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 函数的表示法 第二课时)

第2课时 分段函数

导入新课

思路1. 当x>1时,f(x)=x+1;当x≤1时,f(x)=-x,请写出函数f(x)的解析式. 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有什么特点?教师指出本节课题.

思路2. 化简函数y=|x|的解析式, 说说此函数解析式的特点, 教师指出本节课题.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函数h(x)=⎨

⎧x,-x +1,

与f(x)=x-1,g(x)=x2在解析式上有什么区别?

⎩x

②请举出几个分段函数的例子.

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函数解析式的区别. 所谓“分段函数”,习惯上指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 有不同对应法则的函数. 并让学生结合体会来实际举例. 讨论结果:①函数h(x)是分段函数,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 其解析式不同. 说明: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 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 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分段函数描述的实际问题, 如出租车的计费、个人所得税纳税额等等. ②例如:y=应用示例

思路1

1. 画出函数y=|x|的图象.

活动:学生思考函数图象的画法:①化简函数的解析式为基本初等函数; ②利用变换法画出图象, 根据绝对值的概念来化简解析式. 解法一:由绝对值的概念, 我们有y=⎨

0, x >0, 1, x

等.

⎧x, x ≥0,

⎩-x, x

所以, 函数y=|x|的图象如图1-2-2-10所示

.

图1-2-2-10

解法二:画函数y=x的图象, 将其位于x 轴下方的部分对称到x 轴上方, 与函数y=x的图象位于x 轴上方的部分合起来得函数y=|x|的图象如图1-2-2-10所示. 变式训练

x ≤0, ⎧x +4,

⎪2

1. 已知函数y=⎨x -2x , 0

⎪-x +2, x >4. ⎩

(1)求f{f[f(5)]}的值; (2)画出函数的图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及其图象.f(x)是分段函数, 要求f{f[f(5)]},需要确定f [f(5)]的取值范围, 为此又需确定f(5)的取值范围, 然后根据所在定义域代入相应的解析式, 逐步求解. 画出函数在各段上的图象, 再合起来就是分段函数的图象.

解:(1)∵5>4,∴f(5)=-5+2=-3.∵-3

:

图1-2-2-11

2. 课本P 23练习3.

3. 画函数y=(x+1)2,-x,x≤0,x>0的图象.

步骤:①画整个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再取其在区间(-∞,0]上的图象, 其他部分删去不要; ②画一次函数y=-x的图象, 再取其在区间(0,+∞)上的图象, 其他部分删去不要; ③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所要画的分段函数的图象. 如图1-2-2-12所示

.

图1-2-2-12

函数y=f(x)的图象位于x 轴上方的部分和y=|f(x)|的图象相同, 函数y=f(x)的图象位于x 轴下方的部分对称到上方就是函数y=|f(x)|的图象的一部分. 利用函数y=f(x)的图象和函数y=|f(x)|的图象的这种关系, 由函数y=f(x)的图象画出函数y=|f(x)|的图象. 2. 某市“招手即停”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 (1)乘坐汽车5千米以内(含5千米), 票价2元;

(2)5千米以上, 每增加5千米, 票价增加1元(不足5千米按5千米计算),

如果某条线路的总里程为20千米, 请根据题意, 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活动:学生讨论交流题目的条件, 弄清题意. 本例是一个实际问题, 有具体的实际意义, 根据实际情况公共汽车到站才能停车, 所以行车里程只能取整数值. 由于里程在不同的范围内, 票价有

不同的计算方法, 故此函数是分段函数.

解:设里程为x 千米时, 票价为y 元, 根据题意得x ∈(0,20]. 由空调汽车票价制定的规定, 可得到以下函数解析式

:

图1-2-2-13

⎧2, 0

4, 10

根据这个函数解析式, 可画出函数图象, 如图1-2-2-13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 以及应用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分段函数描述的实际问题, 如出租车的计费、个人所得税纳税额等等. 在列出其解析式时, 要充分考虑实际问题的规定, 根据规定来求得解析式.

注意:①本例具有实际背景, 所以解题时应考虑其实际意义;

②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 而应写成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 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变式训练2007上海中学高三测试, 理7某客运公司确定客票价格的方法是:如果行程不超过100千米, 票价是每千米0.5元, 如果超过100千米, 超过部分按每千米0.4元定价, 则客运票价y(元) 与行程千米数x(千米)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 分析:根据行程是否大于100千米来求出解析式.

