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上导学案检测题参考答案

兰陵县初中语文九上导学案答案

第1课《沁园春·雪》

一、自主预习

1、略 2、装 滔滔 娇 骄 4、(1) 上片 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动:山舞银蛇,原驰蜡(2)望 (3)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二、学习之旅

1、北国雪景图 千米高的塬上 2、望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3、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4、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5、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6、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 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

三、拓展检测

(一)达标检测 1、③ 2、③

(二)课内语段阅读 1、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 2、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课外语段阅读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高洁的特点。

第2课《雨说》

【课内探究】一、1、②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2、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3、点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4、四个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二、1、合作讨论,第一到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2、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3、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4、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 细语的”, 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三、1、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白云是自由的

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2、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4、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四、1、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2、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3、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4、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5、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五、1、⑴“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⑵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2、(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表达思想

【拓展检测】一、1.希望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之中,学会乐观,能够过着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新一代儿童的关爱与祝福。2.作者赋予“雨”以人的感情与思想,使诗文更富有生命力,生动而又形象,给人以无穷的想像力,也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3、略 4.示例:我想对雨说:“谢谢你,春雨。我会将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接受您的洗礼。在祖国日新月异的今天,我生活得健康而又快乐,自由而幸福,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我会更加珍爱他人的生命并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甘愿贡献自己的一生。”5.示例:《春夜喜雨》杜甫 二、1.轻声到来的客人、辛勤洗擦大地的清洁工人、把情人拉到伞下的红娘、拉着小提琴的歌手2.生活分外美好3.这节诗用了拟人(辛勤地擦洗大地)、比喻(闪光的镜子)、夸张(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比喻(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修辞手法,描写夜雨十分生动形象。

第3课《星星变奏曲》

【课前预习】

3、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5、钢琴曲《海边的星空》因为这首名曲委婉动听,透射出一种莫名的力量,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盼,给人以无穷的想像和联想,与本诗的意境相似。

一、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2、①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睡莲、萤火虫、春天、鸟、白丁香、旗子、火----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

②这首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在该诗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显示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二.合作探究,深入品析

1、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和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等手段使音乐月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已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的使用变奏手法做成的乐曲称“变奏曲”。

本诗的上下两节,工艺“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但是诗的下一节和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是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实体叫“星星变奏曲”,可为名副其实。

2、明确:“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

分析:“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是肯定句,而“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是否定句。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3、⑴“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⑵“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⑶“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三、1、示例:如果我是一座高山,就让我矗立在祖国的最边缘,帮助战士们守卫着祖国的大门。如果我是一条小河,就让我流淌在母亲的心底里,帮助孩子们抚慰着母亲的心灵„„

【拓展检测】

(一)1、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盼,也流露出淡淡的无奈之情。2、既表现出夜晚的宁静与温馨,月光的柔和与淡雅,更能把一个静夜中心灵的不平静表现得淋漓尽致。 3、都有数目众多、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引人注目之感。

4、不好。“涌出”一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星星”出现的多、快,而“冒出”和“跳出”就没有这种效果。

(二)1、母亲和儿子;这样的比喻形象深刻的揭示了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2、“我”代指祖国,“你”代指澳门。这样写诗抒情效果真切、诚挚而强烈。 3、表达了澳门人民对被侵略的痛恨和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爱恋、忠诚。 4、表达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怀抱的迫切心情。

第4课《外国诗两首》

[自主预习]

1.q ī rîng rǎng xuān níng 2.篱 幽 寂 晕 3.拟人 拟人、比喻 拟人 4.C 5. 盛夏“蝈蝈的乐音”,冬日“蛐蛐的歌儿” 6. 夜的静谧和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课内探究]

2. 《蝈蝈与蛐蛐》中的意象:蝈蝈、蛐蛐;《夜》中的意象:河水、松林、夜莺、秧鸡、溪水、月色、大河、小溪、青草3.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4. 夏日白天“蝈蝈的乐音”和严冬夜晚“蛐蛐的歌儿6. 衬托了夜晚的沉寂、静谧,不言静而静自现。悄悄流动的河水,幽暗的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图画,极富田园气息。

8. 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9.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拓展检测]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情;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课外语段阅读]

1. 我喜欢雪2. 借物抒情 3. 描写室外美丽的冬雪,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4. 每段用总分结构;首句总起,且句式相似,构成并列式三个段落。5. 人的纯洁心灵一旦被世俗社会污染,就难以还原。6. 如“似天女散花般飘然而下又似顽皮的小精灵在茫茫的宇宙漫天飞舞”运用生动的比喻,写出雪花的轻盈,活泼之态。

第5课《敬业与乐业》

4. 我们要敬业。 5.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6. 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7. 不好,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去掉就会使论证不严密。 8. 略

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1)y ǔn (2)ji ù (3)ru ì (4)弥 (5)恪 (6)兼

2.法 教育 哲学 《哲学通信》 法 雨果

[课内语段精读]

1.y ǔn z ǔzh îu ji ù

2.高度评价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或作出的世纪性的贡献) 。

3.比喻。举例略

4.“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象征着正义与光明。他受到“过去的诅咒”,恰好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美好形式”。

5.“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

1.(1)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对)(2)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儿子的往事”不行)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情)而惆怅。

