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问答题总结

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表现为: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布署哪些工作:4、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缺点:1.不适合研究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否则需大量的研究对象,现实工作中难以实施2.长期的观察和随访难于避免失访不已收集到完整可靠的资料3.研究设计要求高,实施复杂,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多4、每次研究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暴露因素

12、第一、二、三级预防的主要含义:一级预防: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应该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的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此种超常规工作程序被称之为应急处理。1.紧急启动预警系统2.快速执行应急响应3.急医疗救助立即实施应急监测6.切实做好应急保障4.及时进行泄露处置7.应急终止及后期5.开展紧处置

3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病的依据:①该地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⑤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4发是指:疾病暴发通常起初原因不明且发展迅速,、简述疾病暴发及暴发调查的一般步骤:疾病暴欲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获得及时、真实和足够的资料;全面、深入的爆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其步骤有:①暴发的核实;②准备和组织;③现场调查;④资料整理;⑤确认暴发终止;⑥文字总结。 5谷类为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具体内容: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经常吃适量鱼、1.食物要多样,禽、蛋4.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5.吃清淡少盐的膳食6.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7.如饮酒要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品

6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食物中毒诊断标准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5.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6.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 食物中毒特点:1.发病与食物有关2.发病潜伏期短。3.食物中毒处理总则: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4.人与人之间的无传染性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7护:健康监护、水:湿式作业、管:组织管理、密:、生产性粉尘控制 “八字”方针:革:工艺改革、密闭尘源、教:健康教育、宣传培训、风:通风除尘、查:环境监测

8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有哪些:新生儿增加、人口死亡、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

9病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简述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3.发病有群体性2.所接触的4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5.大效也愈差。所以,防制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1.职业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4.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10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试述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研究目的:队列研究是将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首先要确定本次研究的目的,即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这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成败,故一定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可以先通过现况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初步验证假设,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队列研究的检验假设。 11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研究的优缺点:优点:1、比较适用于常见病2、率,可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强度3、研究是由因及果的观察,收集的资料偏倚小,符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比较可信

就是病因预防,比如环境改善,增强体质,免疫接种等;二级预防:就是临床前预防,在疾病的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可以避免疾病加重,早治愈;三级预防:就是临床预防,对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恶化,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延长寿命。

132.、简述病因与疾病因果联系的标准:1.5.联系的时间顺序的合理性剂量-反应关系3.联系的特异性4.联系的一致性联系强度

6.分布的一致性7.实验证据8.联系14实验性研究是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概念及特点:流行病学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或除去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对发生疾病或者健康状态的影响,以判断其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特点: 1.是前瞻性研究, 2.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治疗某病的药物或其他干预的方法措施等。 3.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 4.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15者有恶心、呕吐、头晕、流涎、多汗、瞳孔缩小,、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①轻度中毒心率减慢②中度中毒者并有肌束颤动、呼吸困难③重度中毒者并有嗜睡、昏迷、抽搐、双肺大量湿罗音及哮鸣音、脑水肿、呼吸衰竭。

16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通过研究疾病的分布,、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对疾病分布的研究是流可以了解疾病分布的基本特征,并可提示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指出方向。

17使每个儿童在出生后都获得免疫接种的机会、扩大免疫规划:1.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2.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

18儿增加、易感人群: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2.易感人口迁入3.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1.新生退4.免疫人口死亡。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计划免疫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最重要最积极的措施2.传染病流行,大多数易感者因发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人群易感性降低

19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经水传播的流行特征:1.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2.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异3.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净化水源的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4.水源如经常受到污染,可长期不断出现病例 20历史②发病有季节地区及职业分布特点③大量易、经疫水传播的流行特征:①患者有接触疫水的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呈爆发或流行;④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发生。

21用某食物的历史,未食该食物者不发病;②如系一、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患者都有食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呈现暴发,患者临床经过往往较重;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即可平息。

22季节性升高,多见于冬春季节。、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2.传播易于实现,1.一般呈病例可连续发生,传播迅速、广泛。3.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可呈周期性提高,而免疫力持久的疾病,则以儿童多见。4.发病与人口密集程度,居住条件等有关。

