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护理学习计划

2013年度西医护理学习计划

一 月: 糖尿病

二 月: 低血糖

三 月: 痛风

四 月: 糖尿病肾病病人的饮食应如何安排

五 月: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

六 月:糖尿病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哪 些?

七 月:急性肾小球肾炎

八 月: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

九 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十 月: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十一月:缺铁性贫血

十二月: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糖尿病

概念: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

【疾病相关知识】

1、诱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环境因素

2、临床表现:

代谢紊乱综合征:多饮、多尿、烦渴、善饥多食、消瘦、乏力、无力、体重减轻、以上症状统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其他症状,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不调,便秘等。

??? 3、分四大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护理措施】

1、血糖监测:三餐前空腹和三餐后2h、睡前测血糖

2、运动治疗:适当运动,如慢速(散步、购物),中速(打太极拳、体操、骑自行车),用胰岛素或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病人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运动时间。一般选择餐后1h进行;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服用,身体状况不良时应暂停运动。

3、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A准确执行医嘱: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B注射时间、部位、和方法: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小时皮下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再抽长效,然后混匀;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宜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部位,注射时避开硬结和脂肪萎缩部位。C胰岛素不良反应得观察和处理;低血糖反应,最常见。(详见低血糖护理常规)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注射该部位可缓慢自然恢复。

4、皮肤护理: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内衣;有皮肤感染时应做伤口细菌培养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护理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

5、消化道、口腔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6、泌尿道护理:女患者每次小便后用温水清洗外阴,防止和减少瘙痒和湿疹发生。

7、足部护理: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评估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足部动脉减弱等。注意保暖,按摩,坐位时不要盘腿或两腿交叉坐。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预防外伤,不要赤脚走路,部要穿拖鞋走路,冬天使用电毛毯时避免烫伤。

【饮食指导】

1、严格定时: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15-30min后定量进餐。2、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成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热量:105-125.5kJ(25-30kcal)。3、饮食结构: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2%-20%,脂肪30%左右。4、每餐热量合理分配:3餐分为1/5、2/5、2/5或1/3、1/3、1/3、4餐分为1/7、2/7、2/7、2/7。5、合理饮食、均衡营养。6、糖尿病病人饮食注意事项:严格定时进食;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严格限制各种甜食;进行运动时不易空腹;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一次。

【口服降糖用药指导】

1、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2、知道患者按时进餐,正确服药,切勿提前或推后。

3、观察患者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变化,评价药物疗效。

【心理指导】

1、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诱因、治疗、预后等。

2、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紧张、过分担心、睡眠差等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医护人员帮助,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3、参加适当活动,分散注意力,如散步、听音乐、打扑克

4、与朋友及家人沟通,排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健康指导】

1、定期监测血糖,空腹血糖应

2、遵医嘱用药.3、定时运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4、不宜空腹运动,外出活动时要携带糖块,不宜离家太远,随身携带糖尿病卡.5、生活规律,戒烟酒,注意卫生,做好足部护理.6、帮助糖尿病病人家属有关糖尿病相关知识,关心和帮助病人,对病人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7、定期复诊,每3个月复检糖化血红蛋白,每年定期全身检查。?

2、低血糖

概念: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或50mg/dl,同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疾病相关知识】

1、诱因:药物过量、进食不足或未按时进食

2、低血糖指标:小于2.8mmol/L

3、症状:出汗、心慌、饥饿、软弱无力、面色苍白、肢体发冷、头晕、反应迟钝、步态不稳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2、绝对卧床休息3、监测血糖4、不宜空腹运动5、做空腹检查前,停用一切降糖药6、外出随身携带含糖食物

【饮食指导】

1、清醒患者,应进食含糖食品或饮料

2、按时、按量、规律进食

3、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定时、定量进餐

【用药指导】

1、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2、食欲欠佳时,及时通知医师调整胰岛素及药物用量

【心理指导】

1、消除害怕焦虑、恐惧心理

2、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

3、告知家人理解患者并多与之沟通,以排除不良情绪

【健康指导】

1、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2、在医生指导下增减用药

3、外出时随身携带甜品及糖尿病生命卡

3、痛风

概念:是一组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的异质性疾病。

【疾病相关知识】

1、诱因: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也可由肾病、

血液病、药物及高嘌呤食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2、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及由此所致的特征性关节炎、痛风石、严重者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若手、腕部或肘关节受到侵犯时以夹板固定、制动,可减轻疼痛,也可在受累关节给于25%冰湿敷硫酸镁,消除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3、注意患部皮肤的保护。

【饮食指导】

1、避免进食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虾类、蛤蟹等海味、肉类、菠菜、蘑菇、黄豆、扁豆、豌豆、浓茶等。

2、不食用太浓或刺激性调味品,戒酒,指导病人进食减性食物,如牛奶、鸡蛋、马铃薯、各类蔬菜、柑橘类水果使尿的PH值≥7,减少尿酸盐结晶的沉积。

3、痛风病人中肥胖者,热量不应过高,应限制在5020-6276KJ/d。

【用药指导】

1、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2、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3、使用别嘌呤除有皮疹、发热、胃肠道反应外、还有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在肾功能不全者,宜减半量应用

【心理指导】

1、消除害怕疼痛心理

2、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缓解心理压力

3、告知家人理解患者并多与之沟通,以排除不良情绪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紧张,生活要有规律,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2、指导病人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进食高嘌呤的食物,勿饮酒,每天至少饮2000ML水,有助于尿酸由尿液排除。

3、鼓励患者定期且适当运动,并指导患者保护关节的技巧:运动后疼痛超过1-2小时,应暂时停止此项运动;使用大块肌肉,如能肩部负重的不用手提;交替完成轻重不同的工作,不要长时间持续进行重的工作;经常改变姿势,保持受累关节舒适,若局部有肿胀和湿热,尽可能避免其活动。

4、指导病人自我检查,如平时用手触摸耳廓及手足关节处是否产生痛风石。

5、嘱病人定期复查血尿酸,门诊随诊。

?

