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我区的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成绩可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阻碍了教育快速前进的脚步。为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眼于我区发展的未来,我们针对全区教育现状这一主题展开了细致调查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教育基本现状
  1、城区、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近几年来努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学校208所,其中幼儿园126所,小学53所,初中21所,高中5所,职高5所,在校生89334人。
2、我区在职教职工4734人,其中专任教师4031人。
3、年来,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区中小学严格执行省、市收费标准,我区各校又采取一系列的"控流"措施,初中、小学的学额巩固率逐年上升。
  4、我区加大"普九"教育的实施力度,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提高"普九"内涵的同时,逐年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制定了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施职业教育结构性调整,努力保证职业学校的生源;成人教育逐步完善,初具规模。
5、全区各地多方位筹措资金,积极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三新一亮”和“校园危房改造工程",全区学校危房改造工程业已竣工.
6、全区共有省三星级高中一所,省级示范初中四所,省德育先进学校 所,省实验小学2所,省级模范小学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获市级各类荣誉称号的学校共有 所。
  二、我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发展与投入的矛盾加剧。
(1) 负债办学问题突出。
近年来,由于教育的迅猛发展,要求各校要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与之相适应。而部分地方财政无法保证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加之多年来区、镇、村三级教育投资主体不明,导致部分镇村对教育的投资失去了积极性,甚至停止了投入。为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学校规模,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很多学校背负着学校建设、设备添置等欠下的巨额债务,使学校的发展面临困境,步履艰难。形成了“要发展,就负债;不发展,少负债”的怪圈。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区学校外欠债务高达6228万元。如建平实小,学校因为迎验实验小学而添置设备,至今仍欠下了30余万元的债务,目前无法偿还;大吴中学,因迎验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而欠下了150余万元。目前这两所学校的法人代表已多次走上法庭接受债主的起诉。建平高中欠银行、工程队、教职工的集资款高达1300多万元,而学校每年的可支配资金只有160万元,除去学校各项大笔必须开销以外,要还清这比债务还须20年;贾汪中学每年收入约为280万元,能投入校园建设的每年大约为80万元,现欠外债1700余万(由原二十一中转来,无力偿还),徐州七中目前仍负债 万元,学校扩建尚需2000万元目前无法到位;贾汪镇大泉中学107万建校工程款无法解决;塔山镇教育欠债125.4万元,无法偿还;耿集中学欠债130万,中心小学欠债14万……在未来的四年时间里,又将是高初中的入学高峰期,学校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学校的校舍建设、设备添置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债务越来越重,严重制约了我区教育的发展。
(2) 自用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属“生存型”学校。按照省制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全区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的缺口高达214.28万元。缺口率为19%。公办学校中,小学每人每生每学期50元杂费,乡镇教育中心校提15元,局提5元;初中每生每学期80元杂费,乡镇教育中心校提20远,局提5元。除去学校正常开销(水电、办公),真正用于教师奖金福利的经费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改善办学条件和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了。
2、师资队伍状况堪忧。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力所在,我们惟有拥有一流的师资,方能办成一流的学校,获取一流的质量,调查表明,我区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稳定状况不容乐观。
(1)生源增加和待遇低下带来的师资压力
随着近年来高初中学生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缺编情况日益加剧。目前全区初中缺编教师285人,高中缺编教师127人,尤其是初、高中的语文、数学、英语师资极其匮乏。从今年起,高中将进入入学高峰期,至2007年才能缓解。按1%的初中辍学率、75%的高中入学率来计算,从2004年起至2007年,四年将净增15037人,扣除区外就读(每年按500人计算),我区高中段将净增学生13000人左右。目前全区高中段在学生仅为9009人,在未来的四年里,初、高中阶段将面临严重的师资短缺的巨大压力。
由于受到工资待遇的影响,近几年的本科师范毕业生到我区应聘的很少。加之受财政收入的影响,新分配的教师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的编制问题不能解决,在农村工作的新教师,每月仅能领取150元的代课金,连日常生活消费也不够,而且有的还要欠发几个月。因此相当一部分优秀的新的师资宁愿到外地应聘或改行也不愿到我区来任教。
(2)待遇不均衡引发的师资队伍的不稳定。
