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脂环烃

第五章 脂 环 烃

学习要求

1. 了解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2. 掌握脂环烃的性质;

3. 理解脂环烃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的解释; 4. 理解脂环烃的典型构象及其稳定性的解释; 5. 了解脂环烃的制备。

1.

§ 5-1 脂环烃的分类命名和异构现象

一、分类

CH 3

饱和脂环烃, 环烷烃 如:() 1 不饱和脂环烃 环烯烃 如:(

环炔烃

环的大小: 小环(3~4元);普通环(5~7元);中环((8~

12元)和大环(十二碳以上)。

2. 环的多少: 单环; 多环(桥环, 螺环)

二、命名 1.环烷烃的命名

(1) 根据分之中成环碳原子数目,称为环某烷。 (2) 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环烷烃的前面。

(3) 取代基位次按“最低系列”原则列出,基团顺序按“次序规则”小的优先列出。 例如:

1,3-=甲基环戊烷

异丙基环己烷

1,4-=甲基-4-乙基

环己烷

1-甲基-3-异丙基 环己烷

CH 3

3

CH 3

·1·

2.环烯烃的命名 (1)称为环某烯。

(2)以双键的位次和取代基的位置最小为原则。 例如:

环戊烯

CH 3

1-甲基环戊烯

CH 3

CH 3

1,3-环戊烯

2-甲基-1,3- 环己二烯

3,4-=甲基 环己烯

3. 多环烃的命名

(1) 桥环烃(二环、三环等) 分之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碳环的多

环化合物中,其中两个环共用两个或

多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桥环化合

桥头碳

物。

编号原则:从桥的一端开始,沿

最长桥编致桥的另一端,再沿次长桥致始桥头,最短的桥最后编号。

命名:根据成环碳原子总数目称为环某烷,在环字后面的方括号中标出除桥头碳原子外的桥碳原子数(大的数目排前,小的排后),(如左图)。其它同环烷烃的命名。 例如: 上化合物名为 7,7-二甲基二环[2

,2,1]庚烷

·2·

3

2CH 3

2

2-甲基-5-异丙基二环[3,1,0]己烷2-乙基-6-氯二环[3,2,1]辛烷

(2)螺环烃 两个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环烷烃称为螺环烃。

编号原则:从较小环中与螺原子相

螺碳原子

邻的一个碳原子开始,徒经小环到螺原子,再沿大环致所有环碳原子。

命名:根据成环碳原子的总数称

1-溴-5-甲基螺[3,4]辛烷

为环某烷,在方括号中标出各碳环中除螺碳原子以外的碳原子数目(小的数目排,大的排后),其它同烷烃的命名。

三、 异构现象

脂环烃的异构有构造异构和顺反异构。如C 5H 10的环烃的异构有:

§ 5-2 脂环烃的性质

一 、普通环的性质

普通脂环烃具有开链烃的通性

环烷烃主要是起自由基取代反应,难被氧化。

Br 2

Br

HBr

3Cl

HCl

顺式 bp37℃

反式 bp29℃

CH 3

Cl 2

环烯烃具有烯烃的通性

CH 3CH 3

H O/Zn主Br 2/CCl4

O

CH 3-C-CH 2CH 2CH 2CHO

CH 3Cl

Cl

CH 3

1mol Cl2

·3·

CH 3

3

HCl

CH 3

Cl

1,4-加成(主)

Cl

1,2-加成

二、小环烷烃的特性反应 1.加成反应 (1) 加氢

(2) 加卤素

(3)加H X, H2SO 4

2.氧化反应

环丙烷对氧化剂稳定,不被高猛酸钾、臭氧等氧化剂氧化。例如:

CH=C

·4·

Br 2/CCl4

不起加成,而是取代反应

CH CH Br 2/CCl4

Br 2/CCl4

CH 3CH 3

Br 2/CCl4

2-CH 22

Br Br

32Br

Br

溴褪色

可用于鉴别环烷烃

H 2H 2H 2

>300℃

CH 3CH 2CH 3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 3

2-CH 2-CH 22Br

Br

HBr

CH 3

H 2SO 4

CH 3

CH 3CH 3CH CH 3Br

CH 3CH 3CH CH 3OSO 3H

CH 3

CH 3CH 3CH CH 3OH

CH 33

CH 3CH 3

故可用高猛酸钾溶液来区别烯烃与环丙烷衍生物。 环烃性质小结:

