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单元测试

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能力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用行楷书写下列诗句(2分)

2、选出给加点字注音、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 、唱喏(r ě) 聒噪(gu ō) 赊欠(sh ē)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B 、懦弱(nu ò)轩敞(xu ān ) 桑梓(z ǐ)泰然处之:形容遇事镇定,毫不慌张。 ...

C 、殉职(x ùn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心安理得:心里踏实,也合道理。 .

D 、热忱(ch én ):热情。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

3阅读下面的材料,试给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

分钟

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

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4、默写填空。(4分)

A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人生自古谁无死

C 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就是唐代文学家。 ( )

②《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的作者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③《小石潭记》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 ( )

④《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北宋诗人陆游。 ( )

6、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按要求答题 。(6分)

一天,有位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①想让他认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

活的。旅行结束后,父亲问:②“你知道这回穷人是怎样过日子的吧?”儿子

回答“我发现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

小河,③我们的花园里仅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漫天的星星;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

点儿,他们的院子都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儿子接着

说:④“感谢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A 、词序不当的一处是(填序号) ,修改 。

B 、词语误用的一处是(填序号) ,修改 。

C 、成分残缺的一处是(填序号) ,修改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最苦与最乐》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6题。(15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

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

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①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

(甲),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

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②为什么呢?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

呀!④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乙)呀!⑤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

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⑥凡属我受过

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⑦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

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⑧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

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

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⑨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

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⑩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列,可以达观(丙)得来。⑾所以我说人生没

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分)

失意:

14、给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分别选一个恰当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甲( )

A 、报偿 B、报喜 C、报答

乙( )

A 、解决 B、解除 C、解脱

丙( )

A 、排解 B、排除 C、排放

15、第二自然段中加“△”符号的“如此”在文中指的是 。(1分)

16、第一自然段已用“//”线分为三层,请归纳层意。(3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7、第二自然段共有11个句子,请用“//”线在下面的句子序号中把这段文字

划分为三层。(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18、上面两段文字论述的论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1分)

答:

(一)阅读《范进中举》中的几段文字,回答12—18题。(15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

太慌了,忙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 )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

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

大门不多路,一脚( )在塘里,( )起来,头发都( )了,两手黄泥,

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

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么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

“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里劝道:“老太

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

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7文描写范进中举变疯,写得极生动,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1分)

A、语言 动作 外貌 B、语言 外貌 神态

C、动作 神态 外貌 D、语言 动作 神态 外貌

18以上文字的整体来看,作者写范进疯癫出丑的部分可分为四层,这四层依次

概括恰当的一是( )(1分)

A、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走集上 B、拍手 跌倒 大笑 疯

C、跌倒 咬牙 拍手 大笑 D、拍手 大笑 跌倒 疯

走集上

19飞跑”中的“飞”字表达的作用是( )(1分)

A、突出范进四肢发达,行动迅速。 B、表现范进喜极而不能

自已。

C、渲染范进的疯劲儿。 D、讽刺范进不像个知识

分子。

20人劝说老太太,称范进为“范老爷”,又拿出鸡蛋酒米,这是( )(1

分)

A、众人团结互助 B 、众人仗义执言 C、众人趋炎附势 D、众人利

欲熏心

21进为什么会发疯?作者为什么对他发疯的丑态作了这般具体的描写?(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9—23题。(15分)

母亲的来信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

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

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

(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

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

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

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

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

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 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c ù,缩小,收敛)

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

进了帕什卡·沃罗佐恩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

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科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

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

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起廊,走进

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在到哪儿去,

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

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

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

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一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

头说: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

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

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

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

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

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

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

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入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

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于,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

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22据下面文字的意思,从文中选择词语填空。(3分)

① :比喻无关紧要的琐事。

② :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③ :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23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怎样的深挚感情?选出概括准确的一项。( )(1分)

