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分析化验方法(钙镁碱度)

水质分析化验方法

(一)总硬度的测定

1、原理

钙离子和镁离子都能与EDTA 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络合稳定常数分别为1010.7和108.7. 考虑到EDTA 受酸效应的影响, 将溶液PH 值控制为10时, 钙、镁离子都与EDTA 完全络合,因此在此条件下测定的应是两者的总量,即总硬度。

2、主要试剂

(1)氨一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称取67.5g 氯化铵溶于200ml 水中,加入570ml 氨水,用水稀释至1000Ml ;

(2)三乙醇胺 1+1水溶液;

(3)酸性铬蓝K-萘酚绿B (简称K-B )混合指示剂 称取1g 酸性铬蓝K 和2.5g 萘酸绿B 置于研钵中,加50g 干燥的分析纯硝酸钾磨细混匀。

(4)EDTA标准溶液 C(EDTA)=0.01mol/L或C(1/2EDTA)=0.02mol/L.

3、测定步骤

取50.00ml 水样(必要时先用中速滤纸过滤后再取样) 于250ml 锥形瓶中, 加10mlPH=10的缓冲溶液,加入少许K-B 指示剂, 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时即为终点,记下所消耗的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 水样的总硬度X 为

中 C(1/2EDTA)——取1/2EDTA为基本单元时的浓度,mlo/L;

V1——滴定时消耗的EDTA 溶液体积,ml;

V ——所取水样体积,ml 。

总硬度以CaCO

计时

式 中 M(CaCO3) ——

COCO 3的摩尔质量,

g/mol;

C(EDTA)——EDTA 溶液的浓度,mol/L.

(二) 钙离子的测定

1、EDTA 滴定法

(1)原理 溶液PH ≥12时,水样中的镁离子沉淀为Mg (OH )2,这时用EDTA 滴定,钙则被EDTA 完全络合而镁离子则无干扰。滴定所消耗EDTA 的物质的量即为钙离子的物质的量。

(2)主要试剂

①氢氧化钾溶液 20%;

②EDTA 标准溶液 C(EDTA )=0.01mol/L;

③钙黄绿素-酚酞混合指示剂

(3)测定步骤 用移液管移取水样50ml(必要时过滤后再取样) 于250ml 锥形瓶中, 加1+1盐酸数滴, 混匀, 加热至沸30s, 冷却后加20%氢氧化钾溶液5ml, 加少许混合指示剂, 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由黄绿色荧光突然消失并出现紫红色时即为终点, 记下所消耗的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钙离子的含量X 为

式中 C(EDTA)——EDTA 溶液的浓度,mol/L;

V 2

——滴定时消耗EDTA 溶液的体积,ml;

V ——所取水样的体积,ml;

40.08——钙离子的摩尔质量,

g/mol..

(三) 镁离子的测定

1、EDTA 滴定法

(1)原 理 由硬度测定时得到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量,减去由本节中测得的钙离子的含量即得镁离子的含量。

水样中镁离子的含量为

式 中

C(EDTA)——EDTA 标准溶液的浓度,

mol/L;

V1

——滴定总硬度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ml;

V2

——滴定钙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ml;

V ——所取水样体积,ml;

24.30——镁离子的摩尔质量,g/mol.

三、碱度的测定

碱度又称耗酸量,即单位体积水样能够接受氢质了的物质的量。

碱度是用强酸(如盐酸)标准溶液进行酸碱滴定测得的。

1、原 理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至酚酞变色,此时完成了下列反应:

OH -+H+=H2O

CO 32-+H+=HCO3-

由此测得的碱度称为酚酞碱度。

然后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盐酸酸标准溶液滴至甲基橙变色,此时完成了下列反应:

HCO 3-+H+=H2CO 3

由甲基橙变色所测得的总碱度称为甲基橙碱度。甲基橙碱度又称为总碱度。

2、主要试剂与仪器

(1)酚酞指示剂 称0.5g 酚酞溶于30ml 无水乙醇中, 并用水将此乙醇溶液稀释至100ml 。

(2)甲基橙指示剂 称0.1甲基橙, 溶于100ml 蒸馏水中.

