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章节重点

《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提示

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2、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3、人类理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4、“秩序”和“进步”成为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6、孔德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

7、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8、涂尔干是社会学鉴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特殊的“社会事实”。(《自杀论》)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的范例。

9、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10、社会学起源于欧洲,最早把欧洲的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耶鲁大字教授萨姆纳,他于187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开设社会学课程,给学生们讲授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11、1892年,斯莫尔应聘进芝加哥大学后,连创了三个世界社会学第一:

《1》1893年创办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

《2》1894年与文森特合著世界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社会学研究导论》。

《3》1895年创办世界第一份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12、欧洲在战后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首先,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2》其次,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3》再次,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国维新,向西方学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

14、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传入时期(1891-1911)成长时期(1912-1927)建设时期(1928-1952)恢复重建时期(1979——)

15、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2004年7月在中国召开,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在走向世界,世界社会学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有奥古斯.孔德首先在<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提出的.

2:齐美尔的观点:社会学是研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3: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是:

(1)整体性(最其本的特点) (2)综合性 (3)实证性 (4)应用性

4:社会学的功能:

一,研究功能:1:描述性功能2:解释性功能3:预测性功能4:规范性功能

二,教育功能:1: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

2: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三,社会管理功能1:建立规范2:提供模式3:反馈信息

四,社会批评功能

5: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筹划阶段

第一,选题

第二,建立研究假设

第三,制定调查工具

第四,组织人力

第五,筹集研究经费.

二,实施阶段

三,总结阶段(总结阶段的任务是分析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

6: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一)问卷调查(属于”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属于”定性分析方法”)

(三)社会实验方法(属于”定量分析方法”)

(四)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属于定性分析方法)可分内容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比较分析三类.

7: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

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8: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9: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区别:

(一)着重点不同 (四)学科基础不同

(二)依据不同 (五)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

(三)手段不同们 (六)结论表述形式不同

10: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如下: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

11:帕森斯提出社会行动有三个要素:1目标2:情境3:规范

12: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

13:符号互动论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互动过程中,主要代表人物有赫伯特.布鲁默和欧文.戈夫曼.

第三章:社会

1: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是以人为主体

(二)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的生产活动为基础.

(三)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四)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3:社会唯名论者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的个人,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

4:社会唯实论者也称社会实在论,和社会唯名论者相反,它是把社会视为超越个人的客观存在.(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社会学家涂尔干)

5:马克思主义主社会观:

(一)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三)需要是人们社会行动的动力.

(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五)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

6:人格包括:价值标准,能力和气质.

7:人与社会的全部关系:1:角色人格体系2:价值规范体系3:权力制度体系4:行为交换体系.

8: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9: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10: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1:社会的基本要素:

(一)人口资源

(二)自然资源(分为1:环境资源2:生物资源3:矿产资源)的特点:

1:首先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2: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3: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三)可持续发展

11: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2:可持续发展的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尤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消除贫困是实施可持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可持续发展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

(三)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指出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的环境权力,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的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

(四)可持续发展强调了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五)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不再把自然界看作是被人类随便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应看作人类的资源和价值源泉.

第四章:文化

1:文化的特征:1:创造性2:习得性3:共享性4:累积性5:特殊性和共性

2:文化的构成要素:

(1)物质形态要素. (2):精神形态要素. (3):语言符号要素.(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3:文化的结构:1: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

2:文化集丛

3:文化模式.

4:文化的功能:

(一)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

(二)社会导向功能

(三)反功能

5:最早对习俗作专门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

6: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是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的规范.

7:法律的特征:1公正性2:强制性.

8:法律的社会功能:1:惩罚功能2:威慑功能3:教育功能.

9:对神圣的信仰是宗教的中心特征.

10宗教的正向功能有:

(一)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

(二)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三)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

11:文化传播有媒体,最原始,最基本的媒体是人.

第五章:社会化

1:所谓社会化:就是对个人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社会过程.

2:社会化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一)在时间上,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二)在内容上,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内涵

(三)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以及社会化结果的社会性.

