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第2期2015年2月
黑龙江科学Vo1.6No.2
HEILONGJIANGSCIENCEFebruary2015
生物制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王艳红
(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庆安152400)
为人们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极大的治愈帮助。但是生物制药产摘要: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药技术中,
业创新能力不足、投资比例较小。未来应重点发展酶活性测定、染色体修改、DNA校正介质的内部滤过效应和变异性等光学性质法、DNA、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法等技术。关键词:生物制药;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646(2015)02-0060-02
Biopharmaceuticalcurrentsituationandfuturetrends
WANGYan-hong
HeilongjiangReigePharmaceuticalCo.,Ltd.,Qing,an152400,China)
Abstract:Biotechnologyiswidelyusedinpharmaceuticaltechnology,forthetreatmentofdiseasesofpeopleprovidesagreatcureforhelp.Butthelackofbio-pharmaceuticalindustryinnovationcapability,thesmallertheproportionofinvestment.Futuredevelopmentshouldfocusonactivityassay,chromosomalchanges,DNAcorrectioneffectinternalfiltrationmediasuchasopticalpropertiesandvariabilitymethod,DNA,time-resolvedfluorescencedetectiontechnology.
Keywords:Biopharmaceutical;statusquo;futuretrends
1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1.1我国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机遇
生物制药是以技术为中心,凭借人力物力将技术发展深入到各个领域,例如在基因工程中,生物制药技术就是将基因工程的DNA序列测定应用进去,每当研发一种新的药物,就会利用基因工程中的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半数致死量,然后进行遗传毒性实验。其中包括基因突变实验、染色体畸变实验以及单个DNA修复损伤实验。所应用的方法主要有Ames实验以及精原精母细胞致畸实验和凝胶电泳实验等。因此随着该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手段也在不断进步,而且生物制药比传统的药物具有安全性强、副作用性小等优点,越来越多的生物药物界人士也在不断研究和关注此种方法,因此生物制药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广阔的前景。1.2巨大的产业发展潜能
首先,当前生物制药是未来药物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生物制药是制药方式的重要分支,是一类运用生物学方法改善药物效应与治疗法则的方法。生物制药借助于现代化的仪器与生物技术来改变药物在体内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以获得药物在体内的各种信息,有助于生产、研究、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发展。不仅如此,生物制药不再局限于对药物的疗效进行改进,而发展到用药者甚至遗传等方面的动态分析研究。生物药学与众
60
多学科交叉的特征日益明显,其中基因学、生物学尤其是酶制剂的应用与联用尤为活跃。因此,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生物制药科学已不仅仅是充当治疗疾病的药物工具,其在支撑药物源头发现、开发、临床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药学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也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1.3产业基地与创新体系建设
目前,生物制药行业逐渐成为我国的重点科研建设项目,国家对生物制药的技术发展投入了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以支持其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益处。比如上海地区已经开设了30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制药产业群,能够很好的带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挑战2.1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生物制药产业刚兴起不久,因此生物类的药品还没有发展出很多种类,由此可见我国整个制药行业也缺乏知名产品。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力物力还不够,导致创新能力欠缺,技术水平没有得到完全的施展,使得生物药品存在太多重复的效果种类,而原创药太少、研发水平不高等因素都是我国生物制药所面临的发展瓶颈。2.2投资比例较小
生物药品是一种新型的亟须研发的药品,但是药品的研发需要投资者或国家长时间进行大量资金的投
入,然后无条件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研发新的生物药品。所以,为加强医药的研究开发,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如果一直只是低投入的生产模式,就会使我国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甚至会因经费原因导致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使得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3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DNA基因技术和酶蛋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生物制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未来的药物种类大多会集中在生物制药种类上。目前生物药物涌现的几种新型技术,主要有酶活性测定、染色体修改、DNA校正介质的内部滤过效应和变异性等光学性质法、DNA、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法等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产制药器具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因此,加快整个行业的升级转型也就成为了制药产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应用生物技术作用于机体产生的效应及其作用机理,其未来发展趋势不容小看。而且未来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前景也被看好,因
为生物制药行业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特性。生物制药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大的需求。4结语
生物制药技术随着制药领域的不断扩宽,其发展趋势也逐渐被看好。生物制药融合了基因技术、酶工程等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的生物制药技术,已经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不断被广泛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在现有的发展形势下,制药学者还应该不断研究生物制药的发展条件和更多的技术手段,为我国的制药行业带来更广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波.甘肃省生物制药及中藏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10,
(12):79-84.
[2]孙艳艳,王大博.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
信息,2011,(14):147.
