遇

1. 双边贸易额将进一步增长

自7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尽管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仍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据分析, 双方贸易在各自的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仍比较小。一般情况下, 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仅占中国外贸总额的5%~7%, 占东盟国家外贸总额的2%~5%。例如, 新加坡虽然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

伴, 中新双边贸易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但l 999年中新贸易额分别仅占中新两国各自进出口额的2. 37%和4. 25%。

随着中国加人W TO ,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市场之一, 届时中国将全方位地开放市场, 不仅仅对发达国家而且对发展中

 当代亚太  2002年第1期

国家开放。特别是在初级产品贸易上, 东盟国家有相当的竞争力。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每年需进口的原材料不断增加, 中国已成为东盟国家橡胶、木材等原材料产品的进口大户。很明显, 中国将成为东盟国家出口工业原料和初级产品的重要市场。与此同时, 近10年来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即从初级产品为主, 逐步过渡到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为主。目前, 产品只有10%为初产42%, , 中国产

经 济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规模还比较有限, 形式也不够多样。中国加入W TO 后, 地理相近而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国与东盟国家自然是对方较为理想的合作伙伴。上, 将在科技、。

, 中国和东盟国家, 大力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东盟国家在90年代便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 1996年新加坡开始启动旨在发展信息产业

, 不是进一步降低价格, 而是进一步提高质量, 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这就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进口产品之间的互补性增加。

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市场之一, 中国加人W TO 后东盟各国将可全面进军这个庞大的市场。因为, 中国加入W TO 后, 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 中国将逐步降低关税, 减少非关税限制。如中国与马来西亚曾于2000年4月签署了《关于市场准人的两国间协议》。根据协议, 中国决定下调马来西亚进口货物760个品种的进口关税, 扩大棕榈油的进口配额。马来西亚制造联盟认为, 中国成为W TO 成员, 不仅有利于提高该国国际贸易的健全性, 而且还对其市场自由化及透明度的提高有所贡献。由中国提出的760个品种的进口关税税率下调, 对于马来西亚企业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商业机会。据报道, 中国木材和纸浆进口关税率也将从目前的12%~25%降低至5%~7%。这将有力地促进东盟

的“智慧岛”计划。按照该计划, 到2001年时新加坡将成为世界上信息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也于1996年宣布在三年内建成“多媒体超级走廊”。这项计划耗资近20亿美元, 将在750平方公里的地带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科技信息中心。菲律宾已将电子、半导体产品作为其未来产业发展的计划。而泰国、印尼、越南等其他东盟国家也正在努力使自己在全球信息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科技热”正在东盟国家升温。但从总体上看, 东盟国家科技水平偏低, 科技力量严重不足, 科技人才特别是研究、开发人才匮乏, 已经成为制约东盟国家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东盟国家来说, 中国所具备的研究及开发力量能弥补东盟国家科技发展中的不足, 因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自1949年后有了长足的发展, 已建立起一支从基础理论到运用科学, 从生物技术到电子信息的较为完备的科研队伍, 整体科技实力雄厚。因此, 中国加入W TO 后,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科技领域合作

国家对中国的出口, 而中国成为W TO 的正式成员后, 也为中国加大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创造了条件。因此, 中国加入W TO 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的增长。

2. 合作领域将更加广泛

潜力巨大。

农业方面也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因为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双方都重视农业发展, 相互之间互补性明显, 合作潜力很大。中国在种子、农机、水利、化肥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

51

经济技术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

经 济 

验, 而东盟国家在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水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具有相当优势。近年来, 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已签署了《农业及有关领域合作协定》, 双方的农业部门业已开展了多项合作, 为中国加入W TO 后双方拓展农业合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在金融领域方面, 东盟国家因金融市场开放较早, 在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及金融监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中国加入W 后, , 中国与东盟国家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合作。

此外, 中国与东盟各国也将在旅游、基础设施、环境、能源和城市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 中国与东盟各国可逐步扩大合作规模和领域。

3. 双向投资将日益增加

同贸易相比,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较晚, 但发展潜力大。双方都在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以便吸引大量外资,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中国方面来说,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得到加强, 外资的法律法规正逐步完善。近几年来, 中国先后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一系列相应的实施条例和实施细则, 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基础设施和出口创汇型产业。涉外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增强外商在华投资的信心, 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维护外资的合法权益。中国加入W TO 后, 根据中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目标, 中国在继续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基础上, 将进一步开放其他投资领域, 诸如商业、外贸、航空、运输、银行、保险、电讯等行业。目前, 中国西部大开发已拉开序幕, 中国沿海正在实施外向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所