A 、关心 保护 想念 B、关心 疼爱 思念

C 、关注 疼爱 眷念 D、关注 喜爱 思恋

答:( )

24母亲每一封信的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分别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用简明的

语言按要求加以概括。(2分)

①开头:问候、祝愿并安慰儿子。

②结尾: 。

③中间: 。

25中在写到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时插叙了他路遇家乡熟人的内容,这样写具有怎

样的作用?请从文章内容和结构安排两方面简要分析。(2分)

①文章内容: 。

②结构安排: 。

26选出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

分析:“焦急地”写出了文卡对母亲来信热切盼望的心情。

B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

分析:“扔”字写出了文卡对母亲来信的随意甚至轻蔑的态度。

C 、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

分析:文卡没有将10卢布寄给母亲主要是考虑到数目太小,无济于事。

D 、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于,抽出信纸。

分析:“打着哈欠”和“掏”“拆”“抽”等词语表现了文卡对母亲来信

的漠然和漫不经心。

(三)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4—20小题。(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4、判断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 ” 错误的打“× ” (4分)

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 ...

念无与乐者(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6、翻译下面句子。(2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翻译: 。

19、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分)

A 、此景天天有,这种心境也是天天有。

B 、这样的美景常常有,这种情境也是常常有。

C 、这样的美景常常有,但此刻的情境却难得有。

D 、月光虽非夜夜有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处处有,只

要心胸开阔,淡薄名利,无论何处,都能享受到乐趣。

20、全文只用了十来个字,先正面描写,后又用竹柏的倒影来衬托月光,写出

了月光 的特点,创造出宁静淡雅的美好意境。从邀友

赏月的情形看,苏轼并未完全消沉,这可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答案;

基础与运用

2C 3、“神六”飞船顺利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 4 彼竭我盈,故克之;

1×○2∨○3×○4× 山河表里潼关路。 5○

课外阅读

22①鸡毛蒜皮 ②千篇一律 ③没精打采

23、B

24、②对儿子的告诫与期望 ③介绍家乡琐碎之事(在絮叨中体现深沉

的母爱)

25、①道出了母亲节俭,艰难的生活,说明了我要给母亲寄钱是应该的和必要

的 ②为文末表现母亲的平凡而伟大埋下了伏笔,从而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和感

染力 26、C

(文言)

14、 睡觉 ;只是 ; 想,想到 ; ; 一同,共同 ;只。

16、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19、D 20、皎洁、清澈、透明 旷达(或乐观) 诗词略

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能力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用行楷书写下列诗句(2分)

2、选出给加点字注音、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 、唱喏(r ě) 聒噪(gu ō) 赊欠(sh ē)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B 、懦弱(nu ò)轩敞(xu ān ) 桑梓(z ǐ)泰然处之:形容遇事镇定,毫不慌张。 ...

C 、殉职(x ùn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心安理得:心里踏实,也合道理。 .

D 、热忱(ch én ):热情。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

3阅读下面的材料,试给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

分钟

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

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4、默写填空。(4分)

A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人生自古谁无死

C 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就是唐代文学家。 ( )

②《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的作者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③《小石潭记》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 ( )

④《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北宋诗人陆游。 ( )

6、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按要求答题 。(6分)

一天,有位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①想让他认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

活的。旅行结束后,父亲问:②“你知道这回穷人是怎样过日子的吧?”儿子

回答“我发现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

小河,③我们的花园里仅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漫天的星星;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

点儿,他们的院子都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儿子接着

说:④“感谢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A 、词序不当的一处是(填序号) ,修改 。

B 、词语误用的一处是(填序号) ,修改 。

C 、成分残缺的一处是(填序号) ,修改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最苦与最乐》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6题。(15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

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

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①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

(甲),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

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②为什么呢?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

呀!④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乙)呀!⑤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

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⑥凡属我受过

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⑦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

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⑧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

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

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⑨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

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⑩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列,可以达观(丙)得来。⑾所以我说人生没

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分)

