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劳动能力鉴定

第一条 为严格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管理,规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程序,提高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质量,保障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家《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的适用范围:

全省各类用人单位职工因工负伤(含职业病,以下简称“因工”)后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全省各类用人单位职工因病(含非因工负伤,以下简称“因脖)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

因工、因病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

第三条 职工因工负伤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依据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该标准颁布前暂执行《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国家标准GB/T16180—1996);职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社部发[20xx年后,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统筹地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认为职工伤、病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管辖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查鉴定。

职工工伤保险管辖发生变化的,新管辖地可以受理复查鉴定。进行复查鉴定的市、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向原作出鉴定结论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查阅原鉴定资料。

第十七条 未经劳动能力鉴定的工伤职工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时,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进行一次鉴定。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依法破产、撤销和关闭时,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及直系亲属提出复查鉴定申请的,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以进行一次复查鉴定。

第十九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文书应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职工,并抄送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再次鉴定结论文书,送达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伤残职工以及市(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第二十条 职工劳动能力初次鉴定和再次鉴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的使用范围:

(一)用于聘请劳动能力鉴定专家;

(二)用于租用工作场地;

(三)用于印制劳动能力鉴定表、伤残证书等;

(四)按照编制部门批准的经费渠道支付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的人员工资、福利、保险费用和办公经费等;

(五)支付其它与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有关的费用。

第二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的使用和管理,按省财政厅的有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二十三条 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的人员名册、受理通知书、鉴定结论表、医疗诊断等文书资料,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按规定存档备查。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人员名册、受理通知书、鉴定结论表等,由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制定,式样附后。

第二十四条 职工因工负伤或因职业病经劳动能力鉴定或复查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后,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发给《四川省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证书》;《等级证书》由四川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统一印制。

第二十五条 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本规程由四川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一条 为严格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管理,规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程序,提高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质量,保障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家《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的适用范围:

全省各类用人单位职工因工负伤(含职业病,以下简称“因工”)后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全省各类用人单位职工因病(含非因工负伤,以下简称“因脖)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

因工、因病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

第三条 职工因工负伤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依据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该标准颁布前暂执行《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国家标准GB/T16180—1996);职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社部发[20xx年后,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统筹地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认为职工伤、病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管辖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查鉴定。

职工工伤保险管辖发生变化的,新管辖地可以受理复查鉴定。进行复查鉴定的市、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向原作出鉴定结论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查阅原鉴定资料。

第十七条 未经劳动能力鉴定的工伤职工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时,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进行一次鉴定。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依法破产、撤销和关闭时,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及直系亲属提出复查鉴定申请的,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以进行一次复查鉴定。

第十九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文书应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职工,并抄送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再次鉴定结论文书,送达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伤残职工以及市(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第二十条 职工劳动能力初次鉴定和再次鉴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的使用范围:

(一)用于聘请劳动能力鉴定专家;

(二)用于租用工作场地;

(三)用于印制劳动能力鉴定表、伤残证书等;

(四)按照编制部门批准的经费渠道支付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的人员工资、福利、保险费用和办公经费等;

(五)支付其它与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有关的费用。

第二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的使用和管理,按省财政厅的有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二十三条 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的人员名册、受理通知书、鉴定结论表、医疗诊断等文书资料,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按规定存档备查。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人员名册、受理通知书、鉴定结论表等,由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制定,式样附后。

第二十四条 职工因工负伤或因职业病经劳动能力鉴定或复查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后,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发给《四川省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证书》;《等级证书》由四川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统一印制。

第二十五条 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本规程由四川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相关内容

  • 四川职业鉴定中心
  • 四川省级中心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依托于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建立。四川省安全技术中心是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经中编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批准的直属于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是由四川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技术研究院、四川矿山安全技 ...

  • 四川省技能鉴定中心
  • 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组织、指导、协调、评估、咨询服务全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教材资料编印发行,审查并办理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许可证、组织国家四川省区内和省里有关职业(工种)统一鉴定工作。 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 ...

  • 成都市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 成都市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申请表 业 务 办 理 说 明 1.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清楚. 2.申请人为用人单位,在申请人处加盖单位公章. 3.编号由受理的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填写. 4.伤(病)部位一栏填写受伤的具体部位或所患疾病治疗情况. 5.用人单位性质一栏选择填写机关.事业.企业.个体工商 ...

  • 四川司法鉴定执业指引
  • 四川司法鉴定执业指引 第1期 (总第1期) 编者按: 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司法鉴定行业进入了统一管理的新时期.随着司法鉴定改革地不断深化,司法鉴定行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司法鉴定在司法诉讼中的作用不断凸显,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但 ...

  • 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
  • 今年考试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心理咨询师、物业管-理-员、电子商务师、理财规划师、项目管理师、广告设计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网络编辑员、职业指导人员、企业培训师、企业文化师、营销师、秘书 (记者 裴睿)职业技能鉴定一年两次“统考”;鉴定机构要建立“红黑榜”、奖惩退出制度;将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 ...

  • 四川省技能鉴定
  • 日常鉴定证书可查询时间范围 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业资格证书可查询时间范围:1992年1月至20xx年10月 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官方证书查询地址:全国统考可查询时间范围 XXXX年X月-XXXX年X月 全部全国统考职业和级别 XXXX年X月 可查全国统考职业级别 职业名称可查级别职业名 ...

  • 成都劳动工伤赔偿的法律规定
  • 成都劳动工伤赔偿的法律规定 工伤赔偿一直是司法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劳动者关注的焦点之 一.不同地区的工伤赔偿标准也不同,那么,成都劳动工伤赔偿的法律规定是什么?本文整理了相关内容,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 1.医疗费:元(依据发票,据实计算)(社保基金)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g ...

  • 四川省劳动鉴定中心
  • 四川劳动工伤律师之陈旧性工伤鉴定中的问题探讨 根据北京市劳动保障局的有关文件(京劳社工发1999年42号文件)精神,全市认真细致地组织了对于1997年10月1日以前陈旧性工伤的鉴定工作。在陈旧性工伤劳动鉴定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此,浅谈些想法。 一、陈旧性工伤人员受伤时原始材料丢失问题 ...

  • 四川职业技能鉴定
  • 今年考试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心理咨询师、物业管-理-员、电子商务师、理财规划师、项目管理师、广告设计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网络编辑员、职业指导人员、企业培训师、企业文化师、营销师、秘书 职业技能鉴定一年两次“统考”;鉴定机构要建立“红黑榜”、奖惩退出制度;将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