“一区两制”,待遇不同,乡镇教师的心理极不平衡,这在目前已成为我区教师队伍思想不稳定的最主要的因素。由于我区经济连年低水平徘徊,再加之在近年来实行城乡有别、区镇教师不同待遇的做法。对农村教职工的职岗津贴、省综合补助、省补、市补、节编奖、取暖降温费等运用先涨再扣或直接扣除的做法,进而领取国标工资;而城区教师待遇却逐年上涨,加上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乡镇教师没有等等,进而形成了“一区两制”的现象。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乡镇教师的积极性,他们认为在一个区同工不同酬是对他们的歧视。同时还有医疗保险中政府补贴不到位,遗属补助、拖欠临时代课人员工资等等。据统计,目前拖欠农村教师的遗属补助261852元,拖欠临时代课人员工资223742元,拖欠退休人员医药费668225元,有的已经拖了好几年没能得到解决。以上就是造成农村教师特别是离退休教师上访,越级信访情况最主要的原因。
贾汪和市区,公办和民办,苏北和苏南的教师待遇存在差距是造成我区优秀师资流失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区农村公办教师国标工资较低,加之苏南教育的待遇丰厚,逐渐吸引了大批本区最优秀的教师甘愿放弃原来工作而“孔雀东南飞”;几年来,我区乃至全市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待遇优厚,使得大量农村公办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甚至一些原来名气较响的公办学校的中层和骨干教师在也在短短一到两年里流失殆尽。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区有90余名优秀的教师自动离职去区外任教,约有300余名优秀公办学校的教师进入民办学校,因此使得我区公办学校“元气大伤”。
(3)不堪重负动摇了农村教师终身从教的信心。
由于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乡镇的农村学校师资存在缺编现象,造成在职教师工作量过大,有的教师周工作量超过20课时,远远超过城区学校,白天忙于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晚上还要辅导学生上自习,为了迎接各种检查和验收,甚至农忙季节的节假日也要加班。农村教师家庭多为单职工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几百元的国标工资常常满足不了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购买农资和人情往来需要使得一些教师经济拮据而难以维持教师的尊严。同时,教师还要受到职称、评优、奖金、再进修、分流下岗等问题的干扰,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得已另谋高就。
(4)民办中学教师停发“国标”后的稳定问题
为满足群众对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预防优秀师资、生源的流失,经区领导同意并报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城区、大吴和青山泉创办了英才、求知和尧舜三所民办初中,吸引了欲外流的优秀青年教师任教。但目前区财政停发了其工资(国标部分)后,教师思想波动很大,有外流的趋向,也势必直接引发三校的优秀生源的外流,将会造成资金、人才的多重损失,影响到全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3、教育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1) 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前进的指挥棒。而作为学校领导班子,他们的理念的先进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校的领导班子教育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或思路不切合实际,业务能力不强,思想散漫,不能以身作则,造成管理混乱,在广大教职工中威信不高。部分农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主动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教师的教育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得不到家长的满意。
(2)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素质教育的口号尽管喊了多年,我区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不少成果,但始终没有真正摆脱考试这个指挥棒。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来说,老师只喜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得到62.0%的被调查者的认同,这表明教师仅从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未得到根本转变。 为了应试。教师只能满堂灌;为了应考,学生只好满堂听。师生同心协力磨时间、拼汗水。甚至我区的一些小学也上起了早晚自习,什么学生在校时间,教师工作时间我统统不管,一早一晚披星戴月,于是乎学生就成了教师排名的工具,教师也成了学校排名的工具,谁还记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因此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的现象屡见不鲜。
(3)乱收费问题仍然存在
近年来,我区加大治理学校乱收费的工作力度,使得学校乱收费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依然存在。如各种课外辅导用书、订报费、保险费、校服名目繁多且在事实上为强行收取。据家长反映,有的学校课本费通常是预收费用,但结算后不予退还,因为课外辅导课本也必须买,而课外辅导课本买上后最多上一到两个课时。另外,还有的条件较好的学校虽然收取电教费,但是在平日里却很少使用电教设备,宁可搁坏也不会使用。因此收费问题也成为百姓反映的突出问题。
4、教育在不同乡镇发展不平衡。
由于教育发展直接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学校之间的差异,乡镇与乡镇学校之间的差异。如城区和走在全区经济第一方阵的大吴、青山泉两镇的办学条件相对优越,涌现出大批的省市级实验学校、示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备优良。而其他乡镇的大部分学校教学条件相对简陋、教学设备缺乏,优秀师资匮乏,因此直接影响的全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5、农村学校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