3:社会化的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2:社会稳定功能,3:个体完善功能.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生活技能的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

5: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3:再社会化 4: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6:我国社会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新人. 7: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生物因素,即个人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二)是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媒等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

(三)是社会实践,主要表现为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等环节.

第六章: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2: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一)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二)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三)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3: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

2:常人方法学(创始人加菲克尔)

3:拟剧论

4:“交换”构成要素:1:目标2:付出3:回报4:效益

5:“交换”的类型:1:物质的交换2:非特质的交换

6:合作的类型:1:自发性合作(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

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3:指导性合作

4:契约式合作

7:社会互动的符号:1:语言2:身体语言3:个人空间

8:空间距离提出四种空间是(霍尔):

1:亲密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

2:个人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到4英尺)

3:社会距离(是指相距4英尺到12英尺)

4:公众距离(是指相距12英寸以上的距离)

9:社会网络的特征:

(一) 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

(二) 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三) 社会网络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

(四) 社会网络对个人来说具有效益。

(五) 社会网络是相对稳定的。

10:社会网络的形态:

(一) 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二) 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三) 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第七章:群体

1:群体的特征:

(一) 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二) 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三)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四) 有一定的行为准原

(五) 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2:群体的类型:

(一) 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初级群体由库利提出)

(二) 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梅约——霍桑实验)

(三) 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内群体和外群体(由萨姆纳在《民俗论》中提出)

(四) 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五) 以群体的规模为标准:大群体和小群体

3:家庭结构类型:

1:核心家庭:核心家庭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2:主干家庭:主干家庭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3:联合家庭:联合家庭是指由父母和多对己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4:家庭功能:1:规范性行为功能。2:经济生活功能。 3:精神生活功能

4:教育功能 5扶养,赡养功能

5:我国家庭的现状:

(一) 家庭规模趋于缩小

(二) 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三) 家庭价值观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6:利益群体:是指在社会利益体系中,具有相同的利益地位,有着共同利害与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的群体。

7:利益群体的特征:

(一) 首先,利益关系是利益群体的核心关系

(二) 其次,群体规模具有不确定性。

(三) 再次,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多样性。

8:利益群体的类型:

(一) 从群体的目标特点上分为:经济利益群体,政治与社会权利利益群体和社会公众利益群体。

(二) 从群体组成形式上可分为:机构性利益群体,社团性利益群体和自组性利益群体三类

9:既得利益集团是指: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共同体。

第八章:组织

1、组织的特征:

(一)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 (二)肯有一定的权威体系

(三)组织成员的角色化。 (四)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2、组织的过程:即决策、沟通、控制。

3、组织沟通:包括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4、组织控制:包括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5、科层制理论(又称官僚制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

6、合法性统治类型:1:传统型

2:魅力型(最典型的形式是家长制、世袭制、封建制)

3:法理型。(典型的形式就是科层制)

7、科层制的特征:(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

(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

(3)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

(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

(5)照章办事。

8、科层制组织在弊端:1:形式主义。 2:繁文缛节。 3:用人困境。

4:人情味欠缺。 5: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

9、科学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工程师泰罗和法国管理学家法尔。

10、组织行为理论:代表人物是巴纳德和麦克雷戈。

11、社会上众多组织归为三大部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

12、公共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

(一)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公共物品

(二)政府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公共部门的主要职能。

(三)公共部门掌握的资源属于公共资源。

(四)公共部门用来从事公共管理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五)公共部门的组织目标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10、公共部门的优势:

(一)、提供私人部门不愿和不能提供的、对社会来说又是必需的公共场的物品。

(二)向社会的弱势人群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三)约束私人企业组织的行为,以防止其利用消费的信息不足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四)约束私人企业组织的行为,以防企业行为产生的外部影响。

11、第三部门的特征:

(一)第三部门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二)第三部门独立于政府组织.

(三)第三部门组织不以营利为组织目标.

(四)第三部门组织是自主管理的自治组织.

(五)第三部门组织依靠组织成员的志愿参与.

12.第三部门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一)第三部门可以提供公共部门尚未提供的公共物品.

