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想一想华盛顿

  每一国家都有她群星璀璨的魅人夜晚,尤其在发生大的社会震荡和思想激变之时。北美独立战争前后正是这样一个经典性的辉煌时段: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福兰克林、托马斯·潘恩、帕特里克·亨利、约翰·亚当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詹姆斯·麦迪逊……《常识》、《独立宣言》、《论自由与必然》、《不自由,毋宁死》、《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宣言》、《联邦党人文集》……这些纪念碑式的天才与著作,其密度之高、才华之盛、能量之巨,皆空前绝后。短短几十年,他们为这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所积蓄的精神资源,比后续的几代人合起来还要多。他们以最干净利落的手法,一下子为母邦解决了那么多难题,替未来省去了那么多麻烦和隐患——关于军队、国家和元首的关系,政教分离,军政独立;关于联邦与共和、普选代议、三权制衡的宪政原理;关于言论出版自由、宗教自由政策和现代大学教育……其制定的1789年宪法和《权利法案》,披沥200多年风雨被原封不动地延伸至今。  世界经验反复证明,创业者的一举一动于该国的体制定位及命脉走向是影响至深的,就像锯齿在圆木上咬开的第一道刃口,涉及整场事业的功败。  北美人是幸运的,他们等来的是华盛顿而非拿破仑,是富兰克林而非俾斯麦,是杰斐逊而非罗伯斯庇尔……仿佛一夜间抓到了一副最漂亮、最璀璨的人物扑克牌,这批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优秀中年人,那种群而不党、党而不私的精神豪迈,那种面对胜利果实坐怀不乱的从容与定力——真是一点不像后来的欧亚同行们:你看不到狗苟蝇营的蠢蠢欲动,听不见密谋者的窃窃私语,觉不出妒嫉者的血脉喷张和磨刀霍霍,更无鸿门宴式的权力搏杀和“狡兔死,走狗烹”的祭坛血灾……这群高智商的大号儿童,成熟而富于幻想,理性又热情澎湃,勇猛且不失教养,喜欢考试却拒绝作弊,他们要通过绘制一幅叫“美利坚”的地图,以检验自己的能力、智识与品德。  在这场浩大的理想建国工程中,着实发生了几件令人感动且影响深远的事。  按惯例,开国元首应由斗争中最具负责精神、表现最英勇、贡献最卓巨的人来担司,唯最高威望者才匹配这种象征“统一”的精神覆盖力和道德凝聚性——也就是说,须寻一位镇得住天下的人以坐镇。  此人无疑即乔治·华盛顿了。这位叱咤马背的将军,如何面对唾手可得的权力呢?历史学者有个说法:华盛顿是打下了一场美国革命,杰斐逊则思考了一场美国革命(后者乃《独立宣言》起草人和一切重大决策的构思者之一)。按通常的游戏规则,将军和参谋长很自然地一前一后登基即可,或干脆玩儿点野的——像刘邦、赵匡胤们那样:由一个干掉另一个(或一群)算了。谙悉历史的人都清楚,革命得手后最棘手的莫过于权力的重组与分配了,常涌现比革命本身更血雨纷飞的险情。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革命残剩的激情此时少有例外地向着阴暗、贪婪、狭私的方向喷泄,共患难岂能同富贵?你不这样想不等于人家不这样想——不等于不疑心人家这样想。