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师中心稿)

教学目标:

一 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的方法。

二 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巨大成就和劳动人民的卓越才智。

三 领会和掌握本文一些实词的意思,比较少数语句在词序上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教学设想:

一 安排3教时

二 为了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讲完《石壕吏》以后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能参看注释。

查阅工具书,试作书面翻释;上课时,抽查上、中、下三类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确定难点。

三 描述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是教学重点,古今词义的异同、词序和少数几个句子是教学的难点。

四 布置预习,解答下列问题:

(一)“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二)划分本文段落,概括段意。

(三)本文重点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重点?

(四)正音和正形(戌、戍;钩、钓;椎、推;楫、缉、揖)。

五 作背诵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检查预习笔记;指导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教学步骤:

一 作者简介和解题。

解题:核舟记,即用文字记叙用桃核雕刻成的一只小船。标题醒目,它概括了全文所写的内容,是一篇描写具体物象的文章。

作者魏学(约公元1596—1625年),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省嘉兴县)人。小时候就刻苦学习,好写文章,著有《茅檐集》。

本文通过对古代一件工艺美术品──核舟的介绍和说明,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民间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和才能。

王叔远,名毅,明代虞山(现在是江苏省省熟县)人。

二 检查预习。

(一)正音和正形:

正音:轩()、糁()、诎()、属()、罔()、黍()、袒()、髯()、为()、髻()、虞()、篆()、啸()、褶()、壬()、弥()。

(二)教师巡回检查学生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确定难点;对预习情况加以简要讲评,表扬好的,帮助差的,并且再次强调预习的作用。

三 指导学习新课。

(一)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

(二)提问: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本文是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按照核舟各部分的位置和人、物的主次,依次加以描述的。文章以概述起头,用归纳作结,中间主体部分的描述,按船仓、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加以描述。

(三)提问:本文重点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个作为重点?明确:重点在第二段的第二层(第3节),这一层中,又以苏东坡为中心,因为这是核舟雕刻的主题所在,这说明,写文章一定要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四)提问:本文篇幅较长,怎样才能较快地背诵出来?

明确: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的效果更好。就本文来说,应当先抓整体,即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四段为分说。至于每一节,也有背诵的规律可循,掌握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背诵出来。这一点,放到讲每一节时再来提示。

(五)指名学生翻释第1节(要求分三步完成:先朗读一句,然后逐字解译,最后将该句直译成现代汉语。下同)

教师补充:明:明朝。“有”:后面可以加上数词“一”。奇巧:(手艺)奇妙精巧。曰:在这里是活用,释成“名叫”、“叫做”,不能释成“说”。以:介词,用。径寸:直径一寸。之:结构助词,的。为:,动词,做,在这里是“雕刻”的意思。罔:否定副词,没有;罔不:没有不,无不。因:动词,顺着、按照。势(木头的);样子。象:动词,模仿。形:名词,(雕刻物体的)形状。具:动词,备、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成现代汉语是:没有不顺着木料原来的样子,模仿所雕物象的形状来雕刻,使雕刻出来的艺术品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尝:时间副词,曾经。余;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单数,我。核舟一:一只核舟,数词放在名词之后,表数量。盖:句首发语词。表示肯定语气,译成“原来是”。云:句末语气助词,表示陈述语气,不必译出。这一节是总叙,先介绍王叔远是一位精于雕刻的手艺人,接着引出他送给作者的核舟,最后点明核舟的主题,注意这一节小层次的安排,有助于背诵。

(六)指名学生翻译第2节,教师补充。

开头一句总写核舟的概貌。有:同“又”,读。奇:零数。黍:古代制尺以一个黍粒的纵长作一分的长度。这一句给人以整体感,并与上节“径寸之木”相照应。接着分四层描述核舟的各部分。

第一层(第2节)先写船仓。者:代词,与形容词“轩敞”组成名词性词组。为:,是。之:代词,指仓。这里先写船仓中部的外观。然后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依次分写船窗、船栏、对联。“旁开小窗……共八扇”点明窗的位置和数目。以上都写舟外。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开。用一“启”字又引导读者从舟外到舟内。观:集中目力看。

“闭之……石青糁之”。“闭”与上文的“启”相应。用一“闭”字又从舟内回到舟外,上面写窗,只概括点明它的位置和数目,这里写窗,却细致地介绍了窗上的文字。

提问:上面两个“之”,意思相同么?