(二)第三部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三)第三部门组织可以向弱势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物品.

(四)第三部门组织常常是更可靠的物品和服务提供渠道.

(五)第三部门是公民参与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九章:社会制度

1.社会制度: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设立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

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1):价值要素(又称价值标准):指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以及用处大小的判断.

(2):价值要素

(3)组织要素

(4)设备要素

其中价值要素和规范要素是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

3.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制度的核心是价值标准.

(二)社会制度是非人格化的权威力量.

(三)社会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差异性.

(四)社会制度具有抑扬性.

4.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一)行为导向功能 (二)行为调控功能

(三)文化创新功能 (四)社会化促进功能

5.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制度的需求层面看,对基本的社会制度是婚姻家庭制度(基本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主导性制度)和宗教制度三种.

6.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是指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不是永恒的).

7.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主要受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其规律性大体表现在:

(1)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2)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3)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具有转型时期的特征:

首先,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权威作用加强.

其次,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在制度创新中重新定位.

最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十章:社区

1.社区:是指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其内涵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一)社区是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共同的生活.

(二)社区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形成基于人们共同生活中的社会互动.

(三)社区是集体认同的一个标志,人们由于共同生活而产生了对社区所在区域或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认同,视自己为社区的一分子.

2.社区的构成要素:人口,区位,经济,文化,组织等五个基本要素.

3.社区的功能:

(1)经济生活功能. (2)社会化的功能. (3)社会控制功能

(4)社会参与功能. (5)社会保障功能.

4.社区横向格局和社会纵向格局(由美国社会学家沃伦在<美国社区>与<美国社区展望>提出的概念)

5.社区的横向格局:是指一个社区中的各种单位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6.社区纵向格局:是指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7.农村社区的特点:

(一)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低.

(二)农村社区的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三)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4)传统农村社区的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8.现代城市社区生活方式的特点:

(1)城市社区的社会分工复杂,居民从事更专门化的工作,彼此工作背景相差很大.

(2)城市社区中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正式组织.

(3)城市社区中,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

(4)城市化社区存在和包容了更多的文化差异.

9.集镇社区的类型:县城镇,中心镇,一般集镇.

10我国集镇社区的特点::

(一)集镇社区起着桥梁中介的作用

(二)人口结构比较复杂

(三)集镇经济的自筹,自主性

(四)集镇社区的地理环境优越.

(5)集镇社区城乡结合的社区文化.

11.社区发展的原则:1:民主原则. 2:需要原则. 3:自力原则

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5: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原则.

12.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2. 社会流动的制约因素有:人口因素,自然因素,发展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和个人因素.

第十二章:社会控制与偏差行为

1. 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和差异行为.

2. 偏差行为的类型:偏差行动,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偏差文化.

3. 偏差行为的负功能:

(一)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二)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三)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四)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4. 偏差行为的正功能:

(一)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

(二)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

(三)有助于社会预警

(四)有助于促进社会变迁.

5.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摈弃会行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6. 社会控制的特点:1:普遍性2:规范性. 3:多重性

7. 社会控制的类型:

(1) 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

(2) 制度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

(3) 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4) 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8. 社会控制的方式(1)法律控制. (2)道德控制. (3)习俗控制. (4)宗教控制.

第十三章: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形成的三个条件:

第一,某些社会现象产生了失调情况.

第二,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正常的社会生活.

第三,这种失调引起了相当多社会成员的关注.

2.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1:普遍性2:特殊性3:复杂性4:群体性.

3.当代社会问题:

一,结构性问题

(一)腐败问题

(二)恐怖主义问题(国际社会四大恶: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和毒品走私)

二,偏差性的社会问题

(一)毒品问题

(二)家庭暴力问题

三,自然性的社会问题(特征是:潜在性,突发性,有限性)

4.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改革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三)发展科学技术

(四)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

1. 社会变迁: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2. 社会变迁的特点:1:必然性2:前进性3:非直线式4:全面性

3. 社会变迁的类型:

(一)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分为: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

(二)按照社会变迁的性质与特点分为: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

(三)按照社会变迁的规模要分为: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

(四)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可分为:自发变迁和有计划变迁.

