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研究

  摘要:现阶段,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还比较落后,一般只是通过统计方式得出教师实践能力的状况,不能确定其实践能力的等级。因此,依据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了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由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践能力等级评价策略组成。实践能力指标体系,根据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选取评价指标13项;实践能力等级评价策略,依据各指标的级别评价出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等级。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59-03

  的能力。所以,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具体的职业内容相一致,提高学生对职业的适用性。另外,职教教师还需要保证专业教学内容的超前性和广泛性,提高学生对技术转变的适应性和主动性。

  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不适应,其质量和专业水平仍存在较多问题。职业教育教师一般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实践能力和经验较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比如,有些教师理论水平很高,但实用性职业技能很差。另外,高水平教学需要高水平的科研作支撑。教师的科技开发能力不仅关系到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出卓越的技能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地位以及学校能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然而,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科技开发能力还非常薄弱,科研水平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不适应。存在的问题有:缺乏科研氛围,教师缺少科研意识;学校的科研基础弱,科研层次偏低;缺乏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缺少科研团队,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差等。

  职业院校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

  师资问题是关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问题,没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最新的专业知识,具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职业的需求。因此,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时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普遍设置了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机制,加大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实践教学能力考核、资金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促进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自觉性、积极性。

  一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职业院校一般都设置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内外不同的实训场所为教师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环境和企业文化,加强教师的校内外实践。每年定期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或者由本部门有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培训。

  二是教师直接参与企业实践。为了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制定教师整体实践能力培训计划,创建教师按时到企业、行业进修制度。例如,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派遣专业课教师直接在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将教师带到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支持专业课教师在合作企业任职,同时鼓励教师在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开展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加强与企业课题的合作等。

  三是参加高质量的专业培训。有针对性地选派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参加社会多层面的专业培训,或依靠本部门现有的实训设备,进行某些专项技能培训。例如,汽车专业教师参加汽车四轮定位的使用、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架的使用、新型自动变速器的拆装与检测等方面的培训。这些技能培训对检修操作要求很高,有一定难度,能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是举办学生、教师层面的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应大力开展学生与教师层面的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不仅可以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各自的实践技能,而且可以指明教师自身的努力方向。

  实施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培养措施后,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如何定量地衡量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教师的实践能力呢?

  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

  现阶段,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还比较落后,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只是针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某些指标,以表格、问卷等调查研究的形式,统计得出教师实践能力的状况,并且不能够确定教师实践能力的等级。因此,依据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本研究构建了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由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实践能力等级评价策略构成,如下页图1所示。

  (一)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中模块①所示。依据职业教育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提取反映教师实践能力状况的评价指标13项,内容涉及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两个方面,具体指标名称下页见图1。

  各个评价指标均划分为5个级次,分别为最高级、次高级、中级、中下级、下级。在实践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中,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划分为:技师级、高级、中级、初级、无;企业实习及其质量考核值划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对外兼职划分为:国家级专家、省部级专家、局级专家、本系统专家、无兼职;参与实验教学系统开发划分为:四门及以上、三门、二门、一门、无;指导学生或自身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划分为:国家级奖项、省部级奖项、局级奖项、本系统奖项、无;对外承担培训划分为:相关企业专项培训、国家级培训、省部级培训、其他培训、无;指导专业实习课以及学生评教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在科技开发能力评价指标中,获得的国家专利划分为:四项及以上、三项、二项、一项、无;参与的教学改革类项目划分为:四项及以上、三项、二项、一项、无;参与的技术攻关类项目划分为:四项及以上、三项、二项、一项、无;参与的科学研究类项目划分为:四项及以上、三项、二项、一项、无;发表的论文划分为:7篇及以上、5~6篇、3~4篇、1~2篇、无;科研获奖划分为:国家级奖项、省部级奖项、局级奖项、本系统奖项、无。   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对于各级别的奖项:2项本系统奖项等同于1项局级奖项,2项局级奖项等同于1项省部级奖项,2项省部级奖项等同于1项国家级奖项;对于对外兼职:2项本系统专家等同于1项局级专家,2项局级专家等同于1项省部级专家,2项省部级专家等同于1项国家级专家;对于参与的项目,1项主持的项目等同于两项参与项目;对于发表的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等同于2篇,1篇EI及以上期刊论文等同于3篇。

