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香港服务贸易演进的情况,香港服务贸易可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分别为自然型服务贸易阶段,知识型服务贸易阶段以及战略型服务贸易阶段。对三个阶段香港服务贸易各服务组别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总结出香港服务贸易发展各阶段发展特点、模式及其成功经验。 关键词:服务贸易;香港;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7)03-0026-05 收稿日期:2006-12-13 “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是一种跨越国界进行服务品交易的商业活动,具体包括旅游、运输、保险、金融、通信邮电、建筑安装与承包工程、计算机与信息、专利与技术许可、咨询、教育、医疗保健、广告宣传、电影音像、个人劳务等。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对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水平、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一个外向型及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香港不仅是重要的货物贸易中心,更是重要的服务贸易中心。2005年香港服务贸易输出,在全球排名第11位,在亚太区列第4位。香港在发展服务贸易领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研究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的模式与轨迹,可为上海等国际性大都市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香港自然经济环境 香港是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自由港,位于太平洋地区海、空交通要冲,北依内地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香港交通发达,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港构成香港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是中国通向世界的重要枢纽。 但由于自然资源缺乏,香港一直以来都以服务业作为经济的支柱。而良好的区位优势则使香港成为世界经济、贸易、金融的集聚地。 香港是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区内有金融机构380多家,是世界第四大黄金交易市场、第七大外汇市场、第十一大股票市场、第九大贸易市场。香港还是世界第四大外汇直接投资来源地,中国的外资企业超过半数是有港资参与的。香港拥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和最繁忙的国际机场。 二、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的三个阶段 香港是一个贸易依存度极高的地区。对外贸易在香港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香港服务贸易发展演变的情况,笔者将香港服务贸易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自然型服务贸易阶段(1980年以前) 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的第一阶段,可称为自然型服务贸易阶段,这个阶段大约可追溯到香港开埠一直到1980年以前。 香港由于自然资源缺乏,难以大力发展以工业化为主的制造业,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其港口区位优势,因此香港只能以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的支柱,发展诸如港口运输、转口贸易、旅游等服务产业。我们将第一阶段即自然型服务贸易阶段划分至1980年以前,主要的依据有两点,一是1980年以前香港服务业仍未正式成为香港的主导产业,二是1980年以前香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20世纪50年代以前,香港服务业主要是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单一服务方式,这段时期正值香港经济恢复时期,转口贸易占主导地位,香港本地制造业很微弱。1950~1970年末,朝鲜战争和对华禁运的形势,香港走上工业化道路,在纺织、成衣、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取得飞速发展。导致香港转口贸易额直线下降。到60年代末,制造业尤其是轻纺织业占据了香港经济的主导地位。 70年代,香港政府推行了多元化、全方位的经济发展方针,以金融业为龙头,迅速发展了金融、通讯、地产、贸易等服务业。当时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港口运输业和旅游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1980年之前各服务行业进出口的统计数据的缺失,本文对第一阶段,即自然型服务贸易时期分析略为粗浅。 (二)第二阶段:知识型服务贸易阶段(1980~1997年) 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的第二阶段,可称为知识型服务贸易阶段,本文将这个阶段界定在1980~1997年香港回归之间。这一阶段香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再加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态势随着全球化与资源高度紧张而产生变化,香港政府意识到,土地空间和劳动力市场的狭小,服务贸易在劳动密集型传统经济领域越来越没有竞争力,服务贸易必须从自然型向知识型转变。自此,香港金融、保险、咨询、法律、会计、营销等现代服务行业开始迅速发展。随之服务贸易也开始蓬勃发展。香港经济在1980年以后实现了第二次转型,转变为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自由港。香港一些低附加值的服务产业开始转移到内地南部,服务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快速的增长也适应了香港经济多功能定位和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发展趋势。 