4、糖尿病肾病病人的饮食应如何安排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饮食是防治的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积极控制血糖。要求饮食科学合理并适应病人的个体情况,

饮食与体力活动结合,必要时加上降糖药,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超重者应减轻体重。

2.有效地抗高血压治疗能养减少白蛋白尿,并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从饮食上应

限制钠盐的摄入,对于有高血压和肾病的患者,每日摄入钠盐≦2000毫克(即低于5克食盐),包括酱油、味精及松花、挂面等所含的钠在内。

3.关于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因病情而异。当前大多数人主张糖尿病肾病病人的蛋白质摄入量与正常人相近,即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0.8克,或占全日总热量的10%。一旦肾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则将蛋白质即制到每日每公斤体重0.6克。如病人用透析治疗,蛋白质摄入应提高至每日每公斤体重1.0~1.5克。除蛋白摄取量之外,蛋白质的质也很重要,就选用动物性食物,如奶、水产、禽类、瘦肉等,使动物性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30%~50%。

5、大血管病变

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佯硬化症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

轻,病情进展也较快。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与糖尿病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末完全明了,已知动脉粥样硬化的某些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主要是2型)人群中的发生率均高于相应的非搪尿病人群。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主要是HDL2一ch)水平呈负相关。此外,胰岛素、性激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激素水平异常、高血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亦直接或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刺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低胰岛素血症则可通过减低脂质清除及降低血管壁溶酶体脂肪酶系活性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疽。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这已成为2型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在脑梗塞中,糖尿病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以上。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液粘度增高、并发高血压等。应从以下几方面预防。

(1)积极控制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动脉硬化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出1倍,且发生于较年轻的时期,与糖尿病的病程和血糖控制不良密切相关。有报道病程在5年以下的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硬化发生率为31%,5年以上者为70%。因此,积极控制糖代谢紊乱是减少脑血管病的重要条件。

(2)认真治疗脂代谢紊乱。糖尿病时如并发脂代谢紊乱,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均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调整饮食结构,并加药物治疗,如: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钠(普拉固)等。

(3)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是非糖尿病者的1.5~2倍,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可导致动脉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附和凝聚等。高血压又是导致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认真控制高血压无疑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培跌普利(雅诗达)、

苯那普利(洛汀新),钙离子括抗剂(心痛定、络活喜),利尿剂(吲达帕胺,即钠催离)等。

(4)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诱发本病。

(7)其它诱因:还有妊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伴有其它疾病(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高脂血症、糖尿病性高血压等)、服降压药不当、大使干结、过度劳累等。这些诱因几乎都与血压的波动和动脉硬化有关。因此,平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将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6、糖尿病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哪些?

1.严格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

2.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口服降糖药只能选用糖适平,拜糖平或用胰岛素治疗。

如已进入尿毒症期,不能再用口服降糖药。

3.由于肾糖阈发生变化,不能用测尿糖来观察病情。

4.严格控制血压,将会对改善肾功能有帮助。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降压药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洛汀新等或钙离子拮抗剂,心痛定等。

5.限制蛋白摄入,按0.6~0.8克/公斤标准进低蛋白饮食。以摄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盐的摄入控制在5克/日以下。浮肿时盐限制更要严格而且还要限饮水量。

6.中医中药治疗:祖国医学对肾脏病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可用辨证施治,对糖尿病

肾病治疗起到积极作用。但进入尿毒症期,也要慎用。

7.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当已进入尿毒症期,除了以上治疗外,还要选择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以便把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如果有条件进行肾移植,恢复程度和生存时间都会明显提高。

7、急性肾小球肾炎

概念:简称急性肾炎(AGN)是一组起病急,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水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疾病。本病常有前驱感染,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也可引起。

【疾病相关知识】

1、临床特点:本病好发于儿童,男性居多。血尿(均有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且常为首发症状)、水肿(多表现为晨起时眼脸水肿,面部肿胀感)、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饮食指导】

1、急性期应严格限制盐的摄入,以减轻水肿和心脏负担,对于严重水肿者,每日进盐应低于3克。

2、也应限制饮水量和钾的摄入,每日饮水应为500ML加上24小时尿量,此进水包括饮食、饮水、服药、输液等所含水分的总量

3、饮食应注意热量充足、易消化和吸收

【用药指导】

1、坚持长期用药

2、降压不易过快,过低

3、避免使用损伤肾脏的药物 如氨基苷类抗菌药物等

【心理指导】

1、鼓励家属给予心理上的安慰与支持,使患者情绪稳定

2、主动找家人或朋友倾诉,以排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健康指导】

1、平时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制,防止受冻、受湿和过劳。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发生化脓性皮肤感染

2、患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皮肤感染时,应及时治疗;注意休息和保暖,限制活动量。

3、在儿童集中的场所,特别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隔离工作。

4、讲明定期复查的必要性,嘱定期来院复查。

8、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7%—78%,受损的植物神经系统包括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有时两者同时受累,有时只有一种受累。

如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损伤时,出现心跳加快,心率在90次/分以上;而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损伤时,心跳减慢,心率在60次/分左右;两部分神经均损伤则会出现固定心率的现象,或表现为“快—慢综合症”。因此通过糖尿病患者心率的变化可以判断有否心脏的植物神经病变。

心率变异测定法(包括时域及频域法)就是一种比较准确简单易行的无创性心脏功能测定法,其他判断指标还有心率的呼吸差和卧立位差等。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特征是:起病隐袭,病情发展缓慢,极少能自行缓解,不易引起患者的注意,并可发生无病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紊乱及心源性猝死。

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又一重要表现,按眼底改变可分为两大类:

(a)非增殖型(又称背景性或单纯性),病变局限于视网膜内,表现为视网膜微血

管瘤、视网膜出血斑、软性及硬性渗出物、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病变,眼底极管荧光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b)增殖型,病变至少有部分向内伸延超过内界膜,新生血管出现是其主要标志,

血管易破裂致视网膜前和玻璃体出血,血凝块机化后,纤维组织牵拉引起视网膜脱离,是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

(3)其他:

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灶性坏死等损害,称为糖尿病心肌

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如何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稳定地控制好血糖。