(3)盐酸标准溶液 C(HCL)=0.1mol/L.

3、测定步骤

(1)取50.00ml 透明的水样(若水样浑浊必须过滤),放入250ml 锥形瓶中,

加酚酞指示剂2滴。若呈红色,则用0.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滴至红色刚好褪去,记下盐酸的用量P(ml)。

(2)若酚酞加入水样后呈无色或用盐酸标准溶液滴至红色刚好褪去, 再在水样中加2滴; 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至橙黄色变为橙红色,并记下盐酸的总用量T(ml)。

3.1 当P=T时,

既P=T=氢氧化物

3.2 当P >1/2T时

有氢氧化物和碳酸盐存在,则碳酸盐=2(T-P)

碳酸根(mg/L)=(T-P)xCx1000x60.01/V

3.3 当P=1/2T时

既只有碳酸盐存在,则碳酸盐=T

碳酸根(mg/L)=TxCx1000x60.01/V

3.4 当P <1/2T时

有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存在,则碳酸盐=2P,碳酸氢盐=T-2P

碳酸根(mg/L)=PxCx1000x60.01/V

碳酸氢根(mg/L)=(T-2P)xCx1000x61.01/V

3.5 当P=0时

只有碳酸氢盐存在,及碳酸氢盐=T

碳酸氢根(mg/L)=TxCx1000x61.01/V

式中 C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 mol/L

V ——水样的体积,ml ;

P ——滴至酚酞褪色时消耗盐酸的体积,ml ;

T ——滴至甲基橙变色时消耗盐酸的总体积,ml 。

四、氯离子的测定

1、原 理

用标准AgNO 3溶液滴定水样中的氯离子形成AgCl 沉淀,以铬酸钾为指示

剂,当Cl -沉淀完毕后,Ag +与CrO 42-形成红色沉淀

2Ag ++ CrO42= Ag2CrO 4↓(红色)

指示终点的到达。根据AgNO 3的用量可算出Cl -的浓度。

2、主要试剂和仪器

(1)AgNO 3标准溶液 C (AgNO 3)=0.01mol/L

(2)K 2CrO 4溶液 5%水溶液;

(3)Cu (NO 3)2溶液 2%水溶

3、测定步骤

(1)吸收100.00ml 水样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 用0.1mol/L NaOH 和0.1mol/L HNO 3溶液调节水样的PH 值, 使酚酞由红色刚变为无色。再加入5%的K 2CrO 4溶液1ml ,用AgNO 3标准溶液滴至出现淡红色,记下消耗的AgNO 3标准溶液的体积V1(ml)。

(2)用100ml 蒸馏水取代水样, 按上述相同步骤做空白试验,所消耗的AgNO 3标准溶液的体积V 0(ml)。

4、计算

水中CL -含量

V1——测试水样时消耗的

AgNO 3体积,ml;

V 0——空白试验消耗的AgNO

3体积,ml;

C ——AgNO 3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 ——水样的体积,ml;

35.46——CL -的摩尔质量,g/mol。

五、硫酸根的测定

(一)重量法

1、测定原理

硫酸根和钡离子定量地生成硫酸钡沉淀:

SO 42-+Ba2+=BaO4↓

沉淀经灼烧后称重,可求出硫酸根的含量。反应可以在酸性溶液中进行,碳酸根不干扰测定。

2、主要试剂和仪器

(1)5%氯化钡溶液;

(2)1.5%硝酸银溶液;

(3)高温电炉;

(4)瓷坩埚;

(5)干燥器。

3、测定步骤

准确吸取200~500ml 水样于烧杯中,取水样的多少应满足于水样中硫酸根的总量为10~50g 。加0.1%甲基红溶液2~3滴. 滴加1+1的盐酸, 使溶呈红色后再过量2~3滴盐酸. 在电炉上浓缩至50ml 左右, 冷却后滤去悬浮物, 并用02mol/L的盐酸洗涤滤纸4~5次.