23的地区性和明显的季节性。、生物媒介传染病有哪些流行特点:2.有些疾病具有职业特1.具有一定征,如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和林区居住着3.发病年龄有差距,在林区多见于儿童。4.发病率与节肢动物媒介密度呈正相关,控制主要虫煤后则发病率明显下降。

24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2.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3.根

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应急免疫接种时间4.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25么?疫源地消灭的条件:疫源地是指传染源排除病、疫源地?疫源地大小如何确定及其意义是什原体,向周围传播时所能波及的地区。疫源地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传染源的存在时间和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采取防疫措施的范围。 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传染源已被移走(如隔离、死亡、移居)或已治愈;经过有效的消毒、杀虫措施,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未出现新病例或新感染者。

26制?、病例对照研究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偏倚,如何控

1.征有系统区别而产生的系统误差。选择偏倚:是由于研究对象与非研究对象间的特。

2.统一,导致分组错误;由于对暴露因素的定义不明信息偏倚:主要是由于对疾病的诊断不明确或不确,或在各比较组间的标准不一致而导致暴露的错误分类和暴露水平的错误分级等原因引起3.混杂偏倚:混杂因素必然存在,但混杂偏倚只要充分认识,注意资料分析方法,当可避免。控制偏倚的关键是高度重视,预防为主。对混杂偏倚的控制,在设计时可采用匹配设计方法使得潜在的混杂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一致 。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27间短,人力、财力、物力均较节省,因此容易得出、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1.所需的研究时结果。2.适用于少见病的研究3.适用于潜伏期较长的疾病的研究4允许.同时调查分析许多因素5.问题少、 缺点:1.受偏倚的影响2.组的正确选择有时会发生困难3.确定暴露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28准误都是变异指标,、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标准差和标但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 ①概念不同;标准差是描述观察值(个体值)之间的变异程度;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②用途不同;标准差与均数结合估计参考值范围,计算变异系数,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参数的可信区间,进行假设检验等。③它们与样本含量的关系不同: 当样本含量 n 足够大时,标准差趋向稳定;而标准误随n的增大而减小,甚至趋于0 。联系: 标准差,标准误均为变异指标,当样本含量不变时,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

29根据研究目的,对样本所属总体特征提出一个假、假设检验及其一般步骤:所谓假设检验,就是设,然后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借助一定的分布,观察实测样本情况是否属于小概率事件,从而对所提出的假设作出拒绝或不拒绝的结论的过程。假设检验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① 建立假设:包括: H0,称无效假设;H1: 称备择假设;② 确定检验水准:检验水准用α表示,α一般取0.05;③ 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使用特定的公式计算;④确定P值:通过统计量及相应的界值表来确定P值;⑤推断结论:如P>α,则接受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如P≤α,则拒绝H0,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0境有害物质的易感性。影响因素:有害物质的理化、环境有害物质对健康影响的特点:1.机体对环特性、作用条件、个体本身的特征2.剂量一效应(反应)关系3.时间一反应关系,大部分的环境有害物质对机体的影响是低浓度、长时间的暴露,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环境有害物质可发生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4.多种环境有害物质的联合效应①相加作用②协同作用③拮抗作用④单独作用 31一级预防:碘盐:成人适宜摄入量为、碘缺乏病的三级预防:

150ug/日、碘油注射(3~5年)或口服(1.5年)食物补腆、二级预防:对碘盐、碘缺乏病进行检测,三级预防:用甲状腺制剂治疗碘缺乏病患者

32性间质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矽肺是吸入大量游离二、尘肺:是长期吸入矿物性粉尘而引起的肺弥漫氧化硅粉尘引起的,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是矽结节形成和弥漫性肺组织间质纤维化,最常见的合并症是肺结核,诊断主要依据:职业接触史及X线胸片。预防主要采取八字方针:革、水、密、风,管、护、

查、教的一、二级预防措施。

33者必需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②食物的储存、加工、平衡膳食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能供给用膳烹调合理,③食物应对人体无毒害;④膳食制度合理

34量、氨基酸的组成和机体消化、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蛋白质的含.吸收.利用的程度等。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指标:蛋白质的含量、消化率、生 物学价值。动物蛋白质消化率一般高于植物蛋白质。