0≤x ≤100, ⎧0. 5x ,

答案:y=⎨

10+0. 4x , x >100. ⎩

思路2

⎧-x 2+2x , x >0,

1. 已知函数f(x)=⎨1, x =0,

⎪-x -1, x

(1)求f(-1),f[f(-1)],f{f[f(-1)]}的值;

(2)画出函数的图象.

活动:此函数是分段函数, 应注意在不同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关系. 解:(1)f(-1)=0;f[f(-1)]=f(0)=1;f{f[f(-1)]}=f(1)=-12+2×1=1. (2)函数图象如图1-2-2-14所示:

图1-2-2-14

变式训练

2007福建厦门调研, 文10若定义运算a ⊙b=⎨________.

分析:由题意得f(x)=⎨

⎧b , a ≥b ,

则函数f(x)=x⊙(2-x)的值域是

a , a

x ≤1, ⎧x ,

画函数f(x)的图象得值域是(-∞,1].

⎩2-x , x >1.

答案:(-∞,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 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时, 要注意自变量在其定

⎧f 1(x ), x ∈D 1, ⎪

义域的哪一段上, 依次代入分段函数的解析式. 画分段函数y=⎨f 2(x ), x ∈D 2, (D1,D 2,…,两两

⎪ , . ⎩

交集是空集) 的图象步骤是

(1)画整个函数y=f1(x)的图象, 再取其在区间D 1上的图象, 其他部分删去不要; (2)画整个函数y=f2(x)的图象, 再取其在区间D 2上的图象, 其他部分删去不要; (3)依次画下去;

(4)将各个部分合起来就是所要画的分段函数的图象.

2. 如图1-2-2-15所示, 在梯形ABCD 中,AB=10,CD=6,AD=BC=4,动点P 从B 点开始沿着折线BC 、CD 、DA 前进至A, 若P 点运动的路程为x, △PAB 的面积为

y.

图1-2-2-15

(1)写出y=f(x)的解析式, 指出函数的定义域; (2)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求出函数的值域.

活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帮助学生审题读懂题意. 首先通过画草图可以发现,P 点运动到不同的位置,y 的求法是不同的(如图1-2-2-16的阴影部分所示

).

图1-2-2-16

可以看出上述三个阴影三角形的底是相同的, 它们的面积由其高来定, 所以只要由运动里程x 来求出各段的高即可.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底乘高除以2, 则△PAB 的面积的计算方式由点P

所在的位置来确定. 解:(1)分类讨论:

①当P 在BC 上运动时, 易知∠B=60°, 则知 y=

531

×10×(xsin60°)=x,0≤x≤4.

22

②当P 点在CD 上运动时, y=

1

×10×23=103,4

51

×10×(14-x)sin60°=-x+353,10

22

③当P 在DA 上运动时, y=

综上所得, 函数的解析式为

⎧3

x , 0≤x ≤4, ⎪⎪2

4

⎪53

x +35, 10

(2)f(x)的图象如图1-2-2-17所示

:

图1-2-2-17

由图象, 可知y 的取值范围是0≤y≤10, 即函数f(x)的值域为[0,10]. 知能训练

1. 函数f(x)=|x-1|的图象是(

)

图1-2-2-18

分析:方法一:函数的解析式化为y=⎨

⎧x -1, x ≥1,

画出此分段函数的图象, 故选B. 方法二:将函

⎩1-x , x

数f(x)=x-1位于x 轴下方部分沿x 轴翻折到x 轴上方, 与f(x)=x-1位于x 轴上方部分合起来, 即可得到函数f(x)=|x-1|的图象, 故选B. 方法三:由f(-1)=2,知图象过点(-1,2),排除A 、C 、D, 故选B. 答案:B

⎧2

x >0, ⎪x ,

2. 已知函数f(x)=⎨1, x =0,

⎪1

-, x

(1)画出函数的图象;

(2)求f(1),f(-1),f[f(-1)]的值.

解析:分别作出f(x)在x>0,x=0,x

.