52

 当代亚太  2002年第1期

有这些都为东盟国家工商界提供了无限商机。大多数东盟国家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吸引外资是其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尽管l 997年金融危机给东盟各国经济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造成外资外流, 外来投资下降, 但东盟国家及时调整战略, 、振。19996%的强劲增长, 泰国增, 4. 3%, 印度尼西亚也从负增长达到1%, 其他东盟国家的经济也在恢复和好转。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恢复, 投资环境的改善, 中国企业也将扩大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因为中国加入W TO 后, 将加快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得以更快地实施, 从而增加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

发展面临的挑战

  1. 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发展经济中, 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以便大力吸引外资, 加速经济发展。1997年之前, 中国和东盟国家是国际资本最有吸引力的地区。据统计, 1996年在整个发展中国家所吸引的外来直接投资中, 中国和东盟占55. 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东盟国家外资流出严重, 外来投资下降。1998年东盟国家吸引外资的数量比1996年减少大约10%~50%。此后, 东盟国家为克服危机、发展经济, 制订了许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加人W TO 后, 中国吸引外资的速度将加快。其理由是中国的投资市场更加走向开放, 外国企业大量进军中国, 而在此前投资中国的外资企业在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中, 资金和技术项目会明显增加, 投资规模将有所扩大。所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加剧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吸

 当代亚太  2002年第1期

引外资方面的竞争。正如新加坡总理吴作栋1999年10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表示的, “中国将变成一个深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除非我们有能力同它竞争, 不然在本区域的投资都将转移到中国去。”

2. 出口市场方面的竞争

经 济 

家正积极地推进贸易自由化步伐, 把纺织品

和服装工业列入加速降低关税计划中, 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推进, 以便扩大对该地区的市场占有份额, 增加对该地区纺织品和服装工业的竞争能力。

, 世界范, , 而为了促进出口的增长, 实行数量扩张, 从而导致不少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 国际市场中不少制成品的供应就已出现相对饱和的现象。虽然东盟国家为克服危机, 逐步调整产业结构, 使部分资源向一些新兴行业转移, 但由于各国都将发展出口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不少正在发展的新兴行业也难免再度出现产品过剩的问题。因此,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出口方面的竞争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 中国加入W TO 后,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发展既有新机遇, 也同样面临着挑战。对于双方来说, 挑战是难以避免的, 但双方日后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开展经贸交往时, 如能充分考虑这一客观现实, 加强协商和沟通, 尽量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减少磨擦,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便能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1) 历年《海关统计》和《中国统计年鉴》。(2) 《经济日报》2000年11月3日。(3) 人民网2000年11月1日、12月5日、12月10日。(4) 《东南亚纵横》2000年第l 0期。(5) Fo rcom , M ay 2, 2000. (6) 《东南亚》1999年第4期。

(7) 东南亚商务网1999年5月2日、2001年4月1日。

53

中国加入W TO 后, 出口市场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竞争中的一个方面。对中国与东盟国家来说, 的意义。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经济规模; 二可利用出口所得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加快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优化的步伐。中国和东盟多数国家劳动力丰富, 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双方在经济发展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相近, 在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在行业设置和产品生产上出现一些相似, 造成某种商品出口市场接近。例如制成品产品, 双方的质量、规格、档次接近, 而主要出口国又都集中在欧美和东亚, 从而存在着竞争情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 这些产品分别占有25%和15%的世界市场份额。在1995年, 60%以上

的日本服装进口和20%左右的美国耐用品进口来自中国。在部门水平上, 中国加入W TO 将对纺织业相关产品的世界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加入W TO 后的中国将从逐步取消纺织品和服装M FA 配额体制中获益。人们估计, 到2005年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将增加4个百分点。据中国海关统计, 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在东亚(主要在日本、韩国、台湾和港澳地区) 有着出口优势, 大约占95%左右, 而中国与东盟国家每年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不足20亿美元。目前, 东盟国

 当代亚太  2002年第1期经 济 

   中国加入W TO 后,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双边贸易额、经济技术合作和双向投资方面有着新的机遇。与此同时, 双方在吸引外资和出口市场等方面将面临新的竞争。

Ξ

 中国加入W TO 后会给世界特别是给相邻的东盟国家带来什么影响? 本文以现有的资料, 分析和探讨中国加入W TO 后,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现状

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悠久的贸易关系。7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增长较快。特别是90年代, 随着大东盟的形成, 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迅速扩大, 双方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据中国海关统计, 1990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为66. 9亿美元, 比1980年的20. 63亿美元增长2. 2倍。1996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大关。1990年至1996年6年当中, 双方贸易额几乎增长了1. 5倍。l 997~1998年虽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仍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 即l 997年的251. 6亿美元和1998年的204. 6亿美元。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为

