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教学策略

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学目标: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

操作要领: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二、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

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第二环节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

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

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

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第三环节 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

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四环节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1、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

2、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

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流程操作的时间上要灵活机动。本流程反映的是复习课最本质的规律,描述的是一个知识板块(小节、单元、几个单元、整册、整个学段)复习的整个过程。其操作时间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多少、内容的深浅、学生的掌握情况、整理展示的方式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知识点单一、学生程度高、内容较为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四个环节可能在一节课中能够完成,而知识点多、内容较难、展示交流复杂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第二,教学流程操作的环节上要灵活机动。整个的教学流程呈现出四环节八步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等有意识的强化某些环节,也可以弱化或者是去掉某些环节;有些环节可以在课内完成,有些环节则可以以实践作业的形

式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有些课解疑析难占得分量重一些,有些课则要进行较多的练习;有些课重在整理,有些课重在交流和争辩等。 第三,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复习课的实质不仅是强化,更重要的是整理和拓展,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使旧知识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罗列和练习的层面,那是机械的,也是毫无生机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教会学生创造。教师还要重视挖掘知识与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向学生呈现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也才能收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总之,复习课需要更高的教学艺术,更大的对教学资源的把握能力,需要教师付出更辛勤的劳动,那种传统的罗列知识点、机械训练甚至过度练习为主的复习方式必须加以改革

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上传: 吴晓琦 更新时间:2011-7-27 阅读: 122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要重视“理”,达到“化”,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一、激活知识储备。扎实进行基本训练

复习课的基本训练要抓住这一单元的要害,突出重点,为下一步知识的梳理做好思维、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同时也是对学情进行一个初步的摸底,对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做好查漏补缺,切实做到旧知要烂熟,力求熟练、准确、快捷。

我在复习“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题,让

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做好复习的准备。

1 口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2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说说你的想法。

①单位一定,购买本数和付款总数。

②人的身高和跑步的速度。

③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

④正方体的棱长和它的体积。

⑤运送一批货物,每天运送的吨数和所需天数。

要想正确、快速地用比例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必须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题目里两种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即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还是比值一定,这是应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如果正确判断这一关过不了,后面解答有关比例知识的实际问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失去了应有的支撑。

二、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

一位教师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设计了如下一组题目:

不计算,说说该题求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

①开发区小学新教学楼要装10根长4米、宽8厘米、高10厘米

的长方体下水管。现要在它的外表面涂上防锈漆,每平方米需要用

0.2千克,共需防锈漆多少千克?

②用一种车厢是长方体的汽车运煤。从里面量车厢长5米,宽

2.5米,装煤高度是0.4米,每立方米煤重2.5吨,这辆汽车一次能

运煤多少吨?

③要做一根管口周长是40厘米的长方体通气管10根,管子长2

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④在一个长10米。宽3.5米的长方形客厅的地面上铺设2厘米

厚的木地板,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米?

⑤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它的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

分米,这个鱼缸最多可以容多少升水?

在引导学生回答出上述5道题目是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

积、体积还是容积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这5道题目自然地把它们分

成3类。即①和③,②和⑤,④。而后再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体积、容积的计算方式,使认知结构中3个概念的可辨别性更加清晰,

可利用性更强。

接下来。再回到这5道习题。让学生在这3组里各选一道进行“实

战训练”,深化学生对表面积、体积、容积3个核心概念的理解。通

过以上的分类归纳。让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来激活学生已有

认知结构。加深对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

的观察力、思考力、初步的比较分类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大脑里

存储的知识更具条理化,为建构新的知识(如圆柱的表面积、体积、

容积)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三、综合训练。活化认知结构。催化知识结构化的形成

复习课的练习区别于新授课的巩固练习和练习课的针对性练

习.复习课的练习重在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多变性,要能进一步体

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而且要加强对比、辨析,促使学生认知结构“融

会贯通”和“精确分化”,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复

习课的练习提升应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思维含

量的习题,不仅要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还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

