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丨借名登记的不动产被强制执行时,出名人Or借名人有权提出案外人异议?

2017-06-02 王赫 赫法通言

比较丨借名登记的不动产被强制执行时,出名人Or借名人有权提出案外人异议?

引言:

司法实践中,借名买房、借名买车、借名持股、借名开户的情况都不罕见。这些“名实不副”的情形,既是物权法必须回应的问题,如出名人出卖登记在其名下的不动产,是有权处分还是无权处分;也给执行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借名情形无疑是借名买房。本期文章就涉及借名登记的不动产被执行时,出名人还是借名人可以提出案外人异议。

实际上,由于借名登记的不动产被强制执行有两种情形,因此该问题可以被一分为二:一是该不动产被出名人的债权人查封,借名人能否提出案外人异议;二是该不动产被借名人的债权人查封时,出名人能否提出案外人异议。

对这两个问题,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恰好均有判例。

出名人的债权人查封时

台湾地区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637号判决称:

第三人异议之诉中,所谓第三人对执行标的物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之权利者,是指第三人对执行标的物有所有权、典权、留置权、质权。现在作为执行标的的不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出名人)名下,虽然第三人(借名人)与被执行人之前有借名登记或信托登记的情形,但也仅享有请求被执行人返还该不动产所有权的债权而已,因此没有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

质言之,借名人(如实际出资人)不能依据其与出名人之间的借名约定,排除执行法院为出名人的债权人实施的执行措施。

借名人的债权人查封时

在一起案件中,台湾地区高等法院认为,诉争不动产虽然登记在出名人名下,但并非出名人的固有财产,出名人没有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因此不得提第三人异议之诉。

但台湾地区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056号判决废弃了上述高等法院判决,其认为:

依据土地法所作的登记有绝对真实之公信力,借名登记的情形下,在出名人将借名登记的不动产移转登记返还给借名人前,该登记仍有效力。借名人的债权人不得以该不动产有借名登记契约为理由,主张出名人尚未取得所有权不得提起第三人异议之诉。

质言之,出名人是所有权人,因此有权提出执行异议之诉。

  实体法基础

如上所示,借名人不能排除出名人债权人的执行,是因为其没不享有借名登记不动产的所有权,而仅有债权;出名人可以排除借名人债权人的执行,则是因为出名人是所有权人。可见,上述两个判决的实体法基础就在于,借名登记不动产的所有权应归属于出名人。

对此,台湾地区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164号判决明确:借名契约,是当事人之间约定,一方经他方同意,而就属于一方现在或将来的财产,以他方的名义,登记为所有人或其他权利人,但仍由借名者管理、使用、收益及处分该财产的债权协议。借名人有转移该财产所有权至出名人名下的意思表示,出名人也有受让该财产所有权的意思表示,并由出名人依法完成取得该财产所有权的手续,出名人因此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仅出名人基于与借名人之间的内部关系,对于该财产之所有权权能受到限制,而实际由借名人管理、使用、收益及处分该财产。据此,在借名关系尚未消灭,出名人未将财产移转登记给借名人之前,借名人尚未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该财产仍为出名人所有,借名人不得主张自己为所有权。

那么,在大陆,能否做相同的理解呢?

   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2条

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2条规定,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其为该不动产物权的真实权利人,请求确认其享有物权的,应予支持。

实践中,对该条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该条是对事实物权的承认,在借名登记的情况下,可以确认借名人享有所有权。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本条明确规定了是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既然不动产登记簿公示的是物权,这里的“真实权利状态”自然应当是物权状态,所以只有在当事人享有物权,且与登记状态不符时(如非因法律行为取得物权),才能确认其享有物权。在借名登记的场合,借名人只有债权不能确认其享有所有权。