一方面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一些人看到市场经济初期个别暴发户没读几年书,就能"出人头地",挣大钱,认为农村孩子读书不需多,认识几个字,会拨弄计算器算算帐就行了。因此,多读书不如早挣钱的思想束缚了人,造成小学生、初中生辍学率上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连续几年农民增收缓慢,高校学费十年涨了100倍,种十亩地养不起一个大学生,导致乡村出的大学生越多,经济反而越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中部地区,一户农民供养一个大学生一般要倾尽家庭财力,供养两个或三个大学生则要靠借款、靠社会支援,而孩子早早辍学的家庭则生活相对宽裕。这种现象的存在,使部分农民产生"念书赔本"的思想。虽然政府每年都对贫困和特困家庭的学生进行补助,但这对于大量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越来越多学生选择了辍学打工的道路。
6、职业教育有待大力发展
目前,我区职业教育规模偏小、质量差、效益低、专业设置重复等问题的存在,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另外社会上对上职中的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一等学生上重点高中,二等学生上普通高中,三等学生上中专、技校最差的学生才上职业高中。这样就严重刺伤了上职中学生的自尊心,宁愿失学也不上职中。因此努力探索出一条规模集约化、专业市场化、人才技能化的职业发展的好路子非常必要的。
7、韩桥、董庄两矿校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2002年9月,两矿校二百六十多位教职工统一纳入地方政府管理,其人员工资标准仍然是集团企业标准。在省政府2002年41号专题会议纪要和两矿校移交协议中,没有对两矿校教职工在三年过度期遇有政策性增资问题的解决办法,更没有明确遇有政策性增资时的资金来源渠道。只有在协议第六条规定中,有未尽事宜和省政府2002年第41号专题会议机要有不符之处,双方协商解决的内容。2003年7月21日,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发了徐矿司发[2003]181号“关于增加工资的通知”文件,两矿校教职工听到消息后,多次到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反映他们的政策性增资的问题,但集团一直没有给予答复。至今这两矿校人员的增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今年初的地方增资中,两校人员仍 没有明确说法,教职工的情绪波动很大,已多次上访或越级信访,不稳定因素很大。
  三、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加快我区教育的蓬勃发展。
1、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基础教育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教育投入的获益,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在这里要求我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关注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做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区政府要确保财政依法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对义务教育经费要重点保证,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并以此作为考核干部的硬指标。其次出台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政策,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如税费改革后的新的农业税收总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等。从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真正明确各级各层次教育投资的主体,地方政府要帮助学校分忧解难,要针对学校负债办学的情况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建议区委、区政府把各乡镇、办事处、工业园区投资办学情况和政绩考核挂钩,想方设法为教育的发展打开方便之门
2、快解决城乡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虽然有效解决了长期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问题。但是目前农村教师国标工资偏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福利待遇较差,教师思想波动较大。建议区政府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缩小城乡之间公教人员的收入差距。让同一个区的教师真正做到“同工同酬”。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这包括落实解决教师的遗属补助、临时代课金、防暑降温费、取暖费等的发放资金渠道问题,尽快解决好教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待遇留人”的问题不好解决,应该在“感情留人”方面入手,尽快解决新分配教师的入编问题,一方面使他们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能吸引一部分优秀教师到贾汪任教。
3、转变观念、科学管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打铁还须自身硬”,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就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在选好人、用好人上下工夫,把真正有能力、有干劲、讲奉献的青年骨干放在领导岗位上。作为学校领导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办学,用科研的意识来武装教师的头脑;在学校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从教师实际出发,关心教师,努力建立张弛有度的工作秩序,营造和谐健康的群体氛围。真正做到“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