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进行不同的练习设计,同时要处理好坡度和难

度、数量和质量间的关系。

1 设计针对性练习,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

错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分辨容易混淆的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分数、百分数的综合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帮助学生在审题中辨析,在辨析中理解,在理解中内化。

(1)仓库里存有150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

去总数的1/2,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存有150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

去1/2吨,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复习课中必须十分重视这种专项的对比性练习,它能够对症下

药,让学生在陷阱中“吃一堑,长一智”。

2 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变通

力。

例如,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时,我设计了如下这道练习:

六(3)班今年有40人,______,去年有学生多少人?

通过这道题的思考、交流和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百分数)

应用题的本质特征,而且对这几类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也有了较深刻

的领悟。

3 通过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复习题,培养学生利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复习所建构的结构化知识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看学

生能否合理有效地将它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此,复习课的

练习设计必须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中。

在复习“圆柱的体积”时。我设计了如下两道题:

(1)牙膏问题。牙膏厂将牙膏口的直径由原来的0.5厘米改为0.4

厘米。如果每人每天使用牙膏的长度是2厘米左右,一年里,每个人

大约要比原来少用去多少立方厘米牙膏?

(2)自来水水管问题。某位同学洗手时忘记关自来水龙头。这个

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3厘米,自来水的流速为每秒5米。请问:这位

同学10分钟浪费了多少升水?

四、自主总结。自我反思,成果共享。使知识浓缩化

复习课的总结与新授课、练习课相比较.更着重于概括性和整体

性。在设计时,要使前3个阶段的内容在条理化、系统化后,通过系

统性总结,画龙点睛,提纲挈领,浓缩成“板块”,使知识进一步概

括、深化。

我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

我小结。

师:通过复习,你觉得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1:我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

生2:我进一步掌握了周长、面积的意义和计算公式。

生3:我进一步理解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看来,通过复习同学们更加牢固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大家想

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你们没有.老师倒有一个问题:周长、

面积计算公式这么多,你是想什么办法记住的。

生1:我是背出来的。

生2:我通过做大量的练习记住的。

生3:我记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就记住了梯形、三角形的面

积公式。

生4:我记住了长方形面积公式,借助这一公式推导记住其他面

积公式。

生5:我记住梯形公式,想象梯形上底缩小为0时.它的面积

s=1/2(a+o)h=1/2ah。这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生6:我记住梯形公式,想象当梯形上底延长到与下底相等时,

它的面积s=1/2x2axh=ah,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师:对,你们真聪明!能抓住图形的特征,将一些公式联系起来

统整成一个公式记忆。这种方法真巧妙!我们从多媒体屏幕上会看得

更清楚。请看大屏幕(用多媒体演示一遍)。可见我们借助公式推导或

根据有关图形的联系来记忆。不仅能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数学复习课是一片需开垦的地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复习课会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充满活力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练习课,

复习课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目前小学数学的复习课大多上成练习

课,因重复练习,而缺少新意;因题海战役,而显得枯燥无味。给复

习课教学留下了一丝阴影。本课题的研究意在激起大家对复习课的重

视,同时探讨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使老师们能上好复习课。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

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但复习课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一是因为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及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从认识

表面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认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个过

程不是一次完成),我们知道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二是由于教材编排

考虑儿童年龄及认知结构特点,不能完全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编排,

许多知识是在不同的阶段甚至在不同的年级分散出现的,所以需要把

这些分散的知识通过复习课有机地加以整理,概括提高,以体现其知

识的系统性。

但纵观小学数学教学,复习课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教学上还

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单纯地疏通知识点。2、上成了练习课。3、

给学生空间不多。4、忽视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不够。

为此探讨出复习课的教学策略迫在眉睫。

二、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对于小学数学复习课,目前,教师们积累了不少经验,提出了复习课