对此,物权法司法解释一执笔人司伟法官在其文章中明确支持后一种观点,即借名人债权说。该文称:在借名买房中,登记权利人(出名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并且已经基于这一基础法律关系完成了房屋所有权登记,故是唯一合法的房屋所有权人。借名人与登记权利人之间关于房屋所有权归属的约定只能约束合同双方当事人,没有直接设立房屋所有权的法律效力。借名人不能根据借名买房协议的约定直接取得房屋所有权。——司伟:“论不动产登记与权属的确认——兼论对《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2条的理解”,载《法律适用》2016年第5期。

小结

综上,若采借名人仅对出名人享有债权,并非借名登记不动产所有人的观点,则在大陆地区,就本文所涉问题,似应得出与台湾地区相同的结论。

2017-06-02 王赫 赫法通言

比较丨借名登记的不动产被强制执行时,出名人Or借名人有权提出案外人异议?

引言:

司法实践中,借名买房、借名买车、借名持股、借名开户的情况都不罕见。这些“名实不副”的情形,既是物权法必须回应的问题,如出名人出卖登记在其名下的不动产,是有权处分还是无权处分;也给执行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借名情形无疑是借名买房。本期文章就涉及借名登记的不动产被执行时,出名人还是借名人可以提出案外人异议。

实际上,由于借名登记的不动产被强制执行有两种情形,因此该问题可以被一分为二:一是该不动产被出名人的债权人查封,借名人能否提出案外人异议;二是该不动产被借名人的债权人查封时,出名人能否提出案外人异议。

对这两个问题,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恰好均有判例。

出名人的债权人查封时

台湾地区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637号判决称:

第三人异议之诉中,所谓第三人对执行标的物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之权利者,是指第三人对执行标的物有所有权、典权、留置权、质权。现在作为执行标的的不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出名人)名下,虽然第三人(借名人)与被执行人之前有借名登记或信托登记的情形,但也仅享有请求被执行人返还该不动产所有权的债权而已,因此没有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

质言之,借名人(如实际出资人)不能依据其与出名人之间的借名约定,排除执行法院为出名人的债权人实施的执行措施。

借名人的债权人查封时

在一起案件中,台湾地区高等法院认为,诉争不动产虽然登记在出名人名下,但并非出名人的固有财产,出名人没有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因此不得提第三人异议之诉。

但台湾地区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056号判决废弃了上述高等法院判决,其认为:

依据土地法所作的登记有绝对真实之公信力,借名登记的情形下,在出名人将借名登记的不动产移转登记返还给借名人前,该登记仍有效力。借名人的债权人不得以该不动产有借名登记契约为理由,主张出名人尚未取得所有权不得提起第三人异议之诉。

质言之,出名人是所有权人,因此有权提出执行异议之诉。

  实体法基础

如上所示,借名人不能排除出名人债权人的执行,是因为其没不享有借名登记不动产的所有权,而仅有债权;出名人可以排除借名人债权人的执行,则是因为出名人是所有权人。可见,上述两个判决的实体法基础就在于,借名登记不动产的所有权应归属于出名人。

对此,台湾地区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164号判决明确:借名契约,是当事人之间约定,一方经他方同意,而就属于一方现在或将来的财产,以他方的名义,登记为所有人或其他权利人,但仍由借名者管理、使用、收益及处分该财产的债权协议。借名人有转移该财产所有权至出名人名下的意思表示,出名人也有受让该财产所有权的意思表示,并由出名人依法完成取得该财产所有权的手续,出名人因此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仅出名人基于与借名人之间的内部关系,对于该财产之所有权权能受到限制,而实际由借名人管理、使用、收益及处分该财产。据此,在借名关系尚未消灭,出名人未将财产移转登记给借名人之前,借名人尚未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该财产仍为出名人所有,借名人不得主张自己为所有权。

那么,在大陆,能否做相同的理解呢?

