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起源及相关的

诗歌的起源

——从语言开始

张景繁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1506班[1**********]5)

摘要:从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来探讨诗歌的起源。

关键词:语言;诗歌起源;劳动说

语言的贫乏和感情的需要

诗歌的起源被历来大家不断猜想论证, 而真正的起源由于历史的久远已无法确考其真面目。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就断言,“诗歌的起源不是一个考古学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问题。”而弄明白诗歌的起源,可以从诗歌的特点入手。

诗歌的特点有什么?诗歌是一种高度精炼的语言形式,它言有尽而意无穷,它用字极少而所指极大。它致力于去描绘人内心的情感——而这通常是难以用语言直接描绘的。我们读诗歌,并由诗歌的文本激起某种感情。那么,诗歌中语言的特点可以得到什么?从语言来说,诗歌为什么会出现?

先来看一些例子。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意象,比如我国古典诗歌中“雁”这一意象,雁在诗歌中,它一般代表离别思念。

有,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雁表示思念。 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借雁指书,思念。 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借雁表明季节,抒发愁思不舍。

在这样一系列的诗歌中,雁被赋予愁思,离别的概念,它不再仅仅指一种鸟类。它所指的超出文本而指向情感。它赋予了文字新的概念。大雁这一意象被运用的如此成功,以至于现在的文艺青年若写点什么“雅致”文句,强行说愁,也要非举几个雁飞雁鸣的。这一类似运用又是如此普遍,它广泛存在于我国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很多甚至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词汇。当我们说,哀鸿遍野,其实我们说的是“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当我们说长舌妇人,其实我们说的是“又妇长舌,维厉之阶”。我们的诗歌在这个过程,作为一种有效的文本结构,来使语言的组合表达出文字之外的意思。亦即言有尽而意无穷也。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这些是怎么发生的?

维柯指出,凡是诗性的语句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语言的贫乏,另一个是使他人了解到自己的需要。赫尔德认为,最早的语言汇集了一些诗歌的成分; 诗歌才是人类真正的母语,人类最初的语言是诗, 是通过隐喻语言发明神话、寓言而具有天然的隐喻性,它(包括隐喻、象征、神话) 在健全的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多语言的词根中也保留着大胆有力的想象力。学界普遍认为,诗歌的起源大概是在原始先民刚刚摆脱渔猎,开始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生存不再成为严重的威胁。于是,个人内心的感受开始被重视。他们有了抒发自身感情的需要。可是,原始先民的语言必然是贫乏的,因为不妨想想大量存在我们语言中的成语,谚语,派生词,大量带有褒贬性的词语,这些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不断创造,因广为流传而保留下来的。原始先民,在感情表达需要的驱使下,通过诗歌,通过抽象的思维,精简的语言形式,第一次表达出来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因为它引起了所有听到的人的共鸣,于是被普遍接受,直至固化在语言中。诗歌就是这样被原始的人类利用,来表达自身并创造

一种概念,为语言打上的新的概念。它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文化思维。也可以看到,各地最原始的民族,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总会最先诞生诗歌。从西方史诗到中国古代《诗经》,他们丰富了各自文化的语言,不约而同地成为各自文化的瑰宝,文学的源泉。

我们用语言来表达我们自身的存在,并创造能够被他人所理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客观语言形式——诗歌,我们就从文字上将光照进这个不能言说的世界

诗歌产生于劳动

我们可以注意到,在原始诗歌中,存在着大量叠句。我们来看诗经里的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两首我国早期诗歌鲜明的共同点即有大量相似的语句。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一些感情强烈的词语,是呼唤,并经常重复呼唤,因而也就具有韵语的性质,同时也具有歌唱的性质,鲁迅指出:“在昔原始之民,其群居中,盖惟以姿态声音,自达其情意而而已。声音繁变,寝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尚书. 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 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歌的起源在如今我们开化的人类看来是难想象的,因此,我们所谓的追溯也是在不断的寻找诗的本质中进行追溯。而诗歌作为虚无缥缈的存在,要理解它也注定要通过感性的方式。而对诗歌起源的本质探讨,不应该停止。

参考文献

[1].(美)乔纳森·卡勒著 李平译, 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2].庞影平,试论诗歌英汉互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关系,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7月

[3].吴奔星,鲁迅论诗歌的起源与民歌的影响,《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4].刘为钦,诗歌起源新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6年第2期(46-49)

[5].托妮·莫里森,剥夺的语言与语言的剥夺,美国女作家托·莫里森文选 (1994年03期)

[6].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10日

[7].苏珊斯图尔特,诗与感觉的命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8].陈大维,维柯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黑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5年

诗歌的起源

——从语言开始

张景繁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1506班[1**********]5)

摘要:从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来探讨诗歌的起源。

关键词:语言;诗歌起源;劳动说

语言的贫乏和感情的需要

诗歌的起源被历来大家不断猜想论证, 而真正的起源由于历史的久远已无法确考其真面目。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就断言,“诗歌的起源不是一个考古学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问题。”而弄明白诗歌的起源,可以从诗歌的特点入手。

诗歌的特点有什么?诗歌是一种高度精炼的语言形式,它言有尽而意无穷,它用字极少而所指极大。它致力于去描绘人内心的情感——而这通常是难以用语言直接描绘的。我们读诗歌,并由诗歌的文本激起某种感情。那么,诗歌中语言的特点可以得到什么?从语言来说,诗歌为什么会出现?