2.(1)儿子变成了朋友(“我又多了一个朋友”不行。)(2)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作答,即可;第二处从“反问”角度作答即可。

3.应选第二句。第二句与全文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

4.(1)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可用自己的话表述,也可用文中的话转述。)(2)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本题应综合“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意你厌烦”和“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两处回答。(3)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

5.应围绕两代人的相处来表述即可。

第8课《致女儿的信》

1.(1)t ǎn tâ (2)s ù (3)p ïu (4)ch à (5)â (6)y ǎn

2. 苏霍姆林斯基 俄国 教育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3. 爱情成语: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相濡以沫、比翼双飞 、海誓山盟、一见钟情、两厢情愿、天长地久 等。

爱情诗词: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

爱情名言:

爱情没有特定的法则。(高尔)

爱是联系心灵之环。——格林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落士比亚

人生是花,爱是花的蜜。——雨果

就是神,在爱情中难保特聪明。—培根

恋爱是美丽的,婚姻是神圣的。——伊丽莎白

„„

爱情经典故事:

牛郎织女、新白娘子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4.这句话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本文看,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第9课《故乡》

1.《呐喊》,小说,鲁迅,周树人,“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辛亥革命后十年

2. 对比

3. 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 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 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新生活的进步知识分子

4. 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敏,中年闰土呆滞麻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揭露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能够觉醒过来。

8.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10课《孤独之旅》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心理活动的发展:(杜小康经历了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到孤独;时间久了不再感到恐慌;在暴风雨的洗礼后变得坚强、长大了。 ⑴ 有关鸭群描写:

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⑵ 有关芦荡描写:

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达标测试】

1.曹文轩 《草房子》 杜小康

6.其实他的哭是委屈的哭,是激动的哭。因为这样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他这样幼小的身体和心灵承担;他承受了这样的“磨难”,“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所以激动得哭。

7.这是细节描写。不能删去。它既照应了上文杜小康风雨中寻鸭“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的情节;同时再现了杜小康的坚强、成长与收获。那带血的父亲的脚印,那带血的群鸭的羽毛,含义深刻,余味无穷,让读者读后沉思良久。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

2.找出本文线索。

双线交织,情节完整而紧凑。

明线: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暗线:于勒经济上的变化:穷——富——穷。

菲利普夫妇: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无情。

克拉丽斯:精细、刻薄、泼辣。

对于勒的认识:糟蹋钱、自作自受、不知悔改、怀念亲人、令人同情............ 对于“我”的认识: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

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两处:

1.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旅行,他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欢快的心情。

2.巧遇于勒后,“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欢快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希望已经完全破灭,全部化为了泡影。

可见,从景物描写中也能感受到人物思想感悟的变化,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训练达标:

2、A 6、C7、8、A

第12课《心声》

一、1、小说写了李京京班上要上一节公开课,老师预先指定了六个她信任的学生朗读课文。李京京很想朗读这篇文章,因为李京京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和感受。可老师却因为他声音沙哑,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京京的请求。李京京只好躲进小树林里去读这篇深深打动了他的文章;他情不自禁地为同学纠正不正确的朗读却遭到同学无端的嘲笑。公开课上,老师预先指定朗读的同学由于怯场没有站起来,京京却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文章,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2、场景: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学 →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3、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

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时:

“不安地扭动身子” “眼巴巴地望着老师”

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

(2)回家路上,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课文,并深情回忆:

忍不住„„他选了一段,轻轻地念出声来 他咽了一口唾沫,把讲义举在面前,终于大声地从头念起来 公开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 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3)第二天放学后,听赵小桢练习朗读时:

①当赵小桢将穷孩子凡卡读成娇滴滴的小姑娘时:

不,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 “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

②当赵小桢惊讶地质问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奚落他时:

京京有点儿发窘。„„他嘟嘟囔囔地说„„

京京红着脸,固执地嘟囔着„„ 他委委屈屈地离开教室„„

(4)公开课上,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时:

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2、京京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

当李京京看到讲义上印的《凡卡》时“他喜欢极了”,因为凡卡使他想起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块儿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课后听了赵小桢“软绵绵、奶声奶气”地练习,更增强了他公开课上事先布置好的赵小桢不敢举手,别人更不敢举手,只有李京京举起了手。“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在实在没有人举手的情况下,处于无奈,程老师只好叫李京京读。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经历和同样不幸命运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鸣。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感动了。 三、1、因为和万卡有着相似的命运,李京京在阅读《万卡》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凡卡的故事唤起了他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他渴望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2、李京京渴望教师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渴望友情,希望得到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3、文章最后三段的侧面描写;投入自己的真情,才能读好书。

4、李京京的朗读最后打动了程老师;程老师搞虚假的公开教学,重视优生,忽视差生,但她同时又是一个对工作负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老师。经过这次教训,相信程老师一定会痛改前非,做个好老师的。

达标测试4、契诃夫,俄,《套中人》,《变色龙》

5、示例:难道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不能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难道学习差的学生就只能陪座当观众?(定一个反问句即可)

7、由于李京京的身世与万卡的身世遭逢相似,使他在阅读《万卡》时心里产生深深共呜,共呜是文学欣赏中常见现象,也是文学欣赏的高境界。文学欣赏,要有生活,要有感觉,要投入感情。

