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滕伯格论如何为智慧而教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310036)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22-0035-02

摘要智慧、智力、创造力是学习、事业和生活成功的关

键要素。斯滕伯格提出了人类思维和学习的平衡理论,即智慧、智力、创造力及其综合的理论,在智慧的层面上为课堂里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视角和具体的教学指导。

合乎道德的价值体系影响着个体做决定的过程。积极的、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

他人利益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

记忆能力,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以及实践性能力内在调节

着个体平衡各种利益以及对环境行为的过程。

图1为WICS理论模型的示意图

适应环境

选择环境

改造环境

个体对环境行为的平衡

目标:

共同利益

关键词Dandan

智慧成功

Sternberg’sDiscussiononTeachingforWisdom//ZhengAbstractWisdom,intelligence,creativityarethekeyfactorsofstudyandsuccessfullife.Sternbergcreatedthebalancetheoryofthinkingandlearning,thatis,wisdom,intelligence,creat-ivityandsynthesized.Itprovidesrenewedteachingperspectiveandinstructionalmethodforthesuccessofstudent.

Keywordswisdom;successAuthor’saddressSchoolofEducationScience,HangzhouNormalUniversity,310036,Hangzhou,Zhejiang,China

斯滕伯格是当代国际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在智力、创造力、智慧和天才等领域研究卓越,成就不凡,曾获得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杰出贡献奖”。在智力的研究上,他超越了传统智力理论创立了三元智力和成功智力理论。斯滕伯格在智力前冠以成功一词,强调了智力是后天可教的,人人皆能在学业、事业、生活中获得成功。然而在现实中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具备出色的成功智力和创造力,但他们的行为却极为不明智,大到各类政治丑闻,小到个人学业生活中的消极事件,不绝于耳。究其缘由,我们的教育缺乏对智慧的重视。

更是一种处到最佳的共同利益。智慧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

事方法,如果说一个人想变得有智慧,那么他的想法和行为也必须都是有智慧的。图1为WICS理论模型的示意图,集中阐述了智慧、智力、创造力及其综合。记忆能力、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以及实践性能力可以帮助个体平衡各种利益以及对环境的行为反应,积极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个体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2实现为智慧而教

现实中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有些人很聪明、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行为却极为愚昧,只顾个人享乐,最大化谋取自身利益。这些人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和测验的佼佼者,究竟问事业和生活的题出在哪?传统的能力和成就无法保障学习、

成功。斯滕伯格试图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从广义上看,这些人缺乏智慧,不懂得如何理智地思考与抉择。根据斯滕伯格的平衡理论,智慧是指在积极正面的价值引导下,运用智力、创造力和知识,平衡个体与他人与集体、长期与短期的利益而达到最佳的共同利益。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智慧地思考,不管他是如何的聪明,都很容易陷入以下这五种思维的谬论。这些谬论在孩子当中很常见,甚至经过多年教育的成人仍旧如此。2.1思维的五种谬论

(1)盲目乐观。这类人相信所有的事注定有好结果,更相信自己是如此的聪明、拥有遇事不假思索的超能力。自身的愿望和直觉会正确地引导他们,而行动计划、结果预测、反思行为早已抛诸脑后。(2)自我中心。他们认为世界是绕着自己转的,他人只是成功的踏脚石,可以随时利用与丢弃。聪明的人总是被捧到云端以至于忽视了他人的需要和

35

1智慧、智力、创造力及其综合理论

首先,斯滕伯格反对单一智力观。他认为智力是一个随着个体丰富的阅历而改变的综合体。智力会伴随着正式与创造非正式的教育而得到发展。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在他看来,成功意味着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是个体通过努力能最终达成的人生理想目标,而成功也涉及到每一个平凡的人。其次,创造力是指设想并实践新颖、高质量想法的能力。创造力超越了创造性智力,广义地说,创造力即迅速决定的能力。当我们提及创造力时,往往是指一个人的决定是否有创造性。在“知识爆炸”的社会里,灵活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尤为关键,创造力更不可或缺。再次,根据斯滕伯格的平衡理论,智慧是指在积极正面的价值引导下,运用智力、创造力和知识,平衡个体与他人、与集体,长期与短期的利益而达

