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2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主干知识整合

经济学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党和国家意志

(一)重大社会事件

1.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报告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2. 200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42.3%,2011年为53.5%,10年增长10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标志着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为标志的粗放型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为支撑的集约型增长转变。

3. 2003年,为解决广大农村居民健康保障问题,我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十年发展,新农合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趋完善,运行平稳。2011年,全国参合人口8.32亿,参合率97.48%。2004—2011年,全国新农合实际人均筹资水平由46

元增加到246元,实际住院补偿比由27.15%增长到48.42%。新农合制度产生了“农民得健康、卫生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社会得和谐”的良好效应。

4. 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8957万吨,比上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9年丰收。粮食“九连增”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物价水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5.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持续增长。

(二)党和国家意志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 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三、问题探究

(一)统筹城乡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注:①目前,全球饥饿人口已经达到9.25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越发严重。②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材料二: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提升农业技术;大规模开展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提升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材料二: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引导和扶持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

材料一: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亿亩。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

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

预案,紧急调拨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了显著成果。

材料三: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二)推进城镇化

1.几点基本认识

(1)城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经阶段,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2)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撑和生态环保等。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 (注意变式:既是问题,也是城镇化的意义)

2.具体问题探究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推进城镇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②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有利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有利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同时,有利于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④有利于带动消费和投资,扩大国内需求,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⑤城镇化有利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变式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大力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优化我国的需求结构;有利于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有利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调整我国的就业结构;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我国的城乡、区域结构。 变式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的正确性。

①推进城镇化需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可以创造投资需求。②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并成为城镇市民,可以提升消费水平,刺激消费需求。③推进城镇化必然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消费结构升级。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民通常在自有土地上经营,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早期家庭农场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优势:

1、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实现土地

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

3、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

2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主干知识整合

经济学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党和国家意志

(一)重大社会事件

1.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报告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2. 200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42.3%,2011年为53.5%,10年增长10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标志着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为标志的粗放型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为支撑的集约型增长转变。

3. 2003年,为解决广大农村居民健康保障问题,我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十年发展,新农合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趋完善,运行平稳。2011年,全国参合人口8.32亿,参合率97.48%。2004—2011年,全国新农合实际人均筹资水平由46

元增加到246元,实际住院补偿比由27.15%增长到48.42%。新农合制度产生了“农民得健康、卫生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社会得和谐”的良好效应。

4. 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8957万吨,比上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9年丰收。粮食“九连增”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物价水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5.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持续增长。

(二)党和国家意志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 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三、问题探究

(一)统筹城乡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注:①目前,全球饥饿人口已经达到9.25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越发严重。②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材料二: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提升农业技术;大规模开展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提升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材料二: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引导和扶持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

材料一: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亿亩。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

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

预案,紧急调拨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了显著成果。

材料三: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二)推进城镇化

1.几点基本认识

(1)城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经阶段,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2)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撑和生态环保等。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 (注意变式:既是问题,也是城镇化的意义)

2.具体问题探究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推进城镇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②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有利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有利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同时,有利于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④有利于带动消费和投资,扩大国内需求,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⑤城镇化有利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变式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大力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优化我国的需求结构;有利于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有利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调整我国的就业结构;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我国的城乡、区域结构。 变式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的正确性。

①推进城镇化需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可以创造投资需求。②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并成为城镇市民,可以提升消费水平,刺激消费需求。③推进城镇化必然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消费结构升级。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民通常在自有土地上经营,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早期家庭农场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优势:

1、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实现土地

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

3、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


相关内容

  • 台湾城乡一体化对安徽城乡发展的启示研究
  • 摘 要:台湾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梳理与归纳台湾城乡一体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安徽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台湾经验对于推进安徽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且主要体现在农民主体性建构.城镇体系构建.城乡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城乡资源配置四个方面,进而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

  •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 宏观经济 CONTEMPORARYECONOMICS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吴迪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5)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卓有成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 ...

  •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分析
  • 理论探讨・・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分析 ●程 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摘 要]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长期以来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悬而未决的态势.在新 世纪中,由于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宏观与微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种种迹象表明,长江 ...

  • 城乡一体化推动教育六变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城乡一体化推动教育六变化 作者:李玉华 曹道静 董波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4年第04期 恩施市根据全市学校和学生70%以上分布在农村的现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积极探索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 ...

  • 京津冀一体化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京津冀一体化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作者:振华 来源:<金融经济>2015年第06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 ...

  • 中国经济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
  • 中国经济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盛仕达钢铁研究院认为,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需要认真面对. 面对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抬头的潮流,习近平主席 ...

  • 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是推动重庆市一体化科学发展
  • [摘要] 重庆市地域面积较广.人口规模较大.下辖区县较多,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有中心城区.有远郊区县,有城市.有农村,有山区.有库区,各板块.各区县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很不平衡,即所谓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 重庆市地域面积较广.人口规模较大.下辖区县较多,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有 ...

  • 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教学案
  •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教学案 [课标要求] 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学习重点] 欧洲一体化的背景,发展进程,说明欧盟的性质,认识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学习难点] 分析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和启示. [自主学习] 一.欧洲一体化背景 1.可能性: ①有联合的基础:有 ...

  • 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 摘 要:当今社会,大都市的弊端早已暴露无遗,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空间拥挤.城市蔓延.交通拥堵.房价飞涨等问题成为社会难题,世界上一些大规模城市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同时,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社会变革,文章立足信息技术,通过探讨远程办公对现代企业运营的冲击,构想出分散联网的企业运营模式,并提出信息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