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政策的舆论风险评估_刘晓鹏

试论公共政策的舆论风险评估

刘晓鹏

当代中国,经济体制在变革,社会结构在变动,利益格局在调整,思想观念在变化。对各类公共机构而言,这些变化直接反映在运用公权力,配置公共资源的社会生态上,公共机构更加重视与公民、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在各类决策的事前、事

中、事后,将反映公众诉求、吸纳公众参与、回应公众意见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以此来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也更多考虑公共政策出台后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影响。其中,公共政策实施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成为逐渐受到重视的新课题。

2011年初,备受瞩目的《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行,其中针对屡屡发生因拆迁引发的舆论热点事件,一方面立足在发展与维护公民权益上找到平衡点,一方面针对该领域的公共政策操作专门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

险评估。随后,最高人民法院也在一份文件中提出,法院②将建立重大敏感案件风险评估机制。对公共政策和重大

行的用以确定和调整广泛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公共决策的全过程体现了公共机构同社会和公众之间多层面、多形式、多途径的互动关系,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信息交换,这种交换包括事实信息的交换和意见诉求的表达。各类传播媒介实质上扮演着公共机构同各类社会组织、公众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中介,当这些信息的交换借助各类传播媒介来实施时,就构成了围绕公共政策过程、完成社会互动的传播链条。媒体围绕公共政策的各类报道,以及由此吸纳的社会意见,公众和各类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经由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渠道的意见表达,公共机构组织的各类听证会、座谈会、咨询会,以及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征集意见等,都构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传播环节。

1、公共政策议程形成中的传播环节。在当代中国社会,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和调整往往涉及到某些领域的规则和导向调整,直接影响到相关群体的权益。同时,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又要占用相当数量的行政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公共财政和行政时间成本。因此,必然要

而且是有序、有限的公共议程,包括哪些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出现在中央政府行政法规中,求形成特定的,

其前后次序是什么,应该投入多大精力等。体现在全国最高审判机关的全国性指导文件中,这些变化问题需要解决,颇具指标意义。实际上,如果剖析既往社会稳定风险的发生过程可以发现,不稳定因素的发生过程,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息传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舆论对政策产生的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因此,政策风险评估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应是舆论风险的评估。

公共政策 社会互动 传播链条

制定并实施公共政策,这是当代政府及公权力机构的一项基本职能。有西方学者将公共政策定义为关于政府所为和所不为的所有内容。这种说法将公共政策的范围限定在政府范围内。实际上,在我国现有政治架构下,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在不同维度下制定并实施公共政策。有中国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供权利主体制定和执

在传播学的研究范畴中,大众传媒的媒介设置是一项重要功能。实际上,传媒的这一功能是建立在公众议程、传媒议程和政策议程的互动关系基础上的,而且在社会结构分化、利益格局调整的背景下,在信息渠道空前扩大的条件下,三者的互动关系呈现了不少变化。

2、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传播环节。如果说公共政策在议程形成的过程中,各类利益诉求与公众、媒体对社会主观意见、判断相交织的话,那么已经列入议程后,公共政策的制定阶段则主要体现各方利益的充分表达,并通过公共机构的权衡和特定的决策程序,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均衡、可行、有效的政策成果。在此过程中,从公共利益层面看,信息传播也有着重要作用:一是需要用广泛的信息传播保障各方意见表达,进而反映各种利益诉求;二是通

过意见表达形成相对集中的关注点,为最终的决策提供基还需要对因各种原因被过度放大、混淆主要焦点的信息进行引导,并根据进程中的舆论焦点,研究制定公共政策进入实施、反馈阶段的传播方案。

3、公共政策实施和反馈中的传播环节。当公共政策完成决策进入实施阶段,借助传播活动,政策出台的目的、意义、内容、作用等得以为公众所知。同时,在前几个环节中出现的利益诉求、意见表达等还有可能通过各类媒体再次集中传播,政策中的细节、条文、规定等又将经受公众和媒体更加细致的审视。公共机构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传播活动,减小公共政策的实施阻力;另一方面,又要在传播活动中尽可能地维护其公信力和社会形象。与此同时,还要基于政策出台后社会舆论的反应以及各相关群体的意见表达,为评估政策效果和适时调整政策形成依据。