对腐化。”(5)刀枪不入。既然自己是无所不知,那么就可以

他们相信自己比监管的人更加聪明,因此为所欲为。同时,

能想方设法逃避惩罚。这五种谬误很容易使人愚昧。而智慧是认识到自我的无知,运用成功智力和经验来判断,考虑到各种利益关系,从而谋求所有人的共同利益。有智慧的人关注的绝不是狭小的自我,而是拥有包纳百川,兼济天下的情怀,平衡个体与他人与集体、长期与短期的利益而达到最佳的共同利益。

2.2学校为智慧而教

学校教人以知识,不过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无法保障满足和快乐。智慧是更有效的手段。因为在做重要抉择时,智慧有助于人们深思熟虑,形成谨慎的想法,避免冲动。同时,智慧是创造美好世界的一个途径。像阿道夫·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他很可能知识渊博,在政权上甚至可以说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优秀思想者,但参照智慧的定义,很难说他是有智慧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他们学会从社会角度出发正确、合理、公正地做出抉择,那么所有人将受益匪浅。

然而,要想在学校中教授智慧却并不容易。首先,已有教学结构很难改变,学校几乎没有教授过智慧,甚至没讨论过智慧。其次,智慧的学习对分数测验的提高毫无帮助,对应试教育更是毫无价值。然而,应试教育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正如同认为体检就能保证健康一样。为成功智力而教更

(读、写、算),为智慧而教更多地关注责任。再多地强调3R

次,智慧的发展比较难,不能立竿见影,而那些通过现成的多项选择测验而获得的能力就容易得多。最后,社会上有影响和权力的人是不会放弃权力,或建立一种他们不喜欢的

获新标准,这些势必对为智慧而教造成相当的阻力。因此,

得智慧没有捷径,为智慧而教也很不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为智慧而教的职责,学生要放弃为智慧而学的权利。

2.3为智慧而教的做法

为智慧而教,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教育情境,主动理解智慧思维。换言之,为智慧而教,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智慧,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出智慧的抉择。教师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案例教学来帮助学生发展智慧,鼓励学生形成三种同智慧相关的思维技能:(1)反思性思维;(2)对话性思维;(3)辩证性思维。

(1)反思性思维,指运用自我反思的机能促进元认知,即对自我思想和观念的认知。反思性思维有利于发展智慧,因为在理智抉择时学生需要提出策略,监控策略的实施;如果不成功,则需修改以寻找更加符合要求的策略。这种监控能力依赖于反思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形成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操练反思性思维。同时,学生也可习得有效的元认知策略,如自我提问的技巧、自我监控列表的使用。(2)对话性思维,即从不同的参照框36

(3)辩证性思维,指思考过程中致力于整合不同的观点。与对话性思维考虑多种观点所不同,辨证性思维强调对相反观点的关注和整合。在某种程度上辩证性思维是“矛盾”的,先赞成一方,后赞成另一方,然后不同的观点达成共识。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结束,因为每一个折衷的观点会成为新的主题,在新一轮的辩证性思维中不断整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激励学生去发展辩证性思维,比如学习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或者布置明确陈述正方、反方和折衷观点的写作任务。

为智慧而教,除了重视同智慧相关的三种思维技能,斯滕伯格还提出了六种为智慧而教的一般做法:(1)鼓励学生)让学生参与课阅读经典名著,了解并思考圣人的智慧;(2写作,鼓励他们讨论名著阅读的收获,以及如何将堂讨论、

这些运用到自己或他人的生活中;(3)鼓励学生不仅掌握“真理”,而且在反思中形成积极的价值观;(4)重视批判性、创造性、操作性思维以服务于人们的共同利益;(5)鼓励学)教师生思考知识在应用上的双刃性以及结果的重要性;(6本身就是榜样,可以采用苏格拉底法传授智慧,促使学生从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出发积极地建构学习。在课时计划和课程设计中以下四条原则可以指导课程的开发。在任何单元中,教师应该(1)保持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教学的平衡,如整个单元的平衡,一节课的平衡,个人和小组活动的平衡,优势和劣势之间取长补短的平衡;(2)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地思考;(3)设计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4)运用多种方式评估不同的思维能力,验证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另外,教师可以把一些活动的计划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以及内在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将记忆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转化成具体的动词,制作思维动词表(智慧的表现),贴在教室显目的位置上提醒学生运用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和智慧的思维能力。总而言之,平衡多种思维能力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为了设计和规划最佳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最大限度地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事业和生活上获得自己的成功。我们希望学生拥有并展示出智慧、成功智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上亦是如此。参考文献

[1]Sternberg,R.J.,Jarvin,L.,&Grigorenko,E.L.TeachingforWisdom,In

telligence,Creativity,andSuccess[M].ThousandOaks,CA:Corwin,2009.

