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晋语08 优施教骊姬谮申生| 晋语| 儒家

《国语》晋语08 优施教骊姬谮申生

原文

优施教骊姬夜半而泣谓公曰:“吾闻申生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于民,皆有所行之。今谓君惑于我,必乱国,无乃以国故而行强于君。君未终命而不殁,君其若之何?盍杀我,无以一妾乱百姓。”公曰:“夫岂惠其民而不惠于其父乎?”骊姬曰:“妾亦惧矣。吾闻之外人之言曰:为仁与为国不同。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故长民者无亲,众以为亲。苟利众而百姓和,岂能惮君?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彼将恶始而美终,以晚盖者也。凡民利是生,杀君而厚利众,众孰沮之?杀亲无恶于人,人孰去之?苟交利而得宠,志行而众悦,欲其甚矣,孰不惑焉?虽欲爱君,惑不释也。今夫以君为纣,若纣有良子,而先丧纣,无章其恶而厚其败。钧之死也,无必假手于武王,而其世不废,祀至于今,吾岂知纣之善否哉?君欲勿恤,其可乎?若大难至而恤之,其何及矣!”公惧曰:“若何而可?”骊姬曰:“君盍老而授之政。彼得政而行其欲,得其所索,乃其释君。且君其图之,自桓叔以来,孰能爱亲?唯无亲,故能兼翼。”公曰:“不可与政。我以武与威,是以临诸侯。未殁而亡政,不可谓武;有子而弗胜,不可谓威。我授之政,诸侯必绝;能绝于我,必能害我。失政而害国,不可忍也。尔勿忧,吾将图之。”

骊姬曰:“以皋落狄之朝夕苛我边鄙,使无日以牧田野,君之仓廪固不实,又恐削封疆。君盍使之伐狄,以观其果于众也,与众之信辑睦焉。若不胜狄,虽济其罪,可也。若胜狄,则善用众矣,求必益广,乃可厚图也。且夫胜狄,诸侯惊惧,吾边鄙不儆,仓廪盈,四邻服,封疆信,君得其赖,不知可否,其利多矣。君其图之!”公悦,是故使申生伐东山,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仆人赞闻之,曰:“太子殆哉!君赐之奇,奇生怪,怪生无常,无常不立。使之出征,先以观之,故告之以离心,而示之以坚忍之权,则必恶其心而害其身矣。恶其心,必内险之;害其身,必外危之。危自中起,难哉!且是衣也,狂夫阻之衣也。其言曰:‘尽敌而反。’虽尽敌,其若内谗何!”申生胜狄而反,谗言作于中。君子曰:“知微。”

译文

优施献计让骊姬在夜里哭着对献公说:“我听说申生为人很仁义而且势力很大,对百姓又很宽厚慈爱,这些都是有所用心的举动。如今他说国君被我迷惑,一定会因此而乱国,我恐怕他会以国家利益作借口对你施行武力。

你还健在,准备怎么应付他呢?何不杀了我,不要为了我一个女人而让百姓遭受动乱。”献公问:“他难道会爱百姓而不爱他的父亲吗?”骊姬说:“我也正害怕这个啊。我听别人说,施行仁义和效忠国家不一样。施行仁义的人,把爱自己的亲人称作仁;而效忠国家的人,把安定社稷称作仁。所以百姓的领袖没有私亲,而以百姓为亲。倘若他认为对多数人有利又能把百姓团结在自己周围,还怕弑君?为了多数人的缘故而不爱私亲,大家会更加拥戴他,他开始虽有弑君的恶声,可是最终能得到忠于国家的美名,用后来的善行掩盖掉前面的罪恶。民众总是追求利的。杀了国君而让民众得到厚利,民众有谁还会反对他呢?杀了父亲但没有施恶于他人,民众有谁还会背弃他呢?如果大家都得利而受宠,他的志向实现了使大家高兴,大家会更拥戴他,谁能不被他所迷惑?即使想爱国君,可这种迷惑解脱不了啊。现在且把国君比作纣王,如果纣王有个好儿子,先把纣王杀了,这样就不会张扬纣的罪恶而招来周的诛伐。同样是死,就不必借周武王之手了,而且商的国祚不会中断,祖宗至今还得到祭祀,我们怎么会知道纣王其人是善是恶呢?你想不担心这类事的发生,能办得到吗?等到大祸临头时才忧虑,就再也来不及了!”献公害怕地问:“怎么办才好呢?”骊姬说:“你何不称老退位而把国政交给申生。申生掌握了国政,按自己心愿行事,得到了他追求的东西,就会放过你。你再考虑一下,自你的曾祖桓叔以来,谁能爱过亲人?正因为不爱私亲,所以才能把本家占有的翼地兼并了。”献公说:“不能把国政交出去。我凭着武功和威势,才得以驾驭诸侯。没死就丢失国政,不能算有武功;连儿子也制服不了,不能算有威势。我把国政交给他,诸侯必定会和我们断绝关系;能断绝关系,必定会加害于我们。丢失国政而且害了国家,这是不能容忍的。你不必担心,我会有办法对付他。”