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此加深理解并系统化。指出复习课要

理清“脉络”,分清主次,加以概括,以简驭繁,不仅巩固已学的知

识,防止遗忘,而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形成

相应的认知结构,使知识温故而知新,并且查漏补缺,达到融会贯通

目前关于课堂结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复习课应有五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出

课题。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 2、

创设“大空间”问题情境。所谓“大空间”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材

料中包括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而非部分信息。 (二)小组合作,

看书整理。 1、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 2、

找准“探索点”——系统化整理。 3、准备必要的材料。 4、要让学

生合作探索整理。5、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

与者”的作用。(三)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1、充分估计思维水平

不同的学生整理知识的不同结果,是汇报交流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

2、有序开展汇报交流活动。3、展示思维活动过程。 4、反思评价学

习活动。 (四)总结梳理,构建网络。1、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

知识梳理。2、教师引导梳理。 3、进行方法的总结。(五)类化练习,

拓展创新。1、比较鉴别练习。 2、综合性练习。 3、探索性练习。 4、

开放性练习。 5、解决问题练习。

第二种观点认为复习课应有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复习。以达到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提高复习效率的目标。(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让学生自主地对

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

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通过多

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第三种观点认为复习课应有以下四个环节:一、揭示目标阶段。

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出示复习目标的方式视需要而定,无

论哪种方法揭示目标,最终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

言提出。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学生也应根据目标

去复习,这样的目标,就可以发挥航标灯的作用。二、再现知识阶段。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

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

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 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病而

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

知识的本质。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

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三、疏理沟

通阶段。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

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 。沟通就是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

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

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些是复习课的一个

显著特征。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

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这里要进行分层次

练习。四、深化提高阶段。教师要引导和帮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

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

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综合训练要让学生自

由发表意见,在学生间引起辩论、评价,达到能灵活运用知识。通过

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以

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教学行为。

关于复习课的教学方法,目前提出主要有六种方法:

(一)预习法。预习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复习,因为复习课讲的内容基

本上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布置学生预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通过预习,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整理归纳法。整理归纳法是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学过

的知识按一定的模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

习与提高。

(三)比较法。比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在数学复习课中

利用比较法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对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了比较两数的倍数关系以后,可以与已

经学过的比较两数相差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也就进行了复习。

(四)讨论法。讨论法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

提高复习效果。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复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

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复习。

(五)变题法。变题是加深对应用题理解的良好训练方法。利用变题

法复习有两个好处:一 是进一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二

是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比较,防止知识负迁移。

(六)补缺法。平时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教师要

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有的错误和缺点,

教师虽然作了纠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补缺。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同内容的复习课的教学方法。这里的“不同内容”一是按内容多少来区分,有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小学阶段总复习;二是按小学数学知识领域来分,有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同时考虑不同学段教材的特点。

1、不同类型复习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2、不同教学内容复习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3、初步探索出适合各种复习课的一般教学方法。

4、初步探索出适合各种复习课的一般课堂教学结构。

本课题的研究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根据不同的内容、根据不同学段的教材特点来研究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四、研究方法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数学课堂里有意识地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表现,并做相应记录。

2、行动研究法。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3、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4、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展开,数学复习课应把“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复习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在复习中巧妙地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复习课中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下面我就自己所采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做好复习准备,使复习具有条理性、针对性。

复习备考如大敌当前,只有知已知彼,才能做到泰然处之,从而百战百胜。所以,在进行复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工作,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应该“一盘清”,如:复习面涉及哪些内容、重难点是什么、与其前沿知识和后继知识有哪些联系、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等。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步步到位,使学生在复习中不至于盲目无从。教师不单只要做到复习时心中有数,还应该把心中所想写成书面文字,即备出教案,拟好复习计划。所拟计划中应包括复习的内容、复习的目标、复习的课时数、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详细的复习资料等。这样,使复习变得具体、有序、易于操作。 第二、把握好教学关系,体现复习的在有效性。