2、保持血压正常和纠正血脂代谢紊乱。

3、定期复查,发现问题,如有必要,及时转给眼科医生。

4、戒烟。

哪些人最可能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糖尿病病期长的患者。糖尿病病期小于5年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小于10%,病期超过20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达到90%以上。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发生时年龄有关。确诊年龄为0-19岁,7%的患者10年后将发生视网膜病变;确诊年龄为20-39岁,10%的患者10年后将发生视网膜病变,确诊年龄超过40岁,25%的患者10年后将发生视网膜病变。

10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

【诱因】

1型糖尿病病人有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的诱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有时可无明显诱因。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数天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至晚期时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嗜睡以至昏迷。感染等诱因引起的临床表现可被DKA的表现所掩盖。少数病人

表现为腹痛,酷似急腹症,易误诊,应予注意。部分病人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一、尿尿糖、尿酮体强阳性。当肾功能严重损害而阈值增高时,尿糖、尿酮阳性程度与血糖、血酮数值不相称。可有蛋白尿和管型尿。

二、血血糖多数为16.7~33.3mmol/L(300~600mg/dl),有时可达55.5smmol/L(1000mg/dl)以上。血酮体升高,多在4.8mmol/L(50mg/dl)以上。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轻者为13.5~18.0mmol/L(30~40vol%),重者在9.0mmol/L(20vol%)以下。二氧化碳分压降低,pH

【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昏迷、酸中毒、失水、休克的病人,均应考虑DKA的可能性.尤其对原因不明意识障碍、呼气有酮味、血压低而尿量仍多者,应及时作有关化验以争取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少数病人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作为糖尿病的首发表现,某些病例因其他疾病或诱发因素为主诉也容易将医务人员的思维引入歧途。有些病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尿毒症或脑血管意外共存而使病情更为复杂,应注意辨别。此外,应与低血糖昏迷、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及乳酸性酸中毒之间的鉴别。

11缺铁性贫血

概念: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入院须知】

见入院宣教

【疾病相关知识】

1、病因: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铁的吸收不良;铁损失过

多。

2、 临床特点:面色苍白、乏力、容易疲倦、头晕头疼、心

悸气短、耳鸣、皮肤干燥、指(趾)甲扁平不光整,甚至反甲、

【饮食指导】

1、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铁丰富易消化的软

食。

2、含铁丰富的饮食有:动物心、肝、肾,瘦肉,鸡蛋黄,

豆类,麦芽,紫菜,海带,木耳。

3、消化不良者应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用药指导】

1、口服铁剂的护理:铁剂易饭后或餐中服用,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引起胃肠道反应;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时服用;口服液体铁剂时必须用吸管吸入;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应向病人做好解释。

2、注射铁剂的护理:采用深部肌肉注射并经常更换部位,以促进吸收,避免硬结形成。药液的溢出会引起皮肤染色,因此强调注射时应注意,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入空针后,更换针头;可采用“Z”型注射法或留空气注射法,以免药液溢出;

【健康指导】

1、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

2、要坚持用药,适当休息及运动。

3、注意生活起居,轻度贫血者可照常工作,注意休息与营养;中度以上贫血者,可散步及做力所能及的活动。

4、指导病人及家属选择含铁丰富的食品,饮食应多样化,并切实遵循饮食治疗原则及计划,安排好营养食谱。建议用铁锅炒菜、煮饭。

5、遵医嘱用药,服药时避免同时食用影响铁剂吸收的物质。

6、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12、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 ,凡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三)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 禁用此药。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四)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3天以上,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五)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

(七)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二)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五)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六)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七)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 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一)过敏反应防护程序:

询问过敏史 → 做过敏试验 → 阳性患者禁用此药 → 该药标记、告知家属 → 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 → 现用现配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首次注射后观20~30 min

(二)过敏性休克急救程序:

立即停用此药 → 平卧 →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 改善缺氧症状→ 补充血容量 → 解除支气管痊孪 → 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

2013年中医护理学习计划

一 月:阴阳五行学说

二 月:脏腑

三 月:气、血、津液

四 月:经络

五 月:耳针法

六 月:艾条灸

七 月:拔罐法

八 月:穴位按摩法

九 月:刮痧法

十 月:湿敷法

十一月:涂药法

十二月:熏洗法

一 月: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

1.阴阳的基本概念(最初涵义,范畴)

2.阴阳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如:水和火),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冷水和热水)。

3.阴阳的属性是相对的。

(1)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如:60℃的水。

(2)阴阳中复有阴阳。如:白天中的上午。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四)阴阳的互相转化

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 月:脏腑

一、五 脏

(一)心

1、心的生理功能

(1)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以营养全身

A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备三个条件:①心气充沛②血液充盈③脉道通畅

B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从以下四方面观察:①面色②舌色③脉象④胸中感觉

(2)主神志:①精神意识思维活动②主宰人的生命活动

2、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二)肺 “华盖” “娇脏”

1、肺的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A主呼吸之气:吸入清气,排出浊气,完成人体与自然界的气体交换。

B主一身之气:通过肺有规律的呼吸运动,带动全身的气机。“肺为气之主”

(2)朝百脉、主治节。

(3)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A宣发:①呼出浊气②向上向外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

B肃降:①吸入清气②向下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③肃清呼吸道的异物

C通调水道:对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 提壶揭盖

2、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在志为忧(悲则气消)、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三)脾

1、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运输,消化吸收。

①运化水谷“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后天之本”②运化水湿“脾为生痰之源”。

(2)主升清:①将水谷精微向上输布,化生气血营养全身②维持内脏位置相对固定,使内脏不致下垂。

(3)主统血: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

2、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四)肝

1、肝的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疏通发泄 “刚脏”①调畅气机②促进消化吸收A协调脾胃气机的升降B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泄③调畅情志④影响男子排精,女子月经“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2)主藏血:储藏和调节血量。

2、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在志为怒(怒则气上) 在液为泪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五)肾

1、肾的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

藏精:贮藏精气,防止精气从体内无故丢失,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精: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

肾精:有形的,物质,散为肾气

肾气:无形的,功能,聚为肾精 肾精与肾气为同一物质,合称肾中精气

肾中精气是产生肾阴肾阳的物质基础,肾阴肾阳是机体阴阳的根本“真阴真阳,元阴元阳”

(2)主水: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

①将饮食中的津液吸收并布散全身②将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水脏”“肾为水之下源”

