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目的:通过对颐和园,北海,恭王府的实地参观,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的认识,并通过实地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体量感和设计手法,转化吸收,应用于今后的设计当中.
实习内容:15日——颐和园,紫竹院公园
颐和园:东门进入,依次游览:仁寿殿,乐寿堂,邀月门,得和园大戏楼,长廊,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鱼藻轩,石舫,豳风桥,玉带桥,佛香阁,智慧海,智慧海,知春亭,廓如亭,十七孔桥,龙王庙,东门返回。
紫竹院公园:逆时针游览。
16日——北海,恭王府
北海:南门进入:团城,积翠堆云牌楼(桥),琼华岛,永安寺,悦心殿,白塔,琼岛春荫碑,依晴楼,濠濮涧,天蚕宫,静心斋,华藏界,西天梵境,九龙壁,五龙亭,出北门至恭王府。
恭王府:前宫后寝依次游览。
17日——北京植物园
实习心得:一、颐和园
颐和园除了在气势和尺度上压倒我之外,重要的是在一些细节上征服了我。如视线,踏步等。现面来详细说一下。
气势:梦回清朝,皇帝在这里会见群臣,两旁的禁卫军在背后幽深的宫殿的衬托下,给大臣们无限的敬畏感。高密度的高大建筑群给他们的不仅是皇权的威严,更是统治者的神圣。天下是他的,别人必须俯首。正所谓,宫苑深深深几许,皇权浩大大几分。梦醒了,眼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凌乱中透着秩序,嘈杂中透着宁静。当年面圣时的敬畏现在已被嬉笑所取代,好奇心驱使着所有的游人焦急的想进去探个究竟。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也象征着交替轮回的悲怆。
入园,迷惑,辨向。麒麟依旧矗立在那,只是失去了昔日的风光。环抱的建筑,让我感觉又来到了故宫。举目四望,高大的宫殿充斥眼球,敬畏感油然而生,压抑感渐渐浮上心头。园林在哪里?风景在哪里?游人带着这样夹杂着压抑的好奇心向内探寻,可高墙耸立,红柱林立,那种特殊的感觉不减反增,压抑凝在心头,渐渐沉重。一路游览,奇松怪柏虽将视线引上天空,但建筑的威严,丝毫不能让我们放松心情。偶遇漏窗,瞥见墙外幽静小景,心中一阵激动过后又被压抑淹没。即便到了乐寿堂,开敞的空间却又被“青之秞”压在心头。仙鹤,铜鹿,吉祥缸静静的护卫着皇家最后的记忆,将一丝悲伤又加在游人的心头。邀月门的出现让我们心头一震,门后是什么?邀我们去哪里?疑惑与压抑促使我们想尽快看个究竟。
豁然开朗!一切的包袱都随着开阔的湖面,飘忽的柳条而烟消云散。不能不佩服皇帝的用心,一路与臣子们尽显皇威,再压抑到极致后又彻底的解脱,彰显皇权的大气。不知这728米蝙蝠形的长廊给当年的老佛爷带去了多少福气,廊顶彩画,幅幅精彩,浓缩史诗在廊间并不夸张,美景与文化氛围确实令人沉醉。远望涵虚堂,在阳光照耀下的朦胧让人向往。走下长廊,现代化的“大地呼吸”让沿岸古树继续散发着光彩(铁箅子)。驻足于云辉玉宇牌楼,恢宏气势让人赞叹,在排云门的遮掩下,佛香阁若隐若现,透过黑洞洞的门厅,辉煌的琉璃瓦映入眼帘,吸引你的眼球,接近的欲望无限扩大,sorry,门票优先,无奈只好继续行进。接下来,借景经典印入眼帘,玉泉山玉泉塔让我们置身于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之中。浓郁的柳堤衬托着高耸的白塔,颇有层峦叠嶂之感。驻足回望,知春亭,十七孔桥,南湖岛初入眼界;碧波荡漾,大船小舟泛于湖上成星星点点,波光粼粼,柳浪成荫翻于岸上郁郁葱葱。走尽长廊,穿过一条小巷,石舫赫然在目!这位古园中的外宾,风光虽不及当年,但依旧散发独特的魅力。岸边柳枝舞动,像面纱一样为石舫增添几分婀娜。微风拂过,柳枝好似被玉手拂开,石舫美景尽现。细细看去,石舫具有当时效仿法国邮轮的一切特质,并结合了中国的元素。看到驱动轮,心中升起了一丝悲痛,我们只将西方的先进科技以景观的模式引入了园林,余下的都紧紧的闭在国门外,悲呼,1860,无数美景付之一炬,引后人叹惜。
游览到这,似乎高潮已去,过了宿云檐城关,一株包裹严实的白皮松突然出现,是什么让它如此特别?一旁的导游道破疑惑,红色标牌是700以上古树,绿色为100-3xx年。他们是真正的见证者,朝代更替,丧权辱国,蓬勃发展,它们都历历在目。此时敬佩感顿生,凝视许久,它是一位老者,理应被我们尊敬。