舆论风险的形成

德国学者贝克认为,当代社会的风险不同于以往,是人类活动和疏忽的反映,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这意味着危险的来源不再是无知而是知识,不再是因为对自然缺乏控制而是控制太完善了,不再是那些脱离了人的把握

④的东西,而是工业时代建立起来的规范和体系。

动,也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舆论风险,有一些是比较突出后,政策结果与公众对问题的认知反差较大;二是政策表述方式不周延,尤其是触及一些特定群体的特定心理,比如所谓非本地户籍者等;三是背景解释不清晰,使公众对政策意图产生误解;四是枝节问题处理不妥,让舆论过分集中到一些枝蔓上,忽略公共政策整体的意义;五是传播时机不当,与社会中的一些舆论热点叠加,造成风险增加;六是回应社会关注不足,在已形成相对集中关注点的时候,没能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和解释,使得消极的社会评价扩大。

舆论风险的评估类别与方法

规避和减小风险的任何努力始于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当前,公共政策中的社会互动不仅影响其社会评价和判断,而且在实质上影响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因此,舆论风险的管理不仅仅是公共政策制定和运行中的配套和辅助环节,而应当成为政策过程的组成部分。其中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舆论风险的评估。

在政策过程中的舆论风险评估有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一是政策循环中的线状评估,二是对一些关键环节的点状评估。线状评估重点检测舆论在政策过程中的走向和趋势,确定公共政策的传播活动的频度和广度以及侧重点。点状评估重点对政策中的一些可能引发舆论热点的实质内容,或者是政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时点如公开征求意见、颁布实施等进行风险评估,来确定传播方式和传播时机。线状的评估更加侧重舆论的阶段中的动态监测,点状评估更加侧重节点的实时测量。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风险评估,两个维度可以综合运用,在方法上也可以统筹考虑。

评估运行机制。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要完成好舆论风险的管理,无论是风险的评估,还是风险的干预,都需要现实有力的工作力量和工作机制。根据公共政策的范围,这个工作力量可以是专门的工作小组、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者是由政策制定人员兼任,但基本前提是有人员、有职责、有思路来完成这项工作。完成舆论风险的评估还需必要的专家支持系统,承担整个政策过程中的方法设计,还要建立采取德尔菲法⑥进行“背对背”专家打分的专家库,并借助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这个专家系统可以包括政策相关领域专家、传播专家和有关媒体的从业者,并适时进行调整。同时,还应当将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对外信息渠道纳入其中,对一些主要媒体进行定期的通报与会商,一方面通过他们了解政策过程中的动态反馈情况,一方面根据舆论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需要指出的是,舆论风险的评估与干预,是一

础。而对于公共机构不仅需要保障以上两个作用的发挥,的诱发因素:一是政策过程公开度过低,造成决策完成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信息的流转过程, 既包括公共政策执行内部的信息传播与供给, 也包括公共政策系统

与环境的信息输入与输出。作为社会风险的一部分,公共

政策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呈现多种形态,它既可能受社会风险的影响,又可能因某些决策而加剧。这种风险既可能发生现实的、直接的、当下的损失,也可能形成某种未来的不确定性、不可控性。因此,对于公共政策的风险控制,已经成为当代政策科学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公共政策风险的构成,有客观层面科学性、有效性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层面公平性、合理性方面的因素,而当公共政策的信息经由媒介向公众传播时,这两类因素往往很难区分,往往集中体现为在公众看来相对单纯的“好”与“不好”的社会判断。在政策过程中的经由传播活动引发社会负面判断、影响政策实施、影响公共机构公信力,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可能性,就构成了公共政策的舆论风险。