明确:不相同。前一个“之”代小窗,后一个“之”代窗上刻的字。

提问:窗上的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明确: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摘录下来组成对联,刻在小窗上,不仅与上节“大苏泛赤壁”相应,非常切题,而且也可以启发读者联想到核舟外的赤壁景色。同时,作者真切地将它们描述出来,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归纳:第2节主要写船仓。作者是按观察顺序依次来写。以写船仓为主。其次序是先写仓,次写篛篷、小窗,再写栏杆,后写对联,其中又以写窗和对联为主。同学们按上述顺序加以理解记忆,有助于背诵(这点也可视具体情况,启发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

板书;概貌;首尾长分八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仓:篛篷、小窗、栏杆、对联。

(七)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回忆第1.2节的层次(不看书),然后教师念一句译文,学生朗读一句原文(反复两到三次),再要学生合上课本,教师译一句译文,学生背诵一句原文。

四 课堂作业。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以、曰、尝、贻、盖、云、有、许、覆之、闭之、糁之。教师巡回检查以后加以补充纠正,要求学生课后誊正到《文言词语积累本》上。

五 课外作业:继续背诵第1、2节。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习课第3、4节。

教学步骤:

一 复习旧课:

(一)检查《文言词语积累本》誊正情况,并加以讲评。

(二)指名学生背诵第1、2节,并加以讲评。

二 学习新课。

第2节写的核舟的中部,主要是写物,第3节则是写人。

(一)指名学生翻译第3节。教师补充。

第3节写船头苏、黄、佛的姿态和活动。“船头坐三人……鲁直居左”。峨冠:前面省略了动词“戴”。而:连词,连接“峨冠”和“多髯”,表示并列关系。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的“的”,指人。这里先总记人数,后分记三人姓名。在分记中,对于东坡,着力展示其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鲜明地突出这一主要人物,照应“大苏泛赤壁”一句,紧扣核舟主题;对黄、佛,却只点明他们的位置,行文有详有略,有主有次。下面分两组描述三个雕象。

先写苏、黄。“苏、黄共阅一手卷……各隐卷底衣褶中”,如有所语:“所”和它后面的助词“语”组成名词性词组,直译成现代汉语是:好象在说话似的。这里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述,以“手卷”为界,先写苏、黄上半身。具体写法是先总后分:先总写苏、黄的动态,后分写时,则先苏后黄。写苏、黄共阅手卷的状态时,极其传神,把两人共同欣赏书画的兴味,情投意合的情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雕刻艺人把人物刻活了,作者也把人物写活了。从“东坡现右足”起,转为写两人的下半身,写法正好与上面相反,是先分后合。“现”与“隐”正好相对,“微侧”补述“坐”的姿态。两人的衣褶都看得很分明,可见刻工技艺之高,作者描绘之细。

次写佛印,“佛印绝类弥勒……珠可历历数也”。绝:极。类:象。作者先写外形,次写神态,后写次势。写佛印的“矫首昂视”与前面苏、黄的共阅手卷,一俯一仰,互相对照,足见艺人的匠心独运;写神情不属是由于僧俗不同,各具特色。这种区别,又是由他们各自的教养与身分决定的。这说明雕刻艺人和作者对当时社会生活和各种人物的观察很细致,很深刻。“珠可历历数”,细致至极,写尽刻工的奇巧。

第3节写船头苏、黄、佛的雕像,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先总述,后分述。

板书:船头:苏、黄、共阅手卷,佛印欣赏江景。

(二)指名学生翻译第4节,教师补充。

第4节写船尾两个舟子的姿态和活动。“舟尾横卧一楫……若听茶声然”。横卧:平放,说明不用“楫”;与首段“泛”字相应。居,站。若……状;像……样子,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呼:喊出高而响亮的声音。“啸呼”可以译为“大声呼叫”。抚:摸着。其:指示代词,那人,若……然:像……似的、像……样子,然:句尾助词,这一节的描述,用词造句,很有分寸,居右者“仰面“啸呼”,以动为主;居左者俯首“听茶声”,以静为主。一动一静,绘声绘形,极写核舟的奇巧。足见雕刻艺人之精工,体现了作者揣摩体会细腻入微。

