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第一课时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 题:《 香菱学诗 》 设计人: 审核人:

班 级: 姓 名: 编 号:

资料准备:1. 写作背景。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

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受

尽欺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作者写她学

诗,也可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2.走进作者。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

石头记》,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

末世的人性世态,种种不调和的矛盾。

3. 文学常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3]》)之一,属

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

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

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基础积累: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摩诘( ) 应玚( ) 墟里( ) 胡诌( ) 暧暧( ) 颦儿( ) 抠土( ) 蘅芜( ) 两眼鳏鳏( ) 画缯( ) 诲人不倦( ) 藕香榭( ) 沁芳亭( ) 庾信 ( ) 2. 解释下列词语。

起承转合:

精血诚聚:

两眼鳏鳏:

诲人不倦:

挖心搜胆: 。

地灵人杰:

自我感悟: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香菱和黛玉的性格形象。

【组 评】: ☆ ☆ ☆

【学习目标】

1. 掌握并积累本课生字词 。

2. 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3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学习重点】

认识香菱和黛玉的性格形象。

【学习难点】

深入领会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课堂流程】

基础题

1、《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名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

2、《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__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后四十回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他们生活的年代都是____________。

3、《红楼梦》一书以________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4、贾府中的“四春”是( )、( )、( )、( ),她们各自的丫环分别是( )、( )、( )、( )。

5、请写出下列人物在海棠诗社中的别名。

A 、林黛玉: B、薛宝钗:

C 、贾宝玉: D、李纨:

6、金陵十二钗指的是:

7、“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说的是( ),《红楼梦》对她的评语是“————————————————。”

8、《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指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金玉良缘指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发展题

(一)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 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释】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 。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战国策》)

1.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寡 人闻 先 生 若 闻 古 人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

③愿闻其说( )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 ..

3.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例句:苏秦之楚

A.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5.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12分)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 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1、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

②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 )

③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

④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2分)

A 、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 、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 、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 、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4、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 题:《 香菱学诗 》 设计人: 审核人:

班 级: 姓 名: 编 号:

资料准备:1. 写作背景。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

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受

尽欺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作者写她学

诗,也可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2.走进作者。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

石头记》,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

末世的人性世态,种种不调和的矛盾。

3. 文学常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3]》)之一,属

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

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

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基础积累: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摩诘( ) 应玚( ) 墟里( ) 胡诌( ) 暧暧( ) 颦儿( ) 抠土( ) 蘅芜( ) 两眼鳏鳏( ) 画缯( ) 诲人不倦( ) 藕香榭( ) 沁芳亭( ) 庾信 ( ) 2. 解释下列词语。

起承转合:

精血诚聚:

两眼鳏鳏:

诲人不倦:

挖心搜胆: 。

地灵人杰:

自我感悟: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香菱和黛玉的性格形象。

【组 评】: ☆ ☆ ☆

【学习目标】

1. 掌握并积累本课生字词 。

2. 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3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学习重点】

认识香菱和黛玉的性格形象。

【学习难点】

深入领会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课堂流程】

基础题

1、《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名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

2、《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__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后四十回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他们生活的年代都是____________。

3、《红楼梦》一书以________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4、贾府中的“四春”是( )、( )、( )、( ),她们各自的丫环分别是( )、( )、( )、( )。

5、请写出下列人物在海棠诗社中的别名。

A 、林黛玉: B、薛宝钗:

C 、贾宝玉: D、李纨:

6、金陵十二钗指的是:

7、“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说的是( ),《红楼梦》对她的评语是“————————————————。”

8、《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指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金玉良缘指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发展题

(一)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 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释】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 。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战国策》)

1.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寡 人闻 先 生 若 闻 古 人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

③愿闻其说( )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 ..

3.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例句:苏秦之楚

A.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5.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12分)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 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1、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

②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 )

③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

④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2分)

A 、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 、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 、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 、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4、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相关内容

  • 三至六年级数学目录
  • 一 时.分.秒 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三 测量 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五 倍的认识 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八 分数的初步认识 九 数学广角--集合 十 总复习 四年级上 一 大数的认识 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二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三 角的度量 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五 ...

  •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 厦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 (2010级)教学意见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必须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遵照<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具体教学要求,在高三备考阶段还需遵循国家教育部<考试大纲>以及福建省教育厅<考试说明>的各项具体要求, ...

  •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
  • 浙教版初学数学知识体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分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1课时 1.3 数轴 1课时 1.4 绝对值 1课时 1.5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正数.负数的概念对有理数概念的建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数轴不仅能直观解释其余 ...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数学计划
  •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女生16人,男生16人.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很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心难以集中.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 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 ...

  • 一年级语文上册学科计划
  • 一年级(5)语文上册学科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一.学情分析: 本班一(5)班共有学生45人.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很强,活泼好动,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 ...

  • 各章节课时安排
  • 适合对象::①更适合能够主动学习.上进心强的学生: ②普通中等学生对新知识的提前预习学习. 辅导目的:以自主的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代讲,吃透重要基础知识,训练中等难度题的解题思维. 辅导过程: 示 例:梯形辅助线练习 某初二学生作业批改 北京西城某学生一模试卷分析 2009年北京西城初二期末试卷批改阅 ...

  • 六年级下册课时教案
  • 课时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本学期累计总 课时 年 月 日 课时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本学期累计总 课时 年 月 日 课时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本学期累计总 课时 年 月 日 课时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本学期累计总 课时 年 月 日 课时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本学期累计总 ...

  •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题组集体备课计划
  • 二年级数学课题组集体备课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乌苏市第五小学 吴冰 为了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活动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的,通过"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方式提高集体备课效益.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讫日期 教 学 内 容 备注 8.26-9.8.31 暑假作业检查及讲评 2课时 2 9.2-9.5 1.沁园春雪 2课时 3 9.9-9.13 4 4 9.17-9.23 5 4 9.24-9.30 8 5 放假 6 10. 8 ...

  • 中小学课程管理
  • 中小学课程管理: *小学12门课程为:品德类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艺术类的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初中15门课程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艺术类的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历史,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