(1)

小环烷烃(3,4元环)易加成,难氧化,似烷似烯。

普通环以上难加成,难氧化,似烷。

(2)

§ 5-3 脂环烃的结构

从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可以看出,环丙烷最不稳定,环丁烷次之,环戊烷比较稳定,环己烷以上的大环都稳定,这反映了环的稳定性与环的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 环丙烷的结构与张力学说 一、张力学说 1.Baeyer 的张力学说

环烯烃、共轭二烯烃,各自具有其相应烯烃的通性。

(n -2)α=(n 为正多边形的边数)

Baeyer 根据正四面体的模型并假设C 原子在成环后都在同一平面。 环丙烷60°,环丁烷90°,环戊烷108°,环已烷120°。 2. 角张力

这些与正常的四面体角的偏差,引起分子的张力,称为角张力。 角张力越大越不稳定,各环烷烃每个C-C 键向内压缩或向外扩张的偏差度数可算如下:环丙烷(109.5°-60°)/2 = + 24.8°

环丁烷(109.5°-90°)/2 = + 9.8° 环戊烷(109.5°-108°)/2 = + 0.8° 环已烷为-5.3°, 环庚烷-9.5°, 环癸烷-17.3°。

·5·

3. 环的稳定性:环戊烷> 环丁烷 >环丙烷 4.Baeyer 张力学说中的错误

① 假设不符合实际(假设环是平面的,实际环是非平面) 。 ② 历史的局限。

二、 近代结构理论的概念

1. 现代共价键的概念 成环C 以sp3杂化。 2. 弯曲键

根据量子力学计算, 环丙烷分子中: 碳环的键角为105.5°;HCH 键角为114°

2H 22

在环丙烷分子中碳原子究竟是以怎样的杂化方式成键的呢?有的认为碳原子在饱和烃中都是成sp3杂化轨道的,在环丙烷中只是重叠较少,所以成弯键。杂化的概念原是为了形成有利于成键的价电子轨道而设想出来的。环丙烷碳虽有四个价键,但键角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似已不能再是sp3杂化的了。然而,即使从根据键角的实际值求杂化轨道的观点看,无论s 和p 的哪种杂化轨道,键角都在90°以上。因此,不存在那种以环的键角60°作为键的共轴的s 和p 杂化轨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杂化论者也不得不假定为弯键。不论哪一种说法,由于形成了弯键,首先表明环丙烷中C-C 键的p 电子成分高,键的能量高。而且由于重叠程度较少,使电子云分布在连接两个碳原子的直线的外侧,提供了被亲电试剂进攻的位置,从而具有一定的烯烃性质,也是容易理解的了。

环丙烷为张力环,采取重叠式构象,所以容易破环。此外,环丙烷C -C 键为弯曲键,有点类似于烯烃的p 键,可以发生类似于烯烃的加成反应。

因为三碳环具有一定的π

键性质,在环丙烯分子中,以双键结合的两个

·6·

碳原子,犹如有了两个π键,它的C-H 键相似了。根据计算,这两个碳原子的σ键中S 电子占44%(乙炔50%)。

二、 环丁烷和环戊烷的构象 1.环丁烷的构象

与环丙烷相似,环丁烷分子中存在着张力,但比环丙烷的小,因在环丁烷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见右图:

根据结晶学和光谱学的证明,环丁烷是以 折叠壮构象存在的,这种非平面型结构可以减 少C-H 的重叠,使扭转张力减小。环丁烷分子 中 C-C-C键角为 111.5°,角张力也比环丙烷

的小,所以环丁烷比环丙烷要稳定些。总张力能 环丁烷的构象 为108KJ/mol。

① C-C键也是弯曲的。键角115°.