为了使复习更有效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教与学的关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应该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才能达到听懂并学会,才能得以发展。所以,在复习中,教师是掌握复习方向的舵手,是创设良好复习氛围的主持人,是导向复习关键处的导游,是学生求知的助手,又是直接分享学生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成功喜悦的朋友。 ②、讲与练的关系。讲与练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至于练后讲,讲后练,还是边讲边练,则根据复习内容、学生掌握的已有情况而定。另外,这里的讲应包括评。不评讲的复习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复习时一

定要把练习情况,存在缺点如实地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③、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复习秩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因而,我提倡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课堂纪律。同时,我又提倡在遵守纪律下的自由。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我们一律“齐步走”地进行复习,势必造成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复习中,甚至影响他人。因此,我在复习时常让一批尖子生在学会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地解答自己有兴趣的题目,让一批中差生打破座位,时间的局限,去找一些尖子生组成学习小组,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第三,系统地整理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复习时,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内在联系,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便于记忆,并在整理中,要使学生的概括得到培养、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得到渗透。

第四、分层递进,小组合作,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复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目的,可是面向全体与适应个别差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可以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采取分层递进,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①学习要求上的分层。让学习较差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要求学会做一些基础题目。让学习中等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综合练习。让学习较好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难度

较大的综合性题目。②、练习设计上的分层。“一律看齐”的练习抹杀了差异性,而且见效不大。因此,我们在练习设计上有不同的分层。为中差生补充一些基本题,为尖子生补充综合性强的题目。另外,设计一些补条件、补问题的练习,效果也不错。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条件或问题,它的深度、广度也不同。这样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又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信心,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③、信息反馈上的分层。信息反馈一定要中肯。对于中差生层次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即使有错,也要少批语,应和颜悦色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给予辅导、指正,帮助他们树立起复习的信心。对于尖子生,尽量做到褒中有贬,贬中有褒,绝不要使他们有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应提出更高的要求。④小组合作。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成学习小组,把复习任务,复习要求交到小组的手里,可以进行组内、组际之间的竞赛。另外,可以发挥尖子生的长处,为中差生辅导而促进双方发展。教师也可以自由地进行个别辅导或比较深入的辅导。

第五,精心设计练习,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设计的练习难度要适中。太难,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做而生烦;太浅,容易产生松懈怠慢心理,也不利于个性品质的培养。设计的练习要紧扣复习要求、重难点,要突出一个“精”字。当然,设计的练习应具有多种功能,有一定的概括性,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变式、对比练习,区分异同点突出本质属性;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练习,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心理上说,“智力水平必须在智力活动中提高”,

设计一些综合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发散练习,培养求异思维。当然,练习的设计除了上述的练习形式外还可以设计基本练习,趣味练习、智力游戏、竞赛题、开放题、实践作业等。但不管怎样设计,都要紧扣复习内容,要充分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为提高复习效率服务。

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学目标: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

操作要领: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二、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

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第二环节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

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

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

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第三环节 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

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四环节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1、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

2、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

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流程操作的时间上要灵活机动。本流程反映的是复习课最本质的规律,描述的是一个知识板块(小节、单元、几个单元、整册、整个学段)复习的整个过程。其操作时间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多少、内容的深浅、学生的掌握情况、整理展示的方式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知识点单一、学生程度高、内容较为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四个环节可能在一节课中能够完成,而知识点多、内容较难、展示交流复杂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第二,教学流程操作的环节上要灵活机动。整个的教学流程呈现出四环节八步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等有意识的强化某些环节,也可以弱化或者是去掉某些环节;有些环节可以在课内完成,有些环节则可以以实践作业的形