这一切写船尾,作者先写船桨,便于描述两个舟子的位置。他们以横卧的(楫)为界,一个居右,一个居左。居右者在啸呼,显得活泼,居左者在烹茶,显得很沉静。

板书:船尾:舟子二个,居右者啸呼,居左者烹茶。

三 课堂作业

口头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髯 绝 类 属 诎 衡。

教师补充纠正后,要学生誉写到《文言词语积累本》上。

四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3、4节(做法同前,在此从略)。

五 课外作业:继续背诵第3、4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讲读课文第5、6节,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归纳本文古今词义的异同和一些语句在词序上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教学步骤:

一 复习旧课。

(1)检查《文言词语积累本》誉正情况。

(2)指名学生背诵第3、4节并加以讲评。

二 讲读新课。

(一)指名学生翻译第5节,教师补充。

第5节写船背上所刻的题名。“船背”二字,点明观察和描述的部位。其:指示代词,那个。船者:船底。交代船底较平,才可以题名篆刻,照应“罔不因势象形”。则:顺承连词,就。题:书写,这里指雕刻。题名:即雕刻了名字。其上:其,代词。指代船的底部,“其”的前面可以加上介词“于”。船底本来没有东面可以雕刻。现在刻上题名和篆章,可见雕刻艺人能充分利用桃核的空间,构思精巧,又一次与首节相应,接着记题名内容。文曰:文字是。甫:也写作“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常附在表字之后。“虞山王毅叔远甫”译成现代汉语是:虞山人姓王名毅字叔远。

这里交代核舟制作的时间、雕刻者的籍贯和姓名,以补足首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的叙述。下边记题名的笔画和颜色。若:像。其:代词,指代“文”。笔画像蚊足一样细,其小可知;而一钩一画又都清清楚楚,又可以见出它的“奇巧”。接着再写篆章的内容和颜色,篆:,汉字的一种书体,有小篆和大篆之分。初平山人:雕刻者的别号,古代文人往往喜欢用某某山人、某某居士之类作别号,题名的笔画细若蚊足,篆章势必也是这样,所以作者略去不写,而图章习惯用红色印泥,所以要提“其色丹”。其:代词,指代篆章“文”。

第5节写船底,主要写题名和篆章。先写题名,交代制作年月和雕刻者的籍贯、姓名,后写篆章,补述雕刻者的别号。

以上四节是本文的第二段,是分叙,由船仓、船头、船尾到船底,层层写来,井然有序,而在一般的描述中,又细写船头三个人的形象,重点很突出;同时,文章处处照应第一节,紧扣“奇巧”二字行文。

板书:船者:题名和篆章,文字内容、字迹笔画、颜色。

(二)指名学生翻译第6节。教师补充。

这一节是全文的总结。先总结人。通:共、总。一:满、全、整个。为:动词,雕刻。接着总结窗户。再总结物件。最后总结雕刻的字数。从“为”之后,数词全放在名词后面,省去量词,做补语,表示数字的强调。与现代汉语词序不同,译成现代汉语要补出量词。以上统计,足见人和物很多。下边却写核舟之长。而:转折连词,可是。其:代词,指代核舟。曾:副词,作竟讲,表示意想不到的语气。核舟“不盈寸”,上面竟刻了这么多的东西。作者以数目之多对比体积之小,更见雕刻艺人的“奇巧”。接着交代核舟的原料。盖:句首发语词,原来是。者:直当于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的“的”,指代修狭的桃核。之:代词,指代核舟,可以不译出。这里点明核舟之“核”,与第2节开头相呼应。作者作了上面的总结,末尾以赞叹收束全文。亦:也。灵怪:神奇,含有“鬼斧神工”的意思。“灵怪”与音节的“奇巧”相呼应。以上是第三段,总计核舟上的人、物、字等,以赞叹作结,再次突出艺人技艺的高超。

板书:总计:人五,窗八,篛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题名、篆文三十四字。

三 指名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描述了在桃核上雕刻成的小船和船上众多的人、物的情态,生动地反映并赞扬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水平,以及雕刻艺人卓越的技巧,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四 指名学生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一)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二)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五 课堂作业

1.做课文后面“思考和练习”三。

[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部分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如“人、窗、手”等。但是不少词,现代的意思与古代的意思已经不相同了,如“1”句中的“曰”,现在说“叫做”。“2”句中的“贻”,现在说“赠、送”。“3”句中的“髯”,现在说“胡子”、“胡须”。“4”句中的“夷”,现在说“平”。

2.做课文后面“思考练习”四。

[参考答案]