② 构象:四个C 原子不在同一平面。(蝴蝶式)

平面式 蝴蝶式

2.环戊烷的构象

环戊烷分子中,C-C-C 夹角为108°,接近sp3杂化轨道间夹角109.5°,环张力甚微,是比较稳定的环。但若环为平面结构,则其C-H 键都相互重叠,会有较大的扭转张力,所以,环戊烷是以折叠式构象存在的,为非平面结

构,见右图,其中有四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另 外一个碳原子在这个平面之外,成信封式构象。 这种构象的张力很小,总张力能25KJ/mol,

扭转张力在2.5KJ/mol以下,因此,环戊烷的化 环戊烷的构象 学性质稳定。

·7·

① 键角:108°,接近109.5°比较稳定。

② 构象:五个C 原子也不在同一平面。 信封式的稳定性大于半椅式。 (信封式和半椅式)

信封式

三、环己烷的构象

在环己烷分子中,六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碳碳键之间的夹角可以保持109.5°因此环很稳定。

① 键角: 109.5°无张力环,很稳定。

② 构象: 六个C 原子也不在同一平面。两种主要构象,椅式稳定性大于船式。

两种极限构象——椅式和船式

椅式

船式

无角张力

有C-H 键间的扭转张力 有张力环 1%

109.5°

无角张力

无C-H 键间的扭转张力 无张力 环 常温下 99%

椅式构象稳定的原因:

·8·

H

相邻碳上的C-H

键全部为交叉式

船式构象不稳定的原因:

2.平伏键(e 键)与直立键(a 键)

在椅式构象中C-H 键分为两类。第一类六个C-H 键与分子的对称轴平行,叫做直立键或a 键(其中三个向环平面上方伸展,另外三个相换环平面下方伸展);第二类六个C-H 键与直立键形成接近109.5°的夹角,平伏着相环外伸展,叫做平伏键或e 键。如下图:

H 相邻碳上的C-H 全部为重叠式

直立键

平伏键

在室温时,环己烷的椅式构象可通过

C-C 环己烷的直立键和平伏键由一种椅式构象变为另一种椅式构象,在 互相转变中,原来的a 键变成了e 键,而 原来的e 键变成了a 键。

对称轴

键键

当六个碳原子上连的都是氢时,两种构象是同一构象。连有不同基团时,则构象不同。

3.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1)一元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9·

两个椅式构象的互相转变

一元取代环己烷中,取代基可占据a 键,也可占据e 键,但占据e 键的构象更稳定。例如:

7%

93%内能比a 型少

75.3KJ/mol

3

原因:a 键取代基结构中的非键原子间斥力比e 键取代基的大(因非键原子间的距离小于正常原子键的距离所致)。从下图中原子在空间的距离数据可清楚看出。取代基越大e 键型构象为主的趋势越明显。

CH

甲基环己烷原子间的距离

2)二元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1,2-二取代

3CH 33

>99.9%

1)

3

CH 3CH 3

(顺式)

33

(反式)

3

a,a 构象

3

只能是e,a 构象

3

3e,e 构象(优势构象)

(2)1,3-二取代

·10·

(顺式)

a,a 构象

e,e 构象(优势构象

)

CH 3

CH 3

(反式)

3

e,a 构象(其中有大的基团时,则在 e 键上) 只有 3

3

CH 3

CH 3

其他 二元、三元等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构象,可用上述同样方法得知。 小结:1°环己烷有两种极限构象(椅式和船式),椅式为优势构象。 2°一元取代基主要以e 键和环相连。

3°多元取代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e 键上取代基最多的构象。 4°环上有不同取代基时,大的取代基在e 键上构象最稳定。

§ 5-4 脂环烃的制备

一、分子内的偶联(小环的合成)

1.分子内的烷基化

X

H

Y

X

H

分子内

分子内

Y +X

-

Y

+X -

X=卤代物或磺酸盐离子。Y=-CN、-COR 、-COOR 2. 武慈型环合成法

H 2C

CH 2Br CH 2Br

CH

2

H 2C

2

·11·

二、狄尔斯-阿德耳反应(双烯合成)

Diels-Alder 反应

COOCH COOCH 3

+

+

33

90%

33

顺-1,2-二甲环已烷

顺丁烯二酸二甲酯

双烯合成之所以重要,,还由于它的立体专一性。所谓立体专一性是指那些

立体异构体不同的起始原料,反应后分别得到立体异构不同的产物,这样就能够有计划地控制反应产物。

+

O

+

内型内型是指酸酐基与亚甲桥基成反位,外型则成顺位。

外型(少量)

·12·

H +H

COOCH 3COOCH 3

33

顺环已烯-4,5-二甲酸二甲酯

CH 3OCO +

H

H COOCH 3

3

3

反环已烯-4,5-二甲酸二甲酯

三、卡宾合成法 卡宾对烯的加成

四、脂环烃之间的转化

四氢化双环戊二烯

CH 2N 2

CH 2+N 2

H R R H 2

CH 3

2+金刚烷

五、大环—联姻缩合(二酯在金属Na 条件下进行分子内缩合)