香港知识型服务贸易阶段的特点归纳为: 1.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如图1和表1所示,在1980~1997年期间,在高度化的服务型经济体系下,香港服务贸易蓬勃发展,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80年的200亿港元增长至1997年的1984亿港元,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80年的292亿港元增长至1997年的2866亿港元。从服务贸易进出口盈余看,香港服务贸易盈余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状态。 2.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如表2所示,从服务出口看,在1980~1997年间,“运输”服务虽然从1980年的42.2%下降至1997年的30.5%,但一直是香港最重要的输出服务组别。旅游所占份额则从1980年的22.3%略微下降到1997的20.8%。由于“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出口总额大幅上升,至1997年“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成为香港第二大服务输出组别,有关比重由1980年占19.1%增加至1997年占25.7%。这一时期金融服务蓬勃发展,金融服务出口由1980年的4.4%上升至1997年的11.4%。 从服务进口看,1980年运输是香港服务贸易最重要的输入服务组别,但到1997年,旅游服务成为香港最重要的输入服务组别。1997年旅游进口已由1980年的26.8%上升到49.5%。 从服务贸易结构看,香港服务贸易进出口开始转向金融、商贸等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 3.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如表3所示,这一阶段香港服务贸易TC指数除保险服务及其他服务之外其余都呈正数,其中又以金融服务、运输服务及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服务竞争力最强。尤其是金融服务竞争力最强,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服务次之。旅游服务的竞争力指数越来越弱,从1980年的0.09下降至1997年的-0.01,这也跟政府着力发展金融等知识密集型行业有关。保险的TC指数逐年下降,从1980年的-0.20降至1997年的-0.43,竞争力非常弱。 这一阶段,即自1980年起,香港开始实行低税
率的自由贸易政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带动本地运输、仓储、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共同振兴。政府采取“最大支持,最小干预”的“积极不干预”政策,使得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逐步多元化,形成了部门齐全的服务贸易体系,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香港逐渐成为国际服务中心。 (三)第三阶段:战略型服务贸易阶段(1997年以后) 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的第三阶段,可称为战略型服务贸易阶段,这一阶段从1997年香港回归至今。 为加强两地之间的经贸联系,2003年6月19日,香港与内地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CEPA的签署,香港发展服务贸易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即为大陆经济的发展服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过度依赖金融、地产等服务业的香港经济受到了极大冲击,陷入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为了恢复经济,香港政府改变了过分重视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方针,实施了工业重建政策,尤其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举的发展之路。在香港提出重振制造业,发展高增值服务业的同时,CEPA的签署也标志着香港服务贸易的发展正式进入战略型阶段。 战略型服务贸易时期的发展特点归纳为: 1.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见表1和图1,虽然97亚洲金融风暴使香港服务贸易有所下挫,但97之后,香港服务贸易又开始新一轮的增长猛势,由1998年的2621亿港元上升至2005年的5131亿港元,平均每年增长10.1%。服务输入总额增长较为平缓,由1998年的1942亿港元上升至2005年的2354亿港元,平均每年增长2.8%。 2.服务贸易盈余,见图1,亚洲金融风暴使服务贸易盈余在1998年急速下跌,但1998年以后,服务贸易盈余增长速度很快,由1998年的679亿港元上升至2005年的2316亿港元,平均每年增长11.3%,服务贸易的盈余,足以抵销货物贸易取得的赤字。 3.服务出口,见表2,在2000年,“运输”服务是香港最重要的输出服务组别,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的31.6%。同一年,“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出口总额大幅上升,自2001年开始,“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成为香港最重要的服务输出组别,有关比重由2000年占31.0%增加至2003年占35.9%及2004年占34.7%。 服务进口,见表2,旅游是香港服务贸易最重要的输入服务组别,2000年旅游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50.6%,至2004年虽有所下降,但仍占42.6%;其次为运输,其占服务输入总额的比重也一直保持在25%以上。从服务贸易结构看,香港服务贸易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金融、商贸等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 4.