式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有些课解疑析难占得分量重一些,有些课则要进行较多的练习;有些课重在整理,有些课重在交流和争辩等。 第三,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复习课的实质不仅是强化,更重要的是整理和拓展,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使旧知识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罗列和练习的层面,那是机械的,也是毫无生机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教会学生创造。教师还要重视挖掘知识与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向学生呈现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也才能收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总之,复习课需要更高的教学艺术,更大的对教学资源的把握能力,需要教师付出更辛勤的劳动,那种传统的罗列知识点、机械训练甚至过度练习为主的复习方式必须加以改革

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上传: 吴晓琦 更新时间:2011-7-27 阅读: 122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要重视“理”,达到“化”,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一、激活知识储备。扎实进行基本训练

复习课的基本训练要抓住这一单元的要害,突出重点,为下一步知识的梳理做好思维、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同时也是对学情进行一个初步的摸底,对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做好查漏补缺,切实做到旧知要烂熟,力求熟练、准确、快捷。

我在复习“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题,让

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做好复习的准备。

1 口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2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说说你的想法。

①单位一定,购买本数和付款总数。

②人的身高和跑步的速度。

③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

④正方体的棱长和它的体积。

⑤运送一批货物,每天运送的吨数和所需天数。

要想正确、快速地用比例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必须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题目里两种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即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还是比值一定,这是应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如果正确判断这一关过不了,后面解答有关比例知识的实际问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失去了应有的支撑。

二、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

一位教师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设计了如下一组题目:

不计算,说说该题求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

①开发区小学新教学楼要装10根长4米、宽8厘米、高10厘米

的长方体下水管。现要在它的外表面涂上防锈漆,每平方米需要用

0.2千克,共需防锈漆多少千克?

②用一种车厢是长方体的汽车运煤。从里面量车厢长5米,宽

2.5米,装煤高度是0.4米,每立方米煤重2.5吨,这辆汽车一次能

运煤多少吨?

③要做一根管口周长是40厘米的长方体通气管10根,管子长2

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④在一个长10米。宽3.5米的长方形客厅的地面上铺设2厘米

厚的木地板,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米?

⑤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它的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

分米,这个鱼缸最多可以容多少升水?

在引导学生回答出上述5道题目是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

积、体积还是容积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这5道题目自然地把它们分

成3类。即①和③,②和⑤,④。而后再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体积、容积的计算方式,使认知结构中3个概念的可辨别性更加清晰,

可利用性更强。

接下来。再回到这5道习题。让学生在这3组里各选一道进行“实

战训练”,深化学生对表面积、体积、容积3个核心概念的理解。通

过以上的分类归纳。让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来激活学生已有

认知结构。加深对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

的观察力、思考力、初步的比较分类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大脑里

存储的知识更具条理化,为建构新的知识(如圆柱的表面积、体积、

容积)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三、综合训练。活化认知结构。催化知识结构化的形成

复习课的练习区别于新授课的巩固练习和练习课的针对性练

习.复习课的练习重在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多变性,要能进一步体

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而且要加强对比、辨析,促使学生认知结构“融

会贯通”和“精确分化”,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复

习课的练习提升应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思维含

量的习题,不仅要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还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

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进行不同的练习设计,同时要处理好坡度和难

度、数量和质量间的关系。

1 设计针对性练习,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

错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分辨容易混淆的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分数、百分数的综合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帮助学生在审题中辨析,在辨析中理解,在理解中内化。

(1)仓库里存有150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

去总数的1/2,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存有150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

去1/2吨,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复习课中必须十分重视这种专项的对比性练习,它能够对症下

药,让学生在陷阱中“吃一堑,长一智”。

2 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变通

力。

例如,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时,我设计了如下这道练习:

六(3)班今年有40人,______,去年有学生多少人?

通过这道题的思考、交流和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百分数)

应用题的本质特征,而且对这几类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也有了较深刻

的领悟。

3 通过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复习题,培养学生利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复习所建构的结构化知识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看学

生能否合理有效地将它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此,复习课的

练习设计必须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中。

在复习“圆柱的体积”时。我设计了如下两道题:

(1)牙膏问题。牙膏厂将牙膏口的直径由原来的0.5厘米改为0.4

厘米。如果每人每天使用牙膏的长度是2厘米左右,一年里,每个人

大约要比原来少用去多少立方厘米牙膏?