树欲静而风不止,谁都清楚,掌控了军队即等于把国家抄进了自己袖筒,克伦威尔、拿破仑、袁世凯、斯大林……无不把军队视为家产。在其眼里,逻辑很简单:个人即政府——政府即军政府——军政府即国家。失掉了枪杆子即失掉了命根子,按丛林法则,真是一天也活不成。  此时的华盛顿心里想什么?  他在思考眼下这支军队和政府的关系。  1776年,《独立宣言》诞生时,大陆会议把军权授予华盛顿。可当时这个纸上的国家无一兵一卒,华盛顿临危受命,从无到有缔造了一支属于“美国”的子弟兵,8年浴血,终将殖民者赶下大海。现在,建国者遇到了最棘手的难题:这些战功赫赫、九死一生的将士怎样安置?正义的召唤让他们将布衣换成军服,可胜利后的国家当务之急是建设而非搏杀,无须维持庞大武备……怎么办?如何使军队转化为一支有益于和平与稳定——而不沾带内政色彩的安全力量?欧亚的例子早已证明:由残酷斗争发动并急速旋转起来的激情,若战后得不到合理地终止,得不到妥善地转移与稀释,将极为可怕——随时都有被野心家、独裁者或宗派集团挟持之险。如何定义军队性质和在国家体系中的职能,是能否避免恶性政治的关键。  于美国而言,实施这个理念并不轻松。在此问题上,有一个人的态度举足轻重:乔治·华盛顿。这位披坚执锐的美利坚军队之父,与军方关系最牢固,感情和信任最深。国家静静期待着他的抉择,代表们焦灼的目光也一齐投向他。  华盛顿显得异常平静,他说:他们该回家了。  这样说的时候,将军一点未犹豫,但其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愧疚。要知道,这支刚刚挽救了国家的队伍,尚未得到应有的荣誉和犒劳,国家财政一片空白,军饷都发不出,更不用说安置费了,尤其伤残病员,亦得不到任何抚恤。  如今,却要让他们回家——多么残酷和难以启齿!  华盛顿做到了。他能做的,就是以个人在8年浴血中积攒起来的全部威望和道德,去申请部下的谅解。那一天,他步履沉重地迈下礼台,走向整齐的方阵,他要为自己的国家实现最后一个军事目标:解散军队!他的目光掠过一排排熟悉的脸,掠过那些随己冲锋陷阵的伤痕躯体。替之整整衣领,掸掸尘土。他艰难地说:“国家希望你们能回家去……国家没有恶意,但国家没有钱……你们曾是英勇的战士,从今开始,你们要学做一名好公民……”寂静中,士兵们垂下头,当他们最后一次,以军人的姿势齐刷刷向后转时,将军热泪盈眶,赶上去拥抱部下。  一个理念就这样安静地兑现了。从构思到决定,从颁布到履行,没有吵闹,没有牢骚。正直的第一代美国大兵,就这样沿着统帅指定的行军路线,两手空空,一瘸一拐回家去了。  华盛顿也要离开了。他先把行装打成包裹,托人送回故乡,然后去找杰斐逊,他们要商量一件大事:战事既已结束,将军理应将战时授权归还政府。  主动弃权的事自古有之,摊在华盛顿身上更不足怪了,稀奇的是,这紧要关头竟无人挡驾,竟无臣子联名奏本——哀求“以天下社稷为重,不可弃民而去”云云。美国毕竟辽阔,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样的“忠臣”确也有过,只可惜华盛顿耳根子硬,死活听不进。  近来翻阅一套书,“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美国卷》中发现竟有华盛顿的书简一封:“致尼古拉上校书——1782年5月22日寄自新堡”。此信缘于一位老绅士尼古拉上校,独立战争激酣之际,他曾暗地致信华盛顿,从头到脚捧颂一番后,再小心翼翼献上“民意”:望取消共和恢复帝制,将军担任新君……