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扩大出口取得了实效。1999年, 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创下新记录, 达到271亿美元。在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中, 目前数额最大的属新加坡。1999年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额为45亿美元, 约占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总额的17%。其次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 1999年中国对这四个国家的贸易额分别是17. 7亿美元、16. 73亿美元、14. 35亿美元和13. 79亿美元。再次是越南、缅甸、柬埔寨和老挝, 分别为8. 63亿美元、4. 06亿美元、1. 04亿美元和0. 22亿美元。贸易额最小的是文莱, 仅0. 08亿美元。

在双边贸易增长的同时,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有了较大发展。自1979年以来, 东盟国家商人便陆续到中国投资, 进入90年代东盟国家加快了向中国投资的步伐, 投资项目和金额明显增加。

根据中国外经委统计, 截止到1999年底, 东盟国家在华投资项目共15000多项, 实

Ξ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在读博士生。

49

经 济 

际投资额204亿美元。从东盟国家在华的投资来看, 1992年前后相比有了新的发展。1979年至1991年东盟对华投资为3. 7亿美元, 年均为0. 3亿美元。1992年至l 999年约200亿美元, 年均24. 9亿美元。1992年后东盟国家对中国投资高潮迭起的原因, 主要是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及中国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有密切的关系。

资较多的是新加坡、。、玩具、建筑材料、、饭店, 到近年来的基础设施、医药卫生、机械制造、金融、电力和海运等行业。到目前为止, 东盟国家的厂商在中国投资的大部分项目经济效益较好, 不少企业不断地追加资本, 扩大生产规模, 从单项投资到涉及多种行业, 从中国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 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接受外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与此同时, 也有不少中国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据统计, 1982~1999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建立合资和独资企业已有600多个项目。90年代以前, 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主要是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小型项目。90年代后, 中国企业已涉足东盟国家的建筑、饭店、电器、矿业和运输等行业。中国企业在东盟各国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也迅速展开。至1998年, 中国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的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均超过20亿美元。1999年中国与东盟国家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出现恢复性增长, 全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共签订承包劳务、设计咨询合同2817份, 比上年增长21%, 合同金额25亿美元, 完成营业额18亿美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5%。目前, 东盟大多数国家与中国均有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7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

50

 当代亚太  2002年第1期

关系获得较快的发展。这得益于双方政治关系的改善。70年代中期, 中国先后同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建交, 1990年中国同印尼恢复了外交关系。稍后, 中国又同新加坡和文莱建交, 与越南、老挝关系正常化。随着中国, 双方领, 。, 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签订了贸易协定、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航空、海运协定等等。中国与东盟国家还经常举行经贸合作会议, 总结和检讨双方经贸合作进展情况, 商讨加强双方经贸关系所需采取的措施。这些经贸方面的各种协定及经贸合作会议, 对于促进双方经贸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发展也得益于双方经济建设的推进、相互需求的增加、供应能力的不断加强。可以说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机遇

1. 双边贸易额将进一步增长

自7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尽管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仍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据分析, 双方贸易在各自的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仍比较小。一般情况下, 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仅占中国外贸总额的5%~7%, 占东盟国家外贸总额的2%~5%。例如, 新加坡虽然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

伴, 中新双边贸易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但l 999年中新贸易额分别仅占中新两国各自进出口额的2. 37%和4. 25%。

随着中国加人W TO ,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市场之一, 届时中国将全方位地开放市场, 不仅仅对发达国家而且对发展中

 当代亚太  2002年第1期

国家开放。特别是在初级产品贸易上, 东盟国家有相当的竞争力。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每年需进口的原材料不断增加, 中国已成为东盟国家橡胶、木材等原材料产品的进口大户。很明显, 中国将成为东盟国家出口工业原料和初级产品的重要市场。与此同时, 近10年来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即从初级产品为主, 逐步过渡到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为主。目前, 产品只有10%为初产42%, , 中国产

经 济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规模还比较有限, 形式也不够多样。中国加入W TO 后, 地理相近而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国与东盟国家自然是对方较为理想的合作伙伴。上, 将在科技、。

, 中国和东盟国家, 大力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东盟国家在90年代便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 1996年新加坡开始启动旨在发展信息产业

, 不是进一步降低价格, 而是进一步提高质量, 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这就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进口产品之间的互补性增加。