六、其它 1.付-克酰基化

2.芳烃的还原

CH 2CH 2CH 2COX

COOCH 3(CH2) 8COOCH 3

C O

2C) 6

CH OH

·13·

第五章 脂 环 烃

学习要求

1. 了解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2. 掌握脂环烃的性质;

3. 理解脂环烃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的解释; 4. 理解脂环烃的典型构象及其稳定性的解释; 5. 了解脂环烃的制备。

1.

§ 5-1 脂环烃的分类命名和异构现象

一、分类

CH 3

饱和脂环烃, 环烷烃 如:() 1 不饱和脂环烃 环烯烃 如:(

环炔烃

环的大小: 小环(3~4元);普通环(5~7元);中环((8~

12元)和大环(十二碳以上)。

2. 环的多少: 单环; 多环(桥环, 螺环)

二、命名 1.环烷烃的命名

(1) 根据分之中成环碳原子数目,称为环某烷。 (2) 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环烷烃的前面。

(3) 取代基位次按“最低系列”原则列出,基团顺序按“次序规则”小的优先列出。 例如:

1,3-=甲基环戊烷

异丙基环己烷

1,4-=甲基-4-乙基

环己烷

1-甲基-3-异丙基 环己烷

CH 3

3

CH 3

·1·

2.环烯烃的命名 (1)称为环某烯。

(2)以双键的位次和取代基的位置最小为原则。 例如:

环戊烯

CH 3

1-甲基环戊烯

CH 3

CH 3

1,3-环戊烯

2-甲基-1,3- 环己二烯

3,4-=甲基 环己烯

3. 多环烃的命名

(1) 桥环烃(二环、三环等) 分之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碳环的多

环化合物中,其中两个环共用两个或

多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桥环化合

桥头碳

物。

编号原则:从桥的一端开始,沿

最长桥编致桥的另一端,再沿次长桥致始桥头,最短的桥最后编号。

命名:根据成环碳原子总数目称为环某烷,在环字后面的方括号中标出除桥头碳原子外的桥碳原子数(大的数目排前,小的排后),(如左图)。其它同环烷烃的命名。 例如: 上化合物名为 7,7-二甲基二环[2

,2,1]庚烷

·2·

3

2CH 3

2

2-甲基-5-异丙基二环[3,1,0]己烷2-乙基-6-氯二环[3,2,1]辛烷

(2)螺环烃 两个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环烷烃称为螺环烃。

编号原则:从较小环中与螺原子相

螺碳原子

邻的一个碳原子开始,徒经小环到螺原子,再沿大环致所有环碳原子。

命名:根据成环碳原子的总数称

1-溴-5-甲基螺[3,4]辛烷

为环某烷,在方括号中标出各碳环中除螺碳原子以外的碳原子数目(小的数目排,大的排后),其它同烷烃的命名。

三、 异构现象

脂环烃的异构有构造异构和顺反异构。如C 5H 10的环烃的异构有:

§ 5-2 脂环烃的性质

一 、普通环的性质

普通脂环烃具有开链烃的通性

环烷烃主要是起自由基取代反应,难被氧化。

Br 2

Br

HBr

3Cl

HCl

顺式 bp37℃

反式 bp29℃

CH 3

Cl 2

环烯烃具有烯烃的通性

CH 3CH 3

H O/Zn主Br 2/CCl4

O

CH 3-C-CH 2CH 2CH 2CHO

CH 3Cl

Cl

CH 3

1mol Cl2

·3·

CH 3

3

HCl

CH 3

Cl

1,4-加成(主)

Cl

1,2-加成

二、小环烷烃的特性反应 1.加成反应 (1) 加氢

(2) 加卤素

(3)加H X, H2SO 4

2.氧化反应

环丙烷对氧化剂稳定,不被高猛酸钾、臭氧等氧化剂氧化。例如:

CH=C

·4·

Br 2/CCl4

不起加成,而是取代反应

CH CH Br 2/CCl4

Br 2/CCl4

CH 3CH 3

Br 2/CCl4

2-CH 22

Br Br

32Br

Br

溴褪色

可用于鉴别环烷烃

H 2H 2H 2

>300℃

CH 3CH 2CH 3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 3

2-CH 2-CH 22Br

Br

HBr

CH 3

H 2SO 4

CH 3

CH 3CH 3CH CH 3Br

CH 3CH 3CH CH 3OSO 3H

CH 3

CH 3CH 3CH CH 3OH

CH 33

CH 3CH 3

故可用高猛酸钾溶液来区别烯烃与环丙烷衍生物。 环烃性质小结:

(1)

小环烷烃(3,4元环)易加成,难氧化,似烷似烯。

普通环以上难加成,难氧化,似烷。

(2)

§ 5-3 脂环烃的结构

从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可以看出,环丙烷最不稳定,环丁烷次之,环戊烷比较稳定,环己烷以上的大环都稳定,这反映了环的稳定性与环的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 环丙烷的结构与张力学说 一、张力学说 1.Baeyer 的张力学说

环烯烃、共轭二烯烃,各自具有其相应烯烃的通性。

(n -2)α=(n 为正多边形的边数)

Baeyer 根据正四面体的模型并假设C 原子在成环后都在同一平面。 环丙烷60°,环丁烷90°,环戊烷108°,环已烷120°。 2. 角张力

这些与正常的四面体角的偏差,引起分子的张力,称为角张力。 角张力越大越不稳定,各环烷烃每个C-C 键向内压缩或向外扩张的偏差度数可算如下:环丙烷(109.5°-60°)/2 = + 24.8°

环丁烷(109.5°-90°)/2 = + 9.8° 环戊烷(109.5°-108°)/2 = + 0.8° 环已烷为-5.3°, 环庚烷-9.5°, 环癸烷-17.3°。

·5·

3. 环的稳定性:环戊烷> 环丁烷 >环丙烷 4.Baeyer 张力学说中的错误

① 假设不符合实际(假设环是平面的,实际环是非平面) 。 ② 历史的局限。

二、 近代结构理论的概念

1. 现代共价键的概念 成环C 以sp3杂化。 2. 弯曲键

根据量子力学计算, 环丙烷分子中: 碳环的键角为105.5°;HCH 键角为114°

2H 22

在环丙烷分子中碳原子究竟是以怎样的杂化方式成键的呢?有的认为碳原子在饱和烃中都是成sp3杂化轨道的,在环丙烷中只是重叠较少,所以成弯键。杂化的概念原是为了形成有利于成键的价电子轨道而设想出来的。环丙烷碳虽有四个价键,但键角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似已不能再是sp3杂化的了。然而,即使从根据键角的实际值求杂化轨道的观点看,无论s 和p 的哪种杂化轨道,键角都在90°以上。因此,不存在那种以环的键角60°作为键的共轴的s 和p 杂化轨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杂化论者也不得不假定为弯键。不论哪一种说法,由于形成了弯键,首先表明环丙烷中C-C 键的p 电子成分高,键的能量高。而且由于重叠程度较少,使电子云分布在连接两个碳原子的直线的外侧,提供了被亲电试剂进攻的位置,从而具有一定的烯烃性质,也是容易理解的了。

环丙烷为张力环,采取重叠式构象,所以容易破环。此外,环丙烷C -C 键为弯曲键,有点类似于烯烃的p 键,可以发生类似于烯烃的加成反应。

因为三碳环具有一定的π

键性质,在环丙烯分子中,以双键结合的两个

·6·

碳原子,犹如有了两个π键,它的C-H 键相似了。根据计算,这两个碳原子的σ键中S 电子占44%(乙炔50%)。

二、 环丁烷和环戊烷的构象 1.环丁烷的构象

与环丙烷相似,环丁烷分子中存在着张力,但比环丙烷的小,因在环丁烷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见右图:

根据结晶学和光谱学的证明,环丁烷是以 折叠壮构象存在的,这种非平面型结构可以减 少C-H 的重叠,使扭转张力减小。环丁烷分子 中 C-C-C键角为 111.5°,角张力也比环丙烷

的小,所以环丁烷比环丙烷要稳定些。总张力能 环丁烷的构象 为108KJ/mol。

① C-C键也是弯曲的。键角115°.