[2]Sternberg,R.J.WICS:AModelofPositiveEducationalLeadership

ComprisingWisdom,Intelligence,andCreativitySynthesized[J].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Vol.17,No.3,2005,9.

编辑叶浩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310036)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22-0035-02

摘要智慧、智力、创造力是学习、事业和生活成功的关

键要素。斯滕伯格提出了人类思维和学习的平衡理论,即智慧、智力、创造力及其综合的理论,在智慧的层面上为课堂里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视角和具体的教学指导。

合乎道德的价值体系影响着个体做决定的过程。积极的、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

他人利益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

记忆能力,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以及实践性能力内在调节

着个体平衡各种利益以及对环境行为的过程。

图1为WICS理论模型的示意图

适应环境

选择环境

改造环境

个体对环境行为的平衡

目标:

共同利益

关键词Dandan

智慧成功

Sternberg’sDiscussiononTeachingforWisdom//ZhengAbstractWisdom,intelligence,creativityarethekeyfactorsofstudyandsuccessfullife.Sternbergcreatedthebalancetheoryofthinkingandlearning,thatis,wisdom,intelligence,creat-ivityandsynthesized.Itprovidesrenewedteachingperspectiveandinstructionalmethodforthesuccessofstudent.

Keywordswisdom;successAuthor’saddressSchoolofEducationScience,HangzhouNormalUniversity,310036,Hangzhou,Zhejiang,China

斯滕伯格是当代国际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在智力、创造力、智慧和天才等领域研究卓越,成就不凡,曾获得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杰出贡献奖”。在智力的研究上,他超越了传统智力理论创立了三元智力和成功智力理论。斯滕伯格在智力前冠以成功一词,强调了智力是后天可教的,人人皆能在学业、事业、生活中获得成功。然而在现实中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具备出色的成功智力和创造力,但他们的行为却极为不明智,大到各类政治丑闻,小到个人学业生活中的消极事件,不绝于耳。究其缘由,我们的教育缺乏对智慧的重视。

更是一种处到最佳的共同利益。智慧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

事方法,如果说一个人想变得有智慧,那么他的想法和行为也必须都是有智慧的。图1为WICS理论模型的示意图,集中阐述了智慧、智力、创造力及其综合。记忆能力、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以及实践性能力可以帮助个体平衡各种利益以及对环境的行为反应,积极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个体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2实现为智慧而教

现实中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有些人很聪明、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行为却极为愚昧,只顾个人享乐,最大化谋取自身利益。这些人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和测验的佼佼者,究竟问事业和生活的题出在哪?传统的能力和成就无法保障学习、

成功。斯滕伯格试图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从广义上看,这些人缺乏智慧,不懂得如何理智地思考与抉择。根据斯滕伯格的平衡理论,智慧是指在积极正面的价值引导下,运用智力、创造力和知识,平衡个体与他人与集体、长期与短期的利益而达到最佳的共同利益。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智慧地思考,不管他是如何的聪明,都很容易陷入以下这五种思维的谬论。这些谬论在孩子当中很常见,甚至经过多年教育的成人仍旧如此。2.1思维的五种谬论

(1)盲目乐观。这类人相信所有的事注定有好结果,更相信自己是如此的聪明、拥有遇事不假思索的超能力。自身的愿望和直觉会正确地引导他们,而行动计划、结果预测、反思行为早已抛诸脑后。(2)自我中心。他们认为世界是绕着自己转的,他人只是成功的踏脚石,可以随时利用与丢弃。聪明的人总是被捧到云端以至于忽视了他人的需要和