图1-2-2-19

(2)f(1)=12=1,f(-1)=-

1

=1,f[f(-1)]=f(1)=1. -1

3. 某人驱车以52千米/时的速度从A 地驶往260千米远处的B 地, 到达B 地并停留1.5小时后, 再以65千米/时的速度返回A 地. 试将此人驱车走过的路程s(千米) 表示为时间t 的函数. 分析:本题中的函数是分段函数, 要由时间t 属于哪个时间段, 得到相应的解析式. 解:从A 地到B 地, 路上的时间为

260260

=5(小时); 从B 地回到A 地, 路上的时间为=4(小5265

时). 所以走过的路程s(千米)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为

0≤t

5≤t ≤6. 5, s=⎨260,

⎪260+65(t -6. 5), 6. 5

拓展提升

问题:已知函数y=1,f(n+1)=f(n)+2,n=1,n∈N *. (1)求:f(2),f(3),f(4),f(5); (2)猜想f(n),n∈N *.

探究:(1)由题意得f(1)=1,则有 f(2)=f(1)+2=1+2=3, f(3)=f(2)+2=3+2=5, f(4)=f(3)+2=5+2=7, f(5)=f(4)+2=7+2=9. (2)由(1)得 f(1)=1=2×1-1, f(2)=3=2×2-1,

f(3)=5=2×3-1, f(4)=7=2×4-1, f(5)=9=2×5-1.

因此猜想f(n)=2n-1,n∈N *.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画分段函数的图象; 求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以及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 作业

课本P 25习题1.2 B 组 3、4.

设计感想

本节教学设计容量较大, 特别是例题条件有图, 建议使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本节重点设计了分段函数, 这是课标明确要求也是高考的重点, 通过分段函数问题能够区分学生的思维层次, 因此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设计者:刘菲)

第2课时 分段函数

导入新课

思路1. 当x>1时,f(x)=x+1;当x≤1时,f(x)=-x,请写出函数f(x)的解析式. 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有什么特点?教师指出本节课题.

思路2. 化简函数y=|x|的解析式, 说说此函数解析式的特点, 教师指出本节课题.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函数h(x)=⎨

⎧x,-x +1,

与f(x)=x-1,g(x)=x2在解析式上有什么区别?

⎩x

②请举出几个分段函数的例子.

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函数解析式的区别. 所谓“分段函数”,习惯上指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 有不同对应法则的函数. 并让学生结合体会来实际举例. 讨论结果:①函数h(x)是分段函数,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 其解析式不同. 说明: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 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 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分段函数描述的实际问题, 如出租车的计费、个人所得税纳税额等等. ②例如:y=应用示例

思路1

1. 画出函数y=|x|的图象.

活动:学生思考函数图象的画法:①化简函数的解析式为基本初等函数; ②利用变换法画出图象, 根据绝对值的概念来化简解析式. 解法一:由绝对值的概念, 我们有y=⎨

0, x >0, 1, x

等.

⎧x, x ≥0,

⎩-x, x

所以, 函数y=|x|的图象如图1-2-2-10所示

.

图1-2-2-10

解法二:画函数y=x的图象, 将其位于x 轴下方的部分对称到x 轴上方, 与函数y=x的图象位于x 轴上方的部分合起来得函数y=|x|的图象如图1-2-2-10所示. 变式训练

x ≤0, ⎧x +4,

⎪2

1. 已知函数y=⎨x -2x , 0

⎪-x +2, x >4. ⎩

(1)求f{f[f(5)]}的值; (2)画出函数的图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及其图象.f(x)是分段函数, 要求f{f[f(5)]},需要确定f [f(5)]的取值范围, 为此又需确定f(5)的取值范围, 然后根据所在定义域代入相应的解析式, 逐步求解. 画出函数在各段上的图象, 再合起来就是分段函数的图象.

解:(1)∵5>4,∴f(5)=-5+2=-3.∵-3

:

图1-2-2-11

2. 课本P 23练习3.

3. 画函数y=(x+1)2,-x,x≤0,x>0的图象.

步骤:①画整个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再取其在区间(-∞,0]上的图象, 其他部分删去不要; ②画一次函数y=-x的图象, 再取其在区间(0,+∞)上的图象, 其他部分删去不要; ③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所要画的分段函数的图象. 如图1-2-2-12所示

.

图1-2-2-12

函数y=f(x)的图象位于x 轴上方的部分和y=|f(x)|的图象相同, 函数y=f(x)的图象位于x 轴下方的部分对称到上方就是函数y=|f(x)|的图象的一部分. 利用函数y=f(x)的图象和函数y=|f(x)|的图象的这种关系, 由函数y=f(x)的图象画出函数y=|f(x)|的图象. 2. 某市“招手即停”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 (1)乘坐汽车5千米以内(含5千米), 票价2元;

(2)5千米以上, 每增加5千米, 票价增加1元(不足5千米按5千米计算),

如果某条线路的总里程为20千米, 请根据题意, 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活动:学生讨论交流题目的条件, 弄清题意. 本例是一个实际问题, 有具体的实际意义, 根据实际情况公共汽车到站才能停车, 所以行车里程只能取整数值. 由于里程在不同的范围内, 票价有

不同的计算方法, 故此函数是分段函数.

