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内容梳理

《隆中对》内容梳理

1.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谦虚、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谋臣形象

2.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3.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

(1)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

(2)诸葛亮认为刘备在 内政 和 外交 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4.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①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

原因:诸葛亮看出了曹操的军事优势(“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和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因而作出“不可与争锋”的结论

②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原因:孙权不仅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国险”),而且内部团结紧密(“民附”和“贤能为之用”),其地位也比较巩固。他跟曹操集团之间的矛盾很大,据此,诸葛亮又做出了“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

③荆州、益州:夺取、占领荆州、益州

原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益州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它“沃野千里”,是个天然的粮仓,在经济上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占领这样的战略要地,并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霸业”自然就有了根基。接着又引用汉高祖凭借益州这块根据地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论证了夺取益州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他又看到刘表、刘璋这两个集团的弱点,指出刘表必然“不能守”住荆州,而刘璋的内部也极不稳固(“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恰恰给刘备提供了可乘之机。刘备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号召力。 ④诸戎、夷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原因: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

5.“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

6.在对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

7.刘备自身的有利条件: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8.简答:(3分)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

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孙权“贤能为之用”

⑧刘备“总揽英雄”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答: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9.学了《隆中对》,你知道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

10.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以小标题形式列举两例。

草船借箭;空城计;舌战群儒

1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运用。

正面:诸葛亮隐居及答问过程 体现:不凡抱负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

侧面:徐庶的推荐、关与张的不悦、刘备的回答 体现: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1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千古奇谋隆中决策 下联:万世流芳南阳诸葛

13.文章对曹操的刻画虽不过寥寥几处,却使曹操的形象跃然纸上。请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并写出《三国演义》中三个与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奸诈、狡猾、善于用人 煮酒论英雄;大宴铜雀台;挟天子以令诸侯

14.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但他隐居待主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是否是上策?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当今社会竞争极其激烈,即使你是人才,也应勇于毛遂自荐,不能等机会,而是要努力的为自己创造机会,为国家多做贡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15.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三顾茅庐

16.文中提到的“管仲”,是春秋时著名的谋臣,你能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成语或典故吗?老马识途

17.请写出与徐庶有关的一个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8.请写出与张飞有关的两个故事情节。怒鞭督邮 大闹长坂坡

19.写出四个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情节。

刮骨疗毒 温酒斩华雄 败走麦城 义释曹操

《隆中对》内容梳理

1.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谦虚、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谋臣形象

2.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3.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

(1)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

(2)诸葛亮认为刘备在 内政 和 外交 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4.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①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

原因:诸葛亮看出了曹操的军事优势(“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和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因而作出“不可与争锋”的结论

②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原因:孙权不仅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国险”),而且内部团结紧密(“民附”和“贤能为之用”),其地位也比较巩固。他跟曹操集团之间的矛盾很大,据此,诸葛亮又做出了“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

③荆州、益州:夺取、占领荆州、益州

原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益州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它“沃野千里”,是个天然的粮仓,在经济上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占领这样的战略要地,并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霸业”自然就有了根基。接着又引用汉高祖凭借益州这块根据地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论证了夺取益州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他又看到刘表、刘璋这两个集团的弱点,指出刘表必然“不能守”住荆州,而刘璋的内部也极不稳固(“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恰恰给刘备提供了可乘之机。刘备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号召力。 ④诸戎、夷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原因: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

5.“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

6.在对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

7.刘备自身的有利条件: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8.简答:(3分)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

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孙权“贤能为之用”

⑧刘备“总揽英雄”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答: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9.学了《隆中对》,你知道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

10.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以小标题形式列举两例。

草船借箭;空城计;舌战群儒

1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运用。

正面:诸葛亮隐居及答问过程 体现:不凡抱负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

侧面:徐庶的推荐、关与张的不悦、刘备的回答 体现: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1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千古奇谋隆中决策 下联:万世流芳南阳诸葛

13.文章对曹操的刻画虽不过寥寥几处,却使曹操的形象跃然纸上。请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并写出《三国演义》中三个与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奸诈、狡猾、善于用人 煮酒论英雄;大宴铜雀台;挟天子以令诸侯

14.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但他隐居待主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是否是上策?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当今社会竞争极其激烈,即使你是人才,也应勇于毛遂自荐,不能等机会,而是要努力的为自己创造机会,为国家多做贡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15.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三顾茅庐

16.文中提到的“管仲”,是春秋时著名的谋臣,你能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成语或典故吗?老马识途

17.请写出与徐庶有关的一个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8.请写出与张飞有关的两个故事情节。怒鞭督邮 大闹长坂坡

19.写出四个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情节。

刮骨疗毒 温酒斩华雄 败走麦城 义释曹操


相关内容

  • [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一.背景常识. 1."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了这段佳话.陈寿,西晋史学,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 ...

  • 23隆中对(教案)
  • 易中天教授品三国时说道:"千古奇文<隆中对>,为当时穷途末路的刘备点燃了希望之灯,同时,也为诸葛亮自己找到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究竟这对君臣是如何结缘,诸葛亮又是如何点燃了刘备的希望之灯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这篇千古奇文. 1.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重点) 2 ...

  • 诸葛亮管理思想纵横观
  • 作者:刘文瑞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治国思想对魏晋以后的国家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法治思想.军事思想和经济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建树.从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江东对"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来看,三国时期的战略思想在中国古代达到了高 ...

  • 3单元回顾提升课(1)
  • 回顾提升课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并练习说话. 2.回顾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清正廉洁的思想情感. 3.复习回顾剧本特点,尝试改编表演课本剧<祁黄羊>.<三顾茅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

  • 隆中对 陈寿
  • 隆中对 陈寿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 知 识 和 能 力: 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 过 程 和 方 法: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结合<三国演义>第37和第38回,引导学生了解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现文中人 ...

  • 隆中对教案
  • 隆中对教案 周龙华中学 魏纪成 本教案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必是巧合 一.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实词 把握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理解隆中对策的影响 学习古人说理叙事的方式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 把握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理解隆中对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理解隆中对策的 ...

  • 九上语文第二十二课[隆中对]
  • <隆中对>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领会诸葛亮的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欣赏和仰慕历史天空永恒星座的光彩.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屏幕展示:播放<三国演义&g ...

  • 隆中对说课稿
  • <隆中对>说课稿 棋盘中学 王燏隆 一.教材分析 三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诸葛亮.<隆中对>即是以历史的方式客观记录刘玄德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出山相助这段历史佳话.做为二十四史中最著名的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既继承了前人对历史 ...

  • [出师表]知识梳理
  • 14 <出师表>知识梳理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选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此文是写给后主刘禅的.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重点词语]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中途)(死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