第13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j í qi āo ch ân m î

二.蒂 倦 恒 锲 喻 易

三.(1)轻而易举 (2) 一事无成 (3)行之有效 (4)不言而喻

四.D

五.1.C

2.D

3. ①A ②E

4. ①(√) ②(√) ③(x)

5. 引证法 例证法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 肇(zhào) 埋没(mï) 彷徨(páng hu áng)

二.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寸;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正心:即心要端正。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三.1.[甲]怎样鼓励创新

[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

2.A

3. 美国的学生可以跳跃式学习,而中国学生需要按部就班的训练。

4. 证明与美国学生相比,中国的教育也有成功之处。

5. 进行有规则的训练 敢于挑战权威

6. 须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15课 《短文两篇》

一. 解释下列词语

怡情:陶冶情操,调节心情,使心情愉快。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滞:阻滞;碍:障碍。指不通畅。堵住。使...... 停下

吹毛求疵:指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二.(1)培根 英国 作家 《随笔》 《新工具》

(2)马南邨 邓拓 《燕山夜话》

三. 1.C

2.A

3. 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

③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4. 解决了疑难问题,发现了真理。

第16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 解释下列词语: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因没有把握;难以预料。

诓骗:说谎话骗人; 欺骗。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为民请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二.1. 驳论据

2. 当科学家不一定要多念书。

3. (1)那些学历低„„有作为的。

(2)科学家在攻关道路上„„的情况也有

(3)一些有作为的科学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4. 论证:支撑谬论的论据是虚假的

驳倒:不能成立的“读书无用”论

5. 不好。改后就削弱了批驳的语气和力量,失去了强调无一例外的意味。

6. (1)有的人说话更加拙劣。用反语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2)反问。特指那些特新的“读书无用”论观点的人。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第17课《智取生辰纲》

1、(1)《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2)略

2、风雪山神庙 火烧草料场 大闹五台山 火烧瓦罐寺

3、B

4、(1)吴用,智取生辰纲 智取大名府 智取文安县 牌九宫八卦阵等。

(2)第一组同:都本领高强、有勇有谋,好结交好汉;不同:林冲是禁军教头,处事谨慎,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武松秉性刚烈、嫉恶如仇、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第

二组同:都有治军才能,充满智慧,犹儒将风度;不同:周心胸狭窄,亮小心谨慎,

某事周密。

第18课《杨修之死》

1.(1)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里去了。

(2)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

2.她认为孩子太天真、幼稚 认真和自信

3.(1)母亲只关注“分数”,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想法。(2)要点:失望、失落等。

4.要点:(1)忽略了孩子纯真的童心。(2)忽略了孩子对生命的关爱。

5.略

第19课《范进中举》

1、讽刺 吴敬梓 敏轩 清

2、略

3、狗血喷头 不三不四 不省人事

4、续写课本剧参考答案:

众人(吓了一跳,大眼望小眼):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范母(哭):怎么这样命苦啊!中了一个什么举人,就得了这个倒霉的病!

报录人甲:在下倒有一个好主意,不知行不行?

众人:说!

报录甲:据调查研究,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老爷喜过了头,痰涌上来,迷了心

窍。如今只叫他怕的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的,你并不曾中

举。’他吃这一惊吓,把痰吐了出来,自然就好了。

众人(拍手):这个主意好得很,妙得很!范老爷最怕的,莫过于卖肉的胡老爹。

好了!快找胡老爹!

(胡老爹急匆匆的上场)

范妻:爹,我相公中了举人,却高兴得发了疯,需要您老给他一嘴巴。

胡屠户:(为难)这小子竟然中了举,,既然他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

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听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爷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

在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我不敢做这样的事!

邻居乙:(尖酸刻薄的斜瞟着胡老爹)算了吧!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生意,白

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记下了你几千条铁棍;就是再加

上这一百棍,也没什麽要紧?只怕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还不如你

救好了女婿的病,阎王论功,把你从十八层地狱提到第十七层来,岂不更好。

报录人乙:不要只管讲笑话。胡老爹,这个事还必须你这样办。

胡屠户:好,拿酒来。(连喝两碗酒,卷一卷衣袖,拿出平日凶恶的样子)

范母:亲家,你只可吓他一下,不要把他打伤了。

旁白:于是众人来到街市上寻找范进。

范进:(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跑掉了一只,拍着手掌)中了!中了!

胡屠户:(凶神似的)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中彩票也要上税的!(打了范进

一个嘴巴,手颤抖)

(范进昏倒在地)

众人:(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

范进:(渐渐喘息过来,眼睛亮了,不疯了)

众人:(扶他坐起)

胡屠户:(站在一边,举着那只隐隐作疼的手,心里懊悔)果然天上的文曲星是

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向一旁的郎中要膏药贴)

范进:(看众人)我怎么坐在这里?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同梦里一般。

众邻居:老爷,恭喜高中了。

范进:是的,我也记得自己是中的第七名,宙斯第一。

胡屠户:(上前)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都是他们让我做的。

邻居甲:胡老爹刚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一会儿,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

油来!