  这是个于“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信号,但此劣迹在人类史上屡见不鲜,在热衷威权的主子眼里,也不失大功一件。华盛顿是如何反应的呢?在这封“尼古拉上校大鉴”的信中,他忧心忡忡急问道——  “您所说的军队里有的那种思想,使我痛苦异常,自作战以来,没有一件事令我这样受创……我过去所为,究竟何事使人误解至此,以为我会做出对国家祸害最烈之事,诚百思不得其解,如我尚有自知之明,对于您之建议,谁也没我这样感到厌恶……若您仍以国家为念,为自己、为后代或仍以尊敬我,则务请排除这一谬念,勿再任其流传。”  在今天的美利坚国会大厦里,有幅油画,讲述的是200年前华盛顿归还军权的情景——  在一问临时租借的礼堂里,代表们济济一堂,会场气氛庄严,大家已提前被将要发生的一幕感动了:再过几分钟,卸职仪式上,自己即要接受国父的鞠躬——而作为受众,只须让手指轻触一下帽檐。这真让人受不了,但必须如此,因为此非日常生活礼节,而是一个制度象征,它将规定一种崭新的国家理念:将军是武装力量的代表,而议员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无论如何,军队都只能向国家表示尊敬和服从。  华盛顿出场了。寂静中,其身躯徐徐弯下,代表们无不动容,大家明白,这是将军用身体语言——对这个新诞生的政体作出最清晰的阐释。  将军发言极简:“现在,我已完成了战争赋予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向尊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由久……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所有公职。”  他从前的下属,现任议长答道——  “您在这块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您将带着全体同胞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您的道德力量并没随您的军职一起消失,它将永远激励子孙后代!”  据记载,当时所有的眼眶都流下了热泪。  个人、权力、军队、政府、国家……政治金字塔周围这些萦绕不清的魍魉蛛网,就这样被华盛顿们以一系列大胆而优美的思维杠杆给予了澄清。它们的性质与职能,被一一定格在严厉的宪法位置上,不得混淆或僭越。将军向议员的鞠躬是为了让后人牢记一条常识:权力来自上帝和人民,武器的纯洁性在于它只能用来保卫国家和公民幸福;军队不是个人或集团财产,作为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它只能献身国防而不可施于内政;领袖本人须首先是合格公民,须随时听从国家召唤,其权力亦将随着阶段任务的完成而及时终止……  这是第一代美国人为后世贡献的最杰出的理念之一。犹如父母在孩子胳膊上种下的一粒“痘”,凭借这份深情的疫苗,此后的美国政治才在肌体上灵巧地避开了军事独裁的凶险,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华盛顿鞠躬的油画悬挂了200年,“国家绝不允许用武力来管理”之理念,也在公众心里扎根了200年。两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内政秩序一直温和、稳定,和华盛顿们最初对军队的定位有关。1974年6月,尼克松身陷“水门事件”,当最高法院的传票下达时,白宫幕僚长黑格冒失地提议:能否调第82空降师保卫白宫?国务卿基辛格淡淡地说了一句:“坐在刺刀团团围住的白宫里,是做不成美利坚总统的。”  那幅画不是白挂的,它是一节历史公开课,宣读着建国者以严厉目光刻下的纪律。美国宪法明示:任何政党、集团不得对军队发号施令,动用军事力量干预国内事务是非法的。军队只能是“国防军”,而不会沦为所谓的“党卫军”“御林军”“锦衣卫”。  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蚀人,僵滞的权力也绝对僵滞社会的前行。权力者爱护国家的最好方式便是在适当之际交出权力。凭这种信仰和美德,华盛顿和伙伴们终于齐力将“美利坚”——这艘刚下水的世纪旗舰推出了殖民港湾,并小心绕过浅滩和暗礁,引向自由、辽阔与浩瀚……  仪式一完,华盛顿真就回家了。像个凯旋的大兵,两手空空,吹着口哨,沿波托玛克河,回到阔别的农庄。5年后,当美利坚急需一位总统的命令下达,他的休养计划被中止。但连任两届后,他坚决辞去了公职,理由很简单:我老了,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他当然明白,假如自己乐意,是不会有人喊“下课”的。但那样一来,即等于背叛了信仰,等于不尊重国家和人民对自己的尊重。  布衣——将军——布衣——总统——布衣,此即华盛顿的生涯。8年军旅,置生死度外;8年总统,值国家艰苦之时。每一次都是临危受命,挽狂澜于即倾;每一次都是听从国家召唤,履践一个公民的义务。  那提议用“华盛顿”来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智慧了。  (摘自《精神自治》,王开岭文集随笔卷,书海出版社2011年版)