加热滤液至近沸. 在不断搅拌下, 缓慢地滴加5%氯化钡溶液, 直到上部清液不再出现白色色浑浊. 再过量2mL 氯化钡溶液. 将此溶液在80~90℃的水浴上保温2小时。

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沉淀, 并用水洗涤烧杯和沉淀. 直到滤液经1.5%的硝酸银检验, 不产生浑浊为止。

将滤纸连同沉淀放入已恒重过的坩埚内, 在电炉上灰化,然后在800℃的高温电炉上灼烧1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45分钟,称重,直到恒重。

4、计 算

水中硫酸根的含量

式 中

W2

——坩埚和和的重量,g ;

W1——空坩埚的重量,g ;

0.4118——由BaSO 4换算成SO 42-的系数;

V ——水样的体积,ml 。

1、准备检验水—取两只容量为100~150毫升的白色玻璃杯,一杯接自来水,另一杯盛放RO 活性水,并放在桌子上,用TDS 分别测定和记录两杯水的溶解性固体含量。测定顺序为:先测RO 活性水,后测自来水。

2、准备检验—将固体沉淀促进仪平放于玻璃杯上,插上220伏电源。

3、检验—将固体沉淀促进仪上的电源开关按钮按向ON (开)的位置,开始检验。通常检验的时间为60秒以内。结束时,先将电源开关按向OFF (关)的位置。最后取出固体沉淀促进仪。

安全警告:

1、接通电源后,双手不得抓在电极上;不得将手指伸入水中;不要让儿童玩耍固体沉淀促进仪。

2、固体沉淀促进仪用完后,应用干布将电极檫干,并用细纱布将铁质电极上的锈擦净,妥善保管。

说明:该测试仪不能被用来评价矿泉水品质,因为在用其测量矿泉水时,水中的矿物质也可能会与水中的其它污染物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会给用户带来误判

水质模型(water quality model) 根据物质守恒原理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描述参加水循环的水体中水质组分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诸方面的变化、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

水质模型可按其空间维数、时间相关性、数学方程的特征以及所描述的对象、现象进行分类和命名。从空间维数上可分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型;从是否含有时间变量可分为动态和稳态模型;从模型的数学特征可分为随机性、确定性模型和线性、非线性模型;从描述的水体、对象、现象、物质迁移和反应动力学性质可分为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地下水模型;溶解氧、温度、重金属、有毒有机物、放射性模型;对流、扩散模型以及迁移、反应、生态学模型等。

研究水质模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描述环境污染物在水中的运动和迁移转化规律,为水资源保护服务。它可用于实现水质模拟和评价,进行水质预报和预测,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质规划以及进行水域的水质管理等,是实现水污染控制的有力工具。

水质模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水质模型是于1925年在美国俄亥俄河上开发的斯特里特-菲尔普斯模型。它是一个DO -BOD 模型。之后,经诸多学者改进,逐步完善。1977年美国环境保护局发表的QUALll 型,是这类模型的代表。它的最新版本 QUAL2E (1982)能模拟任意组合的15种水质参数。80年代之后,随着水质研究的深入,另一类描述水中有毒物的模型应运而生。由于考虑了泥沙的作用,使这类模型变成了一个描述水流、泥沙和其他水质组分相互作用的气、液、固三相共存的复杂体系。它的代表作是美国环境保护局推出的WASP5模型(1994)。它能模拟有毒物质在水中发生的酸碱平衡、挥发、沉淀、溶解、水解、生物降解、吸附和解析、氧化还原、生物聚集、光解等过程以及大气的干、湿沉降物。与此同时,以食物链和能量传递为主线的生态学模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建立一个实用的水质模型一般需5个步骤:①资料的收集和实验设计。包括建模所必须的同步水文、水力、水质、气象等资料和所涉及的反应动力学常数,否则要现场监测和实验获取。②确定模型的结构。包括建立或选择模型的结构并进行平衡性、稳定性和灵敏性考察。③确定模型的参数(常数)并使其代入模型后能较好地重现一组观测数据,称为率定模型。④模型的检验。检查率定好的模型的计算值同另一组观测值的拟合度,衡量模型的预测能力。⑤应用。衡量模型能否满足建模目的。以上各步若不能满足需求,均需从头做起。

现代水质模型因其复杂性一般要采用各种数值解法,应用计算机来完成。一个好的水质模型需有水文学、水力学、化学、生物化学、水质、数学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

