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古建筑保护利用分析

浙江东阳古建筑保护利用分析

摘 要:浙江东阳的古建筑历时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它具有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价值,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物质财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建筑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媒体的报道使人们开始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东阳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做了分析。

关键词:东阳古建筑;保护;利用

一、引言:东阳古建筑历史悠久,浓缩了我国明清两朝民居的风貌精华,位于东阳城区东侧的卢宅,是雅溪卢氏的聚居地。始建于明朝(1456至1462年间) ,素有“北故宫南卢宅”之称,气势非凡。保护和利用东阳古建筑,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二、东阳古建筑的概况

1古建筑的历史

东阳市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自唐朝以来,东阳人在兴学、重教、举士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名门望族,许多气势恢宏、特色鲜明的大宅院相继出现,史书上记载唐代冯宿、冯定宅第冯家楼“朱栏画槛”,南宋乔行简、葛洪等家族盛极一时,到明清,卢宅卢氏、巍山赵氏的府第更是蔚为壮观„„它们记载着历史的风雨和东阳市人民的建筑智慧,有着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2古建筑的现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阳市古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据东阳市房管局调查,东阳明代以前的建筑已基本绝迹,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也所剩无几。现存的古建筑仅有1000多处,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这远远小于建国初期登记在册的数字。东阳旧城、旧村改造极大地破坏了古建筑。现在东阳城区已几乎见不到古建筑,农村还有为数不多的古建筑。比较著名的卢宅的大部分建筑已经毁坏,只有陈列室内的模型,向人们展示了昔日的卢宅盛景。城市的扩张和经济活动,使古建筑的许多主体构件、精美木雕、牌坊和灯彩等遭到十分严重破坏。古建筑的四周都是狭窄的过道,杂乱无序的建筑,大量的流动人口以及随处可见的私搭乱建。1988年,卢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卢宅被列入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名录。当地居民和社会各界对卢宅保护利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现在的卢宅,以肃雍堂为中轴,仍存有自明景泰至民国初的主体建筑20多座。

三、东阳古建筑保护利用的现状

为了避免古建筑继续遭受破坏,东阳市的有关部门十分积极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保护古建筑,其中的两种主要模式如下:

一是所在村自行开展保护。这种“谁使用谁保护”的方式在理论上十分合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古建筑存在产权不清或产权分散的问题,使保护管理工作难有成效。有些古建筑虽传承至今,却早已无法确定产权归属;有些分属几户,在保与拆,修与不修的问题上意见不一。

二是房管局对古建筑,特别是祠堂、厅堂等公房进行保护。从2005年开始,该局以国有公房的产权性质不变为前提,鼓励民间对祠堂等古建筑进行合理维修、保护和利用,为支

持维修活动,该局在日常管理和办公经费结余中划出一些资金用作补助,并对整个维修过程进行监督。

在东阳市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卓有成效。截至2012年,当地房管局合计修缮祠堂、厅堂108个,共补助资金76万元,带动民间资金800多万元。2013年,浙江省东阳市卢宅古建筑群周边,挖掘机、推土机正忙着将一座座破旧的小楼房拆除,昔日淹没在杂乱无序的民房中的卢宅古建筑群又渐渐露出了秀丽的身影。此外,当地房管局经过2年多的努力编辑出版《东阳祠堂》一书,它是浙江省内第一部关于市(县)区域祠堂建筑的书稿,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建筑价值、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并且已被评为“金华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有效地扩大东阳古建筑的影响力,提高人们的古建筑保护意识。

