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

  [摘要]良好的分享习惯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分享不但能给自己带来愉快的感受,也能让分享的人感到舒适。懂不懂得分享,会不会分享,是一个幼儿情商高低的表现,所以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现如今幼儿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当前我国儿童的特点和存在“独享”的现象,父母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幼儿园应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组织相关的体验实践活动,通过表扬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关键词]幼儿;分享意识;培养;策略   一、分享的概念   分享就是与他人共同享受快乐,使用物品,行使权益,在共同的环境里得到身心愉悦和享受。对于幼儿来说,分享就是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共同享受快乐和关爱。   与分享相对立的是“独霸”“独享”。“独享”给幼儿的成长带来的危害是合作意识差,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不能很好地融入团队,特别是这种思想一旦在头脑中形成,就会对幼儿成人后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1.幼儿“独享”的危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那种大杂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区实现了独门独户化,这样就使得孩子在幼儿时期接触的人越来越少。同时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年,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尽管近几年逐步放开了二胎政策,但较过去相比,家里的孩子也明显减少,这就使很多幼儿形成了“独霸”“独享”的心理,觉得身边的物品只有自己才有使用权,只有自己才有享受的权力,而其他人是决不能动、不能用的。分享意识对这些孩子来说十分淡薄,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这种危害主要表现在:不为周围的小朋友所接受,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如果遇到周围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或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生气、愤怒,甚至去争抢、打架,形成自负心理。   2.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意义   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有助于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态度,形成助人为乐、积极向上的品质,也使幼儿长大成人后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养成团队合作意识,能够理解、关心、帮助人,成为受欢迎的人。   二、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养成的因素   1.来自家庭的影响因素   我国德育教育学会中小学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5%的家庭存在着以孩子的需要为中心、淡化孩子的德育教育等问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教育抓得早,舍得投入,而对孩子的德育教育置若罔闻。有些家长不注重自身修养,自私自利,唯恐吃亏,不懂得与人合作,这些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有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处处“把尖”,占便宜,欺负小朋友,这样就使得孩子不懂得与小朋友分享快乐,分享玩具,也不懂得谦让。   2.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   现在的中国家庭孩子少,而且独生子女居多。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兄弟姐妹相伴,所以在幼儿的潜意识里家里的玩具、衣服、食物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他们不懂得与人分享,也缺少来自兄弟姐妹之间的爱的体验。   3.社会不良因素对幼儿的影响   不可否认,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决不只是大人,还有不懂事的孩子。尽管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全民的公德教育,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并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幼儿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所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大,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但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对所接触到事物的敏感性也很强,所以社会不良现象一旦被幼儿发现,他们会悄悄模仿,进而形成习惯。   三、幼�悍窒硪馐兜呐嘌�策略   1.父母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在每个家庭中,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子,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所以,父母的以身作则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   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相互关心、有尊有让、共同承担责任、共同享受快乐等行为。但有的家长找不到好的教育切入点和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家长进行指导,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例如,吃水果时可以把一个水果切成几份,家庭成员每人一份;家里来了小朋友,父母要告诉孩子应主动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漫画或者零食,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家庭成员过生日,生日蛋糕也要平均分配,不能因为孩子愿意吃就全部或大部分留给孩子;在邻里之间要谦让,互相帮助……   家长要用自己的行动一点一滴地去影响孩子。切不可说一套、做一套,遇事斤斤计较,以占便宜为快乐;与人相处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见到需要帮助的人却视而不见;与人合作唯恐对方获利。这样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能够与小朋友分享快乐与关爱的孩子的。   2.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   幼儿园要把分享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纳入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通过讲故事、看动漫、演节目等形式让幼儿对分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美的,提高幼儿辨别美丑的能力。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小故事,列举一些反面例子,把那些不懂得分享、只知道独享的人的痛苦和悲哀以及大家对这样的人的看法都展现给幼儿,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善良的种子,引导他们迈出与人为善、与人分享的坚实一步。   3.组织相关的体验实践活动   组织体验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如何分享,从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分享体验活动可以在小朋友之间展开,也可以在亲子之间进行,这样幼儿做起来会有兴趣,不感到陌生。比如,在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让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送给其他小朋友;拿食物与家长共同食用;孩子与父母进行角色互换,在小朋友面前为父母洗脚、洗脸等等。在某个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全班小朋友共同为他送去祝福,过生日的小朋友要把自己的生日蛋糕分给每位小朋友一块,大家共同唱生日歌,共同吃蛋糕……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培养小朋友与人分享的习惯,使他们体会到能与别人分享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4.通过表扬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在幼儿每天的生活里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需要分享的事情,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通过表扬引导幼儿从一点一滴做起,学会分享,懂得关爱他人。   首先,表扬要及时到位。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发现之后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因为事情过去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孩子可能就忘了。比如,有的小朋友个子小,拿不到上层的玩具,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问,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他拿到最上层的玩具?这时肯定有小朋友自告奋勇地去做,老师马上要对这个乐于助人的小朋友提出表扬,同时引导小个子的孩子说声“谢谢”。其次,表扬要注重形式。表扬的形式要新颖,让孩子乐于接受。比如,有的幼儿园准备了一些小粘贴,孩子做了与人分享的事,教师就在孩子的衣服上或者手背上、脑门上贴上一个可爱的小粘贴。不但被贴的孩子感到自豪,其他小朋友也会产生羡慕之情,以后也会自觉地去帮助人、关心人。而让小朋友带着小粘贴回家,父母也会感到骄傲。   参与分享、学会分享、懂得分享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纠正独生子女性格偏差的重要手段。分享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积极参与群体活动,也能够为幼儿将来形成健康的人格、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也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不断挖掘新方法,找到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林雪.浅谈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J].新校园旬刊,2014,(06).   [2]何跃芳.分享意识在教育中萌芽――浅谈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1).   [3]刘晓燕.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N].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   [4]王艳楠.