35以沙门菌食物中毒为最多。沙门菌属,不耐热,中、食物中毒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在其中又毒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品。主要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症,大便的特点是黄绿色水样,体温高。 36底或生熟交叉引起的,大便水样、里急后重。副溶、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主要是食品加热不彻血性弧菌不耐酸,不耐热,嗜盐。中毒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大便的特点是呈洗肉水样,后转为脓血黏液便。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耐热。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肉制品、剩饭等。临床期短,反复剧烈呕吐,常呈喷射状。体温正常或稍高。治疗时慎用抗生素。潜伏期最短。 37医学和生态学观点、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3.比较的观点1.4.群体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2.社会5.38概率论的观点由于外环境中某些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水、粮等进入、简述地方病的分类:

1.地球化学性地方病:指人体的量不足、过剩或比例失调所致的疾病。2.自然役源性地方病:3.某些明确病因的疾病: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

39有病区才发病,非病区不发病。、地方病特点:1.地方性,即地域的特异性。只2.当地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谁年龄而升高。3.非病区迁入的健康人与病区居民同样生活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病,而且发病率往往高于当地居民水4.迁出病区的病人,病情可逐渐减轻或自愈。5.病区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和人类相似的地方病。

40缺乏目前被一致公认为是碘缺乏病的主要病因,支、简述碘缺乏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环境碘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饮水、食物以及土壤中,碘均缺乏或不足。调查表明,水碘在5ug/L以下时,随碘含量降低,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急剧增高;水碘在5-40ug/L时,随碘含量增加,患病率缓慢下降;水碘为40-90ug/L时,患病率降至最低,并保持恒定水平。一般情况下,水中碘应保持在10ug/L.2.在缺碘地区广泛采用碘盐和碘化油防治后,甲状腺肿患病率和肿大率均显著下降,尿碘水平显著增加,有效地控制了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3.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用缺碘食料喂养的动物实验,均成功地引起动物实验性甲状腺肿。

41摄入量:饮水、室内空气及食物中氟含量越高,摄、影响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主要因素有:1.氟的入的越多,则地方性氟病患病率越高,病情越重。2.氟中毒作用,机体营养状况:蛋白质、钙、维生素类物质有抗加强营养可以减轻病情。在经济发达、营养状况好的病区,患病率低,而且骨质软化病人少见。3.饮水中的其他化学成分:病区水中钙离子浓度越低,水的硬度越小,水中氟浓度越高,氟病患病人数越多;水的PH越大,氟的活性越强,越利于其吸收。4.地理条件:饮水型病区大多地势低洼,不易排水,饮水氟含量就越高,病情越重;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多为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区,气候寒冷潮湿,年烧煤量多,烧煤时间长,则室内空气和烘烤食物含氟量越高,患病人数越多,病情越重。 42目前对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

多数人认为,有三方面机制:

1.活性。治疗措施:影响钙磷代谢2.对牙齿的作用。1.氟骨症的治疗:3.抑制某些酶的a钙剂及维生素类药物的治疗。b氢氧化铝凝胶治疗。c加强营养支持治疗2.氟斑牙的治疗:方法有涂膜覆盖法、药物脱色法等。预防措施: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关键在于预防,根本原则是控制氟的来源,减少氟的摄入量。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43表现及特点:肠毒素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脓性

、简述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中毒机理和主要临床

渗出、淤血、糜烂等炎症变化,使肠黏膜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肠毒素作用于迷走神经内脏分支引起反射性呕吐。临床特点是:起病急、来势凶,以剧烈反复呕吐为主,腹痛及水样泻轻,一般不发烧,恢复快,预后好。

44、缺锌表现:1.儿童生长障碍2.性腺发育不足3.食欲不振味觉减退4.皮肤干燥粗糙5.创伤愈合不良易感染6.先天性Zn吸收障碍

45、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包括哪几个方面:根除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尽量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2.降低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 这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主要措施革新技术,改造工艺,通风排毒,合理设计建筑布局3.搞好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4.增强体质5.加强安全卫生管理6.做好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 46、蛋白质营养学评价指标: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利用率,生物价,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功效比值,氨基酸评分

