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创新"&nbsp&nbsp扩大对外开放

强化“四个创新” 扩大对外开放
  梁少清
  近年来,修水县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03年,招商引资合同内资达17.4亿元,实际进资10.4亿元;引进外资合同资金1101万美元,实际进资1212万美元。修水作为九江市区位条件最差的县,能够在招商引资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我认为,关键是我们在工作中坚决做到了“四个创新”。
  一、强化观念创新,拓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视野
  观念就是财富。我们大胆突破以往思维定势的束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开放型经济作为修水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生命线”来抓,促进开放型经济从广度到深度都得到较大的拓展。
  一是突破单一的“利益观”。我们不断拓宽视野,把增加就业、促进繁荣、让利于消费者、财政适度增长作为招商引资上项目的主要目的,使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财政增收范畴。2003年一年,通过招商引资帮助4000余人实现了再就业。
  二是突破传统的“地域观”。修水地处偏僻,交通相对落后。为此,我们立足修水求发展,跳出修水谋发展,把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平台放到交通便利的地区。在九江市区,我县成立了修水(九江)工业园,为落户九江的企业搭好平台、搞好服务。
  三是突破狭隘的“资源观”。我们不仅把矿产、水电、农产品等作为资源,而且把教育、卫生、文化、市场等作为资源来招商。仅民办教育一项,我县就引进合同资金1.6亿元,实际进资9000余万元,新建了英才高中、实验高中、琴海学校等民办学校。坚持把修水情结、资源特色、品牌优势等作为资源来招商。首先是打好修水情结牌。如汇源集团总裁朱新礼先生在修水工作和生活过,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点,成功引进汇源集团在九江创办汇源九江工厂;其次是打好资源特色牌。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钨资源,成功引进中国五矿集团投资3.4亿元整合香炉山钨矿,今年5月18日,中国五矿投资3亿元的apt深加工项目在宁州工业园正式落户。着力挖掘水力资源优势,目前我县已建成和在建的电站达56座,正在规划建设中的12座,可增加装机容量7.3万千瓦。把城市建设作为新型资源来抓,引进资金3.5亿元,在城南开工建设十大市政工程等;再次是打好品牌优势牌。充分利用修水蚕桑、药材、山羊、茶叶等产业及宁红、康顺、龙腾等品牌,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力度。
  二、强化方法创新,加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措施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当今时代的大势所趋,也是我们实现经济大发展的希望所在。面对新形势,我们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法,着力做好强化方法创新的文章。
  一是在推介修水上下功夫。我们成立了招商引资项目编制小组,对全县的项目库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认证、策划、设计、制作和包装,高质量编印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效益分析可靠的项目册8000多册;指导各乡镇、各部门依据自身优势、产业特色成立分项目库。同时,我们还从不同的的角度,摄制了两套展示修水风采的光碟5000多张,设计制作了招商网页。通过这些措施,向外界强力推介了170个重点项目和我县资源优势及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使外地客商对修水加深了印象,增添了认识,增进了友谊。