4. 现代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工业化2:城市化3:民主化4:管理科层化5:社会结构分化 6:人的现代化7: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5. 社会化的特征:

(一)现代化是一项革命进程.

(二)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全球化进程.

(三)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四)现代化不是”全盘西化”的过程.

6. 现阶段全球化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

7. 全球化的特征

(一)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二)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

(三)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四)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8. 全球化面临的挑战: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的地位.

(二)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它们的恐慌.

(三)随着中国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上方面的挑战.

(四)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环境并不乐观.

9. 如何应对全球化:

(一)首先,必须明确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以此为制订全球战略的前提.

(二)其次,要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展自己

(三)增强综合国力以确保国家安全.

《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提示

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2、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3、人类理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4、“秩序”和“进步”成为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6、孔德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

7、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8、涂尔干是社会学鉴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特殊的“社会事实”。(《自杀论》)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的范例。

9、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10、社会学起源于欧洲,最早把欧洲的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耶鲁大字教授萨姆纳,他于187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开设社会学课程,给学生们讲授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11、1892年,斯莫尔应聘进芝加哥大学后,连创了三个世界社会学第一:

《1》1893年创办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

《2》1894年与文森特合著世界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社会学研究导论》。

《3》1895年创办世界第一份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12、欧洲在战后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首先,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2》其次,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3》再次,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国维新,向西方学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

14、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传入时期(1891-1911)成长时期(1912-1927)建设时期(1928-1952)恢复重建时期(1979——)

15、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2004年7月在中国召开,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在走向世界,世界社会学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有奥古斯.孔德首先在<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提出的.

2:齐美尔的观点:社会学是研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3: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是:

(1)整体性(最其本的特点) (2)综合性 (3)实证性 (4)应用性

4:社会学的功能:

一,研究功能:1:描述性功能2:解释性功能3:预测性功能4:规范性功能

二,教育功能:1: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

2: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三,社会管理功能1:建立规范2:提供模式3:反馈信息

四,社会批评功能

5: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筹划阶段

第一,选题

第二,建立研究假设

第三,制定调查工具

第四,组织人力

第五,筹集研究经费.

二,实施阶段

三,总结阶段(总结阶段的任务是分析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

6: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一)问卷调查(属于”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属于”定性分析方法”)

(三)社会实验方法(属于”定量分析方法”)

(四)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属于定性分析方法)可分内容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比较分析三类.

7: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

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8: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9: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区别:

(一)着重点不同 (四)学科基础不同

(二)依据不同 (五)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

(三)手段不同们 (六)结论表述形式不同

10: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如下: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

11:帕森斯提出社会行动有三个要素:1目标2:情境3:规范

12: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

13:符号互动论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互动过程中,主要代表人物有赫伯特.布鲁默和欧文.戈夫曼.

第三章:社会

1: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是以人为主体

(二)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的生产活动为基础.

(三)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四)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3:社会唯名论者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的个人,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

4:社会唯实论者也称社会实在论,和社会唯名论者相反,它是把社会视为超越个人的客观存在.(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社会学家涂尔干)

5:马克思主义主社会观:

(一)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三)需要是人们社会行动的动力.

(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五)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

6:人格包括:价值标准,能力和气质.

7:人与社会的全部关系:1:角色人格体系2:价值规范体系3:权力制度体系4:行为交换体系.

8: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9: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10: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1:社会的基本要素:

(一)人口资源

(二)自然资源(分为1:环境资源2:生物资源3:矿产资源)的特点:

1:首先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2: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3: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三)可持续发展

11: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2:可持续发展的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尤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消除贫困是实施可持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可持续发展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

(三)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指出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的环境权力,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的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

(四)可持续发展强调了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五)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不再把自然界看作是被人类随便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应看作人类的资源和价值源泉.

