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
一、总体经济形势分析
1、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前世界经济形势显现出复杂的变化:欧洲债务风险凸显,金融市场动荡难平。在各种表象之下,宏观调控政策两难、经济内生动力不强、就业压力长期持续等深层问题亟待求解,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目前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 8%。财政不稳健正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大隐患。在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趋同的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债务违约问题会明显抬升风险溢价,造成短期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目前,重债国将面临“极端政策困境”:不紧缩财政,国家信用不保,眼前危机难过;紧缩财政,经济被釜底抽薪,长期增长不足。欧洲央行报告也指出,尽管欧洲银行业已经减计 4440亿欧元资产,但到 2011年仍需继续减计1950亿欧元。希腊债务危机可能使银行账面损失进一步扩大,因为德、法银行持有的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爱尔兰等国的国债达 9580亿美元。从已经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全球主要经济体今年一季度都实现了正增长,显示经济复苏已经成为全球性普遍现象。
去年第三季度,美国结束了连续 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 0.7%和1.2%。欧元区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金砖四国”经济在 2009年整体表现依然突出,除巴西和俄罗斯之外,“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和印度均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势头进一步明显,主要工业国家从第一季度开始均出现了正增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都好于预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25%,其中发达国家为 2.25%,发展中国家为6.25%。
虽然美国和日本2009年第三季度都出现了强劲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由政府经济刺激政策拉动,而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带动的自主复苏能力较弱。因此,美国经济衰退即使已经触底,2010年经济也只能保持低速增长状态。
美国经济从 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摆脱衰退,2010年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加快,第一季度,美国 GDP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 0.8%;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 1.5%。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消费支出持续扩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0年和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3.1%和3.6%;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为 2.1%和2.5%。世界银行预测,2010年和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2.5%和2.7%。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失业率较高,2010年4月份,美国失业率为 9.9%;二是银行的信贷活动仍然疲软;三是今年以来美元持续升值可能影响出口增长,使其经常项目逆差进一步扩大。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表现同样令人惊喜。日本内阁府6月 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价格和季节等因素调整后,日本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增长 5.0%,创下近年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显示,2010年和201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9%和2.0%;2010年日本消费物价指数为-1.4%。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10年和201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3%和1.8%。日本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财政赤字高企,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日本债务规模正接近 GDP的200%,是31个成员国中最高的;二是通缩,日本4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第 14个月下降,深陷通缩泥潭。
欧元区经济整体表现强劲,尽管受希腊债务危机拖累,欧元区经济总体仍保持上行态势。2010年一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0.5%,环比增长0.2%;4月份,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大幅上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0年和201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和1.5%;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为1.1%和1.5%。世界银行预测,2010年和2011年欧元区经济
增长率分别为1%和 1.7%。欧元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失业率较高,2010年3月份,欧元区失业率高达10%,为200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二是财政赤字恶化,2009年欧元区 16国的财政赤字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3%;三是受希腊债务危机影响,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大。
世界银行在6月9日发布的《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上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报告中预测,2010年世界整体经济增长率同比增长 3.3%,比1月份时的预期上调了0.6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率被上调至 2.5%,大幅高于1月份时预期的1.3%。世行将201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上调了0.5个百分点至 2.3%。其中欧洲因经济低迷和债务危机增幅被下调至 0.7%,美国经济增长率被上调至 3.3%。发展中国家 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被上调至6.2%,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预期分别被上调至9.5%和8.2%。虽然主要经济体增长率均被上调,但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不容盲目乐观。
2、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高达11.9%,继续领跑全球。为了应对危机的挑战,中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取得巨大成效。从 2009年第二季度起,中国经济开始恢复,并且复苏进程不断加快,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9%,第三季度为8.9%,第四季度为10.7%。2009年中国 GDP同比增长 9.1%。值得一提的,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着潜在的通胀压力,2010年前四个月,中国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上升了1.5%、2.7%、2.4%和2.8%。为此,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三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大量回收流动性。2009年下半年以来,巴西一直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2010年第一季度巴西GDP同比增长 9.9%,工业生产同比增长 18%,私人消费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在经济加速上涨的同时巴西也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6月9
