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我校启动实施应急预案,制定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一、加强宣传,落实检查
向教师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镇教育办与镇卫生院联合进行培训,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使各教师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手足口病知识: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 oc或 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 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要求各学生通过宣传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学生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预防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名单
预防手足口病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全体教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我校启动实施应急预案,制定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一、加强宣传,落实检查
向教师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镇教育办与镇卫生院联合进行培训,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使各教师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手足口病知识: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 oc或 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 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要求各学生通过宣传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学生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预防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名单
预防手足口病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全体教师


相关内容

  • 2011年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
  • 一、目的 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 ...

  • 手足口病防治应急预案
  •   在全国都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形势下,本院为确保不发生一例手足口病感染病人漏诊、漏报,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1年版)、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11年版)以及传染病防治有关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和本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了《林甸中医院手足口病 ...

  •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 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段时间有关媒体也不断报导某地发现多例手足口病的信息,令许多家长内心惶然。为此,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即成立了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根据省卫生厅内部明电〔2011〕28号《关于加强肠道病毒感染疾病防治工作的紧急 ...

  • 幼儿手足口病预案
  •   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段时间有关媒体也不断报导某地发现多例手足口病的信息,令许多家长内心惶然。为此,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即成立了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根据省卫生厅内部明电〔2011〕28号《关于加强肠道病毒感染疾病防治工作的 ...

  • 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   为关注民生,提高新港镇各校(园)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甲流等流行病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各种流行病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

  •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 一、目的 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 ...

  • 联合小学手足口病防治应急预案
  • 联合小学手足口病防治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对象五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春秋季较多.可以通过玩具.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染,以出疹.发热为特征,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潜伏期为3-8日.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依据< ...

  • 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 月坑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在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 ...

  •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