从根本上说,舆论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政策本身,如果一项公共政策本身存在较大的缺陷和问题,其政策风险一定较大,舆论风险自然也大。从这个意义来看,需要通过完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来规避,而其中有效地运用传播活动吸纳公众的意见将是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在公共政策动议、制定、出台、执行等一系列环节中所进行的传播活

2011年第4

29

体两面的关系,有方法的区分、侧重点的区别,但在工作的运行中应该是统一和并行的。

基础评价指标。在整个舆论风险的评估中,评估指标的确定是一个导向性的问题,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无论是线状的评估还是点状的评估都可以据此来设计,同时具体的舆论检测与风险值的评定,都可以通过指标的组合和相关分析来进行。公共政策涵盖广泛,每一项政策有效的原则建立基础性的指标体系,随后根据具体政策在具体评估工作中具体运用。基础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几个维度。其一是按照意见主体来界定:公众评价,包括利益相关公众、本地其他公众、不特定公众;媒体评价,可区分为主流媒体评价、都市类媒体评价和新媒体评价;群体评价,包括利益相关群体、政策实施相关群体和其他群体;意见领袖评价,包括特定领域的专家、评论家、网络意见领袖。其二是按照信息交换的性质来界定:认知度,包括背景认知、意图认知、程序认知;好评度,包括整体评价、细节评价、表达评价。按照这些指标来规划、分析确定了相应的权重,就可以根据需要,抽取部分或者全部指标,再通过专家打分或者制作动态度量表进行舆论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指标权重计算。要对风险进行准确把握,必然要求在评价指标中,各个维度的不同指标之间,不同维度之需要建立相应的数量权重,这是舆论风险评估精确性提高的必要条件。目前,网络分析法(AHP)和层次网络分析法(ANP)是比较常用的多目标决策的辅助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借助专家系统,运用一些数学计算来形成各级指标的权重⑦。

舆论全程监测。围绕公共政策过程,线状和点状评估共同构成了对于舆论动态的监测系统,形成了舆论风险的评估系统,经由这些也可以构成对于风险进行干预,在特定环节、特定群体、特定主题、特定渠道下,组织信息的传播,来厘清认识,解疑释惑,既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导向,又调处一些利益、认识方面的障碍,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维护公共机构的公信。同时,对于这两类评估而言,在技术和方法上,又体现不同的侧重点。线性评估主要阶段趋势所反映的问题,需要实现媒体、公众、群体意见的实时抓取,并与政策过程中的一些特定的条文、程序、表达进行相关分析,做出评估报告,并提供干预建议。目前,对于舆情监测工作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各类公共机构,还是社会组织、商业机构,已形成共识,学术机构、媒体机构、商业机构从事舆情监测的人员日渐增加,在信息

管理、软件技术和舆情分析方面形成了不少成果。公共政策的舆论风险评估,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将技术支持与专家咨询综合运用,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而点状的评估侧重对政策过程重要环节状况的判断,主要为政策中对具体规定、表达方式、出台时机的决策提供参考。针对这一需要,主要方法是依据网络风险评估的基础指标,设计专项的评估方案或者舆论调查的度量表,通过专家系统的调合政策过程本身的决策程序,对政策本身和传播活动作出相应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点状的评估和线状的评估是相互配合,互为参考的。

过程也有各种特殊情况,而评估工作应该首先按照精当、查,或者是特定时点的舆论调查来测算风险的数值,并配

公共政策舆论风险评估模式图

综上,对于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舆论风险进行评估,由舆论风险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另一方面,学多种理论与方法的工作,又要为公共机构的运行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当然,这些理论思考和方法构想,总体上看是一种“应然”角度的探讨,它本身需要实践来检验,需要在实践中与“实然”的磨合,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信息传播因素的考量不断增加,将是公共政策过程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将逐渐嵌入传统的公共政策过程。□

注释:

①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wgk/2011-01/21/content_1790111.htm

②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flwk/show.php?file_id=146370

③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④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25页。⑤陆小成、张林军:《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资源开发与配置》,《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⑥参见刘光富等《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项目风险评估》,《项目管理技术》2008年第1期。