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见表3,这一期间香港服务贸易TC指数大多呈正数,其中金融服务、运输服务及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服务竞争力最强。尤其是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服务,其竞争力指数接近于0.8。其次金融服务竞争力较强,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0.6以上。旅游、保险的TC指数呈负数,竞争力较弱;其中保险服务的竞争力指数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0.09下降至2004年的-0.20;而旅游虽然竞争力指数一直为负,但近几年一直有所提高,从2000年的-0.36上升至2004年的-0.19,这与政府加大旅游投资吸引外国游客到港旅游有很大关系。 5.服务对象,如表4所示,在香港服务输出当中,中国内地及美国是最主要的目的地,特别是在“运输”、“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以及“其他服务”方面。在2000―2003年期间,两地合计在“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以及“其它服务”的输出中,均占多于一半的比重。其次是日本、中国台湾及英国。 在香港服务输入当中,中国内地及美国亦是最主要的来源地,在2000~2003年期间,两地合计在“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以及“其它服务”的输入中,均占多于一半的比重。其次是日本、英国及澳大利亚。 6.近几年香港服务贸易发展模式,主要是离岸贸易发展增值商贸服务模式。前已述及,在香港服务输出各主要服务组别当中,“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最为重要。2003年,该组别中的89.5%是与离岸贸易(即“商贸服务”及“与离岸交易有关的商品服务”)有关。这种变单纯的以传统货物运输的港口服务贸易模式为基于离岸贸易提供更具增值性商贸服务的服务贸易模式,使香港成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国际采购中心。 三、结论 根据香港服务贸易的演进历程,香港服务贸易发展成功的原因可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 (一)实行低税率的自由贸易政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带动本地运输、仓储、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共同振兴。香港一直坚持市场主导、公平竞争的自由经济体制,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政府采取“最大支持,最小干预”,即“积极不干预”政策。同时香港的税种少、税率低、税制简单。 (二)近年来香港制造商纷纷将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工序迁移至内地和发展中国家,而专注于管理工作和其他生产支持服务,如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管理监控等。这种“前店后厂”式的分工模式为香港创造了贸易、航运、融资和其他专业服务方面的大量需求,进一步加强了香港作为亚洲区贸易中枢和全方位服务中心的角色。 (三)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地位。到2000年底,香港的机构存款和客户存款近6万亿港元,外汇储备超过1000亿居世界第三位,银行业的总资产和负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使香港在每次结构调整过程中,都能通过银行、证券市场、黄金市场等吸收到所需资金,并通过引进外资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 (四)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香港政府一般不通过经济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服务贸易市场,而是对其进行法制化管理,并通过许多半官方和非官方的行业协会、同业组织引导和监督服务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其运作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在香港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香港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开始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一直占GDP 65%以上水平。但是,由于丧失了制造业的优势,单纯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地产业的发展,使整体经济失却了依托,香港曾经一度因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动力。直至1997年以后,香港提出要重振制造业,发展高增值服务业。现在我国许多城市服务贸易的发展正处于知识型发展阶段,香港在产业结构上的历史教训及经验值得借鉴,即在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同时,提早进入战略型发展阶段,重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平衡发展,保持增长动力。 香港具有贸易、运输、金融、会计、法律、咨询、保险、零售、旅游等高度发达的服务贸易业,拥有这方面的济济人才,其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中国内地其他城市;香港还有一整套完全与国际接轨的政府管理体系和法律运作体系,它的高度规范、高度透明和高效运作都会对其他国际性大都市有所启示。特别是上海,同香港一样,它们都属于缺乏自然资源但地理优势明显的城市,也都是传统的港口和货运中心,在资源日益匮乏,经济全球化及全球产业格局转型的大背景下,香港服务贸易的发展经验很值得借鉴。 (顾宝炎电子信箱:gubaoyan@hotmail.com 许秋菊电子信箱:qiujul981@hotmail.com)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阅读原文”。