(3)主纳气:摄纳肺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2、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在志为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在液为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和二阴。

二、六 腑

(一)胆(1)储藏和排泄胆汁(2)主决断

(二)胃(1)主受纳腐熟水谷“水谷之海”(2)主通降

(三)小肠

(1)主受盛和化物(2)泌别清浊“小肠主液”“利小便而实大便”

(四)大肠:传化糟粕

(五)膀胱:储藏和排泄尿液

(六)三焦(1)通行元气 (2)疏通水道

三、奇 恒 之 府

(一)脑 “脑为髓之海” (二)女子胞“主月经和孕育胎儿”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气与血的关系

2、心与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3、心与肝: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方面

4、心与肾:心位居于上,五行属火,火曰炎上

肾位居于下,五行属水, 水曰润下 “水火既济”

5、肺与脾:气的生成和水液的输布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6、肺与肝:气机的调节方面

7、肺与肾: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

8、肝与脾:消化和气血运行

9、肝与肾:精血互生,阴阳协调,藏泄配合

10、脾与肾:先后天相互滋生和水液代谢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阴阳表里相互配合关系

1、心与小肠:心火下于小肠

2、肺与大肠:肺气肃降,有利于大肠的传导和津液的下达

3、脾与胃:①纳运协调②升降相因③燥湿相济

4、肝与胆: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5、肾与膀胱:尿液的储藏和排泄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三 月:气、血、津液

一、气

气: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一)气的生成与运动

1、生成来源①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②饮食中化生的水谷精气③自然界的清气

2、气机:气的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的运动

(二)气的分布和分类

1、元气

①来源:肾中精气

②分布:通过三焦到达全身

③功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

2、宗气

①来源:A肺吸入的清气B脾化生的水谷精气

②分布:胸中

③功能:A走息道以行呼吸B贯心脉以行气血

3、营气

①来源:脾化生的水谷精气(营养丰富的)

②分布:脉中

③功能:A化生血液B营养全身

4、卫气

①来源:脾化生的水谷精气(活力较强的)

②分布:脉外

③功能:A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B温养脏腑、肌肉、皮毛C调节控制腠理开合,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三)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②推动血液和津液的生成运行

2、温煦作用:①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②血和津液的运行③人体体温的恒定

3、防御作用:①防止外邪入侵②驱邪外出

4、固摄作用:控制液态物质,防止无故丢失

5气化作用:精气血津液等的新陈代谢和相互转化

二、血

(一)血的生成

血液=营气+津液

(二)血的功能

1、滋润营养作用2、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三)血的循环

血液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的协调平衡

三、津 液

津液: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二)津液的功能

1、滋润和营养的功能2、化生血液3、调节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五、神

(一)神的形成

(二)津液的作用

四、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①气能生血A营气B气化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

2、血为气之母①血能载气②血能生气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2、气能行津3、气能摄津4、津能载气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液=营气+津液 “津血同源”

四 月:经络

经络的概念和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的命名

“内为阴,外为阳;脏为阴,腑为阳;上为手,下为足。”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在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叉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二、十二正经的走向、交接及分布规律

(一)十二经脉的走向及交接规律

头面

胸手

(腹)三

三、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及流注次序

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膀,肾包三焦胆肝脏。

一、奇经八脉的含义

二、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区别与联系

十四经脉: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

三、奇经八脉的功能

一源三歧: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

任脉沿前正中线上行。“阴脉之海”任主胞胎

督脉沿后正中线上行。“阳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诸经,司妇女带下。

经络的功能与作用

(一)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

(二)经络具有运气气血,濡养周身的作用

(三)经络具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

(四)感应传导作用

五 月:耳针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六 月: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1 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 目标

2.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3 禁忌证

3.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3.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 告知

4.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4.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4.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6.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6.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6.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7.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七 月: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 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1.3 心理状况。

2 目标

2.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 禁忌证

3.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3.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 告知

4.1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4.2 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4.3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6 操作程序

6.1 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6.3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6.4 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6.5 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6.6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6.7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7.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7.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7.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7.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7.6 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八 月: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 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1.3 心理状况。

2 目标

2.1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2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3 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4 告知

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5 物品准备

治疗巾。

6 操作程序

6.1 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6.2 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6.3 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6.4 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6.5 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6 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7.2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九 月:刮痧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 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1.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 心理状况。

2 目标

2.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4 告知

4.1 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4.2 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6 操作程序

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6.3 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6.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6.5 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

6.6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节手法力度。

6.7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6.8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7.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7.3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7.5 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十 月:湿敷法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1.3 心理状况。

2 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3 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4 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6 操作程序

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6.3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6.4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6.5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6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7.2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7.3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十一月: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1.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 心理状况。

2 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3 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4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5 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6 操作程序

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 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6.3 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6.4 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6.5 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6 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7.2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7.3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7.4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7.5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7.6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7 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

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十二月:熏洗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1.3 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1.4 心理状况。

2 目标

2.1 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2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2.3 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2.4 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3 禁忌证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4 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6 操作程序

6.1 遵医嘱配制药液。

6.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6.3 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6.4 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5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6.6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7.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7.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7.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7.5 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013年度西医护理学习计划

一 月: 糖尿病

二 月: 低血糖

三 月: 痛风

四 月: 糖尿病肾病病人的饮食应如何安排

五 月: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

六 月:糖尿病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哪 些?