先来看一些例子。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意象,比如我国古典诗歌中“雁”这一意象,雁在诗歌中,它一般代表离别思念。

有,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雁表示思念。 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借雁指书,思念。 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借雁表明季节,抒发愁思不舍。

在这样一系列的诗歌中,雁被赋予愁思,离别的概念,它不再仅仅指一种鸟类。它所指的超出文本而指向情感。它赋予了文字新的概念。大雁这一意象被运用的如此成功,以至于现在的文艺青年若写点什么“雅致”文句,强行说愁,也要非举几个雁飞雁鸣的。这一类似运用又是如此普遍,它广泛存在于我国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很多甚至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词汇。当我们说,哀鸿遍野,其实我们说的是“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当我们说长舌妇人,其实我们说的是“又妇长舌,维厉之阶”。我们的诗歌在这个过程,作为一种有效的文本结构,来使语言的组合表达出文字之外的意思。亦即言有尽而意无穷也。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这些是怎么发生的?

维柯指出,凡是诗性的语句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语言的贫乏,另一个是使他人了解到自己的需要。赫尔德认为,最早的语言汇集了一些诗歌的成分; 诗歌才是人类真正的母语,人类最初的语言是诗, 是通过隐喻语言发明神话、寓言而具有天然的隐喻性,它(包括隐喻、象征、神话) 在健全的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多语言的词根中也保留着大胆有力的想象力。学界普遍认为,诗歌的起源大概是在原始先民刚刚摆脱渔猎,开始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生存不再成为严重的威胁。于是,个人内心的感受开始被重视。他们有了抒发自身感情的需要。可是,原始先民的语言必然是贫乏的,因为不妨想想大量存在我们语言中的成语,谚语,派生词,大量带有褒贬性的词语,这些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不断创造,因广为流传而保留下来的。原始先民,在感情表达需要的驱使下,通过诗歌,通过抽象的思维,精简的语言形式,第一次表达出来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因为它引起了所有听到的人的共鸣,于是被普遍接受,直至固化在语言中。诗歌就是这样被原始的人类利用,来表达自身并创造

一种概念,为语言打上的新的概念。它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文化思维。也可以看到,各地最原始的民族,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总会最先诞生诗歌。从西方史诗到中国古代《诗经》,他们丰富了各自文化的语言,不约而同地成为各自文化的瑰宝,文学的源泉。

我们用语言来表达我们自身的存在,并创造能够被他人所理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客观语言形式——诗歌,我们就从文字上将光照进这个不能言说的世界

诗歌产生于劳动

我们可以注意到,在原始诗歌中,存在着大量叠句。我们来看诗经里的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两首我国早期诗歌鲜明的共同点即有大量相似的语句。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一些感情强烈的词语,是呼唤,并经常重复呼唤,因而也就具有韵语的性质,同时也具有歌唱的性质,鲁迅指出:“在昔原始之民,其群居中,盖惟以姿态声音,自达其情意而而已。声音繁变,寝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尚书. 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 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歌的起源在如今我们开化的人类看来是难想象的,因此,我们所谓的追溯也是在不断的寻找诗的本质中进行追溯。而诗歌作为虚无缥缈的存在,要理解它也注定要通过感性的方式。而对诗歌起源的本质探讨,不应该停止。

参考文献

[1].(美)乔纳森·卡勒著 李平译, 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2].庞影平,试论诗歌英汉互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关系,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7月

[3].吴奔星,鲁迅论诗歌的起源与民歌的影响,《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4].刘为钦,诗歌起源新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6年第2期(46-49)

[5].托妮·莫里森,剥夺的语言与语言的剥夺,美国女作家托·莫里森文选 (1994年03期)

[6].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10日

[7].苏珊斯图尔特,诗与感觉的命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8].陈大维,维柯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黑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5年


相关内容

  • 诗歌鉴赏和创作浅谈
  • 诗歌鉴赏和创作浅谈 一.什么是诗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必先正名. 什么是诗,<新华字典>上说,诗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抒情文体.<辞海>上说,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叶芝说,我们在和别人争论时产生的是雄辩,在和 ...

  • 诗歌的起源及分类
  • 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物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计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 ...

  • 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_轻叩诗歌的大门
  • 研究课题名称: 研究者姓名 谷祖福 轻叩诗歌的大门 所在学校 岩头中心小学西岸 校区 所教年级 六年级 研究学科 语文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本课题是由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想到的.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 ...

  • 诗歌的起源
  • 轻叩诗歌的大门 ---综合性学习 制作人:陈嘉华 诗歌的起源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qu ...

  • 唐诗的起源和发展
  • 唐诗的起源和发展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 ...

  • 清明节教案
  • <清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及发展 2.通过活动认知清明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结合现实分析祭扫的弊端,形成"文明祭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对现代清明祭扫的正确认识 教学准备:PPT.视频.鸡蛋.水彩笔.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导入 ...

  • 从_言志_到_吟咏情性_--先秦文化.哲学与诗学观念的演进
  • 理论探索・当代文坛・20 11.3 从"言志"到"吟咏情性 --先秦文化.哲学与诗学观念的演进 赵强 王确 " 摘要:先秦诗学观念发端于歌舞娱神的祭祀活动,最初作为原始巫术文化观念形态而存在:周代 人文精神觉醒使得人们的诗学观念由鬼神.祖宗而转向人间政治和伦理,"诗言志 ...

  • 论谶纬对汉代七言诗发展的影响
  • 作者:吴从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01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1)04-0095-05 对于七言诗的起源.孰为第一首七言诗等问题一直是古典诗歌研究领域中颇有争议的问题,至今依然无定论.研究七言诗起源时,虽然有些学者如罗根泽等,已经 ...

  •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
  • 1.一般认为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写的<咏史>.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都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