邻居乙:胡老爹,你这手明日可杀不得猪了。

胡屠户: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生靠不着吗?(表情夸张)我常

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张府,周府那些老爷也没有我女

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说句不怕你们见怪的话,我这双眼睛是认得人

的。想当初,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

女儿有福气相,终究要嫁给老爷,今日果然不错!(哈哈大笑,高声)

第20课《香菱学诗》

1.B

2. 清 曹雪芹 贾宝玉 林黛玉 贾 史 王 薛

3. (1)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纯正的”换成“高雅的”亦可)

(2)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地观照和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或说“作品内容和

形式的精深、完美之处”)

(3)对故事后面的情趣及表现它的艺术本领(或说“对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和

观照和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的了解和喜好。

(4)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

(5)B

第21课《陈涉世家》

1、C

2、划分节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略

4、C

5、D

6、D

7、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1)①十分之六七 ②及,等到 ○3有人 ○4称王

(2)①略②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

人了。

(3)C

(4)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

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5)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1、B

2、C

3、D

4、D

5、略

6、 (1)D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3)威胁、害怕(色挠)

(4)郑重

(5)勇敢 智慧

第23课《隆中对》

1、C

2、①常常 ②器重、重视 ③大概 ④亲自 ⑤确实这样 ⑥接近、趋向

3、D

4、A

5、略

6、①不可与争锋 ②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③取而代之 ④西和犬戎,南抚夷越。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而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7、(1)诸葛亮《出师表》。

(2)成都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D

第24课《出师表》

一、

1.B

2.A

3.C

4.①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呀。

②奖惩功过、好坏, 不应该(因在宫中还是府中) 而不同。

5.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用文中原句回答也可)。

二、

1、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感动振奋 ②奔走、效劳

③因此 ④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⑤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⑥平民

⑦拜访

3、北定中原,攘除奸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情

感,并以先辈创业的艰辛激励刘禅

5、D

6、三顾茅庐

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

10、略

11、①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

②希望后主学习先汉的知人善任。

③表以陈情,向后主提建议,以先帝“叹息痛恨”的身份告诫后主,后主更容易

接受。

12、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劝谏刘禅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纳谏如

流。“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自受先帝遗命后,夙兴夜寝,全心辅助刘禅处理政事。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3、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

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

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先主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夙夜忧叹,唯恐托付不效,为了北

定中原,他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然后主动请缨,北上伐魏。他的忠诚和责任感深深打

动了我,让我明白了自觉担负属于自己责任的重要性,加强的我的责任感,从此后是

我的职分之内的事情一定会全力去完成。

第25课《词五首》

《望江南》导学:

1、略

2、时间:从早晨到傍晚 地点:望江楼 人物:闺中妇人 事件:盼望归人

3、盼望心上人(丈夫)的归来

4、分别的地方

5、希望——失望——绝望(肠断)

6、肠断白蘋洲

7、不能,尽是完的意思,说明女子等待时间之久,能体现她望穿秋水,不见心

上人归来的惆怅之情,而境则无法传达出如此丰富的含义。

【中考链接】1. 略

《渔家傲 秋思》导学:

1、略

2、略

3、⑴雁去将士留;⑵边声四起;⑶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

森严的景色。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思乡报国之情。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

石记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中考链接】2013年鄂州中考

1.边塞秋景 异

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

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思念家乡" 、" 功业难成" 、" 愤懑不平" 各

1分,满分3分)

(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

1、D

《江城子 密州出猎》导学:

1、略

2、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3、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

的爱国之情。

5、“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中考链接】2013年达州中考

1.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2. C

(四川资阳市)

1.C

2.C

(四川眉山)略

《武陵春》导学:

1、略

2、同意:作者以两个外在的行为动作“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表达了

内心无限的惆怅。

3上片的情感可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来表现,作者对丈夫无限思

念的情感。

4、运用夸张和比喻,化虚为实,把把看不见的、没重量的愁说成连船都载不动,写得具体可感,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忧愁之深、之重。

【知识迁移】

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 试问闲愁都几许

6.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中考链接】2013兰州中考

1. 物是人非

2. C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导学:

1、略

2、肃杀

3、将军把烤熟的牛肉分给部下吃,远处传来悲壮的军乐声。这是秋高时节战士们准备出征的场面。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比喻 视觉和听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统一国家,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7、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8、军营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考链接】(南京市中考试题)

1.可怜

2. D

兰陵县初中语文九上导学案答案

第1课《沁园春·雪》

一、自主预习

1、略 2、装 滔滔 娇 骄 4、(1) 上片 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动:山舞银蛇,原驰蜡(2)望 (3)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二、学习之旅

1、北国雪景图 千米高的塬上 2、望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3、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4、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5、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6、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 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

三、拓展检测

(一)达标检测 1、③ 2、③

(二)课内语段阅读 1、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 2、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课外语段阅读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高洁的特点。

第2课《雨说》

【课内探究】一、1、②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2、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3、点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4、四个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二、1、合作讨论,第一到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2、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3、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4、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 细语的”, 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三、1、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白云是自由的

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2、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4、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四、1、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2、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3、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4、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5、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五、1、⑴“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⑵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2、(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表达思想