   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2条

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2条规定,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其为该不动产物权的真实权利人,请求确认其享有物权的,应予支持。

实践中,对该条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该条是对事实物权的承认,在借名登记的情况下,可以确认借名人享有所有权。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本条明确规定了是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既然不动产登记簿公示的是物权,这里的“真实权利状态”自然应当是物权状态,所以只有在当事人享有物权,且与登记状态不符时(如非因法律行为取得物权),才能确认其享有物权。在借名登记的场合,借名人只有债权不能确认其享有所有权。

对此,物权法司法解释一执笔人司伟法官在其文章中明确支持后一种观点,即借名人债权说。该文称:在借名买房中,登记权利人(出名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并且已经基于这一基础法律关系完成了房屋所有权登记,故是唯一合法的房屋所有权人。借名人与登记权利人之间关于房屋所有权归属的约定只能约束合同双方当事人,没有直接设立房屋所有权的法律效力。借名人不能根据借名买房协议的约定直接取得房屋所有权。——司伟:“论不动产登记与权属的确认——兼论对《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2条的理解”,载《法律适用》2016年第5期。

小结

综上,若采借名人仅对出名人享有债权,并非借名登记不动产所有人的观点,则在大陆地区,就本文所涉问题,似应得出与台湾地区相同的结论。


相关内容

  • 案外人异议之诉研究
  • 案外人异议之诉研究 [摘要]2007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通过赋予案外人以提起诉讼的方式对执行行为可能侵犯其实体权益的情形予以救济,确立了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独立性,恢复了案外人异议的实体性本质.为了实现案外人异议之诉的价值,有必要在当事人.诉讼请求.管辖法院等诉讼构造以及当事人诉权的限制上实行与一般民事诉 ...

  • 关于法院民事案件中查封财产及执行规定汇编
  • 关于法院民事案件中查封财产及执行的规定汇编 一.最高法院关于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5号) 为了进一步规范民事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规 ...

  • 假租赁合同
  • 篇一:虚假租赁典型案例 虚假租赁典型案例 案例一 被执行人陈某串通他人虚构租赁合同并办理虚假租赁合同备案登记对抗法院对抵押房屋的执行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龚某与浙江某搪瓷有限公司.浙江某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业公司).沈某.陈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对被执行人陈某名下的位于杭州市江干区迪凯国际中 ...

  • 动产质押权利人的优先受偿权
  • 动产质押权利人的优先受偿权 李晓冬 贾文军 [案情] 2006年2月21日,案外人商行未来支行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称,其于2002年12月25日与被执行人中实公司签订<商品房按揭贷款合作协议书>并约定,商行未来支行为中实公司开发的"欣景苑"房产项目销售提供总额为800 ...

  • 新民事诉讼制度的理解与适用问题
  • 新修改民事诉讼制度的理解与适用问题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是继2007年以来对民事诉讼法的一次全面修改,表现在:一是创设新的诉讼制度多:二是修改的内容广,从总则到基本制度,包括所有具体 ...

  • 案外人申请再审中几个问题的解决
  • 案外人申请再审中几个问题的解决 2007年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审判监督解释>)第五条和第四十二条在借鉴域外立法基础上确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该制度旨在为合法权 ...

  • 最高院民一庭: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裁判规则8条 | 天同码
  • 本期天同码,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编<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15年第2辑(总第62辑)部分案例. 文/陈枝辉  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规则摘要] 1.特快专递详情单复印件作为解约通知送达证据情形 --一方提交的特快专递详情单复印件,对方认可真实性但以无原件为由抗辩,但未提供反证的, ...

  • 物权法在民事强制执行中的适用
  •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为维护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同时也为将来强制执行法的制定奠定了法律的基础.由于在制定民事强制执行 ...

  • 赵晋山.葛洪涛:[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执行程序若干问题解读
  • (载于<法律适用>2015年第4期:赵晋山: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综合管理室主任.法学博士,葛洪涛,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综合管理室副主任.法学博士)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了执行依据的明确性要求,强调继续履行类法律文书应当明确继续履行的内容:修改了特定物灭失情况下的折价赔偿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