解:设里程为x 千米时, 票价为y 元, 根据题意得x ∈(0,20]. 由空调汽车票价制定的规定, 可得到以下函数解析式

:

图1-2-2-13

⎧2, 0

4, 10

根据这个函数解析式, 可画出函数图象, 如图1-2-2-13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 以及应用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分段函数描述的实际问题, 如出租车的计费、个人所得税纳税额等等. 在列出其解析式时, 要充分考虑实际问题的规定, 根据规定来求得解析式.

注意:①本例具有实际背景, 所以解题时应考虑其实际意义;

②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 而应写成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 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变式训练2007上海中学高三测试, 理7某客运公司确定客票价格的方法是:如果行程不超过100千米, 票价是每千米0.5元, 如果超过100千米, 超过部分按每千米0.4元定价, 则客运票价y(元) 与行程千米数x(千米)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 分析:根据行程是否大于100千米来求出解析式.

0≤x ≤100, ⎧0. 5x ,

答案:y=⎨

10+0. 4x , x >100. ⎩

思路2

⎧-x 2+2x , x >0,

1. 已知函数f(x)=⎨1, x =0,

⎪-x -1, x

(1)求f(-1),f[f(-1)],f{f[f(-1)]}的值;

(2)画出函数的图象.

活动:此函数是分段函数, 应注意在不同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关系. 解:(1)f(-1)=0;f[f(-1)]=f(0)=1;f{f[f(-1)]}=f(1)=-12+2×1=1. (2)函数图象如图1-2-2-14所示:

图1-2-2-14

变式训练

2007福建厦门调研, 文10若定义运算a ⊙b=⎨________.

分析:由题意得f(x)=⎨

⎧b , a ≥b ,

则函数f(x)=x⊙(2-x)的值域是

a , a

x ≤1, ⎧x ,

画函数f(x)的图象得值域是(-∞,1].

⎩2-x , x >1.

答案:(-∞,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 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时, 要注意自变量在其定

⎧f 1(x ), x ∈D 1, ⎪

义域的哪一段上, 依次代入分段函数的解析式. 画分段函数y=⎨f 2(x ), x ∈D 2, (D1,D 2,…,两两

⎪ , . ⎩

交集是空集) 的图象步骤是

(1)画整个函数y=f1(x)的图象, 再取其在区间D 1上的图象, 其他部分删去不要; (2)画整个函数y=f2(x)的图象, 再取其在区间D 2上的图象, 其他部分删去不要; (3)依次画下去;

(4)将各个部分合起来就是所要画的分段函数的图象.

2. 如图1-2-2-15所示, 在梯形ABCD 中,AB=10,CD=6,AD=BC=4,动点P 从B 点开始沿着折线BC 、CD 、DA 前进至A, 若P 点运动的路程为x, △PAB 的面积为

y.

图1-2-2-15

(1)写出y=f(x)的解析式, 指出函数的定义域; (2)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求出函数的值域.

活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帮助学生审题读懂题意. 首先通过画草图可以发现,P 点运动到不同的位置,y 的求法是不同的(如图1-2-2-16的阴影部分所示

).

图1-2-2-16

可以看出上述三个阴影三角形的底是相同的, 它们的面积由其高来定, 所以只要由运动里程x 来求出各段的高即可.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底乘高除以2, 则△PAB 的面积的计算方式由点P

所在的位置来确定. 解:(1)分类讨论:

①当P 在BC 上运动时, 易知∠B=60°, 则知 y=

531

×10×(xsin60°)=x,0≤x≤4.