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古建筑,当地有关部门积极建设旅游项目,让古建筑服务于经济发展,也让各地游客欣赏古建筑的绝美风貌和非凡气势。2015年蔡宅村被浙江省文化厅、旅游局评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浙江省民俗文化村。与此同时,东阳江镇新东村、马宅镇雅坑村、歌山镇林头村、佐村镇岱溪村和山合村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相继被开发,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城区居民周末休闲提供了理想去处。2016年3月19日东阳市乡村休闲旅游节在湖溪镇象田开幕,独具特色的人文美景,令人垂涎的各种美食,野外赏花露营,以及各种节庆活动,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东阳古建筑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古建筑造成了破坏。东阳旧城、旧村改造时拆除了部分古建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一些房地产商为了一己私利,无视相关法律法规,在房地产项目的选址、建设和开发过程中,不惜以牺牲古建筑作代价。

2古建筑保护意识不强。有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古建筑保护不够重视,在工作中作风懒散,缺乏责任心。有的镇乡街道保护力度不够,许多村民认为保护产权不属于自己或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古建筑与己无关。在一些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古建筑中,时常有游客做出不文明的举动,破坏古建筑。

3政策扶持力度太小,特别是资金补助方面。古建筑数量多,而且维修规模大,所需费用较高。目前房管局的自身经费有限,难以支撑开展古建筑维修和建设成景点所需要的巨额费用。由于缺少资金,很多古建筑虽被列入文物保护点,却仍旧破败不堪。

4古建筑的旅游价值还没完全开发。将古建筑建设成旅游景点,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在建设过称中,由于规划上存在漏洞,使部分旅游景点的收入仍有待提高。

5相关的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在部分古建筑的修缮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保护古建筑的工作难度大,进程慢,影响了对古建筑的开发利用。

五、东阳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1制定相关制度,合理规划城市化发展。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鼓励知情群众积极举报,严厉打击某些房地产商的违法开发行为,依法予以惩罚。

2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力求“保护古建筑,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景点内多安排些工作人员,监督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是否有不文明的行为,并及时制止。

3政府的财政预算要包括古建筑保护经费,村民也要根据自身财力,共同负担。同时,要动员社会上的热心人士为保护古建筑进行捐款。

4其他地方在古建筑建设成景点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政府在借鉴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与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有密切联系的旅游项目。

5专家搞好科研工作,不断与其他地方的专家互相交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学者可通过查阅古籍或走访民间,深度发掘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并弘扬其中的文化内涵。

六、结语

东阳古建筑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保护和利用古建筑的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要想从根本上保护和利用好古建筑,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利用科学的技术进行修缮和维护,努力提高人们的古建筑保护意识。这样,东阳古建筑才能传承下去,并造福于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黄家平.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刘赚. 浙江乡村民俗建筑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

[3]温正双. 浙江大学历史建筑保护的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3.

浙江东阳古建筑保护利用分析

摘 要:浙江东阳的古建筑历时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它具有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价值,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物质财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建筑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媒体的报道使人们开始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东阳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做了分析。

关键词:东阳古建筑;保护;利用

一、引言:东阳古建筑历史悠久,浓缩了我国明清两朝民居的风貌精华,位于东阳城区东侧的卢宅,是雅溪卢氏的聚居地。始建于明朝(1456至1462年间) ,素有“北故宫南卢宅”之称,气势非凡。保护和利用东阳古建筑,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二、东阳古建筑的概况

1古建筑的历史

东阳市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自唐朝以来,东阳人在兴学、重教、举士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名门望族,许多气势恢宏、特色鲜明的大宅院相继出现,史书上记载唐代冯宿、冯定宅第冯家楼“朱栏画槛”,南宋乔行简、葛洪等家族盛极一时,到明清,卢宅卢氏、巍山赵氏的府第更是蔚为壮观„„它们记载着历史的风雨和东阳市人民的建筑智慧,有着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2古建筑的现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阳市古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据东阳市房管局调查,东阳明代以前的建筑已基本绝迹,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也所剩无几。现存的古建筑仅有1000多处,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这远远小于建国初期登记在册的数字。东阳旧城、旧村改造极大地破坏了古建筑。现在东阳城区已几乎见不到古建筑,农村还有为数不多的古建筑。比较著名的卢宅的大部分建筑已经毁坏,只有陈列室内的模型,向人们展示了昔日的卢宅盛景。城市的扩张和经济活动,使古建筑的许多主体构件、精美木雕、牌坊和灯彩等遭到十分严重破坏。古建筑的四周都是狭窄的过道,杂乱无序的建筑,大量的流动人口以及随处可见的私搭乱建。1988年,卢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卢宅被列入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名录。当地居民和社会各界对卢宅保护利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现在的卢宅,以肃雍堂为中轴,仍存有自明景泰至民国初的主体建筑20多座。