第四章:文化

1:文化的特征:1:创造性2:习得性3:共享性4:累积性5:特殊性和共性

2:文化的构成要素:

(1)物质形态要素. (2):精神形态要素. (3):语言符号要素.(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3:文化的结构:1: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

2:文化集丛

3:文化模式.

4:文化的功能:

(一)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

(二)社会导向功能

(三)反功能

5:最早对习俗作专门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

6: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是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的规范.

7:法律的特征:1公正性2:强制性.

8:法律的社会功能:1:惩罚功能2:威慑功能3:教育功能.

9:对神圣的信仰是宗教的中心特征.

10宗教的正向功能有:

(一)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

(二)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三)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

11:文化传播有媒体,最原始,最基本的媒体是人.

第五章:社会化

1:所谓社会化:就是对个人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社会过程.

2:社会化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一)在时间上,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二)在内容上,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内涵

(三)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以及社会化结果的社会性.

3:社会化的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2:社会稳定功能,3:个体完善功能.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生活技能的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

5: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3:再社会化 4: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6:我国社会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新人. 7: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生物因素,即个人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二)是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媒等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

(三)是社会实践,主要表现为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等环节.

第六章: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2: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一)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二)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三)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3: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

2:常人方法学(创始人加菲克尔)

3:拟剧论

4:“交换”构成要素:1:目标2:付出3:回报4:效益

5:“交换”的类型:1:物质的交换2:非特质的交换

6:合作的类型:1:自发性合作(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

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3:指导性合作

4:契约式合作

7:社会互动的符号:1:语言2:身体语言3:个人空间

8:空间距离提出四种空间是(霍尔):

1:亲密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

2:个人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到4英尺)

3:社会距离(是指相距4英尺到12英尺)

4:公众距离(是指相距12英寸以上的距离)

9:社会网络的特征:

(一) 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

(二) 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三) 社会网络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

(四) 社会网络对个人来说具有效益。

(五) 社会网络是相对稳定的。

10:社会网络的形态:

(一) 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二) 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三) 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第七章:群体

1:群体的特征:

(一) 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二) 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三)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四) 有一定的行为准原

(五) 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2:群体的类型:

(一) 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初级群体由库利提出)

(二) 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梅约——霍桑实验)

(三) 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内群体和外群体(由萨姆纳在《民俗论》中提出)

(四) 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五) 以群体的规模为标准:大群体和小群体

3:家庭结构类型:

1:核心家庭:核心家庭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2:主干家庭:主干家庭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3:联合家庭:联合家庭是指由父母和多对己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4:家庭功能:1:规范性行为功能。2:经济生活功能。 3:精神生活功能

4:教育功能 5扶养,赡养功能

5:我国家庭的现状:

(一) 家庭规模趋于缩小

(二) 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三) 家庭价值观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6:利益群体:是指在社会利益体系中,具有相同的利益地位,有着共同利害与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的群体。

7:利益群体的特征:

(一) 首先,利益关系是利益群体的核心关系

(二) 其次,群体规模具有不确定性。

(三) 再次,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多样性。

8:利益群体的类型:

(一) 从群体的目标特点上分为:经济利益群体,政治与社会权利利益群体和社会公众利益群体。

(二) 从群体组成形式上可分为:机构性利益群体,社团性利益群体和自组性利益群体三类

9:既得利益集团是指: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共同体。

第八章:组织

1、组织的特征:

(一)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 (二)肯有一定的权威体系

(三)组织成员的角色化。 (四)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2、组织的过程:即决策、沟通、控制。

3、组织沟通:包括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4、组织控制:包括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5、科层制理论(又称官僚制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

6、合法性统治类型:1:传统型

2:魅力型(最典型的形式是家长制、世袭制、封建制)

3:法理型。(典型的形式就是科层制)

7、科层制的特征:(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

(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

(3)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

(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

(5)照章办事。

8、科层制组织在弊端:1:形式主义。 2:繁文缛节。 3:用人困境。

4:人情味欠缺。 5: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

9、科学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工程师泰罗和法国管理学家法尔。

10、组织行为理论:代表人物是巴纳德和麦克雷戈。

11、社会上众多组织归为三大部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

12、公共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

(一)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公共物品

(二)政府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公共部门的主要职能。

(三)公共部门掌握的资源属于公共资源。

(四)公共部门用来从事公共管理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五)公共部门的组织目标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10、公共部门的优势:

(一)、提供私人部门不愿和不能提供的、对社会来说又是必需的公共场的物品。

(二)向社会的弱势人群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三)约束私人企业组织的行为,以防止其利用消费的信息不足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四)约束私人企业组织的行为,以防企业行为产生的外部影响。

11、第三部门的特征:

(一)第三部门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二)第三部门独立于政府组织.