⑦参见孙宏才等《决策科学理论与方法》,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形成相对量化、可比较、可分析、可判断的结果。因此,一方面是服务于公共政策所承载的公共利益属性,经间,不同维度的指标之间,其重要程度往往有所区别,这种容纳了传播理论、管理方法、系统工程、决策科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编辑:武兴芳)

试论公共政策的舆论风险评估

刘晓鹏

当代中国,经济体制在变革,社会结构在变动,利益格局在调整,思想观念在变化。对各类公共机构而言,这些变化直接反映在运用公权力,配置公共资源的社会生态上,公共机构更加重视与公民、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在各类决策的事前、事

中、事后,将反映公众诉求、吸纳公众参与、回应公众意见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以此来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也更多考虑公共政策出台后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影响。其中,公共政策实施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成为逐渐受到重视的新课题。

2011年初,备受瞩目的《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行,其中针对屡屡发生因拆迁引发的舆论热点事件,一方面立足在发展与维护公民权益上找到平衡点,一方面针对该领域的公共政策操作专门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

险评估。随后,最高人民法院也在一份文件中提出,法院②将建立重大敏感案件风险评估机制。对公共政策和重大

行的用以确定和调整广泛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公共决策的全过程体现了公共机构同社会和公众之间多层面、多形式、多途径的互动关系,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信息交换,这种交换包括事实信息的交换和意见诉求的表达。各类传播媒介实质上扮演着公共机构同各类社会组织、公众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中介,当这些信息的交换借助各类传播媒介来实施时,就构成了围绕公共政策过程、完成社会互动的传播链条。媒体围绕公共政策的各类报道,以及由此吸纳的社会意见,公众和各类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经由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渠道的意见表达,公共机构组织的各类听证会、座谈会、咨询会,以及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征集意见等,都构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传播环节。

1、公共政策议程形成中的传播环节。在当代中国社会,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和调整往往涉及到某些领域的规则和导向调整,直接影响到相关群体的权益。同时,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又要占用相当数量的行政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公共财政和行政时间成本。因此,必然要

而且是有序、有限的公共议程,包括哪些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出现在中央政府行政法规中,求形成特定的,

其前后次序是什么,应该投入多大精力等。体现在全国最高审判机关的全国性指导文件中,这些变化问题需要解决,颇具指标意义。实际上,如果剖析既往社会稳定风险的发生过程可以发现,不稳定因素的发生过程,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息传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舆论对政策产生的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因此,政策风险评估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应是舆论风险的评估。

公共政策 社会互动 传播链条

制定并实施公共政策,这是当代政府及公权力机构的一项基本职能。有西方学者将公共政策定义为关于政府所为和所不为的所有内容。这种说法将公共政策的范围限定在政府范围内。实际上,在我国现有政治架构下,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在不同维度下制定并实施公共政策。有中国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供权利主体制定和执

在传播学的研究范畴中,大众传媒的媒介设置是一项重要功能。实际上,传媒的这一功能是建立在公众议程、传媒议程和政策议程的互动关系基础上的,而且在社会结构分化、利益格局调整的背景下,在信息渠道空前扩大的条件下,三者的互动关系呈现了不少变化。

2、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传播环节。如果说公共政策在议程形成的过程中,各类利益诉求与公众、媒体对社会主观意见、判断相交织的话,那么已经列入议程后,公共政策的制定阶段则主要体现各方利益的充分表达,并通过公共机构的权衡和特定的决策程序,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均衡、可行、有效的政策成果。在此过程中,从公共利益层面看,信息传播也有着重要作用:一是需要用广泛的信息传播保障各方意见表达,进而反映各种利益诉求;二是通

过意见表达形成相对集中的关注点,为最终的决策提供基还需要对因各种原因被过度放大、混淆主要焦点的信息进行引导,并根据进程中的舆论焦点,研究制定公共政策进入实施、反馈阶段的传播方案。