22

②当P 点在CD 上运动时, y=

1

×10×23=103,4

51

×10×(14-x)sin60°=-x+353,10

22

③当P 在DA 上运动时, y=

综上所得, 函数的解析式为

⎧3

x , 0≤x ≤4, ⎪⎪2

4

⎪53

x +35, 10

(2)f(x)的图象如图1-2-2-17所示

:

图1-2-2-17

由图象, 可知y 的取值范围是0≤y≤10, 即函数f(x)的值域为[0,10]. 知能训练

1. 函数f(x)=|x-1|的图象是(

)

图1-2-2-18

分析:方法一:函数的解析式化为y=⎨

⎧x -1, x ≥1,

画出此分段函数的图象, 故选B. 方法二:将函

⎩1-x , x

数f(x)=x-1位于x 轴下方部分沿x 轴翻折到x 轴上方, 与f(x)=x-1位于x 轴上方部分合起来, 即可得到函数f(x)=|x-1|的图象, 故选B. 方法三:由f(-1)=2,知图象过点(-1,2),排除A 、C 、D, 故选B. 答案:B

⎧2

x >0, ⎪x ,

2. 已知函数f(x)=⎨1, x =0,

⎪1

-, x

(1)画出函数的图象;

(2)求f(1),f(-1),f[f(-1)]的值.

解析:分别作出f(x)在x>0,x=0,x

.

图1-2-2-19

(2)f(1)=12=1,f(-1)=-

1

=1,f[f(-1)]=f(1)=1. -1

3. 某人驱车以52千米/时的速度从A 地驶往260千米远处的B 地, 到达B 地并停留1.5小时后, 再以65千米/时的速度返回A 地. 试将此人驱车走过的路程s(千米) 表示为时间t 的函数. 分析:本题中的函数是分段函数, 要由时间t 属于哪个时间段, 得到相应的解析式. 解:从A 地到B 地, 路上的时间为

260260

=5(小时); 从B 地回到A 地, 路上的时间为=4(小5265

时). 所以走过的路程s(千米)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为

0≤t

5≤t ≤6. 5, s=⎨260,

⎪260+65(t -6. 5), 6. 5

拓展提升

问题:已知函数y=1,f(n+1)=f(n)+2,n=1,n∈N *. (1)求:f(2),f(3),f(4),f(5); (2)猜想f(n),n∈N *.

探究:(1)由题意得f(1)=1,则有 f(2)=f(1)+2=1+2=3, f(3)=f(2)+2=3+2=5, f(4)=f(3)+2=5+2=7, f(5)=f(4)+2=7+2=9. (2)由(1)得 f(1)=1=2×1-1, f(2)=3=2×2-1,

f(3)=5=2×3-1, f(4)=7=2×4-1, f(5)=9=2×5-1.

因此猜想f(n)=2n-1,n∈N *.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画分段函数的图象; 求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以及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 作业

课本P 25习题1.2 B 组 3、4.

设计感想

本节教学设计容量较大, 特别是例题条件有图, 建议使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本节重点设计了分段函数, 这是课标明确要求也是高考的重点, 通过分段函数问题能够区分学生的思维层次, 因此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设计者:刘菲)


相关内容

  • 正态分布示范教案
  • 2.4正态分布(1) 教材分析 正态分布在概率统计学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分布. 一般说来,若影响某一数量指标的随机因素很多,而每个因素所起的作用都不太大,则这个指标服从正态分布. 我们知道,离散型随机变量最多取可列个不同值,它等于某一特定实数的概率可能大于0,人们感兴趣的是它取某些特定值的概率,即感兴趣 ...

  • 示范教案(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 模块纵览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理解集合.映射.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概念,认识和理解它们的有关性质和运算.具有一定的把函数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背景的给出,通过经历.体验和实践探索过程的展现,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体会过程的重要,并在过程中学习知识, ...

  • 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教案
  • 信 技 术 教 XXXX学年春季学期 学 校: 教学班级: 教 师: 案 息 本学期教学进度表 本学期教学目的和要求 [总的教学目的]: 一. 让学生顺利掌握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1.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2. 网络世界: 二. 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强调理论知识与上机实践的有机结合习 1.EXCEL ...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 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 ...

  • 3.2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
  • 教案 课题:3.2函数的表示方法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2.了解分段函数及它的图象的画法. 3. 了解常值函数及它的图象的画法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分段函数和常值函数的画法 2.难点:分段函数和常值函数的画法 三.教法分析 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 1课 ...

  • 数学说课技巧和说课程序
  • 数学说课技巧与说课程序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

  • 写一篇说课稿的步骤
  • 写一篇说课稿的步骤 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 ...

  •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教案
  •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教案 林艳君 学习目的: 1.理解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的意义,会用反三角符号表示角. 2.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3.培养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2.难点:⑴ 根据[0,2π]范围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⑵ 对反正弦. ...

  • 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1(excel)
  • 信息技术教案 初 中 (9) 年 级 上 册 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具备基本的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为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时运用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