金标准水质检测项目相关检测方法分别如下:

1【pH 值】水质 pH 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

2【溶解氧】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 GB/T11913-1989碘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臭和味】文字描述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4【侵蚀性二氧化碳】甲基橙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5【酸度】酸度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6【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 】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7【色度】水质 色度的测定GB/T11903-1989

8【浊度】水质 浊度的测定GB/T13200-1991

9【悬浮物(SS)】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11901-1989

10【总可滤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1【总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2【全盐量(溶解性固体) 】水质 全盐量的测定 重量法 HJ/T51-1999

13【总硬度(钙和镁总量) 】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 滴定法

GB/T7477-1987

14【高锰酸盐指数】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GB/T11892-1989

15【化学需氧量(COD)】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T11914—1989

16【生物需氧量】水质 生物需氧量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 GB/T7488—1987 17【氨氮】 水质 铵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7479-1987 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8【硝酸盐氮】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GB/T7480-1987 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46-2007

19【亚硝酸盐氮】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GB/T7493-1987

20【六价铬】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酸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7467-1987 21【总氮】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11894-1989

22【总磷】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11893-1989

23【磷酸盐】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24【硝基苯类】还原-偶氮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25【苯胺类】水质 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N-(1-萘基) 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GB/T11889-1989

26【游离氯】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 ,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 GB/T11897-1989

27【总氯】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 ,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 GB/T11897-1989

28【氟化物】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GB/T7484-1987 29【氯化物】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GB/T11896-19879

30【硫酸盐】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重量法 GB/T11899-89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1【硫化物】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兰分光光度法 GB/T16489-1996 3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T7494-1987

33【石油类】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GB/T 16488-1996 34【动植物油】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GB/T 16488-1996 35【总铬】水质 总铬的测定 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7466-1987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6【铜】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1987 37【锌】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1987 38【铅】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1987 39【镉】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1987 40【镍】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2-1989

41【钾】水质 钾、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4-1989 42【钠】水质 钾、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4-1989 43【钙】水质 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5-1989 44【镁】水质 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5-1989 45【铁】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1-1989 46【锰】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1-1989

47【溶解性铁】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1-1989 48【银】水质 银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7-1989 49【甲醛】水质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3197-1991 水质检测仪器:水质安全快速检测箱,电解器等

水质分析化验方法

(一)总硬度的测定

1、原理

钙离子和镁离子都能与EDTA 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络合稳定常数分别为1010.7和108.7. 考虑到EDTA 受酸效应的影响, 将溶液PH 值控制为10时, 钙、镁离子都与EDTA 完全络合,因此在此条件下测定的应是两者的总量,即总硬度。

2、主要试剂

(1)氨一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称取67.5g 氯化铵溶于200ml 水中,加入570ml 氨水,用水稀释至1000Ml ;

(2)三乙醇胺 1+1水溶液;

(3)酸性铬蓝K-萘酚绿B (简称K-B )混合指示剂 称取1g 酸性铬蓝K 和2.5g 萘酸绿B 置于研钵中,加50g 干燥的分析纯硝酸钾磨细混匀。

(4)EDTA标准溶液 C(EDTA)=0.01mol/L或C(1/2EDTA)=0.02mol/L.

3、测定步骤

取50.00ml 水样(必要时先用中速滤纸过滤后再取样) 于250ml 锥形瓶中, 加10mlPH=10的缓冲溶液,加入少许K-B 指示剂, 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时即为终点,记下所消耗的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 水样的总硬度X 为

中 C(1/2EDTA)——取1/2EDTA为基本单元时的浓度,mlo/L;

V1——滴定时消耗的EDTA 溶液体积,ml;

V ——所取水样体积,ml 。

总硬度以CaCO

计时

式 中 M(CaCO3) ——

COCO 3的摩尔质量,

g/mol;

C(EDTA)——EDTA 溶液的浓度,mol/L.

