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
生物教研组:王晓涵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结构分析: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 内容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编写特点:新教材侧重对生物学实验过程的思考和理解。
学习意义:是《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延续;是学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为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孟德尔的选材原因、实验方法和操作要点。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解释和推理。
(2)通过对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的学习,提高探究能力以及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孟德尔的生平以及为遗传学所作贡献的介绍,学习孟德尔热爱科学、锲而不舍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性状分离的概念,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2)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以及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二、说教学法
教法:观察式 讨论式 归纳式 体验式 学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积极思考 探求新知 模拟体验 归纳总结 基本教学设计思路:
介绍孟德尔 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科学创新的试验方法 ↓
杂交实验选材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
杂交实验操作人工异花传粉的操作方法 ↓
一对相对性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的遗传实验 ↓
性状分离的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
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以及一些符号代表的意思,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由于只有一节课时间,课堂上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解析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的深度,因此尽管学生课堂反应热烈,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也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但在做课后练习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传统的讲练结合还是要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附:问题预习学案
1、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2、人工异花传粉的操作方法如何进行?有哪些注意事项?
3、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怎样设计的?为什么F1只表4、现出一种亲本的性状?为什么F2性状分离比是3:1? 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黄色小球和白色小球代表什么? ○
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白色小球和黄色小球数目都是10个? ○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
4为什么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 ○
5为什么使小球混合摇匀? ○
6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 ○
7为什么全班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更接近?如果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实验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结果,他还能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6、理解以下概念 ①性状
相对性状
②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
生物教研组:王晓涵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结构分析: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 内容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编写特点:新教材侧重对生物学实验过程的思考和理解。
学习意义:是《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延续;是学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为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孟德尔的选材原因、实验方法和操作要点。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解释和推理。
(2)通过对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的学习,提高探究能力以及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孟德尔的生平以及为遗传学所作贡献的介绍,学习孟德尔热爱科学、锲而不舍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性状分离的概念,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2)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以及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二、说教学法
教法:观察式 讨论式 归纳式 体验式 学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积极思考 探求新知 模拟体验 归纳总结 基本教学设计思路:
介绍孟德尔 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科学创新的试验方法 ↓
杂交实验选材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
杂交实验操作人工异花传粉的操作方法 ↓
一对相对性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的遗传实验 ↓
性状分离的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
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以及一些符号代表的意思,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由于只有一节课时间,课堂上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解析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的深度,因此尽管学生课堂反应热烈,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也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但在做课后练习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传统的讲练结合还是要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附:问题预习学案
1、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2、人工异花传粉的操作方法如何进行?有哪些注意事项?
3、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怎样设计的?为什么F1只表4、现出一种亲本的性状?为什么F2性状分离比是3:1? 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黄色小球和白色小球代表什么? ○
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白色小球和黄色小球数目都是10个? ○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
4为什么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 ○
5为什么使小球混合摇匀? ○
6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 ○
7为什么全班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更接近?如果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实验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结果,他还能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6、理解以下概念 ①性状
相对性状
②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