词序是指词在句中的先后次序。古今汉语句子中的次序大体相同。

如“1”,词序是相同的(不过,在数词“一”后面要加上相应的量词“幅”);“2”,词序也相同(数词“一”后面也应当加上量词“支”);“3”词序也是相同的。“4”中,“通计一舟”的词序相同(在数词“一”后面要加上量词“只”或“条”),但“为人五”、“为窗八”的词序却不同,现代汉语要说成“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子”,名词和数词的位置要倒过来,并在数词后面加上相应的量词。

六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5、6节(做法同前,在此从略)

七 课外作业:

1.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段。

2.自选一件制作精巧的工艺品,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然后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概貌:首尾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仓:篛篷、小窗、栏杆、对联

核 舟 船头:苏、黄共阅手卷,佛印欣赏江景,

大苏泛赤壁船尾:舟子二人,居右者啸呼,居左者烹茶,

船背:题名和篆章,文字内容,字迹笔画、颜色,

总计:人五、窗八、篛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题名、篆文三十四字。

教学目标:

一 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的方法。

二 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巨大成就和劳动人民的卓越才智。

三 领会和掌握本文一些实词的意思,比较少数语句在词序上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教学设想:

一 安排3教时

二 为了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讲完《石壕吏》以后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能参看注释。

查阅工具书,试作书面翻释;上课时,抽查上、中、下三类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确定难点。

三 描述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是教学重点,古今词义的异同、词序和少数几个句子是教学的难点。

四 布置预习,解答下列问题:

(一)“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二)划分本文段落,概括段意。

(三)本文重点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重点?

(四)正音和正形(戌、戍;钩、钓;椎、推;楫、缉、揖)。

五 作背诵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检查预习笔记;指导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教学步骤:

一 作者简介和解题。

解题:核舟记,即用文字记叙用桃核雕刻成的一只小船。标题醒目,它概括了全文所写的内容,是一篇描写具体物象的文章。

作者魏学(约公元1596—1625年),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省嘉兴县)人。小时候就刻苦学习,好写文章,著有《茅檐集》。

本文通过对古代一件工艺美术品──核舟的介绍和说明,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民间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和才能。

王叔远,名毅,明代虞山(现在是江苏省省熟县)人。

二 检查预习。

(一)正音和正形:

正音:轩()、糁()、诎()、属()、罔()、黍()、袒()、髯()、为()、髻()、虞()、篆()、啸()、褶()、壬()、弥()。

(二)教师巡回检查学生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确定难点;对预习情况加以简要讲评,表扬好的,帮助差的,并且再次强调预习的作用。

三 指导学习新课。

(一)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

(二)提问: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本文是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按照核舟各部分的位置和人、物的主次,依次加以描述的。文章以概述起头,用归纳作结,中间主体部分的描述,按船仓、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加以描述。

(三)提问:本文重点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个作为重点?明确:重点在第二段的第二层(第3节),这一层中,又以苏东坡为中心,因为这是核舟雕刻的主题所在,这说明,写文章一定要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四)提问:本文篇幅较长,怎样才能较快地背诵出来?

明确: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的效果更好。就本文来说,应当先抓整体,即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四段为分说。至于每一节,也有背诵的规律可循,掌握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背诵出来。这一点,放到讲每一节时再来提示。

(五)指名学生翻释第1节(要求分三步完成:先朗读一句,然后逐字解译,最后将该句直译成现代汉语。下同)

教师补充:明:明朝。“有”:后面可以加上数词“一”。奇巧:(手艺)奇妙精巧。曰:在这里是活用,释成“名叫”、“叫做”,不能释成“说”。以:介词,用。径寸:直径一寸。之:结构助词,的。为:,动词,做,在这里是“雕刻”的意思。罔:否定副词,没有;罔不:没有不,无不。因:动词,顺着、按照。势(木头的);样子。象:动词,模仿。形:名词,(雕刻物体的)形状。具:动词,备、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成现代汉语是:没有不顺着木料原来的样子,模仿所雕物象的形状来雕刻,使雕刻出来的艺术品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尝:时间副词,曾经。余;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单数,我。核舟一:一只核舟,数词放在名词之后,表数量。盖:句首发语词。表示肯定语气,译成“原来是”。云:句末语气助词,表示陈述语气,不必译出。这一节是总叙,先介绍王叔远是一位精于雕刻的手艺人,接着引出他送给作者的核舟,最后点明核舟的主题,注意这一节小层次的安排,有助于背诵。