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市场之一, 中国加人W TO 后东盟各国将可全面进军这个庞大的市场。因为, 中国加入W TO 后, 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 中国将逐步降低关税, 减少非关税限制。如中国与马来西亚曾于2000年4月签署了《关于市场准人的两国间协议》。根据协议, 中国决定下调马来西亚进口货物760个品种的进口关税, 扩大棕榈油的进口配额。马来西亚制造联盟认为, 中国成为W TO 成员, 不仅有利于提高该国国际贸易的健全性, 而且还对其市场自由化及透明度的提高有所贡献。由中国提出的760个品种的进口关税税率下调, 对于马来西亚企业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商业机会。据报道, 中国木材和纸浆进口关税率也将从目前的12%~25%降低至5%~7%。这将有力地促进东盟

的“智慧岛”计划。按照该计划, 到2001年时新加坡将成为世界上信息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也于1996年宣布在三年内建成“多媒体超级走廊”。这项计划耗资近20亿美元, 将在750平方公里的地带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科技信息中心。菲律宾已将电子、半导体产品作为其未来产业发展的计划。而泰国、印尼、越南等其他东盟国家也正在努力使自己在全球信息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科技热”正在东盟国家升温。但从总体上看, 东盟国家科技水平偏低, 科技力量严重不足, 科技人才特别是研究、开发人才匮乏, 已经成为制约东盟国家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东盟国家来说, 中国所具备的研究及开发力量能弥补东盟国家科技发展中的不足, 因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自1949年后有了长足的发展, 已建立起一支从基础理论到运用科学, 从生物技术到电子信息的较为完备的科研队伍, 整体科技实力雄厚。因此, 中国加入W TO 后,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科技领域合作

国家对中国的出口, 而中国成为W TO 的正式成员后, 也为中国加大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创造了条件。因此, 中国加入W TO 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的增长。

2. 合作领域将更加广泛

潜力巨大。

农业方面也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因为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双方都重视农业发展, 相互之间互补性明显, 合作潜力很大。中国在种子、农机、水利、化肥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

51

经济技术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

经 济 

验, 而东盟国家在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水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具有相当优势。近年来, 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已签署了《农业及有关领域合作协定》, 双方的农业部门业已开展了多项合作, 为中国加入W TO 后双方拓展农业合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在金融领域方面, 东盟国家因金融市场开放较早, 在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及金融监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中国加入W 后, , 中国与东盟国家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合作。

此外, 中国与东盟各国也将在旅游、基础设施、环境、能源和城市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 中国与东盟各国可逐步扩大合作规模和领域。

3. 双向投资将日益增加

同贸易相比,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较晚, 但发展潜力大。双方都在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以便吸引大量外资,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中国方面来说,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得到加强, 外资的法律法规正逐步完善。近几年来, 中国先后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一系列相应的实施条例和实施细则, 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基础设施和出口创汇型产业。涉外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增强外商在华投资的信心, 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维护外资的合法权益。中国加入W TO 后, 根据中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目标, 中国在继续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基础上, 将进一步开放其他投资领域, 诸如商业、外贸、航空、运输、银行、保险、电讯等行业。目前, 中国西部大开发已拉开序幕, 中国沿海正在实施外向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所

52

 当代亚太  2002年第1期

有这些都为东盟国家工商界提供了无限商机。大多数东盟国家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吸引外资是其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尽管l 997年金融危机给东盟各国经济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造成外资外流, 外来投资下降, 但东盟国家及时调整战略, 、振。19996%的强劲增长, 泰国增, 4. 3%, 印度尼西亚也从负增长达到1%, 其他东盟国家的经济也在恢复和好转。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恢复, 投资环境的改善, 中国企业也将扩大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因为中国加入W TO 后, 将加快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得以更快地实施, 从而增加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

发展面临的挑战

  1. 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发展经济中, 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以便大力吸引外资, 加速经济发展。1997年之前, 中国和东盟国家是国际资本最有吸引力的地区。据统计, 1996年在整个发展中国家所吸引的外来直接投资中, 中国和东盟占55. 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东盟国家外资流出严重, 外来投资下降。1998年东盟国家吸引外资的数量比1996年减少大约10%~50%。此后, 东盟国家为克服危机、发展经济, 制订了许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加人W TO 后, 中国吸引外资的速度将加快。其理由是中国的投资市场更加走向开放, 外国企业大量进军中国, 而在此前投资中国的外资企业在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中, 资金和技术项目会明显增加, 投资规模将有所扩大。所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加剧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吸

 当代亚太  2002年第1期

引外资方面的竞争。正如新加坡总理吴作栋1999年10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表示的, “中国将变成一个深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除非我们有能力同它竞争, 不然在本区域的投资都将转移到中国去。”