【拓展检测】一、1.希望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之中,学会乐观,能够过着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新一代儿童的关爱与祝福。2.作者赋予“雨”以人的感情与思想,使诗文更富有生命力,生动而又形象,给人以无穷的想像力,也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3、略 4.示例:我想对雨说:“谢谢你,春雨。我会将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接受您的洗礼。在祖国日新月异的今天,我生活得健康而又快乐,自由而幸福,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我会更加珍爱他人的生命并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甘愿贡献自己的一生。”5.示例:《春夜喜雨》杜甫 二、1.轻声到来的客人、辛勤洗擦大地的清洁工人、把情人拉到伞下的红娘、拉着小提琴的歌手2.生活分外美好3.这节诗用了拟人(辛勤地擦洗大地)、比喻(闪光的镜子)、夸张(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比喻(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修辞手法,描写夜雨十分生动形象。

第3课《星星变奏曲》

【课前预习】

3、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5、钢琴曲《海边的星空》因为这首名曲委婉动听,透射出一种莫名的力量,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盼,给人以无穷的想像和联想,与本诗的意境相似。

一、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2、①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睡莲、萤火虫、春天、鸟、白丁香、旗子、火----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

②这首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在该诗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显示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二.合作探究,深入品析

1、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和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等手段使音乐月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已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的使用变奏手法做成的乐曲称“变奏曲”。

本诗的上下两节,工艺“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但是诗的下一节和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是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实体叫“星星变奏曲”,可为名副其实。

2、明确:“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

分析:“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是肯定句,而“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是否定句。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3、⑴“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⑵“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⑶“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三、1、示例:如果我是一座高山,就让我矗立在祖国的最边缘,帮助战士们守卫着祖国的大门。如果我是一条小河,就让我流淌在母亲的心底里,帮助孩子们抚慰着母亲的心灵„„

【拓展检测】

(一)1、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盼,也流露出淡淡的无奈之情。2、既表现出夜晚的宁静与温馨,月光的柔和与淡雅,更能把一个静夜中心灵的不平静表现得淋漓尽致。 3、都有数目众多、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引人注目之感。

4、不好。“涌出”一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星星”出现的多、快,而“冒出”和“跳出”就没有这种效果。

(二)1、母亲和儿子;这样的比喻形象深刻的揭示了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2、“我”代指祖国,“你”代指澳门。这样写诗抒情效果真切、诚挚而强烈。 3、表达了澳门人民对被侵略的痛恨和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爱恋、忠诚。 4、表达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怀抱的迫切心情。

第4课《外国诗两首》

[自主预习]

1.q ī rîng rǎng xuān níng 2.篱 幽 寂 晕 3.拟人 拟人、比喻 拟人 4.C 5. 盛夏“蝈蝈的乐音”,冬日“蛐蛐的歌儿” 6. 夜的静谧和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课内探究]

2. 《蝈蝈与蛐蛐》中的意象:蝈蝈、蛐蛐;《夜》中的意象:河水、松林、夜莺、秧鸡、溪水、月色、大河、小溪、青草3.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4. 夏日白天“蝈蝈的乐音”和严冬夜晚“蛐蛐的歌儿6. 衬托了夜晚的沉寂、静谧,不言静而静自现。悄悄流动的河水,幽暗的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图画,极富田园气息。

8. 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9.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拓展检测]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情;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课外语段阅读]

1. 我喜欢雪2. 借物抒情 3. 描写室外美丽的冬雪,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4. 每段用总分结构;首句总起,且句式相似,构成并列式三个段落。5. 人的纯洁心灵一旦被世俗社会污染,就难以还原。6. 如“似天女散花般飘然而下又似顽皮的小精灵在茫茫的宇宙漫天飞舞”运用生动的比喻,写出雪花的轻盈,活泼之态。

第5课《敬业与乐业》

4. 我们要敬业。 5.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6. 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7. 不好,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去掉就会使论证不严密。 8. 略

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1)y ǔn (2)ji ù (3)ru ì (4)弥 (5)恪 (6)兼

2.法 教育 哲学 《哲学通信》 法 雨果

[课内语段精读]

1.y ǔn z ǔzh îu ji ù

2.高度评价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或作出的世纪性的贡献) 。

3.比喻。举例略

4.“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象征着正义与光明。他受到“过去的诅咒”,恰好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美好形式”。

5.“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

1.(1)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对)(2)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儿子的往事”不行)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情)而惆怅。

2.(1)儿子变成了朋友(“我又多了一个朋友”不行。)(2)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作答,即可;第二处从“反问”角度作答即可。

3.应选第二句。第二句与全文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

4.(1)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可用自己的话表述,也可用文中的话转述。)(2)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本题应综合“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意你厌烦”和“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两处回答。(3)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

5.应围绕两代人的相处来表述即可。

第8课《致女儿的信》

1.(1)t ǎn tâ (2)s ù (3)p ïu (4)ch à (5)â (6)y ǎn

2. 苏霍姆林斯基 俄国 教育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3. 爱情成语: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相濡以沫、比翼双飞 、海誓山盟、一见钟情、两厢情愿、天长地久 等。

爱情诗词: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

爱情名言:

爱情没有特定的法则。(高尔)

爱是联系心灵之环。——格林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落士比亚

人生是花,爱是花的蜜。——雨果

就是神,在爱情中难保特聪明。—培根

恋爱是美丽的,婚姻是神圣的。——伊丽莎白

„„

爱情经典故事:

牛郎织女、新白娘子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4.这句话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本文看,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第9课《故乡》