[3]胡美忠.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6(6):7-8.
(上接第59页)3.1
将更好地开发老年市场作为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技术研发的重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常常会伴有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体力跟不上、手容易颤抖、吞咽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使得老年人在普通药物的使用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口服速释固体制剂凭借其快速溶解、服用方便等一系列的特点都可以很好地帮助老年人克服以上的众多问题。并且纵观很多国家的人口发展趋势,老年人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是很多国家在人口方面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这就使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3.2
在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生产的过程中降低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生产成本
现阶段我国的口服固体速释制剂产业属于刚起步的阶段,在很多方面技术水平还不是很成熟,药物的制备工艺还不是很完善,这就大大增加了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制备成本,只有将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克服现阶段的技术难题,才可以将口服固体速释制剂药物发展得更好,大大降低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成本,扩大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市场。
3.3可以更好地进行新型药剂辅料的研究
我国的生药行业一直面临着新型药剂辅料成分非常单一且时常伴有质量不好等一系列问题。很多药剂辅料结构不够稳定,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我国生药行业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技术都不是很成熟,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技术在我国生药行业领域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样的情况,应用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技术可以更好地进行新型药剂辅料的研究,使我国生药领域的研究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在药物的众多方面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4结语
口服固体速释制剂,以其迅速崩解、迅速溶解、药物通过载体材料进行溶出作为重要特点,其研究正在向着老年市场更好地开发,以技术研发作为重点。在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生产过程中,应向降低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生产成本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预胶化淀粉研究混合物体外溶出及提高溶出机理[1]戚海亮,张汝华.药物—
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22(1):4931.
[2]沈岚,林晓,徐德生,冯怡.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
志,2005,(02):78-79.
[3]孔维忠,熊永辉.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技术研究与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
2009,(21):113.
61
生物制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艳红, WANG Yan-hong
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 庆安,152400黑龙江科学
HEILONGJIANG SCIENCE2015(2)1次
参考文献(3条)
1.杨波 甘肃省生物制药及中藏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甘肃农业 2010(12)
2.孙艳艳,王大博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4)3.胡美忠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2008(06)
引证文献(1条)
1.李亚琳,李文卓 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期刊论文]-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22)
引用本文格式:王艳红.WANG Yan-hong 生物制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期刊论文]-黑龙江科学 2015(2)
第6卷第2期2015年2月
黑龙江科学Vo1.6No.2
HEILONGJIANGSCIENCEFebruary2015
生物制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王艳红
(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庆安152400)
为人们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极大的治愈帮助。但是生物制药产摘要: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药技术中,
业创新能力不足、投资比例较小。未来应重点发展酶活性测定、染色体修改、DNA校正介质的内部滤过效应和变异性等光学性质法、DNA、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法等技术。关键词:生物制药;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646(2015)02-0060-02
Biopharmaceuticalcurrentsituationandfuturetrends
WANGYan-hong
HeilongjiangReigePharmaceuticalCo.,Ltd.,Qing,an152400,China)
Abstract:Biotechnologyiswidelyusedinpharmaceuticaltechnology,forthetreatmentofdiseasesofpeopleprovidesagreatcureforhelp.Butthelackofbio-pharmaceuticalindustryinnovationcapability,thesmallertheproportionofinvestment.Futuredevelopmentshouldfocusonactivityassay,chromosomalchanges,DNAcorrectioneffectinternalfiltrationmediasuchasopticalpropertiesandvariabilitymethod,DNA,time-resolvedfluorescencedetectiontechnology.