(2)自来水水管问题。某位同学洗手时忘记关自来水龙头。这个

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3厘米,自来水的流速为每秒5米。请问:这位

同学10分钟浪费了多少升水?

四、自主总结。自我反思,成果共享。使知识浓缩化

复习课的总结与新授课、练习课相比较.更着重于概括性和整体

性。在设计时,要使前3个阶段的内容在条理化、系统化后,通过系

统性总结,画龙点睛,提纲挈领,浓缩成“板块”,使知识进一步概

括、深化。

我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

我小结。

师:通过复习,你觉得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1:我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

生2:我进一步掌握了周长、面积的意义和计算公式。

生3:我进一步理解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看来,通过复习同学们更加牢固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大家想

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你们没有.老师倒有一个问题:周长、

面积计算公式这么多,你是想什么办法记住的。

生1:我是背出来的。

生2:我通过做大量的练习记住的。

生3:我记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就记住了梯形、三角形的面

积公式。

生4:我记住了长方形面积公式,借助这一公式推导记住其他面

积公式。

生5:我记住梯形公式,想象梯形上底缩小为0时.它的面积

s=1/2(a+o)h=1/2ah。这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生6:我记住梯形公式,想象当梯形上底延长到与下底相等时,

它的面积s=1/2x2axh=ah,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师:对,你们真聪明!能抓住图形的特征,将一些公式联系起来

统整成一个公式记忆。这种方法真巧妙!我们从多媒体屏幕上会看得

更清楚。请看大屏幕(用多媒体演示一遍)。可见我们借助公式推导或

根据有关图形的联系来记忆。不仅能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数学复习课是一片需开垦的地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复习课会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充满活力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练习课,

复习课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目前小学数学的复习课大多上成练习

课,因重复练习,而缺少新意;因题海战役,而显得枯燥无味。给复

习课教学留下了一丝阴影。本课题的研究意在激起大家对复习课的重

视,同时探讨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使老师们能上好复习课。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

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但复习课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一是因为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及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从认识

表面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认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个过

程不是一次完成),我们知道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二是由于教材编排

考虑儿童年龄及认知结构特点,不能完全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编排,

许多知识是在不同的阶段甚至在不同的年级分散出现的,所以需要把

这些分散的知识通过复习课有机地加以整理,概括提高,以体现其知

识的系统性。

但纵观小学数学教学,复习课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教学上还

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单纯地疏通知识点。2、上成了练习课。3、

给学生空间不多。4、忽视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不够。

为此探讨出复习课的教学策略迫在眉睫。

二、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对于小学数学复习课,目前,教师们积累了不少经验,提出了复习课

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此加深理解并系统化。指出复习课要

理清“脉络”,分清主次,加以概括,以简驭繁,不仅巩固已学的知

识,防止遗忘,而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形成

相应的认知结构,使知识温故而知新,并且查漏补缺,达到融会贯通

目前关于课堂结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复习课应有五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出

课题。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 2、

创设“大空间”问题情境。所谓“大空间”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材

料中包括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而非部分信息。 (二)小组合作,

看书整理。 1、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 2、

找准“探索点”——系统化整理。 3、准备必要的材料。 4、要让学

生合作探索整理。5、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

与者”的作用。(三)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1、充分估计思维水平

不同的学生整理知识的不同结果,是汇报交流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

2、有序开展汇报交流活动。3、展示思维活动过程。 4、反思评价学

习活动。 (四)总结梳理,构建网络。1、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

知识梳理。2、教师引导梳理。 3、进行方法的总结。(五)类化练习,

拓展创新。1、比较鉴别练习。 2、综合性练习。 3、探索性练习。 4、

开放性练习。 5、解决问题练习。

第二种观点认为复习课应有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复习。以达到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提高复习效率的目标。(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让学生自主地对