  (二)实践能力等级评价策略

  实践能力等级共分为9级,如图1中模块②所示,分别是高级(一等、二等、三等)、中级(一等、二等、三等)、初级(一等、二等、三等)。以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选择的13项评价指标划分教师的实践能力等级。例如,如果各项评价指标中有大于等于9项指标为最高级,那么该教师的实践能力等级为高级(一等);如果各项评价指标中有大于等于10项指标为次高级或最高级,其中有大于等于2项指标为次高级、并且大于等于7项且小于9项指标为最高级,那么该教师的实践能力等级为高级(二等)。具体的实践能力等级评价策略如表1所述。

  以实践能力评价指标等级为基础,依据制定的实践能力等级评价策略,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等级的评价,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本研究依据职业教育对教师实践能力要求选取了反映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并构建了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评价策略。应用该评价策略,根据教师所对应的各评价指标的级别,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出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等级。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评价方法落后的问题,为学校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刘三朵,张冬胜.论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4(9):43-44.

  [2]瞿莉玲,阳涛.对教师实践能力构成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6):7-8.

  [3]徐国财,张晓梅,等.教师实践能力的特征及其培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92-95.

  [4]刘霞玲.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与能力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09-111.

  [5]孟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探析[J].成功(教育版),2012(9):116-117.

  [6]牟超美.对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的探究[J].教师,2010(29):24-25.

  (责任编辑:谢良才)

  摘要:现阶段,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还比较落后,一般只是通过统计方式得出教师实践能力的状况,不能确定其实践能力的等级。因此,依据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了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由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践能力等级评价策略组成。实践能力指标体系,根据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选取评价指标13项;实践能力等级评价策略,依据各指标的级别评价出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等级。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59-03

  的能力。所以,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具体的职业内容相一致,提高学生对职业的适用性。另外,职教教师还需要保证专业教学内容的超前性和广泛性,提高学生对技术转变的适应性和主动性。

  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不适应,其质量和专业水平仍存在较多问题。职业教育教师一般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实践能力和经验较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比如,有些教师理论水平很高,但实用性职业技能很差。另外,高水平教学需要高水平的科研作支撑。教师的科技开发能力不仅关系到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出卓越的技能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地位以及学校能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然而,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科技开发能力还非常薄弱,科研水平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不适应。存在的问题有:缺乏科研氛围,教师缺少科研意识;学校的科研基础弱,科研层次偏低;缺乏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缺少科研团队,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差等。

  职业院校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

  师资问题是关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问题,没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最新的专业知识,具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职业的需求。因此,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时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普遍设置了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机制,加大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实践教学能力考核、资金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促进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自觉性、积极性。

  一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职业院校一般都设置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内外不同的实训场所为教师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环境和企业文化,加强教师的校内外实践。每年定期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或者由本部门有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培训。

  二是教师直接参与企业实践。为了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制定教师整体实践能力培训计划,创建教师按时到企业、行业进修制度。例如,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派遣专业课教师直接在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将教师带到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支持专业课教师在合作企业任职,同时鼓励教师在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开展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加强与企业课题的合作等。

  三是参加高质量的专业培训。有针对性地选派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参加社会多层面的专业培训,或依靠本部门现有的实训设备,进行某些专项技能培训。例如,汽车专业教师参加汽车四轮定位的使用、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架的使用、新型自动变速器的拆装与检测等方面的培训。这些技能培训对检修操作要求很高,有一定难度,能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是举办学生、教师层面的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应大力开展学生与教师层面的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不仅可以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各自的实践技能,而且可以指明教师自身的努力方向。

  实施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培养措施后,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如何定量地衡量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教师的实践能力呢?

  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

  现阶段,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还比较落后,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只是针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某些指标,以表格、问卷等调查研究的形式,统计得出教师实践能力的状况,并且不能够确定教师实践能力的等级。因此,依据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本研究构建了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由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实践能力等级评价策略构成,如下页图1所示。

  (一)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中模块①所示。依据职业教育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提取反映教师实践能力状况的评价指标13项,内容涉及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两个方面,具体指标名称下页见图1。