摘要:根据香港服务贸易演进的情况,香港服务贸易可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分别为自然型服务贸易阶段,知识型服务贸易阶段以及战略型服务贸易阶段。对三个阶段香港服务贸易各服务组别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总结出香港服务贸易发展各阶段发展特点、模式及其成功经验。 关键词:服务贸易;香港;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7)03-0026-05 收稿日期:2006-12-13 “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是一种跨越国界进行服务品交易的商业活动,具体包括旅游、运输、保险、金融、通信邮电、建筑安装与承包工程、计算机与信息、专利与技术许可、咨询、教育、医疗保健、广告宣传、电影音像、个人劳务等。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对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水平、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一个外向型及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香港不仅是重要的货物贸易中心,更是重要的服务贸易中心。2005年香港服务贸易输出,在全球排名第11位,在亚太区列第4位。香港在发展服务贸易领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研究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的模式与轨迹,可为上海等国际性大都市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香港自然经济环境 香港是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自由港,位于太平洋地区海、空交通要冲,北依内地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香港交通发达,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港构成香港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是中国通向世界的重要枢纽。 但由于自然资源缺乏,香港一直以来都以服务业作为经济的支柱。而良好的区位优势则使香港成为世界经济、贸易、金融的集聚地。 香港是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区内有金融机构380多家,是世界第四大黄金交易市场、第七大外汇市场、第十一大股票市场、第九大贸易市场。香港还是世界第四大外汇直接投资来源地,中国的外资企业超过半数是有港资参与的。香港拥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和最繁忙的国际机场。 二、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的三个阶段 香港是一个贸易依存度极高的地区。对外贸易在香港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香港服务贸易发展演变的情况,笔者将香港服务贸易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自然型服务贸易阶段(1980年以前) 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的第一阶段,可称为自然型服务贸易阶段,这个阶段大约可追溯到香港开埠一直到1980年以前。 香港由于自然资源缺乏,难以大力发展以工业化为主的制造业,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其港口区位优势,因此香港只能以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的支柱,发展诸如港口运输、转口贸易、旅游等服务产业。我们将第一阶段即自然型服务贸易阶段划分至1980年以前,主要的依据有两点,一是1980年以前香港服务业仍未正式成为香港的主导产业,二是1980年以前香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20世纪50年代以前,香港服务业主要是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单一服务方式,这段时期正值香港经济恢复时期,转口贸易占主导地位,香港本地制造业很微弱。1950~1970年末,朝鲜战争和对华禁运的形势,香港走上工业化道路,在纺织、成衣、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取得飞速发展。导致香港转口贸易额直线下降。到60年代末,制造业尤其是轻纺织业占据了香港经济的主导地位。 70年代,香港政府推行了多元化、全方位的经济发展方针,以金融业为龙头,迅速发展了金融、通讯、地产、贸易等服务业。当时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港口运输业和旅游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1980年之前各服务行业进出口的统计数据的缺失,本文对第一阶段,即自然型服务贸易时期分析略为粗浅。 (二)第二阶段:知识型服务贸易阶段(1980~1997年) 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的第二阶段,可称为知识型服务贸易阶段,本文将这个阶段界定在1980~1997年香港回归之间。这一阶段香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再加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态势随着全球化与资源高度紧张而产生变化,香港政府意识到,土地空间和劳动力市场的狭小,服务贸易在劳动密集型传统经济领域越来越没有竞争力,服务贸易必须从自然型向知识型转变。自此,香港金融、保险、咨询、法律、会计、营销等现代服务行业开始迅速发展。随之服务贸易也开始蓬勃发展。香港经济在1980年以后实现了第二次转型,转变为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自由港。香港一些低附加值的服务产业开始转移到内地南部,服务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快速的增长也适应了香港经济多功能定位和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发展趋势。 