1.《呐喊》,小说,鲁迅,周树人,“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辛亥革命后十年

2. 对比

3. 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 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 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新生活的进步知识分子

4. 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敏,中年闰土呆滞麻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揭露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能够觉醒过来。

8.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10课《孤独之旅》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心理活动的发展:(杜小康经历了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到孤独;时间久了不再感到恐慌;在暴风雨的洗礼后变得坚强、长大了。 ⑴ 有关鸭群描写:

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⑵ 有关芦荡描写:

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达标测试】

1.曹文轩 《草房子》 杜小康

6.其实他的哭是委屈的哭,是激动的哭。因为这样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他这样幼小的身体和心灵承担;他承受了这样的“磨难”,“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所以激动得哭。

7.这是细节描写。不能删去。它既照应了上文杜小康风雨中寻鸭“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的情节;同时再现了杜小康的坚强、成长与收获。那带血的父亲的脚印,那带血的群鸭的羽毛,含义深刻,余味无穷,让读者读后沉思良久。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

2.找出本文线索。

双线交织,情节完整而紧凑。

明线: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暗线:于勒经济上的变化:穷——富——穷。

菲利普夫妇: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无情。

克拉丽斯:精细、刻薄、泼辣。

对于勒的认识:糟蹋钱、自作自受、不知悔改、怀念亲人、令人同情............ 对于“我”的认识: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

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两处:

1.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旅行,他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欢快的心情。

2.巧遇于勒后,“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欢快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希望已经完全破灭,全部化为了泡影。

可见,从景物描写中也能感受到人物思想感悟的变化,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训练达标:

2、A 6、C7、8、A

第12课《心声》

一、1、小说写了李京京班上要上一节公开课,老师预先指定了六个她信任的学生朗读课文。李京京很想朗读这篇文章,因为李京京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和感受。可老师却因为他声音沙哑,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京京的请求。李京京只好躲进小树林里去读这篇深深打动了他的文章;他情不自禁地为同学纠正不正确的朗读却遭到同学无端的嘲笑。公开课上,老师预先指定朗读的同学由于怯场没有站起来,京京却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文章,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2、场景: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学 →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3、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

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时:

“不安地扭动身子” “眼巴巴地望着老师”

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

(2)回家路上,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课文,并深情回忆:

忍不住„„他选了一段,轻轻地念出声来 他咽了一口唾沫,把讲义举在面前,终于大声地从头念起来 公开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 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3)第二天放学后,听赵小桢练习朗读时:

①当赵小桢将穷孩子凡卡读成娇滴滴的小姑娘时:

不,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 “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

②当赵小桢惊讶地质问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奚落他时:

京京有点儿发窘。„„他嘟嘟囔囔地说„„

京京红着脸,固执地嘟囔着„„ 他委委屈屈地离开教室„„

(4)公开课上,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时:

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2、京京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

当李京京看到讲义上印的《凡卡》时“他喜欢极了”,因为凡卡使他想起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块儿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课后听了赵小桢“软绵绵、奶声奶气”地练习,更增强了他公开课上事先布置好的赵小桢不敢举手,别人更不敢举手,只有李京京举起了手。“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在实在没有人举手的情况下,处于无奈,程老师只好叫李京京读。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经历和同样不幸命运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鸣。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感动了。 三、1、因为和万卡有着相似的命运,李京京在阅读《万卡》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凡卡的故事唤起了他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他渴望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2、李京京渴望教师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渴望友情,希望得到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3、文章最后三段的侧面描写;投入自己的真情,才能读好书。

4、李京京的朗读最后打动了程老师;程老师搞虚假的公开教学,重视优生,忽视差生,但她同时又是一个对工作负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老师。经过这次教训,相信程老师一定会痛改前非,做个好老师的。

达标测试4、契诃夫,俄,《套中人》,《变色龙》

5、示例:难道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不能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难道学习差的学生就只能陪座当观众?(定一个反问句即可)

7、由于李京京的身世与万卡的身世遭逢相似,使他在阅读《万卡》时心里产生深深共呜,共呜是文学欣赏中常见现象,也是文学欣赏的高境界。文学欣赏,要有生活,要有感觉,要投入感情。

第13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j í qi āo ch ân m î

二.蒂 倦 恒 锲 喻 易

三.(1)轻而易举 (2) 一事无成 (3)行之有效 (4)不言而喻

四.D

五.1.C

2.D

3. ①A ②E

4. ①(√) ②(√) ③(x)

5. 引证法 例证法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 肇(zhào) 埋没(mï) 彷徨(páng hu áng)

二.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寸;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正心:即心要端正。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三.1.[甲]怎样鼓励创新

[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

2.A

3. 美国的学生可以跳跃式学习,而中国学生需要按部就班的训练。

4. 证明与美国学生相比,中国的教育也有成功之处。

5. 进行有规则的训练 敢于挑战权威

6. 须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15课 《短文两篇》

一. 解释下列词语

怡情:陶冶情操,调节心情,使心情愉快。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滞:阻滞;碍:障碍。指不通畅。堵住。使...... 停下

吹毛求疵:指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二.(1)培根 英国 作家 《随笔》 《新工具》

(2)马南邨 邓拓 《燕山夜话》

三. 1.C

2.A

3. 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

③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4. 解决了疑难问题,发现了真理。

第16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 解释下列词语: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因没有把握;难以预料。