  二是在讲究策略上下功夫。首先是领导带头招商。坚持“主要领导抓招商,主要精力抓招商”,县领导身体力行投身招商引资第一线,亲自接待重要客商,亲自参与项目洽谈,亲自解决疑难问题。主要领导经常率团到广州、福州、上海、北京、南昌、九江等城市参加各种招商引资洽谈会。通过这些活动,大力推介了修水,广泛结识了朋友,互相沟通了信息。其次是专业团队招商。我县组织了20多个专业团队,分赴重点地区,对重点项目和大项目实行重点攻坚。再次是搞好委托招商。对在外地工作、务工的修水人和曾在修水工作过的干部以及下放过的知青,进行调查了解,与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进行感情联络。开展了邮寄“一封信、一本项目册、一张光碟”的活动,并根据需要上门拜访,依托他们构建周密的招商网。
  三是在重点活动上下功夫。利用修水地处三省边陲的特点,大力组织边境贸易活动。2003年我们依托宁红大市场,成功举办了规模盛大的“首届修水地方啤酒节”和“首届湘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商品展销会”及“边贸杯”文化艺术节。历时3天的啤酒节,吸引了金威、雪津、燕京、庐山啤酒和汇源果汁、娃哈哈系列饮品、百事可乐、润田纯净水等啤酒饮料厂家40多家参与展出交流,吸引了周边县市分销批发(零售)商500多家参加。2003年11月份举办的三省毗邻地区商品展销会,来自湖南醴陵、浏阳、平江,湖北赤壁、崇阳、通山、通城,江西萍乡、万载、宜丰、铜鼓、靖安、奉新、武宁以及宁夏、内蒙、新疆、四川、安徽、江苏等地的3000余名客商云集我县,500多个固定铺面和900余个临时摊位被抢占一空,客流量达15万多人次。
  四是在抓好督查上下功夫。我们坚持每季召开一次招商引资项目调度会和分析会。对所有单位新上项目实行动态通报制,每月20日由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牵头,召开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分管领导会,对本单位一月来新上项目和进资情况进行申报制,督促各责任单位加快进资进度。每月22日前由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将当月汇总结果审核后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月底在《修水报》和县电视台公布招商引资排行榜。
  三、强化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潜力
  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开放型经济永远是一句空话。我们按照“建立招商引资上项目的档案,规范招商引资上项目的考评,公布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实绩,奖励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功臣”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机制。 一是规范考评制度。把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对超额完成任务、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对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实行“三不准”,即不准评先、不准提拔、不准发第十三个月奖励工资。对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没有完成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单位和乡镇,取消其年终经济目标管理综合考评评先资格。对完不成任务的条管单位实行年终函告制度。二是规范利益分配机制。对引进项目的单位,该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税收,从地方分成部分中给予引进和跟踪服务单位6%的奖励。对于小水电建设项目,税收全部计算给乡镇。三是实行风险基金制度。每个招商引资责任单位的“一把手”为责任人,分别上交1000—2000元的风险金,完 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扣除风险金。
  四、强化环境创新,打造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磁场
  一是不断优化软环境。在全县开展“优化环境年”活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和《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补充规定》,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政务公开制、岗位目标管理制、服务承诺制、项目跟踪问效制、失职追究制等六项制度。拿出过硬的措施抓环境整治,着力营造四种优良环境,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办事环节,取消收费项目75项,降低收费标准29项;营造依法行政的法治环境。强化法制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营造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加强对客商的服务,做到“热心、诚心、真心、精心、贴心”“五心级”服务。
  二是不断改善硬环境。修水一直以来致力于突破交通“瓶颈”的制约。修武二级公路全线竣工通车后 ,我县出境公路有了较大改善。同时,我县把县城作为招商引资上项目的重要舞台,全力加快县城建设,两年来新增改造城市道路面积31.5万平方米,新增大型公共建设面积6.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5.3万平方米,新增住房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四创”活动,促进县城环境明显改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不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宁州工业园累计投入1.2亿元,“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逐步完成。