香港知识型服务贸易阶段的特点归纳为: 1.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如图1和表1所示,在1980~1997年期间,在高度化的服务型经济体系下,香港服务贸易蓬勃发展,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80年的200亿港元增长至1997年的1984亿港元,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80年的292亿港元增长至1997年的2866亿港元。从服务贸易进出口盈余看,香港服务贸易盈余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状态。 2.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如表2所示,从服务出口看,在1980~1997年间,“运输”服务虽然从1980年的42.2%下降至1997年的30.5%,但一直是香港最重要的输出服务组别。旅游所占份额则从1980年的22.3%略微下降到1997的20.8%。由于“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出口总额大幅上升,至1997年“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成为香港第二大服务输出组别,有关比重由1980年占19.1%增加至1997年占25.7%。这一时期金融服务蓬勃发展,金融服务出口由1980年的4.4%上升至1997年的11.4%。 从服务进口看,1980年运输是香港服务贸易最重要的输入服务组别,但到1997年,旅游服务成为香港最重要的输入服务组别。1997年旅游进口已由1980年的26.8%上升到49.5%。 从服务贸易结构看,香港服务贸易进出口开始转向金融、商贸等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 3.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如表3所示,这一阶段香港服务贸易TC指数除保险服务及其他服务之外其余都呈正数,其中又以金融服务、运输服务及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服务竞争力最强。尤其是金融服务竞争力最强,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服务次之。旅游服务的竞争力指数越来越弱,从1980年的0.09下降至1997年的-0.01,这也跟政府着力发展金融等知识密集型行业有关。保险的TC指数逐年下降,从1980年的-0.20降至1997年的-0.43,竞争力非常弱。 这一阶段,即自1980年起,香港开始实行低税
率的自由贸易政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带动本地运输、仓储、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共同振兴。政府采取“最大支持,最小干预”的“积极不干预”政策,使得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逐步多元化,形成了部门齐全的服务贸易体系,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香港逐渐成为国际服务中心。 (三)第三阶段:战略型服务贸易阶段(1997年以后) 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的第三阶段,可称为战略型服务贸易阶段,这一阶段从1997年香港回归至今。 为加强两地之间的经贸联系,2003年6月19日,香港与内地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CEPA的签署,香港发展服务贸易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即为大陆经济的发展服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过度依赖金融、地产等服务业的香港经济受到了极大冲击,陷入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为了恢复经济,香港政府改变了过分重视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方针,实施了工业重建政策,尤其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举的发展之路。在香港提出重振制造业,发展高增值服务业的同时,CEPA的签署也标志着香港服务贸易的发展正式进入战略型阶段。 战略型服务贸易时期的发展特点归纳为: 1.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见表1和图1,虽然97亚洲金融风暴使香港服务贸易有所下挫,但97之后,香港服务贸易又开始新一轮的增长猛势,由1998年的2621亿港元上升至2005年的5131亿港元,平均每年增长10.1%。服务输入总额增长较为平缓,由1998年的1942亿港元上升至2005年的2354亿港元,平均每年增长2.8%。 2.服务贸易盈余,见图1,亚洲金融风暴使服务贸易盈余在1998年急速下跌,但1998年以后,服务贸易盈余增长速度很快,由1998年的679亿港元上升至2005年的2316亿港元,平均每年增长11.3%,服务贸易的盈余,足以抵销货物贸易取得的赤字。 3.服务出口,见表2,在2000年,“运输”服务是香港最重要的输出服务组别,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的31.6%。同一年,“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出口总额大幅上升,自2001年开始,“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成为香港最重要的服务输出组别,有关比重由2000年占31.0%增加至2003年占35.9%及2004年占34.7%。 服务进口,见表2,旅游是香港服务贸易最重要的输入服务组别,2000年旅游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50.6%,至2004年虽有所下降,但仍占42.6%;其次为运输,其占服务输入总额的比重也一直保持在25%以上。从服务贸易结构看,香港服务贸易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金融、商贸等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 4.