2. 出口市场方面的竞争

经 济 

家正积极地推进贸易自由化步伐, 把纺织品

和服装工业列入加速降低关税计划中, 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推进, 以便扩大对该地区的市场占有份额, 增加对该地区纺织品和服装工业的竞争能力。

, 世界范, , 而为了促进出口的增长, 实行数量扩张, 从而导致不少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 国际市场中不少制成品的供应就已出现相对饱和的现象。虽然东盟国家为克服危机, 逐步调整产业结构, 使部分资源向一些新兴行业转移, 但由于各国都将发展出口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不少正在发展的新兴行业也难免再度出现产品过剩的问题。因此,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出口方面的竞争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 中国加入W TO 后,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发展既有新机遇, 也同样面临着挑战。对于双方来说, 挑战是难以避免的, 但双方日后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开展经贸交往时, 如能充分考虑这一客观现实, 加强协商和沟通, 尽量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减少磨擦,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便能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1) 历年《海关统计》和《中国统计年鉴》。(2) 《经济日报》2000年11月3日。(3) 人民网2000年11月1日、12月5日、12月10日。(4) 《东南亚纵横》2000年第l 0期。(5) Fo rcom , M ay 2, 2000. (6) 《东南亚》1999年第4期。

(7) 东南亚商务网1999年5月2日、2001年4月1日。

53

中国加入W TO 后, 出口市场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竞争中的一个方面。对中国与东盟国家来说, 的意义。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经济规模; 二可利用出口所得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加快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优化的步伐。中国和东盟多数国家劳动力丰富, 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双方在经济发展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相近, 在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在行业设置和产品生产上出现一些相似, 造成某种商品出口市场接近。例如制成品产品, 双方的质量、规格、档次接近, 而主要出口国又都集中在欧美和东亚, 从而存在着竞争情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 这些产品分别占有25%和15%的世界市场份额。在1995年, 60%以上

的日本服装进口和20%左右的美国耐用品进口来自中国。在部门水平上, 中国加入W TO 将对纺织业相关产品的世界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加入W TO 后的中国将从逐步取消纺织品和服装M FA 配额体制中获益。人们估计, 到2005年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将增加4个百分点。据中国海关统计, 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在东亚(主要在日本、韩国、台湾和港澳地区) 有着出口优势, 大约占95%左右, 而中国与东盟国家每年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不足20亿美元。目前, 东盟国


相关内容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经济的影响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经济的影响 中文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指中国与东盟10国家之间均建立自由贸易区,其目标是:用10年时间完成所有关税和非关税的削减,通过最大限度减低壁垒,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自由透明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以加深各缔约方的经济联系,增加区域内贸易月投资,提高 ...

  • 一带一路应关注的问题稳羽@
  • "一带一路"战略 应关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 稳羽 摘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我国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提出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是新时代对古老丝绸之路的复兴计划.与其他国家提出的丝绸之路计划相比,我国的战略构想具备最佳的客观条件与更高的战略价值.但是,机遇与 ...

  • 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
  • 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 [内容提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顺利崛起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和经济合作,着重处理好经济与外交.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国家利益与地区利益.周边与非周边.现在与将来等几对重要关系,有针对性地制订我国对周边主要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东盟.俄罗斯.中亚和 ...

  •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5届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刘立平 0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03.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4.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5.中印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6.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现状.问题 ...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云南物流业的影响分析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云南物流业的 影响分析 系 (部):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班:国际经济与贸易0805班 姓 名:喻 梦 华 学 号:[1**********] 指导教师:黄 颖 2011 年 3月 摘 要 <中国-东盟全国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以及云南省在"十二五&quo ...

  • 2017-2022年中国自贸区市场深度调查报告(目录)
  • 2017-2022年中国自贸区市场深度调 查方向研究报告(目录) www.chyxx.com 公司介绍 北京智研科研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从事市场调研.产业研究的专业咨询机构,拥有强大的调研团队和数据资源,主要产品有多用户报告.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IPO咨询等,公司高覆盖.高效率的服 ...

  • 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
  • [背景材料] 2013年是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10年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的签署,中国与东盟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双方经贸关系飞速发展,交流全面扩大,各领域合作结出了丰硕果实.为了纪念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中国与东盟将举 ...

  • 中国自贸区行业前景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自贸区行业前景调研及投资机 会分析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自贸区概述 1.1 自贸区概念界定 1.1.1 广义自贸区fta 1.1.2 狭义自贸区ftz 1.1.3 fta与ftz的区别 1.2 自贸区的产生及作用 1.2.1 产生理 ...

  • 中越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中越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学生姓名 阮惟庆 学 号 006120 指导教师 董秘刚 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 级 2008 教务处制 二○○八年六月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