强化“四个创新” 扩大对外开放
  梁少清
  近年来,修水县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03年,招商引资合同内资达17.4亿元,实际进资10.4亿元;引进外资合同资金1101万美元,实际进资1212万美元。修水作为九江市区位条件最差的县,能够在招商引资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我认为,关键是我们在工作中坚决做到了“四个创新”。
  一、强化观念创新,拓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视野
  观念就是财富。我们大胆突破以往思维定势的束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开放型经济作为修水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生命线”来抓,促进开放型经济从广度到深度都得到较大的拓展。
  一是突破单一的“利益观”。我们不断拓宽视野,把增加就业、促进繁荣、让利于消费者、财政适度增长作为招商引资上项目的主要目的,使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财政增收范畴。2003年一年,通过招商引资帮助4000余人实现了再就业。
  二是突破传统的“地域观”。修水地处偏僻,交通相对落后。为此,我们立足修水求发展,跳出修水谋发展,把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平台放到交通便利的地区。在九江市区,我县成立了修水(九江)工业园,为落户九江的企业搭好平台、搞好服务。
  三是突破狭隘的“资源观”。我们不仅把矿产、水电、农产品等作为资源,而且把教育、卫生、文化、市场等作为资源来招商。仅民办教育一项,我县就引进合同资金1.6亿元,实际进资9000余万元,新建了英才高中、实验高中、琴海学校等民办学校。坚持把修水情结、资源特色、品牌优势等作为资源来招商。首先是打好修水情结牌。如汇源集团总裁朱新礼先生在修水工作和生活过,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点,成功引进汇源集团在九江创办汇源九江工厂;其次是打好资源特色牌。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钨资源,成功引进中国五矿集团投资3.4亿元整合香炉山钨矿,今年5月18日,中国五矿投资3亿元的apt深加工项目在宁州工业园正式落户。着力挖掘水力资源优势,目前我县已建成和在建的电站达56座,正在规划建设中的12座,可增加装机容量7.3万千瓦。把城市建设作为新型资源来抓,引进资金3.5亿元,在城南开工建设十大市政工程等;再次是打好品牌优势牌。充分利用修水蚕桑、药材、山羊、茶叶等产业及宁红、康顺、龙腾等品牌,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力度。
  二、强化方法创新,加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措施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当今时代的大势所趋,也是我们实现经济大发展的希望所在。面对新形势,我们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法,着力做好强化方法创新的文章。
  一是在推介修水上下功夫。我们成立了招商引资项目编制小组,对全县的项目库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认证、策划、设计、制作和包装,高质量编印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效益分析可靠的项目册8000多册;指导各乡镇、各部门依据自身优势、产业特色成立分项目库。同时,我们还从不同的的角度,摄制了两套展示修水风采的光碟5000多张,设计制作了招商网页。通过这些措施,向外界强力推介了170个重点项目和我县资源优势及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使外地客商对修水加深了印象,增添了认识,增进了友谊。

  二是在讲究策略上下功夫。首先是领导带头招商。坚持“主要领导抓招商,主要精力抓招商”,县领导身体力行投身招商引资第一线,亲自接待重要客商,亲自参与项目洽谈,亲自解决疑难问题。主要领导经常率团到广州、福州、上海、北京、南昌、九江等城市参加各种招商引资洽谈会。通过这些活动,大力推介了修水,广泛结识了朋友,互相沟通了信息。其次是专业团队招商。我县组织了20多个专业团队,分赴重点地区,对重点项目和大项目实行重点攻坚。再次是搞好委托招商。对在外地工作、务工的修水人和曾在修水工作过的干部以及下放过的知青,进行调查了解,与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进行感情联络。开展了邮寄“一封信、一本项目册、一张光碟”的活动,并根据需要上门拜访,依托他们构建周密的招商网。
  三是在重点活动上下功夫。利用修水地处三省边陲的特点,大力组织边境贸易活动。2003年我们依托宁红大市场,成功举办了规模盛大的“首届修水地方啤酒节”和“首届湘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商品展销会”及“边贸杯”文化艺术节。历时3天的啤酒节,吸引了金威、雪津、燕京、庐山啤酒和汇源果汁、娃哈哈系列饮品、百事可乐、润田纯净水等啤酒饮料厂家40多家参与展出交流,吸引了周边县市分销批发(零售)商500多家参加。2003年11月份举办的三省毗邻地区商品展销会,来自湖南醴陵、浏阳、平江,湖北赤壁、崇阳、通山、通城,江西萍乡、万载、宜丰、铜鼓、靖安、奉新、武宁以及宁夏、内蒙、新疆、四川、安徽、江苏等地的3000余名客商云集我县,500多个固定铺面和900余个临时摊位被抢占一空,客流量达15万多人次。
  四是在抓好督查上下功夫。我们坚持每季召开一次招商引资项目调度会和分析会。对所有单位新上项目实行动态通报制,每月20日由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牵头,召开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分管领导会,对本单位一月来新上项目和进资情况进行申报制,督促各责任单位加快进资进度。每月22日前由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将当月汇总结果审核后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月底在《修水报》和县电视台公布招商引资排行榜。
  三、强化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潜力
  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开放型经济永远是一句空话。我们按照“建立招商引资上项目的档案,规范招商引资上项目的考评,公布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实绩,奖励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功臣”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机制。 一是规范考评制度。把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对超额完成任务、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对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实行“三不准”,即不准评先、不准提拔、不准发第十三个月奖励工资。对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没有完成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单位和乡镇,取消其年终经济目标管理综合考评评先资格。对完不成任务的条管单位实行年终函告制度。二是规范利益分配机制。对引进项目的单位,该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税收,从地方分成部分中给予引进和跟踪服务单位6%的奖励。对于小水电建设项目,税收全部计算给乡镇。三是实行风险基金制度。每个招商引资责任单位的“一把手”为责任人,分别上交1000—2000元的风险金,完 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扣除风险金。
  四、强化环境创新,打造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磁场
  一是不断优化软环境。在全县开展“优化环境年”活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和《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补充规定》,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政务公开制、岗位目标管理制、服务承诺制、项目跟踪问效制、失职追究制等六项制度。拿出过硬的措施抓环境整治,着力营造四种优良环境,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办事环节,取消收费项目75项,降低收费标准29项;营造依法行政的法治环境。强化法制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营造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加强对客商的服务,做到“热心、诚心、真心、精心、贴心”“五心级”服务。
  二是不断改善硬环境。修水一直以来致力于突破交通“瓶颈”的制约。修武二级公路全线竣工通车后 ,我县出境公路有了较大改善。同时,我县把县城作为招商引资上项目的重要舞台,全力加快县城建设,两年来新增改造城市道路面积31.5万平方米,新增大型公共建设面积6.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5.3万平方米,新增住房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四创”活动,促进县城环境明显改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不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宁州工业园累计投入1.2亿元,“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逐步完成。