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见表3,这一期间香港服务贸易TC指数大多呈正数,其中金融服务、运输服务及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服务竞争力最强。尤其是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服务,其竞争力指数接近于0.8。其次金融服务竞争力较强,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0.6以上。旅游、保险的TC指数呈负数,竞争力较弱;其中保险服务的竞争力指数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0.09下降至2004年的-0.20;而旅游虽然竞争力指数一直为负,但近几年一直有所提高,从2000年的-0.36上升至2004年的-0.19,这与政府加大旅游投资吸引外国游客到港旅游有很大关系。 5.服务对象,如表4所示,在香港服务输出当中,中国内地及美国是最主要的目的地,特别是在“运输”、“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以及“其他服务”方面。在2000―2003年期间,两地合计在“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以及“其它服务”的输出中,均占多于一半的比重。其次是日本、中国台湾及英国。 在香港服务输入当中,中国内地及美国亦是最主要的来源地,在2000~2003年期间,两地合计在“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以及“其它服务”的输入中,均占多于一半的比重。其次是日本、英国及澳大利亚。 6.近几年香港服务贸易发展模式,主要是离岸贸易发展增值商贸服务模式。前已述及,在香港服务输出各主要服务组别当中,“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最为重要。2003年,该组别中的89.5%是与离岸贸易(即“商贸服务”及“与离岸交易有关的商品服务”)有关。这种变单纯的以传统货物运输的港口服务贸易模式为基于离岸贸易提供更具增值性商贸服务的服务贸易模式,使香港成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国际采购中心。 三、结论 根据香港服务贸易的演进历程,香港服务贸易发展成功的原因可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 (一)实行低税率的自由贸易政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带动本地运输、仓储、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共同振兴。香港一直坚持市场主导、公平竞争的自由经济体制,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政府采取“最大支持,最小干预”,即“积极不干预”政策。同时香港的税种少、税率低、税制简单。 (二)近年来香港制造商纷纷将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工序迁移至内地和发展中国家,而专注于管理工作和其他生产支持服务,如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管理监控等。这种“前店后厂”式的分工模式为香港创造了贸易、航运、融资和其他专业服务方面的大量需求,进一步加强了香港作为亚洲区贸易中枢和全方位服务中心的角色。 (三)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地位。到2000年底,香港的机构存款和客户存款近6万亿港元,外汇储备超过1000亿居世界第三位,银行业的总资产和负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使香港在每次结构调整过程中,都能通过银行、证券市场、黄金市场等吸收到所需资金,并通过引进外资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 (四)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香港政府一般不通过经济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服务贸易市场,而是对其进行法制化管理,并通过许多半官方和非官方的行业协会、同业组织引导和监督服务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其运作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在香港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香港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开始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一直占GDP 65%以上水平。但是,由于丧失了制造业的优势,单纯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地产业的发展,使整体经济失却了依托,香港曾经一度因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动力。直至1997年以后,香港提出要重振制造业,发展高增值服务业。现在我国许多城市服务贸易的发展正处于知识型发展阶段,香港在产业结构上的历史教训及经验值得借鉴,即在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同时,提早进入战略型发展阶段,重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平衡发展,保持增长动力。 香港具有贸易、运输、金融、会计、法律、咨询、保险、零售、旅游等高度发达的服务贸易业,拥有这方面的济济人才,其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中国内地其他城市;香港还有一整套完全与国际接轨的政府管理体系和法律运作体系,它的高度规范、高度透明和高效运作都会对其他国际性大都市有所启示。特别是上海,同香港一样,它们都属于缺乏自然资源但地理优势明显的城市,也都是传统的港口和货运中心,在资源日益匮乏,经济全球化及全球产业格局转型的大背景下,香港服务贸易的发展经验很值得借鉴。 (顾宝炎电子信箱:gubaoyan@hotmail.com 许秋菊电子信箱:qiujul981@hotmail.com)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