(二) 钙离子的测定

1、EDTA 滴定法

(1)原理 溶液PH ≥12时,水样中的镁离子沉淀为Mg (OH )2,这时用EDTA 滴定,钙则被EDTA 完全络合而镁离子则无干扰。滴定所消耗EDTA 的物质的量即为钙离子的物质的量。

(2)主要试剂

①氢氧化钾溶液 20%;

②EDTA 标准溶液 C(EDTA )=0.01mol/L;

③钙黄绿素-酚酞混合指示剂

(3)测定步骤 用移液管移取水样50ml(必要时过滤后再取样) 于250ml 锥形瓶中, 加1+1盐酸数滴, 混匀, 加热至沸30s, 冷却后加20%氢氧化钾溶液5ml, 加少许混合指示剂, 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由黄绿色荧光突然消失并出现紫红色时即为终点, 记下所消耗的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钙离子的含量X 为

式中 C(EDTA)——EDTA 溶液的浓度,mol/L;

V 2

——滴定时消耗EDTA 溶液的体积,ml;

V ——所取水样的体积,ml;

40.08——钙离子的摩尔质量,

g/mol..

(三) 镁离子的测定

1、EDTA 滴定法

(1)原 理 由硬度测定时得到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量,减去由本节中测得的钙离子的含量即得镁离子的含量。

水样中镁离子的含量为

式 中

C(EDTA)——EDTA 标准溶液的浓度,

mol/L;

V1

——滴定总硬度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ml;

V2

——滴定钙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ml;

V ——所取水样体积,ml;

24.30——镁离子的摩尔质量,g/mol.

三、碱度的测定

碱度又称耗酸量,即单位体积水样能够接受氢质了的物质的量。

碱度是用强酸(如盐酸)标准溶液进行酸碱滴定测得的。

1、原 理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至酚酞变色,此时完成了下列反应:

OH -+H+=H2O

CO 32-+H+=HCO3-

由此测得的碱度称为酚酞碱度。

然后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盐酸酸标准溶液滴至甲基橙变色,此时完成了下列反应:

HCO 3-+H+=H2CO 3

由甲基橙变色所测得的总碱度称为甲基橙碱度。甲基橙碱度又称为总碱度。

2、主要试剂与仪器

(1)酚酞指示剂 称0.5g 酚酞溶于30ml 无水乙醇中, 并用水将此乙醇溶液稀释至100ml 。

(2)甲基橙指示剂 称0.1甲基橙, 溶于100ml 蒸馏水中.

(3)盐酸标准溶液 C(HCL)=0.1mol/L.

3、测定步骤

(1)取50.00ml 透明的水样(若水样浑浊必须过滤),放入250ml 锥形瓶中,

加酚酞指示剂2滴。若呈红色,则用0.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滴至红色刚好褪去,记下盐酸的用量P(ml)。

(2)若酚酞加入水样后呈无色或用盐酸标准溶液滴至红色刚好褪去, 再在水样中加2滴; 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至橙黄色变为橙红色,并记下盐酸的总用量T(ml)。

3.1 当P=T时,

既P=T=氢氧化物

3.2 当P >1/2T时

有氢氧化物和碳酸盐存在,则碳酸盐=2(T-P)

碳酸根(mg/L)=(T-P)xCx1000x60.01/V

3.3 当P=1/2T时

既只有碳酸盐存在,则碳酸盐=T

碳酸根(mg/L)=TxCx1000x60.01/V

3.4 当P <1/2T时

有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存在,则碳酸盐=2P,碳酸氢盐=T-2P

碳酸根(mg/L)=PxCx1000x60.01/V

碳酸氢根(mg/L)=(T-2P)xCx1000x61.01/V

3.5 当P=0时

只有碳酸氢盐存在,及碳酸氢盐=T

碳酸氢根(mg/L)=TxCx1000x61.01/V

式中 C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 mol/L

V ——水样的体积,ml ;

P ——滴至酚酞褪色时消耗盐酸的体积,ml ;

T ——滴至甲基橙变色时消耗盐酸的总体积,ml 。

四、氯离子的测定

1、原 理

用标准AgNO 3溶液滴定水样中的氯离子形成AgCl 沉淀,以铬酸钾为指示

剂,当Cl -沉淀完毕后,Ag +与CrO 42-形成红色沉淀

2Ag ++ CrO42= Ag2CrO 4↓(红色)