要坚持实施并不断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通过全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开。特别要加强对乡镇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并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树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努力探索改革当前应试教育、升学教育模式下造成的那样一种学制,一个评价标准,一个大纲、一本书,甚至一张试卷的局面。全区学校要逐步实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制度。要使"一费制"实行,真正对规范全区中小学收费管理,减轻农民负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加强师德和终身从教的思想教育。
针对我区教师思想不够稳定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在教师中培养五种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目前,我区农村各公办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大吴镇西大吴小学,青山泉白集中学等学校的教师虽然只拿国标工资,却依然乐此不疲地默默奉献在自己的教工作岗位上,并取得的骄人的成绩。
5、狠抓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把建设示范初中和模范小学的重点摆到经济薄弱的乡镇,努力建设一批省、市的农村示范初中和模范小学。二是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实行城乡校长、师资交流,为薄弱学校培训骨干教师,重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开展师德师风、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切实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三是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力量,我区政府及人事部门要重视和支持乡镇教育的发展,重新核定编制,对农村中小学核定编额,要充分考虑教学布点和班额及师生比的因素。按需设岗,按岗定责,按岗定员,按员聘任,努力推进全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并努力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享受城区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同时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和评价,建立起校长和教师的奖励基金制度,从而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6、努力加强职业高中教育。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军,首先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突破口,作为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我区要加快整合职业高中学校,开办职教中心,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普通高校对口升学,另一部分进行以劳务输出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高中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符合本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向,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面向农业,在科技上大做文章,办好自己的特色,找到新的增长点,为我区经济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7、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支持,规范民办教育管理。
要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教师管理可以参照鼓楼区、云龙区的民主路、青年路的做法,编制保留、工资照发、学校收费缴到区财政,由区统一管理使用。

关于××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我区的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成绩可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阻碍了教育快速前进的脚步。为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眼于我区发展的未来,我们针对全区教育现状这一主题展开了细致调查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教育基本现状
  1、城区、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近几年来努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学校208所,其中幼儿园126所,小学53所,初中21所,高中5所,职高5所,在校生89334人。
2、我区在职教职工4734人,其中专任教师4031人。
3、年来,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区中小学严格执行省、市收费标准,我区各校又采取一系列的"控流"措施,初中、小学的学额巩固率逐年上升。
  4、我区加大"普九"教育的实施力度,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提高"普九"内涵的同时,逐年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制定了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施职业教育结构性调整,努力保证职业学校的生源;成人教育逐步完善,初具规模。
5、全区各地多方位筹措资金,积极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三新一亮”和“校园危房改造工程",全区学校危房改造工程业已竣工.
