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杜甫传]全翻译

《唐才子传·杜甫传》全文翻译

杜甫,字子美,是京兆人(古都西安(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他是杜审言的孙子,杜闲的长子。年少的时候贫寒不振作,客居吴越、齐赵之间。李邕为他的才学而感到惊讶,于是先去拜访他。后去考进士没有中的,困在长安。天宝十年,唐玄宗到郊外朝拜太清宫并祭祀祖庙,杜甫奏上了三篇文赋,皇上感到很惊奇,让他去集贤院等待诏命,并命令宰相去试试他的文章。擢升为河西县尉,杜甫不去任职,于是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他多次上疏,把自己抬高,而且说:“先祖杜恕、杜预以来,一直遵从儒家的思想,恪守官职十一世,等到我祖父时候又以文章闻名。我勉强延续祖业,从七岁开始撰写诗文,已经四十年,但是现在衣不遮体,经常寄食在别人家,我私下担心沦落死后将暴尸于沟壑,感谢皇上怜悯我。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绾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绾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要是拿杜甫顶罪,就会闭塞言路。”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

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

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杜甫的墓在岳阳。他有集六十卷,润州樊晃为他作《杜工部小集》,流传到今天。

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能够行事,能够行事也不一定能言善辩。纵观李白、杜甫两人,在人生道路崎岖坎坷之时,朝政动荡之际,句句都震撼人心,赞扬指责过失,他们忠孝之心,惊动了历史,文赋文采的妙处,以至于都震撼当时,兼有众人的长处古今都难有,集古今名作之大成,历代以下,都要相见他们的作品。可惜他们卓越的才能还没有施展,这样的奇才

就早逝,竹简和白绢显得没有了声色,仅仅留下了空白,真是太可悲了!以前的人都说杜甫的典雅庄重,李白的洒脱自然,这样神圣的时代,就是他们所造就的啊!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在李白、杜甫的门前进过的人就难以作诗了,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啊! 全文翻译,其中本人翻译一二,另有借鉴,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才朽学浅,偏颇之处还望有识之士不吝赐教,为盼,为盼„„„„

《唐才子传·杜甫传》全文翻译

杜甫,字子美,是京兆人(古都西安(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他是杜审言的孙子,杜闲的长子。年少的时候贫寒不振作,客居吴越、齐赵之间。李邕为他的才学而感到惊讶,于是先去拜访他。后去考进士没有中的,困在长安。天宝十年,唐玄宗到郊外朝拜太清宫并祭祀祖庙,杜甫奏上了三篇文赋,皇上感到很惊奇,让他去集贤院等待诏命,并命令宰相去试试他的文章。擢升为河西县尉,杜甫不去任职,于是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他多次上疏,把自己抬高,而且说:“先祖杜恕、杜预以来,一直遵从儒家的思想,恪守官职十一世,等到我祖父时候又以文章闻名。我勉强延续祖业,从七岁开始撰写诗文,已经四十年,但是现在衣不遮体,经常寄食在别人家,我私下担心沦落死后将暴尸于沟壑,感谢皇上怜悯我。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绾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绾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要是拿杜甫顶罪,就会闭塞言路。”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

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

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杜甫的墓在岳阳。他有集六十卷,润州樊晃为他作《杜工部小集》,流传到今天。

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能够行事,能够行事也不一定能言善辩。纵观李白、杜甫两人,在人生道路崎岖坎坷之时,朝政动荡之际,句句都震撼人心,赞扬指责过失,他们忠孝之心,惊动了历史,文赋文采的妙处,以至于都震撼当时,兼有众人的长处古今都难有,集古今名作之大成,历代以下,都要相见他们的作品。可惜他们卓越的才能还没有施展,这样的奇才

就早逝,竹简和白绢显得没有了声色,仅仅留下了空白,真是太可悲了!以前的人都说杜甫的典雅庄重,李白的洒脱自然,这样神圣的时代,就是他们所造就的啊!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在李白、杜甫的门前进过的人就难以作诗了,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啊! 全文翻译,其中本人翻译一二,另有借鉴,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才朽学浅,偏颇之处还望有识之士不吝赐教,为盼,为盼„„„„


相关内容

  • 小升初面试2
  • 民智教育面试题(二) 一.问答题 1.你想去一个什么样的学校? 2.用一个词概括自己? 3.在班里情况(中队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 4.喜欢住宿吗? 5.你怎么评价自己? 6.如果你是一名演奏家,那么上台演奏完后,你希望掌声多,还是掌声少? 7.当别人帮助你时,无论多小的事都要说? 8.一个人在 ...

  • 唐朝诗人的有趣轶事 (合集)
  • 唐高宗与初唐文学(1) 唐高宗与初唐文学(2) 白居易诗中"情":<长恨歌><琵琶行>的背后(1) 白居易诗中"情":<长恨歌><琵琶行>的背后(2) 白居易诗中"情":<长恨歌> ...

  • 高一下 语文课文 文化常识整理
  • 第二单元 四.回忆鲁迅先生 1. 选自萧红全集.萧红,现代小说家.著有<生死场>,<呼兰河传>. 2. 周建人,字松寿,又字乔峰.政治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胞弟.著有<生活进化浅说>,译有<物种起源>等. 3.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 ...

  • 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 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 ...

  •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试题
  •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期是( ) ...

  •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195道版本
  • 1.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杨擅长五律,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体. 3.吴中四士: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4.沈宋:指初唐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他们的诗在诗律和艺术方面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完成"回忌声病,约句 ...

  • 15隋唐时期的文化
  • 第五节 隋唐时期的文化 一.文学上的成就 1.诗歌 清朝康熙年间彭定求等人编辑的<全唐诗>收录士人2300家,作品48900多首. 唐诗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是指从唐高祖到唐中宗时期,以初唐四杰和沈宋为主要代表. 唐初诗坛上流行齐梁以来的宫体诗,注重辞藻 ...

  • 毛评与金圣叹关系新辨
  • 摘要:毛评<三国演义>中,<前出师表>.<咏蜀先主>.<蜀相>.<咏诸葛孔明>评点,均袭用金圣叹的有关文字.从毛纶.毛宗岗与金圣叹的交往看,当是毛宗岗师承金圣叹.进一步说,毛本<三国>的诗文评点主要应由毛宗岗完成,而不是毛纶. ...

  • 盛唐诗人的朋友圈
  • 当王维走入繁华的长安城,当李白别了匡山,当杜甫看着公孙大娘的剑舞,没人能料到一个注定名垂青史的大时代已然拉开大幕. 公元719年,大唐王朝开元七年,在历史上是一个平静的年头. 这一年,值得一记的几件事之一,就是五月份发生了日蚀.唐玄宗李隆基因此很不安,裁乐减膳,降低了生活标准.日蚀之后是连续的干旱, ...