指示终点的到达。根据AgNO 3的用量可算出Cl -的浓度。

2、主要试剂和仪器

(1)AgNO 3标准溶液 C (AgNO 3)=0.01mol/L

(2)K 2CrO 4溶液 5%水溶液;

(3)Cu (NO 3)2溶液 2%水溶

3、测定步骤

(1)吸收100.00ml 水样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 用0.1mol/L NaOH 和0.1mol/L HNO 3溶液调节水样的PH 值, 使酚酞由红色刚变为无色。再加入5%的K 2CrO 4溶液1ml ,用AgNO 3标准溶液滴至出现淡红色,记下消耗的AgNO 3标准溶液的体积V1(ml)。

(2)用100ml 蒸馏水取代水样, 按上述相同步骤做空白试验,所消耗的AgNO 3标准溶液的体积V 0(ml)。

4、计算

水中CL -含量

V1——测试水样时消耗的

AgNO 3体积,ml;

V 0——空白试验消耗的AgNO

3体积,ml;

C ——AgNO 3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 ——水样的体积,ml;

35.46——CL -的摩尔质量,g/mol。

五、硫酸根的测定

(一)重量法

1、测定原理

硫酸根和钡离子定量地生成硫酸钡沉淀:

SO 42-+Ba2+=BaO4↓

沉淀经灼烧后称重,可求出硫酸根的含量。反应可以在酸性溶液中进行,碳酸根不干扰测定。

2、主要试剂和仪器

(1)5%氯化钡溶液;

(2)1.5%硝酸银溶液;

(3)高温电炉;

(4)瓷坩埚;

(5)干燥器。

3、测定步骤

准确吸取200~500ml 水样于烧杯中,取水样的多少应满足于水样中硫酸根的总量为10~50g 。加0.1%甲基红溶液2~3滴. 滴加1+1的盐酸, 使溶呈红色后再过量2~3滴盐酸. 在电炉上浓缩至50ml 左右, 冷却后滤去悬浮物, 并用02mol/L的盐酸洗涤滤纸4~5次.

加热滤液至近沸. 在不断搅拌下, 缓慢地滴加5%氯化钡溶液, 直到上部清液不再出现白色色浑浊. 再过量2mL 氯化钡溶液. 将此溶液在80~90℃的水浴上保温2小时。

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沉淀, 并用水洗涤烧杯和沉淀. 直到滤液经1.5%的硝酸银检验, 不产生浑浊为止。

将滤纸连同沉淀放入已恒重过的坩埚内, 在电炉上灰化,然后在800℃的高温电炉上灼烧1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45分钟,称重,直到恒重。

4、计 算

水中硫酸根的含量

式 中

W2

——坩埚和和的重量,g ;

W1——空坩埚的重量,g ;

0.4118——由BaSO 4换算成SO 42-的系数;

V ——水样的体积,ml 。

1、准备检验水—取两只容量为100~150毫升的白色玻璃杯,一杯接自来水,另一杯盛放RO 活性水,并放在桌子上,用TDS 分别测定和记录两杯水的溶解性固体含量。测定顺序为:先测RO 活性水,后测自来水。

2、准备检验—将固体沉淀促进仪平放于玻璃杯上,插上220伏电源。

3、检验—将固体沉淀促进仪上的电源开关按钮按向ON (开)的位置,开始检验。通常检验的时间为60秒以内。结束时,先将电源开关按向OFF (关)的位置。最后取出固体沉淀促进仪。

安全警告:

1、接通电源后,双手不得抓在电极上;不得将手指伸入水中;不要让儿童玩耍固体沉淀促进仪。

2、固体沉淀促进仪用完后,应用干布将电极檫干,并用细纱布将铁质电极上的锈擦净,妥善保管。

说明:该测试仪不能被用来评价矿泉水品质,因为在用其测量矿泉水时,水中的矿物质也可能会与水中的其它污染物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会给用户带来误判

水质模型(water quality model) 根据物质守恒原理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描述参加水循环的水体中水质组分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诸方面的变化、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