6、全区共有省三星级高中一所,省级示范初中四所,省德育先进学校 所,省实验小学2所,省级模范小学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获市级各类荣誉称号的学校共有 所。
  二、我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发展与投入的矛盾加剧。
(1) 负债办学问题突出。
近年来,由于教育的迅猛发展,要求各校要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与之相适应。而部分地方财政无法保证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加之多年来区、镇、村三级教育投资主体不明,导致部分镇村对教育的投资失去了积极性,甚至停止了投入。为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学校规模,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很多学校背负着学校建设、设备添置等欠下的巨额债务,使学校的发展面临困境,步履艰难。形成了“要发展,就负债;不发展,少负债”的怪圈。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区学校外欠债务高达6228万元。如建平实小,学校因为迎验实验小学而添置设备,至今仍欠下了30余万元的债务,目前无法偿还;大吴中学,因迎验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而欠下了150余万元。目前这两所学校的法人代表已多次走上法庭接受债主的起诉。建平高中欠银行、工程队、教职工的集资款高达1300多万元,而学校每年的可支配资金只有160万元,除去学校各项大笔必须开销以外,要还清这比债务还须20年;贾汪中学每年收入约为280万元,能投入校园建设的每年大约为80万元,现欠外债1700余万(由原二十一中转来,无力偿还),徐州七中目前仍负债 万元,学校扩建尚需2000万元目前无法到位;贾汪镇大泉中学107万建校工程款无法解决;塔山镇教育欠债125.4万元,无法偿还;耿集中学欠债130万,中心小学欠债14万……在未来的四年时间里,又将是高初中的入学高峰期,学校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学校的校舍建设、设备添置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债务越来越重,严重制约了我区教育的发展。
(2) 自用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属“生存型”学校。按照省制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全区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的缺口高达214.28万元。缺口率为19%。公办学校中,小学每人每生每学期50元杂费,乡镇教育中心校提15元,局提5元;初中每生每学期80元杂费,乡镇教育中心校提20远,局提5元。除去学校正常开销(水电、办公),真正用于教师奖金福利的经费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改善办学条件和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了。
2、师资队伍状况堪忧。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力所在,我们惟有拥有一流的师资,方能办成一流的学校,获取一流的质量,调查表明,我区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稳定状况不容乐观。
(1)生源增加和待遇低下带来的师资压力
随着近年来高初中学生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缺编情况日益加剧。目前全区初中缺编教师285人,高中缺编教师127人,尤其是初、高中的语文、数学、英语师资极其匮乏。从今年起,高中将进入入学高峰期,至2007年才能缓解。按1%的初中辍学率、75%的高中入学率来计算,从2004年起至2007年,四年将净增15037人,扣除区外就读(每年按500人计算),我区高中段将净增学生13000人左右。目前全区高中段在学生仅为9009人,在未来的四年里,初、高中阶段将面临严重的师资短缺的巨大压力。
由于受到工资待遇的影响,近几年的本科师范毕业生到我区应聘的很少。加之受财政收入的影响,新分配的教师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的编制问题不能解决,在农村工作的新教师,每月仅能领取150元的代课金,连日常生活消费也不够,而且有的还要欠发几个月。因此相当一部分优秀的新的师资宁愿到外地应聘或改行也不愿到我区来任教。
(2)待遇不均衡引发的师资队伍的不稳定。
“一区两制”,待遇不同,乡镇教师的心理极不平衡,这在目前已成为我区教师队伍思想不稳定的最主要的因素。由于我区经济连年低水平徘徊,再加之在近年来实行城乡有别、区镇教师不同待遇的做法。对农村教职工的职岗津贴、省综合补助、省补、市补、节编奖、取暖降温费等运用先涨再扣或直接扣除的做法,进而领取国标工资;而城区教师待遇却逐年上涨,加上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乡镇教师没有等等,进而形成了“一区两制”的现象。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乡镇教师的积极性,他们认为在一个区同工不同酬是对他们的歧视。同时还有医疗保险中政府补贴不到位,遗属补助、拖欠临时代课人员工资等等。据统计,目前拖欠农村教师的遗属补助261852元,拖欠临时代课人员工资223742元,拖欠退休人员医药费668225元,有的已经拖了好几年没能得到解决。以上就是造成农村教师特别是离退休教师上访,越级信访情况最主要的原因。
贾汪和市区,公办和民办,苏北和苏南的教师待遇存在差距是造成我区优秀师资流失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区农村公办教师国标工资较低,加之苏南教育的待遇丰厚,逐渐吸引了大批本区最优秀的教师甘愿放弃原来工作而“孔雀东南飞”;几年来,我区乃至全市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待遇优厚,使得大量农村公办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甚至一些原来名气较响的公办学校的中层和骨干教师在也在短短一到两年里流失殆尽。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区有90余名优秀的教师自动离职去区外任教,约有300余名优秀公办学校的教师进入民办学校,因此使得我区公办学校“元气大伤”。
(3)不堪重负动摇了农村教师终身从教的信心。
由于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乡镇的农村学校师资存在缺编现象,造成在职教师工作量过大,有的教师周工作量超过20课时,远远超过城区学校,白天忙于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晚上还要辅导学生上自习,为了迎接各种检查和验收,甚至农忙季节的节假日也要加班。农村教师家庭多为单职工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几百元的国标工资常常满足不了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购买农资和人情往来需要使得一些教师经济拮据而难以维持教师的尊严。同时,教师还要受到职称、评优、奖金、再进修、分流下岗等问题的干扰,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得已另谋高就。
(4)民办中学教师停发“国标”后的稳定问题