(三)第三部门组织不以营利为组织目标.

(四)第三部门组织是自主管理的自治组织.

(五)第三部门组织依靠组织成员的志愿参与.

12.第三部门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一)第三部门可以提供公共部门尚未提供的公共物品.

(二)第三部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三)第三部门组织可以向弱势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物品.

(四)第三部门组织常常是更可靠的物品和服务提供渠道.

(五)第三部门是公民参与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九章:社会制度

1.社会制度: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设立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

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1):价值要素(又称价值标准):指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以及用处大小的判断.

(2):价值要素

(3)组织要素

(4)设备要素

其中价值要素和规范要素是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

3.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制度的核心是价值标准.

(二)社会制度是非人格化的权威力量.

(三)社会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差异性.

(四)社会制度具有抑扬性.

4.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一)行为导向功能 (二)行为调控功能

(三)文化创新功能 (四)社会化促进功能

5.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制度的需求层面看,对基本的社会制度是婚姻家庭制度(基本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主导性制度)和宗教制度三种.

6.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是指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不是永恒的).

7.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主要受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其规律性大体表现在:

(1)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2)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3)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具有转型时期的特征:

首先,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权威作用加强.

其次,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在制度创新中重新定位.

最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十章:社区

1.社区:是指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其内涵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一)社区是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共同的生活.

(二)社区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形成基于人们共同生活中的社会互动.

(三)社区是集体认同的一个标志,人们由于共同生活而产生了对社区所在区域或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认同,视自己为社区的一分子.

2.社区的构成要素:人口,区位,经济,文化,组织等五个基本要素.

3.社区的功能:

(1)经济生活功能. (2)社会化的功能. (3)社会控制功能

(4)社会参与功能. (5)社会保障功能.

4.社区横向格局和社会纵向格局(由美国社会学家沃伦在<美国社区>与<美国社区展望>提出的概念)

5.社区的横向格局:是指一个社区中的各种单位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6.社区纵向格局:是指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7.农村社区的特点:

(一)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低.

(二)农村社区的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三)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4)传统农村社区的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8.现代城市社区生活方式的特点:

(1)城市社区的社会分工复杂,居民从事更专门化的工作,彼此工作背景相差很大.

(2)城市社区中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正式组织.

(3)城市社区中,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

(4)城市化社区存在和包容了更多的文化差异.

9.集镇社区的类型:县城镇,中心镇,一般集镇.

10我国集镇社区的特点::

(一)集镇社区起着桥梁中介的作用

(二)人口结构比较复杂

(三)集镇经济的自筹,自主性

(四)集镇社区的地理环境优越.

(5)集镇社区城乡结合的社区文化.

11.社区发展的原则:1:民主原则. 2:需要原则. 3:自力原则

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5: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原则.

12.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2. 社会流动的制约因素有:人口因素,自然因素,发展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和个人因素.

第十二章:社会控制与偏差行为

1. 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和差异行为.

2. 偏差行为的类型:偏差行动,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偏差文化.

3. 偏差行为的负功能:

(一)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二)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三)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四)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4. 偏差行为的正功能:

(一)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

(二)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

(三)有助于社会预警

(四)有助于促进社会变迁.

5.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摈弃会行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6. 社会控制的特点:1:普遍性2:规范性. 3:多重性

7. 社会控制的类型:

(1) 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

(2) 制度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

(3) 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4) 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8. 社会控制的方式(1)法律控制. (2)道德控制. (3)习俗控制. (4)宗教控制.