(六)指名学生翻译第2节,教师补充。

开头一句总写核舟的概貌。有:同“又”,读。奇:零数。黍:古代制尺以一个黍粒的纵长作一分的长度。这一句给人以整体感,并与上节“径寸之木”相照应。接着分四层描述核舟的各部分。

第一层(第2节)先写船仓。者:代词,与形容词“轩敞”组成名词性词组。为:,是。之:代词,指仓。这里先写船仓中部的外观。然后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依次分写船窗、船栏、对联。“旁开小窗……共八扇”点明窗的位置和数目。以上都写舟外。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开。用一“启”字又引导读者从舟外到舟内。观:集中目力看。

“闭之……石青糁之”。“闭”与上文的“启”相应。用一“闭”字又从舟内回到舟外,上面写窗,只概括点明它的位置和数目,这里写窗,却细致地介绍了窗上的文字。

提问:上面两个“之”,意思相同么?

明确:不相同。前一个“之”代小窗,后一个“之”代窗上刻的字。

提问:窗上的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明确: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摘录下来组成对联,刻在小窗上,不仅与上节“大苏泛赤壁”相应,非常切题,而且也可以启发读者联想到核舟外的赤壁景色。同时,作者真切地将它们描述出来,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归纳:第2节主要写船仓。作者是按观察顺序依次来写。以写船仓为主。其次序是先写仓,次写篛篷、小窗,再写栏杆,后写对联,其中又以写窗和对联为主。同学们按上述顺序加以理解记忆,有助于背诵(这点也可视具体情况,启发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

板书;概貌;首尾长分八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仓:篛篷、小窗、栏杆、对联。

(七)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回忆第1.2节的层次(不看书),然后教师念一句译文,学生朗读一句原文(反复两到三次),再要学生合上课本,教师译一句译文,学生背诵一句原文。

四 课堂作业。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以、曰、尝、贻、盖、云、有、许、覆之、闭之、糁之。教师巡回检查以后加以补充纠正,要求学生课后誊正到《文言词语积累本》上。

五 课外作业:继续背诵第1、2节。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习课第3、4节。

教学步骤:

一 复习旧课:

(一)检查《文言词语积累本》誊正情况,并加以讲评。

(二)指名学生背诵第1、2节,并加以讲评。

二 学习新课。

第2节写的核舟的中部,主要是写物,第3节则是写人。

(一)指名学生翻译第3节。教师补充。

第3节写船头苏、黄、佛的姿态和活动。“船头坐三人……鲁直居左”。峨冠:前面省略了动词“戴”。而:连词,连接“峨冠”和“多髯”,表示并列关系。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的“的”,指人。这里先总记人数,后分记三人姓名。在分记中,对于东坡,着力展示其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鲜明地突出这一主要人物,照应“大苏泛赤壁”一句,紧扣核舟主题;对黄、佛,却只点明他们的位置,行文有详有略,有主有次。下面分两组描述三个雕象。

先写苏、黄。“苏、黄共阅一手卷……各隐卷底衣褶中”,如有所语:“所”和它后面的助词“语”组成名词性词组,直译成现代汉语是:好象在说话似的。这里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述,以“手卷”为界,先写苏、黄上半身。具体写法是先总后分:先总写苏、黄的动态,后分写时,则先苏后黄。写苏、黄共阅手卷的状态时,极其传神,把两人共同欣赏书画的兴味,情投意合的情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雕刻艺人把人物刻活了,作者也把人物写活了。从“东坡现右足”起,转为写两人的下半身,写法正好与上面相反,是先分后合。“现”与“隐”正好相对,“微侧”补述“坐”的姿态。两人的衣褶都看得很分明,可见刻工技艺之高,作者描绘之细。

次写佛印,“佛印绝类弥勒……珠可历历数也”。绝:极。类:象。作者先写外形,次写神态,后写次势。写佛印的“矫首昂视”与前面苏、黄的共阅手卷,一俯一仰,互相对照,足见艺人的匠心独运;写神情不属是由于僧俗不同,各具特色。这种区别,又是由他们各自的教养与身分决定的。这说明雕刻艺人和作者对当时社会生活和各种人物的观察很细致,很深刻。“珠可历历数”,细致至极,写尽刻工的奇巧。