  每一国家都有她群星璀璨的魅人夜晚,尤其在发生大的社会震荡和思想激变之时。北美独立战争前后正是这样一个经典性的辉煌时段: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福兰克林、托马斯·潘恩、帕特里克·亨利、约翰·亚当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詹姆斯·麦迪逊……《常识》、《独立宣言》、《论自由与必然》、《不自由,毋宁死》、《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宣言》、《联邦党人文集》……这些纪念碑式的天才与著作,其密度之高、才华之盛、能量之巨,皆空前绝后。短短几十年,他们为这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所积蓄的精神资源,比后续的几代人合起来还要多。他们以最干净利落的手法,一下子为母邦解决了那么多难题,替未来省去了那么多麻烦和隐患——关于军队、国家和元首的关系,政教分离,军政独立;关于联邦与共和、普选代议、三权制衡的宪政原理;关于言论出版自由、宗教自由政策和现代大学教育……其制定的1789年宪法和《权利法案》,披沥200多年风雨被原封不动地延伸至今。  世界经验反复证明,创业者的一举一动于该国的体制定位及命脉走向是影响至深的,就像锯齿在圆木上咬开的第一道刃口,涉及整场事业的功败。  北美人是幸运的,他们等来的是华盛顿而非拿破仑,是富兰克林而非俾斯麦,是杰斐逊而非罗伯斯庇尔……仿佛一夜间抓到了一副最漂亮、最璀璨的人物扑克牌,这批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优秀中年人,那种群而不党、党而不私的精神豪迈,那种面对胜利果实坐怀不乱的从容与定力——真是一点不像后来的欧亚同行们:你看不到狗苟蝇营的蠢蠢欲动,听不见密谋者的窃窃私语,觉不出妒嫉者的血脉喷张和磨刀霍霍,更无鸿门宴式的权力搏杀和“狡兔死,走狗烹”的祭坛血灾……这群高智商的大号儿童,成熟而富于幻想,理性又热情澎湃,勇猛且不失教养,喜欢考试却拒绝作弊,他们要通过绘制一幅叫“美利坚”的地图,以检验自己的能力、智识与品德。  在这场浩大的理想建国工程中,着实发生了几件令人感动且影响深远的事。  按惯例,开国元首应由斗争中最具负责精神、表现最英勇、贡献最卓巨的人来担司,唯最高威望者才匹配这种象征“统一”的精神覆盖力和道德凝聚性——也就是说,须寻一位镇得住天下的人以坐镇。  此人无疑即乔治·华盛顿了。这位叱咤马背的将军,如何面对唾手可得的权力呢?历史学者有个说法:华盛顿是打下了一场美国革命,杰斐逊则思考了一场美国革命(后者乃《独立宣言》起草人和一切重大决策的构思者之一)。按通常的游戏规则,将军和参谋长很自然地一前一后登基即可,或干脆玩儿点野的——像刘邦、赵匡胤们那样:由一个干掉另一个(或一群)算了。谙悉历史的人都清楚,革命得手后最棘手的莫过于权力的重组与分配了,常涌现比革命本身更血雨纷飞的险情。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革命残剩的激情此时少有例外地向着阴暗、贪婪、狭私的方向喷泄,共患难岂能同富贵?你不这样想不等于人家不这样想——不等于不疑心人家这样想。树欲静而风不止,谁都清楚,掌控了军队即等于把国家抄进了自己袖筒,克伦威尔、拿破仑、袁世凯、斯大林……无不把军队视为家产。在其眼里,逻辑很简单:个人即政府——政府即军政府——军政府即国家。失掉了枪杆子即失掉了命根子,按丛林法则,真是一天也活不成。  此时的华盛顿心里想什么?  他在思考眼下这支军队和政府的关系。  1776年,《独立宣言》诞生时,大陆会议把军权授予华盛顿。可当时这个纸上的国家无一兵一卒,华盛顿临危受命,从无到有缔造了一支属于“美国”的子弟兵,8年浴血,终将殖民者赶下大海。现在,建国者遇到了最棘手的难题:这些战功赫赫、九死一生的将士怎样安置?正义的召唤让他们将布衣换成军服,可胜利后的国家当务之急是建设而非搏杀,无须维持庞大武备……怎么办?如何使军队转化为一支有益于和平与稳定——而不沾带内政色彩的安全力量?欧亚的例子早已证明:由残酷斗争发动并急速旋转起来的激情,若战后得不到合理地终止,得不到妥善地转移与稀释,将极为可怕——随时都有被野心家、独裁者或宗派集团挟持之险。如何定义军队性质和在国家体系中的职能,是能否避免恶性政治的关键。  于美国而言,实施这个理念并不轻松。在此问题上,有一个人的态度举足轻重:乔治·华盛顿。这位披坚执锐的美利坚军队之父,与军方关系最牢固,感情和信任最深。国家静静期待着他的抉择,代表们焦灼的目光也一齐投向他。  华盛顿显得异常平静,他说:他们该回家了。  这样说的时候,将军一点未犹豫,但其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愧疚。要知道,这支刚刚挽救了国家的队伍,尚未得到应有的荣誉和犒劳,国家财政一片空白,军饷都发不出,更不用说安置费了,尤其伤残病员,亦得不到任何抚恤。  如今,却要让他们回家——多么残酷和难以启齿!  华盛顿做到了。他能做的,就是以个人在8年浴血中积攒起来的全部威望和道德,去申请部下的谅解。那一天,他步履沉重地迈下礼台,走向整齐的方阵,他要为自己的国家实现最后一个军事目标:解散军队!他的目光掠过一排排熟悉的脸,掠过那些随己冲锋陷阵的伤痕躯体。替之整整衣领,掸掸尘土。他艰难地说:“国家希望你们能回家去……国家没有恶意,但国家没有钱……你们曾是英勇的战士,从今开始,你们要学做一名好公民……”寂静中,士兵们垂下头,当他们最后一次,以军人的姿势齐刷刷向后转时,将军热泪盈眶,赶上去拥抱部下。  一个理念就这样安静地兑现了。从构思到决定,从颁布到履行,没有吵闹,没有牢骚。正直的第一代美国大兵,就这样沿着统帅指定的行军路线,两手空空,一瘸一拐回家去了。  华盛顿也要离开了。他先把行装打成包裹,托人送回故乡,然后去找杰斐逊,他们要商量一件大事:战事既已结束,将军理应将战时授权归还政府。  主动弃权的事自古有之,摊在华盛顿身上更不足怪了,稀奇的是,这紧要关头竟无人挡驾,竟无臣子联名奏本——哀求“以天下社稷为重,不可弃民而去”云云。美国毕竟辽阔,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样的“忠臣”确也有过,只可惜华盛顿耳根子硬,死活听不进。  近来翻阅一套书,“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美国卷》中发现竟有华盛顿的书简一封:“致尼古拉上校书——1782年5月22日寄自新堡”。此信缘于一位老绅士尼古拉上校,独立战争激酣之际,他曾暗地致信华盛顿,从头到脚捧颂一番后,再小心翼翼献上“民意”:望取消共和恢复帝制,将军担任新君……

