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 “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 “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在每组课文之后 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
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在教学中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在选文上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 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 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 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 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
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
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 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 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
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安
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 诗歌为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大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年、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珍惜资源”“讲关于动物的故事”“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中的一个供选择的内容)、辩论、朗诵(第二组、第六组涉及到的内容)、“劝阻”。
记事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 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 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 结。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编诗集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 “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 “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在每组课文之后 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
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在教学中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在选文上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 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 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 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 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
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
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 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 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
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安
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 诗歌为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大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年、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珍惜资源”“讲关于动物的故事”“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中的一个供选择的内容)、辩论、朗诵(第二组、第六组涉及到的内容)、“劝阻”。
记事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 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 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 结。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编诗集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