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

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通过多

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第三种观点认为复习课应有以下四个环节:一、揭示目标阶段。

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出示复习目标的方式视需要而定,无

论哪种方法揭示目标,最终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

言提出。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学生也应根据目标

去复习,这样的目标,就可以发挥航标灯的作用。二、再现知识阶段。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

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

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 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病而

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

知识的本质。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

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三、疏理沟

通阶段。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

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 。沟通就是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

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

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些是复习课的一个

显著特征。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

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这里要进行分层次

练习。四、深化提高阶段。教师要引导和帮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

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

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综合训练要让学生自

由发表意见,在学生间引起辩论、评价,达到能灵活运用知识。通过

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以

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教学行为。

关于复习课的教学方法,目前提出主要有六种方法:

(一)预习法。预习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复习,因为复习课讲的内容基

本上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布置学生预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通过预习,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整理归纳法。整理归纳法是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学过

的知识按一定的模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

习与提高。

(三)比较法。比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在数学复习课中

利用比较法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对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了比较两数的倍数关系以后,可以与已

经学过的比较两数相差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也就进行了复习。

(四)讨论法。讨论法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

提高复习效果。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复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

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复习。

(五)变题法。变题是加深对应用题理解的良好训练方法。利用变题

法复习有两个好处:一 是进一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二

是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比较,防止知识负迁移。

(六)补缺法。平时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教师要

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有的错误和缺点,

教师虽然作了纠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补缺。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同内容的复习课的教学方法。这里的“不同内容”一是按内容多少来区分,有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小学阶段总复习;二是按小学数学知识领域来分,有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同时考虑不同学段教材的特点。

1、不同类型复习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2、不同教学内容复习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3、初步探索出适合各种复习课的一般教学方法。

4、初步探索出适合各种复习课的一般课堂教学结构。

本课题的研究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根据不同的内容、根据不同学段的教材特点来研究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四、研究方法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数学课堂里有意识地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表现,并做相应记录。

2、行动研究法。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3、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4、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展开,数学复习课应把“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复习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在复习中巧妙地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复习课中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下面我就自己所采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做好复习准备,使复习具有条理性、针对性。

复习备考如大敌当前,只有知已知彼,才能做到泰然处之,从而百战百胜。所以,在进行复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工作,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应该“一盘清”,如:复习面涉及哪些内容、重难点是什么、与其前沿知识和后继知识有哪些联系、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等。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步步到位,使学生在复习中不至于盲目无从。教师不单只要做到复习时心中有数,还应该把心中所想写成书面文字,即备出教案,拟好复习计划。所拟计划中应包括复习的内容、复习的目标、复习的课时数、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详细的复习资料等。这样,使复习变得具体、有序、易于操作。 第二、把握好教学关系,体现复习的在有效性。

为了使复习更有效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教与学的关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应该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才能达到听懂并学会,才能得以发展。所以,在复习中,教师是掌握复习方向的舵手,是创设良好复习氛围的主持人,是导向复习关键处的导游,是学生求知的助手,又是直接分享学生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成功喜悦的朋友。 ②、讲与练的关系。讲与练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至于练后讲,讲后练,还是边讲边练,则根据复习内容、学生掌握的已有情况而定。另外,这里的讲应包括评。不评讲的复习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复习时一

定要把练习情况,存在缺点如实地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③、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复习秩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因而,我提倡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课堂纪律。同时,我又提倡在遵守纪律下的自由。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我们一律“齐步走”地进行复习,势必造成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复习中,甚至影响他人。因此,我在复习时常让一批尖子生在学会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地解答自己有兴趣的题目,让一批中差生打破座位,时间的局限,去找一些尖子生组成学习小组,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第三,系统地整理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复习时,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内在联系,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便于记忆,并在整理中,要使学生的概括得到培养、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得到渗透。