闲庭信步,不知不觉间西堤已在眼前。两边密实的大树将这里包得严严实实。西堤古柳沿湖而站,临水起舞。走到岸边,第一次看见佛香阁的全貌的我顿时激动。端起相机,按下快门,凝固瞬间的激动。继续前行,来到西堤六桥第一桥——豳风桥,桥与亭的结合,纵有风雨压境,我自亭中看景,好不惬意。这里是后湖景区,有人鲜至,少数的游人在逃离了前山前湖区的喧闹与压抑之后,都在这里或漫步,或休憩聊天,节奏明显慢了下来。在周围大树的环抱下,私密性大大提高,偶有情侣相依坐于湖边耳语,轻松与舒畅遨游其间。这里如此幽静,想必皇帝也留恋此处,真龙天子也是凡人,也需要一个人静静地空间,这里远离朝政,辟于宗教,正是短暂逃离的理想世界。脚步不停歇,玉带桥出现在面前。汉白玉的桥身,恰似一条玉带飘过湖面。作为园中唯一一座能过船的桥梁,高高的拱为景色添了几分生动。走到这里,我已十分疲惫,可桥的踏步却不配合我的体力,反而阶阶升高。但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我踏上那已有些光滑的桥顶,一切的疲惫被壮丽的景观冲刷得一干二净。宽广的湖面,飘舞的柳枝桑叶,多么生动的画面!在这里漫步怎会疲惫?下桥小憩,佛香阁建筑群的雄伟迎面而来,在这里,你看不到人头攒动的长廊,看不到压抑的宫廷,进入眼帘的只有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此时我感受到了那条隐含的轴线,以佛香阁为中心的轴线,此时凸显得淋漓尽致。作为全园的中心建筑,让所有人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它的威严,就可能显出它的高大与气势。佛香阁做到了。
此时我已不能再犹豫,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佛香阁。进门之后,高耸的佛阁顿时让我觉得渺小,拾阶而上,视线渐渐开敞。登顶,远眺,全园尽收眼底,似有君临天下的感觉。左搂知春亭,南湖岛,转轮藏,右抱玉泉塔,石舫,宝云阁,虽为身至,宛如亲临。走出宝塔,智慧海的辉煌让人眼前一亮,在光与影的作用下,那里仿若仙境。除了赞叹,我找不出什么词汇来形容了。
下山,奔向十七孔桥(xx年暑期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来颐和园),去寻找当年的记忆,一切依旧。回望佛香阁,那条轴线又浮现脑中,玉泉塔再次进入视线。这些当年忽视的东西,现在一股脑的来了,让我兴奋不已。兴奋之余,在按快门的瞬间,心中不由赞叹古人造园的技艺。欲扬先抑,欲看先掩,借景,漏景,对比,看与被看等等,各种手法在这里均有体现。皇家园林的大气,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是皇帝想容纳天下的缩影。前山前湖的喧闹压抑与后湖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后山的精致与前山的恢宏让人难忘。大湖面与后湖的小湖等等。视线的处理也别具匠心,牌楼的的设置使重要建筑欲放还藏,至深园中,竟看不见外部现代化的都市。这除了北京市政府的大力保护外,还与园内的视线引导有很大关系,真可谓处处细致,处处精彩。
小憩,回想刚才的经过,仿佛重回历史。1860的灾祸,1886的重建,兵败甲午,一系列的历史,中国的命运,都与这里有得密切的联系。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保护一座园子工人研究观赏,更在于保护这段历史,让后人不要忘记这段屈辱。
出园,看到唯一遗憾的事。园外的大树并没有得到同样的礼遇,土地被踩实,却毫无保护设施。题外话了,不扯了。
二、紫竹院公园
作为一个现代公园,它的优秀在于将古典与现代进行了有机结合,值得称赞。一池三山的设计在这里得到传承。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不多但都很精彩。一处为路边小景,通过绿篱,视线通透但又被乔木树干有所阻隔,很自然的向上仰望天空,十分惬意。另外这里的竹径不得不提,江南的细致仿佛被复制,叠石,障景,跌水,飞瀑应有尽有。人性化路标被设计成竹叶,与全园主题统一。花境的设计也是一大亮点,植物配置丰富,再配以奇石点缀,令游人驻足。
实习目的:通过对颐和园,北海,恭王府的实地参观,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的认识,并通过实地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体量感和设计手法,转化吸收,应用于今后的设计当中.