失意:

14、给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分别选一个恰当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甲( )

A 、报偿 B、报喜 C、报答

乙( )

A 、解决 B、解除 C、解脱

丙( )

A 、排解 B、排除 C、排放

15、第二自然段中加“△”符号的“如此”在文中指的是 。(1分)

16、第一自然段已用“//”线分为三层,请归纳层意。(3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7、第二自然段共有11个句子,请用“//”线在下面的句子序号中把这段文字

划分为三层。(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18、上面两段文字论述的论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1分)

答:

(一)阅读《范进中举》中的几段文字,回答12—18题。(15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

太慌了,忙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 )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

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

大门不多路,一脚( )在塘里,( )起来,头发都( )了,两手黄泥,

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

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么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

“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里劝道:“老太

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

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7文描写范进中举变疯,写得极生动,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1分)

A、语言 动作 外貌 B、语言 外貌 神态

C、动作 神态 外貌 D、语言 动作 神态 外貌

18以上文字的整体来看,作者写范进疯癫出丑的部分可分为四层,这四层依次

概括恰当的一是( )(1分)

A、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走集上 B、拍手 跌倒 大笑 疯

C、跌倒 咬牙 拍手 大笑 D、拍手 大笑 跌倒 疯

走集上

19飞跑”中的“飞”字表达的作用是( )(1分)

A、突出范进四肢发达,行动迅速。 B、表现范进喜极而不能

自已。

C、渲染范进的疯劲儿。 D、讽刺范进不像个知识

分子。

20人劝说老太太,称范进为“范老爷”,又拿出鸡蛋酒米,这是( )(1

分)

A、众人团结互助 B 、众人仗义执言 C、众人趋炎附势 D、众人利

欲熏心

21进为什么会发疯?作者为什么对他发疯的丑态作了这般具体的描写?(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9—23题。(15分)

母亲的来信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

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

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

(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

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

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

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

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

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 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c ù,缩小,收敛)

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

进了帕什卡·沃罗佐恩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

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科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

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

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起廊,走进

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在到哪儿去,

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

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

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

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一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

头说: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

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

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

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

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

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

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

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入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

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于,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

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22据下面文字的意思,从文中选择词语填空。(3分)

① :比喻无关紧要的琐事。

② :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③ :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23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怎样的深挚感情?选出概括准确的一项。( )(1分)

A 、关心 保护 想念 B、关心 疼爱 思念

C 、关注 疼爱 眷念 D、关注 喜爱 思恋

答:( )

24母亲每一封信的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分别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用简明的

语言按要求加以概括。(2分)

①开头:问候、祝愿并安慰儿子。

②结尾: 。

③中间: 。

25中在写到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时插叙了他路遇家乡熟人的内容,这样写具有怎

样的作用?请从文章内容和结构安排两方面简要分析。(2分)

①文章内容: 。

②结构安排: 。

26选出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

分析:“焦急地”写出了文卡对母亲来信热切盼望的心情。

B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

分析:“扔”字写出了文卡对母亲来信的随意甚至轻蔑的态度。

C 、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

分析:文卡没有将10卢布寄给母亲主要是考虑到数目太小,无济于事。

D 、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于,抽出信纸。

分析:“打着哈欠”和“掏”“拆”“抽”等词语表现了文卡对母亲来信

的漠然和漫不经心。

(三)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4—20小题。(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4、判断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 ” 错误的打“× ” (4分)

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 ...