水质模型可按其空间维数、时间相关性、数学方程的特征以及所描述的对象、现象进行分类和命名。从空间维数上可分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型;从是否含有时间变量可分为动态和稳态模型;从模型的数学特征可分为随机性、确定性模型和线性、非线性模型;从描述的水体、对象、现象、物质迁移和反应动力学性质可分为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地下水模型;溶解氧、温度、重金属、有毒有机物、放射性模型;对流、扩散模型以及迁移、反应、生态学模型等。

研究水质模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描述环境污染物在水中的运动和迁移转化规律,为水资源保护服务。它可用于实现水质模拟和评价,进行水质预报和预测,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质规划以及进行水域的水质管理等,是实现水污染控制的有力工具。

水质模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水质模型是于1925年在美国俄亥俄河上开发的斯特里特-菲尔普斯模型。它是一个DO -BOD 模型。之后,经诸多学者改进,逐步完善。1977年美国环境保护局发表的QUALll 型,是这类模型的代表。它的最新版本 QUAL2E (1982)能模拟任意组合的15种水质参数。80年代之后,随着水质研究的深入,另一类描述水中有毒物的模型应运而生。由于考虑了泥沙的作用,使这类模型变成了一个描述水流、泥沙和其他水质组分相互作用的气、液、固三相共存的复杂体系。它的代表作是美国环境保护局推出的WASP5模型(1994)。它能模拟有毒物质在水中发生的酸碱平衡、挥发、沉淀、溶解、水解、生物降解、吸附和解析、氧化还原、生物聚集、光解等过程以及大气的干、湿沉降物。与此同时,以食物链和能量传递为主线的生态学模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建立一个实用的水质模型一般需5个步骤:①资料的收集和实验设计。包括建模所必须的同步水文、水力、水质、气象等资料和所涉及的反应动力学常数,否则要现场监测和实验获取。②确定模型的结构。包括建立或选择模型的结构并进行平衡性、稳定性和灵敏性考察。③确定模型的参数(常数)并使其代入模型后能较好地重现一组观测数据,称为率定模型。④模型的检验。检查率定好的模型的计算值同另一组观测值的拟合度,衡量模型的预测能力。⑤应用。衡量模型能否满足建模目的。以上各步若不能满足需求,均需从头做起。

现代水质模型因其复杂性一般要采用各种数值解法,应用计算机来完成。一个好的水质模型需有水文学、水力学、化学、生物化学、水质、数学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

金标准水质检测项目相关检测方法分别如下:

1【pH 值】水质 pH 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

2【溶解氧】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 GB/T11913-1989碘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臭和味】文字描述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4【侵蚀性二氧化碳】甲基橙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5【酸度】酸度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6【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 】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7【色度】水质 色度的测定GB/T11903-1989

8【浊度】水质 浊度的测定GB/T13200-1991

9【悬浮物(SS)】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11901-1989

10【总可滤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1【总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2【全盐量(溶解性固体) 】水质 全盐量的测定 重量法 HJ/T51-1999

13【总硬度(钙和镁总量) 】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 滴定法

GB/T7477-1987

14【高锰酸盐指数】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GB/T11892-1989

15【化学需氧量(COD)】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T11914—1989

16【生物需氧量】水质 生物需氧量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 GB/T7488—1987 17【氨氮】 水质 铵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7479-1987 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8【硝酸盐氮】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GB/T7480-1987 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46-2007

19【亚硝酸盐氮】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GB/T7493-1987

20【六价铬】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酸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7467-1987 21【总氮】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11894-1989

22【总磷】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11893-1989

23【磷酸盐】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24【硝基苯类】还原-偶氮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25【苯胺类】水质 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N-(1-萘基) 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GB/T11889-1989

26【游离氯】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 ,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 GB/T11897-1989

27【总氯】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 ,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 GB/T11897-1989

28【氟化物】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GB/T7484-1987 29【氯化物】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GB/T11896-19879

30【硫酸盐】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重量法 GB/T11899-89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1【硫化物】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兰分光光度法 GB/T16489-1996 3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T7494-1987

33【石油类】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GB/T 16488-1996 34【动植物油】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GB/T 16488-1996 35【总铬】水质 总铬的测定 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7466-1987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6【铜】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1987 37【锌】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1987 38【铅】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1987 39【镉】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1987 40【镍】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2-1989