骊姬说:“皋落狄不分早晚侵扰我国的边境,使那里的边民没有一天可以到田野放牧牛羊。国君的仓库本来就不充实,又担心外族削减我国的疆土。你何不派申生去讨伐狄国,以便观察他是否能带兵,与民众的关系是否确实很和睦。如果他不能战胜狄国,那就自然构成罪名,可以加罪于他;如果胜了狄国,那就说明他很会使用民众,他所要求的会更多,我们就更要想办法对付他。况且战胜狄国,诸侯将会吃惊害怕,我们的边境将不必戒备,国库充实,四邻畏服,疆界不会有争议,你得到这些利益,又可以知道如何去对付申生,好处太多了。你何不谋划一下!”献公听了很高兴,于是决定派申生讨伐东山的狄人,让他穿一件左右颜色各异的衣服,佩戴一块金玦。申生的仆人赞听到后说:“太子危险了!国君赐给他奇异的东西,奇就要生怪,怪就要出现反常,反常预示着太子不能继立为君。派他出征,先以此观察他和民众的关系,用左右颜色各异的衣服象征不一致,用金玦暗示冷淡和离心,这就必定是讨厌他的心性而想加害于他的身体了。讨厌他的心性,就必定在内部使他陷于危险;要加害于他的身体,就必定在外面使他陷于绝境。危险从内部产生,难以摆脱哩!而且那件衣服,是要让方相氏诅咒后才

能穿的。方相氏的诅咒说:‘消灭敌人而返回。’即使消灭了敌人,申生又能对内部的谗言怎么样呢?”申生战胜了狄国回来后,对他的谗言从宫中开始散布。有识之上说:“赞这个人知道精微的道理。”

《国语》晋语08 优施教骊姬谮申生

原文

优施教骊姬夜半而泣谓公曰:“吾闻申生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于民,皆有所行之。今谓君惑于我,必乱国,无乃以国故而行强于君。君未终命而不殁,君其若之何?盍杀我,无以一妾乱百姓。”公曰:“夫岂惠其民而不惠于其父乎?”骊姬曰:“妾亦惧矣。吾闻之外人之言曰:为仁与为国不同。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故长民者无亲,众以为亲。苟利众而百姓和,岂能惮君?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彼将恶始而美终,以晚盖者也。凡民利是生,杀君而厚利众,众孰沮之?杀亲无恶于人,人孰去之?苟交利而得宠,志行而众悦,欲其甚矣,孰不惑焉?虽欲爱君,惑不释也。今夫以君为纣,若纣有良子,而先丧纣,无章其恶而厚其败。钧之死也,无必假手于武王,而其世不废,祀至于今,吾岂知纣之善否哉?君欲勿恤,其可乎?若大难至而恤之,其何及矣!”公惧曰:“若何而可?”骊姬曰:“君盍老而授之政。彼得政而行其欲,得其所索,乃其释君。且君其图之,自桓叔以来,孰能爱亲?唯无亲,故能兼翼。”公曰:“不可与政。我以武与威,是以临诸侯。未殁而亡政,不可谓武;有子而弗胜,不可谓威。我授之政,诸侯必绝;能绝于我,必能害我。失政而害国,不可忍也。尔勿忧,吾将图之。”