为满足群众对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预防优秀师资、生源的流失,经区领导同意并报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城区、大吴和青山泉创办了英才、求知和尧舜三所民办初中,吸引了欲外流的优秀青年教师任教。但目前区财政停发了其工资(国标部分)后,教师思想波动很大,有外流的趋向,也势必直接引发三校的优秀生源的外流,将会造成资金、人才的多重损失,影响到全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3、教育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1) 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前进的指挥棒。而作为学校领导班子,他们的理念的先进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校的领导班子教育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或思路不切合实际,业务能力不强,思想散漫,不能以身作则,造成管理混乱,在广大教职工中威信不高。部分农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主动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教师的教育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得不到家长的满意。
(2)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素质教育的口号尽管喊了多年,我区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不少成果,但始终没有真正摆脱考试这个指挥棒。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来说,老师只喜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得到62.0%的被调查者的认同,这表明教师仅从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未得到根本转变。 为了应试。教师只能满堂灌;为了应考,学生只好满堂听。师生同心协力磨时间、拼汗水。甚至我区的一些小学也上起了早晚自习,什么学生在校时间,教师工作时间我统统不管,一早一晚披星戴月,于是乎学生就成了教师排名的工具,教师也成了学校排名的工具,谁还记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因此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的现象屡见不鲜。
(3)乱收费问题仍然存在
近年来,我区加大治理学校乱收费的工作力度,使得学校乱收费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依然存在。如各种课外辅导用书、订报费、保险费、校服名目繁多且在事实上为强行收取。据家长反映,有的学校课本费通常是预收费用,但结算后不予退还,因为课外辅导课本也必须买,而课外辅导课本买上后最多上一到两个课时。另外,还有的条件较好的学校虽然收取电教费,但是在平日里却很少使用电教设备,宁可搁坏也不会使用。因此收费问题也成为百姓反映的突出问题。
4、教育在不同乡镇发展不平衡。
由于教育发展直接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学校之间的差异,乡镇与乡镇学校之间的差异。如城区和走在全区经济第一方阵的大吴、青山泉两镇的办学条件相对优越,涌现出大批的省市级实验学校、示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备优良。而其他乡镇的大部分学校教学条件相对简陋、教学设备缺乏,优秀师资匮乏,因此直接影响的全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5、农村学校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
一方面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一些人看到市场经济初期个别暴发户没读几年书,就能"出人头地",挣大钱,认为农村孩子读书不需多,认识几个字,会拨弄计算器算算帐就行了。因此,多读书不如早挣钱的思想束缚了人,造成小学生、初中生辍学率上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连续几年农民增收缓慢,高校学费十年涨了100倍,种十亩地养不起一个大学生,导致乡村出的大学生越多,经济反而越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中部地区,一户农民供养一个大学生一般要倾尽家庭财力,供养两个或三个大学生则要靠借款、靠社会支援,而孩子早早辍学的家庭则生活相对宽裕。这种现象的存在,使部分农民产生"念书赔本"的思想。虽然政府每年都对贫困和特困家庭的学生进行补助,但这对于大量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越来越多学生选择了辍学打工的道路。
6、职业教育有待大力发展
目前,我区职业教育规模偏小、质量差、效益低、专业设置重复等问题的存在,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另外社会上对上职中的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一等学生上重点高中,二等学生上普通高中,三等学生上中专、技校最差的学生才上职业高中。这样就严重刺伤了上职中学生的自尊心,宁愿失学也不上职中。因此努力探索出一条规模集约化、专业市场化、人才技能化的职业发展的好路子非常必要的。
7、韩桥、董庄两矿校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2002年9月,两矿校二百六十多位教职工统一纳入地方政府管理,其人员工资标准仍然是集团企业标准。在省政府2002年41号专题会议纪要和两矿校移交协议中,没有对两矿校教职工在三年过度期遇有政策性增资问题的解决办法,更没有明确遇有政策性增资时的资金来源渠道。只有在协议第六条规定中,有未尽事宜和省政府2002年第41号专题会议机要有不符之处,双方协商解决的内容。2003年7月21日,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发了徐矿司发[2003]181号“关于增加工资的通知”文件,两矿校教职工听到消息后,多次到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反映他们的政策性增资的问题,但集团一直没有给予答复。至今这两矿校人员的增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今年初的地方增资中,两校人员仍 没有明确说法,教职工的情绪波动很大,已多次上访或越级信访,不稳定因素很大。
  三、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加快我区教育的蓬勃发展。
1、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基础教育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教育投入的获益,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在这里要求我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关注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做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区政府要确保财政依法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对义务教育经费要重点保证,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并以此作为考核干部的硬指标。其次出台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政策,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如税费改革后的新的农业税收总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等。从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真正明确各级各层次教育投资的主体,地方政府要帮助学校分忧解难,要针对学校负债办学的情况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建议区委、区政府把各乡镇、办事处、工业园区投资办学情况和政绩考核挂钩,想方设法为教育的发展打开方便之门