  这是个于“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信号,但此劣迹在人类史上屡见不鲜,在热衷威权的主子眼里,也不失大功一件。华盛顿是如何反应的呢?在这封“尼古拉上校大鉴”的信中,他忧心忡忡急问道——  “您所说的军队里有的那种思想,使我痛苦异常,自作战以来,没有一件事令我这样受创……我过去所为,究竟何事使人误解至此,以为我会做出对国家祸害最烈之事,诚百思不得其解,如我尚有自知之明,对于您之建议,谁也没我这样感到厌恶……若您仍以国家为念,为自己、为后代或仍以尊敬我,则务请排除这一谬念,勿再任其流传。”  在今天的美利坚国会大厦里,有幅油画,讲述的是200年前华盛顿归还军权的情景——  在一问临时租借的礼堂里,代表们济济一堂,会场气氛庄严,大家已提前被将要发生的一幕感动了:再过几分钟,卸职仪式上,自己即要接受国父的鞠躬——而作为受众,只须让手指轻触一下帽檐。这真让人受不了,但必须如此,因为此非日常生活礼节,而是一个制度象征,它将规定一种崭新的国家理念:将军是武装力量的代表,而议员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无论如何,军队都只能向国家表示尊敬和服从。  华盛顿出场了。寂静中,其身躯徐徐弯下,代表们无不动容,大家明白,这是将军用身体语言——对这个新诞生的政体作出最清晰的阐释。  将军发言极简:“现在,我已完成了战争赋予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向尊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由久……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所有公职。”  他从前的下属,现任议长答道——  “您在这块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您将带着全体同胞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您的道德力量并没随您的军职一起消失,它将永远激励子孙后代!”  据记载,当时所有的眼眶都流下了热泪。  个人、权力、军队、政府、国家……政治金字塔周围这些萦绕不清的魍魉蛛网,就这样被华盛顿们以一系列大胆而优美的思维杠杆给予了澄清。它们的性质与职能,被一一定格在严厉的宪法位置上,不得混淆或僭越。将军向议员的鞠躬是为了让后人牢记一条常识:权力来自上帝和人民,武器的纯洁性在于它只能用来保卫国家和公民幸福;军队不是个人或集团财产,作为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它只能献身国防而不可施于内政;领袖本人须首先是合格公民,须随时听从国家召唤,其权力亦将随着阶段任务的完成而及时终止……  这是第一代美国人为后世贡献的最杰出的理念之一。犹如父母在孩子胳膊上种下的一粒“痘”,凭借这份深情的疫苗,此后的美国政治才在肌体上灵巧地避开了军事独裁的凶险,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华盛顿鞠躬的油画悬挂了200年,“国家绝不允许用武力来管理”之理念,也在公众心里扎根了200年。两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内政秩序一直温和、稳定,和华盛顿们最初对军队的定位有关。1974年6月,尼克松身陷“水门事件”,当最高法院的传票下达时,白宫幕僚长黑格冒失地提议:能否调第82空降师保卫白宫?国务卿基辛格淡淡地说了一句:“坐在刺刀团团围住的白宫里,是做不成美利坚总统的。”  那幅画不是白挂的,它是一节历史公开课,宣读着建国者以严厉目光刻下的纪律。美国宪法明示:任何政党、集团不得对军队发号施令,动用军事力量干预国内事务是非法的。军队只能是“国防军”,而不会沦为所谓的“党卫军”“御林军”“锦衣卫”。  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蚀人,僵滞的权力也绝对僵滞社会的前行。权力者爱护国家的最好方式便是在适当之际交出权力。凭这种信仰和美德,华盛顿和伙伴们终于齐力将“美利坚”——这艘刚下水的世纪旗舰推出了殖民港湾,并小心绕过浅滩和暗礁,引向自由、辽阔与浩瀚……  仪式一完,华盛顿真就回家了。像个凯旋的大兵,两手空空,吹着口哨,沿波托玛克河,回到阔别的农庄。5年后,当美利坚急需一位总统的命令下达,他的休养计划被中止。但连任两届后,他坚决辞去了公职,理由很简单:我老了,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他当然明白,假如自己乐意,是不会有人喊“下课”的。但那样一来,即等于背叛了信仰,等于不尊重国家和人民对自己的尊重。  布衣——将军——布衣——总统——布衣,此即华盛顿的生涯。8年军旅,置生死度外;8年总统,值国家艰苦之时。每一次都是临危受命,挽狂澜于即倾;每一次都是听从国家召唤,履践一个公民的义务。  那提议用“华盛顿”来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智慧了。  (摘自《精神自治》,王开岭文集随笔卷,书海出版社2011年版)