浅谈幼儿德育――培养和树立幼儿的分享意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摘要]良好的分享习惯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分享不但能给自己带来愉快的感受,也能让分享的人感到舒适。懂不懂得分享,会不会分享,是一个幼儿情商高低的表现,所以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现如今幼儿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当前我国儿童的特点和存在“独享”的现象,父母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幼儿园应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组织相关的体验实践活动,通过表扬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关键词]幼儿;分享意识;培养;策略   一、分享的概念   分享就是与他人共同享受快乐,使用物品,行使权益,在共同的环境里得到身心愉悦和享受。对于幼儿来说,分享就是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共同享受快乐和关爱。   与分享相对立的是“独霸”“独享”。“独享”给幼儿的成长带来的危害是合作意识差,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不能很好地融入团队,特别是这种思想一旦在头脑中形成,就会对幼儿成人后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1.幼儿“独享”的危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那种大杂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区实现了独门独户化,这样就使得孩子在幼儿时期接触的人越来越少。同时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年,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尽管近几年逐步放开了二胎政策,但较过去相比,家里的孩子也明显减少,这就使很多幼儿形成了“独霸”“独享”的心理,觉得身边的物品只有自己才有使用权,只有自己才有享受的权力,而其他人是决不能动、不能用的。分享意识对这些孩子来说十分淡薄,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这种危害主要表现在:不为周围的小朋友所接受,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如果遇到周围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或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生气、愤怒,甚至去争抢、打架,形成自负心理。   2.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意义   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有助于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态度,形成助人为乐、积极向上的品质,也使幼儿长大成人后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养成团队合作意识,能够理解、关心、帮助人,成为受欢迎的人。   二、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养成的因素   1.来自家庭的影响因素   我国德育教育学会中小学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5%的家庭存在着以孩子的需要为中心、淡化孩子的德育教育等问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教育抓得早,舍得投入,而对孩子的德育教育置若罔闻。有些家长不注重自身修养,自私自利,唯恐吃亏,不懂得与人合作,这些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有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处处“把尖”,占便宜,欺负小朋友,这样就使得孩子不懂得与小朋友分享快乐,分享玩具,也不懂得谦让。   2.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   现在的中国家庭孩子少,而且独生子女居多。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兄弟姐妹相伴,所以在幼儿的潜意识里家里的玩具、衣服、食物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他们不懂得与人分享,也缺少来自兄弟姐妹之间的爱的体验。   3.社会不良因素对幼儿的影响   不可否认,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决不只是大人,还有不懂事的孩子。尽管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全民的公德教育,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并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幼儿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所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大,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但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对所接触到事物的敏感性也很强,所以社会不良现象一旦被幼儿发现,他们会悄悄模仿,进而形成习惯。   三、幼�悍窒硪馐兜呐嘌�策略   1.父母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在每个家庭中,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子,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所以,父母的以身作则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   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相互关心、有尊有让、共同承担责任、共同享受快乐等行为。但有的家长找不到好的教育切入点和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家长进行指导,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例如,吃水果时可以把一个水果切成几份,家庭成员每人一份;家里来了小朋友,父母要告诉孩子应主动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漫画或者零食,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家庭成员过生日,生日蛋糕也要平均分配,不能因为孩子愿意吃就全部或大部分留给孩子;在邻里之间要谦让,互相帮助……   家长要用自己的行动一点一滴地去影响孩子。切不可说一套、做一套,遇事斤斤计较,以占便宜为快乐;与人相处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见到需要帮助的人却视而不见;与人合作唯恐对方获利。这样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能够与小朋友分享快乐与关爱的孩子的。   2.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   幼儿园要把分享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纳入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通过讲故事、看动漫、演节目等形式让幼儿对分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美的,提高幼儿辨别美丑的能力。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小故事,列举一些反面例子,把那些不懂得分享、只知道独享的人的痛苦和悲哀以及大家对这样的人的看法都展现给幼儿,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善良的种子,引导他们迈出与人为善、与人分享的坚实一步。   3.组织相关的体验实践活动   组织体验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如何分享,从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分享体验活动可以在小朋友之间展开,也可以在亲子之间进行,这样幼儿做起来会有兴趣,不感到陌生。比如,在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让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送给其他小朋友;拿食物与家长共同食用;孩子与父母进行角色互换,在小朋友面前为父母洗脚、洗脸等等。在某个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全班小朋友共同为他送去祝福,过生日的小朋友要把自己的生日蛋糕分给每位小朋友一块,大家共同唱生日歌,共同吃蛋糕……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培养小朋友与人分享的习惯,使他们体会到能与别人分享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4.通过表扬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在幼儿每天的生活里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需要分享的事情,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通过表扬引导幼儿从一点一滴做起,学会分享,懂得关爱他人。   首先,表扬要及时到位。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发现之后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因为事情过去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孩子可能就忘了。比如,有的小朋友个子小,拿不到上层的玩具,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问,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他拿到最上层的玩具?这时肯定有小朋友自告奋勇地去做,老师马上要对这个乐于助人的小朋友提出表扬,同时引导小个子的孩子说声“谢谢”。其次,表扬要注重形式。表扬的形式要新颖,让孩子乐于接受。比如,有的幼儿园准备了一些小粘贴,孩子做了与人分享的事,教师就在孩子的衣服上或者手背上、脑门上贴上一个可爱的小粘贴。不但被贴的孩子感到自豪,其他小朋友也会产生羡慕之情,以后也会自觉地去帮助人、关心人。而让小朋友带着小粘贴回家,父母也会感到骄傲。   参与分享、学会分享、懂得分享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纠正独生子女性格偏差的重要手段。分享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积极参与群体活动,也能够为幼儿将来形成健康的人格、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也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不断挖掘新方法,找到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林雪.浅谈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J].新校园旬刊,2014,(06).   [2]何跃芳.分享意识在教育中萌芽――浅谈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1).   [3]刘晓燕.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N].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   [4]王艳楠.浅谈幼儿德育――培养和树立幼儿的分享意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相关内容