3、公共政策实施和反馈中的传播环节。当公共政策完成决策进入实施阶段,借助传播活动,政策出台的目的、意义、内容、作用等得以为公众所知。同时,在前几个环节中出现的利益诉求、意见表达等还有可能通过各类媒体再次集中传播,政策中的细节、条文、规定等又将经受公众和媒体更加细致的审视。公共机构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传播活动,减小公共政策的实施阻力;另一方面,又要在传播活动中尽可能地维护其公信力和社会形象。与此同时,还要基于政策出台后社会舆论的反应以及各相关群体的意见表达,为评估政策效果和适时调整政策形成依据。

舆论风险的形成

德国学者贝克认为,当代社会的风险不同于以往,是人类活动和疏忽的反映,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这意味着危险的来源不再是无知而是知识,不再是因为对自然缺乏控制而是控制太完善了,不再是那些脱离了人的把握

④的东西,而是工业时代建立起来的规范和体系。

动,也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舆论风险,有一些是比较突出后,政策结果与公众对问题的认知反差较大;二是政策表述方式不周延,尤其是触及一些特定群体的特定心理,比如所谓非本地户籍者等;三是背景解释不清晰,使公众对政策意图产生误解;四是枝节问题处理不妥,让舆论过分集中到一些枝蔓上,忽略公共政策整体的意义;五是传播时机不当,与社会中的一些舆论热点叠加,造成风险增加;六是回应社会关注不足,在已形成相对集中关注点的时候,没能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和解释,使得消极的社会评价扩大。

舆论风险的评估类别与方法

规避和减小风险的任何努力始于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当前,公共政策中的社会互动不仅影响其社会评价和判断,而且在实质上影响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因此,舆论风险的管理不仅仅是公共政策制定和运行中的配套和辅助环节,而应当成为政策过程的组成部分。其中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舆论风险的评估。

在政策过程中的舆论风险评估有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一是政策循环中的线状评估,二是对一些关键环节的点状评估。线状评估重点检测舆论在政策过程中的走向和趋势,确定公共政策的传播活动的频度和广度以及侧重点。点状评估重点对政策中的一些可能引发舆论热点的实质内容,或者是政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时点如公开征求意见、颁布实施等进行风险评估,来确定传播方式和传播时机。线状的评估更加侧重舆论的阶段中的动态监测,点状评估更加侧重节点的实时测量。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风险评估,两个维度可以综合运用,在方法上也可以统筹考虑。

评估运行机制。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要完成好舆论风险的管理,无论是风险的评估,还是风险的干预,都需要现实有力的工作力量和工作机制。根据公共政策的范围,这个工作力量可以是专门的工作小组、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者是由政策制定人员兼任,但基本前提是有人员、有职责、有思路来完成这项工作。完成舆论风险的评估还需必要的专家支持系统,承担整个政策过程中的方法设计,还要建立采取德尔菲法⑥进行“背对背”专家打分的专家库,并借助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这个专家系统可以包括政策相关领域专家、传播专家和有关媒体的从业者,并适时进行调整。同时,还应当将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对外信息渠道纳入其中,对一些主要媒体进行定期的通报与会商,一方面通过他们了解政策过程中的动态反馈情况,一方面根据舆论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需要指出的是,舆论风险的评估与干预,是一

础。而对于公共机构不仅需要保障以上两个作用的发挥,的诱发因素:一是政策过程公开度过低,造成决策完成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信息的流转过程, 既包括公共政策执行内部的信息传播与供给, 也包括公共政策系统

与环境的信息输入与输出。作为社会风险的一部分,公共

政策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呈现多种形态,它既可能受社会风险的影响,又可能因某些决策而加剧。这种风险既可能发生现实的、直接的、当下的损失,也可能形成某种未来的不确定性、不可控性。因此,对于公共政策的风险控制,已经成为当代政策科学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公共政策风险的构成,有客观层面科学性、有效性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层面公平性、合理性方面的因素,而当公共政策的信息经由媒介向公众传播时,这两类因素往往很难区分,往往集中体现为在公众看来相对单纯的“好”与“不好”的社会判断。在政策过程中的经由传播活动引发社会负面判断、影响政策实施、影响公共机构公信力,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可能性,就构成了公共政策的舆论风险。