七 月:急性肾小球肾炎

八 月: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

九 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十 月: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十一月:缺铁性贫血

十二月: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糖尿病

概念: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

【疾病相关知识】

1、诱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环境因素

2、临床表现:

代谢紊乱综合征:多饮、多尿、烦渴、善饥多食、消瘦、乏力、无力、体重减轻、以上症状统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其他症状,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不调,便秘等。

??? 3、分四大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护理措施】

1、血糖监测:三餐前空腹和三餐后2h、睡前测血糖

2、运动治疗:适当运动,如慢速(散步、购物),中速(打太极拳、体操、骑自行车),用胰岛素或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病人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运动时间。一般选择餐后1h进行;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服用,身体状况不良时应暂停运动。

3、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A准确执行医嘱: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B注射时间、部位、和方法: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小时皮下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再抽长效,然后混匀;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宜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部位,注射时避开硬结和脂肪萎缩部位。C胰岛素不良反应得观察和处理;低血糖反应,最常见。(详见低血糖护理常规)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注射该部位可缓慢自然恢复。

4、皮肤护理: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内衣;有皮肤感染时应做伤口细菌培养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护理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

5、消化道、口腔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6、泌尿道护理:女患者每次小便后用温水清洗外阴,防止和减少瘙痒和湿疹发生。

7、足部护理: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评估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足部动脉减弱等。注意保暖,按摩,坐位时不要盘腿或两腿交叉坐。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预防外伤,不要赤脚走路,部要穿拖鞋走路,冬天使用电毛毯时避免烫伤。

【饮食指导】

1、严格定时: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15-30min后定量进餐。2、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成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热量:105-125.5kJ(25-30kcal)。3、饮食结构: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2%-20%,脂肪30%左右。4、每餐热量合理分配:3餐分为1/5、2/5、2/5或1/3、1/3、1/3、4餐分为1/7、2/7、2/7、2/7。5、合理饮食、均衡营养。6、糖尿病病人饮食注意事项:严格定时进食;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严格限制各种甜食;进行运动时不易空腹;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一次。

【口服降糖用药指导】

1、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2、知道患者按时进餐,正确服药,切勿提前或推后。

3、观察患者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变化,评价药物疗效。

【心理指导】

1、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诱因、治疗、预后等。

2、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紧张、过分担心、睡眠差等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医护人员帮助,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3、参加适当活动,分散注意力,如散步、听音乐、打扑克

4、与朋友及家人沟通,排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健康指导】

1、定期监测血糖,空腹血糖应

2、遵医嘱用药.3、定时运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4、不宜空腹运动,外出活动时要携带糖块,不宜离家太远,随身携带糖尿病卡.5、生活规律,戒烟酒,注意卫生,做好足部护理.6、帮助糖尿病病人家属有关糖尿病相关知识,关心和帮助病人,对病人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7、定期复诊,每3个月复检糖化血红蛋白,每年定期全身检查。?

2、低血糖

概念: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或50mg/dl,同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疾病相关知识】

1、诱因:药物过量、进食不足或未按时进食

2、低血糖指标:小于2.8mmol/L

3、症状:出汗、心慌、饥饿、软弱无力、面色苍白、肢体发冷、头晕、反应迟钝、步态不稳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2、绝对卧床休息3、监测血糖4、不宜空腹运动5、做空腹检查前,停用一切降糖药6、外出随身携带含糖食物

【饮食指导】

1、清醒患者,应进食含糖食品或饮料

2、按时、按量、规律进食

3、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定时、定量进餐

【用药指导】

1、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2、食欲欠佳时,及时通知医师调整胰岛素及药物用量

【心理指导】

1、消除害怕焦虑、恐惧心理

2、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

3、告知家人理解患者并多与之沟通,以排除不良情绪

【健康指导】

1、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2、在医生指导下增减用药

3、外出时随身携带甜品及糖尿病生命卡

3、痛风

概念:是一组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的异质性疾病。

【疾病相关知识】

1、诱因: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也可由肾病、

血液病、药物及高嘌呤食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2、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及由此所致的特征性关节炎、痛风石、严重者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若手、腕部或肘关节受到侵犯时以夹板固定、制动,可减轻疼痛,也可在受累关节给于25%冰湿敷硫酸镁,消除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3、注意患部皮肤的保护。

【饮食指导】

1、避免进食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虾类、蛤蟹等海味、肉类、菠菜、蘑菇、黄豆、扁豆、豌豆、浓茶等。

2、不食用太浓或刺激性调味品,戒酒,指导病人进食减性食物,如牛奶、鸡蛋、马铃薯、各类蔬菜、柑橘类水果使尿的PH值≥7,减少尿酸盐结晶的沉积。

3、痛风病人中肥胖者,热量不应过高,应限制在5020-6276KJ/d。

【用药指导】

1、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2、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3、使用别嘌呤除有皮疹、发热、胃肠道反应外、还有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在肾功能不全者,宜减半量应用

【心理指导】

1、消除害怕疼痛心理

2、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缓解心理压力

3、告知家人理解患者并多与之沟通,以排除不良情绪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紧张,生活要有规律,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2、指导病人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进食高嘌呤的食物,勿饮酒,每天至少饮2000ML水,有助于尿酸由尿液排除。

3、鼓励患者定期且适当运动,并指导患者保护关节的技巧:运动后疼痛超过1-2小时,应暂时停止此项运动;使用大块肌肉,如能肩部负重的不用手提;交替完成轻重不同的工作,不要长时间持续进行重的工作;经常改变姿势,保持受累关节舒适,若局部有肿胀和湿热,尽可能避免其活动。

4、指导病人自我检查,如平时用手触摸耳廓及手足关节处是否产生痛风石。

5、嘱病人定期复查血尿酸,门诊随诊。

?

4、糖尿病肾病病人的饮食应如何安排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饮食是防治的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积极控制血糖。要求饮食科学合理并适应病人的个体情况,

饮食与体力活动结合,必要时加上降糖药,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超重者应减轻体重。

2.有效地抗高血压治疗能养减少白蛋白尿,并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从饮食上应

限制钠盐的摄入,对于有高血压和肾病的患者,每日摄入钠盐≦2000毫克(即低于5克食盐),包括酱油、味精及松花、挂面等所含的钠在内。

3.关于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因病情而异。当前大多数人主张糖尿病肾病病人的蛋白质摄入量与正常人相近,即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0.8克,或占全日总热量的10%。一旦肾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则将蛋白质即制到每日每公斤体重0.6克。如病人用透析治疗,蛋白质摄入应提高至每日每公斤体重1.0~1.5克。除蛋白摄取量之外,蛋白质的质也很重要,就选用动物性食物,如奶、水产、禽类、瘦肉等,使动物性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30%~50%。

5、大血管病变

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佯硬化症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