日巴西央行决定上调贷款利率,这已经是巴西央行今年内第二次加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0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为5.5%,消费物价指数为5.1%。
二、经济形势对就业产生的影响
未来中国的就业形势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走势变化。目前来看,金融危机是一个周期性冲击,对2009年的城镇就业形势带来了空前的压力。这种就业压力不仅来自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就业岗位减少,而且还来自新增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在不利外部环境下,城镇就业形势也面临着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等一系列有利因素。为了促进城镇就业形势向积极方面转化,我们需要在树立战胜金融危机信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的政策因素去消除不利的外部环境影响,通过经济复苏拉动就业增长。
(一)空前的城镇就业压力
农民工提前返乡数量相当于就业岗位减少的数量。长期以来,农业部门扮演就业蓄水池角色,一旦遇到严峻的城市就业形势,农村劳动力就通过返乡务农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外出数量,是构成城市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在年龄结构上,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以下占16.1%、21-30岁占36.5%,两者占外出从业劳动力的一半以上。作为新一代移民,他(她)们与老一代移民有着本质的区别,希望在城市寻求个人发展机会,因此,这些劳动力继续外出的可能性非常大。31-40岁年龄组占外出从业劳动力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劳动力是农户挣得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外出可能性也非常大。40岁以上年龄组的比例不到20%,在不利的就业形势下,这部分劳动力的外出可能性相对较小。如果按70%的农民工依然外出,那么,粗略地估计农民工的就业岗位缺口接近1400万左右。
城镇的新增劳动力数量非常庞大。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大约有830万,2009年大中专学
校毕业生数量有610万人,加上去年尚未落实就业的150多万,城镇本身需要解决就业的人数将达到1500多万人。不考虑就业岗位继续减少的情况,大约需要新增将近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才能解决全部就业问题。然而,我国经济增长创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每年大约900多万,显然不能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在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城镇劳动力市场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二)不利的外部环境
首先,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将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场金融危机是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全球实体经济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冲击,它对全球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认为,这次危机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长期低迷。一些审慎的预测分析认为,全球经济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大约需要2-3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的恢复时间较长,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所带来的进口需求下降,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持续的打击。特别是一些出口收入弹性较高的产品,对外出口将由高增长转为低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其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始终存在。中国制造业和出口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空间不大,对产品价格变化较为敏感。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通过本币贬值方式,刺激出口,而人民币压力始终存在,并存在长期升值预期,这使得中国外贸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被部分削弱。这种价格效应,一方面导致部分企业或制造业产品出口额下降,降低出口市场份额,从而减少出口拉动的就业数量;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出口产品额价格,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预期,外资流入数量减少或净流出,也造成了外向型经济部门的投资下降,拉动就业数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
三是中国经济处在下行的经济周期。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了8年的
扩张势头。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央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措施,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难在短期内扭转经济周期的发展方向。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将会导致拉动就业能力减弱,不利于消除城镇庞大的就业压力。
(三)有利的政策因素
尽管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不利外部环境,但我国相继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随着这些政策逐步实施到位,它们为我们战胜这场金融危机传达了坚定的信心。而且,这些政策在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效应也将陆续释放出来,不断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并随着经济复苏而彻底改变。具体来讲,这些有利的政策因素包括:
通过扩大投资实现保增长和保就业。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到2010年加大投资4万亿元,主要用于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这些投资开始逐步到位,就业拉动效应将逐步发挥出来。
通过对企业减轻负担和加大扶持等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出台了“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组合拳”,提高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率、降低企业的税率、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降低企业社会保障缴费费率等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轻出口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从而为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需求提供保障。初步预计,这些政策可以减轻企业负担2000亿
元,稳定上千万个岗位。
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更好发展,更多吸纳就业;积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完善支持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政策体系,改善创业环境,同时强化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服务,提高创业的稳定性,为劳动者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就业供求矛盾加剧的情况下,还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通过延长时限、提升水平来实现特别功效。
采取积极的措施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务院下发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措施,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