第3节写船头苏、黄、佛的雕像,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先总述,后分述。

板书:船头:苏、黄、共阅手卷,佛印欣赏江景。

(二)指名学生翻译第4节,教师补充。

第4节写船尾两个舟子的姿态和活动。“舟尾横卧一楫……若听茶声然”。横卧:平放,说明不用“楫”;与首段“泛”字相应。居,站。若……状;像……样子,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呼:喊出高而响亮的声音。“啸呼”可以译为“大声呼叫”。抚:摸着。其:指示代词,那人,若……然:像……似的、像……样子,然:句尾助词,这一节的描述,用词造句,很有分寸,居右者“仰面“啸呼”,以动为主;居左者俯首“听茶声”,以静为主。一动一静,绘声绘形,极写核舟的奇巧。足见雕刻艺人之精工,体现了作者揣摩体会细腻入微。

这一切写船尾,作者先写船桨,便于描述两个舟子的位置。他们以横卧的(楫)为界,一个居右,一个居左。居右者在啸呼,显得活泼,居左者在烹茶,显得很沉静。

板书:船尾:舟子二个,居右者啸呼,居左者烹茶。

三 课堂作业

口头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髯 绝 类 属 诎 衡。

教师补充纠正后,要学生誉写到《文言词语积累本》上。

四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3、4节(做法同前,在此从略)。

五 课外作业:继续背诵第3、4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讲读课文第5、6节,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归纳本文古今词义的异同和一些语句在词序上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教学步骤:

一 复习旧课。

(1)检查《文言词语积累本》誉正情况。

(2)指名学生背诵第3、4节并加以讲评。

二 讲读新课。

(一)指名学生翻译第5节,教师补充。

第5节写船背上所刻的题名。“船背”二字,点明观察和描述的部位。其:指示代词,那个。船者:船底。交代船底较平,才可以题名篆刻,照应“罔不因势象形”。则:顺承连词,就。题:书写,这里指雕刻。题名:即雕刻了名字。其上:其,代词。指代船的底部,“其”的前面可以加上介词“于”。船底本来没有东面可以雕刻。现在刻上题名和篆章,可见雕刻艺人能充分利用桃核的空间,构思精巧,又一次与首节相应,接着记题名内容。文曰:文字是。甫:也写作“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常附在表字之后。“虞山王毅叔远甫”译成现代汉语是:虞山人姓王名毅字叔远。

这里交代核舟制作的时间、雕刻者的籍贯和姓名,以补足首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的叙述。下边记题名的笔画和颜色。若:像。其:代词,指代“文”。笔画像蚊足一样细,其小可知;而一钩一画又都清清楚楚,又可以见出它的“奇巧”。接着再写篆章的内容和颜色,篆:,汉字的一种书体,有小篆和大篆之分。初平山人:雕刻者的别号,古代文人往往喜欢用某某山人、某某居士之类作别号,题名的笔画细若蚊足,篆章势必也是这样,所以作者略去不写,而图章习惯用红色印泥,所以要提“其色丹”。其:代词,指代篆章“文”。

第5节写船底,主要写题名和篆章。先写题名,交代制作年月和雕刻者的籍贯、姓名,后写篆章,补述雕刻者的别号。

以上四节是本文的第二段,是分叙,由船仓、船头、船尾到船底,层层写来,井然有序,而在一般的描述中,又细写船头三个人的形象,重点很突出;同时,文章处处照应第一节,紧扣“奇巧”二字行文。

板书:船者:题名和篆章,文字内容、字迹笔画、颜色。

(二)指名学生翻译第6节。教师补充。

这一节是全文的总结。先总结人。通:共、总。一:满、全、整个。为:动词,雕刻。接着总结窗户。再总结物件。最后总结雕刻的字数。从“为”之后,数词全放在名词后面,省去量词,做补语,表示数字的强调。与现代汉语词序不同,译成现代汉语要补出量词。以上统计,足见人和物很多。下边却写核舟之长。而:转折连词,可是。其:代词,指代核舟。曾:副词,作竟讲,表示意想不到的语气。核舟“不盈寸”,上面竟刻了这么多的东西。作者以数目之多对比体积之小,更见雕刻艺人的“奇巧”。接着交代核舟的原料。盖:句首发语词,原来是。者:直当于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的“的”,指代修狭的桃核。之:代词,指代核舟,可以不译出。这里点明核舟之“核”,与第2节开头相呼应。作者作了上面的总结,末尾以赞叹收束全文。亦:也。灵怪:神奇,含有“鬼斧神工”的意思。“灵怪”与音节的“奇巧”相呼应。以上是第三段,总计核舟上的人、物、字等,以赞叹作结,再次突出艺人技艺的高超。