轻,病情进展也较快。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与糖尿病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末完全明了,已知动脉粥样硬化的某些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主要是2型)人群中的发生率均高于相应的非搪尿病人群。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主要是HDL2一ch)水平呈负相关。此外,胰岛素、性激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激素水平异常、高血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亦直接或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刺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低胰岛素血症则可通过减低脂质清除及降低血管壁溶酶体脂肪酶系活性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疽。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这已成为2型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在脑梗塞中,糖尿病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以上。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液粘度增高、并发高血压等。应从以下几方面预防。

(1)积极控制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动脉硬化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出1倍,且发生于较年轻的时期,与糖尿病的病程和血糖控制不良密切相关。有报道病程在5年以下的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硬化发生率为31%,5年以上者为70%。因此,积极控制糖代谢紊乱是减少脑血管病的重要条件。

(2)认真治疗脂代谢紊乱。糖尿病时如并发脂代谢紊乱,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均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调整饮食结构,并加药物治疗,如: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钠(普拉固)等。

(3)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是非糖尿病者的1.5~2倍,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可导致动脉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附和凝聚等。高血压又是导致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认真控制高血压无疑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培跌普利(雅诗达)、

苯那普利(洛汀新),钙离子括抗剂(心痛定、络活喜),利尿剂(吲达帕胺,即钠催离)等。

(4)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诱发本病。

(7)其它诱因:还有妊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伴有其它疾病(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高脂血症、糖尿病性高血压等)、服降压药不当、大使干结、过度劳累等。这些诱因几乎都与血压的波动和动脉硬化有关。因此,平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将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6、糖尿病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哪些?

1.严格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

2.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口服降糖药只能选用糖适平,拜糖平或用胰岛素治疗。

如已进入尿毒症期,不能再用口服降糖药。

3.由于肾糖阈发生变化,不能用测尿糖来观察病情。

4.严格控制血压,将会对改善肾功能有帮助。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降压药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洛汀新等或钙离子拮抗剂,心痛定等。

5.限制蛋白摄入,按0.6~0.8克/公斤标准进低蛋白饮食。以摄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盐的摄入控制在5克/日以下。浮肿时盐限制更要严格而且还要限饮水量。

6.中医中药治疗:祖国医学对肾脏病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可用辨证施治,对糖尿病

肾病治疗起到积极作用。但进入尿毒症期,也要慎用。

7.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当已进入尿毒症期,除了以上治疗外,还要选择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以便把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如果有条件进行肾移植,恢复程度和生存时间都会明显提高。

7、急性肾小球肾炎

概念:简称急性肾炎(AGN)是一组起病急,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水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疾病。本病常有前驱感染,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也可引起。

【疾病相关知识】

1、临床特点:本病好发于儿童,男性居多。血尿(均有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且常为首发症状)、水肿(多表现为晨起时眼脸水肿,面部肿胀感)、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饮食指导】

1、急性期应严格限制盐的摄入,以减轻水肿和心脏负担,对于严重水肿者,每日进盐应低于3克。

2、也应限制饮水量和钾的摄入,每日饮水应为500ML加上24小时尿量,此进水包括饮食、饮水、服药、输液等所含水分的总量

3、饮食应注意热量充足、易消化和吸收

【用药指导】

1、坚持长期用药

2、降压不易过快,过低

3、避免使用损伤肾脏的药物 如氨基苷类抗菌药物等

【心理指导】

1、鼓励家属给予心理上的安慰与支持,使患者情绪稳定

2、主动找家人或朋友倾诉,以排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健康指导】

1、平时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制,防止受冻、受湿和过劳。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发生化脓性皮肤感染

2、患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皮肤感染时,应及时治疗;注意休息和保暖,限制活动量。

3、在儿童集中的场所,特别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隔离工作。

4、讲明定期复查的必要性,嘱定期来院复查。

8、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7%—78%,受损的植物神经系统包括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有时两者同时受累,有时只有一种受累。

如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损伤时,出现心跳加快,心率在90次/分以上;而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损伤时,心跳减慢,心率在60次/分左右;两部分神经均损伤则会出现固定心率的现象,或表现为“快—慢综合症”。因此通过糖尿病患者心率的变化可以判断有否心脏的植物神经病变。

心率变异测定法(包括时域及频域法)就是一种比较准确简单易行的无创性心脏功能测定法,其他判断指标还有心率的呼吸差和卧立位差等。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特征是:起病隐袭,病情发展缓慢,极少能自行缓解,不易引起患者的注意,并可发生无病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紊乱及心源性猝死。

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又一重要表现,按眼底改变可分为两大类:

(a)非增殖型(又称背景性或单纯性),病变局限于视网膜内,表现为视网膜微血

管瘤、视网膜出血斑、软性及硬性渗出物、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病变,眼底极管荧光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b)增殖型,病变至少有部分向内伸延超过内界膜,新生血管出现是其主要标志,

血管易破裂致视网膜前和玻璃体出血,血凝块机化后,纤维组织牵拉引起视网膜脱离,是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

(3)其他:

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灶性坏死等损害,称为糖尿病心肌

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如何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稳定地控制好血糖。

2、保持血压正常和纠正血脂代谢紊乱。

3、定期复查,发现问题,如有必要,及时转给眼科医生。

4、戒烟。

哪些人最可能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糖尿病病期长的患者。糖尿病病期小于5年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小于10%,病期超过20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达到90%以上。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发生时年龄有关。确诊年龄为0-19岁,7%的患者10年后将发生视网膜病变;确诊年龄为20-39岁,10%的患者10年后将发生视网膜病变,确诊年龄超过40岁,25%的患者10年后将发生视网膜病变。

10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

【诱因】

1型糖尿病病人有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的诱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有时可无明显诱因。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数天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至晚期时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嗜睡以至昏迷。感染等诱因引起的临床表现可被DKA的表现所掩盖。少数病人

表现为腹痛,酷似急腹症,易误诊,应予注意。部分病人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一、尿尿糖、尿酮体强阳性。当肾功能严重损害而阈值增高时,尿糖、尿酮阳性程度与血糖、血酮数值不相称。可有蛋白尿和管型尿。

二、血血糖多数为16.7~33.3mmol/L(300~600mg/dl),有时可达55.5smmol/L(1000mg/dl)以上。血酮体升高,多在4.8mmol/L(50mg/dl)以上。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轻者为13.5~18.0mmol/L(30~40vol%),重者在9.0mmol/L(20vol%)以下。二氧化碳分压降低,pH