环境分析
一、总体经济形势分析
1、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前世界经济形势显现出复杂的变化:欧洲债务风险凸显,金融市场动荡难平。在各种表象之下,宏观调控政策两难、经济内生动力不强、就业压力长期持续等深层问题亟待求解,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目前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 8%。财政不稳健正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大隐患。在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趋同的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债务违约问题会明显抬升风险溢价,造成短期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目前,重债国将面临“极端政策困境”:不紧缩财政,国家信用不保,眼前危机难过;紧缩财政,经济被釜底抽薪,长期增长不足。欧洲央行报告也指出,尽管欧洲银行业已经减计 4440亿欧元资产,但到 2011年仍需继续减计1950亿欧元。希腊债务危机可能使银行账面损失进一步扩大,因为德、法银行持有的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爱尔兰等国的国债达 9580亿美元。从已经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全球主要经济体今年一季度都实现了正增长,显示经济复苏已经成为全球性普遍现象。
去年第三季度,美国结束了连续 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 0.7%和1.2%。欧元区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金砖四国”经济在 2009年整体表现依然突出,除巴西和俄罗斯之外,“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和印度均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势头进一步明显,主要工业国家从第一季度开始均出现了正增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都好于预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25%,其中发达国家为 2.25%,发展中国家为6.25%。
虽然美国和日本2009年第三季度都出现了强劲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由政府经济刺激政策拉动,而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带动的自主复苏能力较弱。因此,美国经济衰退即使已经触底,2010年经济也只能保持低速增长状态。
美国经济从 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摆脱衰退,2010年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加快,第一季度,美国 GDP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 0.8%;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 1.5%。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消费支出持续扩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0年和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3.1%和3.6%;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为 2.1%和2.5%。世界银行预测,2010年和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2.5%和2.7%。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失业率较高,2010年4月份,美国失业率为 9.9%;二是银行的信贷活动仍然疲软;三是今年以来美元持续升值可能影响出口增长,使其经常项目逆差进一步扩大。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表现同样令人惊喜。日本内阁府6月 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价格和季节等因素调整后,日本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增长 5.0%,创下近年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显示,2010年和201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9%和2.0%;2010年日本消费物价指数为-1.4%。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10年和201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3%和1.8%。日本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财政赤字高企,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日本债务规模正接近 GDP的200%,是31个成员国中最高的;二是通缩,日本4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第 14个月下降,深陷通缩泥潭。
欧元区经济整体表现强劲,尽管受希腊债务危机拖累,欧元区经济总体仍保持上行态势。2010年一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0.5%,环比增长0.2%;4月份,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大幅上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0年和201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和1.5%;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为1.1%和1.5%。世界银行预测,2010年和2011年欧元区经济
增长率分别为1%和 1.7%。欧元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失业率较高,2010年3月份,欧元区失业率高达10%,为200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二是财政赤字恶化,2009年欧元区 16国的财政赤字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3%;三是受希腊债务危机影响,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大。
世界银行在6月9日发布的《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上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报告中预测,2010年世界整体经济增长率同比增长 3.3%,比1月份时的预期上调了0.6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率被上调至 2.5%,大幅高于1月份时预期的1.3%。世行将201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上调了0.5个百分点至 2.3%。其中欧洲因经济低迷和债务危机增幅被下调至 0.7%,美国经济增长率被上调至 3.3%。发展中国家 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被上调至6.2%,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预期分别被上调至9.5%和8.2%。虽然主要经济体增长率均被上调,但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不容盲目乐观。
2、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高达11.9%,继续领跑全球。为了应对危机的挑战,中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取得巨大成效。从 2009年第二季度起,中国经济开始恢复,并且复苏进程不断加快,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9%,第三季度为8.9%,第四季度为10.7%。2009年中国 GDP同比增长 9.1%。值得一提的,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着潜在的通胀压力,2010年前四个月,中国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上升了1.5%、2.7%、2.4%和2.8%。为此,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三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大量回收流动性。2009年下半年以来,巴西一直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2010年第一季度巴西GDP同比增长 9.9%,工业生产同比增长 18%,私人消费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在经济加速上涨的同时巴西也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6月9