35

1智慧、智力、创造力及其综合理论

首先,斯滕伯格反对单一智力观。他认为智力是一个随着个体丰富的阅历而改变的综合体。智力会伴随着正式与创造非正式的教育而得到发展。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在他看来,成功意味着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是个体通过努力能最终达成的人生理想目标,而成功也涉及到每一个平凡的人。其次,创造力是指设想并实践新颖、高质量想法的能力。创造力超越了创造性智力,广义地说,创造力即迅速决定的能力。当我们提及创造力时,往往是指一个人的决定是否有创造性。在“知识爆炸”的社会里,灵活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尤为关键,创造力更不可或缺。再次,根据斯滕伯格的平衡理论,智慧是指在积极正面的价值引导下,运用智力、创造力和知识,平衡个体与他人、与集体,长期与短期的利益而达

对腐化。”(5)刀枪不入。既然自己是无所不知,那么就可以

他们相信自己比监管的人更加聪明,因此为所欲为。同时,

能想方设法逃避惩罚。这五种谬误很容易使人愚昧。而智慧是认识到自我的无知,运用成功智力和经验来判断,考虑到各种利益关系,从而谋求所有人的共同利益。有智慧的人关注的绝不是狭小的自我,而是拥有包纳百川,兼济天下的情怀,平衡个体与他人与集体、长期与短期的利益而达到最佳的共同利益。

2.2学校为智慧而教

学校教人以知识,不过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无法保障满足和快乐。智慧是更有效的手段。因为在做重要抉择时,智慧有助于人们深思熟虑,形成谨慎的想法,避免冲动。同时,智慧是创造美好世界的一个途径。像阿道夫·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他很可能知识渊博,在政权上甚至可以说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优秀思想者,但参照智慧的定义,很难说他是有智慧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他们学会从社会角度出发正确、合理、公正地做出抉择,那么所有人将受益匪浅。

然而,要想在学校中教授智慧却并不容易。首先,已有教学结构很难改变,学校几乎没有教授过智慧,甚至没讨论过智慧。其次,智慧的学习对分数测验的提高毫无帮助,对应试教育更是毫无价值。然而,应试教育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正如同认为体检就能保证健康一样。为成功智力而教更

(读、写、算),为智慧而教更多地关注责任。再多地强调3R

次,智慧的发展比较难,不能立竿见影,而那些通过现成的多项选择测验而获得的能力就容易得多。最后,社会上有影响和权力的人是不会放弃权力,或建立一种他们不喜欢的

获新标准,这些势必对为智慧而教造成相当的阻力。因此,

得智慧没有捷径,为智慧而教也很不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为智慧而教的职责,学生要放弃为智慧而学的权利。

2.3为智慧而教的做法

为智慧而教,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教育情境,主动理解智慧思维。换言之,为智慧而教,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智慧,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出智慧的抉择。教师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案例教学来帮助学生发展智慧,鼓励学生形成三种同智慧相关的思维技能:(1)反思性思维;(2)对话性思维;(3)辩证性思维。

(1)反思性思维,指运用自我反思的机能促进元认知,即对自我思想和观念的认知。反思性思维有利于发展智慧,因为在理智抉择时学生需要提出策略,监控策略的实施;如果不成功,则需修改以寻找更加符合要求的策略。这种监控能力依赖于反思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形成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操练反思性思维。同时,学生也可习得有效的元认知策略,如自我提问的技巧、自我监控列表的使用。(2)对话性思维,即从不同的参照框36

(3)辩证性思维,指思考过程中致力于整合不同的观点。与对话性思维考虑多种观点所不同,辨证性思维强调对相反观点的关注和整合。在某种程度上辩证性思维是“矛盾”的,先赞成一方,后赞成另一方,然后不同的观点达成共识。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结束,因为每一个折衷的观点会成为新的主题,在新一轮的辩证性思维中不断整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激励学生去发展辩证性思维,比如学习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或者布置明确陈述正方、反方和折衷观点的写作任务。

为智慧而教,除了重视同智慧相关的三种思维技能,斯滕伯格还提出了六种为智慧而教的一般做法:(1)鼓励学生)让学生参与课阅读经典名著,了解并思考圣人的智慧;(2写作,鼓励他们讨论名著阅读的收获,以及如何将堂讨论、