【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昏迷、酸中毒、失水、休克的病人,均应考虑DKA的可能性.尤其对原因不明意识障碍、呼气有酮味、血压低而尿量仍多者,应及时作有关化验以争取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少数病人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作为糖尿病的首发表现,某些病例因其他疾病或诱发因素为主诉也容易将医务人员的思维引入歧途。有些病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尿毒症或脑血管意外共存而使病情更为复杂,应注意辨别。此外,应与低血糖昏迷、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及乳酸性酸中毒之间的鉴别。

11缺铁性贫血

概念: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入院须知】

见入院宣教

【疾病相关知识】

1、病因: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铁的吸收不良;铁损失过

多。

2、 临床特点:面色苍白、乏力、容易疲倦、头晕头疼、心

悸气短、耳鸣、皮肤干燥、指(趾)甲扁平不光整,甚至反甲、

【饮食指导】

1、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铁丰富易消化的软

食。

2、含铁丰富的饮食有:动物心、肝、肾,瘦肉,鸡蛋黄,

豆类,麦芽,紫菜,海带,木耳。

3、消化不良者应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用药指导】

1、口服铁剂的护理:铁剂易饭后或餐中服用,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引起胃肠道反应;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时服用;口服液体铁剂时必须用吸管吸入;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应向病人做好解释。

2、注射铁剂的护理:采用深部肌肉注射并经常更换部位,以促进吸收,避免硬结形成。药液的溢出会引起皮肤染色,因此强调注射时应注意,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入空针后,更换针头;可采用“Z”型注射法或留空气注射法,以免药液溢出;

【健康指导】

1、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

2、要坚持用药,适当休息及运动。

3、注意生活起居,轻度贫血者可照常工作,注意休息与营养;中度以上贫血者,可散步及做力所能及的活动。

4、指导病人及家属选择含铁丰富的食品,饮食应多样化,并切实遵循饮食治疗原则及计划,安排好营养食谱。建议用铁锅炒菜、煮饭。

5、遵医嘱用药,服药时避免同时食用影响铁剂吸收的物质。

6、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12、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 ,凡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三)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 禁用此药。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四)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3天以上,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五)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

(七)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二)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五)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六)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七)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 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一)过敏反应防护程序:

询问过敏史 → 做过敏试验 → 阳性患者禁用此药 → 该药标记、告知家属 → 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 → 现用现配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首次注射后观20~30 min

(二)过敏性休克急救程序:

立即停用此药 → 平卧 →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 改善缺氧症状→ 补充血容量 → 解除支气管痊孪 → 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

2013年中医护理学习计划

一 月:阴阳五行学说

二 月:脏腑

三 月:气、血、津液

四 月:经络

五 月:耳针法

六 月:艾条灸

七 月:拔罐法

八 月:穴位按摩法

九 月:刮痧法

十 月:湿敷法

十一月:涂药法

十二月:熏洗法

一 月: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

1.阴阳的基本概念(最初涵义,范畴)

2.阴阳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如:水和火),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冷水和热水)。

3.阴阳的属性是相对的。

(1)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如:60℃的水。

(2)阴阳中复有阴阳。如:白天中的上午。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四)阴阳的互相转化

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 月:脏腑

一、五 脏

(一)心

1、心的生理功能

(1)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以营养全身

A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备三个条件:①心气充沛②血液充盈③脉道通畅

B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从以下四方面观察:①面色②舌色③脉象④胸中感觉

(2)主神志:①精神意识思维活动②主宰人的生命活动

2、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二)肺 “华盖” “娇脏”

1、肺的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A主呼吸之气:吸入清气,排出浊气,完成人体与自然界的气体交换。

B主一身之气:通过肺有规律的呼吸运动,带动全身的气机。“肺为气之主”

(2)朝百脉、主治节。

(3)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A宣发:①呼出浊气②向上向外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

B肃降:①吸入清气②向下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③肃清呼吸道的异物

C通调水道:对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 提壶揭盖

2、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在志为忧(悲则气消)、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三)脾

1、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运输,消化吸收。

①运化水谷“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后天之本”②运化水湿“脾为生痰之源”。

(2)主升清:①将水谷精微向上输布,化生气血营养全身②维持内脏位置相对固定,使内脏不致下垂。

(3)主统血: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

2、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四)肝

1、肝的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疏通发泄 “刚脏”①调畅气机②促进消化吸收A协调脾胃气机的升降B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泄③调畅情志④影响男子排精,女子月经“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2)主藏血:储藏和调节血量。

2、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在志为怒(怒则气上) 在液为泪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五)肾

1、肾的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

藏精:贮藏精气,防止精气从体内无故丢失,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精: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

肾精:有形的,物质,散为肾气

肾气:无形的,功能,聚为肾精 肾精与肾气为同一物质,合称肾中精气

肾中精气是产生肾阴肾阳的物质基础,肾阴肾阳是机体阴阳的根本“真阴真阳,元阴元阳”

(2)主水: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

①将饮食中的津液吸收并布散全身②将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水脏”“肾为水之下源”

(3)主纳气:摄纳肺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2、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在志为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在液为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和二阴。

二、六 腑

(一)胆(1)储藏和排泄胆汁(2)主决断

(二)胃(1)主受纳腐熟水谷“水谷之海”(2)主通降

(三)小肠

(1)主受盛和化物(2)泌别清浊“小肠主液”“利小便而实大便”

(四)大肠:传化糟粕

(五)膀胱:储藏和排泄尿液

(六)三焦(1)通行元气 (2)疏通水道

三、奇 恒 之 府

(一)脑 “脑为髓之海” (二)女子胞“主月经和孕育胎儿”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气与血的关系

2、心与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3、心与肝: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方面

4、心与肾:心位居于上,五行属火,火曰炎上

肾位居于下,五行属水, 水曰润下 “水火既济”

5、肺与脾:气的生成和水液的输布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6、肺与肝:气机的调节方面