47、膳食纤维及生理功能:膳食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利用的纤维性物质.(1)通便防癌 膳食纤维的吸水溶胀性能有利于增加食糜的体积,刺激胃肠道的蠕动,并软化粪便,防止便秘,促进排便和增加便次,起到一种导泄的作用,减少粪便在肠道中的停滞时间及粪便中有害物质与肠道的接触,保持肠道清洁,从而减少和预防胃肠道疾病.(2)降低血清胆固醇 预防高血脂症和高血压.(3)降低餐后血糖 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推迟可消化性糖类如淀粉等的消化,避免进餐后血糖急剧上升,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还可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功能,改善血液中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提高人体耐糖的程度,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含量充足的饮食,无论是在预防还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功效.(4)吸附化学物质 膳食纤维能够延缓和减少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减

少和预防有害化学物质对人的毒害作用.

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表现为: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布署哪些工作:4、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缺点:1.不适合研究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否则需大量的研究对象,现实工作中难以实施2.长期的观察和随访难于避免失访不已收集到完整可靠的资料3.研究设计要求高,实施复杂,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多4、每次研究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暴露因素

12、第一、二、三级预防的主要含义:一级预防: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应该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的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此种超常规工作程序被称之为应急处理。1.紧急启动预警系统2.快速执行应急响应3.急医疗救助立即实施应急监测6.切实做好应急保障4.及时进行泄露处置7.应急终止及后期5.开展紧处置

3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病的依据:①该地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⑤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4发是指:疾病暴发通常起初原因不明且发展迅速,、简述疾病暴发及暴发调查的一般步骤:疾病暴欲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获得及时、真实和足够的资料;全面、深入的爆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其步骤有:①暴发的核实;②准备和组织;③现场调查;④资料整理;⑤确认暴发终止;⑥文字总结。 5谷类为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具体内容: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经常吃适量鱼、1.食物要多样,禽、蛋4.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5.吃清淡少盐的膳食6.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7.如饮酒要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品

6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食物中毒诊断标准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5.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6.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 食物中毒特点:1.发病与食物有关2.发病潜伏期短。3.食物中毒处理总则: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4.人与人之间的无传染性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7护:健康监护、水:湿式作业、管:组织管理、密:、生产性粉尘控制 “八字”方针:革:工艺改革、密闭尘源、教:健康教育、宣传培训、风:通风除尘、查:环境监测

8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有哪些:新生儿增加、人口死亡、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

9病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简述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3.发病有群体性2.所接触的4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5.大效也愈差。所以,防制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1.职业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4.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10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试述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研究目的:队列研究是将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首先要确定本次研究的目的,即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这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成败,故一定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可以先通过现况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初步验证假设,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队列研究的检验假设。 11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研究的优缺点:优点:1、比较适用于常见病2、率,可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强度3、研究是由因及果的观察,收集的资料偏倚小,符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比较可信

就是病因预防,比如环境改善,增强体质,免疫接种等;二级预防:就是临床前预防,在疾病的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可以避免疾病加重,早治愈;三级预防:就是临床预防,对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恶化,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延长寿命。

132.、简述病因与疾病因果联系的标准:1.5.联系的时间顺序的合理性剂量-反应关系3.联系的特异性4.联系的一致性联系强度

6.分布的一致性7.实验证据8.联系14实验性研究是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概念及特点:流行病学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或除去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对发生疾病或者健康状态的影响,以判断其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特点: 1.是前瞻性研究, 2.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治疗某病的药物或其他干预的方法措施等。 3.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 4.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15者有恶心、呕吐、头晕、流涎、多汗、瞳孔缩小,、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①轻度中毒心率减慢②中度中毒者并有肌束颤动、呼吸困难③重度中毒者并有嗜睡、昏迷、抽搐、双肺大量湿罗音及哮鸣音、脑水肿、呼吸衰竭。

16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通过研究疾病的分布,、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对疾病分布的研究是流可以了解疾病分布的基本特征,并可提示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指出方向。

17使每个儿童在出生后都获得免疫接种的机会、扩大免疫规划:1.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2.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