实习内容:15日——颐和园,紫竹院公园
颐和园:东门进入,依次游览:仁寿殿,乐寿堂,邀月门,得和园大戏楼,长廊,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鱼藻轩,石舫,豳风桥,玉带桥,佛香阁,智慧海,智慧海,知春亭,廓如亭,十七孔桥,龙王庙,东门返回。
紫竹院公园:逆时针游览。
16日——北海,恭王府
北海:南门进入:团城,积翠堆云牌楼(桥),琼华岛,永安寺,悦心殿,白塔,琼岛春荫碑,依晴楼,濠濮涧,天蚕宫,静心斋,华藏界,西天梵境,九龙壁,五龙亭,出北门至恭王府。
恭王府:前宫后寝依次游览。
17日——北京植物园
实习心得:一、颐和园
颐和园除了在气势和尺度上压倒我之外,重要的是在一些细节上征服了我。如视线,踏步等。现面来详细说一下。
气势:梦回清朝,皇帝在这里会见群臣,两旁的禁卫军在背后幽深的宫殿的衬托下,给大臣们无限的敬畏感。高密度的高大建筑群给他们的不仅是皇权的威严,更是统治者的神圣。天下是他的,别人必须俯首。正所谓,宫苑深深深几许,皇权浩大大几分。梦醒了,眼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凌乱中透着秩序,嘈杂中透着宁静。当年面圣时的敬畏现在已被嬉笑所取代,好奇心驱使着所有的游人焦急的想进去探个究竟。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也象征着交替轮回的悲怆。
入园,迷惑,辨向。麒麟依旧矗立在那,只是失去了昔日的风光。环抱的建筑,让我感觉又来到了故宫。举目四望,高大的宫殿充斥眼球,敬畏感油然而生,压抑感渐渐浮上心头。园林在哪里?风景在哪里?游人带着这样夹杂着压抑的好奇心向内探寻,可高墙耸立,红柱林立,那种特殊的感觉不减反增,压抑凝在心头,渐渐沉重。一路游览,奇松怪柏虽将视线引上天空,但建筑的威严,丝毫不能让我们放松心情。偶遇漏窗,瞥见墙外幽静小景,心中一阵激动过后又被压抑淹没。即便到了乐寿堂,开敞的空间却又被“青之秞”压在心头。仙鹤,铜鹿,吉祥缸静静的护卫着皇家最后的记忆,将一丝悲伤又加在游人的心头。邀月门的出现让我们心头一震,门后是什么?邀我们去哪里?疑惑与压抑促使我们想尽快看个究竟。
豁然开朗!一切的包袱都随着开阔的湖面,飘忽的柳条而烟消云散。不能不佩服皇帝的用心,一路与臣子们尽显皇威,再压抑到极致后又彻底的解脱,彰显皇权的大气。不知这728米蝙蝠形的长廊给当年的老佛爷带去了多少福气,廊顶彩画,幅幅精彩,浓缩史诗在廊间并不夸张,美景与文化氛围确实令人沉醉。远望涵虚堂,在阳光照耀下的朦胧让人向往。走下长廊,现代化的“大地呼吸”让沿岸古树继续散发着光彩(铁箅子)。驻足于云辉玉宇牌楼,恢宏气势让人赞叹,在排云门的遮掩下,佛香阁若隐若现,透过黑洞洞的门厅,辉煌的琉璃瓦映入眼帘,吸引你的眼球,接近的欲望无限扩大,sorry,门票优先,无奈只好继续行进。接下来,借景经典印入眼帘,玉泉山玉泉塔让我们置身于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之中。浓郁的柳堤衬托着高耸的白塔,颇有层峦叠嶂之感。驻足回望,知春亭,十七孔桥,南湖岛初入眼界;碧波荡漾,大船小舟泛于湖上成星星点点,波光粼粼,柳浪成荫翻于岸上郁郁葱葱。走尽长廊,穿过一条小巷,石舫赫然在目!这位古园中的外宾,风光虽不及当年,但依旧散发独特的魅力。岸边柳枝舞动,像面纱一样为石舫增添几分婀娜。微风拂过,柳枝好似被玉手拂开,石舫美景尽现。细细看去,石舫具有当时效仿法国邮轮的一切特质,并结合了中国的元素。看到驱动轮,心中升起了一丝悲痛,我们只将西方的先进科技以景观的模式引入了园林,余下的都紧紧的闭在国门外,悲呼,1860,无数美景付之一炬,引后人叹惜。
游览到这,似乎高潮已去,过了宿云檐城关,一株包裹严实的白皮松突然出现,是什么让它如此特别?一旁的导游道破疑惑,红色标牌是700以上古树,绿色为100-3xx年。他们是真正的见证者,朝代更替,丧权辱国,蓬勃发展,它们都历历在目。此时敬佩感顿生,凝视许久,它是一位老者,理应被我们尊敬。