第四、分层递进,小组合作,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复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目的,可是面向全体与适应个别差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可以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采取分层递进,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①学习要求上的分层。让学习较差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要求学会做一些基础题目。让学习中等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综合练习。让学习较好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难度

较大的综合性题目。②、练习设计上的分层。“一律看齐”的练习抹杀了差异性,而且见效不大。因此,我们在练习设计上有不同的分层。为中差生补充一些基本题,为尖子生补充综合性强的题目。另外,设计一些补条件、补问题的练习,效果也不错。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条件或问题,它的深度、广度也不同。这样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又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信心,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③、信息反馈上的分层。信息反馈一定要中肯。对于中差生层次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即使有错,也要少批语,应和颜悦色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给予辅导、指正,帮助他们树立起复习的信心。对于尖子生,尽量做到褒中有贬,贬中有褒,绝不要使他们有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应提出更高的要求。④小组合作。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成学习小组,把复习任务,复习要求交到小组的手里,可以进行组内、组际之间的竞赛。另外,可以发挥尖子生的长处,为中差生辅导而促进双方发展。教师也可以自由地进行个别辅导或比较深入的辅导。

第五,精心设计练习,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设计的练习难度要适中。太难,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做而生烦;太浅,容易产生松懈怠慢心理,也不利于个性品质的培养。设计的练习要紧扣复习要求、重难点,要突出一个“精”字。当然,设计的练习应具有多种功能,有一定的概括性,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变式、对比练习,区分异同点突出本质属性;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练习,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心理上说,“智力水平必须在智力活动中提高”,

设计一些综合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发散练习,培养求异思维。当然,练习的设计除了上述的练习形式外还可以设计基本练习,趣味练习、智力游戏、竞赛题、开放题、实践作业等。但不管怎样设计,都要紧扣复习内容,要充分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为提高复习效率服务。


相关内容

  • [数与代数]教案
  • 1 教学内容: 教材P68-7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9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回顾整理整数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整数与小数的意义,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相关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整数.小数认识的知识网络. 2. 学生通过复习, ...

  •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小结
  •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小结 王裕衡 中考不仅仅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检测,更是对知识所承载的能力接受程度的考察,中考促进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生成最佳的解题策略.形成优良的思维结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中考促进教师反思,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本人对九年级数学总复习小结如下: 一.发挥集体优势,整合资源,相互 ...

  • 高三备考发言稿
  • 一:高考分析 考纲分析 (1)对知识要求的分析: 数学科的考试内容以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为主,对知识的考查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并且高一级的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2)对能力要求的分析: 数学科的考试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

  • 小学语文复习策略研究
  • 摘要:小学语文复习课程是一种对知识进行深层次加工和巩固的一个过程,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形式.复习不仅仅需要对于知识的再一次重申和巩固,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了解,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的过程,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一教学环节,对学 ...

  •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格式
  •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更是温故知新.提高能力的关键.高三一轮复习课教学,是教师把学生高一.高二掌握的零散知识,通过总结提高,再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进而形成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一节好的复习课要做到:既 ...

  • 浅谈英语中考复习策略
  • 摘 要:一年一度的中考牵动着每位家长的神经,关系着每一所学校的声誉.中考的成败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扎实有效的复习教学是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因素.如何在确保教学生动有趣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已学会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对未学会的知识查漏补缺,使之学会,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 ...

  • 五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课时: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

  • 体育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 <体育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的性质:本课程在经济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体育市场中的营销运作,以适应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 (二)课的目的: 通过体育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体育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市场调研的 ...

  • 提升数学效率
  • 提升数学效率 内容摘要:本文就复习计划制定时做到"四面"俱到,课堂教学中以本为本.把知识点的串讲和精选例题.习题的变式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课后学会总结反思展开阐述.有序整理,有效复习,注重一个"串"字.通过串知识点,使知识连成片:通过串"典型图形&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