18儿增加、易感人群: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2.易感人口迁入3.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1.新生退4.免疫人口死亡。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计划免疫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最重要最积极的措施2.传染病流行,大多数易感者因发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人群易感性降低

19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经水传播的流行特征:1.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2.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异3.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净化水源的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4.水源如经常受到污染,可长期不断出现病例 20历史②发病有季节地区及职业分布特点③大量易、经疫水传播的流行特征:①患者有接触疫水的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呈爆发或流行;④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发生。

21用某食物的历史,未食该食物者不发病;②如系一、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患者都有食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呈现暴发,患者临床经过往往较重;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即可平息。

22季节性升高,多见于冬春季节。、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2.传播易于实现,1.一般呈病例可连续发生,传播迅速、广泛。3.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可呈周期性提高,而免疫力持久的疾病,则以儿童多见。4.发病与人口密集程度,居住条件等有关。

23的地区性和明显的季节性。、生物媒介传染病有哪些流行特点:2.有些疾病具有职业特1.具有一定征,如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和林区居住着3.发病年龄有差距,在林区多见于儿童。4.发病率与节肢动物媒介密度呈正相关,控制主要虫煤后则发病率明显下降。

24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2.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3.根

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应急免疫接种时间4.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25么?疫源地消灭的条件:疫源地是指传染源排除病、疫源地?疫源地大小如何确定及其意义是什原体,向周围传播时所能波及的地区。疫源地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传染源的存在时间和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采取防疫措施的范围。 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传染源已被移走(如隔离、死亡、移居)或已治愈;经过有效的消毒、杀虫措施,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未出现新病例或新感染者。

26制?、病例对照研究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偏倚,如何控

1.征有系统区别而产生的系统误差。选择偏倚:是由于研究对象与非研究对象间的特。

2.统一,导致分组错误;由于对暴露因素的定义不明信息偏倚:主要是由于对疾病的诊断不明确或不确,或在各比较组间的标准不一致而导致暴露的错误分类和暴露水平的错误分级等原因引起3.混杂偏倚:混杂因素必然存在,但混杂偏倚只要充分认识,注意资料分析方法,当可避免。控制偏倚的关键是高度重视,预防为主。对混杂偏倚的控制,在设计时可采用匹配设计方法使得潜在的混杂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一致 。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27间短,人力、财力、物力均较节省,因此容易得出、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1.所需的研究时结果。2.适用于少见病的研究3.适用于潜伏期较长的疾病的研究4允许.同时调查分析许多因素5.问题少、 缺点:1.受偏倚的影响2.组的正确选择有时会发生困难3.确定暴露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28准误都是变异指标,、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标准差和标但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 ①概念不同;标准差是描述观察值(个体值)之间的变异程度;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②用途不同;标准差与均数结合估计参考值范围,计算变异系数,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参数的可信区间,进行假设检验等。③它们与样本含量的关系不同: 当样本含量 n 足够大时,标准差趋向稳定;而标准误随n的增大而减小,甚至趋于0 。联系: 标准差,标准误均为变异指标,当样本含量不变时,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

29根据研究目的,对样本所属总体特征提出一个假、假设检验及其一般步骤:所谓假设检验,就是设,然后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借助一定的分布,观察实测样本情况是否属于小概率事件,从而对所提出的假设作出拒绝或不拒绝的结论的过程。假设检验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① 建立假设:包括: H0,称无效假设;H1: 称备择假设;② 确定检验水准:检验水准用α表示,α一般取0.05;③ 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使用特定的公式计算;④确定P值:通过统计量及相应的界值表来确定P值;⑤推断结论:如P>α,则接受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如P≤α,则拒绝H0,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0境有害物质的易感性。影响因素:有害物质的理化、环境有害物质对健康影响的特点:1.机体对环特性、作用条件、个体本身的特征2.剂量一效应(反应)关系3.时间一反应关系,大部分的环境有害物质对机体的影响是低浓度、长时间的暴露,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环境有害物质可发生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4.多种环境有害物质的联合效应①相加作用②协同作用③拮抗作用④单独作用 31一级预防:碘盐:成人适宜摄入量为、碘缺乏病的三级预防:

150ug/日、碘油注射(3~5年)或口服(1.5年)食物补腆、二级预防:对碘盐、碘缺乏病进行检测,三级预防:用甲状腺制剂治疗碘缺乏病患者

32性间质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矽肺是吸入大量游离二、尘肺:是长期吸入矿物性粉尘而引起的肺弥漫氧化硅粉尘引起的,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是矽结节形成和弥漫性肺组织间质纤维化,最常见的合并症是肺结核,诊断主要依据:职业接触史及X线胸片。预防主要采取八字方针:革、水、密、风,管、护、

查、教的一、二级预防措施。

33者必需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②食物的储存、加工、平衡膳食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能供给用膳烹调合理,③食物应对人体无毒害;④膳食制度合理

34量、氨基酸的组成和机体消化、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蛋白质的含.吸收.利用的程度等。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指标:蛋白质的含量、消化率、生 物学价值。动物蛋白质消化率一般高于植物蛋白质。

35以沙门菌食物中毒为最多。沙门菌属,不耐热,中、食物中毒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在其中又毒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品。主要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症,大便的特点是黄绿色水样,体温高。 36底或生熟交叉引起的,大便水样、里急后重。副溶、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主要是食品加热不彻血性弧菌不耐酸,不耐热,嗜盐。中毒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大便的特点是呈洗肉水样,后转为脓血黏液便。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耐热。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肉制品、剩饭等。临床期短,反复剧烈呕吐,常呈喷射状。体温正常或稍高。治疗时慎用抗生素。潜伏期最短。 37医学和生态学观点、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3.比较的观点1.4.群体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2.社会5.38概率论的观点由于外环境中某些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水、粮等进入、简述地方病的分类:

1.地球化学性地方病:指人体的量不足、过剩或比例失调所致的疾病。2.自然役源性地方病:3.某些明确病因的疾病: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

39有病区才发病,非病区不发病。、地方病特点:1.地方性,即地域的特异性。只2.当地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谁年龄而升高。3.非病区迁入的健康人与病区居民同样生活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病,而且发病率往往高于当地居民水4.迁出病区的病人,病情可逐渐减轻或自愈。5.病区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和人类相似的地方病。

40缺乏目前被一致公认为是碘缺乏病的主要病因,支、简述碘缺乏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环境碘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饮水、食物以及土壤中,碘均缺乏或不足。调查表明,水碘在5ug/L以下时,随碘含量降低,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急剧增高;水碘在5-40ug/L时,随碘含量增加,患病率缓慢下降;水碘为40-90ug/L时,患病率降至最低,并保持恒定水平。一般情况下,水中碘应保持在10ug/L.2.在缺碘地区广泛采用碘盐和碘化油防治后,甲状腺肿患病率和肿大率均显著下降,尿碘水平显著增加,有效地控制了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3.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用缺碘食料喂养的动物实验,均成功地引起动物实验性甲状腺肿。

41摄入量:饮水、室内空气及食物中氟含量越高,摄、影响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主要因素有:1.氟的入的越多,则地方性氟病患病率越高,病情越重。2.氟中毒作用,机体营养状况:蛋白质、钙、维生素类物质有抗加强营养可以减轻病情。在经济发达、营养状况好的病区,患病率低,而且骨质软化病人少见。3.饮水中的其他化学成分:病区水中钙离子浓度越低,水的硬度越小,水中氟浓度越高,氟病患病人数越多;水的PH越大,氟的活性越强,越利于其吸收。4.地理条件:饮水型病区大多地势低洼,不易排水,饮水氟含量就越高,病情越重;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多为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区,气候寒冷潮湿,年烧煤量多,烧煤时间长,则室内空气和烘烤食物含氟量越高,患病人数越多,病情越重。 42目前对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

多数人认为,有三方面机制:

1.活性。治疗措施:影响钙磷代谢2.对牙齿的作用。1.氟骨症的治疗:3.抑制某些酶的a钙剂及维生素类药物的治疗。b氢氧化铝凝胶治疗。c加强营养支持治疗2.氟斑牙的治疗:方法有涂膜覆盖法、药物脱色法等。预防措施: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关键在于预防,根本原则是控制氟的来源,减少氟的摄入量。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43表现及特点:肠毒素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脓性