三、东阳古建筑保护利用的现状

为了避免古建筑继续遭受破坏,东阳市的有关部门十分积极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保护古建筑,其中的两种主要模式如下:

一是所在村自行开展保护。这种“谁使用谁保护”的方式在理论上十分合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古建筑存在产权不清或产权分散的问题,使保护管理工作难有成效。有些古建筑虽传承至今,却早已无法确定产权归属;有些分属几户,在保与拆,修与不修的问题上意见不一。

二是房管局对古建筑,特别是祠堂、厅堂等公房进行保护。从2005年开始,该局以国有公房的产权性质不变为前提,鼓励民间对祠堂等古建筑进行合理维修、保护和利用,为支

持维修活动,该局在日常管理和办公经费结余中划出一些资金用作补助,并对整个维修过程进行监督。

在东阳市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卓有成效。截至2012年,当地房管局合计修缮祠堂、厅堂108个,共补助资金76万元,带动民间资金800多万元。2013年,浙江省东阳市卢宅古建筑群周边,挖掘机、推土机正忙着将一座座破旧的小楼房拆除,昔日淹没在杂乱无序的民房中的卢宅古建筑群又渐渐露出了秀丽的身影。此外,当地房管局经过2年多的努力编辑出版《东阳祠堂》一书,它是浙江省内第一部关于市(县)区域祠堂建筑的书稿,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建筑价值、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并且已被评为“金华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有效地扩大东阳古建筑的影响力,提高人们的古建筑保护意识。

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古建筑,当地有关部门积极建设旅游项目,让古建筑服务于经济发展,也让各地游客欣赏古建筑的绝美风貌和非凡气势。2015年蔡宅村被浙江省文化厅、旅游局评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浙江省民俗文化村。与此同时,东阳江镇新东村、马宅镇雅坑村、歌山镇林头村、佐村镇岱溪村和山合村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相继被开发,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城区居民周末休闲提供了理想去处。2016年3月19日东阳市乡村休闲旅游节在湖溪镇象田开幕,独具特色的人文美景,令人垂涎的各种美食,野外赏花露营,以及各种节庆活动,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东阳古建筑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古建筑造成了破坏。东阳旧城、旧村改造时拆除了部分古建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一些房地产商为了一己私利,无视相关法律法规,在房地产项目的选址、建设和开发过程中,不惜以牺牲古建筑作代价。

2古建筑保护意识不强。有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古建筑保护不够重视,在工作中作风懒散,缺乏责任心。有的镇乡街道保护力度不够,许多村民认为保护产权不属于自己或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古建筑与己无关。在一些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古建筑中,时常有游客做出不文明的举动,破坏古建筑。

3政策扶持力度太小,特别是资金补助方面。古建筑数量多,而且维修规模大,所需费用较高。目前房管局的自身经费有限,难以支撑开展古建筑维修和建设成景点所需要的巨额费用。由于缺少资金,很多古建筑虽被列入文物保护点,却仍旧破败不堪。

4古建筑的旅游价值还没完全开发。将古建筑建设成旅游景点,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在建设过称中,由于规划上存在漏洞,使部分旅游景点的收入仍有待提高。

5相关的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在部分古建筑的修缮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保护古建筑的工作难度大,进程慢,影响了对古建筑的开发利用。

五、东阳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1制定相关制度,合理规划城市化发展。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鼓励知情群众积极举报,严厉打击某些房地产商的违法开发行为,依法予以惩罚。