② 构象:四个C 原子不在同一平面。(蝴蝶式)

平面式 蝴蝶式

2.环戊烷的构象

环戊烷分子中,C-C-C 夹角为108°,接近sp3杂化轨道间夹角109.5°,环张力甚微,是比较稳定的环。但若环为平面结构,则其C-H 键都相互重叠,会有较大的扭转张力,所以,环戊烷是以折叠式构象存在的,为非平面结

构,见右图,其中有四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另 外一个碳原子在这个平面之外,成信封式构象。 这种构象的张力很小,总张力能25KJ/mol,

扭转张力在2.5KJ/mol以下,因此,环戊烷的化 环戊烷的构象 学性质稳定。

·7·

① 键角:108°,接近109.5°比较稳定。

② 构象:五个C 原子也不在同一平面。 信封式的稳定性大于半椅式。 (信封式和半椅式)

信封式

三、环己烷的构象

在环己烷分子中,六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碳碳键之间的夹角可以保持109.5°因此环很稳定。

① 键角: 109.5°无张力环,很稳定。

② 构象: 六个C 原子也不在同一平面。两种主要构象,椅式稳定性大于船式。

两种极限构象——椅式和船式

椅式

船式

无角张力

有C-H 键间的扭转张力 有张力环 1%

109.5°

无角张力

无C-H 键间的扭转张力 无张力 环 常温下 99%

椅式构象稳定的原因:

·8·

H

相邻碳上的C-H

键全部为交叉式

船式构象不稳定的原因:

2.平伏键(e 键)与直立键(a 键)

在椅式构象中C-H 键分为两类。第一类六个C-H 键与分子的对称轴平行,叫做直立键或a 键(其中三个向环平面上方伸展,另外三个相换环平面下方伸展);第二类六个C-H 键与直立键形成接近109.5°的夹角,平伏着相环外伸展,叫做平伏键或e 键。如下图:

H 相邻碳上的C-H 全部为重叠式

直立键

平伏键

在室温时,环己烷的椅式构象可通过

C-C 环己烷的直立键和平伏键由一种椅式构象变为另一种椅式构象,在 互相转变中,原来的a 键变成了e 键,而 原来的e 键变成了a 键。

对称轴

键键

当六个碳原子上连的都是氢时,两种构象是同一构象。连有不同基团时,则构象不同。

3.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1)一元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9·

两个椅式构象的互相转变

一元取代环己烷中,取代基可占据a 键,也可占据e 键,但占据e 键的构象更稳定。例如:

7%

93%内能比a 型少

75.3KJ/mol

3

原因:a 键取代基结构中的非键原子间斥力比e 键取代基的大(因非键原子间的距离小于正常原子键的距离所致)。从下图中原子在空间的距离数据可清楚看出。取代基越大e 键型构象为主的趋势越明显。

CH

甲基环己烷原子间的距离

2)二元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1,2-二取代

3CH 33

>99.9%

1)

3

CH 3CH 3

(顺式)

33

(反式)

3

a,a 构象

3

只能是e,a 构象

3

3e,e 构象(优势构象)

(2)1,3-二取代

·10·

(顺式)

a,a 构象

e,e 构象(优势构象

)

CH 3

CH 3

(反式)

3

e,a 构象(其中有大的基团时,则在 e 键上) 只有 3

3

CH 3

CH 3

其他 二元、三元等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构象,可用上述同样方法得知。 小结:1°环己烷有两种极限构象(椅式和船式),椅式为优势构象。 2°一元取代基主要以e 键和环相连。

3°多元取代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e 键上取代基最多的构象。 4°环上有不同取代基时,大的取代基在e 键上构象最稳定。

§ 5-4 脂环烃的制备

一、分子内的偶联(小环的合成)

1.分子内的烷基化

X

H

Y

X

H

分子内

分子内

Y +X

-

Y

+X -

X=卤代物或磺酸盐离子。Y=-CN、-COR 、-COOR 2. 武慈型环合成法

H 2C

CH 2Br CH 2Br

CH

2

H 2C

2

·11·

二、狄尔斯-阿德耳反应(双烯合成)

Diels-Alder 反应

COOCH COOCH 3

+

+

33

90%

33

顺-1,2-二甲环已烷

顺丁烯二酸二甲酯

双烯合成之所以重要,,还由于它的立体专一性。所谓立体专一性是指那些

立体异构体不同的起始原料,反应后分别得到立体异构不同的产物,这样就能够有计划地控制反应产物。

+

O

+

内型内型是指酸酐基与亚甲桥基成反位,外型则成顺位。

外型(少量)