  各个评价指标均划分为5个级次,分别为最高级、次高级、中级、中下级、下级。在实践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中,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划分为:技师级、高级、中级、初级、无;企业实习及其质量考核值划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对外兼职划分为:国家级专家、省部级专家、局级专家、本系统专家、无兼职;参与实验教学系统开发划分为:四门及以上、三门、二门、一门、无;指导学生或自身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划分为:国家级奖项、省部级奖项、局级奖项、本系统奖项、无;对外承担培训划分为:相关企业专项培训、国家级培训、省部级培训、其他培训、无;指导专业实习课以及学生评教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在科技开发能力评价指标中,获得的国家专利划分为:四项及以上、三项、二项、一项、无;参与的教学改革类项目划分为:四项及以上、三项、二项、一项、无;参与的技术攻关类项目划分为:四项及以上、三项、二项、一项、无;参与的科学研究类项目划分为:四项及以上、三项、二项、一项、无;发表的论文划分为:7篇及以上、5~6篇、3~4篇、1~2篇、无;科研获奖划分为:国家级奖项、省部级奖项、局级奖项、本系统奖项、无。   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对于各级别的奖项:2项本系统奖项等同于1项局级奖项,2项局级奖项等同于1项省部级奖项,2项省部级奖项等同于1项国家级奖项;对于对外兼职:2项本系统专家等同于1项局级专家,2项局级专家等同于1项省部级专家,2项省部级专家等同于1项国家级专家;对于参与的项目,1项主持的项目等同于两项参与项目;对于发表的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等同于2篇,1篇EI及以上期刊论文等同于3篇。

  (二)实践能力等级评价策略

  实践能力等级共分为9级,如图1中模块②所示,分别是高级(一等、二等、三等)、中级(一等、二等、三等)、初级(一等、二等、三等)。以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选择的13项评价指标划分教师的实践能力等级。例如,如果各项评价指标中有大于等于9项指标为最高级,那么该教师的实践能力等级为高级(一等);如果各项评价指标中有大于等于10项指标为次高级或最高级,其中有大于等于2项指标为次高级、并且大于等于7项且小于9项指标为最高级,那么该教师的实践能力等级为高级(二等)。具体的实践能力等级评价策略如表1所述。

  以实践能力评价指标等级为基础,依据制定的实践能力等级评价策略,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等级的评价,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本研究依据职业教育对教师实践能力要求选取了反映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并构建了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评价策略。应用该评价策略,根据教师所对应的各评价指标的级别,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出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等级。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评价方法落后的问题,为学校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刘三朵,张冬胜.论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4(9):43-44.

  [2]瞿莉玲,阳涛.对教师实践能力构成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6):7-8.

  [3]徐国财,张晓梅,等.教师实践能力的特征及其培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92-95.

  [4]刘霞玲.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与能力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09-111.

  [5]孟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探析[J].成功(教育版),2012(9):116-117.

  [6]牟超美.对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的探究[J].教师,2010(29):24-25.

  (责任编辑:谢良才)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学科_3
  • (一)新课程实施 1.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2.课程意识的全面体现和落实 3.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颖作业设计 4.防止低年级识字回生的研究 5.扩大阅读量与增加学习负担的辩证关系 6.综合性与学科性贯通的综合研究 7.基础落实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9.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

  • 创新课外活动论文
  • 创新教育的学生发展观认为,学生的生命本体能否不断获得健康发展,特别是能否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素质,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学生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发展的,离开实践活动,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二是学生的发展是由自己自主决定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创新教育视野下的教育就特别强调要 ...

  • 一.小学语文学科
  • 小学各学科科研课题题目参考 (一)校本教研 1.语文素养与教学艺术同步提高的实践研究 2.语文教研组活动新模式的构建与运作 3.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 4.建立校内语文教学协作组的研究 5.建立校内骨干教师教学沙龙的实践 6.提高备课实效性的研究 7.备课质量评价的新探索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一.基本理念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 ...

  • 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纲 要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规范.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改变学校过于偏重学科课程的倾向,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发展,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等 ...

  • [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研究报告
  • <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研究报告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第二小学 课题组 总课题: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实验 一. 问题的提出 总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研究>,总课题含有七个子课题:<小学生学业情感 ...

  •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 西台学校丰台小学部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新世纪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创新精神的倡导.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教材的整合.通识人才的短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 ...

  • 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 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一.德育研究 1.高中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建设研究 2.青少年自我表现心理及教育实践研究 3.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4.贴近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5.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提高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实践研究 6.中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7.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 ...

  • 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 日照市教育学会2013年度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指南>说明: 1.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本<指南>为课题立项工作服务,促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题. 2.课题指南项目不等同于课题名称,应用和落实的过程应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的过程. 3.课题指南仅为学校和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