  • 幼儿的分享意识培养
  • 幼儿的分享意识培养 作者:翁惠娟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7期 [摘要]让孩子学会分享,而不是教会孩子分享.分享,不只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美德,让孩子学会分享,关键在于体验.体验分享,才能从内心理解分享的意义.分享是幼儿德育内容之一,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 ...

  • 科研论文:浅谈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 科研论文:浅谈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科研论文:浅谈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摘要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为此,应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分享,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为幼儿一 ...

  •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变废为宝
  •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变废为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综合活动<变废为宝>,这是"漂亮的海底世界"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一次性的物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物品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身 ...

  • 亲亲好宝贝--浅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 摘 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将对其今后社会的发展.稳定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关键 ...

  •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
  • 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培养下一代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这是我们目前一项艰巨的任务.现阶段,大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小皇帝",存在着不合群.自私.孤僻的性格,为改变这种局面,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已刻不容缓. 一.明确与人交往的 ...

  •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 诠释了幼儿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内涵,探讨了幼儿交往意识和能力对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文中从5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 交往意识 交往能力 同伴交往 小班的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他的社会性交往关系已不仅限与亲人之间,而是扩展 ...

  • 幼儿园小班见习报告
  • 日期:3月11日 地点:xxx幼儿园 主题:培养幼儿分享行为以及托班家长沙龙活动 活动内容: 这是第二次去红星幼儿园,园所还是像以前一样干净充满着童趣,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此次活动分为了二个板块,与以往观摩的见习活动有所不同.先是老师精心准备的托班孩子的分享行为活动.而后是通过这个影子让在场观摩 ...

  • 中三班上学期班务计划
  • 2015年--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三班班务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导,以园务计划为宗旨,继续推进二期课改,认真学习新课程,进一步实施新教材:并以幼儿发展为本,亲近幼儿,爱幼儿,进一步创造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幼儿有大 ...

  • 中班班级计划
  • 中班班级计划 学年度第一学期英中班工作计划 班级情况: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20人,其中中班年龄12人,小班年龄8人,其中新生4人,为混合班.幼儿之间的差异很大.中班组幼儿经过一年的幼儿园生活,各方面常规相对好些:而小班组幼儿中,相当一部分都比较任性,各项常规也都亟待提高,听得能力更是要加强.开学三周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