闲庭信步,不知不觉间西堤已在眼前。两边密实的大树将这里包得严严实实。西堤古柳沿湖而站,临水起舞。走到岸边,第一次看见佛香阁的全貌的我顿时激动。端起相机,按下快门,凝固瞬间的激动。继续前行,来到西堤六桥第一桥——豳风桥,桥与亭的结合,纵有风雨压境,我自亭中看景,好不惬意。这里是后湖景区,有人鲜至,少数的游人在逃离了前山前湖区的喧闹与压抑之后,都在这里或漫步,或休憩聊天,节奏明显慢了下来。在周围大树的环抱下,私密性大大提高,偶有情侣相依坐于湖边耳语,轻松与舒畅遨游其间。这里如此幽静,想必皇帝也留恋此处,真龙天子也是凡人,也需要一个人静静地空间,这里远离朝政,辟于宗教,正是短暂逃离的理想世界。脚步不停歇,玉带桥出现在面前。汉白玉的桥身,恰似一条玉带飘过湖面。作为园中唯一一座能过船的桥梁,高高的拱为景色添了几分生动。走到这里,我已十分疲惫,可桥的踏步却不配合我的体力,反而阶阶升高。但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我踏上那已有些光滑的桥顶,一切的疲惫被壮丽的景观冲刷得一干二净。宽广的湖面,飘舞的柳枝桑叶,多么生动的画面!在这里漫步怎会疲惫?下桥小憩,佛香阁建筑群的雄伟迎面而来,在这里,你看不到人头攒动的长廊,看不到压抑的宫廷,进入眼帘的只有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此时我感受到了那条隐含的轴线,以佛香阁为中心的轴线,此时凸显得淋漓尽致。作为全园的中心建筑,让所有人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它的威严,就可能显出它的高大与气势。佛香阁做到了。
此时我已不能再犹豫,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佛香阁。进门之后,高耸的佛阁顿时让我觉得渺小,拾阶而上,视线渐渐开敞。登顶,远眺,全园尽收眼底,似有君临天下的感觉。左搂知春亭,南湖岛,转轮藏,右抱玉泉塔,石舫,宝云阁,虽为身至,宛如亲临。走出宝塔,智慧海的辉煌让人眼前一亮,在光与影的作用下,那里仿若仙境。除了赞叹,我找不出什么词汇来形容了。
下山,奔向十七孔桥(xx年暑期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来颐和园),去寻找当年的记忆,一切依旧。回望佛香阁,那条轴线又浮现脑中,玉泉塔再次进入视线。这些当年忽视的东西,现在一股脑的来了,让我兴奋不已。兴奋之余,在按快门的瞬间,心中不由赞叹古人造园的技艺。欲扬先抑,欲看先掩,借景,漏景,对比,看与被看等等,各种手法在这里均有体现。皇家园林的大气,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是皇帝想容纳天下的缩影。前山前湖的喧闹压抑与后湖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后山的精致与前山的恢宏让人难忘。大湖面与后湖的小湖等等。视线的处理也别具匠心,牌楼的的设置使重要建筑欲放还藏,至深园中,竟看不见外部现代化的都市。这除了北京市政府的大力保护外,还与园内的视线引导有很大关系,真可谓处处细致,处处精彩。
小憩,回想刚才的经过,仿佛重回历史。1860的灾祸,1886的重建,兵败甲午,一系列的历史,中国的命运,都与这里有得密切的联系。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保护一座园子工人研究观赏,更在于保护这段历史,让后人不要忘记这段屈辱。
出园,看到唯一遗憾的事。园外的大树并没有得到同样的礼遇,土地被踩实,却毫无保护设施。题外话了,不扯了。
二、紫竹院公园
作为一个现代公园,它的优秀在于将古典与现代进行了有机结合,值得称赞。一池三山的设计在这里得到传承。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不多但都很精彩。一处为路边小景,通过绿篱,视线通透但又被乔木树干有所阻隔,很自然的向上仰望天空,十分惬意。另外这里的竹径不得不提,江南的细致仿佛被复制,叠石,障景,跌水,飞瀑应有尽有。人性化路标被设计成竹叶,与全园主题统一。花境的设计也是一大亮点,植物配置丰富,再配以奇石点缀,令游人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