第十三章: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形成的三个条件:

第一,某些社会现象产生了失调情况.

第二,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正常的社会生活.

第三,这种失调引起了相当多社会成员的关注.

2.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1:普遍性2:特殊性3:复杂性4:群体性.

3.当代社会问题:

一,结构性问题

(一)腐败问题

(二)恐怖主义问题(国际社会四大恶: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和毒品走私)

二,偏差性的社会问题

(一)毒品问题

(二)家庭暴力问题

三,自然性的社会问题(特征是:潜在性,突发性,有限性)

4.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改革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三)发展科学技术

(四)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

1. 社会变迁: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2. 社会变迁的特点:1:必然性2:前进性3:非直线式4:全面性

3. 社会变迁的类型:

(一)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分为: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

(二)按照社会变迁的性质与特点分为: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

(三)按照社会变迁的规模要分为: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

(四)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可分为:自发变迁和有计划变迁.

4. 现代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工业化2:城市化3:民主化4:管理科层化5:社会结构分化 6:人的现代化7: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5. 社会化的特征:

(一)现代化是一项革命进程.

(二)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全球化进程.

(三)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四)现代化不是”全盘西化”的过程.

6. 现阶段全球化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

7. 全球化的特征

(一)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二)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

(三)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四)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8. 全球化面临的挑战: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的地位.

(二)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它们的恐慌.

(三)随着中国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上方面的挑战.

(四)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环境并不乐观.

9. 如何应对全球化:

(一)首先,必须明确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以此为制订全球战略的前提.

(二)其次,要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展自己

(三)增强综合国力以确保国家安全.


相关内容

  • [中医学基础概论]教材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摘要:<中医学基础概论>为我校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中医必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内容存在知识点繁多,不同章节内容重复,前后内容衔接不好等问题.因此,对于该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概论:教材建设:非医学专业 中图分 ...

  • [电子商务概论]教案设计
  • <电子商务概论> 教案设计 本教案设计提供一个供教师备课.教学的框架,教师可根据本人情况.进度.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合理安排适合当前教学班特点的教学. 第一章. 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 1. 授课方式:大班授课 学时数:2学时(80分钟) 2.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电子 ...

  • 1.旅游策划与酒店管理方向核心课程:策划学.公共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一. 旅游策划与酒店管理方向核心课程 <公共关系原理与技巧>课程介绍 1.课程教学目的.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公共关系应用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公共关系实务的一般操作形式和组织方法:训练他们具备公共关 ...

  • 饭店管理概论读后感
  • <饭店管理概论>读后感 程若瑜 [1**********] 旅游管理4班 这本书阐述了饭店管理概论,分别介绍了饭店与饭店管理,饭店管理的含义和要素.饭店管理的内容框架.饭店组织管理.饭店服务质量管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饭店营销管理.饭店物资管理和饭店设备管理. 本书将视点集中于饭店的职能 ...

  • 2016年北京城市学院考研内部信息
  • 2016 年北京城市学院考研内部信息 一.2016年北京城市学院简介 北京城市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本科学历学位资格,学校同时举办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和外国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 北京城市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实行公有民办体制的新型高 ...

  • 马克思中国化在实践中的应用
  • 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部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后,从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始,走进了大学课堂,使正在实施的新一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工 ...

  • 2012年审计师考试心得
  • 2012年审计师考试高分心得分享 2012年审计师考试报名预计在4月中旬开始,具体时间请关注当地人事考试中心或2012年学易网校审计师考试频道.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发布2012年审计师考试各项相关新闻. 客观条件对每一个不作弊的人都是公平的,你既然参加了这个考试,就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过大家发发牢骚,这也 ...

  • 课程标准(现代物流概论)
  • 广西商业学校<现代物流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现代物流概论>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物流理论与观念.运输配送.储存保管.装卸搬运.现代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系统.物流网络系统.企业物流.第三 ...

  •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
  •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 理论课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 1 次课) 授课类型 : "文化" "中国文化"界说:中国文化的 . 授课时间 地理基础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 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大纲 导言: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