从根本上说,舆论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政策本身,如果一项公共政策本身存在较大的缺陷和问题,其政策风险一定较大,舆论风险自然也大。从这个意义来看,需要通过完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来规避,而其中有效地运用传播活动吸纳公众的意见将是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在公共政策动议、制定、出台、执行等一系列环节中所进行的传播活

2011年第4

29

体两面的关系,有方法的区分、侧重点的区别,但在工作的运行中应该是统一和并行的。

基础评价指标。在整个舆论风险的评估中,评估指标的确定是一个导向性的问题,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无论是线状的评估还是点状的评估都可以据此来设计,同时具体的舆论检测与风险值的评定,都可以通过指标的组合和相关分析来进行。公共政策涵盖广泛,每一项政策有效的原则建立基础性的指标体系,随后根据具体政策在具体评估工作中具体运用。基础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几个维度。其一是按照意见主体来界定:公众评价,包括利益相关公众、本地其他公众、不特定公众;媒体评价,可区分为主流媒体评价、都市类媒体评价和新媒体评价;群体评价,包括利益相关群体、政策实施相关群体和其他群体;意见领袖评价,包括特定领域的专家、评论家、网络意见领袖。其二是按照信息交换的性质来界定:认知度,包括背景认知、意图认知、程序认知;好评度,包括整体评价、细节评价、表达评价。按照这些指标来规划、分析确定了相应的权重,就可以根据需要,抽取部分或者全部指标,再通过专家打分或者制作动态度量表进行舆论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指标权重计算。要对风险进行准确把握,必然要求在评价指标中,各个维度的不同指标之间,不同维度之需要建立相应的数量权重,这是舆论风险评估精确性提高的必要条件。目前,网络分析法(AHP)和层次网络分析法(ANP)是比较常用的多目标决策的辅助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借助专家系统,运用一些数学计算来形成各级指标的权重⑦。

舆论全程监测。围绕公共政策过程,线状和点状评估共同构成了对于舆论动态的监测系统,形成了舆论风险的评估系统,经由这些也可以构成对于风险进行干预,在特定环节、特定群体、特定主题、特定渠道下,组织信息的传播,来厘清认识,解疑释惑,既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导向,又调处一些利益、认识方面的障碍,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维护公共机构的公信。同时,对于这两类评估而言,在技术和方法上,又体现不同的侧重点。线性评估主要阶段趋势所反映的问题,需要实现媒体、公众、群体意见的实时抓取,并与政策过程中的一些特定的条文、程序、表达进行相关分析,做出评估报告,并提供干预建议。目前,对于舆情监测工作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各类公共机构,还是社会组织、商业机构,已形成共识,学术机构、媒体机构、商业机构从事舆情监测的人员日渐增加,在信息

管理、软件技术和舆情分析方面形成了不少成果。公共政策的舆论风险评估,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将技术支持与专家咨询综合运用,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而点状的评估侧重对政策过程重要环节状况的判断,主要为政策中对具体规定、表达方式、出台时机的决策提供参考。针对这一需要,主要方法是依据网络风险评估的基础指标,设计专项的评估方案或者舆论调查的度量表,通过专家系统的调合政策过程本身的决策程序,对政策本身和传播活动作出相应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点状的评估和线状的评估是相互配合,互为参考的。

过程也有各种特殊情况,而评估工作应该首先按照精当、查,或者是特定时点的舆论调查来测算风险的数值,并配

公共政策舆论风险评估模式图

综上,对于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舆论风险进行评估,由舆论风险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另一方面,学多种理论与方法的工作,又要为公共机构的运行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当然,这些理论思考和方法构想,总体上看是一种“应然”角度的探讨,它本身需要实践来检验,需要在实践中与“实然”的磨合,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信息传播因素的考量不断增加,将是公共政策过程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将逐渐嵌入传统的公共政策过程。□

注释:

①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wgk/2011-01/21/content_1790111.htm