诓骗:说谎话骗人; 欺骗。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为民请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二.1. 驳论据

2. 当科学家不一定要多念书。

3. (1)那些学历低„„有作为的。

(2)科学家在攻关道路上„„的情况也有

(3)一些有作为的科学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4. 论证:支撑谬论的论据是虚假的

驳倒:不能成立的“读书无用”论

5. 不好。改后就削弱了批驳的语气和力量,失去了强调无一例外的意味。

6. (1)有的人说话更加拙劣。用反语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2)反问。特指那些特新的“读书无用”论观点的人。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第17课《智取生辰纲》

1、(1)《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2)略

2、风雪山神庙 火烧草料场 大闹五台山 火烧瓦罐寺

3、B

4、(1)吴用,智取生辰纲 智取大名府 智取文安县 牌九宫八卦阵等。

(2)第一组同:都本领高强、有勇有谋,好结交好汉;不同:林冲是禁军教头,处事谨慎,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武松秉性刚烈、嫉恶如仇、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第

二组同:都有治军才能,充满智慧,犹儒将风度;不同:周心胸狭窄,亮小心谨慎,

某事周密。

第18课《杨修之死》

1.(1)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里去了。

(2)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

2.她认为孩子太天真、幼稚 认真和自信

3.(1)母亲只关注“分数”,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想法。(2)要点:失望、失落等。

4.要点:(1)忽略了孩子纯真的童心。(2)忽略了孩子对生命的关爱。

5.略

第19课《范进中举》

1、讽刺 吴敬梓 敏轩 清

2、略

3、狗血喷头 不三不四 不省人事

4、续写课本剧参考答案:

众人(吓了一跳,大眼望小眼):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范母(哭):怎么这样命苦啊!中了一个什么举人,就得了这个倒霉的病!

报录人甲:在下倒有一个好主意,不知行不行?

众人:说!

报录甲:据调查研究,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老爷喜过了头,痰涌上来,迷了心

窍。如今只叫他怕的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的,你并不曾中

举。’他吃这一惊吓,把痰吐了出来,自然就好了。

众人(拍手):这个主意好得很,妙得很!范老爷最怕的,莫过于卖肉的胡老爹。

好了!快找胡老爹!

(胡老爹急匆匆的上场)

范妻:爹,我相公中了举人,却高兴得发了疯,需要您老给他一嘴巴。

胡屠户:(为难)这小子竟然中了举,,既然他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

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听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爷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

在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我不敢做这样的事!

邻居乙:(尖酸刻薄的斜瞟着胡老爹)算了吧!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生意,白

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记下了你几千条铁棍;就是再加

上这一百棍,也没什麽要紧?只怕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还不如你

救好了女婿的病,阎王论功,把你从十八层地狱提到第十七层来,岂不更好。

报录人乙:不要只管讲笑话。胡老爹,这个事还必须你这样办。

胡屠户:好,拿酒来。(连喝两碗酒,卷一卷衣袖,拿出平日凶恶的样子)

范母:亲家,你只可吓他一下,不要把他打伤了。

旁白:于是众人来到街市上寻找范进。

范进:(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跑掉了一只,拍着手掌)中了!中了!

胡屠户:(凶神似的)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中彩票也要上税的!(打了范进

一个嘴巴,手颤抖)

(范进昏倒在地)

众人:(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

范进:(渐渐喘息过来,眼睛亮了,不疯了)

众人:(扶他坐起)

胡屠户:(站在一边,举着那只隐隐作疼的手,心里懊悔)果然天上的文曲星是

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向一旁的郎中要膏药贴)

范进:(看众人)我怎么坐在这里?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同梦里一般。

众邻居:老爷,恭喜高中了。

范进:是的,我也记得自己是中的第七名,宙斯第一。

胡屠户:(上前)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都是他们让我做的。

邻居甲:胡老爹刚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一会儿,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

油来!

邻居乙:胡老爹,你这手明日可杀不得猪了。

胡屠户: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生靠不着吗?(表情夸张)我常

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张府,周府那些老爷也没有我女

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说句不怕你们见怪的话,我这双眼睛是认得人

的。想当初,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

女儿有福气相,终究要嫁给老爷,今日果然不错!(哈哈大笑,高声)

第20课《香菱学诗》

1.B

2. 清 曹雪芹 贾宝玉 林黛玉 贾 史 王 薛

3. (1)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纯正的”换成“高雅的”亦可)

(2)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地观照和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或说“作品内容和

形式的精深、完美之处”)

(3)对故事后面的情趣及表现它的艺术本领(或说“对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和

观照和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的了解和喜好。

(4)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

(5)B

第21课《陈涉世家》

1、C

2、划分节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略

4、C

5、D

6、D

7、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1)①十分之六七 ②及,等到 ○3有人 ○4称王

(2)①略②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

人了。

(3)C

(4)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

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5)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1、B

2、C

3、D

4、D

5、略

6、 (1)D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3)威胁、害怕(色挠)

(4)郑重

(5)勇敢 智慧

第23课《隆中对》

1、C

2、①常常 ②器重、重视 ③大概 ④亲自 ⑤确实这样 ⑥接近、趋向

3、D

4、A

5、略

6、①不可与争锋 ②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③取而代之 ④西和犬戎,南抚夷越。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而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7、(1)诸葛亮《出师表》。