念无与乐者(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6、翻译下面句子。(2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翻译: 。

19、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分)

A 、此景天天有,这种心境也是天天有。

B 、这样的美景常常有,这种情境也是常常有。

C 、这样的美景常常有,但此刻的情境却难得有。

D 、月光虽非夜夜有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处处有,只

要心胸开阔,淡薄名利,无论何处,都能享受到乐趣。

20、全文只用了十来个字,先正面描写,后又用竹柏的倒影来衬托月光,写出

了月光 的特点,创造出宁静淡雅的美好意境。从邀友

赏月的情形看,苏轼并未完全消沉,这可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答案;

基础与运用

2C 3、“神六”飞船顺利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 4 彼竭我盈,故克之;

1×○2∨○3×○4× 山河表里潼关路。 5○

课外阅读

22①鸡毛蒜皮 ②千篇一律 ③没精打采

23、B

24、②对儿子的告诫与期望 ③介绍家乡琐碎之事(在絮叨中体现深沉

的母爱)

25、①道出了母亲节俭,艰难的生活,说明了我要给母亲寄钱是应该的和必要

的 ②为文末表现母亲的平凡而伟大埋下了伏笔,从而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和感

染力 26、C

(文言)

14、 睡觉 ;只是 ; 想,想到 ; ; 一同,共同 ;只。

16、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19、D 20、皎洁、清澈、透明 旷达(或乐观) 诗词略


相关内容

  • 单元整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新体系
  • 作者:李怀源 语文教学通讯 2013年12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语文学 ...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试卷大全
  •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2. 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各类试题知识点汇总 4.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知识点汇总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周周练试卷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周周练试卷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周周练试卷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小学课文目录
  • 人教版一至六年语文课文目录 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 1 一去二三里 2 口耳目 3 在家里 4 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课文 1 画 2 四季 3 小小竹排画中游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5 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 6 静夜思 7 小小的船 8 阳光 9 影子 10 比尾巴语文园 ...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总分 一.回顾你的收获,填一填. (10 分) 1.最早的汉字是 2.传说是 3.篆书隶书, 凤舞龙翔. 二.辨一辨,选音节. (3 分) 抑 扬(yánɡ yì) . 剖 开(pāo pōu) . 挺拨如峰( 一青二白( 垂头丧气( ′ ) ) ) 脂 肪(zhī ...

  •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基本句型练习题
  • 2014-04-14  | 英语 练习 小学 PEP四年级上册各单元句型总汇 第一单元 What's in the classroom? 教室里有什么? This is Zhang Peng, our new classmate. 这是张朋,我们的新同学. We have a new classro ...

  • 四年级二班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 四年级二班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卷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4分),其中读拼音写汉字(5分).比一比组词(4分).写反义词和近义词(4分).补充词语(6分).语文阅地(6分).默写古诗(9分).这部分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核,知能点有:词语 ...

  •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安排表(呆呆)
  • 教学进度安排表 学科 序号 1 日 期 语 文 教学内容 始业教育 识字一(2) 1.秋天的图画 (2) 2.黄山奇石 (2) 3.植物妈妈有办法(2) 4.古诗两首(3) 语文园地一(3) 第一单元测试(2) 识字二(2) 5.一株紫丁香(2) 年级 二 年 级 课 时 数 1 备注 8.29-9 ...

  • 2016-2017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试卷
  •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字词. zhào bì nuò qiâ ( )国 和氏( ) 允( ) 胆( ) dù jì cáo màn yán ( ) ( )操 ( )子 迟( 二.组词. 1.一字多组词. 焦 ( ) ( ) ( ) 修 ( ) ( ) ( ) 疲 ( ) ( ) ( ) 牢 ...

  • 六年级语文学科特点
  • 六年级语文学科分析 (一)语文毕业考试的一般内容 语文毕业考试是一张综合性的试卷,他可能会考察到小学语文知识点的方方面面,涉及的面还是比较广的,基本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就以往的毕业试卷分析,语文的考核一般分为这样几大块内容: 1. 汉语拼音:(会拼会读,了解音序) 2. 汉字词语:(常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讫日期 教 学 内 容 备注 8.26-9.8.31 暑假作业检查及讲评 2课时 2 9.2-9.5 1.沁园春雪 2课时 3 9.9-9.13 4 4 9.17-9.23 5 4 9.24-9.30 8 5 放假 6 10.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