相关内容

  • 请想一想华盛顿王开岭阅读答案
  • 请想一想华盛顿_阅读答案 王开岭 美国历史上,华盛顿及其伙伴们属于为自己的母邦开创了诸多伟大先例和精神路标的人.他们不仅垦辟了宪政共和的绿洲,还神奇地缔结出一脉清澈的政见传统和榜样力量,二百年来,靠着这份殷实基业,这个移民国家的子嗣一直安稳地享受着新大陆的丰饶.自由与辽阔„„ 这些伟人制定的1789 ...

  • 历史九上课本目录
  • 历史九年级上册目录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2) 1.文艺复兴运动(2) (1)议一议:当时欧洲人认为,自然界是没有思想.意志和情感的,而人类是万物的灵长,今天人类在这方面的认识有什么变化?(3) 2.神曲中的人性 (3) 3.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4) (1)议一议:蒙娜丽莎"神秘的微 ...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议一议 1.提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提高,从过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这种至尊地位的信念发展到自然与人类具有平等的生存权利的认识.人类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不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战胜与被战胜的关系 ...

  • (北师大)九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答案
  • (北师大)九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答案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议一议:1.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提高,从过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这种至尊地位的信念发展到自然与人类具有平等的生存权利的认识.人类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不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战胜与被战胜的关系,而是一种 ...

  • 小故事,大智慧
  • ◎房顶上的标语 一个建在机场旁的电影制片厂,为了避免飞机嗓音的干扰,在房顶上写了一条大标语:"请安静!"每个字母有八尺见方.结果,这条标语带来了更大的噪声,因为飞行员们个个都想看清楚房顶上写的是什么,竞相把飞机飞得更低了. 大智慧:愚蠢的方法只会把事情变的更糟.如果我们没有更聪明 ...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课本答案(北师大版)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课本答案(北师大版)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动脑筋 想一想: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活动与探究 讲一个 ...

  • 五年级下册阅读试卷
  • 敬重卑微 蚂蚁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草原.荒地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没想到这小小的生灵却活的如此滋润,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让我震惊的是它们面队灾难是做出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们是怎样逃生的吗? 它们不是非常慌乱,乱跑乱撞.也不是无动于衷,而是迅速聚拢 ...

  • 九年级下册笔记
  • 复习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 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 ...

  • 3诚实守信
  • 诚信守信 课题 诚信守信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2年 2 月 17 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诚实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撒谎的危害性. 2.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慌"也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3.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体会诚实是令人轻松坦荡的事 教学重点:理解诚实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