·12·

H +H

COOCH 3COOCH 3

33

顺环已烯-4,5-二甲酸二甲酯

CH 3OCO +

H

H COOCH 3

3

3

反环已烯-4,5-二甲酸二甲酯

三、卡宾合成法 卡宾对烯的加成

四、脂环烃之间的转化

四氢化双环戊二烯

CH 2N 2

CH 2+N 2

H R R H 2

CH 3

2+金刚烷

五、大环—联姻缩合(二酯在金属Na 条件下进行分子内缩合)

六、其它 1.付-克酰基化

2.芳烃的还原

CH 2CH 2CH 2COX

COOCH 3(CH2) 8COOCH 3

C O

2C) 6

CH OH

·13·


相关内容

  • 环烷烃教案
  • 有机化学教案 第五章 脂环烃Cyclocarbohydrons(4学时) 具有环状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称为环烃,环烃又可分为脂环烃和芳香烃.开链烃两端连接成环的化合物与链烃性质相似,称为脂环烃. 5.1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5.1.1分类 按照分子中所含环的多少分为单环和多环脂环烃. 根据脂环烃的不饱和 ...

  • 有机化学---李景宁主编复习资料
  • 一.烯烃的系统命名 1. 选择主链选择含有双键做主链,以主链的碳原子的数目叫做"某烯烃": 2E-3,5-二甲基-2-己烯 2. 给主链进行标号,把主链的碳原子进行标号: 3. 标明双键的位次:将双键的位置放在最小的位次,放在烯烃的名称前面: 4. 其它烯烃的命名与烷烃的相同: ...

  • 03-脂环烃命名测试
  • 脂环烃命名测试 1.系统法命名 易: 中: CH 3 CH=CH2 CH 3 难: CH=CH2 CH 2 2.命名下列桥环和螺环化合物易: 中: CH 3 CH 难 附答案: 1.系统法命名 易: 环丙烷 环丁烷 环戊烷 环己烷 环己烯 环戊二烯 甲基环丙烷 1,1-二甲基环丁烷 1-甲基-2-二 ...

  • 烃类的衍生物
  • 烃的衍生物 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其中取代氢原子的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使烃的衍生物具有不同于相应烃的特殊性质,被称为官能团. 在不改变烃本身的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将烃上的一部分氢原子替换成其他的原子或官能团的一类有机物的统称.有机物是否属 ...

  • 在环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以单键相互联结成闭合的碳环
  • 第三章 环烷烃 在环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以单键相互联结成闭合的碳环,剩余的加完全与氢原子相连.其通式:C n H 2n §1. 环烷烃的异构及命名 1. 环烷烃的异构 环烷烃由于患的大小及侧链的长短和位置不同而产生构造异构体.最简单的环烷烃是环丙烷,只有三个碳原子,没有异构体.含四个碳原子以上帝的环烷烃 ...

  • 南京理工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 南 京 理 工 大 学 硕士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前 言 一. 指导思想与大纲依据 1. 指导思想 为了正确.客观.真实地选拔出高等工科院校化学化工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保障硕士研究生入学质量,提高有机化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促进有机化学教学.研究的发展, ...

  • 题库(3)脂环烃-对映异构体
  • 第四章 脂环烃(习题和答案)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 1. 2. 1-甲基-2-异丙基环戊烷 1,6-二甲基螺[4.5]癸烷 3 2H 5 3. 4. 1-甲基-2-乙基环戊烷 螺[3.4]辛烷 3 5. 6. 3 二环[2.2.1]庚烷 反-1,2-二甲基环丙烷 7. 3 3) 2 10. 9. 顺 ...

  •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
  • 有机化学总结 一.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几何异构体的命名 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Z .E 两种方法. 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 .E 表示.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顺式,反之为反式.如果双键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都不相同时,不能用顺反表示,只能用 ...

  • 有机物官能团性质
  • 医用有机化学 主要官能团性质 碳正离子和自由基的稳定性 一.烯烃的性质 CH3CHXCH 2X CH3CHXCH 3 CH3CH(OH)CH 3 CH3CH(OH)CH2X HOX 2 CRCO3H CH3CHO + HCHO CH 3COOH + CO 2 CH3-CH-CH 2 O 二.炔烃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