2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力求“保护古建筑,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景点内多安排些工作人员,监督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是否有不文明的行为,并及时制止。

3政府的财政预算要包括古建筑保护经费,村民也要根据自身财力,共同负担。同时,要动员社会上的热心人士为保护古建筑进行捐款。

4其他地方在古建筑建设成景点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政府在借鉴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与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有密切联系的旅游项目。

5专家搞好科研工作,不断与其他地方的专家互相交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学者可通过查阅古籍或走访民间,深度发掘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并弘扬其中的文化内涵。

六、结语

东阳古建筑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保护和利用古建筑的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要想从根本上保护和利用好古建筑,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利用科学的技术进行修缮和维护,努力提高人们的古建筑保护意识。这样,东阳古建筑才能传承下去,并造福于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黄家平.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刘赚. 浙江乡村民俗建筑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

[3]温正双. 浙江大学历史建筑保护的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3.


相关内容

  • 工程力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 课程教学 CurriculumTeaching 工程力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王琳郭维城陈丽华尹晓伟 (沈阳工程学院机械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 摘要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课堂当中采用对比法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

  • 关于赴乌镇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
  • 关于赴乌镇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 7月21日至24日,区政协主席张德业.区政府副区长解翠红带领区房管局.大街开发保护办公室负责人赴浙江省乌镇.杭州.绍兴.东阳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期间,与桐乡市政府.市政协.市旅游局分管负责人座谈交流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情况,参观了乌镇景区.杭州宋城.绍兴鲁迅纪念馆及 ...

  • 保护母亲河活动
  • 东阳江干流自廿三里街道何宅东南进入境后,名义乌江,曾名乌伤溪.义乌溪.东江.旱季水流量不大,汛期流量大增.由于上游坡陡流急,下游缓流平稳,建国前经常洪水泛滥,河床南北摆动.沿江农民视之为"烂肚肠",有"十年江南,十年江北"的农谚.1922年夏(民国11年壬戌六 ...

  • 浙江省主要缺水地区水资源配置调研报告
  • 浙江省主要缺水地区水资源配置调研报告 一.全省水资源基本概况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北与江苏.上海相连,西邻安徽.江西,南与福建相接,东临东海.全省土地面积10.18平方公里,"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我省陆域地貌的基本特征. 我省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省多年平均 ...

  • 关于印发[东阳市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处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 东政办发[2015]280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府各部门: <东阳市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处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1月10日 东阳市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 ...

  • 边坡滑坡的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
  • DOI:10.13719/j.cnki.cn14-1279/tu.2007.29.210 ·106· 第33卷第29期33No.29西建筑 Vol. 山 2007年10月Oct. 2007SHANXI ARCHITECTURE 文章编号:1009-6825(2007)29-0106-03 边坡滑坡的 ...

  • 施工招标文件
  • 建 设 工 程 施 工 招 标 文 件 招标项目编号: 招标项目名称: 招标单位: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编制时间: 二○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备案单位: 备案时间:2010. 10 . 26 ****小区综合楼工程施工招标公告 招标编号:东招施工[2010]217号 建 ...

  • 文物2012年03期--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考古成果论证会纪要_李则斌
  • 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考古 成果论证会纪要 李则斌(南京博物院陈 刚(南京博物院 研究员) 馆员) 大云山汉墓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大云山山顶.2009年初,大云山发生了严重盗墓事件.同时,由于现场不断受到开山采石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9年9月~2011年12月,南京博物院对此区域进行了全 ...

  • 金华水文站实习总结
  • 三月份,我们地本02的全部人去进化水文站实习,我从水文站实习回来后写了 这份实习报告: 1.金华水量概况 金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较多,有干、湿季节。春早秋短,夏季长而炎热,冬季 光温互补。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的垂直差异,灾害性天气较频繁。 6月10日进入梅汛期。受冷空气影响,6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