日巴西央行决定上调贷款利率,这已经是巴西央行今年内第二次加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0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为5.5%,消费物价指数为5.1%。
二、经济形势对就业产生的影响
未来中国的就业形势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走势变化。目前来看,金融危机是一个周期性冲击,对2009年的城镇就业形势带来了空前的压力。这种就业压力不仅来自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就业岗位减少,而且还来自新增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在不利外部环境下,城镇就业形势也面临着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等一系列有利因素。为了促进城镇就业形势向积极方面转化,我们需要在树立战胜金融危机信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的政策因素去消除不利的外部环境影响,通过经济复苏拉动就业增长。
(一)空前的城镇就业压力
农民工提前返乡数量相当于就业岗位减少的数量。长期以来,农业部门扮演就业蓄水池角色,一旦遇到严峻的城市就业形势,农村劳动力就通过返乡务农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外出数量,是构成城市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在年龄结构上,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以下占16.1%、21-30岁占36.5%,两者占外出从业劳动力的一半以上。作为新一代移民,他(她)们与老一代移民有着本质的区别,希望在城市寻求个人发展机会,因此,这些劳动力继续外出的可能性非常大。31-40岁年龄组占外出从业劳动力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劳动力是农户挣得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外出可能性也非常大。40岁以上年龄组的比例不到20%,在不利的就业形势下,这部分劳动力的外出可能性相对较小。如果按70%的农民工依然外出,那么,粗略地估计农民工的就业岗位缺口接近1400万左右。
城镇的新增劳动力数量非常庞大。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大约有830万,2009年大中专学
校毕业生数量有610万人,加上去年尚未落实就业的150多万,城镇本身需要解决就业的人数将达到1500多万人。不考虑就业岗位继续减少的情况,大约需要新增将近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才能解决全部就业问题。然而,我国经济增长创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每年大约900多万,显然不能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在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城镇劳动力市场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二)不利的外部环境
首先,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将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场金融危机是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全球实体经济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冲击,它对全球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认为,这次危机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长期低迷。一些审慎的预测分析认为,全球经济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大约需要2-3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的恢复时间较长,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所带来的进口需求下降,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持续的打击。特别是一些出口收入弹性较高的产品,对外出口将由高增长转为低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其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始终存在。中国制造业和出口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空间不大,对产品价格变化较为敏感。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通过本币贬值方式,刺激出口,而人民币压力始终存在,并存在长期升值预期,这使得中国外贸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被部分削弱。这种价格效应,一方面导致部分企业或制造业产品出口额下降,降低出口市场份额,从而减少出口拉动的就业数量;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出口产品额价格,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预期,外资流入数量减少或净流出,也造成了外向型经济部门的投资下降,拉动就业数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
三是中国经济处在下行的经济周期。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了8年的
扩张势头。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央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措施,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难在短期内扭转经济周期的发展方向。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将会导致拉动就业能力减弱,不利于消除城镇庞大的就业压力。
(三)有利的政策因素
尽管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不利外部环境,但我国相继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随着这些政策逐步实施到位,它们为我们战胜这场金融危机传达了坚定的信心。而且,这些政策在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效应也将陆续释放出来,不断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并随着经济复苏而彻底改变。具体来讲,这些有利的政策因素包括:
通过扩大投资实现保增长和保就业。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到2010年加大投资4万亿元,主要用于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这些投资开始逐步到位,就业拉动效应将逐步发挥出来。
通过对企业减轻负担和加大扶持等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出台了“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组合拳”,提高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率、降低企业的税率、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降低企业社会保障缴费费率等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轻出口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从而为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需求提供保障。初步预计,这些政策可以减轻企业负担2000亿
元,稳定上千万个岗位。
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更好发展,更多吸纳就业;积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完善支持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政策体系,改善创业环境,同时强化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服务,提高创业的稳定性,为劳动者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就业供求矛盾加剧的情况下,还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通过延长时限、提升水平来实现特别功效。
采取积极的措施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务院下发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措施,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