7、肺与肾: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

8、肝与脾:消化和气血运行

9、肝与肾:精血互生,阴阳协调,藏泄配合

10、脾与肾:先后天相互滋生和水液代谢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阴阳表里相互配合关系

1、心与小肠:心火下于小肠

2、肺与大肠:肺气肃降,有利于大肠的传导和津液的下达

3、脾与胃:①纳运协调②升降相因③燥湿相济

4、肝与胆: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5、肾与膀胱:尿液的储藏和排泄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三 月:气、血、津液

一、气

气: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一)气的生成与运动

1、生成来源①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②饮食中化生的水谷精气③自然界的清气

2、气机:气的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的运动

(二)气的分布和分类

1、元气

①来源:肾中精气

②分布:通过三焦到达全身

③功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

2、宗气

①来源:A肺吸入的清气B脾化生的水谷精气

②分布:胸中

③功能:A走息道以行呼吸B贯心脉以行气血

3、营气

①来源:脾化生的水谷精气(营养丰富的)

②分布:脉中

③功能:A化生血液B营养全身

4、卫气

①来源:脾化生的水谷精气(活力较强的)

②分布:脉外

③功能:A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B温养脏腑、肌肉、皮毛C调节控制腠理开合,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三)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②推动血液和津液的生成运行

2、温煦作用:①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②血和津液的运行③人体体温的恒定

3、防御作用:①防止外邪入侵②驱邪外出

4、固摄作用:控制液态物质,防止无故丢失

5气化作用:精气血津液等的新陈代谢和相互转化

二、血

(一)血的生成

血液=营气+津液

(二)血的功能

1、滋润营养作用2、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三)血的循环

血液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的协调平衡

三、津 液

津液: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二)津液的功能

1、滋润和营养的功能2、化生血液3、调节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五、神

(一)神的形成

(二)津液的作用

四、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①气能生血A营气B气化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

2、血为气之母①血能载气②血能生气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2、气能行津3、气能摄津4、津能载气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液=营气+津液 “津血同源”

四 月:经络

经络的概念和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的命名

“内为阴,外为阳;脏为阴,腑为阳;上为手,下为足。”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在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叉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二、十二正经的走向、交接及分布规律

(一)十二经脉的走向及交接规律

头面

胸手

(腹)三

三、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及流注次序

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膀,肾包三焦胆肝脏。

一、奇经八脉的含义

二、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区别与联系

十四经脉: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

三、奇经八脉的功能

一源三歧: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

任脉沿前正中线上行。“阴脉之海”任主胞胎

督脉沿后正中线上行。“阳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诸经,司妇女带下。

经络的功能与作用

(一)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

(二)经络具有运气气血,濡养周身的作用

(三)经络具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

(四)感应传导作用

五 月:耳针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六 月: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1 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 目标

2.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3 禁忌证

3.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3.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 告知

4.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4.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4.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6.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6.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6.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7.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七 月: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 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1.3 心理状况。

2 目标

2.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 禁忌证

3.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3.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 告知

4.1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4.2 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4.3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6 操作程序

6.1 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6.3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6.4 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6.5 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6.6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6.7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7.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7.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7.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7.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7.6 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八 月: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 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1.3 心理状况。

2 目标

2.1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2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3 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4 告知

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5 物品准备

治疗巾。

6 操作程序

6.1 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6.2 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6.3 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6.4 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6.5 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6 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7.2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九 月:刮痧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 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1.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 心理状况。

2 目标

2.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4 告知

4.1 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4.2 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6 操作程序

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6.3 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6.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6.5 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

6.6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节手法力度。

6.7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6.8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7.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7.3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7.5 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十 月:湿敷法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1.3 心理状况。

2 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3 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4 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6 操作程序

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6.3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6.4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6.5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6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7.2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7.3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十一月: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1.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 心理状况。

2 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3 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4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5 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6 操作程序

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 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6.3 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6.4 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6.5 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6 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7.2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7.3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7.4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7.5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7.6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7 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

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十二月:熏洗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1.3 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1.4 心理状况。

2 目标

2.1 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2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2.3 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2.4 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3 禁忌证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4 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6 操作程序

6.1 遵医嘱配制药液。

6.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6.3 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6.4 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5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6.6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7.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7.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7.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7.5 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相关内容

  • 医院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
  • 河口县人民医院 2014年护理部工作计划为将护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使护理工作更系统更年轻化,抓好工 作质量,特做出护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健全护理"质量.安全.服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各项工作 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2.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3 ...

  • 2013急诊科年度工作总结
  • xx年医院提出“优质服务,发展专科”的工作思路,我科护理人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努力整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培养专科人才的宗旨,逐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院领导、科主任指导下和全科护理人员的努力之下顺利完成全年的护理工作计划。   一、全年各项 ...

  • 2013护士工作计划
  • 篇一:2013年护理工作计划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 ...

  • 门诊护理工作总结
  • 2012年门诊护理工作总结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护理部全体同志齐心协力,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 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围绕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严格管理, 求真务实,踏实苦干,在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基层建设等方面取的了较好成绩,截至12 月底,完成门诊静脉注射2116 ...

  • 培训半年工作总结
  • 篇一:上半年培训工作总结 培 训 工 作 总 结 依据"管理.培训.装备"三并重原则,我矿始终把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素质教育.规范职工操作行为作为培训重点,确保生产安全.在总结往年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 1.矿内培训:平时由各队技术员.高级工.技师.科室技术员讲课, ...

  • 2013年度肾内科工作总结
  • 2013年度肾内科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科室的共同指导帮助下,通过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及二甲复审工作,并且未出现任何医疗差错事故.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护理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使2014年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

  • 2014护士工作计划
  • 2013护士工作计划 第一篇:2013年护理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 ...

  • 2013护士长个人小结
  • xx年是全国卫生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长重视及直接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完成了xx年护理计划%以上,现将工作情况总结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 ...

  • 2013年护理人员工作计划
  • 2013年护理人员工作计划 卫生事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历来被社会所尊崇.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医院的基础和业务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情况下,如何克服平台效应,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2013年我院将继续以" ...

  • 2013年医院工作计划要点
  • 2013年,我院将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国家卫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循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医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加快发展为主线,质量.安全与和谐为主题,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医院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开创医院工作的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