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者,诸暨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②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 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④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⑤。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①蹊(xī):践踏。②曷:同“盍”,为什么。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④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⑤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2分)

或 牵 牛 来 责 蹊 田 父 怒 挞 之 已 而 复 如 初。

1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A.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B.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C.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 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3.通读选文,概括王冕“遂为通儒”的原因(每点不超过5个字)。(2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10.(2分)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11. (2分)D (被,通“披”,穿戴之意。)

12.(4分)佛像大多是土偶,狰狞凶恶,让人害怕。王冕是小孩,却平静得好像没看见。(每个分句1分)

13.(2分)①勤学(苦学、痴学)(1分)(意近即可)

②从师(跟韩性学习)。(1分)(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

王冕,诸暨县人。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的到私塾去,听学生念书,听过之后,就默默的背诵。黄昏回去的时候,却忘了(带)他的牛(回来)。有一个农民牵着王冕的牛问是谁家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过后(他)还是这样。王冕母亲说:“儿子喜欢读书,为什么不任凭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王冕因此离开,去寺院居住。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像膝上,手执简策映着长明灯读书,书声琅琅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偶,狰狞凶恶,让人害怕。王冕是小孩,却平静得好像没看见。

安阳韩性听说(这件事),对他感到惊异,就收(录取)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当时的大儒。 韩性死后,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就接来母亲到越城养老。久了,母亲就考虑还乡,王冕就买牛用车载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后。乡里的小孩竟相围在道路旁笑他,王冕也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②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 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④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⑤。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①蹊(xī):践踏。②曷:同“盍”,为什么。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④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⑤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2分)

或 牵 牛 来 责 蹊 田 父 怒 挞 之 已 而 复 如 初。

1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A.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B.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C.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 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3.通读选文,概括王冕“遂为通儒”的原因(每点不超过5个字)。(2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10.(2分)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11. (2分)D (被,通“披”,穿戴之意。)

12.(4分)佛像大多是土偶,狰狞凶恶,让人害怕。王冕是小孩,却平静得好像没看见。(每个分句1分)

13.(2分)①勤学(苦学、痴学)(1分)(意近即可)

②从师(跟韩性学习)。(1分)(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

王冕,诸暨县人。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的到私塾去,听学生念书,听过之后,就默默的背诵。黄昏回去的时候,却忘了(带)他的牛(回来)。有一个农民牵着王冕的牛问是谁家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过后(他)还是这样。王冕母亲说:“儿子喜欢读书,为什么不任凭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王冕因此离开,去寺院居住。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像膝上,手执简策映着长明灯读书,书声琅琅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偶,狰狞凶恶,让人害怕。王冕是小孩,却平静得好像没看见。

安阳韩性听说(这件事),对他感到惊异,就收(录取)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当时的大儒。 韩性死后,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就接来母亲到越城养老。久了,母亲就考虑还乡,王冕就买牛用车载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后。乡里的小孩竟相围在道路旁笑他,王冕也笑。


相关内容

  • 语文文言文阅读1
  •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

  •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本试卷共七段文言文, 满分100分,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 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 ...

  •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 1.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逐,追赶.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足]够. [北]向北.[大泽]大湖. [道]中途,半路 [弃]遗弃. [邓林]桃林. [夸父追日(成 ...

  •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 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 ...

  •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技巧
  • 第11讲 文言文阅读技巧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_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

  • [送东阳马生序][王冕僧寺夜读]比较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
  • 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 王冕僧寺夜读
  •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僧寺夜读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14-02-20 21:11 年代:王冕传/ 作者:宋濂/ 分类: 文言文赏析/ 发表评论/ 浏 览 8774 次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二
  • (一)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