这些运用到自己或他人的生活中;(3)鼓励学生不仅掌握“真理”,而且在反思中形成积极的价值观;(4)重视批判性、创造性、操作性思维以服务于人们的共同利益;(5)鼓励学)教师生思考知识在应用上的双刃性以及结果的重要性;(6本身就是榜样,可以采用苏格拉底法传授智慧,促使学生从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出发积极地建构学习。在课时计划和课程设计中以下四条原则可以指导课程的开发。在任何单元中,教师应该(1)保持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教学的平衡,如整个单元的平衡,一节课的平衡,个人和小组活动的平衡,优势和劣势之间取长补短的平衡;(2)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地思考;(3)设计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4)运用多种方式评估不同的思维能力,验证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另外,教师可以把一些活动的计划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以及内在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将记忆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转化成具体的动词,制作思维动词表(智慧的表现),贴在教室显目的位置上提醒学生运用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和智慧的思维能力。总而言之,平衡多种思维能力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为了设计和规划最佳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最大限度地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事业和生活上获得自己的成功。我们希望学生拥有并展示出智慧、成功智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上亦是如此。参考文献

[1]Sternberg,R.J.,Jarvin,L.,&Grigorenko,E.L.TeachingforWisdom,In

telligence,Creativity,andSuccess[M].ThousandOaks,CA:Corwin,2009.

[2]Sternberg,R.J.WICS:AModelofPositiveEducationalLeadership

ComprisingWisdom,Intelligence,andCreativitySynthesized[J].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Vol.17,No.3,2005,9.

编辑叶浩


相关内容

  • 公司管理干部调研学习体会
  • 为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全面推进股份公司的管理水平,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公司领导组织了部分党务和管理干部赴上海.安徽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企业调研学习.这一培训计划可谓用心良苦,充分体现了决策层深化改革的决心.勇气和强化管理先从改变"人"的观念入手的远见卓 ...

  • 掌握主动沟通的有效性
  • - -读<话语操纵术> 文﹨张伟乐 人生一张嘴,天生要说话,这是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与人沟通的一个最直接的途径.但是,能说话不代表会说话,不代表思路清晰口才好.在与人沟通之时,怎样才能保证沟通的有效性,也许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结合自身,让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在沟通这件事上, ...

  • 皮亚杰\斯腾伯格平衡理论之比较
  • 皮亚杰\斯腾伯格平衡理论之比较 [摘要] 本文比较了皮亚杰的平衡化理论和斯腾伯格的智慧平衡理论,虽然二人对平衡各有独到的见解,但是他们的理论在许多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皮亚杰对认知发展机制的阐述佐以现代心理学实验层面的证据,斯腾伯格的理论能够对发展的机制加以深化的话,也许都能成为更为全面和完 ...

  • 中国经典电影大全
  • 邵氏经典:有五毒,生死门,铁旗门,南少林和北少林,卖命小子,街市英雄,金臂童,残缺,叉手,碧血剑,飞狐外传等等 金庸全解: .1.< 珍珠港>,导演:迈克尔.贝,主演:本.阿弗莱克,乔什.哈奈特,经典二战. 2.<辛德勒的名单>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主演:拉尔夫·费因斯, ...

  • 西方管理学大师的中国智慧 - 罗家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西方管理学大师的中国智慧 默认分类   2009-04-02 08:08   阅读1746   评论1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 近来有幸参加了一个讨论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管理学教育思想的小型聚会,对大师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才深感讶异,原来西方管理思想家竟会有如此之深的中国管理智慧. 如我们所 ...

  •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生意
  •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还有远方的生意 许巍的一曲<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这两天据说很火. 有的人说,才听了4句就感动得泪流满面,有的人说还没听完就吐了.你看,作品一旦发布,就只能任由人们褒贬了,此事古难全. 我对许巍的歌,一向无感,十多年了,一直这样.我特听过他的不少歌,但记不住词儿,主要 ...

  • 伤感有哲理的话
  •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 ...

  • 世界上成长最快公司的17个共同点
  • 世界上成长最快公司的17个共同点 2014.2.16 1.都以为广泛人群谋求价值为最大动力,贯彻始终.领导人不厌其烦宣导企业文化. 创始之初,Google官方的公司使命为"集成全球范围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 不作恶(Don't beevil)是谷歌公司的一项非正式的 ...

  • 斯滕伯格论成功智力及其成分技能解析
  • [摘要]成功智力是面向每一个人的,它是每一个人在生活中获取成功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由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和分析性智力三种成分构成.人人皆可成功,人人皆有获得成功的不同路径,重要的是要扬长避短和"扬长补短".创意.执行和反思的能力是现代人立足谋生所不可或缺的能力,教育必须对此作出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