2、快解决城乡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虽然有效解决了长期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问题。但是目前农村教师国标工资偏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福利待遇较差,教师思想波动较大。建议区政府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缩小城乡之间公教人员的收入差距。让同一个区的教师真正做到“同工同酬”。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这包括落实解决教师的遗属补助、临时代课金、防暑降温费、取暖费等的发放资金渠道问题,尽快解决好教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待遇留人”的问题不好解决,应该在“感情留人”方面入手,尽快解决新分配教师的入编问题,一方面使他们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能吸引一部分优秀教师到贾汪任教。
3、转变观念、科学管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打铁还须自身硬”,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就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在选好人、用好人上下工夫,把真正有能力、有干劲、讲奉献的青年骨干放在领导岗位上。作为学校领导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办学,用科研的意识来武装教师的头脑;在学校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从教师实际出发,关心教师,努力建立张弛有度的工作秩序,营造和谐健康的群体氛围。真正做到“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
要坚持实施并不断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通过全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开。特别要加强对乡镇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并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树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努力探索改革当前应试教育、升学教育模式下造成的那样一种学制,一个评价标准,一个大纲、一本书,甚至一张试卷的局面。全区学校要逐步实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制度。要使"一费制"实行,真正对规范全区中小学收费管理,减轻农民负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加强师德和终身从教的思想教育。
针对我区教师思想不够稳定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在教师中培养五种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目前,我区农村各公办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大吴镇西大吴小学,青山泉白集中学等学校的教师虽然只拿国标工资,却依然乐此不疲地默默奉献在自己的教工作岗位上,并取得的骄人的成绩。
5、狠抓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把建设示范初中和模范小学的重点摆到经济薄弱的乡镇,努力建设一批省、市的农村示范初中和模范小学。二是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实行城乡校长、师资交流,为薄弱学校培训骨干教师,重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开展师德师风、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切实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三是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力量,我区政府及人事部门要重视和支持乡镇教育的发展,重新核定编制,对农村中小学核定编额,要充分考虑教学布点和班额及师生比的因素。按需设岗,按岗定责,按岗定员,按员聘任,努力推进全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并努力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享受城区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同时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和评价,建立起校长和教师的奖励基金制度,从而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6、努力加强职业高中教育。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军,首先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突破口,作为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我区要加快整合职业高中学校,开办职教中心,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普通高校对口升学,另一部分进行以劳务输出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高中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符合本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向,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面向农业,在科技上大做文章,办好自己的特色,找到新的增长点,为我区经济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7、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支持,规范民办教育管理。
要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教师管理可以参照鼓楼区、云龙区的民主路、青年路的做法,编制保留、工资照发、学校收费缴到区财政,由区统一管理使用。


相关内容

  • 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 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调研报告 可行性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 ...