骊姬曰:“以皋落狄之朝夕苛我边鄙,使无日以牧田野,君之仓廪固不实,又恐削封疆。君盍使之伐狄,以观其果于众也,与众之信辑睦焉。若不胜狄,虽济其罪,可也。若胜狄,则善用众矣,求必益广,乃可厚图也。且夫胜狄,诸侯惊惧,吾边鄙不儆,仓廪盈,四邻服,封疆信,君得其赖,不知可否,其利多矣。君其图之!”公悦,是故使申生伐东山,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仆人赞闻之,曰:“太子殆哉!君赐之奇,奇生怪,怪生无常,无常不立。使之出征,先以观之,故告之以离心,而示之以坚忍之权,则必恶其心而害其身矣。恶其心,必内险之;害其身,必外危之。危自中起,难哉!且是衣也,狂夫阻之衣也。其言曰:‘尽敌而反。’虽尽敌,其若内谗何!”申生胜狄而反,谗言作于中。君子曰:“知微。”

译文

优施献计让骊姬在夜里哭着对献公说:“我听说申生为人很仁义而且势力很大,对百姓又很宽厚慈爱,这些都是有所用心的举动。如今他说国君被我迷惑,一定会因此而乱国,我恐怕他会以国家利益作借口对你施行武力。

你还健在,准备怎么应付他呢?何不杀了我,不要为了我一个女人而让百姓遭受动乱。”献公问:“他难道会爱百姓而不爱他的父亲吗?”骊姬说:“我也正害怕这个啊。我听别人说,施行仁义和效忠国家不一样。施行仁义的人,把爱自己的亲人称作仁;而效忠国家的人,把安定社稷称作仁。所以百姓的领袖没有私亲,而以百姓为亲。倘若他认为对多数人有利又能把百姓团结在自己周围,还怕弑君?为了多数人的缘故而不爱私亲,大家会更加拥戴他,他开始虽有弑君的恶声,可是最终能得到忠于国家的美名,用后来的善行掩盖掉前面的罪恶。民众总是追求利的。杀了国君而让民众得到厚利,民众有谁还会反对他呢?杀了父亲但没有施恶于他人,民众有谁还会背弃他呢?如果大家都得利而受宠,他的志向实现了使大家高兴,大家会更拥戴他,谁能不被他所迷惑?即使想爱国君,可这种迷惑解脱不了啊。现在且把国君比作纣王,如果纣王有个好儿子,先把纣王杀了,这样就不会张扬纣的罪恶而招来周的诛伐。同样是死,就不必借周武王之手了,而且商的国祚不会中断,祖宗至今还得到祭祀,我们怎么会知道纣王其人是善是恶呢?你想不担心这类事的发生,能办得到吗?等到大祸临头时才忧虑,就再也来不及了!”献公害怕地问:“怎么办才好呢?”骊姬说:“你何不称老退位而把国政交给申生。申生掌握了国政,按自己心愿行事,得到了他追求的东西,就会放过你。你再考虑一下,自你的曾祖桓叔以来,谁能爱过亲人?正因为不爱私亲,所以才能把本家占有的翼地兼并了。”献公说:“不能把国政交出去。我凭着武功和威势,才得以驾驭诸侯。没死就丢失国政,不能算有武功;连儿子也制服不了,不能算有威势。我把国政交给他,诸侯必定会和我们断绝关系;能断绝关系,必定会加害于我们。丢失国政而且害了国家,这是不能容忍的。你不必担心,我会有办法对付他。”

骊姬说:“皋落狄不分早晚侵扰我国的边境,使那里的边民没有一天可以到田野放牧牛羊。国君的仓库本来就不充实,又担心外族削减我国的疆土。你何不派申生去讨伐狄国,以便观察他是否能带兵,与民众的关系是否确实很和睦。如果他不能战胜狄国,那就自然构成罪名,可以加罪于他;如果胜了狄国,那就说明他很会使用民众,他所要求的会更多,我们就更要想办法对付他。况且战胜狄国,诸侯将会吃惊害怕,我们的边境将不必戒备,国库充实,四邻畏服,疆界不会有争议,你得到这些利益,又可以知道如何去对付申生,好处太多了。你何不谋划一下!”献公听了很高兴,于是决定派申生讨伐东山的狄人,让他穿一件左右颜色各异的衣服,佩戴一块金玦。申生的仆人赞听到后说:“太子危险了!国君赐给他奇异的东西,奇就要生怪,怪就要出现反常,反常预示着太子不能继立为君。派他出征,先以此观察他和民众的关系,用左右颜色各异的衣服象征不一致,用金玦暗示冷淡和离心,这就必定是讨厌他的心性而想加害于他的身体了。讨厌他的心性,就必定在内部使他陷于危险;要加害于他的身体,就必定在外面使他陷于绝境。危险从内部产生,难以摆脱哩!而且那件衣服,是要让方相氏诅咒后才