相关内容

  • 尽职尽责 不辱使命(在当选为市长后的讲话)
  • 尽职尽责 不辱使命   ——***在当选为**市市长后的讲话(2005年1月20日)   各位代表:   感谢大家选举我做**市人民政府市长。我深知这次选举的分量,因为在一张张选票里,饱含着**市460万各族人民群众的重托与期盼。   在我来到**、担任代理市长职务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深深地感到**是 ...

  • 把握导向&nbsp正确引领&nbsp在对外开放实践中彰显先进性
  •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在继“三讲”、“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目的就是进一步增强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起党员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方法,促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作为分管全县对外开放工作的副书记,担负着涉外口党委和党员干部保 ...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二○○五年一月十一日在蚌埠市禹会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区长 宋家传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quo ...

  • 干事创业强举措 依托优势谋发展
  • 一.以项目突破为主线,打造经济新优势 该县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新建和续建重点项目31个,投资总额16.5亿元,已完成重点项目投资7.9亿元.明年将继续以"创新环境暨项目建设年"为主线,做到"线索项目抓跟踪,跟踪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 ...

  • 街道分管城管工作的领导 "继续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 街道分管城管工作的领导 "继续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我街道"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 学习讨论活动的要求,本人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有关规定,切实在思想上强化自律意识,在学习上把握主动性,以解放思想 ...

  • 强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amp;nbsp;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与水平
  •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的基本标准有10项,其中经济指标主要有四项.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4万多元: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三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四是城镇化率达到50%.据测算,2002年郏县 ...

  • 提高驾驭经济能力&amp;nbsp;实现执政能力新跃升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时度势的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抓住了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结合点.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最核心的是要使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基层党组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应当把发展第一要务的 ...

  • 建立健全培训就业机制&nbsp&nbsp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 建立健全培训就业机制 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为了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服务工作,@@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加强农村劳务开发、优化农村就业结构、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开展农民工 ...

  • 建市场&amp;nbsp;活流通&amp;nbsp;兴产业&amp;nbsp;促发展(乡镇市场建设)
  • 近年来,我们通过认真分析,研究镇情,确立了"建市场.活流通.兴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市场建设作为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唱,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山区经济发展上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将官港镇茶菇市场建设向大家作一汇报.一.市场建设的体会1.兴建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