Keywords:Biopharmaceutical;statusquo;futuretrends
1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1.1我国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机遇
生物制药是以技术为中心,凭借人力物力将技术发展深入到各个领域,例如在基因工程中,生物制药技术就是将基因工程的DNA序列测定应用进去,每当研发一种新的药物,就会利用基因工程中的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半数致死量,然后进行遗传毒性实验。其中包括基因突变实验、染色体畸变实验以及单个DNA修复损伤实验。所应用的方法主要有Ames实验以及精原精母细胞致畸实验和凝胶电泳实验等。因此随着该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手段也在不断进步,而且生物制药比传统的药物具有安全性强、副作用性小等优点,越来越多的生物药物界人士也在不断研究和关注此种方法,因此生物制药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广阔的前景。1.2巨大的产业发展潜能
首先,当前生物制药是未来药物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生物制药是制药方式的重要分支,是一类运用生物学方法改善药物效应与治疗法则的方法。生物制药借助于现代化的仪器与生物技术来改变药物在体内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以获得药物在体内的各种信息,有助于生产、研究、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发展。不仅如此,生物制药不再局限于对药物的疗效进行改进,而发展到用药者甚至遗传等方面的动态分析研究。生物药学与众
60
多学科交叉的特征日益明显,其中基因学、生物学尤其是酶制剂的应用与联用尤为活跃。因此,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生物制药科学已不仅仅是充当治疗疾病的药物工具,其在支撑药物源头发现、开发、临床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药学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也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1.3产业基地与创新体系建设
目前,生物制药行业逐渐成为我国的重点科研建设项目,国家对生物制药的技术发展投入了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以支持其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益处。比如上海地区已经开设了30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制药产业群,能够很好的带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挑战2.1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生物制药产业刚兴起不久,因此生物类的药品还没有发展出很多种类,由此可见我国整个制药行业也缺乏知名产品。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力物力还不够,导致创新能力欠缺,技术水平没有得到完全的施展,使得生物药品存在太多重复的效果种类,而原创药太少、研发水平不高等因素都是我国生物制药所面临的发展瓶颈。2.2投资比例较小
生物药品是一种新型的亟须研发的药品,但是药品的研发需要投资者或国家长时间进行大量资金的投
入,然后无条件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研发新的生物药品。所以,为加强医药的研究开发,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如果一直只是低投入的生产模式,就会使我国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甚至会因经费原因导致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使得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3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DNA基因技术和酶蛋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生物制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未来的药物种类大多会集中在生物制药种类上。目前生物药物涌现的几种新型技术,主要有酶活性测定、染色体修改、DNA校正介质的内部滤过效应和变异性等光学性质法、DNA、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法等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产制药器具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因此,加快整个行业的升级转型也就成为了制药产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应用生物技术作用于机体产生的效应及其作用机理,其未来发展趋势不容小看。而且未来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前景也被看好,因
为生物制药行业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特性。生物制药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大的需求。4结语
生物制药技术随着制药领域的不断扩宽,其发展趋势也逐渐被看好。生物制药融合了基因技术、酶工程等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的生物制药技术,已经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不断被广泛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在现有的发展形势下,制药学者还应该不断研究生物制药的发展条件和更多的技术手段,为我国的制药行业带来更广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波.甘肃省生物制药及中藏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10,
(12):79-84.
[2]孙艳艳,王大博.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
信息,2011,(14):147.
[3]胡美忠.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6(6):7-8.
(上接第59页)3.1
将更好地开发老年市场作为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技术研发的重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常常会伴有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体力跟不上、手容易颤抖、吞咽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使得老年人在普通药物的使用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口服速释固体制剂凭借其快速溶解、服用方便等一系列的特点都可以很好地帮助老年人克服以上的众多问题。并且纵观很多国家的人口发展趋势,老年人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是很多国家在人口方面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这就使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3.2
在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生产的过程中降低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生产成本
现阶段我国的口服固体速释制剂产业属于刚起步的阶段,在很多方面技术水平还不是很成熟,药物的制备工艺还不是很完善,这就大大增加了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制备成本,只有将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克服现阶段的技术难题,才可以将口服固体速释制剂药物发展得更好,大大降低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成本,扩大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市场。
3.3可以更好地进行新型药剂辅料的研究
我国的生药行业一直面临着新型药剂辅料成分非常单一且时常伴有质量不好等一系列问题。很多药剂辅料结构不够稳定,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我国生药行业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技术都不是很成熟,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技术在我国生药行业领域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样的情况,应用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技术可以更好地进行新型药剂辅料的研究,使我国生药领域的研究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在药物的众多方面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4结语
口服固体速释制剂,以其迅速崩解、迅速溶解、药物通过载体材料进行溶出作为重要特点,其研究正在向着老年市场更好地开发,以技术研发作为重点。在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生产过程中,应向降低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生产成本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预胶化淀粉研究混合物体外溶出及提高溶出机理[1]戚海亮,张汝华.药物—
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22(1):4931.
[2]沈岚,林晓,徐德生,冯怡.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
志,2005,(02):78-79.
[3]孔维忠,熊永辉.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技术研究与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
2009,(21):113.
61
生物制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艳红, WANG Yan-hong
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 庆安,152400黑龙江科学
HEILONGJIANG SCIENCE2015(2)1次
参考文献(3条)
1.杨波 甘肃省生物制药及中藏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甘肃农业 2010(12)
2.孙艳艳,王大博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4)3.胡美忠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2008(06)
引证文献(1条)
1.李亚琳,李文卓 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期刊论文]-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22)
引用本文格式:王艳红.WANG Yan-hong 生物制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期刊论文]-黑龙江科学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