(2)成都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D

第24课《出师表》

一、

1.B

2.A

3.C

4.①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呀。

②奖惩功过、好坏, 不应该(因在宫中还是府中) 而不同。

5.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用文中原句回答也可)。

二、

1、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感动振奋 ②奔走、效劳

③因此 ④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⑤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⑥平民

⑦拜访

3、北定中原,攘除奸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情

感,并以先辈创业的艰辛激励刘禅

5、D

6、三顾茅庐

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

10、略

11、①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

②希望后主学习先汉的知人善任。

③表以陈情,向后主提建议,以先帝“叹息痛恨”的身份告诫后主,后主更容易

接受。

12、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劝谏刘禅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纳谏如

流。“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自受先帝遗命后,夙兴夜寝,全心辅助刘禅处理政事。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3、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

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

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先主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夙夜忧叹,唯恐托付不效,为了北

定中原,他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然后主动请缨,北上伐魏。他的忠诚和责任感深深打

动了我,让我明白了自觉担负属于自己责任的重要性,加强的我的责任感,从此后是

我的职分之内的事情一定会全力去完成。

第25课《词五首》

《望江南》导学:

1、略

2、时间:从早晨到傍晚 地点:望江楼 人物:闺中妇人 事件:盼望归人

3、盼望心上人(丈夫)的归来

4、分别的地方

5、希望——失望——绝望(肠断)

6、肠断白蘋洲

7、不能,尽是完的意思,说明女子等待时间之久,能体现她望穿秋水,不见心

上人归来的惆怅之情,而境则无法传达出如此丰富的含义。

【中考链接】1. 略

《渔家傲 秋思》导学:

1、略

2、略

3、⑴雁去将士留;⑵边声四起;⑶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

森严的景色。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思乡报国之情。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

石记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中考链接】2013年鄂州中考

1.边塞秋景 异

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

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思念家乡" 、" 功业难成" 、" 愤懑不平" 各

1分,满分3分)

(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

1、D

《江城子 密州出猎》导学:

1、略

2、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3、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

的爱国之情。

5、“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中考链接】2013年达州中考

1.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2. C

(四川资阳市)

1.C

2.C

(四川眉山)略

《武陵春》导学:

1、略

2、同意:作者以两个外在的行为动作“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表达了

内心无限的惆怅。

3上片的情感可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来表现,作者对丈夫无限思

念的情感。

4、运用夸张和比喻,化虚为实,把把看不见的、没重量的愁说成连船都载不动,写得具体可感,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忧愁之深、之重。

【知识迁移】

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 试问闲愁都几许

6.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中考链接】2013兰州中考

1. 物是人非

2. C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导学:

1、略

2、肃杀

3、将军把烤熟的牛肉分给部下吃,远处传来悲壮的军乐声。这是秋高时节战士们准备出征的场面。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比喻 视觉和听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统一国家,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7、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8、军营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考链接】(南京市中考试题)

1.可怜

2. D


相关内容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期中学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10分) 单韵母:ɑ u i o e 声 母: ɡ t m p c 二.(4分)q ù zuō nǚ huà 三.(12分) mãi huā bái yún xī ɡu ɑ(x ī ɡu ā) yu â yá qīn ɡ t ...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说明:主观题答案不唯一,仅供参考,学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另外,本册片断练习计入"每周三写"中.] 1.长城和运河 第1课时[自主检测]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 中华民族的祖先 [自能拓展]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 秦兵马俑 圆明园 北京故宫 拉萨布达 ...

  • 五年级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 五年级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卷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组成词语(6分) shǔ xiá zuò 二.将下列"激"字先组词,再选组的词,恰当的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8分) 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红军战士满 ...

  • 2015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
  •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语 文 2015.6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考试用时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

  • 高考对联题还会怎么考
  • 高考对联题还会怎么考 (225200)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2004年高考语文新出现了一种题型,这就是对联题.包括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有8份高考语文试卷考查了对联. 对联知识虽然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讲解,但是对联艺术毕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艺术.更重要的是,对联题 ...

  • 八上语文阶段性检测答案
  • 峨边中学2019级八上语文阶段性检测参考答案 一.二题:(每题3分,共24分)B . A. D .D .C . D .D .C . 三:(24分)9.(1)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逃跑了.(2分) (2)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高兴又生气,嗔 ...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试卷(无答案)西师大版
  •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读一读,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青.(4分) 吆喝( hē hè) 地壳(qiào ké) .. 抽搐(cù chù) 坚持不懈(xiè jiě)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截( ) 糊( ) 烙( ) 揣( ) 栽( ...

  • 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办法
  • 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办法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全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构建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全镇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镇小学实际,制订<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办法>. 一.监测目的 1.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 ...

  • 小学语文有效学业评价
  • 话题一:小学语文练习题与测试题的基本理论 三.语文命题的基本类型 培训目的:了解语文命题的基本类型及其原则,学会选用合适的命题并运用于教学中,从而提高命题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时间:2012年12月 3日 培训内容:P 10-16 主讲教师:张 敏 培训过程: (一) ...

  • 北京-诗歌鉴赏011
  • 北京市各区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5月高三年级抽样测试语文试题 第Ⅱ卷(共120分)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0分)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