②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flwk/show.php?file_id=146370

③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④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25页。⑤陆小成、张林军:《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资源开发与配置》,《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⑥参见刘光富等《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项目风险评估》,《项目管理技术》2008年第1期。

⑦参见孙宏才等《决策科学理论与方法》,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形成相对量化、可比较、可分析、可判断的结果。因此,一方面是服务于公共政策所承载的公共利益属性,经间,不同维度的指标之间,其重要程度往往有所区别,这种容纳了传播理论、管理方法、系统工程、决策科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编辑:武兴芳)


相关内容

  • "伏地魔"反咬一口 国际社会应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 2014年1月3日,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接受英国独立电视台专访.(来源:外交部网站) 中日关系随着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而走向数年来的"冰点",如今两国之间的外交风波更是蔓延到了第三国,两国官员在英国媒体上爆发舆论战.1月2日,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抨击日本军国主义像"伏地魔&quo ...

  • 刘晓庆:不得不发生的税案
  • 从警方角度看,有关人士说:刘晓庆案没有任何悬念.而从经济界角度,结论比较有趣--这是一桩不得不发生的税案 举报,税务机构介入,地方公安机构介入,再后公安部介入成立专案组--刘晓庆税案由此浮出水面.参与此案的警方人士反问记者,"这其中有什么悬念吗?" 在这桩被称为"运作& ...

  • 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 刘晓年同志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国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刘晓年同志凭着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领导风范,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团结和带领党委一班人,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勤政廉洁,严守法纪,拼搏奉献,发挥了一 ...

  • 刘晓庆专业素养获肯定 怒斥宋祖德道歉不诚恳
  • 2010年05月30日07:27腾讯娱乐我要评论(1856) 字号:T|T 已经浏览到最后一张,您可以 重新欣赏进入图片站 加载进度:100% 刘晓庆 (4/6) 隐藏 查看图注 1 / 6 2 / 6 3 / 6 4 / 6 5 / 6 6 / 6 进入娱乐图片站 2010年5月30日讯,北京,华 ...

  • 凌洁冰:门店销售服务与销售技能提升培训
  • 凌洁冰:市场渠道经理岗位技能提升实战培训 培训收益: 1.学习区域市场规划的关键要素与步骤,有效处理好四类市场:中心市场.重点市场.样板市场.目标市场.学会渠道规划与网点布局的具体方法. 2.学习筛选经销商方法与工具,统一学员对优质经销商的看法,并学会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市场状况下,选择不同 ...

  • [新闻学概论]案例教学探析--以议程设置理论为视角
  • 第13卷第6期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01.13No.62013年11月 JOURNALOFHUNANMASSMEDIA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N0v.2013 <新闻学概论>案例教学探析 --以议程设置理论为视角 刘晓丽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 ...

  • 人物专访的问题组织技巧
  • [摘 要]肯・梅茨勒在对采访过程步骤的划分中非常重视访谈中主持人对访谈进程的情感调控能力,并道出了问题组织与情感调控之间的密切关系①.本文参照其中五个步骤――打破僵局.提第一个严肃问题.建立和谐的采访氛围.提问敏感问题.提问敏感问题之后的情感恢复,以<杨澜访谈录>2012年对刘晓庆的专访 ...

  • 网络媒体营销草案
  • 医疗网络新闻营销策划草案 一.背景 神十.挖眼少年.姚晨天价月子餐.中国一姐刘晓庆返春,50多高龄再婚等事件,引发了外界对医疗的兴趣.但不乏一些媒体.市民还是带着有色眼镜来观照民营医疗,虚假的医疗广告也给整个行业形象抹上了负面的色彩: 引导舆论好比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网络新闻除了做到快.狠.准以外 ...

  • 支部党员大会会议纪要
  • 支部党员大会会议纪要 时间:6月30日下午2::0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刘晓东 会议内容: 6月30日下午二时,深业深港租赁中心党支部于会议室召开XX次支部党员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基础,围绕"两学一做"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结合自身的工作,深入党内学习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