41【钾】水质 钾、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4-1989 42【钠】水质 钾、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4-1989 43【钙】水质 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5-1989 44【镁】水质 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5-1989 45【铁】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1-1989 46【锰】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1-1989

47【溶解性铁】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1-1989 48【银】水质 银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7-1989 49【甲醛】水质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3197-1991 水质检测仪器:水质安全快速检测箱,电解器等


相关内容

  • 碱度和硬度对锅炉的影响
  • 碱度和硬度对锅炉的影响 硬度(YD)是控制锅炉给水硬度的重要指标,硬度值越高锅炉结垢越严重,所以锅炉给水硬度越小越好,国标GB1576对工业锅炉规定:1.蒸汽锅炉:采用锅外水处理时限制给水硬度≤0.03mmol/L,采用锅内加药处理时限制给水硬度≤4mmol/L:2.汽水两用和热水锅炉:采用锅外水处 ...

  • 锅炉水质化验分析
  • 锅炉水质化验分析 一.数值范围 1. 碱度 18~20me/L(毫克当量升) 2. 硬度≤0.03mmol/L(毫摩尔每升) 3. 说明:硬度的标准是变化的,根据锅炉的型号不同而不同.(2吨,4吨) 二.锅炉水的运行原理 天然水经水软化设备软化后进入锅炉加热使用.如不经过软化,则锅炉内会有大量的水垢 ...

  • 锅炉房规章制度
  • 锅炉房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锅炉房管理制度 山东圣凯尔顿木业有限公司 2013.1.1 一.锅炉系统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相应证件上岗. 二.锅炉值班操作人员在岗工作期间,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巡回检查.水质管理.设备保养.安全检测.清洁卫生.交接班等制度,确保供热系统的技术安全和运行状态良好 ...

  • 锅炉房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 锅炉房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锅炉房管理制度 一、锅炉系统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相应证件上岗。 二、锅炉值班操作人员在岗工作期间,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巡回检查、水质管理、设备保养、安全检测、清洁卫生、交接班等制度,确保供热系统的技术安全和运行状态良好。 三、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校验、检修或更换安 ...

  • 锅炉水质化验.监督制度
  • 锅炉水质化验.监督制度 一.锅炉水质化验要严格执行<国家低压锅炉水质标准>GB1576-85,对锅炉 水质应通过化验分析来进行监督,在水质测定过程中,要严格按操作规定正确取样滴定,保证各项数据准确可靠,以确保锅炉和供暖系统安全经济运行. 二.对于供暖系统的补给水,如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软化 ...

  • 热力公司安全操作规程及锅炉房管理制度
  • 热力公司锅炉房管理制度 供热站站长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锅炉安全管理规则>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熟悉掌握锅炉管理知识的整个工艺流程. 二.在主管经理的领导下,执行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指标对本站工作全面负责. 三.对锅炉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有权制止违章作业,对生产 ...

  • 锅炉水处理剂使用说明
  • 百灵-802低压锅炉水处理剂 化验及炉水控制指标的说明 一 对补充水的要求 本处理剂即适用于蒸馏水,又可适用于总硬度低于14德国度(即250ppmCaCo3)的各种自来水. 二 用量与用药 初次使用的剂量为400克/吨水,即每吨水投放本处理剂0.4公斤. 投放前,先要把固体的处理剂溶解在一定体积的热 ...

  • 锅炉技师论文答辩(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锅炉技师论文答辩) 我叫XXX,XXXX年XX月出生,XXXX年XX月进入XXXX锅炉房工作至 今.虽然进入锅炉行业时间不长,但我很快喜欢上了热力司炉工这个职 业. 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我认真学习和钻研锅炉知识,虚心向他人请 教,在班组师傅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从学习如何安全正确操作锅炉开始 ...

  • 锅炉水质监测指标的意义及危害
  • 锅炉水质监测指标的意义及危害 摘要:在我们锅炉的日常化验工作中,有好多指标需要监测,这些指标直接关系着锅炉的经济运行于稳定生产.每项化验指标都有它的意义,同时,要是超标的话,会带来很多危害. 关键词:监测指标: 结垢:腐蚀 一.我们化验室日常监测的指标及意义有如下几项: (1)悬浮物 指经过过滤后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