  • 查报告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查报告
  • 3 , . s , , , 理学院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查报告> < 关于残奥会认识现状的社会调查>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小结> <2008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 ...

  • 安康市汉滨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调研报告
  • 关于汉滨区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安康市汉滨区教育发展---城乡中小 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调研报告调查组别:汉滨区政府大学生暑期见习第一小组 调查组长:朱潇 调查成员:刘 喆 李延琰 张 嵩 周 峰 鲍道艳 刘苗苗 梁 楠陈栋雨 时间:2015 年 8 月李浩龙关于汉滨区城乡 ...

  • 公文标题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 公文标题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1)太长 比如有一份转发并修订关于优质工程奖励的文件,标题是"关于转发<国家优质工程奖励条例>,及<关于一九八五年国家优质工程评选工作的通知>并修订<铁道部基建系统优质工程评选暂行办法>中有关优质工程规模的通知", ...

  •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法规实用手册/中央农村基层党风廉正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法规实用手册 [平装] ~ 中央农村基层党风廉正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编者) 抢先评价此商品 市场价: ¥ 23.00 价格: ¥ 17.30 此商品可以享受免费送货 详情 为您节省: ¥ 5.70 (7.5折) VIP 价: ¥16.78 SVIP价: ¥16.43 o ...

  • 关于暑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关于暑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是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 ...

  • 申论各种应用文格式
  • 国考申论应用文:高分"三步走" 在申论考试中, 应用文试题的形式多种多样,使考生在作答时容易感到无从 下手.虽然试题类型变化莫测,但总有一定规律可循,此类试题经常从三个方面 进行考查,如下表: 考查方向 汇总材料 开展工作 总结宣示 常见类型 代表文种 报告.情况综合.调查报告. ...

  • 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调研报告
  • 摘 要: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进入校园后的第一课堂,是尽快帮助他们完成由一名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入学教育的开展尤为重要.为了解学生对入学教育的认知程度.内容需求以及他们对入学教育开展的效果和满意度的评价情况,因而对园艺学院208名新生进行调查问卷调研,并由此提出相关对策和改进措施以便今后 ...

  • 绩效考评调研报告
  • 海子街中心校 关于教师绩效工资考评有关问题的 调研报告 海子街中心校 为切实做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工资,按照市教育局相关要求,我校于近期对全校教师绩效工资考评机制有关问题做了专题调研.调研围绕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广泛征求了教师的意见,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教师 ...

  • 基层工会调研参考课题
  • 基层工会调研参考课题(区总工会) 1.关于工会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的研究 2.关于非公企业关停并转迁履行民主程序的研究 3.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4.关于在科创中心建设中职工创新体系及其政策研究 5.关于职工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6.<社会保险法>实施后本市"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