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班集体不是学生的简单集合,是不会自发形成的,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全班学生和班主任以及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
(1)组建阶段(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考行政手段组织班级活动,班集体的目的都来自教师个体的自身要求)
(2)形核阶段(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班级活动仍由班主任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
(4)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
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 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 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课堂管理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课堂的整体,着眼于课堂整体的持久发展
建立教室常规(自组织原则)
内在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了解学生的需要
提供正确而清晰的目标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而认真地进行反馈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来自学生方面(1)学生的上课风气(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学生的疲劳程度(4)学生的自制力(5)对老师的期望
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教师的教师威信(3)教师的语言、声调、动作和表情(4)教师的注意分配情况(5)教师的教育机智
来自课堂学习环境的因素
来自其他方面的因素
课堂气氛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一般型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1)教师因素 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教学能力
(2)学生因素 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的一些
特点也是影响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3)课堂内物环境因素
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的方法: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学习管理能力(洞悉能力;兼顾能力;分段教学活动顺利过渡的能力;维持全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的能力;避免产生微波效应;),再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第三教师要讲求教学艺术,第四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应用,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第五鼓励表扬为主,兼顾其他,有的放矢,第六注重师生心态调整,第七,教师的自我控制与对偶然事件的控制,第八,采用科学的班级管理办法,第九,教师的移情,第十,教师的期望,第十一,教师的焦虑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 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 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 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情境结构:(1)班级规模的控制(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2)课堂常规的建立(3)学生座位的分配(教师应该考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课堂教学结构:(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2)课程表的编制(3)教学过程的规划
有效的课堂管理的特征:(1)具有严格的规则意识(2)教和学有明确的目标(3)竞争和合作的交融(4)师生关系良性互动
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1)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普遍行为(2)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消极行为(3)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消极性、普遍性、其程度以轻度为主)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1)外倾性问题行为(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2)内倾向性问题行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等)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1)学生的人格特点、生理因素、挫折经历;(2)教师的教学技能、管理方式、威信(3)校内外的环境,如大众传媒、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编排等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A运用先入为主的策略,事先预防课堂问题行为B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2)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A控制策略
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P316)
(1)了解和研究学生
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是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11)偶发事件的处理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P336)
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等(P339)
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P341
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P347
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班集体不是学生的简单集合,是不会自发形成的,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全班学生和班主任以及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
(1)组建阶段(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考行政手段组织班级活动,班集体的目的都来自教师个体的自身要求)
(2)形核阶段(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班级活动仍由班主任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
(4)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
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 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 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课堂管理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课堂的整体,着眼于课堂整体的持久发展
建立教室常规(自组织原则)
内在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了解学生的需要
提供正确而清晰的目标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而认真地进行反馈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来自学生方面(1)学生的上课风气(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学生的疲劳程度(4)学生的自制力(5)对老师的期望
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教师的教师威信(3)教师的语言、声调、动作和表情(4)教师的注意分配情况(5)教师的教育机智
来自课堂学习环境的因素
来自其他方面的因素
课堂气氛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一般型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1)教师因素 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教学能力
(2)学生因素 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的一些
特点也是影响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3)课堂内物环境因素
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的方法: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学习管理能力(洞悉能力;兼顾能力;分段教学活动顺利过渡的能力;维持全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的能力;避免产生微波效应;),再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第三教师要讲求教学艺术,第四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应用,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第五鼓励表扬为主,兼顾其他,有的放矢,第六注重师生心态调整,第七,教师的自我控制与对偶然事件的控制,第八,采用科学的班级管理办法,第九,教师的移情,第十,教师的期望,第十一,教师的焦虑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 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 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 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情境结构:(1)班级规模的控制(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2)课堂常规的建立(3)学生座位的分配(教师应该考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课堂教学结构:(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2)课程表的编制(3)教学过程的规划
有效的课堂管理的特征:(1)具有严格的规则意识(2)教和学有明确的目标(3)竞争和合作的交融(4)师生关系良性互动
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1)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普遍行为(2)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消极行为(3)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消极性、普遍性、其程度以轻度为主)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1)外倾性问题行为(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2)内倾向性问题行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等)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1)学生的人格特点、生理因素、挫折经历;(2)教师的教学技能、管理方式、威信(3)校内外的环境,如大众传媒、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编排等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A运用先入为主的策略,事先预防课堂问题行为B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2)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A控制策略
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P316)
(1)了解和研究学生
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是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11)偶发事件的处理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P336)
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等(P339)
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P341
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P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