、简述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中毒机理和主要临床

渗出、淤血、糜烂等炎症变化,使肠黏膜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肠毒素作用于迷走神经内脏分支引起反射性呕吐。临床特点是:起病急、来势凶,以剧烈反复呕吐为主,腹痛及水样泻轻,一般不发烧,恢复快,预后好。

44、缺锌表现:1.儿童生长障碍2.性腺发育不足3.食欲不振味觉减退4.皮肤干燥粗糙5.创伤愈合不良易感染6.先天性Zn吸收障碍

45、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包括哪几个方面:根除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尽量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2.降低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 这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主要措施革新技术,改造工艺,通风排毒,合理设计建筑布局3.搞好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4.增强体质5.加强安全卫生管理6.做好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 46、蛋白质营养学评价指标: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利用率,生物价,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功效比值,氨基酸评分

47、膳食纤维及生理功能:膳食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利用的纤维性物质.(1)通便防癌 膳食纤维的吸水溶胀性能有利于增加食糜的体积,刺激胃肠道的蠕动,并软化粪便,防止便秘,促进排便和增加便次,起到一种导泄的作用,减少粪便在肠道中的停滞时间及粪便中有害物质与肠道的接触,保持肠道清洁,从而减少和预防胃肠道疾病.(2)降低血清胆固醇 预防高血脂症和高血压.(3)降低餐后血糖 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推迟可消化性糖类如淀粉等的消化,避免进餐后血糖急剧上升,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还可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功能,改善血液中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提高人体耐糖的程度,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含量充足的饮食,无论是在预防还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功效.(4)吸附化学物质 膳食纤维能够延缓和减少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减

少和预防有害化学物质对人的毒害作用.


相关内容

  •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春夏秋冬学自护教案
  • 春夏秋冬学自护 教学目标: 1.培养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帮助儿童树立健康安全地生活和积极预防疾病的态度. 2.在四季交替的生活中,培养勤于锻炼.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照顾自己,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 3.了解四季常见的自然现象和保健常识,了解天气.季 ...

  • 县妇联宣传工作总结
  • 一、 健全机制,确保普法工作顺利进行 自“五五”普法活动开展以来,妇联组织注重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普法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以县主席为组长,副主席为副组长,各乡(镇)妇联主席为成员的五五普法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干部法制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 ...

  •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
  •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 考试时间 • 考试题型 • 考试特点 考试时间.题型 1.考试时间:9月7日下午14:00~16:30,150分钟. 2.全卷共五大题,共100分,题型包括客观题(30分)和主观题(70分) . 第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第三.四.五大题为主观题,综合分析 ...

  • 2010年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结
  •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xx年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各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加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监督检查,切实抓好源头预防工作,大力推进全系统惩防体系和廉政文化建设,促进了全市 ...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业1 姓 名_____ 学 号_____ 得 分_____ 教师签名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健康教育 2.健康信息 3.自我效能 4.人生三阶段 5.社区健康促进 二.填空题(10空,每空l分.共10分) 1.传播可以分为 ( ). ( ) . ( ) ...

  • 医学类多所学校多年分子生物学试题
  • 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博士入学分子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前四个是关于基本理论的,后四选二是关于实验技术的. Kozak sequence:SD sequence:attenuator:(还有一个) 亲和层析:(另外三个记不清了) 二.问答: 1.是关于Z-DNA和回文序列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 2.转录 ...

  • 纪检监察工作总结
  • 在党委和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纪检监察科帮助指导下,根据《总厂200x年纪检审计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坚持以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维修为目标,以“思想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为主线,以开展“双争”活动为切入点,以落实《廉政预警实施办法》为契机 ...

  •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工作总结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 为全面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进一步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各级领导及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开展中国移动通信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的通知>(中移通[xx]82号)要求和安排,我公司从规章制度.安全检查.教育培训.隐患治理等多方面安 ...

  • 党员廉洁准则
  • 答题须知 为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自治区纪委监察厅决定在全区开展<廉政准则>知识答题活动,请广大党员干部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一.本次活动为有奖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