能穿的。方相氏的诅咒说:‘消灭敌人而返回。’即使消灭了敌人,申生又能对内部的谗言怎么样呢?”申生战胜了狄国回来后,对他的谗言从宫中开始散布。有识之上说:“赞这个人知道精微的道理。”


相关内容

  • 张横渠先生[西铭][东铭]新注
  • 张横渠先生<西铭><东铭>新注 (据中华书局<张载集·正蒙·乾称>.张伯行<近思录集解>卷二.陈荣捷<近思录详注集评>卷之二录入校勘.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张京华于千禧年之孟冬十月.) [说 明] <西铭>原名<订顽> ...

  • 屈原为何对鲧独怀深情
  • 屈原是品德高洁,性情耿直,宁折不弯,爱憎分明,思维至宏的爱国诗人.每读屈赋,无不为赋中所表达的充沛感情所倾倒.但是通读屈赋,却能看出崇圣忠君爱国的屈原,最怀深情的不是圣君,而是被圣君尧.舜定为四凶之一并施以殛罪的鲧,并在赋中给以最多的笔墨为鲧鸣冤不平,以至对尧.舜有所指责,这是为什么呢?应该说,屈原 ...

  •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先秦君子风范考试答案
  •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先秦君子风范考试选择题(60 分)1.以艺术方式再现先秦君子形象的作品是 (2.00 分)  A.<国语>C.<左传>D.<诗经>2.春秋时行人行动的目的是 (2.00 分)   A.博得名声B.推销自己的主张C.维护 ...

  • 先秦君子风范答案2014-10-26
  • 1 .擅长慎思明辨的是 (6.00分) A.孙周 B.周王 C.王孙 D.谭伯 2.<左传>开篇中跟郑庄公争夺权力的弟弟的姓名是? (6.00分) A.颖考叔 B.共叔段 C.武姜 D.寤生 3.经过系统的大学学习之后,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 (6.00分) A.博物君子 B.断句读书 C. ...

  • 2015年先秦君子风范作业标准答案
  • 2015先秦君子风范作业标准答案(大全) 贵族文化(一) 先秦儒家在描述周胜商时没有突出强调的是(B ) A周代的文化 B文化吸引 C文王的仁政 D商纣王的残暴 谁为百姓焚身祭天(A) A成汤 B文王 C尧 D舜 判断 1三不朽是指立德.立言.立功(对) 2.为解除百姓疾苦遍尝百超的是黄帝(错) 贵 ...

  • 论孟子对孔子德育思想的传承与弘扬_冯文全
  • 2013年第1期 No.1,2013 EDUCATIONALRESEARCH General,No. 396 (总第396期) 论孟子对孔子德育思想的传承与弘扬* 冯文全冯碧瑛 [摘 要]儒家创始人孔子以"礼""仁".之教开创了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先河,孟子 不 ...

  • 秦汉时期的今文经和古文经之争
  • 秦汉时期的今文经和古文经之争 五经博士 五经博士的设置,是汉朝廷掌握经学的重要标志.在这以后,经学独占了官学. 刘邦是一个不喜欢儒生.不喜欢经学的开国皇帝.陆贾不断地向刘邦称道<诗>.<书>.刘邦骂他说:老子在马上得天下,要<诗>.<书>有什么用!陆贾 ...

  • 从顺应论看林语堂编译_论语_
  • 第26卷第2期Vol.26No.2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0年4月 Apr.2010 从顺应论看林语堂编译<论语> 李昕燕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 ...

  • 先秦文学ghghghgh
  • 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一)重要概念.术语 1.<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