板书:总计:人五,窗八,篛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题名、篆文三十四字。

三 指名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描述了在桃核上雕刻成的小船和船上众多的人、物的情态,生动地反映并赞扬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水平,以及雕刻艺人卓越的技巧,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四 指名学生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一)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二)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五 课堂作业

1.做课文后面“思考和练习”三。

[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部分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如“人、窗、手”等。但是不少词,现代的意思与古代的意思已经不相同了,如“1”句中的“曰”,现在说“叫做”。“2”句中的“贻”,现在说“赠、送”。“3”句中的“髯”,现在说“胡子”、“胡须”。“4”句中的“夷”,现在说“平”。

2.做课文后面“思考练习”四。

[参考答案]

词序是指词在句中的先后次序。古今汉语句子中的次序大体相同。

如“1”,词序是相同的(不过,在数词“一”后面要加上相应的量词“幅”);“2”,词序也相同(数词“一”后面也应当加上量词“支”);“3”词序也是相同的。“4”中,“通计一舟”的词序相同(在数词“一”后面要加上量词“只”或“条”),但“为人五”、“为窗八”的词序却不同,现代汉语要说成“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子”,名词和数词的位置要倒过来,并在数词后面加上相应的量词。

六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5、6节(做法同前,在此从略)

七 课外作业:

1.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段。

2.自选一件制作精巧的工艺品,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然后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概貌:首尾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仓:篛篷、小窗、栏杆、对联

核 舟 船头:苏、黄共阅手卷,佛印欣赏江景,

大苏泛赤壁船尾:舟子二人,居右者啸呼,居左者烹茶,

船背:题名和篆章,文字内容,字迹笔画、颜色,

总计:人五、窗八、篛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题名、篆文三十四字。


相关内容

  •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职能定位研究
  • 摘要:教师作为高校的组织要素是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校长足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教师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开发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建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一方面可以满足高校自身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长期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人 ...

  • 高校骨干教师培训2013年上半年网培计划在线课程通知
  • 教培函[2013]1号 关于实施2013年上半年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在线培训的通知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本科教学工程"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项目二期建设方案的通知>(教高函„2012‟6号)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13年上半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 ...

  • 任课教师绩效工资考评方案
  •   根据《**县教育体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的指导意见》(平教发[2011]47号文)规定,对任课教师绩效工资的考评主要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效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一、职业道德(10分)主要考核教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 ...

  • 复旦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 复旦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复旦大学历来重视教学文化的培育和传承.2000年,学校在教务处设立了教学研究办公室,通过教学研究和服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致力于构筑学校数字信息化教学体系,引导教师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融为一体,以更丰富和生动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 ...

  • 中心校2011年学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 一年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习城乡中心校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与县教育局签订的教育工作责任目标和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另外,还结合本乡实际创造性的开展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2011年工作回顾如下: 一、突出重点、强 ...

  • 榜罗小学展板模型
  • 榜罗小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成果展示 我们是通渭县榜罗小学,位于通渭.陇西.武山.这里山大沟深,这里贫穷落后,这里的孩子需要 甘谷四县交界处.现有教师34人,学生764人. 先进的教育,这里的教育需要先进的资源.2003年底,你--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亲睐了我们,带来了信息 时代先进的资源,使我们走上了 ...

  • 洪巷中心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 无为县洪巷中心学校 洪教(2013)11号 关于印发<洪巷中心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洪巷中心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教师交流工作,广泛宣传教师交流的政策导向,为顺利推进交流 ...

  • 2013学年下学期初教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 鞭炮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在新的一年里,我县初教教研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福建省小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以及市教育局初教工作意见精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常规的落实,把教师培训与教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 ...

  • 乡镇中心校工作总结
  • 一年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方.. .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习城乡中心校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进娶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与县教育局签订的教育工作责任目标}....^和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另外,还结合本乡实际创造性的开展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20xx年工作回顾如下 ...

  •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晋级活动实施方案
  • 为了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各类课型的授课要领,达到相应授课标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由"时间型"向"效益型"的转变,为有效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县教委决定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广泛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